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学概论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3 12:08: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旅游学概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旅游学概论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设计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些传统上专门致力于旅馆经营管理的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都已将《旅游学概论》纳入自己的课程设置。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开设旅游专业时,借鉴了国外旅游教育的成功经验,将《旅游学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纳入自己的课程设置。现在,各院校的旅游类专业无一例外都开设了《旅游学概论》课程。然而,由于目前对旅游学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开设《旅游学概论》时碰到了许多实际困难,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及手段等各方面差异较大,《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很多问题尚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课程内容体系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7门主干课程之一,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课程。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懂得旅游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了解旅游者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原则,了解世界及国内旅游市场情况,世界及我国的主要旅游组织,以及旅游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掌握旅游业的构成、性质、特点及各旅游行业的业务范围及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目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内容体系大同小异,基本上围绕旅游与旅游学、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效应、旅游组织与旅游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叙述,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涵盖面宽,深度不够。

二、教学手段选择

(1)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根据《旅游学概论》的课程特点,理论教学要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电子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光盘或其他电子存储介质,为学生进行旅游业的实践演示,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2)为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相对不足而提供的网上课件。网上课件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全 面。

(3)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组织的实验室和网上模拟实验。《旅游学概论》应用性强,要想学好,只靠理论教学是不行的,必须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

(4)为解决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而进行的课后答疑和网上答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并可能对后面内容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及时进行课后答疑是非常必要的。网上答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1)专家教学法。在“旅游业”这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运作的基本情况,给学生多一些了解和接触行业成功职业经理人的机会,树立从事旅游职业的信心,专门邀请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授课。同时,每学期至少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设2~3次讲座。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旅游概论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课程所选案例,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多种方式,既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主要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辩论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意识,例如就“旅游开发重于保护,还是保护重于开发”论题,模仿全国大专辩论赛举办课堂辩论赛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效果很好。

(4)影视教学法。因旅游学涉及社会的许多问题,在旅游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引发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等共生影响的关系;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而且对将来从事旅游职业的学生来讲,具有美学欣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讲授中将大量的信息直接、立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采取“看片子、评片子、谈想法”的启发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大量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地考察法。因《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安排学生到旅游饭店或旅行社进行一定课时的专业认知实践学习。在本课程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在校外实践基地可分别安排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

(6)实景模拟教学法。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创设旅游活动的实地条件,模拟再现旅游业实践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旅游活动的过程,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层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体验。

四、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1)教材编写。依据课程规划方案,进行《旅游学概论》的进一步修订工作。新修订的高职教材将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要求新修订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新教材强化了教材的基础性,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删除以前教材中那些次要的、陈旧的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建立充分体现“应用能力第一”的知识体系。与《旅游学概论》配套的《旅游学概论习题与案例》、《旅游学实验指导教程》等系列教材也在完善中,形成《旅游学概论》立体教材体系。

(2)教材选择与内容调整。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决定了课程内容体系、大纲基础以及和后续专业课的衔接。随着旅游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本课程的教材日益丰富,但各种教材都是编者根据本时代、本学校,甚至旅游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实际编写的,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因此必须首先抓好教材建设,选定优秀教材。本课程教材选择确定的标准是:①符合本系旅游专业培养计划;②能反映当代世界、中国旅游发展现实情况;③得到教育部或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可;④集中了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

2.实践性教学条件

为突出实践技能,要创造较好的校内外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条件一流的校内实训客房、实训餐厅、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房等实训基地。校外有稳定的产学基地:我学院已与北京昆仑饭店(五星级)、福建大厦(四星级)、齐齐哈尔的天马、中信等三十几家旅行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各种类型的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另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保证所有专业课程均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专业实训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较好地满足了课程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五、考核办法

(1)平时考核(20%)。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以及情景设计现场模拟时的操作情况 等。

(2)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50%。

(3)实践考核。采用教师、单位共同评价的方法,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占30%。

最后,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计算出本学科的总评成绩。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第2篇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旅游学概论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对人类旅游活动以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介体—旅游业)的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同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掌握旅游基础知识、熟悉旅游业发展现状,具备用旅游专业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旅游职业综合素质三个学习层次,从而达到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得、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素养的初步提高,为培养旅游企业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保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学重点是如何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为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长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完成为载体开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全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将是目前及未来高职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课程特点,旅游学概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还是侧重于理论的学术研究,在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如课程理论内容冗余,缺乏设计与整合,理论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主要依赖理论讲授,跟学生的互动很少,以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职业能力缺乏训练载体,实践教学效果很不好。学校的传统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上,从高职教育要切实培养旅游人才角度看,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是课程理念的改革和课程内容设计的改革。课程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来展开,要在对旅游行业职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典型的课程实践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中之重。按照“以职业能力本位,以实践行动为导向,以工作项目为先导”的原则,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旅游学概论课程积极探索并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课程的理论内容首先进行整合,并针对性地设计具体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这些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始终强调“教、学、做”合一,力求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课程以工作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打破固有的课程理论框架,结合旅游行业需求、职业岗位能力、注重培养技能和培养学习兴趣四个方面,本课程具体设计了“1个原点、3个模块、5大项目”的“135”学习体系。1个原点就是旅游活动的分析;3个模块分别是旅游活动基础知识、现代旅游三要素、旅游相关问题;5大项目包括走进旅游世界、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教学模块与项目的设计充分将实践任务与理论内容完美融合起来(见图1)。课程突破传统教学中注重概念轻视实践的误区,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积极参与过程,对课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培养目标的设置是学校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旅游学概论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具备三个基础的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计调、景区景点讲解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课程注重旅游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学的基本规律,了解旅游学科体系的结构;(2)掌握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系统了解中外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4)理解旅游业的构成及旅游业的影响。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2)能够进行简单行业调研并总结归纳;(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5)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素质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3)初步奠定诚信敬业、有激情、会创新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程内容的整合

结合课程设计思路,联系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将学习项目进一步进行任务分解,从而确定理论学习内容结构,每一个学习项目都设计有对应的实训活动,且合理安排了32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践学时。具体来说,本课程将内容整合为五大项目,分别为:走进旅游世界、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每一个项目又进行了学习任务分解,项目1“走进旅游世界”分解为两个任务,即追溯旅游发展历程、旅游活动分析;项目2“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分解为两个任务,即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类型分析;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分解为3个任务,即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保护;项目4“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分解为5个学习任务,即旅游业认知、旅行社分析、认识旅游交通、走进旅游饭店、认识旅游商品;项目5“我的旅游我做主”分解为4个任务,即旅游市场分析、认识旅游组织、把握旅游影响、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家庭背景、文化基础、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几方面的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形式上首先要多方式多途径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第二就是要让内容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要活跃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所以,课程教学上选择了五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分别是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一些重点内容还需要详细阐述,对各类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教学中既强调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案例分析法:通过大量典型旅游行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影像等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境中,通过提供直观、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调查研究法:利用课后调研作业设计,加强学生调研分析能力和对旅游行业企业的了解;课堂讨论法:将学生分组,教师向各小组布置讨论任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共同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3.教学模式实施

本课程实施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以问题为引领,分为展示评价,分析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拓展训练,解决问题交流总结,反思问题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等6个教学环节,每一问题环节对应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以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中的旅游资源分类任务为例,在明确了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前提下,按照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如下:首先,展示评价,分析问题环节,教师组织小组对提前选择好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报展示,教师点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中,教师播放南京旅游资源介绍视频,导入讨论情境,提出关于旅游资源分类的引导性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代表发言,教师将各组观点进行记录,进行比较和总结讲评,并讲授旅游资源主要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拓展训练,解决问题环节中,教师设置课堂小思考和小测验,考查知识点掌握情况;交流总结,反思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两位同学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收获,并进行知识总结;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环节中,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即对家乡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按照国标法简单分类,并撰写简易调查报告,用ppt汇报展示。该教学模式力求突破传统理论课授课模式,融“教学做评”为一体;注重以生为主,师生互动,进行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教学;同时开拓第二延伸课堂,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打破以考试成绩为学习质量的传统评价标准,重视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过程考核重视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试卷内容开放化的三维考核方式。

1.过程考核重视化。课程的考核不再是将期末的闭卷理论考试作为重点,而是更注重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表现。其中,过程性评价比重占50%,考核内容包括实训任务40%、出勤情况5%、自评综合表现5%等几个方面。

2.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考核评价主体上,适当削弱主讲教师的考核分量,将学生个体、学生小组、旅游企业等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共同构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中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分别占30%、50%、20%。

3.试卷内容开放化。在闭卷考试中,试题将考核要点放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应用能力等开放试题上,不禁锢学生思维,同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实施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适应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仍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精心设计与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与任务,提高教学参与性与实践性。同时,针对目前教材普遍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尝试编写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特色的课改新体系教材。

【参考文献】

[1]邓梅.高职“旅游概论”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3):134-135.

[2]朱中原,朱景平.高职院校“概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73-275.

[3]孟秋莉.提高“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5):170-172.

[4]臧传芹,王慧元,赵美微,郐凯.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4):74-76.

第3篇

要将多媒体教学合理、准确、高效地运用到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旅游学概论》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该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在高职院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该门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仅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该课程在旅游专业的系统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对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旅游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旅游专业的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旅游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包括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导游实务和旅行社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该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教师通过对该门课程的讲授,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系统的旅游知识框架,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多而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包括了旅游学的核心概念、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需求的成因、旅游的影响等旅游业的核心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适用性

与传统的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容量性、直观性等多个优势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高职旅游专业的《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包括了较多旅游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果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能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旅游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针对《旅游学概论》中的概念,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对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该门课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持久、全面、深切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概念。

(二)多媒体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旅游学概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较多。网络、书籍、音像制品上,可供教师查阅和使用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大量案例、图片、视屏和音频,并将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旅游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添加各类声、像、图、文等资源,将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可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较好结合,这就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三)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条理化、简单化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相连,关系错综复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讲授课程前后关联交叉的知识时,往往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和好奇心,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声、像、图、文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减少抽象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转换过程,可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其教学意图,将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简单、准确地呈现,使教学内容调理化和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场景直观化

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对具体场景和问题的处理;传统的板书和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这些场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高职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难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和重现这些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图等资源,可较生动、准确地再现教学中需要的场景;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突破视觉的限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相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在高职旅游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够用原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信息查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查阅和搜集到与《旅游学概论》相关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需要,把过量信息和资源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过度快速地操作多媒体,以求将所有信息展现给学生,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高职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没有时间消化和思考,最后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秉承“够用原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课时安排,从海量教学资源中筛选出素材,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实用原则

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学形式更新颖。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丰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多地应用强烈的色彩、大量图片和动画,片面追求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置教学内容不顾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反而忽视了真正核心教学内容。其实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教师应紧记“实用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优化课堂,而不是“统治和主导”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用适当的资源将教学内容呈现即可,不应造成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三)合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明显,导致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只注意到它的优势,忽视了它的局限性;不管课程的什么内容,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教师也应进行思考和筛选,针对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合用的前提下,实用多媒体教学。以该门课程的“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为例,以笔者的授课经验,该部分内容更合适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学生讨论结果呈现,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灵活的修改,这种方式更利于师生互动,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四)会用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受精力和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将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下载,然后不加修改地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其实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如果教师不做任何的学情分析,直接拿来就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学习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真正“会用”。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CIPP模型;路径优化

一、研究背景

学生满意度这一概念是在顾客满意度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国外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而我国有关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则始于21世纪初期,伴随着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产生和发展。现有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二是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集中于高等职业教育、在线教学方面。本科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生满意度研究较少。“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大多数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专业认知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本研究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出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优化问题,既有助于课程建设相关的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也为未来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旅游人才培养观念,由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方向转变。

二、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构建

CIPP模型,也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由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四项评价活动组成,由于其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特点,故而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本研究运用CIPP模型,结合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确定各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

(一)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特色是否鲜明。

(二)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对课程的师资力量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以及在授课时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能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能否对理论知识联系行业实际进行分析、能否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三大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价因子包括课前是否安排学生预习、教材选用是否恰当,课程内容体系是否完善、授课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授课方式是否多样化、课堂氛围是否活跃、课后作业是否适量、能否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参考数目和学习资料。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从第二课堂进行,评价因子包括教师是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教师能否对学生的第二课堂进行全程指导。考核方式的评价主要从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方面进行,评价因子包括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否多样、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期末考核的试题覆盖面及难易程度。

(四)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主要是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考虑到“旅游学概论”课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主要从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人格培养三大方面进行。评价因子包括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是否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对行业的认知是否清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课程是否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格修养和审美水平的培养。综上,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共设置6大评价指标31个评价因子(表1)。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问卷设计根据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31个评价因子,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请被调查学生根据个人认知分别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赋分,分值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依次为1-5分。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线上定向发放的方式,发放对象为旅游管理大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覆盖面从大二到大四,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均学习过“旅游学概论”专业基础课。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60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信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对本次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的α信度系数为0.988,可见本次问卷调查的可靠性非常高。

(三)数据分析

1.过程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2.输入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师资力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3。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师资力量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师的专业水平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过程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材选用、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课堂氛围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5。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第二课堂的全过程指导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6。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过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命题难易度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4.成果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7。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专业知识、行业认知、团队合作能力、审美水平的培养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本科高校“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及优化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显教学特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结合我校“三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大类学生培养需求,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及发展特点,厘清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旅游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明晰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现象和解决旅游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1)引领性。通过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专业认知体系,合理选择自己的专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2)综合性。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旅游者行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旅游学科全方位知识;(3)创新性。课程教学包含大量来自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的鲜活案例,问题突出,现象明显,有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二)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针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在课程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三个问题。1.厘清专业认知,激发专业热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第一志愿率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什么、将来干什么感到困惑。“旅游学概论”作为首门专业基础课,肩负着重要使命。课程教学应由各模块教学内容谈及学科整体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认知体系。课程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分析旅游现象,让学生逐步领略到旅游学科的魅力和旅游业实际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专业热情。2.提升理论深度,培养理性思维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一直存在讲授技能知识多,讲授理论知识少,教学内容较琐碎、分散、浅显的问题。“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应注重旅游学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对前沿理论深入浅出的传授,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学习的“高阶性”与“创新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文献分析、系统阐述和小论文撰写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具有较为清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师生互动,实现课堂翻转为解决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成为“低头一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在每节课中增设提问、分析和讨论环节,学生思路必须跟着老师走,课堂学习节奏快、动脑多,学生主导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现了课程的“挑战度”。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

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具体包括:(1)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创新意识。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建线上线下互动、启发讨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问题发掘和科学增负,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解读社会需求,重构协同育人。立足市场,面向行业,既突出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应用,既强调知识灌输,也重视能力培育,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重塑协同育人机制。(3)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旅游热点。为让学生获得对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增设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旅游发展主题内容。(4)凝聚集体智慧,打造高质课程。课程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电子课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并通过学习通APP构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反馈平台,努力打造高质量课程。

参考文献:

[1]谭诤,王欣欣.高校课堂教学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6,(5):101-107.

[2]金明,刘一弦,王媛,李云鹰,魏雪梅,郑娟.护理本科全程教学学生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6):1762-1767.

[3]胡文静.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第5篇

[关键词] 旅游学概论 职业意识 内容 手段

一、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它综合反映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情感和态度,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职业意识包括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往往经历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的发展过程。

二、旅游教育职业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

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和旅游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对人才的培养和规格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树立现代职业观念,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自身最大潜力,促进社会的进步。

2.素质教育的需要

20 世纪80 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21 世纪人才素质研讨大会,认为21 世纪人才需要通过三张证书: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证书,指出没有三张证书的人潜能就难以发挥。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具有一流的意识和全球的经济眼光,能够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旅游教育应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并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使学生形成明确而客观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就业的需要

根据作者对本校历届旅游专业学生的了解,很多学生选择旅游专业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因为分数不够其他专业调剂而来,这种非自愿的专业选择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够尽心。在择业方面,因为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脆弱性强,就业风险较大,许多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其他行业就业。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职业意识教育使学生在择业之前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及前景有所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明确就业方向,使今后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将来能安心工作。

三、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性

1.基础性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科基础入门课程之一,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效应。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学及旅游产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旅游职业道德。

2.前位性

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本课程的开设,对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旅游业的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职业意识培养,符合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四、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职业意识培养的措施

1.改进教学内容

(1)第一堂课的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后,一般学校都会开展“专业教育”活动。旨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引导学生设计未来在校学习的远景规划。但其时学生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环境新鲜,懵懵懂懂,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正式进入课堂教学,摸到书本,接触专业教师,对“专业”的认识才逐渐具体、清晰起来。旅游学概论的第一堂课是进行专业教育的绝佳时机。教师结合个人经历,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专业学习感受,分享旅游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增进师生感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的美好向往。

(2)每一堂课的思想教育

这里的思想教育主要指职业意识和职业思想教育,包括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人的信誉度是未来生存,尤其是职场生存的法宝。在服务意识上,一方面学生与家长轻视服务,认为大学毕业应该从事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拥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就能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一个班级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也是一个团队。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要注意发挥团队优势,强调服从整体,协调配合,彼此关心爱护,共同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不断涌现,良好的学习心态、意识也是必需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生涯的成功。

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贯穿于每一堂课。旅游业是直接和人打交道的行业,又属于窗口行业,关系到目的地的形象。课程教学应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关注个人仪容仪表,培养一定的公关能力,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2.更新教学手段

(1)实践教学

旅游学概论课程因课程的“概论”性质,理论方面深度上不宜做过细研究,在兼顾教学内容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抓住重点,讲清难点即可。应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听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以便节省课堂时间,突出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游学是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专业课程尽量贴近旅游实践、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在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实验教学条件普遍不完备的情况下,除了加紧建设旅游实验室,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之外,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把旅游行业一线的精英、老总、专家请进课堂,通过现场教学,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旅游行业。比如讲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内容,让学生置身现场,亲自体验与感受,对职业的认识将更为清晰,教学效果好于课堂。

专家讲座。专家在研究领域学有所长,且有丰富的经验,多听专家讲座,会给人启迪,使人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来自旅游企业的专家能够传达旅游市场的即时信息和真实情况,为学生解答职业疑惑。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法。选择行业最新、联系本地区实际的案例,例如上海迪斯尼项目、南京科技馆4A景区申报等,结合实物展示,覆盖课程主要章节内容、重要理论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既可以使理论教学实践化,又有新鲜感,体现时效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敏感和专业能力水平。

(2)网络教学

现代社会发达的互联网,不仅使教师可以轻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师生交流、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材料,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学生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在网络上结交朋友,交流旅游经验。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设旅游学概论网络课程,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重组与共享,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将有益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媒体教学

使用与课程配套的CAI课件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体现,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课件不应是简单的电子教案,需要精心设计,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内容上,课件应浓缩教材的精华,充分吸收其它同类教材的优点,融会贯通,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形式上,要图文并茂,辅以动画、专题短片,做到有声有色,动感强。多媒体教学使理论内容变得直观、生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起点。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加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内容,综合运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着力于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健全职业人格,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容.旅游本科教育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08,(4):69.

第6篇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62-0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自2012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将旅游学概论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可带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提升,为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课程基础。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也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后续开设课程的了解及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等方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将该课程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不仅可以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新生系统了解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全面认识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也可以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其他课程的改善和提升。

一、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标准体系不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通过对高等院校申报课程的审批而立项的,目前存在三个级别的类型: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在申报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应级别的标准进行规范建设,确保各项内容符合建设标准。笔者所申报的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级别上来讲是院级的(独立学院),但是在课程建设时要求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中提出的标准来进行,这样使得初次申报的教师在具体的建设中要面临重重困难,在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时有几门课程的负责人认为当初申报是院级的,课程建设执行时却要按照国家级的标准建设,在实际进行中难度较大,所以在中期检查后经审批同意后取消项目立项。

(二)课程建设资源较缺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核心,丰富的资源可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和保障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资源的缺乏制约着建设进度,主要表现在缺乏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及答疑系统等。

(三)课程组的师资队伍梯度不够合理。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的建设都要通过师资予以开发和实施,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团队。精品课程申报时,笔者所在教研室总共只有4名教师,当时一起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到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项目中,但是在项目开始不久,其中有一名老师就辞职,而另一位老师则转岗到行政部门,致使项目组成员减少,就算剩下的两位老师也均为刚进校不久的职称为讲师的教师,而此时又没有适合的专业教师来补充,这就导致项目建设的难度再次增加,而且也缺乏有经验的和高职称的教师来做引导,无法实现师资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更谈不上多样化的教学。

(四)课程建设项目中教学方法单一。虽然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或缺乏灵活性同样是影响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中,主要是依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是由教师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

二、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策略

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中虽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有相关建设成果,如课程网站的完善、《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出版、建设中经验的积累等,这些都将为申报高一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基础条件和经验帮助。后期建设质量具体提升如下:

(一)明确申报标准体系,规范课程建设和发展。由于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积累了相关经验,下次在申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级别的标准指标,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和投入,避免建设中出现手忙脚乱,确保各项内容按照标准要求建设。在项目获得批准后,从专业师资、建设资金等方面对原先已经建设好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以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确保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二)丰富课程建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丰富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主要是补齐原先缺失的反映教学活动的必需资源,如推荐书目、前沿和热点问题等;开发能反映旅游学概论课程特点,可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系统、答疑系统、互动交流、本土化教学资源等。其次,实现校企合作,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一是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参与课堂教学,拍摄教学视频;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进入旅游企业进行理论讲解,拍摄实践学习视频,逐步建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电子教学视频资源库。二是可借助桂林市旅游局或旅游协会的力量,通过旅游企业项目委托或邀请旅游专家进行讲座,以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收集桂林市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和本市旅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编写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

(三)完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保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建设的效果也依赖名师高效的教学质量,更要依托教学团队力量合理完成,才能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持续发展。一是合理配备教学团队人员,完善教学团队结构,在提升现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同时,既要为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提供去旅游企业实践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要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进修,参加相关教学会议和学术交流,掌握旅游学概论课程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了解最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由知名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发挥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和师范作用,定期召开教研室活动,共同研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交流教学心得;也可与优秀旅游企业人士实现旅游学概论课程共享共建,将其吸纳加入课程团队,形成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为主体,以旅游企业、行业专家为补充的高度复合型教学团队,增强团队综合实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丰富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相差悬殊。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在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要开发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趋于最佳。一是举办讲座,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相关问题,增加学生对旅游业现实和热点问题、行业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指明方向。二是项目教学法,可以尝试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可以由教师提出具体项目,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完成项目从始至终的整个过程,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材料并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对内容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课堂内容多样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旅游学概论所处地位极其重要,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虽有得有失,但既可以为其他课程提供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任课教师积极组建团队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也对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极大帮助,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秋莉.独立学院“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鲍富元.论《旅游学概论》本科精品课建设与创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王纯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3年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2013JPK05)

第7篇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将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

目前所提到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二、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要将多媒体教学合理、准确、高效地运用到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旅游学概论》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该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在高职院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该门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仅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该课程在旅游专业的系统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 对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旅游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旅游专业的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旅游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包括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导游实务和旅行社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该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教师通过对该门课程的讲授,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系统的旅游知识框架,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多而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包括了旅游学的核心概念、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需求的成因、旅游的影响等旅游业的核心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适用性

与传统的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容量性、直观性等多个优势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高职旅游专业的《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包括了较多旅游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果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能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旅游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针对《旅游学概论》中的概念,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对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该门课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持久、全面、深切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概念。

(二)多媒体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旅游学概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较多。网络、书籍、音像制品上,可供教师查阅和使用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大量案例、图片、视屏和音频,并将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旅游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添加各类声、像、图、文等资源,将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可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较好结合,这就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三)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条理化、简单化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相连,关系错综复杂。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讲授课程前后关联交叉的知识时,往往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和好奇心,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声、像、图、文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减少抽象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转换过程,可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其教学意图,将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简单、准确地呈现,使教学内容调理化和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场景直观化

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对具体场景和问题的处理;传统的板书和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这些场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高职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难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和重现这些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图等资源,可较生动、准确地再现教学中需要的场景;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突破视觉的限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相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在高职旅游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够用原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信息查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查阅和搜集到与《旅游学概论》相关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需要,把过量信息和资源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过度快速地操作多媒体,以求将所有信息展现给学生,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高职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没有时间消化和思考,最后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秉承“够用原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课时安排,从海量教学资源中筛选出素材,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实用原则

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学形式更新颖。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丰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多地应用强烈的色彩、大量图片和动画,片面追求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置教学内容不顾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反而忽视了真正核心教学内容。其实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教师应紧记“实用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优化课堂,而不是“统治和主导”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用适当的资源将教学内容呈现即可,不应造成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三)合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明显,导致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只注意到它的优势,忽视了它的局限性;不管课程的什么内容,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教师也应进行思考和筛选,针对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合用的前提下,实用多媒体教学。以该门课程的“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为例,以笔者的授课经验,该部分内容更合适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学生讨论结果呈现,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灵活的修改,这种方式更利于师生互动,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四)会用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受精力和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将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下载,然后不加修改地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其实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如果教师不做任何的学情分析,直接拿来就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学习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真正“会用”。

五、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旅游概论》;教学模式

《旅游概论》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由于理论课程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笔者针对《旅游概论》课程的特点以及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以求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就是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教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旅游概论》理论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将微观变宏观,化抽象为形象,改变信息转换方式,化繁为简,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凸显教学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进行“旅游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我国旅游黄金周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图片、新闻录像等直观性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旅游热点现象切入,多角度剖析旅游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以直观化的形式诠释旅游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

通过多种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学习效率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在自己的电子教案中注重多种媒体(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组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利用多感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在“主题公园”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影视作品中的主题公园背景、广告宣传片等视听材料讲授教材内容,增强讲授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扩充学生知识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缩短知识传授时间,加大课容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旅游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弥补旅游学科发展带来的教材内容编写滞后的问题,并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容量,适应时展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如在教学“新型旅游”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我国工业旅游产品做一些介绍,使学生对工业旅游的发展有现实的认识。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就是以对具体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透彻地观察个别事物,深入剖析它的方方面面,注意研究教育事实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课前教师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自行阅读、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全班展开讨论。从角色扮演上讲,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争辩、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境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而学生的角色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编写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对真实生活做出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争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方面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长对问题的洞察力。

如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典型案例材料的分析讲解,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有关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现以“景区轮休宜推广”为例:

自1989年起,黄山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第一险峰”和“第一高峰”持续16年的“轮休”,第一险峰天都峰景区自2000年实行封闭,2005年实行对外开放。与此同时,第一高峰莲花峰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封闭轮休,轮休期暂定3年。

近年来,一些景区管理部门过分追求接待人数的上升和门票收入的增长,对景区实行了“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致使一些景区遭受破坏,特别是一些自然生态景观受到很大损害。如果人们再采用那种“短视”的开发模式来开发景区,必然使一处处令人神往的秀色离我们远去,让后人来怀念那些已逝去的风景必定是痛苦的!与其让人去体味失去美景的凄凉,不如现在就懂得珍爱并加以保护。

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就黄山景区轮休一事及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讲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争辩,教师引导学生探寻案例背后隐含的基本理论。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理论,然后,再选择能够说明这些原理、理论的典型案例。如在“生态旅游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内外典型案例,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体会其意义。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教学成效看,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如在进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关于措施的讨论,让学生评价现有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地学习教学模式

实地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场地安排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教学见习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实施现场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在“旅行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旅行社,学生在参观前事先预习教材中“旅行社”的相关内容,通过参观学习以及与旅行社从业人员交谈,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旅行社的类型、业务和组织结构。参观结束后,每一位学生都要谈谈自己的实地学习感受,并联系教材内容理解旅行社的概念和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转贴于

实地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实践教学中,一些中职学生往往对选择旅游专业信心不足,学习专业理论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实地学习,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旅游行业,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信,从而增加学习动力。如在进行“旅游饭店”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星级饭店,听饭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与一线饭店员工进行面对面交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触。通过实地学习,学生开阔视野,树立信念,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理论教学往往陷入纸上谈兵的怪圈。实地学习可以摆脱这种怪圈,回归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让学生从实地学习中感知理论的科学性,提高理性认识水平。如在“旅游区(点)”教学中,对“旅游区(点)游览服务质量的要求”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参观旅游景区,感受各个岗位的服务质量,参观结束后,让学生联系教材内容讨论景区服务质量的优劣,对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服务质量要求的认识。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从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开放、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合作学习是指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如在“旅游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国际性旅游组织的相关资料,另一组收集国内旅游组织的相关资料,两组学生必须使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寻找旅游组织的网址并在其网站上下载有关旅游组织的性质、成立时间、宗旨、成员组成、组织机构、发展历史等素材资料,联系教材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两组学生分别推荐代表到讲台上演示课件。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总结,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又丰富、发展着学生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教师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引发、帮助、促进学生学习,在方法和技能上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网络博客教学模式

网络博客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利用新兴的互联网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即时把教学内容传送给学生,学生也能把自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相关问题即时反馈到教师那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博客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应该在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教学博客,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自己的模版与模块,分类管理栏目,上传自己的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丰富博客内容。网络博客的基本框架建好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络博客上传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基于网络的博客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与密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交谈(ICQ)的方式与教师进行实时交流,还可以在博客上阅读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缺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网络博客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的互通,两者或多者之间意见的交流讨论更为直接,情感火花的碰撞与灵感触发的机会变得更多。因此,利用网络博客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师与生、生与生情感互动,沟通渠道变得更为畅通。如在进行“中国旅游简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博客上传三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结构纲要,以超链接的形式展示每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网页,网页上有文字介绍、图片说明等。在课堂上,教师把这些信息展示出来让学生共享,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即时沟通互动。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学生在使用博客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否则大部分博客可能记录的都是与学习无关的信息。教师在使用博客教学时,一定要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过滤,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此外,教师必须建立一个与教材紧密配合的图、文、声并茂的信息资料库,以实施有效的教学。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的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探讨《旅游概论》理论教学的不同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在教学中,旅游文化概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实践性。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实践性也体现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旅游文化是为了服务和指导旅游实践活动,只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其次是复杂性。旅游文化是由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多种文化现象组合而成,包括旅游主体文化(即旅游者的动机、爱好、消费心理等)、旅游客体文化(即旅游目的地以山川河流等为主的自然景观,以园林建筑等为主的人文景观以及以宗教、民俗等为主的社会景观)、旅游中介文化(即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企业和机构的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等),其复杂性显而易见。再次是广泛性。旅游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广泛性。广泛性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不求学生有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是大众性。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突破了阶层、地域的限制,呈现出全民参与的特征。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活动当成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旅游的开展。

2旅游文化概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较高层次的从业人员,他们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因此,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理论性强的学科比较有利,但却不利于实践性强的学科。这种缺陷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应对考试进行片面的机械性记忆,使学生既失去了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也不利于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其结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3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改革分析

3.1提高旅游文化概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项带有艺术性的活动,教师应该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艺术性地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语言应该准确、生动、形象;语速应该快慢适中;语气应该抑扬顿挫;在讲课中将讲述、提问、讨论贯穿其中,使课堂气氛和谐愉快。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熟练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丰满生动、引人入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3.2利用相关文学、艺术作品,扩展学生视野

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尤其是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作品,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例如,在讲授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时,可以引用古代文人学者创作的诗词歌赋来表现这些自然景观的美,杜甫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现泰山的高;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来表现庐山瀑布的壮观,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表现黄河水的滔滔不绝;白居易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表现江南水景的多姿多彩;苏轼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来表现西湖的美景等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将旅游景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用诗歌感染学生,强化了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感官认识,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鉴于《旅游文化概论》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旅游资源进行介绍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它图、文、声并茂,直观性较强,能让学生近距离多角度了解相关内容。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因为语言再生动形象,也无法让学生产生真实感。比如,在讲“佛光”时,“佛光是在阳光斜射的条件下,由云海雾珠发生的衍射分光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佛光由外到里,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次序排列成色彩华美的光环,光环随人而动,人在光环中如身临仙境,是高山地区特有的天象奇观”。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佛光的成因、颜色和形状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图片,学生仍然不知道“佛光”为何物,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就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学生不仅了解了佛光,而且看到了佛光,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其次,引入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在讲中国饮食文化时,中国的饮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所谓的菜系:菜系的代表菜,如鲁菜的葱爆海参、糖醋鲤鱼、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锅塌豆腐、火靠大虾等;川菜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怪味鸡块、干烧岩鱼、干煸牛肉丝等;苏菜的三套鸭、蟹粉狮子头、常熟叫化鸡、大煮干丝、香脆银鱼、松鼠鳜鱼、羊方藏鱼等;粤菜的三蛇龙虎会、油泡鲜虾仁、脆皮乳猪、东江盐焗鸡、瓦缶掌火屈水鱼、脆皮炸海蜇等;浙菜的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蜜汁火方、清汤越鸡、干菜焖肉等;闽菜的佛跳墙、炒西施舌、鸡丝燕窝、沙茶焖鸭块、荔枝肉等;湘菜的麻辣仔鸡、生熘鱼片、清蒸水鱼、腊味合蒸、洞庭肥鱼肚、吉首酸肉等;徽菜的黄山炖鸽、问政山笋、红烧划水(旺火急烧青鱼尾段)、符离集烧鸡、李鸿章杂烩(李鸿章设宴款待美国公使的杂烩)等。这些菜学生有的见过、吃过,但大多数既没见过也没吃过,所以如果没有多媒体图片的帮助,学生很难对这些菜有深刻的印象,通过观看欣赏大量菜品的图片和教师仔细的介绍,学生就会对我国的饮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颇多。最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和容量大增,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信息量的增大,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从而扩大了知识面。

3.4将讨论引入教学中,拓展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讨论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讲旅游者形成的条件时,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将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最后教师再对结果进行补充修正,最后得出结论:旅游者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有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闲暇时间、健康的身体等;主观因素主要是外出旅游的需要和动机等。经过讨论—完善—总结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得出结论,完成授课内容。这样的方法比单一的授课法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

3.5将案例分析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案例分析法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中国旅游报》中《火车火了旅游业》为案例:旅游业成为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通车至拉萨以来的最大受益者,并且迅速跃居“三产龙头”。“火车开通以来,飞机、汽车、自驾车旅游一起旺。”自治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廖礼生对记者说,“火车进藏”使得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统计显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7.7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6%,创历史新高;全年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农牧民达6900多户、2.9万人,人均收入达5300多元,同比增长153%。今年前5个月旅游业“淡季不淡”,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7万人次,同比增长82.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8.6%,其产业规模还迅速扩张。因看好“火车商机”于2006年7月在拉萨开业的雅鲁藏布大酒店,去年客房日平均入住率50%左右,总经理周韶西说,今年至11月全部客房已被旅行社订满。据自治区旅游局预计,2007年全区接待游客总数将突破300万人次,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让学生以此报道为例来分析交通业与旅游业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交通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先锋和促进作用,发达便捷的交通会极大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学生对经过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深,更有体会,从而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3.6改革期末考核方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