时间:2022-12-22 09:36: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法制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法制教育;途径;学科教学;渗透
近年来,中小学生违法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在违法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案件的发生,触目惊心,让人痛心。中小学生本该是活泼向上、如花的年龄,但是一些学生没有人生理想,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缺乏法制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说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受教育对象的整体性,要保证所有中小学生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二是强调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正规途径,容易在学生心中树立法制观念。三是强调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我们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法制教育。让青少年心中有法是最根本的目的,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如今法制教育也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所有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力争把中小学生违法案件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案件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不能凭空向学生谈法律。教师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对各级教师的法律培训,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法。
那么,对中小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有什么具体的途径呢?《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且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谈法律,做到在渗透过程中运用自如,不枯燥。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学到了新的知识,一举两得。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法制教育片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法制教育片观后心得1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你便回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有一些人却以身试法,但是最后还是伏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违法呢?那还不是自己的好奇心太强和自己的控制里不够,而让自己吃亏,走是了绝路。才后悔莫及。
今天我们学校请了一位朱警官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节法制课。使我们进一步走进了法律,增强了法律的知识,并进一步让我们体会了法律的无情。正是像那位警官所说的有些人因为上网吧玩,最终使自己走向了犯罪道路,最后却害得自己进了监狱毁了自己大好的前途,这都是好奇心惹得祸。
这使我想起了电视上艘播放的吸毒和贩毒的犯罪分子,为什么他们会这样?那还不是他们一时的好奇和贪婪心,使自己慢慢地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而且越陷越深,到了不能自以。难道不是这样吗?犯法把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弄得支离破碎。所以我们要每时每刻都警备,不要误入禁区,那只会让你走向黑暗,最终落入法网进了冷冰冰的监狱,到是你哭天喊地也没有人会来救你,所谓“法律无情,人却有情”。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便会自废前程。
法律是严肃的,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法之人,所以我还要劝告大家,小心使得万年船。自己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强大的控制力,要分清是非遵守法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法制教育片观后心得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有许许多多我们向往和自己想拥有的东西,随着这种欲望的萌生,人们贪婪的心理也开始出现了。
今天我们观看了法制教育电影片《与法同行》,我们懂得了很多的人生道理,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影片里讲述了几个典型的真实事件,讲述了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由于幼稚无知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的悲剧,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基本上来源于家庭教育不当和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未成年人因为缺乏法制观念,自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因为一念之差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也会见到因为家庭矛盾或一些琐事而引起打斗等事件而酿成人命关天的大祸的实例,今天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个原本爱学习,懂事的青少年,却因为处理他妈妈的感情出轨问题缺乏法制观念而酿成大错。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己温馨甜蜜的家庭,但是他因为做事太冲动了,结果造成两败俱伤;在自己以后的人生中留下了一个永远也抹不掉的阴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遇事要冷静;要理智地处理问题、妥善地化解矛盾,不要冲动。要培养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否则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与掌握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要自觉遵纪守法,生活不存在假设,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我们只能选择一次。
同学们,让我们在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能把握好自己的脚步,把握好前进的方向,等待我们的将是美好的希望和远大的前程!
法制教育片观后心得3学校为了我们,可算是用心良苦啊!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因此开展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讲座。讲座时间也就是今天:3月25日开展的。
讲座以照片配事例向我们诉说了生活中青少年发生的真是案例。10岁左右的青少年犯罪你听说过吗?相信你听都没听过吧!可是这有,还是团伙作案,最小的比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小,仅仅10岁啊,其余均为12岁。他们的作案手法十分的'老套:溜门、撬锁。他们盗窃共有8次。主要盗窃的就是钱财及零食,盗窃钱财都用来充值Q币、点卡和买零食,直到盗取一家大型的服装店后,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重视,据说偷盗完后,一名罪犯还在一家店中玩起了生死狙击。案发原因有三点:
1、好奇心强、好模范,求知欲望强,但不表现在学习上。
2、顶撞家长、老师,遇事不冷静。
3、上网成瘾,不听家长、老师劝告,用早餐钱来上网,挥霍完后就去偷、去抢。
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敬师长,家长是我们的监护人,老师是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好好学习,听师长的话,成长道路才不会弯。
2、上课好好听讲,放学后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注意,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3、课外时间多多看书,多阅读,不要迷恋网络游戏,多参加一些兴趣班,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和爱好。
在生活中,有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甚至还有些人会问:“法律是大人的事,关我什么事。”其实不是的。老师曾经说过:“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他在我们班上看见别人有什么新玩意,他就会绞尽脑汁的想把那个玩意“顺手牵羊”,也许他改了,也许他没改,但坏习风是不提倡的。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样世界就会更加美好的。
法制教育片观后心得4在法律安全方面,我们常常忽视,认为我们都懂法,不需要注意,但高智商犯罪却又屡见不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所以,法律安全知识的普及也不容忽视。
公民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人格尊严,坚决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不惜诉诸于法律。所赔偿不仅仅是物质金钱,更有公开道歉的行为,这就是说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握着法律武器,向违法犯罪现象进攻,人们已树立了社会主义法律观念。为了给社会减少一个危险分子,高校就要将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人送到社会为此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在给这张白纸着色的过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留在这张人生的纸上。 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上面满是绚丽的图案;有的人留下的则是灰暗一片;更有的是还没来得及在这张纸上添满色彩,这张纸就早早飘零!
法律仿佛是一张无形的网,看似虚若无物,无声无影,但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一个邪恶的念头刚刚闪过,法律无形的双手便悄悄地靠近,当法律有大网在你身后展开,这就说明你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法律是冷酷无情的,它决不会因为你后悔了,或者是你不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而不惩罚你,谁触犯了法律谁就必须要接受处罚。所以说要使人生走得辉煌灿烂就必须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终生!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学好法律知识,做一名知法、守法的中学生吧!
法制教育片观后心得5这天,我和全校师生一齐观看了《法制教育》片,里面介绍了一些青少年儿童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良好的教育和染上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触,也颇受教育。
首先是缺少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由于一些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或父母离婚了,不能关心照顾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自由地学习生活。他们就会在放学后不回家或者不做作业、贪玩。这样渐渐地远离了学校和家庭的管教,过早地走上社会。作文
其次,就是染上了不良的行为民习惯。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面不遵守纪律,上课调皮捣蛋,课后打骂其他同学,甚至欺负小同学。他们不爱学习,沉溺于网络游戏。就像片中讲到的为了筹齐上网的费用,他们敢于拿出锋利的刀子去抢劫他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他们用自我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完美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完美与自由的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家庭里,做一个好子女,社会上,做一个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能够产生心灵的震撼。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所以要使人生走得辉煌灿烂就务必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做犯法的事情令自我悔恨终生!自毁前程!
一、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碗干净清澈的水,你就必须是拥有清水的活水源头。”什么是法制教育呢?怎样进行法制教育学生容易吸收?教师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法,怎么向学生讲法?更不要说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教学知识能力,而且要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把《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读、去领悟,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真正成为“一眼拥有清水的活水源头”。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地向学生讲法,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找寻数学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素材
要想找寻数学中的法制教育素材,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时候,有一道例题,“某校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8人,准备合乘一辆准载70人的客车,行吗?”师生共同讨论:“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在这里就可以向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超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引导学生外出不要坐超载的客车,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要找到可行的素材,不能硬性穿插法制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该灵活安排。教师要认真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我们应该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都是辅助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德育、智育的目的。
三、解题中的法制教育
学数学,更要学会用数学,会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时,教师选择习题可以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写出下面小数:新型对心脏、脑血管、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并导致死亡。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零点五克――一克的冰毒就能致人死亡。零点五克写作: ,一克= 千克。学生在写出小数转换单位的同时,了解到一克虽然很轻,但一克足以毒死人,一定不可以碰,同时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法制教育。
四、活动中的法制教育
学生都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果在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一定是事半功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但是,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让学生亲身体会,增强意识,树立法制教育观念。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身份证号码”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爷爷、奶奶、父母、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比较不同之处,并向家人询问身份证的用途,了解身份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还不断提高了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生活中的法制教育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教学“除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讲到“某同学家爸爸在做检测零件的工作,1500个零件,平均每天检测300个,需要检测多少天?”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教学“加法”时,联系课本上的“情景图和统计表”,可以讲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讲解“百分数”时,通过生活中的打折活动,让学生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应享受的服务,作为消费者在购物时所享受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受国家保护的,让学生真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关键词] 法制 教育 意义 方法
引言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要害的一环。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浅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1.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校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工作: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或从当地公检法机关聘请干警担任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①,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尼木县中学聘请了尼木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担任尼木县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并且将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固定的法制课,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④组织学生开展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
⑤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显而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爱好,尼木县中学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到尼木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参加旁听,切实提高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
(2)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①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3)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建设。①成立法制教育办公室或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②。目前有好多学校已对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但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组织。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管理上不够规范,教育效果不好。②学校可以挑选思想品德好和热心这项工作的教师来担任法制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学习与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他们刚刚踏上人生的成长之路,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纵观在所有中小学生罪犯中,部分罪犯就是从小养成了犯“小”罪的习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告,任性妄为地做些违反学校纪律或小偷小摸的犯罪行为,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道德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让我们携手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片纯净的法制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法》
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 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__.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关键词: 大学生 高校法制教育 法律信仰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大学生在了解和懂得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法律意识,认同信赖法律,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件难道真是大学生不知法?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更多的原因是现代大学生知法不守法,在法律的“知”、“行”上出现严重分离,把学法仅当做应付考试,被动接受,未真正地深入人心、形成信仰、养成习惯,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在模式构建上尚不完善。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仍附属于道德教育中,未有独立性。随着“06方案”的实施,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二门课程二合为一,总课时变少了,在课程内容中涉及法律的只占30%左右,但在教材体系的编排上却是各类部门法均面面俱到,教材的内容就变成了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的堆积和罗列。面对如此庞杂的体系内容,教师授课只能一带而过,浅尝辄止;在教学形式上,也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缺少生动、深入人心的方法。而大学生对于这种非专业又必修的课程也就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了。这样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二)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还存在“知”、“行”不统一的问题。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表面上认同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对我国的法律也略知一二,但法律情感淡漠,主观上过分扩大了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因素,如司法腐败、违法不究等,而忽略了正面因素。当遇事要做出行为选择时,在个人利益、亲情和法律中间,一些学生会选择非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利益,而且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没有形成法律意识,缺乏法律信仰。
如,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马加爵在被抓归案后,仍装疯卖傻地企图逃脱法律制裁,这不是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又如盗窃行为是大学校园中最为常见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盗窃是一个故意行为,要求在行为前有犯意的形成,即违法犯罪之人在主观上有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然后实施盗窃行为,在客观上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盗窃是违法的,连小学生都知道,更何况是一个大学生,那为何在大学校园里盗窃案件层出不穷?我们无法去控制一个人想些什么,如果他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当然就不会有后面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如果在产生这种欲望后,能够想到遵守法律,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不会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可见对法律知识有所认知还是不够的,还要懂法,只有将法律融入意识、形成信仰、养成习惯,才能成为一名守法的大学生。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不够的,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着力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
1.通过公共选修课来开设一些法律课程,如婚姻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等,来弥补“两课”教学中对法律概念、法律条文解释过浅、理解不深入的不足,并且可以规定公共选修课学分中法律课程学分需占一定比例,以此来督促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1]。
2.在各专业课程计划中开设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让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理工专业中增加专利法,在文科专业中增加著作权法,等等。这样的结合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在学生活动中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1.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
高校可以通过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及时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大学生中营造学过的法律反复学,重点的法律深入学,新出台的法律及时学的学习环境[2]。还可以定期进行法律专题讲座,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大学生感受到其实违法犯罪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从而发挥一定的警示约束作用。学校还可以利用专业法律教师这个资源开设法律咨询热线,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遇到法律问题无所适从的现象,及时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各系部还可以配备法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法律顾问。
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如果你想让人们对一个事物形成积极的态度,就要让他们去参与那个事物。”用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上也很合适。可以开展系列的校园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表演、辩论赛、以案说法等活动。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参与进去,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学会运用法律。也可以走出校园,到法院旁听有关民事、刑事等案件的审判;与社区共建,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普法活动中去。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能增进学生的学法热情和法律感情,使学生受到切实、生动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法律教育应注重树立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培养法律价值观。
大学生在内心对法律有了信仰,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因此,第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养成法律习惯。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可以看做是小范围的“法律”,大学生在学校养成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踏入社会后自然会习惯按法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学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即对学生的权利、自由要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也要照章处理,不能因关系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滋生部分大学生处事不守法靠人情的心理。第二,要将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教育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学习《高等教育法》中的受教育者有哪些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学习《劳动合同法》中涉及试用期劳动合同签订的相关规定,了解见习期与试用期之间的区别,等等,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还在保护着自己,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从而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这时的守法不再是因惧怕法律的惩处,而是发自内心地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形成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学法才更有动力,才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才能做到对法律的“知”、“行”统一。
法制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大学生掌握多少法律名词、了解多少法律条文,而是培养大学生对法的信念,养成一种法律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迟会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0,(6).
根据于俊平介绍,通州法院法官会深入校园,在共建院校担任诉前调解协调员,指导学校妥善处理校园纠,这在北京各地区法院中是一项新的尝试。在学校发生的纠纷中,少年庭法官提前介入,案件双方都会对作为有司法权威的中立第三方产生信任,从而调解工作也方便展开。除了法律知识的耐心讲解,法官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双方角度为其考虑,积极促进双方和解。例如学生与学校发生矛盾,如果学生及家长与校方彻底闹翻,可能会导致学生转学,而学生再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会影响学生学习,学校则可能被诉至法庭,影响校方声誉,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另外,如果双方调解不成,走诉讼程序,也会将案件归于少年庭审理,力求保证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于俊平说,法官介入调解的成功率很高,但有时也会有不成功的例子,原因是部分学校投了校方责任险,保险公司不接受调解,学校顾虑不能保险理赔,选择诉讼判决方式。
2在校安置缓刑考验期学生
缓刑考验期的在校学生安置是法制共建协议的重要内容。部分高年级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学生犯罪后,一旦判处刑罚,学校一般按照校规校纪开除处分,将这类学生推向社会,如果不加管理,极易再犯罪或自暴自弃。缓刑考验期学生应当接受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也就是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定期管理。但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在不影响学生学业并保护其隐私的情况下,也会定期回访,和学校、社区矫正机关共同做好帮扶、教育工作,对于存在生活等困难的,法院也会予以救助。成年后步入社会的,法院也会对有些学生进行适时跟踪,但本人拒绝的,法院不会强行教育或督导。
3增强法制教育团队专业力量
作为法制教育工作力量的重要一环,法院承担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与学校的法治共建,更承担着对其他教育力量的督促与指导。严格培养教师的法制教育素养通州法院对全区新入职教师、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及幼儿园公招人员进行过法制教育讲座。于俊平表示,这三类人员均需学习必要的校园纠纷案件应对和法律知识,需要了解法律对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要求。他认为,一些教师确实存在着法律知识匮乏的情况。针对这三个实施法制教育工作的群体,培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针对新入职教师,会通过讲解一些违法犯罪预防的知识和案例,尤其是本辖区教师违法以及犯罪的案例,以接近性和生动性感染老师,提升他们的守法意识。针对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重点在未成年被害预防讲解,并强调法制教育的大局观。针对幼儿园公招人员,主要从他们的具体工作入手,如饮食安全、校园安全事故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培训的不同点还需参照侵权法38条至40条,因为分别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做了不同规定,前者责任要求更高,故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更多。促进家校联合,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通州法院会定期与学校协商,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由法院的法制副校长到校授课,以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守法意识,促使其承担起监护责任。组织涉事家长到法院开展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用合理方式教育孩子,强化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同时,将未成年学生被侵权、被侵害案件情况及时通报校方,提高学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另外,法院也会向相关部门建议或进行联合发文的方式,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关注来京务工人员的生活境况;同时,针对刑事案件多发问题,建议治安重点地区的派出所、治安巡防部门做好警务防范工作,堵塞社会管理漏洞。
4多方联合创新法制教育形式
一、办学自的扩大与中国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1、计划经济体制实际给中国学校带来了发生老化机制
(1)学校发生老化机制是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特点要求的学校办学无自所造成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完全属于隶属关系。通过这种隶属关系,使学校获得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全部资源,例如,经费的拨给、师资的配备、生源的招进、基建的设施、设备的添置,以及其他各种资源。正是由于这种统一体制下的隶属关系,学校只能作为一种有责无权的主体。其功能与职责只能是如何处置已定的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即便有主动配置教育资源的愿望和可能,也缺乏实际占有资源和以适当途径参与社会关于物质交换方面的机会,以致造成学校属于静态的封闭系统。当然,我们所说的学校属于静态封闭系统,并非指学校中一切都是静止和封闭的,而是指学校内部的状态是不变的,学校不能与环境发生物质等方面的交流。学校系统中各子系统间虽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但这种交换处于平衡状态。
(2)学校发生老化机制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我国由解放后至七十年代末,教育资源虽然由国家统一负责配置,但是国家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我国以占世界教育总投入的0.43%的经费,却承担着世界教育规模的20%的任务,基础教育生均投入只有世界水平的1/25。由此可见,学校只依赖国家的教育资源投入根本不能适应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学校实际上完全陷入了困境。所以说,计划经济体制实际给学校带来了发生老化机制,主要表现在:学校系统功效的明显减退;学校发展速度缓慢、停止、甚至萎缩。
必须指出,计划经济体制给中国学校带来了发生老化机制,除了国家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这一重要原因外,主要还是学校没有办学自这一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只要学校没有办学自,对解决教育资源亏缺又束手无策,就一定会发生老化机制,这不是阶段性的局部问题,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正因如此,我们应增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学模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办学自的扩大为中国学校发展建立了内生动力机制
(1)办学自的扩大使学校由无权的责任主体逐渐转变为有一定权力的办学主体。
随着改革的深入,教育资源完全由国家控制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方面表现在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办学自的逐渐扩大。办学自内容目前主要包括:学校有权在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下聘用或拒用教职工,有权自主使用各种渠道获得的教育资源,确定内部工资水平、标准和工资分配方案,有权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各种互助合作关系等等。普通中小学在《义务教育法》规定范围内有权根据本校师资条件及各种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本校教学计划,选择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有权向有关学校推荐,保送优秀毕业生等等。职业技术学校将有权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专业设置、修业年限、教学内容、自编教材等等,并有权在国家有关规定范围内自行决定招生数量、收费标准等等。高等学校有权自行决定为社会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有权在国家法规规定范围内调整本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有权选编教科书,有权独立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等,当然,我们所说的办学自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学校自主地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需求作出如何办学的决策。自主办学与宏观调控是政府与学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新关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正是两者共存机制才使政府控制与学校自主办学处于一个合适的状态,推动整个教育管理机制正常运行。
(2)有一定权力的办学主体使学校由他组织逐渐转变为自组织。
所谓自组织“表示系统的运动是自发地、不受特定外来干预地进行的,其自发运动是以系统内部的矛盾为根据,以系统的环境为条件的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的交叉作用的结果。”①这种主要依靠学校内部及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发展,就是学校组织的目的或目标,在既定的环境中,学校系统在目的点或目的环上才是稳定的,离开了目的点或目的环,系统就不稳定,系统自己总是要拖到目的点或目的环上才罢休,这就是说自组织具有很强的指向优化的内生性。因此,无论在任何环境或条件下,它都能根据组织的目的点或目的环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使组织具有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功能。必须强调,自乃是校长等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的前提。人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使校长等能够确认自己的主体地位,觉得自己比较自由,把活动看作是自己的活动而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增强成就意识,精心考虑自己的情境,计算和权衡活动的后果。自强化了校长等办学的自信、自主和自强。
(3)办学自确立和巩固了校长在学校中的领导地位。
我们还有必要对办学自力结构进行分析。办学自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策权。在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下,学校领导根本没有决策权,但决策是直接关系着学校工作和事业的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前提和基矗拥有在国家政策法规范围内的学校工作的决策权至关重要。学校领导者在履行其各项职能时都离不开决策,都必须在决策的基础上进行。二是组织权。组织权就是学校领导根据学校事业或工作的需要,对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岗位分工和人员使用等等作出安排的权力。只要组织编制合理有效,学校内部合理分工,就能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服从于学校统一的目标和指挥。人们期望学校是干部、教职工利益共同体就有可能实现。三是指挥权。所谓学校领导的指挥权是指学校领导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等,为实现决策、规划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力。学校领导的指挥权是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计划等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这个保障,学校领导者便无法完成自己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四是人事权。人事权是对其下属人员具有选拔、录用、培养、教育、升降、调整、任免等权力。有了人事权,才能把下属人员的岗位、前途和待遇等和学校领导者的认识与态度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学校领导者强化自己的一种威严,这往往是保证和提高学校领导效能的重要基矗。五是奖惩权。奖惩权就是学校领导者根据其下属的功过表现,进行奖励与惩罚的权力。这是学校领导对其下属进行统辖的重要手段。六是控制权。学校领导不仅要指挥,而且要控制全局,通过及时地调整或协调,使校内各个部门、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步调一致地配合起来,以便顺利地完成任务,达到既定的目标。七是监督权。学校领导者不仅要进行决策、指挥、控制等,而且还必须进行检查监督。监督就是对已有的决策所规定的目标和任务等对下属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及时查明和纠正各种可能产生的偏差甚至错误,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办学自力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新的学校发展机制。
政府将办学管理权一部分下放给学校领导以后,由于校长等是学校全部管理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是整个管理活动的自觉控制者,校长作为学校的“发动机”的功能有了空前的有利条件而可以大大发挥。有可能使学校逐步由静态的封闭系统转变成动态的开放系统。当学校不适应外界环境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时,为了维护学校自身的生存能力,学校可以改变其结构及行为方式而加以适应,学校可以按照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自动地调整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以保持和扩大学校适应性和自身发展的空间。就是说,这样一种变化极大地强化了学校自我发展的期望,增强了学校自求发展的推动力。过去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学校管理的主导思想忽视了学校群体的“内因”及其作用,这是一大缺憾。现在则不同,具有一定办学自的学校领导为学校发展所思考的侧重点已不再是在“等、靠、要”的外部下功夫,而侧重于如何从群体内部下功夫,如何促使群体行为的合理化、积极化以及绩效的提高。诚然,不会也不应放弃对外部因素的努力,但这主要是通过内部条件的作用来争取外部条件被吸纳,争取闯入教育资源配置的队伍,争取在社会范围内以及在教育资源配置中有自己学校的一席之地。力争自己学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不这样实际上也是不行的。因为,在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制中,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必然是对等的、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给予校长更多的自,同时也就要求校长等人对学校本身的自我存在和自我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有了更大的自由,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5)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的界定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所谓内生机制,就是学校领导在国家政策法规宏观调控的范围内和在国家承担义务进行必要投入的前提下,办学自主、责任自负、条件自创、发展自求的机制。必须指出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时的调控,已由直接的、预定的、事无巨细的干预变为间接的、方向性的、宏观式的干预。只有国家承认了发展规律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内生空间。
内生动力机制是指学校自求发展赖以进行的基本原理以及反映这些原理的各种发展政策、制度、措施等构成的体系及其所体现的发展控制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包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学校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领导班子校长组阁制、校长职级制、校长工作民主评议考核制、教职员聘任制、发展校办经济厂长责任制等都是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的载体的组成部分。随着办学自的逐渐扩大,这些载体的活力将进一步强化和激发起来,以至逐渐形成上述学校发展的一种新的机制。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应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物质动力机制、精神动力机制和信息动力机制。
学校发展的内生物质动力机制已不再是单一的国家投入型,而是国家投入、社会教育资源可入和学校自筹补入相结合的复合型,是有形投入与无形投入的结合型,是开源节流的挖潜型,是着重提高投入效益的效益型,是显形投入与潜形投入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型,是目标均衡但过程非均衡的相对非均衡型。学校发展的内生精神动力机制是政治导向力、文化导向力、道德风气导向力、个体间相互影响力与利益驱动力的聚合以形成特定的学校文化力或精神价值观。衡量内生精神动力机制的标准应是全员自觉忠于职责、致力于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自觉管理、融洽的人际关系和遇事的自我调节等。
此外,强调利益驱动前精神动力的领先性、一贯性和连续性,强调奉献精神。学校发展内生信息动力有其相对独立性,是其他动力所不能代替的。如今,学校自求发展,没有信息的传递是不可设想的,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将成为主宰现代社会的力量。信息社会实质上是信息价值越来越高的社会,信息的社会作用就在于其增值价值。未来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信息的竞争。提高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提高掌握、传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从外部来的信息多了,知道了自己的落后,从而发愤图强,急起直追。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也是如此,信息愈能主动占有就愈有办学动力。目前,尽管我国学校发展的内生物质动力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的任务十分突出和急迫,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或淡化学校发展的内生精神动力机制和信息动力机制。否则,既失去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特色,又将导致学校教育不能按“三个面向”去发展。实际上我们要想强化学校发展内生物质动力机制,就必须同时重视强化学校发展内生精神动力机制和信息动力机制。因为没有坚强的精神动力机制,人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任何关系学校发展的物质需要问题都将不能很好解决;没有信息动力机制,即使学校干部和教职工有巨大的积极性和振兴发展学校的热情,但因信息不灵而大量失去发展机会。所以,学校发展内生机制的三个部分的完整性、同步性绝不能人为地破坏。
二、校长领导方式的调适与中国学校发展的内生运行机制
1、校长领导方式对实现自求发展的办学目标的重要作用
校长办学目标是把构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观念、目标、组织、人员、士气、信息、财物、时间、环境等基本要素集合起来,进行合理优化组合,使之变成有组织、有系统的状态充分发挥各要素之间的积极相关作用,以最小的代价,去争取最大的办学效益,更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
为要实现上述各种目标,校长就必须要采取一种领导方式,而这种领导方式是出于校长对于手中自力认识并要为这种权力目标服务而产生的,不是校长任何行为或任何领导方式所能起作用的。这就是说,校长必须要采取基于对办学自的认识理解并适合办学自特点需要的运用权力的新的行为方式,即适应性的领导方式。由此可知,校长实现办学自的目标必须通过校长领导方式这个中介,没有这个中介或不适宜的中介都将影响办学自的运行与目标实现。必须承认这是建立学校发展的内生运行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内生运行机制是指学校在自求发展过程中校长等领导成员与教职工之间相互联系的满意联结关系及其运转方式。校长领导方式是实现校长领导职能的保证,是提高校长工作效能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校长领导目标的桥梁。
2、校长领导方式调适的背景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校领导体制有四个特点:一是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培养规格、招生考试等方面,都是全国统一规定,各校统一执行;二是集权,教学怎么搞、学校怎么办,决定权都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手里,而作为办学实体的学校却无法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三是封闭,学校内部自成一体,缺少与社会的沟通和调节的机制;四是呆板,与此相适应的校长领导方式只能具有执行型的特点,形成十分严重的一切唯上的思维方式。校长的领导方式缺乏变革性、灵活性、自主性,这种严重的唯上压下外软内硬的领导方式若不变革,若不调适怎么适应改革开放走向民主化的今天?所以,办学自的扩大,校长首先思想开放,领导方式首先要变革。我们知道,变革性总是优于僵化性,多样性总是优于单一性。如果我们继续试图以一种领导方式干到底,哪怕是最好的领导方式,结果也只能使校长的办学自,使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受到遏制,使其失去生命力。我们必须看到调适校长领导方式的问题,已不是校长个人选择不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问题,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一个关系学校能否改革深入的大问题。
3、校长领导方式调适的主要依据
教育管理哲学认为:“教育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活动。因为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要素是不断变化的,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人员状况等环境也是发展变化的。教育管理者要实现对客观对象的真正现实的管理,其管理目标和计划就要反映对象的变化,协调活动就要使教育系统内外因素的配合在变动中趋向合理,要不断通过信息反馈实现其动态控制,要根据教育系统变化了的情况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②。这是强调应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不同的领导方式。当然,在运用权变理论领导方法时,校长要把握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要使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既要强调特殊性,但又不能强调得过份,自主不等于,不是否认普遍性,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于上级指示,既不要离经叛道,又不要机械地执行,要结合校情区别不同情况加以变通处理,大胆创新,学习先进经验。
办学自扩大以后,校长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办学目标与个人目标如何整合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办学自的扩大,办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强调;另一方面随着校长办学自的扩大,学校成员的自主心理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强调。不整合这两个自主性及目标问题,将会在学校改革的新形势下出现混乱无序的老问题。这个问题靠权力是解决不了的。实践证明,校长只有高度重视心理投入才使这个问题能够获得解决。所谓心理投入就是干群每一个成员都以主人翁态势对待学校的事业。这种心理投入越高,办学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整合就越快越好,增强团结,增强内聚力,增强义务感和责任感。那么,怎样解决心理投入这个问题呢?这主要从校长调适其领导方式入手,只要校长领导方式具有变革性和适应性,心理投入的问题就一定有解决好的可能。
4、校长领导方式调适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校长领导方式调适是服从于并服务于学校发展整体目标的,所以,校长必须纵观更大的全局,以更高的视角来考察摆正自己学校在社会或大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弄准本校的实力实情,确定学校可持续发展方向。要正确处理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全过程和各个阶段的关系,使其把各个相互联系阶段有机地统一起来,实行学校发展的全过程领导,把实现校长自主办学的中长目标与当前目标正确地统一起来,正确地揭示整体特性规律和变化趋向,树立整体观念,力求达到学校全员心理投入与整体的优化。
(2)目标导向原则。学校发展的方向是由其正确的目标决定的,所以,校长应根据学校内部的实际情况及其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使整个学校活动向统一方向发展。正确地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对实现目标的全过程,进行各种调节控制,以消除管理诸因素之间的不和谐现象,消除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不和谐现象,以及加强它们之间的配合能力,从而在向目标的挺进中达到和谐发展、健康发展之目的。
(3)动力导向原则。形成办学动力,这是校长办学责任的核心内容。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动力制约因素,很难使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持续而有效地运行下去。值得注意的是,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个动力要综合协调运用,特别要注意随着时间、地点、条件及心理要求的变化,三种动力的比重也要随之变化。校长要及时洞察和掌握这种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
(4)灵活原则。校长领导艺术水平主要由其灵活性来决定。灵活,但要确实可靠,就是要有把握。灵活能够增大领导工作成果的可能性。灵活,就是要抓住时机,看准时机,当机立断。灵活,要注意准确性,否则下不了决心或不该下决心。灵活,要有坚定性,作为校长,指令发出,只要方向没错,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
(5)民主原则。办学自的另一重要内涵是加强民主。校长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参与管理过程。群众参与是校长依靠说服疏导使其理解去影响学校成员,而不是仅仅依靠职权。在讨论中沟通认识,以求统一行动,在双边沟通,平等讨论协商中,校长的主张影响着教职工;教职工的认识、质疑和见解,又影响着校长,以修正错误,增强正确性和科学性。教职工由于自己的见解得到校长的尊重和采纳,又觉得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产生更大的积极性。(6)创新原则。没有创新,校长工作就失去适应性。创新,就是破旧立新,淘汰校长领导方式中的任何失效性成份,创造更加适应的领导方式。校长的任何领导方式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适应与不适应的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新的方面由小变大,旧的方面由大变小,而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一种新的领导方式或完善的领导方式就出现了。
三、校长权力制衡体系与中国学校发展的内生制衡机制
1、校长用权的内制衡体系
(1)预先制约。预先制约是对校长产生和用权之前的制约。要确保校长及其用权能体现学校成员对其进行选择的期望。(2)过程制约。过程制约的形式主要是监督和形成性评价。①有效监督。②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办法有五种,一是定性评价法:即对校长的述职报告中的工作情况做出概括化的评价。二是分段评价法:如对校长用权能力评价、用权态度评价、用权绩效评价等。三是分层评价法:即分为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群众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四是比较评价法:即与同类校长比较、与同一地区校长比较、过去和现在比较。五是重点评价法:即从校长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工作成效四项指标中对某项进行评价。(3)反馈强化制约。反馈制约也叫过后行动制约。就是在校长用权行为之后,用实际结果与用权制度要求或标准进行比较。
2、校长用权的自制衡体系
(1)用权行为要自律。校长要对自己用权的全部行为进行自觉的自我约束。要以党性原则自律,一切用权要代表学校的根本利益;要以公仆自律,处处以公仆身份来维护和创造学校整体的利益。(2)用权过程要章律。校长用权尤其是重大决策要坚持程序化、制度化、责任化,特别要带头执行领导班子制定的一系列制约性条例。(3)用权活动要明律。校长用权活动要公开化、扩大透明度,以利于更多的人加以监督。
3、强化制衡手段
(1)行政手段。上级领导部门对校长等人的用权以不同程度的否决权、决定权、审议权、裁决权、奖惩权等来制约其用权的不当。行政手段的单一性在于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指令只含有一个硬性方案,别无选择的余地,因而,行政手段的这一特点加强了它的制约力量。(2)聘任手段。上级主管部门有权根据有关规定解聘的校长。它是以聘任协议书为依据,同样具有制约力。(3)经济手段。这是用经济利益的增减来调整校长等人不正当用权或取得用权显效的一种制约奖惩手段。它具有非强制性,是一种间接制约手段。(4)精神手段。它不是以强制服从为前提,而是通过思想教育、批评讨论、民意测验、公众舆论、榜样感召等方式,通过理论、道德、情感、民意、传统作风等作用,来影响校长用权行为。它是软制约,慢效果。但一旦生效,则特别持久。(5)法律手段。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用权行为规范来制约校长等人用权的一种手段。它具有预防性。总之,由行政手段、聘任手段、经济手段、精神手段和法律手段等构成的校长用权制约的手段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只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其效果才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校长用权的制衡体系所反映的实质是学校内部各种力量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不具有对抗性。只具有预防性、约束性和指导性。制衡体系反映的不仅是权力与意志的相互制约关系,而且是民主性的体现,又是民利的保障。校长权力制衡的目的不在于限制校长大胆行使办学自,而是限制其权力异化。
关键词:双困生;爱心;理实一体;管理艺术
“正向教育能化腐朽为神奇,美丽着师生的美丽。”①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面对一群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成功施教,教师就要不断地探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感受。
第一,能在学生中塑造良好的自我,是胜利施教的前提。
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除自身的一些特征、道德修养等主观因素外,还要力争上好每一班学生的第一堂课,课前认真备课,尽量给学生留下一个严肃认真、知识渊博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对自己的学识、教态、教法有较好的评价。因为评价一位教师最有权威的是学生,如果我们第一堂课上得战战兢兢、语无伦次、重点不分,不能很好地驾驶课堂,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不管以后我们如何关心、爱护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二,能更善于“关爱”双困生,是能够胜利施教的有力保障。
教育一个孩子,我一般以他的兴趣、习惯、自信、动机为主线,以鼓励、表扬为措施,耐心地加以引导。常言说,越抓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优点就越多;越抓孩子的缺点,孩子的缺点就越多。当然,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笔者一般对学生的惩罚与批评是二八开,对于厌学十足的学生来说,因为学习差,品德差,在以前的学习生涯中饱受了教师批评,于是他们带着梦想,踏入了我们的校园,希望寻求一线希望,对他受伤的心灵给予一点慰藉、安抚。这一线的希望,就是我们教师对他的表扬、鼓励,从而使他能够收复自信、自尊、自爱的失地。笔者的想法是:我们要有勇于窥察学生闪光点的慧眼,哪怕是点很小的进步,对双困生来说都有可能成为浪子回头的开始。对他身上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教师在同学面前给予肯定、表扬,这无形中就在调皮生的心中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形象、提高了他对你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心理上慢慢拉近了。同时,我还经常会故意说这么一句话,时间证明这一举措很奏效,我常说:“同学们,我很喜欢班上的调皮学生,因为调皮生聪明,以往调皮学生跟我的关系都很好”这句话当然不是我的真理,却使我和调皮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使调皮生有了自信心,他慢慢地认为,他的调皮在老师眼中是“可爱”的,从而不再排斥老师,而想着尊重老师,产生了找到自我的欲望,进而希望表现自己。此时,我们教师千万要用理智闭紧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和脚,哪怕学生偶尔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也不应该是指责、痛骂、惩罚、写检查,而是帮他收拾残局,借机帮助他、讲做人的道理,说说心理话。这样一来,在学生心中,你就是一位好老师。笔者认为,表扬一位德困生,胜过表扬十个优等学生,挽救一位调皮生,就拯救了一班的学生。
我曾经历过下面这样一个案例,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有一次,一位住校生告诉我说,他们宿舍有位学生床上压一刀子,说是用来打架的。为了不引起学生的猜疑,保护报信的这位同学,我是这样做的:我在全班说,“我们班男同学的宿舍不干净,班干部全部给男生收拾宿舍,重新铺床。”结果还是没找到,原来,在这过程中,他们有人已经把刀子转移到了别班的宿舍,我不能直截向他索要刀子,这样的话会有很多不妥,接下来,我是这样做的: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跟他谈心,了解进校前他的情况,有没有人打过他,他说“曾经有人把他打得住过院”,然后慢慢就引到这件事上,他很满意地自已说出了关于刀子的事,是为了报复用的,我给他讲了好多的道理,让他不要干损人不利已的事。让他去想,想通之后,把刀子亲手交给我。等毕业之后一定还给他。
晚上,他来了,用纸包着刀子,给了我。我们谈了好长时间,互相谈得很融洽,我们成了好朋友。曾听他在班上这样说:“班主任对我太好了,不然的话,我就反了。”以后,他在班上做得很好,把班级管理得也很好。第二学期,他转学了,到兰州财贸学校上中专,他时常来看我,我也兑现了我的诺言,把刀子亲手还给他。我相信,他再也不会干傻事。教师节到了,我收到了他的一张贺卡,上面是这样说的:
赠王老师: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托这片小小的贺卡来表达。
祝: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每天好心情,快乐属于您。
您的学生:***
我感觉这张贺片的份量很重很重,它里面包含了我辉煌的教育成果,我小心地把它收藏了起来。
通过上面的事例笔者有了这样的体会:充满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孩子、家庭、学校三维一体,都要转变观念,否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只能是镜中观花,水中捞月。
第三,理实一体,因材施教,寻找恰当支点,是我们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
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早已不适用来教育现在的学生,而应大力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敢做敢想、敢于创新,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使课堂出现灵气。教师作为得力的组织者,要大力鼓励任务完成的学生,再让学生当老师,帮扶做得慢的学生,这就使一部分学生有了“我能行”的概念。
第四,善意的批评是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
批评学生绝对不能讽刺挖苦,善意的批评、幽默的批评能像听故事一样,迎来全班学生的笑声,更能走进学生的心,跟学生打成一片。裸的批评,在当今的社会早已划上了句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遣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会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
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辛苦一份甜。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爱岗敬业的前提下,不断缩小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理实一体,掌握专业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