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22:55: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案例分析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案例教学应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目前所进行的案例教学一般来说还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将课堂讲授(教师准备案例和对学生分析与报告内容的点评等)、讨论、实验(学生实际操作)和习题(撰写分析报告)等教学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需要进行分析的案例内容,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报告以及讨论后要对分析报告的内容和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这些工作都是与课堂讲授有关的内容。成本会计学案例分析中有的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实际计算与复核(如成本核算案例中的计算与复核),撰写分析报告,所做工作类似于学生做习题和实验。学生就案例作分析报告和问答是讨论教学形式的运用。而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的深化发展应是将课堂教学形式与现场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到企业单位实地调查和实习,收集第一手资料,编写企业单位的成本会计案例和分析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专门实习或学年实习条件下采用比较合适。
二、案例教学应注重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一般是在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成本会计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进行案例教学首先是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然后才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案例教学的知识检测和巩固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通过学生的判断来检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对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从而在教师讲解点评时予以及时纠正,加速学生对有关知识点、方法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在案例教学第二部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策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分析报告的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述的能力以及课件的制作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将实务案例与理论研究案例相结合
目前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实务案例,即联系实际编选的有关成本核算和计划、控制、分析等案例;在有关文献中谈到的理论案例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反映实务的抽象性案例,这些案例接近于习题,从涉及的成本会计实务内容上看应归于实务案例。也就是说现有实务案例可分为抽象的(理论性)实务案例和具体的实务案例。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中,没有或较少采用理论研究的案例,即使有,也是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笔者认为,在大学的成本会计学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进行研究式教学,就有必要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教学内容。理论研究案例是根据课程教学进展情况确定的,如结合成本概念、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等教学内容的介绍,选择一些与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有关问题存在的不同见解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见解。学生可以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论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把握相关研究的动态,紧跟成本会计学术研究发展的步伐。
从过去的教学情况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大多对学术研究有较大的兴致和欲望,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上加以积极引导,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价值的。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内容,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研究视角的扩展。根据上述认识,在教学案例的编选上可以编辑有关成本会计研究文集,以研究文集中的大量文献作为理论研究的案例。在理论研究案例的编选上注重收集近期和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四、编选成本会计学案例要与课程内容、实际工作及互联网相结合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有好的案例。要有好的案例,教师就应做好案例的编选工作。在有关成本会计学课程的实务案例的编选上,笔者认为,所编选的实务案例应注重与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工作和互联网紧密相结合。
首先,编选的案例要反映成本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并联系前后教学内容。由于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习题和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编选的实务案例,要能反映学生在所学内容基础上的判断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成本核算板块的内容后,教师提供成本核算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成本核算知识和方法,从成本核算的实务案例中找出存在的错误和提出修改的意见,使学生加深对学过内容的认识,提高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其次,在编选案例时,要注重将实务案例与实际工作密切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案例应反映企业单位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行业覆盖面要宽。一般来说,现有实务案例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采掘、电力、化学、冶金、纺织、建材、机械电子和轻工业的成本会计案例,根据新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有关内容,有关案例的编选还可以扩大到农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业、文化业和其他行业。在编选实务案例时,要注意收集现有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去企业单位参观、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整理间接与直接获得的资料,形成有特点、有具体数据的文字案例。编选案例时还可与实际企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以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接地气。除了编选文字案例外,还可利用到企业单位参观、调研的机会制作一些视频案例、语音案例和拍摄一些企业单位生产经营流程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图片。文字案例与图片、视频、语音形式的案例相结合,在运用中使学生能更为形象和直观地了解案例单位的实际情况,丰富案例教学内容。由于企业单位的成本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开,因此,所编制的实务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成本数据就不可能与案例单位绝对相同,这也是成本会计学案例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第三,在编选案例时,除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外,还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的成本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成本控制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新闻报道资料和证券市场披露的与成本会计有关的信息,这些报道资料和披露的信息涉及企业面临的成本危机和应对、企业单位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等内容,这些报道和披露信息生动、具体且有一定深度,比较适合作为案例使用。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一些知名企业单位成本管理成败的资料,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对学生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正确采用成本管理方法是有好处的。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获得一些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在案例的制作中,也可将实地调研资料与互联网上获得的资料相结合,形成更有价值的实务案例,充分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互联网下的案例教学将是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五、要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案例教学组织工作相结合
在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教学组织工作,并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相结合。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时间不会太多,因此,教师必须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以保证案例教学能有较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在事前案例教学组织工作中,教师要整理好文字、图片和视频案例、实务与理论研究案例,明确每一个案例使用的目的、确定案例分析、报告和集中交流的程序、时间和内容安排,划分案例分析的小组并做好分工。在向学生分配案例分析任务时,要阐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复习已讲授的有关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求学生有团队合作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不划分小组,由每个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事中案例教学的安排,是由各个案例分析小组组织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准备好报告的幻灯片(PPT),并由各个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案例分析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报告,报告后再由其他组的同学根据报告的内容提问,由作报告的同学回答提问,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案例分析中除了分析和解决问题外,还包括类似习题和实验的计算和复核工作。每次下发的案例有若干个,每个小组都对若干个案例进行分析,但每个小组只对其中的一个案例做分析报告,每个小组报告的分析案例是不同的。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可能对报告的案例分析报告提出讨论的问题。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报告,可采用学术报告会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安排部分学生进行报告,也可由对有关问题有一定研究兴趣的学生自己报名进行报告。
事后的案例教学组织工作,是由教师对学生报告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案例教学实施的情况,检查案例分析是否实现预定的目的和对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成绩的评定,收集学生对案例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案例教学内容以及对有关安排进行必要的调节。通常情况下,对成本核算的案例可以给出比较确定的答案,但对成本核算以外的成本会计内容,可能有多样性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而且前期差错更正不仅说明上市公司财报存在虚假信息,也说明了相关的审计工作没有发现会计差错,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行为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说明了审计不尽责的现象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审计质量还达不到公正公允的地步,发现前期差错上力度不够,而且上市公司往往以临时公告形式来向外界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内容,而且往往以尚不明确等理由拒绝及时公布前期差错更正的详细情况,而且放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这导致投资者无法根据前期差错更正的情况及时做投资决定。
所以研究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动因及表现形式,还有调节会计利润的方式、特征,以及如何遏制并杜绝前期差错更正的滥用,并提早察觉并防范,如何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达到监管的成熟、完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上市公司往往利用前期差错及其更正来操纵利润,使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利益受损,研究上市公司前期会计差错的动因及手段,并提出改正措施,有益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所以,研究重大前期差错更有重要的意义。前期差错更正的相关研究,在理论领域有助于改善财务处理方法,有助于扩展盈余管理内容,丰富我国会计理论内容,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和治理结构改革。
研究内容:论文首先概述了会计差错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规定,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的内容规定,从会计制度框架下,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不正当动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会计差错及其更正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最后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及建议。研究方法:论文在论述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和会计制度规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容上,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法,通过对会计制度文献和已有研究的深入阅读分析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
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与企业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提升会计硕士职业能力这个目标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培养环节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培养条件、管理机制和合作培养内容等方面。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实习实践基地为例,总结“农大—瑞华”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该合作模式把会计硕士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大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选定的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以瑞华培养为主,会计硕士深入到瑞华参加实习、实践和撰写论文,培养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会计硕士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
(一)理论学习阶段
研一理论教学阶段,学院以全国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为指南,在此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同探讨和商定培养方案。学院与瑞华的第二导师共同创建了会计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一年度委员会都会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共同论证、修订培养方案,第二导师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根据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在培养方案指定的课程中选课。校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采用MPACC案例库中的案例和实习基地提供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阶段
选择审计方向的会计硕士,一般被推荐到瑞华实习。瑞华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瑞华共同制定了工作细则,制定了联合培养方式、培养费用、生活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2月,学院申请瑞华为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出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校所合作战略联盟。2011年至今,会计学院以2011级、2012级、2013级会计硕士为运行实体、在多年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硕士的基础上,与瑞华就共建面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开展长期合作研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A+H股审计资格,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瑞华对会计硕士实习生存在着强烈的内在需求,每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事务所会集中处理大量的审计业务,业务在短时间内骤增,而在其它时间业务量归于常态,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需要实习生来所工作,达到三赢的目的,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赢局面。瑞华实习生的年接纳量可达40余人,每年10月份会安排实习生统一进来连续培训17天,前10天讲解审计准则和职工制度要求,讲解事务所具体业务,后面7天讲解今年会计准则的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实习生们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在11月份陆陆续续地加入到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大的公司项目一般会比较多,一般会进驻几十人,实习生在其中做一些配合性的辅的工作,比如用事务所自己编制的审计软件,按企业的循环做一些简单的底稿,或者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去做企业循环中的某一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实习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有所了解,通过审计,实习生还能分析出企业做的账正确与否,哪些部分存在问题,软件测试有异常的,实习生会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一步处理,进行一些补充的程序,或者是对企业发表意见。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详实、深入的实践总结报告。实习生工作结束后毕业时,优秀学员会优先考虑留所工作,如果家不在当地的,还可以推荐到瑞华其他地区的分所工作,黑龙江分所出具鉴定和证明。
(三)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研二下学期,则是一个将实践与理论重新整合的过程,会计硕士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与校内的导师进行交流探讨,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也可以是案例分析。瑞华可以为会计硕士在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方面提供很多素材。在实习过程中,瑞华对几百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舞毕、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上市公司内控的不健全问题都可以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基础素材可以从事务所获得也可以从审计客户中获得。因此,会计硕士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还有研究水平的提升。
二、应用效果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论文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改革的当务之急,一要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学论文观念;三要应用新的案例教学论文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论文办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论文中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论文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师事务所、管理部门、单位、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论文质量和教学论文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论文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论文,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论文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论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论文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改革,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办法,案例教学论文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论文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
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积极采取间接实践形式,如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课堂案例教学论文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学论文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论文法时,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论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论文目的、不同的教学论文阶段、不同的教学论文课程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案例教学论文与理论教学论文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学原理》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材中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讲解,只是写明应包括的和层次,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论文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归纳理论。比如在讲授《效益审计》课程时,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如讲解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延伸的效益审计时,教师可以先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单位连续三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做好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们自己分析,独立完成上述业务操作过程;接着在小组相互交流,在班内讨论,评选出学生完成情况的等级;最后由教师对这次实际业务的操作进行讲评,总结出学生们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教学论文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审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领悟和巩固;不仅可以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起点和学术基础,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在撰写论文的时候都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也方便读者在同一研究指引方向。以下是千里马小编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时做个借鉴。
会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J].会计之友,1994,(05):23.
[2]陈红.治理经济犯罪首先要治理会计犯罪[J].广西会计,2003,(05):1617.
[3]刘琪瑶,赵敬.会计违法与会计犯罪的界定[J].辽宁财税,2002,(12):43.
[4]罗韵轩,彭志军.从安然公司破产看根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04):3235.
[5]程安林,梁芬莲.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与监管的政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5,(02):223224.
[6]甘群.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法与治理[J].财会研究,2006,(12):5152.
[7]冯述娜.会计造假手段揭底[J].现代商业,2008,(09):41.
[8]程安林,梁芬莲,黎军.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9,(06):142144.
[9]杨欣.会计违法与犯罪刍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7):126128.
[10]彭海红,汪忠华,邓文娟.有关会计犯罪问题的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3,(07):168169.
[11]程安林,梁芬莲,季洁.基于会计舞弊的内部控制形式有效性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2):7787.
[12]陈周.会计信息失真的伦理学分析——从猴王集团破产案谈起[J].四川会计,2001,(10):79.
[13]中国证监会.关于红光实业公司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证监罚字[1998]75号)[Z].
[14]清怡.银广厦重组似蜀道难[N].西安晚报,20010910
[15]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相关处罚决定[Z].
会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
[1]林中乔.从绿大地案看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治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2.
[2]张兰澜.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12.
[3]刘婷.透视绿大地财务违规事件[J].财务与会计.2013.
[4]张慧.论会计造假与会计犯罪[J].现代商贸工业,2014.10.163-164.
[5]唐漪乔.关于创造性会计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的探讨——安然公司案例分析[J].现代商业,2012.33.267-268.
[6]赵立忠.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企业价值关系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7]王彦明,吕楠楠.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监督论略——以“看门人”机制为分析进路[J].社会科学战线,2013.12.165-171.
会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
[1]杨萍萍.ZXYY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05).
[2]刘飞.浅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3]孙玉鑫.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09).
[4]熊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分析及其审计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1).
1)英文教材任务考核量小,致使学生对理论掌握程度不深。本土教材中课后练习题偏重基础和理论,而英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以笔者使用的教材为例,难度由浅入深分为“Exercise-Problems-Man-agerialDecisionCase-ResearchAssignment”四个层次。优点在于学生在理论概念的练习之后,可以将所学知识加以思考,从而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决策。但缺点在于理论类练习题比重较小,一个知识点往往只有一道相关题型,导致学生对理论概念掌握不够熟练,因而对后面的应用题型难以应对。如在作业成本法章节,虽该成本法目前在国内应用率不高,但考虑到其成本核算特点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亦需要对该成本法有开放式思考及在国内应用情况的探索。笔者在该章节的考核中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索。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导致分析不够深入,考核效果不甚理想。
2)语言的障碍。双语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双语授课及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学生的英文能力有限,加之《管理会计》中涉及专有名词较多,很多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透彻。从笔者做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讲解时学生出现听力障碍约占30%,而在教材课业的阅读中出现英文理解障碍约占60%之多。这两方面成为影响学生积极性以及实施开放型作业任务的主要障碍。如:在短期经营决策章节,教材引入大量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决策的前提条件及需考虑的因素,但由于案例中包含较多英文专有名词,影响学生阅读,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如预期。而作业成本法章节的案例分析作业,也因为学生对英文原版的案例阅读困难而影响了作业效果。
二、思考及探索
1)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使用具有我国特色的案例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首先,应与本土企业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要求相结合;通过笔者对一些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英文类财务处理能力的要求仅占10%,而对财务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思维要求占80%以上,由此可知,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英文的讲解和使用不应作为课程的主导,而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及国际化的思维。另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具有文化差异的案例,可替换为学生熟知的本土案例,便于学生理解。
2)结合学生情况,转变考核方式,激发学习热情。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要结合学生的英文水平。以笔者的学生为例,四级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说明学生的英文基础良好,对相对基础的阅读及作业任务可以完成。如上文提出,作业成本法章节使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案例材料为专业的英文学术论文。如能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将其设置为讨论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探索的开放式论文,这样既降低英文阅读量,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及应用。
3)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除国际化思维的养成及英文之外,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样重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还可根据章节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使学生学到的不是“死知识”,而是将知识利用起来去思考去实践的能力。如,在库存管理章节,教材中体现了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以及JIT准时制,可以针对这两个内容组织学生辩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明辨性思维。还有,在每章之前使用情景案例导入,应用案例讲解课堂内容;或根据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而对于后附的思考题,可要求学生课后总结答案作为复习。亦可另设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后将讨论及研究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者演讲,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课堂,并随之进行讲评,以此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丰富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财务管理 本科教学 实践性教学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都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期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实际操作能力的具有竞争力和独特个性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和教学实践中,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实践、与主干课程相对应、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建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建立五个系统,强化两方监控”的创新运作模式,即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建立课堂实践教学子系统、实验室实践教学子系统、实习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及毕业设计(论文)子系统等五个系统,对学生进行渐进的系列实践培训与锻炼,通过强化教学管理部门和专家组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和指导,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实践教学系统
课堂实践教学子系统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根据课程特色和需要进行了“焦点式”教学、案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原理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操作与见习”、课程论文与设计、模拟学术会议讨论、辩论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探索,并充分利用了电子课件、视频材料等形式新颖的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查阅、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缩小了课堂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现实适应能力。
二、与主干课程相对应的实验室模拟实践教学子系统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与主干课程相对应的模拟实践课程如下:①会计手工和电算化“双轨”模拟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软件是我校教师与专业计算机公司合作研发的成果,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报表的编制的过程,完全模拟会计手工做账流程;会计电算化实验可运用金碟K/3企业管理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分别建立一整套凭证、账簿、报表。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②财务管理模拟实践:可运用金碟K/3企业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运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等模拟实习。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财务分析报告、单项和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和预算表等。③项目评价模拟实践:可运用项目评价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实习。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技术经济学、项目可行性分析等。④审计实务手工实验: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践指导书和所给的审计实例在会计模拟实习室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审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等。⑤证券和期货交易模拟实践:证券与期货信息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器接收深圳金中讯财经资讯公司证券和期货的实时行情,推荐学生使用wind金融分析数据库、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等采集数据和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在机房进行与在证券交易所完全相同的各种操作与分析。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实验报告,报告内容为证券、期货投资的操作步骤、操作理由、事后反馈和投资总收益等。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市场等。⑥统计模拟实践:运用SPSS或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和案例分析,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实验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统计学。这些模拟实习课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习子系统
实验室模拟实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证校外实践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一是,建立大学本科阶段全过程的实习子系统。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实习内容,建立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完善的实习体系;二是,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我院与衡阳探矿机械厂、水口山矿务局、株洲冶炼厂等企业、商业银行等单位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包含保密条款的实习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按照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实施实践教学。这样不仅给实习单位带来了效益,也节约了教师联系实习单位上的时间、精力和实习经费。在实习指导上,安排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及实习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实习,探索出课题式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并且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介绍该企业财务管理业务。
四、社会实践子系统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课外技术服务;②结合我院正在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公开发表的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③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竞赛不仅可以发现、选拔优秀人才,还可以锻炼、培养优秀人才;④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参加社会认可的资格考试,提高就业能力。实践证明,这些科研和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个人才智有机会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得以充分发挥。
五、毕业设计(论文)子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坚持学用结合,毕业论文教学要坚持将产学研相结合贯穿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论文题目要求来源于企事业、科研所,鼓励学生直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参与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申报、审核机制,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具体过程如下:①选题。通过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选题、开题申报、下达任务书、两次专家选题审查等环节,保证选题符合培养目标要求;②毕业设计(论文)形成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重视研究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配备专人监督和检查论文质量,并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和学生,同时采取延缓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聘请专家实施论文抽检和公开答辩等举措,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爱荣.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综合),2005,(8)78-79.
[2]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教学体系的研究.会计之友.2004,(5):15-16.
[3]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56.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评价反馈
中图分类号:D9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目前教育界对税法教学的讨论广泛,如何发挥学生在此课程中学习的主导地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税法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对税法教学的认识
(一)税法教学的重要性
税法教学的重要性是由税法的重要性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随着税务复杂程度的提高,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因此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税收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税法教学面临的问题
(1)《税法》课程理论体系庞大、课时少、知识更新快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税法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法条例体系混乱,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在税法体系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并且很多税种的改革与调整是不定期的,出台的文件、通知等行政性法规很多。但是此课程课时较少,和庞大的知识体系和繁复的法律条文不匹配。
(2)课堂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讲授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税法教学多采用“讲授+板书”模式。由于条文繁多,多数学生对案例分析更多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一定挑战。
(3)传统的课程考核体系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笔闭卷考核无法全面地开拓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的理念及主要内容
《税法》教学改革核心是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型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展开小组讨论演讲并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整个教学将分成三个阶段:教师布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反馈。
(一)教师布置引导阶段――发放学习指南,精选并介绍相关案例
1.发放学习指南,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学期初发放学习指南,告知学生考核要求 和教学进度并向学生提供本课程每章节的阅读书目,学习指南包括:
a.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内容包括税法构成要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及其他税种。
b.教学进度:根据每学期的时间来安排。
c.考核要求:考勤(10%)案例演讲(10%)案例论文(20%)期中考试(20%)期末成绩(40%)。
案例演讲:以3-4人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个案例介绍分析。
案例论文:选择近年发生的偷税案,找出1-2个议题并用相关知识分析,800字以上。
d.以供案例演讲和论文的备选案例。
e.参考书目。
2.教师精选并介绍教学案例,提出相关议题
案例教学法使《税法》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起来,但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首先,选择的案例要少而精,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选择的案例要发生在近期并且贴近生活,例如近年来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等。再次,选取的案例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以课堂讨论为核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此阶段是中心环节,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要在此环节中积极发现问题。
首先,营造宽松互动的氛围,上课前改变教室格局,把课桌变成环绕式的格局,改变评判性的方式评价学习结果,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展开联想。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课堂讨论,讨论前, 教师要定出案例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和讨论的步骤, 最好选择开放性话题。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并在每组安排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讨论中,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也可选择同学发言,但应该慎重挑选第一位发言者,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在讨论的最后,教师可根据课程本身和学生的讨论补充问题,并鼓励学生对讨论中涌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三)评价反馈阶段――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考核方式多样化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模式的考核方式,以开放式的案例演讲与案例论文为核心,细化评分标准,注重反馈,并在学期初告知学生考核体系。
案例演讲的评分内容:演讲内容(议题相关性、回答准确性);PPT印象(内容概括性与逻辑性);演讲技巧(语音语速、身体语言、观众互动、语言逻辑性)演讲内容和PPT印象同组成员分数相同,但演讲技巧同组成员分数不同。
案例论文的设置:设置开放性命题;学生自由选择近几年发生的偷税漏税案;找出几个议题,用相关税法知识分析,800字以上案例论文的评分标准:格式标准、案例介绍、议题相关性、分析准确性。
总之,税法教学应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从平时考察、作业评价、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考核学生, 以改变片面依赖闭卷笔试的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郝如玉,王国华.中国新税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3]舒国燕.对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 (06):321-324.
[4]李晶.基于《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 (03):89-91.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征。财务分析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
1.基础知识宽泛、理论性较强。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延伸,是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应用,当然财务分析不仅局限于会计信息,还会用到计划、预算、定额信息,行业平均或标准信息、统计信息、金融信息、市场信息等。所以,学好财务分析必须首先理解会计、统计、金融、税务、管理学原理等基础知识。
2.实践性、应用性较强。财务分析课程是建立在会计学或财务会计、统计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等基础课程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对过去所学财务专业知识的提升,也是一门基本技能课程,是实践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3.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完整的财务分析既要采用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分析有关指标或项目的变化或差异及其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又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说明。
4.用途广泛。财务分析课程所阐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既可以为企业的潜在投资者、客户、职工等单个分析主体服务,也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服务,还可以为企业外部的金融、财税、审计等监管机构服务,用途非常广泛。
(二)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教学目的不完全相同。本科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财务报表的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各种财务专题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与绩效评价、财务预测与企业估价等。其教学目的是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分析企业过去和预测企业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经营决策的能力。财务分析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各类分析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总之,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学完财务分析课程后,应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的分析技术进行常规性的分析和判断,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授式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目前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传授教学法,教师通过口授讲解课本知识,所授知识点基本都在课本上。从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介绍书本现有的概念、方法为主,案例教学较少,不利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适应性不强,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2.案例教学效果较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目前的财务分析教学中所用的教学案例,大部分是教材中配套的或是财务分析相关参考书中的,这些案例往往是根据至少一两年前的企业数据编写的,与授课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不一定吻合,不能联系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2)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影响案例教学效果。
(二)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太低。目前大部分院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期末考核主要采取卷面闭卷考试形式,平时考核主要采取平时作业形式,很难全面考核学生对财务分析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财务分析课程成绩主要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最多不超过30%,有的院校平时成绩只占20%或10%,这就导致不少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投机取巧,期末突击复习,不能真正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技能。同时考核主要是以期末卷面考核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由于考核内容不全面,很难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考核时间比较固定。目前财务分析课程由于课时普遍较少,其考核主要还是期末一次考核,平时很少有课堂讨论、阶段性测验等考核形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三、改革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建议
(一)改革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方法。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财务分析的基础理论(如:财务分析的概念、目的、信息基础等)以传授式教学方法为主。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财务分析的应用(财务预测、企业绩效评价,企业价值评估)等应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及财务综合分析等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根据需要还可让学生根据分析出的问题,提出今后的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改进方案或建议,并完成书面财务分析报告,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2.精心设计和编写案例,提高案例质量。财务分析教学案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来选取或编写,应尽量选择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财经案例。教师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书报资料或通过网络取得案例,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实际财经事件编写案例,或者找一些业绩较优或具有热点效应的上市公司,以他们的财务报告及重要财务事项为基础、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
3.认真组织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财务分析案例讨论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1)讨论准备阶段。教师在组织课堂案例讨论之前,提前三天至一周给学生提供案例资料,明确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根据案例讨论要求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独立做好必要的分析,为案例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讨论阶段。课堂讨论可根据上课学生人数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方法。若上课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可直接进行课堂集中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教师应鼓励每位学生各抒己见;若上课学生人数超过30人,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10人),先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位同学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充分讨论,总结完善形成小组观点。然后进行集中讨论,由教师随意抽选各组的学生阐述本组的观点,然后与其他小组同学展开讨论。在课堂集中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所选主题进行讨论。
(3)讨论总结与报告撰写阶段。课堂讨论结束时,由教师对学生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点评并进行讨论总结,提出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思考总结,完成财务分析报告。
4.一人一企,边学边分析。让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下载所选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年报及重大财务事项临时公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按照教学进度,逐步分析所选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的变化情况及变动原因,利用上市公司近三年财务报告数据,结合行业平均或标准水平,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及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作出评价,结合企业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作出科学预测,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提出参考建议,对企业目前的价值作出评估。学生每人选择一家上市公司,边学边分析,教师不定期抽查点评,可防止分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偷工减料,自己不分析,直接利用别人的观点,又可避免因所有学生作业或案例资料内容相同引起的相互抄袭。
5.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开设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网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应开发课程教学网页,拓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空间,将财务分析教学所用的教学大纲、课件、案例、作业等及时挂上网,便于学生随时查寻。开设网上答疑、网上论坛专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能随时交流,拓宽案例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中国证监网、万德资讯、巨灵经济信息网、巨潮咨询数据库等金融数据库搜集案例分析和讨论所需的企业的贝他系数、适时的利率、汇率、经济增长率等财经数据。根据上课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图像、图表、动画及相关数据的展示,模拟实际财务分析工作,将抽象的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具体化、形象化。
(二)改革财务分析课程考核模式。
1.丰富考核形式。财务分析课程的期末考核除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外,也可采取开卷考试形式或采取分析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财务分析课程的平时考核除采取平时作业考核外,还可采取案例讨论、课外财务分析报告(或小论文)、平时测验等形式。
2.分散考核时间。财务分析课程考核除期末考核外,还可采取期中考核,平时可采取不定期作业考核、案例讨论考核、平时测验等形式,主要评价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