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20:37: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机构前台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博物馆;宣教工作;公共关系;信息咨询;宣传服务
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公益事业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文明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新的课题摆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面前。面对挑战,博物馆需要从基础的思想观念到工作的形式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宣教工作可以说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核心和前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博物馆宣教工作?下面,试以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和公共关系的信息咨询和宣传服务功能,来谈一下公共关系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运用。
一、公共关系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公共关系”,也称为“公众关系”。它既是一种传播,还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是现代社会的综合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公共关系的社会作用也日益增强,逐步成为现代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经营管理功能和手段。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影响企业的兴衰成败。对博物馆宣教工作而言,公共关系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首先,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公共关系是社会公众了解博物馆的主要渠道。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社会公众从公共关系方式中,通过听、看等感官接触博物馆,最后形成对博物馆较完整的认识。同时,公共关系还是联系博物馆和社会公众的重要桥梁。博物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优良服务等公共关系手段,吸引公众来博物馆参观学习。观众从博物馆的各种宣传和服务中了解和认识博物馆,并从博物馆中获取新的知识。
其次,公共关系是发挥博物馆功能的重要方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生活内容也日趋丰富,这种形势对于博物馆来说,既是一种机会,又是一种挑战。博物馆宣教工作必须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改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才能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和欣赏功能;再者,公共关系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宣教工作的唯一出路。作为博物馆这种公益性社会机构的重要核心,宣教工作的发展能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直接影响到博物馆事业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瞬息万变的形势发展。所以,宣教工作必须通过改善自身形象、扩大对外宣传、协调各方关系等公共关系方式来服务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关系不仅仅是博物馆当前运作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宣教工作也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在文化发展中提高自己。只有保持公共关系的长期性,博物馆才能不断给社会公众创造出一种新鲜感,保证博物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二、公共关系的功能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运用
今天公共关系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共关系的管理目标是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完善舆论、塑造形象和优化环境。就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公共关系的功能来说,主要体现在信息咨询和宣传服务功能上。
(一)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公共关系的信息咨询功能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且观众的求知需要、审美情趣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为了使宣教工作能够跟得上这种变化,就需要运用公共关系的信息咨询功能,来对游客及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并把对游客和社会环境的调查作为宣教工作以后开展工作的基础。调查的内容包括游客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参观目的、兴趣和参观后的感受,甚至可以走出去,倾听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乃至宣教工作的看法和要求。不同的游客到博物馆参观的目的、要求、兴趣都是不同的。一般的游客来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欣赏或为了求知;有些是为休息游玩或陪同亲友;有些是集体组织进行观光,参观时他们大多不求系统详细,而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还有的是幕名而来,专门参观一些有影响的景点和展品,以满足好奇心;而学生们到博物馆参观,大多是为了配合课堂所学,增加感性认识;还有一些是专业工作者或某些方面的爱好者,他们参观较为认真仔细,对博物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当然,调查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参观的人群中,还应扩大范围,对社区居民和潜在的观众进行调查和分析。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观众的构成和需求,探讨观众文化需求的变化趋向和欣赏心理。根据调查获得的信息,将有价值的观点、意见提供给研究和决策部门,从而在制订以后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宣教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同时,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也可以搞横向联系,加强交流,互通信息,促进共同发展,使宣教工作更能适应游客的需求,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公共关系的宣传服务功能
公共关系的宣传服务功能,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提高博物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说,公共关系的宣传服务功能是宣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内涵,也是宣教工作最主要的任务。
1. 从陈列、展览等内部硬件基础设施上来讲。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64-04
一、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发达地区
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本世纪初以来,苏州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即由以外向型、打造世界工厂为主,转变为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服务、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九大行业,目的是把苏州建设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中心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刺激了各类外资企业的进驻,至今仅在苏州落户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五星级以上酒店已达二十多家,这极大地激发了区域现代服务业经济对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的技能型人才的渴求。
作为一所引领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式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旅财”)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发展契机,坚持国际化、特色化办学道路,以超前的全球化视野,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办学道路,形成了独特的五年制职教国际化办学“旅财模式”。学校先后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芬兰等国家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其中中澳合作项目已成为省内高职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亮点。
2004年,学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正式启动,创建了国际酒店管理专业。该项目在全面引进澳方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国际化融合和本土化创新,目前该专业已经具有500人的办学规模,拥有28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师资,招收72名海外留学生。中外教师共同备课,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中开展模拟酒店运营的项目式教学,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国内五星级酒店的青睐,甚至成为迪拜等国外城市酒店集团的酷爱。该专业的辐射示范作用凸显,带动了学校文化旅游专业群的共同发展和学校其他专业的共同发展。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融合路径
在学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利用和借鉴澳方的先进职教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创设理实一体的育人环境,用国际领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
澳洲教育特色体现在“三大支柱”教育理念上。第一支柱: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第二支柱: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第三支柱:个人职业发展。“三大支柱”教育理念重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发展能力的核心,使之逐步成为优秀的国际酒店管理者。
“三大支柱”教育理念与笔者所在学校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谋而合。在理念的融合下,形成了笔者所在学校独特的教学“四化”理念:学校设施酒店化,技能训练模块化,学生活动角色化,课堂教学情景化。这也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根据酒店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每隔4年会根据行业需求和市场调查及时设置或者调整课程。诸如国际营销策略、跨文化沟通、Golf & Spa度假型酒店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热门课程;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市场学、西餐制作等也会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与合作院校同步更新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每门专业操作技能课程都紧紧围绕管理来展开。拿厨房操作来讲,学生既要学习烹饪课程又要学习如何管理好厨房,学校经常请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的总经理来开设讲座,他们带来的新理念、新信息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借鉴使用合作项目在国外现成的经验,可推动教师对我国酒店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及时补充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可使学生及时了解世界酒店业最新发展变化,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环境的融合
学校该项目以培育适应区域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营造了地道的国际化教学环境。一是教学硬件的国际化。该项目在一个仿真的酒店实训环境中,按照国际五星级酒店业统一标准,实行后台厨房、前台餐厅楼层分离化。如餐饮课上,一组学生在一楼厨房学习烹制西餐以及管理,将烹饪好的食物通过专用电梯送至二楼餐厅,再由另一组同学为客人提供餐厅就餐服务与管理;在房务课程中,一组同学在二楼前厅学习接待技能,另一组则在三楼客房学习楼层清扫、房间整理服务。所有课程表、设备说明等均为英文,学生直接在国际化教学硬件环境中接受最前沿的专业技能训练。二是教学软环境的国际化。为了适应国际酒店业发展的需求,学校项目授课语言为英文,从教材文字、课上交流、小组研讨到课后作业、学期考试、学生活动,中外师生全部采用英语口语作为交际语言,重点培养师生项目英语能力。该项目还实行学生会自治制度,通过自主举办全班大型活动策划等,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各方面协调能力,提升参与全球职业竞争核心技能。
(四)教学过程的融合
中外教师共同研讨,推进教学内容、方法、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上,该项目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形成开放式的师生互动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化了教与学的双向作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形成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的形式,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更具有实践性;突出中外教学资源共享,中外教师可登录澳方校园网站和笔者所在学校网站共享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等资源库,开拓了教师的备课视野。如此,教师对该专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把握更准确,实现了中外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五)教学管理的融合
教学管理由外方驻校教务长和学校项目教学负责人共同负责,精确把握学时、学分,实行共管模式下质量双向监控和监督,严格实行淘汰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行为管理,特别注重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注重内涵培养;师资管理主要是通过开展活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形式,注重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突出师资教学和研究能力培养。
三、对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本土化改造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必须与本土化结合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国际化办学项目进行本土化改造。我们在全面引进澳方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消化吸纳,结合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和条件,形成了具有国际理念、本校特色的实景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实景化实训教学模式获得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实景化”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技能
学校借鉴澳方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改造和建设了实训设施设备,使之成为一家能真实运营模拟酒店,开展校内实景仿真项目教学。应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 lum)分析法(教学计划开发)进行课程开发,突出学生活动角色化,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模拟酒店的运作与管理。
近年来,学校先后为中澳合作项目投入数百万元,建立了与五星级酒店一致的西厨房、西餐厅、酒吧、前厅和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客房等高质量的设施设备。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同时,参与整个酒店运作与管理,做到学校设施酒店化,技能训练模块化,学生活动角色化,课堂教学情景化。
专业操作课上,学生全部穿着工作服在操作室进行,每天全部采用真实的原材料、真实的制作过程、真实的服务过程,注重细节,甚至准备了真实的苏旅财专用“货币”以利于学生在项目的餐厅酒吧消费。这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很多理论课程采用国际化的作业和考核方式,如团队报告、专业演讲。作业和考核内容均要事先送往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本部认可,每次考试特别是操作考试都要由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和国内酒店专家共同参与打分。部分理论课还创新采用实践化、技能化考核方式,如大型活动组织这门课,就采用分团队实际组织一次活动,从活动主题、内容、广告宣传、拉赞助、门票印刷、费用预算、原材料采购、食品酒水制作、服务等全部由学生组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活动的组织过程、盈利情况等打分。这样的方式使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对各门课程融会贯通。
(二)“实景化”的实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国际竞争力
酒店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习,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探索。学校中澳合作项目经常给学生创造实景化、多样化实习的机会,尤其是境外实习考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实习的效果。学校主要的实习形式和实习内容包括:安排学生在本地五星级酒店、经济发达地区五星级酒店实习实训,选拔优秀学生到澳大利亚酒店学习,帮助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考取高级服务师证书,让学生从各种实践中,增强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实习内容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使毕业生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从而提高了国际化素养,在求职和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实景化”管理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我们创设了多种形式的“实景化”管理模式。如在西厨房和西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会根据学号的顺序多次轮流担任助理厨师长或厨师长角色,承担一个学习项目的管理工作。如果一位学生担任了助理厨师长,他就要在厨师长(由教师或学生担任)的带领下,完成厨房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其他学生将扮演厨房员工,在学习烹饪技能的同时,配合好助理厨师长,完成当天的出餐任务。
助理厨师长在进入厨房之前会从教师那里拿到一张工作任务书,根据任务书和工作计划书逐项检查其他员工的工作,在确认达标后,再请厨师长(教师)检查。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给予评估和点评,讲明助理厨师长当天的活动中主动帮助了员工多少,管理中还存在哪些不足等;各位员工的操作活动哪些是优秀的、哪些还存在不足,并协助助理厨师长做好下一轮助理的交接班工作。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教师基本不直接管理,只是在助理需要时提供建议和帮助。
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到实景教学的第二阶段,教师将放手让学生管理。从菜单的设计、原料的采购、成本的核算、人员的安排到最后的质量分析等,教师不会干预学生的工作,只是记录和打分,并做最后的讲评。
实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餐饮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团队精神。
学校把服务性行业规范引入校园管理,由学生主编、教师主审自主管理手册,最后由学生检查落实执行情况。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设立学术咨询室、团队活动室、就业指导中心等服务性机构,由学生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由学生定期组织大型活动课程,整个环节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化要有创新化发展
(一)专业群辐射
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已经成功推广到学校文化旅游专业群和其他专业。学校借鉴校内实景仿真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景化实训教学模式”,在原有的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中增加了“实景化实训教学”环节,即“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景化实训—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内真实的实体中完成真实岗位学习,在提高学生服务技能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态度、应变能力和礼仪规范等。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避免了企业的“上岗培训”和“回炉培训”,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
(二)国际合作深化
学校在中澳合作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与俄罗斯、芬兰、美国、德国等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吸纳借鉴、创新发展,为教师搭建了更多的海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海外学习交流和就业的平台,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双语”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学校突破传统“双语”教学的藩篱,在传统课堂上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着重课后针对海外留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普及汉语,并运用学校在茶艺、烹饪、园林、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师资优势,对海外留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国际合作平台吸引海外学生开展中短期修学研修,开展集食、住、行、学于一体的中外旅游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为国际学生提供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技能等学习的打包式服务。
参考文献:
[1]蒋术良.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