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共图书馆安全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8 07:49: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共图书馆安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共图书馆安全

第1篇

近年来,国内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反映出公共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同时也暴露出公众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公共图书馆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对公众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国民的安全素养,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安全事故;公共安全教育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不受危害,它是生命和健康的保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必要条件。《汉语大词典》对安全的解释,一是平安、无危险;二是保护、保全[1]。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安全需求视为人的第二层次需要,认为人除了第一层次需要即生理需求之外,其他三个层次的需求,即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是建立在安全需求得以保障的基础上[2]。没有安全的保障,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不可想象,更别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单位、国家,没有了安全的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可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人类发展的头等大事。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面临大自然给人类人身安全带来的威胁,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侵害、疾病等,还要面临财务安全、社交活动安全、信息安全、心理疾病等等。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地震、台风、山洪、雷击、校园伤人、爆炸、火灾、楼体垮塌、污染、诈骗、踩踏、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自杀等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数据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较大事故起数总数达1944666起,年均达324111起,死亡人数总数达430818人,年均达71803人[3]。数字触目惊心,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这些血的教训无不警醒人们决不能忽视国民的安全,必须重视和加强国民的安全教育。

1目前我国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安全教育方面与以前相比有明显进步,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国民的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从2004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就将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已有的安全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逐步使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4]但是学校安全教育中有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学校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系列,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规定;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落实[4]。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公众的安全教育覆盖面相对学生来说更小,普通公众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学生相比,他们是受到各种安全事故危害最多的群体,公众的安全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1.2国民安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国民安全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安全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缺乏整合,公共安全教育设施匮乏,缺少专职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学校的安全教育难以落实,很多学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体系中,学校安排安全教育课时少,大部分学校安全教育内容有限,培训方式主要以讲座为主,很少开展消防、急救等方面的自救技能培训与实战演练,教育手段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地方还停留在“运动式教育”阶段,缺乏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社会上很少针对公众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不仅数量少,而且受众人群有限。各地安全演练大多缺乏实战性,表演的成分居多,实际效果不明显。

1.3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目前,我国各地几乎没有专职从事安全教育的师资,也没有专门培养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的机构。大部分学校和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由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兼任或是临时聘请一些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来举办一些讲座,这些老师都不是专业的安全与应急教育教师或专家,有些可能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对安全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不全面,民众接受的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安全知识,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2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公众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径很少,安全教育的任务又很紧迫,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责,满足人们对安全文化的需求。

2.1开展公众安全教育是公共图书馆应履行的社会教育职能

加强我国普通民众的安全教育,培养公众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应成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公共图书馆是向公众提供平等免费教育机会和终身教育机会的文化场所,是对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国家从2011年底实行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政策,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文化信息,不断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市场需求,积极和社会教育机构合作来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求知需求,来弥补学校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提高国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素养。

2.2开展公众安全教育可以使公共图书馆满足人们更多的文化需求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并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和奥运金牌,而是在于国民的教育程度和生存质量,而图书馆发达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启蒙和教化。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将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但满足人们新的文化需求,而且挖掘和拓展、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更多需求。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丰富、越多样,公共图书馆就越具有更加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公共图书馆能够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个人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明确提出“图书馆服务必须适应乡村和城市社区的不同需求。”作为公民终身教育的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服务模式来满足人们更多的文化需求。

3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安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公众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应该建立在丰富的安全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掌握的基础之上。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教育的主阵地,要结合自身在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多个途径来对公众进行安全教育。

3.1向读者推荐安全主题的图书资料,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日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专题图书推荐活动,馆员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安全主题图书做成课件,在宣传电视、led屏上播放;设立安全主题专柜,向读者推荐包括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日常生活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防范等图书,鼓励读者借阅,提高读者的安全意识;馆员可以编辑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常识性小册子,免费发给读者。公众通过阅读安全主题方面的系列图书资料,可以了解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突发事件的诱发原因及特点,可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能够培养人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加公众对危机的认知,提升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杜绝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安全防范意识是良好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安全的重要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表现了人们对安全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才会做事认真,遵纪守法,不违规操作,事事考虑周全,预见存在的隐患。据统计,安全事故中除少数的不可抗力外,绝大多数与人们缺乏安全意识有关,所以必须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使公众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如2014年12月31日,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事后,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团,事故原因:“是对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广场人员聚集的情况,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5]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调查组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6]。调查组认定,瑞海公司严重违法违规经营,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体责任单位。事故还暴露出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2016年的“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了74人遇难和2人受伤,从初步掌握情况看,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压缩工期、突击生产、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等有关[7]。

3.2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培养公众的应急决策能力,扼制安全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公共图书馆可以和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合作,由图书馆提供场地,邀请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老师来给读者培训,安全教育应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如地震、火灾、突发性疾病、饮食中毒、心理健康等,授课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不应该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应多结合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方式,以更加有感官冲击的形式或模拟场景的体验式环节来加强受众的学习兴趣和记忆点,来培养公众的应急决策能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常发生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突发疾病等,这些非常态的安全事故会对公众的生存和环境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性的严重后果。公众通过参加安全教育讲座,学习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案例,可以借鉴过去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从而在面对非常态、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时,在事件的初期就能迅速、及时地做出决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扼制安全事故的进一步恶化,降低事故的损失。

3.3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增强公众的自救能力,有效减少伤亡和损失

公共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推荐安全主题的图书、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以外,还应该跟社区合作,定期组织馆员和市民进行安全演练。因为图书、展览、讲座这些都是关于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如果缺乏演练,公众真正面临危险时会显得手足无措。公众安全素养提高最有效的形式是参加安全演练。模拟触目惊心的灾难场面会比课堂上的说教给参与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应急处置会让参与者掌握到应急技能。开展公众安全演练,可以提高民众的安全与应急技能,知道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应急和自救,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目前,我国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公众自救意识和应急能力还不够强,主动参与程度不高,过分依赖政府救助,当灾害突然来临,人们就会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自救及求救,有些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如地震时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惊慌跳楼事件等,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从宏观角度看,安全演练是提升全社会公共安全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大面积地实施安全演练培训,有助于迅速提升各级、各领域应急管理人员和机构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05年8月,由北京专业调查公司的《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民中有4成不知道哪里有避难场所,更有近7成根本没有想到过避难。我国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的7.0级地震,造成了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万人受伤[8]。日本由于平时注重国民的防灾教育和避险救护技能的训练,使得日本民众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知识,遇到突发事件并不慌张,临危不乱、快速准确地做出最佳的逃生方案,使得逃生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2016年11月22日清晨5时59分,发生在日本福岛县近海的7.4级地震,仅造成6人受伤,没人遇难[9]。

3.4举办安全教育展览,培养国民的安全责任感,提高政府安全管理的效率

第2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的无线网络安全

众所周知,无线网络在图书馆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为广大读者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线网络就其开放性和传输介质上的特性来说方便和实用,但是正因为它开放性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也比有线网络更加困难。同时,公共图书馆访问读者群人次多、人员复杂,从安全系数上也增加了管理无线网络安全的难度。本文以黔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无线网络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

在公共图书馆来说,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由于经费及人力资源的原因,在网络安全上会遇到很多问题,这里我们以黔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一般会遇到以下问题:

1.1无线网络开放性质导致易被攻击

就图书馆使用无线网络的初衷来说,开放性、公共性的数字资源是我们更好、更便捷的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信条。而正因为我们提供的开放性的无线资源导致了任何使用此设备的用户都可以利用它来接受和发送信息,这些设备的本身就导致了无线数字资源网络容易遭受重大安全威胁。无线网络存在的最基本问题:硬件防火墙的低廉,就本地区来说根本没有硬件防火墙,而软件防火墙也就是市面上流通面很广的低廉甚至免费的软件,导致它的密匙在有一定软件基础技术的用户面前可忽略不计。

1.2无线网络中读者用户的管理

在对黔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来说,因为要吸引读者的到来,充分利用无线网络数据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无线网络的应用是开放性的,任何在无线网络范围内的读者,只要手执一台配置有WIFI设备的终端,即可访问馆内无线网络。这就导致了对无线链接用户管理的困难。一旦遭遇破坏,就黔南地区现有的安全设备来说,很难对无线网路形成强有力的安全保护,硬件软件上的防护不足及人力资源造成的安全机制不完善导致无线网络很难同有线网络那样实现用户、IP、MAC、端口的定位管理,这就对无线网络连接者失去了必要的约束,问题一旦出现,图书馆就要承担网络问题所带来的责任。

2对策

针对黔南地区以上两点最基本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以黔南地区图书馆现有的技术落后、无线利用率低、人力资源及财力低下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对策:

2.1加强无线网络病毒防护

无线网络的病毒安全防护是我们针对现阶段我馆无线网络安全的首要保护手段。首先,在馆内制度上首先明确对无线安全的重视,要求管理者对无线安全防护问题要时时注意,了解网络安全的及时动态,对无线安全防护要有主动性,定期对服务器做检查,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提前做好预防机制;其次,对读者用户作预防提醒:不要进入不明或者网络安全软件警告的网络。第三,及时了解网络的安全防护动态,学习新的技术、了解新资源的应用,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添置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数字资源网络。

2.2数字资源及关键硬件设备的备份

首先,对数字资源作备份,对使用的数字资源,在另外准备硬件设备上做一份单独的备份,一旦正在使用的数字资源遭受攻击导致瘫痪,及时更换设备保证读者用户的正常访问;其次,对无线网络配备的硬件设备有备份,如:无线控制器,无线网络中的AP等硬件设施都预留一份。如资金紧张,可与硬件服务商签订好紧急措施的协议,一旦无线网络遭遇病毒或攻击造成瘫痪,在最短的时间内更换另一套设备以保障无线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的服务的稳定性及延续性。

2.3单独建立无线网络

在以前在资金人力资源的限制下,就我馆为例:为保证无线网络和有限网络的安全运行不让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无线网络影响到有线网络的正常工作,我们在网络结构上划分为有限子网和无线子网两部分,如图所示:随着图书馆服务建设的经费增加,我们可以采取单独增加一条无线网络的方式建立专线的方式。从源头就单独划分无线和有线网络,两条网互不干涉,无线安全和有线安全泾渭分明不会相互影响,对安全工作有质的提高。而且在安全维护和故障维修的工作中,技术员对所需进行的工作也很明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很大的工作量。而在单独的无线网络建立好后,更需要在数据备份上做好工作,在无线服务器上的数据需另设备份设备备份,一旦无线网络因硬件、人为、攻击或者雷电等不可预测的事故造成数据丢失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无线网络的使用。

2.4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

设备的正常运行,除了技术和设备硬件上的成熟外,更需要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无线网络管理这样的对于图书馆服务领域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怎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是图书馆无线网络工作核心,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使得无线网络更好的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发挥作用。

3结语

无线网络的广泛使用,给我们在图书馆服务领域上拓宽了无限的发展前景,但是更方便的使用方式也带来了需要多的安全问题,这需要我们具有更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更细心的工作投入。对我馆及黔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这类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工作这来说,学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及在工作中针对自身实际环境制定有效、实用的安全防护体系是我们现阶段无线数字资源服务的重点。在现实工作中稳定、安全有效的服务,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依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白莉娜.无线网络在图书馆应用的安全分析与防范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8(2):134—136.

[2]刘伟.公共图书馆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年(10)104-105

第3篇

〔关键词〕区域;公共图书馆;云图书馆;访控;PKI/PMI;云计算;平台构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9.017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9-0085-05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已发展到云计算阶段。云计算既是技术,又是信息服务的新理念,在技术的保证下,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计算、存储、共享等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云计算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理论到实践,进展十分迅速。在图书馆行业,云计算对其来讲,也是难得的机遇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解决长期以来图书馆行业(特别是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经费紧张、文献资源少、设备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在实践上,云计算更有助于构建区域云图书馆联盟,实现一定区域内文献资源的共享,彼此之间合作服务[1]。云计算虽然在区域云图书馆建设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极大开放性的特点,也带来了它的不安全性弊端。在区域云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采用云计算为用户实现便捷的优质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各个图书馆、文献提供商、用户的权益。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相关技术来解决数字图书馆面临的版权、存储、隐私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为了从技术上更好的解决云图书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KI/PMI技术的云图书馆安全访控平台设计方案,来完善区域云图书馆的体系的建设。

1区域公共云图书馆应用模式

区域公共云图书馆主要由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协议加盟,本着共建、共知、共享的原则,依托网络,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理念构建的能为区域内各馆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虚拟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其呈现高度开放、共享、用户分散、对公众互联网基础设施依赖程度高等特征[2]。

区域云图书馆的网络应用模式一般分为门户访问层、虚拟云DL接口层和区域云中心的管理维护层3个层次,如图1所示[3-4]。基本运行流程为:第一,加盟到区域云内的所有用户,包括中小图书馆机构以及这些单位的读者,遵守安全协定,通过相关安全控制方式,访问区域云图书馆门户。区域云图书馆服务门户将其整合的各类资源按照访问许可协议,授权区域内各成员图书馆使用,各单位的用户只是方便的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不用关心这些资源和服务是由哪个馆提供的。第二,虚拟云DL接口层采用面向对象的SOA架构,通过向门户访问层提供Web Service接口,来实现各馆资源和服务的接入。第三,区域云图书馆管理中心发挥监管功能,制定规章制度,合理有效的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保障运行,使区域用户受益。

2区域云图书馆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区域云图书馆整个系统由数据中心、虚拟化平台、云服务、云接口和云终端组成。由于其自身的虚拟化、无边界、流动性等特性,也决定了从物理层到虚拟化、基础服务和应用层都存在相应新的安全隐患[5]。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云计算不正当使用、不安全的接口和API、权限管理、人为不信任、数据泄漏、知识产权隐患、账号和服务劫持、未知的风险场景等[6]。规避这些风险,概括起来可从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和构建区域云图书馆安全平台从技术上来解决。

区域云系统的运行安全风险,出现在认证管理、访问控制和数据安全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例如:2011年3月,谷歌邮箱爆发大规模的用户数据泄露事件,约15万Gmail用户发现自己的所有邮件和聊天记录被删除,部分用户发现自己的账户被重置。2011年4月19日,索尼的PlayStation网络和Qriocity音乐服务网站遭到黑客攻击。服务中断超过1周,PlayStation网络7 700万个注册账户持有人的个人信息失窃[7]。这类安全风险的防控,是区域云图书馆安全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实现上,技术也较多,通过比较分析,特提出基于PKI和PMI联合安全认证体系,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增加基于角色的安全访问控制,来高效安全的解决区域云图书馆在认证管理、访问控制上的问题。

3PKI/PMI联合安全认证体系基础

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认证性和防抵赖性,传统采用“先签名后加密”方法。这种方法计算量较大,效率低,通信成本也较高。数字签密技术可以有效克服它的弊端,不仅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安全性,并且也降低了通信成本等,应用前景好。签密体制分为基于PKI的签密体制、基于身份的签密体制和无证书的签密体制。其中基于PKI的签密体制在很好地提供机密性、完整性、认证和不可否认性的同时,能较好地提高效率和成本,同时易于实现。在区域云图书馆安全平台中使用该技术比较合理。

3.1PKI技术简介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简称PKI)又称公钥基础设施,其核心的技术基础是基于公钥密码学的“加密”和“签名”技术。通过“解密”和“签名”技术的结合可实现网络中身份认证;信息传输、存储的完整性,信息传输、存储的机密性;操作的不可否认性。其加密解密和签名验证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8]。

1图2PKI加密、解密过程1

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前言: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建设,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便会导致许多的安全隐患和质量事故,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因而,施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安全管理看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只有加强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力,才能够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产品和成果得到保证,进而全面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综合效益。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关键内容,它不仅会关系到单位、施工企业的利益,也会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及时的认识到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条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目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1.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针对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质量事故以及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根据自身的施工管理架构与工程流程构建基础,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的完善,以建立起完善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来保障质量管理体制的完善。每一项工程施工过程都要保障跟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避免传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满足工程实际情况造成的质量控制的不适应性。通过科学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

部份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对质量管理存在着侥幸心理,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往往依据以往的习惯和经验来对质量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放不到主要的位置,领导在意识上就不够重视,因此往往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力不够,从而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2.2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2.3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对设计图纸进行有效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必须要对设计图纸的意图和主要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要检查设计图纸是否正确反映设计方案、计算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有误、选用材料以及施工要求是否合理"整体设计中各个部门的设计是否协调等!而且要审查其是否有细节错漏,还要考虑到应用于施工中是否合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2要加强工程施工企业人才管理与培训,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实行。

3.3要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

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工程技术参数"施工工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施工监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听取监理部门对主要关键部分的施工质量的监察报告,落实监理责任。同时,还要及时取样抽检,确定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施工监理部门,要检查其监理工作是否有完善的监理工作程序,检查监理报告是否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操作是否及时纠正。

3.4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在原材料的监控中,要注意对进场的实物进行仔细的检查,包括相关的质保书"规格和性能等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对一些特殊的原材料还要进行复试,需要小心保存的易潮"易碎的物品,特别是在运输和安装等搬动较大的工序中,都要加倍注意操作。另外管理人员要多听取设计人员对设计理念的陈述,多征询使用单位人员在宏观以及微观上的建议,使设计方案不断完善!相关人员要对施工效果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人员联系,进行整改,避免工程纠纷和因工程质量造成的浪费、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程序的检验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存在的问题

4.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4.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4.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5加强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5.1对建设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应当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增强对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同时,还应增加应急设备和救援物资的投人,防范于未然。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2加强现场管理,做好防盗工作

可以建立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的小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轮班、换岗等工作,认真做好人场教育;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对着装进行要求;必须认真听从指挥,不做违章的事等等

5.3做好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在良好的环境中使用机械,禁止违章操作,听从机械管理部门的指挥,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对机械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

5.4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对工程建设的后期保障以及监督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一些监督部门和单位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杜绝豆腐渣工程,杜绝偷工减料。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使企业加强责任心,对施工项目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6.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浅谈土木工程管理[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田月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李冬瑾.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过程控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第5篇

公共图书馆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服务,以及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而成立的教育研究机构,是开展集教育和信息传递的平台,具有为科学研究与大众服务的双重职能。同时公共图书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供了更加新颖和高效的服务,图书馆的职能也就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现代图书馆主要的服务方式包括:图书馆阅览、图书外借、图书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但是,大多数的图书馆依然处于书刊的外借的服务方式,很多时候还是根据传统的服务方式在进行管理,将图书尽可能的收藏起来,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及设备齐全的服务。在此基础上,由于受到机制、人员和设备的限制,同时服务工作人员的局限性,对管理人员的思想也就存在一定的限制性,缺少积极主动的服务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僵硬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运作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等、靠、要”的服务模式,这也就培养了很多的固定用户,尤其是中老年读者,由于中老年人们习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就是图书馆,他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图书馆管理理念中也就是满足这种相应的服务,在对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读者的满意率和服务效果也就没有在意,也就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被动的管理方式

图书馆仅仅满足与上门的读者,在对图书馆的服务中一般都是以图书馆为中心,根据图书馆来开展,同时还受到机制、经费和人员等多方的限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就缺少主动服务精神。

(三)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图书馆的衡量标准主要就是根据图书的流通量作为标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效果也就是通过图书的流通量来进行体现,通过分析图书的收藏和文献的数量,对图书馆的级别进行评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文献进行全面的处理。

二、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改进措施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在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中,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我国图书馆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不断的完善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

(一)引进人文管理的优势弥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无法有效的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图书馆内部职能的有效的发挥,很大程度减弱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为了能够有效的弥补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有效的将人文管理融入到管理理念中,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公共图书馆中人文管理也就是以人作为管理对象,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民主化管理、非强制性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将这些管理理念融入到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同时也被称之为柔性管理。也正是人文管理中的独特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二)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建设促进管理水平

公共图书馆的安全性可以很好的反映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同时也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建设有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通过实行文化安全建设理念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事业。公共图书馆中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这些书籍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象征,对于新时期信息网络的冲击,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文化安全建设需要满足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需要,更好的弥补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漏洞。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评估手段

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评估手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能够长久的生存也就需要良好的评估手段,同时良好的评估手段可以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方向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十分重视评估体系的规范性。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评估手段也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评估准则,并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体系。在建立评估体系的时候,我们要坚持以图书馆文献管理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评估,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新时期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09-01

公共图书馆,是为了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而成立的教育研究机构,是一个集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与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所,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与大众服务的双重职能。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时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使其成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有力帮手,成为了当前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1 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特性

科学管理理念是由一位美国的管理学家泰勒在19世纪末期提出。科学管理理念的提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将管理经验升华为管理科学,影响了随后几十年管理学的发展进程。数学派系中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的随后兴起,进一步发展了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的科学管理理念已初具模型。在公共图书馆中,运用科学管理的管理方式就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运用合理的方法实施对管内工作的管理。

在公共图书馆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科学的管理理念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针对科学管理的目的,强调数量意识,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形成具体的量化指标。管理工作要以精确性为原则,杜绝也许、大概、差不多等不确定的量词出现在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中。第二,采取科学的方法论,合理分析管理对象,层层分解管理工作,具体划分量化指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将科学的分析方法贯彻落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严格遵守量化指标,形成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第三,在管理工作中,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协调控制,形成有效的指挥组织。要采取规章制度的道德约束手段与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手段,形成管理工作中的硬性规定,所以,科学管理常以硬性管理的形象出现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经验来看,科学管理具有众多的优势,包括: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避免了个人的主观臆断;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要借助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质量;要以严格的制度管理工作、以奖惩并举的方式,提高图书管内的管理效率。

2 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的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已经逐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轨道上,为公共图书馆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但是,在现在的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根据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从以下几点优化、调整、完善科学管理工作。

2.1 引进人文管理中的优势,弥补科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存在着功能局限、特殊政策短效性、无法有效调动管理工作者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无法有效充分发挥图书馆内部与个体管理人员潜在的积极因素等内在缺陷。为了弥补新时期下科学管理中的众多缺陷,我们要在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引进人文因素,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将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人文管理具有以人作为管理对象、管理民主化、重视服务群众、非强制性与人性手段的采取等区别于科学管理许多的不同之处,被称之为柔性管理。正是如此,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可以互补各自的不同之处,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并不是两种互不相干的管理提,前者正是在后者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是对后者的进一步完善,人文管理是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新模式。

2.2 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建设,促进科学管理水平

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承担着发挥图书馆文化职能的重要责任。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建设有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要根据科学管理的需求形成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安全物态的安全文化建设理念,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事业。公共图书馆中收藏着众多的宝贵书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面对信息网络的冲击,共公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安全性受到了中大的冲击。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公共图书馆的安全性建设要满足新时期下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安全性需要、弥补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安全漏洞。

2.3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的评估手段

评估手段,在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评估可以使公共图书馆长久的生存、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职能、检验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因此,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方向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十分要重视对评估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

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的评估手段急需我们采取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评估准则,建立起公平公正的评估体系。在建立评估体系时,要坚持评估设计能够满足图书馆管理文献的需求、评估内容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评估手段公平公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评估指标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评估体系科学、合理、有效性。评估指标作为公共图书馆评估内容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其在引导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的实践作用。

3 结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的文化水平飞速发展,使得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管理,将科学管理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保证公共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第7篇

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面临运营经费困难

到2012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都在健全服务项目的条件下,实现了免费提供基本性文化服务。就全国范围来看,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还存在一系列运营方面的困难,其中,运营成本增加和原收费项目免收或降价等原因直接导致的运营经费不足尤为突出,短时间内对公共图书馆公益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了一定影响。

免费和降价服务范围扩大导致事业收入下降。按照要求,公共图书馆取消了部分原有收费项目的收费,即取消了公共图书馆办证费、验证费、自修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取消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存包费,取消了文化馆(站)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费,业余文艺骨干培训费,公益性讲座、展览收费。这部分原来收费就比较低或已经取消收费,原来收与不收是可选择的,现在是强制性规定不能收,事业收费部分没有了。另外,按照规定,原来作为创收主体部分的事业收费项目也必须降低收费标准,这里包括某些场所与设施出租费和非基本服务收费。因此,公共图书馆深度参考咨询服务、赔偿性收费和文化馆(站)的高端艺术培训服务收费也受到一定限制,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公益,要与市场价格有所区分,降低收费标准,按照成本价格为群众提供服务。

增加服务项目和品牌建设加大了经费支出。从全国来看,公共图书馆建设并不同步,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原来基本性公共服务项目本来就少,按照要求,到2012年底,所有图书馆、文化馆(站)都要免费提供健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国所有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图书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到2012年为止,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跟上。从建设面积看,全国公共图书馆的面积达标率普遍偏低,特别是地市级图书馆,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达标率仅为25%,由于面积狭小,缺少图书阅读、书库等必要功能空间,图书馆借阅能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开展收集、整理、研究以及读者服务工作。从文献资源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较为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也相对匮乏,东部地区平均每馆藏量为75.3万件,西部仅为25.4万件。另外,为了创新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必须增加的技术改造费用。

制定应急预案和加强免费开放的宣传需要有经费支持。免费开放毫无疑问会带来读者与服务量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应对免费开放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意见》要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制订相关预案:文献管理系统的升级与调整,包括免费开放后读者证服务功能和读者证论证系统的升级与调整;对开放场所的公众安全进行论证并实施相应的安全预案,包括制订预约排队、阅览秩序管理等预案;对重要文献资源安全进行论证,增加重要文献保护预案,确保文献安全;对馆内文献传输设备的安全性进行论证,保证服务时间段内服务质量和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等等。而预案的编制和实施都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管理成本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

公共图书馆人力成本明显增加。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支持,而现有财政支持已经很难满足免费开放所带来的人力成本提升对经费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由于服务量、项目开发、应急预案制订以及宣传工作的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必然相应增加,有些部门的劳动强度也会加大。

另外,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扩建和增加建设(包括分馆和文化站的建设)都需要增加经费支出。其中还包括吸纳一大批信息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以保障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目的,实施着对文化服务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而我们知道,网络信息技术人员的社会平均收入就比较高,如果公共图书馆不能提供合适的工资待遇,根本不可能留住他们。

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困境的对策

实践表明,在公共图书馆免费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经费困境,也并非不可解决,关键在于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的创新。

加强组织保障和立法以解决财政困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组织保障,指各级文化、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免费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对东部地区予以适当奖励。这是《意见》中规定了的,但是,由于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有限,在实践中怎么合理使用财政拨款和不断推进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还得依赖地方政府各级部门的配合和协作,而这仅仅依靠一部指导意见肯定是不够的,相关立法势在必行。

以多元化、品牌服务增加收入并吸引社会资本。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并不排斥多样化有偿服务,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来看,在保证公益的同时,发展多样化有偿服务在所难免。公益提供的是基本,而有偿服务满足的是基本之外的多样化图书信息需求。从目前的《意见》内容看,也是允许部分服务项目收取合理费用的,比如公共图书馆深度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或者进行代查、代译、复印书刊资料等服务)、高端艺术培训服务等。

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行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基础构建服务体系以降低建设成本。公共图书馆要适应信息技术本身的当展,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基础构建服务体系。借助数字图书馆,鼓励广大读者使用数字终端享受多元化公益性文化服务,相应减少物理图书馆的使用频率,相应降低物理图书馆使用成本。

提升管理能力与适当购买服务相结合以降低人力成本。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新管理体制。为此,在人事制度设计中,要按照岗位要求设置相关编制,做到因岗设人,实施竞争上岗和岗位流动制度。在工作过程中,建立具体的奖惩制度,对于服务意识强、业务精、干劲足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鼓励,并与其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相联系。只有这样建立一套既高效又有活力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才能在保证发挥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人力成本。

第8篇

公共图书馆立法,曾经成为热门一时的研究方向,多角度地进行了促进性探讨。也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和立法草案,已形成立法议案。时至今日,公共图书馆立法的程序虽然从法律层面启动,但在立法审议阶段搁浅。公共图书馆立法何以如此举步维艰?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理应由法律规范来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身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在有法可依的框架里,才能确认自身应有的地位和价值,与时俱进地适应现实的变化和需求,以利确保党和国家倡导的全民阅读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促进立法通过,公共图书馆立法就该提纲挈领,抓住主线,紧紧把握其法理上的法律部门定位,这才能化繁为简并简明扼要,避免纠缠于方方面面,较易达成共识,让公共图书馆的立法流程一路畅通。

一、公共图书馆立法应从属的法律部门

按照法学基础理论,法律体系主要划分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并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成为贯彻实施实体法的程序法。法律部门,一般来说是指调整因其本身性质而要求有同类调整方法的那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个部门法的特定的调整对象是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准,他不仅决定该部门法的调整方法,同时决定该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而调整方法主要是指确定权利义务模式及法律责任的方法。除刑法调整的对象与公共图书馆无必然关联外,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实行“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其调整的主体关系是以大量的行政责任或义务为主。就图书馆的设立和运作而言,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具对等性,体现的更多是政府投入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义务和读者无偿享受服务的权利。因此,公共图书馆立法的法律部门定位应属行政法范畴。

公共图书馆立法的主题词是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组织机构。这与已有的成文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主题词是档案不同,档案是物。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主题词是公务员不同,公务员是人。虽然图书和档案类似,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法参照公务员管理,但机构与物及人的不同着重点,也必然突出了立法内容上的不同要求,也决定了基本原则的差异。

二、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内容

公共图书馆立法,不是调整公共图书馆运作中发生的所有关系,而是最能体现实质和重点利益的关系才能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国家是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最大责任者,其作用举足轻重。国家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是体现公共图书馆根本利益,离开了这种关系,公共图书馆的义务和读者的权利都成了空中楼阁。十以后党和国家在“依法治国”方略基础上,又强调了“依宪治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归根结底是落实“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宪法实质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图书馆,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从不同层面代表了国家。从宪法而论,公共图书馆立法不是要设立图书馆业务活动的管理法,不是设立行业利益的保护法,而是要设立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保障法。这一保障责任,与政府责任息息相关。这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的责任构成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基石。

(一)政府的责任是公共图书馆立法的首要内容

公共图书馆立法定位于行政法,第一主体是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各种文化事业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了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担当。这就让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设立有了法定职责,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建筑及设备的提供有了法定职责,对人员编制及其待遇按时足额支付有了法定职责,对文献资源建设有了法定职责。因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必须法有明文,实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这种法定职责的确定仅有宪法还不够,要有部门法的具体规定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这才能防止不作为或乱作为。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在立法内容上要确实有对政府产生约束的强制性规定,立法内容更多的是管着政府的行为。在公共图书馆立法上,政府职责的分量,要大于图书馆的义务和读者的权利。立法的内涵上应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要明确规定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其预算和结算要公示、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状况要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进入政府部门的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预算执行报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要公布相关数字。政府的责任这一块有法可依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政府的责任构建明确了,通过公共图书馆的义务来保障读者的权益也就会水到渠成。政府的责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公共图书馆立法的核心点。国际图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阐明:“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这也为公共图书馆立法内容提供了借鉴依据[1]。

(二)公共图书馆的义务

公共图书馆占有和使用资源、设施、设备的权利,是基于政府的授权委托,法定权利人是国家,公共图书馆并不具有所有权,所以公共图书馆的权利是次要的、从属的,主要表现为履行义务。公共图书馆是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和服务等工作的专业性机构,同时是面对社会全体成员满足读者知识和信息需求、实现社会教育、保障社会全体成员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公益性机构。由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所决定,图书馆有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免费查询、借阅文献信息服务的义务、有资源建设的义务、有维护馆藏文献和设施设备安全的义务、有资源共建共享的义务。在提供服务方面,诸如提供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及网络载本的流通阅读、纸质文本的开架借阅、电子资源上网、网上预约和催还及续借、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网上信息资源导航、网上电子公告和电子论坛及意见箱、网上协同信息查询、最新信息定题通告等业务要求,在资源管理和维护信息基础设施及馆藏安全方面等业务要求,这些业务要求在立法上要掌握好,既不能太抽象也不能太具体,甚至具体到业务细节。公共图书馆义务对应的就是读者的权利。而义务的履行更多地跟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有关,公共图书馆的义务以一言蔽之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既是老生常谈,也是精准概括。

(三)读者的权利

政府的责任和公共图书馆的义务共同的落脚点是读者的权利。在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前提下,读者的基本权利是免费阅读权和参考咨询权。由读者服务衍化的权利很多,但基本权利延伸的读者权利与读者的现实需求更贴近。从静态物理环境到动态的虚拟空间,越来越强化着读者的权利。远程服务、在线服务、对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型服务、提供网上查询路径和搜索范围及难点的导航服务、根据读者需要确定检索策略和途径提供复杂主题搜索的定题服务、按读者课题进行信息筛选和挖掘整理成二次或三次文献的更高层次参考咨询――知识服务,这些权利可归纳为读者获得尽力充分满足文献信息需求权。

三、关于版权特别许可的立法条款

版权即著作权。公共图书馆中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提供免费在线阅读、数字资源查询、下载及原文传递。如果让公共图书馆去适应已有的法定许可制度,无法从整体上反映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质和法律地位。公共图书馆立法中设立例外特别条款是保证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一环,参考国外许多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在使用版权方面都给予的更多优待[2],在保护公共图书馆和共享工程上应有立法上的支持,或是采用合理豁免的特别许可,或是采用政府资金注入平衡权利人利益。公共图书馆立法绕不开利益博弈,重要的是松绑建设和发展受版权纠纷的困扰和阻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法律规范冲突选择适用的原则是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公共图书馆立法在后属于新法,例外特别许可是特别规定,在法律效力实施上没有问题,无须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减少了立法程序上的难度。但在加入WTO我国承诺版权保护的背景下,由政府谈判出资解决版权问题更好,这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四、机构设置和人事工作无须进入公共图书馆立法

从立法技术角度应根据所要解决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规范。对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局部问题和内部问题以及具体操作规范问题,可以由部门规章或行政法规加以规定,也可由行业组织、专业协会来制定。只有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才能纳入效力和层次较高的法律规定。不可否认,公共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是开展业务工作的组织基础,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会朝着向越来越完善和优越的方向发展,但这是有变数的内容,不宜进入相对稳定的法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密切相连。人才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但这是人事方面的工作,具体的细化问题要由组织人事方面的规范去调整。不须公共图书馆立法调整的关系,不能进入立法考虑。

五、关于公立高校图书馆参照适用的条款

图书馆联盟的发起和实践,使高校图书馆进入了公共服务的领域,公共图书馆立法应在附则里规定:“公立高校图书馆可以参照本法适用”。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全面开放留下立法上的技术空间[3]。公立高校图书馆是全民所有的公有财产,理应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这正显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公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全体人员开放,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将趋向最大化。国家投资采购的文献信息资源会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文献资源重复浪费、利用率低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第9篇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问题;对策

1 县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重要性

1、县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免费开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张试纸”。推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党的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县级图书馆免费开放为公众提供学习知识的良好场所

如果说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一个人才开发系统教育工程,那么图书馆教育职能则是这个系统教育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图书馆教育在这个子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可以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全面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图书馆免费提供服务,这就为家境状况不问的青少年创造了均等的阅读机会。

2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免费开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1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全面推进免费开放提出了要求,进行了部署,吹响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集结号”。国家从政策、行政层面力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精神回归使然,还是一时的“应景”之举;免费开放面临哪些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应对,使免费开放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开创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还存在区域不平衡和城乡差距,部分公共图书馆特别是鲁西南部公共图书馆存在经费严重不足、馆藏资源匮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这种状况对于图书馆通过免费开放服务,逐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无疑是一个现实问题。

2、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免费开放只是公共图书馆“无门槛”走进社会大众的一个开端。免费不自然等同于阅读热,免费服务不自然等同于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只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阅读机会均等、免费的制度和保障,而如何通过完善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引导全民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进而通过读书和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目的。因此,把免费开放服务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比形式上的免费更为重要。

3、在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我国部分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受到广大社会民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誉,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在实践工作中免费开放也给各馆带来了一些具体问题,主要有:①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由于图书馆面向社会“无门槛”免费开放,进馆读者人数骤增,因而带来阅读环境、秩序、安全、文献管理、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②工作量大大增加,馆员压力加大。由于免费开放,各馆的办证量、外借量、阅读量、电子文献检索量等主要指标呈直线上升的态势。③免费开放以后给各馆的文献资源供给、服务设施及服务能力带来了较大压力。特别是文献资源的供给和保障的力度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许多图书馆流行图书的供给量满足不了读者大量的外借需求,造成部分新书借阅一空的状况。④各馆的运作成本增加。由于进馆读者剧增、文献流通量加大加快、设施设备利用率带来的损耗也相应增加,间接增加了图书馆文献资源更新、设施设备维护的费用支出。⑤对免费开放的认识和宣传不够。免费开放初期,部分图书馆由于对免费开放内容、政策的认识和宣传不够,在读者中造成了误解,以致一些读者进馆复印资料不付费,到馆内小卖部喝饮料不付费,遭遇过免费开放带来的“尴尬”。

3 推进县级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应对措施

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保障责任

建立和发展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责任,国家和各级政府应从财政上保障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所需的经费。除中央财政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切实建立起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以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能正常运转,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图书馆服务。

2、以免费开放为契机,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免费开放对公共图书馆来说不单单是一次服务形式的转变,更是一次完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机。各图书馆应以免费开放为契机,通过科学整合文献资源、服务和人力资源,不断探索、完善各种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为广大社会民众提供多样化的免费服务项目和有成效的服务内容和活动,促进全民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风气的形成,把免费开放服务的社会效果落到实处,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制订应对措施,实行科学管理

对即将全面免费开放这一服务举措,各馆应对免费开放后的人流量、借阅量、对阅览环境的影响、安全问题、文献资源利用、服务的能力和压力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从文献保障、服务保障、安全保障、阅览规章制度等方面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在“以人为本”服务宗旨的前提下实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如深圳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初期,面对如潮的人流,其中许多是来参观的市民,该馆及时增加馆员和安保人员对参观人流进行疏导和指引,既满足了市民的参观需求,也没有对阅览环境造成影响。

4、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接免费开放服务之机整合业务资源,以应对免费开放之后部分文献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量加大、工作人员压力加大等问题,是各图书馆特别是较大型公共图书馆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整合业务资源主要从文献资源的建设和调配、相关部门服务能力的增强、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等方面入手,以达到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例如,南京图书馆对工作强度较大、管理难度大的一线服务岗位实行政策倾斜,增加人员,增加津贴;对全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通过科学的流程设置,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5、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应对免费开放的含义、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概念。免费开放是指与图书馆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以及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图书馆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但不是在图书馆所有的服务项目和消费都是免费的,不是免费的“无极限”。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免费开放服务的宣传。图书馆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广大社会民众宣传、推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服务,特别是要做好免费开放服务的宣传和推介,包括免费服务的项目、内容和各种读者活动,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民众来到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

总之,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促进图书馆功能完善和体制创新的一个大好时机。县级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免费开放和对农民、青少年、市民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让图书馆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大众在享受城市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享受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成果,推动我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图书馆研究与工作》董志珍.试论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服务的普世价值 [J].,2013(4):20-23.

[2]《图书馆建设》全勤. 推进图书馆公益服务 全面实行免费开放[J].2014(3):1-2,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