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服装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20 07:37: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装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服装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服装生产管理;学习情境;设计

一、课程特点分析

1.包含的内容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内容包括服装产品开发管理、服装工艺技术管理、人员组织、物料管理、服装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系统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储运管理等。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企业服装生产管理是一个工作过程。从整体上看,服装生产管理是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以最少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成果。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又称生产控制[1]。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课程是对生产实际的总结和再现,既有理论部分,也有生产实际操作部分,本课程的学习也要包含理论学习和职业操作两个部分,其中职业操作是职业能力学习不可或缺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面向企业的服装生产管理职业能力。

3.职业能力要求

要做好服装生产管理工作,从业管理人员必需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归纳包含为:(1)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2)丰富的一线生产管理经验;(3)充裕的管理理论知识;(4)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

二、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及改进分析

1.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也即大多数院校所采用的授课形式。据调查,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理论授课为主,课外工厂参观为辅的方式,大多数课时为理论教学,少数课时为工厂参观。此种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但大多从视觉上解决了实物的矛盾,而根本的实际操作、知识运用、沟通协作、责任承担职业能力掌握则无法解决。

2.存在弊端分析

(1)学生生产一线经验缺乏

服装专业的生源分普高生源和对口单招生源,普高生源没有服装加工制作经验,也无企业生产一线经验。对口单招生源在高中时期有一定的服装专业基础,但对于企业大规模生产管理经验来说还远远不够。

(2)实际操作教学过程缺乏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理论学习占绝对多数,生产实际操作体验无法实现,而生产实际操作是课程学习的必要掌握知识,也是学习的必要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严重缺陷。

(3)授课中真实的生产环境缺乏

学习中需要有真实的或虚拟的生产环境,而校园缺乏这样的环境。到企业一线进行教学操作难度巨大,可行性和稳定性无法保障。

(4)教师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缺乏

一线经验符合“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需要。虽然很多高校有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活动,但大多对企业的实际运行掌握程度有限,对一线的操作不熟练。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参与生产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3.弊端改进分析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的、带有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情境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知识与经验。既包括显性的指导性知识(理论知识),也包括关联性的诀窍、手艺、技巧、沟通等综合职业能力[2]。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开发有助于直接掌握职业能力。

(2)建立实训基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需要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校需要建设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使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结合使用。

(3)增强师资力量,完善师资结构

一方面,为满足情境教学要求,专职教师需要通过企业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另一方面需要从企业聘请技师做兼职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操作指导,补充生产操作环节师资的缺乏,从而提高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师资结构。

(4)学习情境设计与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训课程相结合

本课程如果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将缺乏生产任务的支撑,而无法得到生产真实的环境和职业体验学习,只能进行纯粹的理论学习。因此本课程需要和服装生产加工性活动的课程相交叉融合,把服装生产管理的职业能力培养分散到各个生产加工性课程的生产管理中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结合模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服装生产性实训有:生产性基础实训、生产性成衣实训、企业生产性顶岗实训等。

三、工作过程导向化的学习情境设计

1.服装生产管理岗位群分析

经过行业专家访谈、企业调研、顶岗实习回校同学调研得出《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主要针对岗位群,见表1。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由教师和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3]。通过工作分析方法归纳出服装生产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

3.课程行动领域确定

对岗位工作分析和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服装生产管理的行动领域,见表3。

4.课程学习领域确定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杂的学习认知规律和由低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将知识点、技能点组合归类形成了本课程的学习领域,包括:①校内实训基地简单任务生产管理、②换季产品开发操作管理、③校内实训基地复杂任务生产管理、④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生产参与、⑤校内合作企业产品的全面生产管理,共五个领域。

5.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内容具体化,需要通过载体转化,载体表现为适合教学的任务、项目、案例。与学习领域相对应,本课程的情境设计以生产性实训任务为载体。为达到教学的方便性和可行性,经过调整和改造共设计出了5个学习情境,详见表4。

四、总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装生产管理综合职业能力。服装生产管理学习情境需要有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已成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成果。结合本校服装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可将实训性服装生产管理任务转化成《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学习情境,形成课程服务联合。通过教学实施发现,此学习情境设计可行性强,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浅谈生产管理工作”[EB/OL].(2010/03/26).

第2篇

一、有效互动破解师生断裂

(一)师生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服装实训教学“独角戏式示范”直接影响学生服装技术定向映像的形成。

学生没有指向性、互动性地观察教师示范,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头脑中不能初步形成连续性的、稳固的服装技术动作表象,以致直接影响到后续服装技术定向映像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的服装技能就会缺乏服装技术原本应有的相互联系,最终熟练而系统的服装技能也就难以在学生身上完整形成。

2.服装实训教学“放羊式管理”直接导致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练习存在大面积的断裂。

现在中职服装实训的一般情况是,1~2个实训指导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实训,在示范讲解阶段已经很难在有限时空中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在练习强化阶段,实训教学很容易形成“空白时空”。教师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已经看过示范可以自己操作,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遇到的问题很多,实训的质量大打折扣。

3.服装实训教学“零情感交流”直接导致实训师生关系淡漠。

服装实训教学中师生仿佛也成了服装工艺机器,师生交流的都是一种冷冰冰的“服装机器语言”:“缉合、包缝、扦边……”。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服装学习的情感疲倦,教师也会褪去榜样权威的光环,服装实训情境失去本应有的美感。

(二)师生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做法。

在中职服装实训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从时空的维度来讲,应包括示范讲解时的师生互动、练习强化时的师生互动和反馈总结时的师生互动。从学习心理学的维度来讲,应包括言语信息的师生互动、动作技能的师生互动和情感意志的师生互动。

具体以基础裙实训教学的教师示范讲解为例分析,教师在做后片操作示范时,不能只做示范而不对学生进行简洁、概括与形象化的言语信息说明。最重要的言语信息互动还应包括请出一些学生,“现场直播”教师正在示范的是什么服装动作,说出教师在做后片时和做前片有什么不同之处,也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分析或者直接提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这样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时就有显著的指向性,流畅的师生互动会使教师的服装技术示范有效性大大增强。同样进入到学生的练习强化阶段,教师可以在基础裙的学生练习中,严格执行并合理调整巡回指导方式与节奏,按照“做前片”、“做后片”、“做里子”的结构分别进行示范和练习,通过小步子前进方式使巡回指导更紧密,使师生互动更紧密,从而促进实训质量的全面提高。

2.有效互动的前提是情感意志的互动。

在实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中,最容易忽视的是情感意志方面的互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尊重和支持学生的服装技能学习,采用磋商、亲善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合理接受学生作为青少年阶段正常的不成熟行为,充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最终掌握服装技能。

二、模块化课程破解课程断裂

(一)课程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服装理论课和服装实训课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

较为典型的问题是服装理论课和服装实训课的教师往往对于同一种款式的服装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不同的主张看法,造成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紊乱,既不能在理论上找到正确的支持,也不能在实践上得到可靠的验证。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权威性,直接导致服装实训教学异化进行。

2.服装传统实训教学内容跟不上现代服装发展步伐。

例如在服装实训教学中,教师还在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长久不变的传统模式,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服装CAD制版及输出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还有一些实际服装生产中早已灭迹的工艺,部分教师仍在一成不变地教授学生。例如衣领制作还是以树脂衬操作为例教学,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早已使用粘合衬。

(二)课程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形成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保证:服装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配合。

在中职服装实训中,服装理论课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服装设计基础》、《服装CAD》,与服装裁剪、缝制、锁钉、整烫等工艺是紧密相关、相互统一的。服装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制图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数据使用是否精准到位,都要靠缝制好的样衣来检验。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服装“艺术+技术”,真正实现服装实训培养的目标要求。

2.形成课程模块化的具体做法。

首先,统一组织服装教学顺序。服装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服装教学的“前后顺序”——理论在前,实践在后,统一服装理论和服装实训的教学安排和进程,坚持同步一体,做到服装的品种、款式一条线下去,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一体考虑、相辅相成。

其次,阶梯式整合,综合设置模块。中职服装实训教学设计可以参照服装品种、款式安排模块,具体安排“衬衫、裙子、裤子、马甲、连衣裙、上衣、大衣”等7个大实训模块,“基础衬衫、中式衬衫、领结式衬衫、无领短袖衬衫;基础裙、加片裙;基础裤、松紧带裤、牛仔裤;马甲;平领连衣裙、背心裙;西服、暗襟上衣、前衣身起领上衣;双排扣大衣、插肩袖大衣”等17个小实训模块。模块化的实训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内容充分结合,彼此渗透,每一道服装工艺工序范例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形成阶梯式课堂任务。综合工艺课与设计课、制版课、服装CAD等课程内容,可充分吸收现代化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核心元素提高对市场的认识。

以服装模块化课程来整合服装理论和实践,来聚焦服装技能的全部内涵,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科目之后有一个综合运用、整体优化知识的过程,给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其在服装实训教学中体验展示成衣成果的快乐,促进服装实训兴趣的持续生成。

三、校企一体化破解校企断裂

(一)校企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与服装企业岗位要求相比,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技术水平“苍白无力”。

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企业的设备、工序,面对服装生产流水作业、质量监控,面对同行的熟练程度、水平、速度,都感到陌生和茫然,原本在学校学习的技术一下子显得苍白无力,几年的中职服装实训没有给足支撑和动力,要改变尴尬局面,只能继续做学徒拜师学艺或放弃专业选择转行。

2.在服装企业文化土壤中,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技术心理“水土不服”。

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团队连带合作与个人责任的重压,很难完成角色心理的快速转变;面对服装企业“零缺陷”的技术文化要求,学生原来“60分万岁”的思想显然难以适应。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对自身的认同感产生很大的反差,部分学生最后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二)校企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学校应该主动带领教师和学生贴近当地一线服装企业,主动研究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特点。

学校应将教师、学生带出校门,组织他们深入本地区的几个大服装企业、大商场、广大消费者群体进行专项调查。从流行款式、面料、色彩入手,了解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问卷调查卡。采用问卷与个人专访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了解各类服装的社会性和艺术性,奠定并形成服装企业生产的学习氛围。

2.学校应该主动为企业提供服装品种的项目,以项目为平台形成实训教学中的校企一体化。

第3篇

【关键词】服装 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市场需要

国际全球化的深入,使我国服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面临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对于服装教育工作者而言,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掌握知识,开拓思想,为培养服装设计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调整课程,使服装教育向产业转化,进行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快速适应市场,从而确保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要。利用信息社会提供的种种便利,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实训力度,以全新的方位,建立适合高职服装专业的实习基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已迫在眉节。该专业,其实质就是市场化的设计,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而这正是大多服装学院的缺口、市场的急需。我们在服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专业定位

1.1 重新审视服装专业的发展现状。服装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培养大量服装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我院服装专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80年代成长阶段、90年代初辉煌阶段和前几年的退缩危机阶段三个时期。1986年我校开办了内蒙古第一个服装专业。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兴起,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专业规模随之发展壮大;90年代成为辉煌时期,班级扩大到6个,可近几年来,服装专业的招生越来越“尴尬”,办学规模也在缩小,2003年已缩减到1个班,只招到19名学生,2012年只招3个班级。考察其它兄弟学院的服装专业,其发展的历程基本与我校相同。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已经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因此,服装专业如何面对现实,进行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高等职业学院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学院自开办服装设计专业以来,本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致力于吸纳和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人才。经过近30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一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习基地。

1.2 现有实习、实训条件。目前,该专业正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大胆探索模块式、项目引领型教学新模式;同时,与相关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按照企业需要开展面向企业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聘请了部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企业或社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就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问题献计献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现有的实习、实训情况是:服装设计专业有3个服装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4个,其中一个用于服装CAD教学,素描,摄影实验室1个、展厅1个。其承担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有关专业课和职业能力课与职业能力体验课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实验室设备比较先进,管理用具及实验用品配置齐全,能满足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管理规范,专业职责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及教学管理文件齐全。实验、实训课的指导教师均由多年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2004年12月服装实验室通过了自治区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随着学院新校区的落成,艺术系服装实验室将有1200M2的实训、实验室建成,届时,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

2.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2.1 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现场、真实职业环境,适应行业、技术最新发展。以服装设计师、打版师、工艺制作师、生产主管、服装跟单、市场营销、产品展示等职业岗位能力建设为目标,培养从事服装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在总体设计上要突出开放性,集教学、培训、科研、产品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服务本校为主体,同时与周边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共享,向社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开发等。探索有效运行机制,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和骨干作用。

2.2 实训基地建设具体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在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10万基础上,拟建成系列化实验实训室。具体分解为以下 5 个中心:

——完善服装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相应软件,引入企业化运行机制,建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师研发工作中心”。

——设置面料室和资料室,建成“服装设计信息中心” 。

——更新服装计算机软件系统,建成“服装设计 CAD 中心”。

——改造服装生产线,建成集裁剪打板、缝制工艺、整烫和质量检验一体化“生产实训中心” 。

——增加配套性设施功能,建成“服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

3.服装设计实训基地项目的功能

3.1 承担实训(实践)教学工作。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紧密跟踪行业的高新技术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制定适时的实践实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服装职业岗位群和服装技术领域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具有专长、敬业、勤奋、合作、开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2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实训设施条件和师资条件,在全院学生范围内及社会下岗转岗、企业在职职工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鼓励学生在校获取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开展“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 CAD ”、各种电脑应用软件等的培训与鉴定。

3.3 开展校内外专业课题研究。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良好条件和平台,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课题的研发推广工作。

3.4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资源共享。学院服装工程实训基地基本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主要有: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打板室、形体训练室、服装 CAD 室、画室、摄影室、立体裁剪室、服装表演工作室。利用上述实验实训条件,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企业提品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产品展示、宣传等项目的服务,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双赢;充分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今后还将扩大为周边地区及兄弟院校提供实训基地服务的范围。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3.5 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服饰产品研发 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良好条件和平台,利用实训基地在社会上带来的窗口效应,鼓励教师多方面与企业沟通合作,建立横向联系,合作开发有关服装的新款式、新工艺、新技术等,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

服饰表演、策划、产品推介 利用学院服装设计与展示专业的优势和实训基地的条件,为推动内蒙古服装行业的品牌效应,可承担时装表演与策划、企业服饰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企业产品的订货会、各类服装服饰博览会或相关行业(如汽车展销会模特)等宣传及有关服饰商业活动。

订单式培养及岗前培训 结合我区服装行业特点及产业集群,可根据企业和地方需求,开展各种岗前培训和专门技术培训,如操作工培训、各类纸样打板培训、服装设计培训、生产管理培训等等。

4.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的机制

4.1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4.1.1 成立实训基地管理中心,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由主管教学院领导分管、系部全面负责统筹基地的建设和实训教学安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系部进行日常教学管理。系部除正副主任外,还配备有实验室主任专门负责资产管理、日常管理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

4.1.2 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院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设备、特种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指导。

4.1.3 多渠道筹措资金。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经费,保证财政拨款专项建设经费,同时调动各方力量,借助知名企业、校友会、兄弟院校、国际合作组织等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4.1.4 “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考察调研,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四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步成效,使更多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证书。

4.1.5 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及不断总结完善;实训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组织教师编写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使它们合乎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职业核心技能的相关要求;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实训资料的整理归档,如学生实习实训报告的存档。

4.1.6 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训实行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4.2 基地资源共享措施

4.2.1 利用基地资源,与自治区劳动厅保持联系,共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心。

4.2.2 利用学院的地理优势,除为兄弟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外,不断扩大为周边地区和相关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的领域。

4.2.3 利用基地资源,为带动呼和浩特服装产业集群,服务地方经济,并向自治区内延伸。

5.实训基地总体评价

本项目在准确的把握服装人才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全力挖掘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内涵,以培养服务服装产业的实操人才为目的,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

5.1 实训基地与企业经营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服装教学体系中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使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能接近当今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实际需求,树立服装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专业。将设计作品转化成产品, 为服装高职教育和企业运作之间寻找一种合作方式。

5.2 通过市场运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设计水平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中,其中包含着很多科研课题,如生产管理、缝制技术以及设计、样板、教学模式、实训教学等等,可以与其他专业互动,就市场急需的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陈列、服装贸易 、服装 QC、跟单、进行学科交叉。增强教师实践阅历和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5.3 通过产、学合理的持续互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服装技能型人才,创新服装专业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强化学生动手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对学生按企业岗位需求标准进行技能培养,让学生受到企业环境熏陶;按照企业标准,针对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明示制作技术操作的规范文件,规范操作,让他们不仅学技能、学经营还要学做人;按照服装职业功能模块教学,由学校在教学(实习)现场进行职业功能模块考核评定;以岗位群、复合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命题进行知识与技能考试、考核成绩合格,结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开展工作。

5.4 开展对外培训,提升社会效益。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与中国服装协会、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合作,推行农民工培训,解决农民工就业,缓解广东的用工压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和勤工助学的机会,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第4篇

关键词 服装 市场研究 商品企划 竞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Market Research Training Designed of Clothing Brand Planning Program

SUN Jing

(Fashion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lothing brands, apparel consumers have more purchase options, for the purchase of branded apparel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ational, facing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branded apparel operations. In this context, how to conduct market research provided that the target consumer goods more in line with the desire to become the origin of branded apparel merchandising. This paper aims to describe how the marketing of branded apparel merchandising in the course of training, to train with the product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thinking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as teaching objectives, from all aspects of the market screening,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nking, explore how to guide students in teaching marketing to explore the issue.

Key words clothing; market research; product planning; competition

1 品牌服装企划课程的课程目标

如何进行市场研究,以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更符合愿望的商品,是服装商品企划的关键问题,消费者需求研究正是品牌服装商品企划的原点。本文旨在描述如何在品牌服装商品企划的课程中进行市场营销的实训,以培养具有商品分析预测能力和创意思维的营销人才为教学目标,从市场甄别、市场研究分析等各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市场探索的问题。

2 市场研究在服装企划课程中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化,上海消费者对于服装选择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服装产品特有的时尚因素,热衷流行的消费者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衣柜,不少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由此下降,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某个品牌,而在追寻能够体现自我风格的时尚服饰产品。因而,市场研究成为商品企划课程的重要基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市场研究提供了商品企划的必要市场数据。只有充分而有效的市场研究才能获得充分的消费者消费信息,使得商品企划的针对性获得保证;第二,市场研究可以探索新的商品动向,对当前市场的新鲜独特的消费异动及时察觉,避免商品企划错失良好的商机;第三,市场研究便于掌握消费者对本企业及竞争对手的消费感受,获得一手资料,以充分的准备保证在竞争中的优势。

3 设计商品企划课程的市场研究起点

商品企划的市场研究重点必须首先理清,根据调研目标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收集消费者对产品购买及其使用的数据、意见、动机等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研究,识别定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和优化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市场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根据目的不同,可将市场研究分为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查、预测性调研等,但四种类型的调研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时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

(2)目标市场确认。根据课程设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调研方案:一种是新创立品牌的探索性调研,消费者调研必须从市场的基础细分开始;另一种则是市场运作品牌的描述性研究,市场细分可略,但目标市场的变化仍需进行研究。

(3)市场细分: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性,可将服装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

细分变量设定:包括三方面,一是消费者的生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貌特征等;二是消费者的社会性特征,包括民族、职业、文化、心理特征、地域特征等;三是行为特征,包括消费习惯、消费支出等。

根据变量进行细分:可选择多个变量进行层层细分,以获得同组内消费群体的充分同质性组合,并描述每一组别的规模性、稳定性、行动性和反应性等。

选择或调整目标市场: 课程设计中的两种实训模式,包含从细分开始的新品牌调研,则需选择目标市场,而已有品牌的市场调研则需从目标市场调整着手。

选择目标市场:在上述细分基础上,通过分(下转第67页)(上接第38页)析各个细分市场的价值水平、市场容量、需求潜力、进入成本、成功几率、收益水平及企业自身的可控资源,选择进入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调整:品牌的目标市场定位并非一劳永逸的,市场的变化和流行的推演,会导致目标市场的定位需要适时调整。课程中可设计难度适中的市场背景资料,启发学生调研目标市场发掘企划的理想定位与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实际定位是否有所偏差,并研讨调整策略。

4 品牌服装企划的调研方案设计

4.1 标杆品牌选择

(1)该品牌经营调研:对于标杆品牌的发展模式、经营现状、商品组合策略、消费者动向等,进行广泛调研并总结模式。(2)该品牌终端观察:实地调查标杆品牌的终端运营情况,包含所调研店铺的楼层设置、楼层平面图(含人流标注)、店铺平面图、店铺商品结构(品类占比、VP区出样款式、店铺视觉、商品视觉)等,从细节到整体归纳出标杆品牌的商品企划策略。(3)该品牌消费者调研:以问卷形式进行消费者行为调研,设计针对性强的商品消费及使用调查问卷,询问商品消费情况、商品使用感受、商品搭配感受等,获得标杆品牌消费者需求满足和商品评价的一手资料。

4.2 同类型当季商品调研

商品企划的重要内容是策划目标季的商品组合、商品特点,因而及时了解对应季节的目标市场商品特征是极为重要的。这一部分的调研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一手资料,而资料的总结分析也需逐渐习得经验。

终端的商品特征调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拍摄当季终端商品陈列,总结商品特征,从典型色调、面料印花、织物特点、典型廓形或关键款式各方面去总结共同特点,并发现新的商品趋势。首先总结整体印象,然后把同样特征的商品单页呈现,并归纳商品特点。资源获得方式:以现场街拍为主,可以配合穿针引线论坛中市场偷拍中的高清图片。二是调研终端卖场的商品组合数据,总结商品组合特征,从产品大类构成、品类细分、搭配陈列格局、色彩构成特征等方面进行数据总结和分析。

4.3 调研安排

根据课程设定的目标市场要求,分析目标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研的时间、地点、抽样方式,并根据学生的课外时间利用的可行性,设计合理的调研总时数、调研次数、调研场所选择等,并进行合理的学生分组和人员分工。

5 小结

经过三届学生的市场研究实训,市场研究的课程训练设计日趋合理,但由于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配合,在实施时仍有一定的限制。鉴于服装行业越来越多的校企结合,未来的调研设计应有更为可行和高效率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大力,谭国亮.服装商品企划实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第5篇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课程;工学结合;改革与实践

1高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考核评价无法体现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目标。成绩只是一种并不全面的知识回馈方式,很多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某方面长处。有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技能很差,一些技能强的同学成绩却不高,所以,目前情况下,课程考核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此,要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不同角度的培养方案,整合多方面综合成绩测评方式,力求最有效的反馈。(2)课程体系设计仍模仿同类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同专业的教育方法及目标上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教育时间不同,本科四年教育时间,而高职只有三年。所以,在课程的编排上就不能将理论过重、实践过轻,因为不仅学习时间少一些,而且专业性要求更高,实践可操作性更强,所以在高职的课程是定上,要着重加强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型性。如果设定课程仍然模仿本科专业课程,则会造成企业对人才的不满意,无法保证学生的能力教育培养。(3)授课时间不能自主,模式化与企业无法衔接。许多学校设置课程时间与企业所需不能相衔接。一个学期有大概15周,而课程的分配设置和企业的生产是相互交叉的,这样会造成学生精力分散,不能很好的完成企业生产,造成印象不好、信任度降低等情况的发生,所以授课时间不自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4)工学结合重形式,轻实践。所谓工学,就是工厂中的实践与学习相结合。但是,由于谈企业合作较困难,许多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经济利益作为风险投资,所以这是阻碍实际工学结合的重要原因。而且校园中的实训室与真正的企业工厂大不相同,则又加重了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在培养高职服装设计人才时,将专业性技能作为首要培养目标,如果拿捏不好这个度,则会造成拍样失败,拍样流于形式,单纯符合工厂作业形式的工作者,没有真正的将服装设计能力授予学生。

2工学结合的高职服装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以职业能力的过程考核为动力,建立多维多元的评价体系。在学校中,成绩往往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认识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成绩只是片面的表现形式,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学习过程往往重于学习成绩。并且,对于成绩的评定,不能单一,要多元化多维度,要设定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评定方式,多项内容为考核内容,多角度地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奖励也是非常必要的,奖励可以推进学生的正向发展,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服装设计一般有设计、制版和缝制三个模块,有些学生只擅长一种或两种,那么就不能以综合成绩作为这个学生的素质评定。在工学过程中,考验的是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阶段性的评价也是评价的一种。把阶段性评价较好的融入整体评价中,可以短时间检测学生的作业情况,对自己有很好的阶段性认识,有充足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再次学习。(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起到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师资队伍的力量完全影响着整个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声誉,甚至学生的未来。只有师资队伍强大起来,教育才能在基础上有坚硬保障。作为高职教育服装设计的教师,不仅要有强大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会在学校中聘用双师,也就是既是理论教师,又是企业的技术指导人员。双师可以交给学生足够的、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能了解当今社会趋势,最快掌握最新资讯,将最新的社会需求带入学生的思维中去。双师对于理论教师和指导教师而言,有着结合后的新理念,不需要学生根据不同教师去融合总结,而是直接就能获得最有益知识。工学结合是服装设计行业的必要教育手段,主要是为了培养真正的技术性人才,不至于到工作岗位因没有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接收,并且在企业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专业兴趣等,获得综合的职业技能,成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以最少时间与社会接轨,让各企业所认同。(3)模拟企业环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中的服装设计专业应该设立模拟企业的环境,并对模拟企业的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和创新,这样就能够不断促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们对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出来,进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就业能力。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通过从企业生产流程入手,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实训环境将课程教学与实训项目融为一体。让学生扮演员工角色,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同时,目前正与企业进行协商,将企业引进校内。高职学生只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后,企业才愿意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学生才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顺利进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模式才能良好的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了使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校企双方的利益分配,解决好企业生产任务与学校教学秩序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建立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训基地建设长效,为工学结合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 服装陈列设计 本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已经成为最不可忽视的国际化大市场,市场的繁荣造就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迫切,陈列设计师对服装品牌和销售的促进作用已获得普遍共识,服装的陈列文化在国内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陈列设计师不仅仅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更要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倍受商家青睐;陈列设计师如今已俨然成为各大品牌企业实现终端制胜的法宝。

服装陈列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个分支,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教育背景下,部分高校设置了服装陈列设计专业,而且也跟随服装设计专业一起跻身到本科的行列。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选择一个适应本科方向的教学模式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笔者从服装陈列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与应用广泛性等方面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指出了很多教育模式的不足不到之处,希望对服装陈列设计专业的教学有创新与进步,教学模式如下: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必须要建立讲授模式

教师讲授式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在陈列设计专业教学上同样适用,而且是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其他教学模式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观察到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有限的,发给学生一本书,自觉去看的人数开始的时候是很多,随着知识的深入很多知识看不懂,所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连书都带,完全是听老师讲。所以讲授式教学模式必须要建立。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讲授式有两个对象,一个是讲—老师讲,一个授—学生听。老师讲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的听与不听,所以对老师的讲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寻找讲授的趣味性成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其实所有的讲授都溶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和情感,处处都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观的展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个性化模式

笔者认为个性化模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陈列的个性化,另一方面是学生兴趣的个性化。

陈列其实是一种视觉营销模式,所以个性化的展示效果更能吸引消费者,纵观各大品牌的橱窗陈列,无不是有个性点,有创新点,有时尚点,有幽默点,有风趣点。为适应个性化的陈列,终端店销售员的装扮也在追求个性化。

学生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大方向虽然一致,但是具体的小方向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擅长陈列橱窗,有的学生擅长平面展示图案的设计,有的学生擅长店内陈列形态的设计,有的学生擅长灯光的设计,还有的喜欢擅长的搭配,所以在全面讲授陈列设计课程的同时,还要针对性的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力度。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多方面合作模式

笔者认为这里的合作既有人员的合作、又有各个专业的合作。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专业,任何一项设计都离不开与他人的配合和合作,闭门造车的设计不可能适应市场需求,陈列设计专业需要强烈的团队意识,需要终端销售店所有人员时刻维护、时刻保持整齐、时刻保持新鲜陈列效果。陈列设计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专业,涉及到服装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家具设计、管理学、建筑学、影视学等,其中陈列设计还跟库存有直接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库存过多意味着陈列的商品要多一些,这样可以帮助消耗一点库存压力,库存合适,那陈列的商品可以适中。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探索创新模式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所以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探索。发现一些新的内容来扩充专业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学生和老师一起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创造一个民主宽容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索的结果,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愁创新的陈列知识。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模拟实践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动脑,还需要让学多动手操作,由于终端销售店现场实践无法真正实现,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践的方法来代替终端店实践。

以笔者所在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9年,其校内实训基地被列入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2012年实训基地内设立了两个终端销售店,都是学生在店内做陈列、管理、销售等,这两个店面为学生提供了能与市场对接的模拟操作场所和实训机会。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情境性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老师的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以笔者所在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校内实训基地内设立了婚纱、女装、男装、休闲装、童装、内衣、羽绒服、舞台装、鞋子、箱包、毛绒玩具等工作室,还有服饰文化陈列馆等,这些室、馆成为陈列专业教师进行情境式教学的最佳课堂。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兴趣化教学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同时,可以把相同个性的学生组织起来组成兴趣小组,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给兴趣小组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学习环境,因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实践中也组成了兴趣小组,全班合作做一个品牌的陈列方案,效率很高,而且方案做的很到位,已经被校企合作的企业采用。实践证明:兴趣化本科教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泛的推广意义。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动态化、开放式教学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专业,而且是一个接近时尚前言的专业,时尚是动态变化的,是开放的,所以要用时尚的态度对待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采用动态化、开放式的模式。让学生参与终端店模拟实训的时候,采取自由而不放任的动态、开放模式,让学生自由活动、自由探索、自由思考。但是这些“自由”不是无止境的放任,而是有某种程度的限制。不能妨碍顾客购买服装,听从店长的管理,在顾客少的时候适当的做陈列的调整,调整之后要接受大家的点评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可以由老师指导完成。

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需要校企合作教学

在越来越注重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今天,我们的人才培养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独立自主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学生身上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办法就是全程校企合作教学。学生经过教师的讲授,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素质过硬的陈列设计专业的人才。

笔者以江西服装学院为例:2012年,学校与361°建立校企合作营销订单班,学生在暑假的时候走进企业终端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自己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把老师讲授的跟企业运作的融合到一起,一度得到企业的好评。

陈列设计专业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一个延伸专业在教学方面更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模式更应是一种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上都是笔者总结出的比较适合服装陈列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继续总结经验。

当今世界,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第8篇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教学内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构成了完整互动的教学链。优化的教学形式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容易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能做事”、“会干活”的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服装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内容设定的前提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运用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便捷有效,在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可采取学干结合,先学后干,或在服装设计制作现场边讲课、边操作、边指导、边总结,点对面教、手把手学,使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再者,对于完成的课程任务,可通过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便学生从课堂中的观者、听者、答者、记录者转变成思索者、提问者、讨论者、积极参与者。

二、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与实践实训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互为衔接、互为依赖、互为影响的重要环节,专业基础知识是实践实训能力的前提,实践实训能力是专业基础知识延伸与应用,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系统。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是社会应用性、行业应用性十分明显的专业,服装专业学生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既要强专业基础,又要注重实践实训,并将两者有机有效结合,为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的教学保障,轻视和漠视其中任一环节,都将对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实现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后续的实践实习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实践实习课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培育和发展;二是要注重学校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善于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将专业基础理论有机地融入实践实训课,在实践实训课中将专业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实训,在实践实训中运用、验证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从而,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要注重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的有机结合。由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鲜明的应用性,因此,企业实训见习成为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不可替代的必要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胜任职业岗位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在企业中通过顶岗实习、实训实战,实现工学一体化,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有机衔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程序,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要善于组织低年级服装专业的学生深入服装设计与加工企业,到生产一线观摩,到消费市场调研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直接感受服装的设计与生产过程,增强专业感性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拓展服装专业教学的平台,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成长成才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专业。

三、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代服装专业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要素,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时展、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可见,培养独立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在注重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时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良好学习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有可能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使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强化与转化,形成创新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逐步成长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学习实践能力的延伸与发展,同时,对学习与实践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习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服装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萌发和形成要创新、想创新的意识,构建学生的创新意识自觉;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育学生敢创新、不畏难、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慨与品质;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能不能创新、会不会创新的品质与潜质,是能否最终取得创新成果的关键要素。创新能力是善于创新思维、发明创造、创新运用的能力,具有发展性、革新性、颠覆性特征,培育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四是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生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型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与完善学校和专业的制度设计,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来为培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而必要的条件。

四、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阵地,社会需要就是学校的责任和目标,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应当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有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企业输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企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从被动模仿加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品牌经营型企业多元化发展。中高档服装市场及与服装相关的配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的规模生产、规模销售、网络销售等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服装业走向技术密集型的必然趋势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控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WTO新规范的进入,迫使行业加速人员结构调整,急需补充成衣出样技术、工艺技术、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CAD技术员、销售业采购顾问、专卖店经营主管、奢侈品营销管理员等新生新型岗位既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服装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市场需求同步,要确立发展意识,遵循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建立学科特色,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呼应、有机结合。在强化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开设多方向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拓展专业视野和对社会就业的适应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内化和迁移。鼓励学生报考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掌握多个单项技能以达到技能的复合性,使其成为具有多岗位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第9篇

【关键词】服装实训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企业实习;教学考核

纵观现在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定位,主要是设计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设计型人才具有较强的服装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创新的意识、灵活的思想,这类人才能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能为企业不断创造全新的产品;而技术性人才是企业创造产品的中间力量,是把设计师作品转化为企业产品的重要技术人才,是企业在行业中生存下来的命脉。

目前中职校服装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岗位要求。因此中职校服装专业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锐利战略性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人才的发展趋势,针对性的进行服装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以下是笔者对中职校服装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

一、完善实训课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作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有着实践性强的综合特征,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教学中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是侃侃而谈的空话,而离开理论的实践我们培养的只是一个流水线车工。

服装教学的改革首先从培养目标上着手,确立正确的培训目标,以此调整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笔者认为服装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

二、修订实践教材内容

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始终未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整,特别是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方法传统陈旧,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刻不容缓,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和校本教材的形成变得尤为重要,以调整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适合企业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属于结合企业需求,具有学校专业特征的校本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的原有教学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强的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形成教师教学生,学生带学生的课堂氛围。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学生助学生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录像、仿真系统、实物展示、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示范,学生跟学。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在学生中开展课题研究是直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教师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研究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全国大赛训练中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案例。实践证明教师决定学生课题研究的内容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对某一学习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研究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主要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这在服装教学中非常有效。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真正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四、企业实习应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职校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企业和学校仅仅是牵手的层面,并没展开实效性的深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中职校的学生来讲已经迫在眉睫。服装企业教学实习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企业化的主要体现之一。整理一下实践性实习教学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此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是真正融入企业的直接通道。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