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04:02: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理解】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
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
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一、 评价思想情感类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可见,诗歌是诗人心志情感的产物,抒情言志是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因而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正是基于这一点,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成为中考古诗鉴赏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今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很多这种题型,如盐城卷《雁门太守行》: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承德卷《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河南卷《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有很多方法,如抓住主旨句、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从诗人的情感倾向、生活志趣进行分析等等。其实,只要我们了解常见的诗歌题材,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一般主题,这类题目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古诗从题材角度看有这样一些类别:爱国诗、送别诗、思乡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等。唐宋爱国诗人的代表是唐代诗圣杜甫和南宋诗人陆游。爱国情怀在不同时代诗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杜甫是忧国忧民,陆游以及很多南宋诗人则是渴望驰骋沙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送别诗一般表现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种情感之中往往还夹杂了对友人前程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伤,“惜友”的同时其实也是“惜己”。“思乡”是炎黄子孙民族情感的主旋律。古人常借助于对“归雁”的描绘抒发这种情感。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诗人对壮丽河山、自然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边塞诗则是通过描绘边塞独特风光以及将士戍边生活表现渴望建功立业、孤苦寂寞、思乡伤怀等复杂情感。除上述题材外,古诗还能表现其他丰富细腻的思想情感,如怀才不遇的孤寂惆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物是人非的感伤失落、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等等。
二、 描绘艺术形象类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其实揭示了诗歌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用形象抒情。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主体形象和客体形象两类。主体形象即诗人自己,客体形象则是山川日月、花鸟鱼兽等自然景观。
今年这一类题目也多次出现,如黄冈卷《春望》: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南通卷《书湖阴先生壁》: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陕西卷《西归绝句》: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解答这一类题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尤其是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南通卷描绘《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的画面,句中“排闼”的意思即“推门”,如理解不当则会失分。第二,充分展开想像,将诗句中的形象补充还原成完整的自然生活场景。要避免的误区是将这类题简单理解为“翻译”。第三,融入诗人主观情感。诗歌中的形象因为渗透了诗人的情感而区别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物象,这种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不同意象彼此交融构成“意境”。描绘画面从本质上说就是描绘诗歌的“意境”。第四,语言形象生动。遣词造句时要注意选用形象生动、有感染力的词语,同时还可以适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果赏析抒情主体即诗人的形象,还要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来进行。
三、 品味诗歌语言类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讲求“炼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因而留下了“一字师”“推敲”等文坛佳话,很多诗句更是传诵千古。品味语言因而理所当然成为了中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题型。
今年各地中考试卷中这类题目也屡见不鲜,如连云港卷《使至塞上》: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杭州卷《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成都卷《菊》: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这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品味词语和赏析名句。品味词语要求体会出诗人炼字的妙处。答题时先解释该字的含义及表现的特点,再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此外,还可运用“替换法”辅助理解。以连云港卷为例,题目要求赏析《使至塞上》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的好处。可先用“升”来替换“直”,用“红”来替换“圆”,这样就可以体会出“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在独立分析了两字的含义特点之后,再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名句赏析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辨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以小见大、虚实相生、衬托(以动写静、以乐衬悲)等。第二,概括诗句内容。名句大多为写景、抒情、言志类,写景类要对景物及其特征进行概括,抒情言志类要用直白的语言将其内容表述一番。第三,点面结合,对精妙的用字作单独赏析。第四,揭示诗句蕴含的情感或哲理。
第一局,我选择了国画。经过三年的系统训练,我胸有成竹;妈妈虽然画画不错,但从没上过绘画班,更谈不上画国画了。比赛开始了,我不到五分钟就完成了一幅山水,而妈妈用了半天才画出一座小房子,太慢了!显然,她根本不会使用毛笔,“哈哈!我赢定了!”“可不可以画点别的呀,比如说云彩、太阳?”“绝对不行,比赛过程中是不可以随便更改题目的。”我对妈妈说。因为我早画完了,便一一指出妈妈画的缺点,这一处,那一处,太多了,结局当然是我赢了。
轮到妈妈了,她选择了洗衣服。洗衣服,妈妈可是行家,家里每个人的衣服都归她,这可是她的强项。那一件件脏衣服,眨眼间经过水和洗衣粉的帮忙,就变成了一件件干净如新的衣服。不过,我想那主要还是洗衣粉的功劳,我相信多放些洗衣粉,一定能洗得干净,我充满了信心。但事实是,可能由于水和洗衣粉与我“不熟”吧,除了制造了满盆的泡泡,衣服依然没有干净,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第三局的比赛是背诵古诗词,这可是我的强项,《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我都会。而妈妈由于小时侯的教材和我不一样,很多诗她都没有听过。我特意挑了两首生僻的诗让她背,王冕的《墨梅》和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女儿,我们能不能换一首啊?”,当然不可以啦,不费吹灰之力,我拿下了这一局。
第四局,比赛包饺子。由于我很爱吃饺子,也会包,所以我包的很快。可是由于着急,很多都没有捏紧,饺子馅都露出来了,妈妈只好又一个一个重新捏好。看到妈妈的速度上来了,灵机一动,我故意做了几个“张嘴鹅”,妈妈不得不去补救,最后我以两个饺子的优势取胜。尽管赢得有些不光彩,但终归是我赢了。
施然 有不少同学抱怨语、数、英三科中语文最难学好。说实话,语文并不是那么难。中国
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奥妙多多,当你畅游其中之时才会发现学习语文是多么有趣。在这
里,我有一点体会告诉同学们。
一、勤记忆。这里的记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你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一大幸和"丽"有关的词语。长期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懂了许多的字、词。
二、深感悟。有的同学最怕在测验中出现那些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其实要过这一关也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当我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就像我的父亲在关爱我一样,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善联想。在学习古诗时,我推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记忆诗句。在老师帮助同学们解释出一句诗句时,同学们就可闭上双眼,仿佛自己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境界中。比如: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出一块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婉蜒的小溪绕着菜田,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了你的眼前。就在这样的联想中,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记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看,理解诗句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诗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51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注重古诗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美读,飞扬诗情
(一)读节奏
通过朗读,学生能把握古诗的节奏,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平仄音调的差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有的古诗节奏明快跳跃,表现了激动、紧张、欢快的情感;有的古诗节奏缓慢绵长,表现的是一种忧郁、怀念、哀伤以及沉痛的感觉。学生在朗读不同古诗的时候需要注重不同的节奏。例如,在朗读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这首古诗的时候,就需要用一种欢快、明朗的语气,这样才能将那种活泼、惬意、调皮的情感表现出来。
(二)读诗韵
古诗的韵律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美的氛围,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古诗。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的时候,就可以将古筝乐曲引入课堂,表现出那种云雾弥漫、树影婆娑的境界。
(三)读诗情
所谓“诗言志”,就是说诗句中赋予了作者的情感。因此,只有了解诗句中的思想感情、意境感悟,才是真正理解诗歌。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这首古诗不仅仅是描写石灰,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者那种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二、补白,放大诗境
(一)补画面
古诗中经典的修辞手法就是巧用留白。学生在理解古诗时需要对其进行补白。而在补充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呈现出不同的画面。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这首诗呈现出来。
(二)放大画面
学生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对古诗中的画面进行放大,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古诗。例如,《书湖阴先生壁》一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教师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诗句所营造的情境来说一说在画面中还可能有哪些内容。有的学生说还可能有飞舞的蜜蜂、绿油油的稻田,田里有成群的蝌蚪,还有飞翔的鸟儿。通过这样的画面拓展,学生就能体会到诗句中清新、舒适的田园风光。
(三)补情节
古诗中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有时候会将一些内容省略,欣赏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对情节进行补充。例如,《游园不值》一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整个画面都是在描写景物,但是通过景物视角的变动,就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古诗中作者的神态、态度等进行补充,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三、赏景,捕捉诗心
(一)以诗人之眼观物
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欣赏的时候,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才能够与作者感同身受。而这需要对古诗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例如,《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临死前对儿子的叮嘱也是要收复中原。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就能体会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揣摩诗人的构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揣摩诗人的构思,了解诗人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诗句。例如,《墨梅》这首古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这四句诗不仅表现了梅花的清香、淡雅的气质,更主要是通过墨梅体现了诗人高雅、淡泊名利的情怀。
(三)问一问诗人的态度
尽管说“诗无达诂”,但是在对古诗进行欣赏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去问问诗人的态度。例如,《江南春》这首古诗中有这样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这单纯是描写江南的美景的,实则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了解佛寺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寓意,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作者那种感慨历史的情感。
【关键词】诗歌 情感 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86-01
诗歌思想情感的品味是中考的重要内容,由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欠缺,这方面的失分比较严重。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教学生品味诗歌情感的方法。近年来,对诗歌情感品味的考查,仍从诗歌的内在情感特点这个角度命题,综观各地方的中考诗歌考查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对各种类型诗歌是如何进行情感品味的。
一 送别朋友诗
这方面的诗歌,有的是表达作者依依惜别或对朋友思念之情的,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送别朋友时无限依恋的情感;有的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朋友为主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出对朋友的留恋、祝福与关切,使人不难想象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二 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人、景、物为主的诗歌,景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感。这方面的诗歌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的诗歌,寄寓的情感常常较复杂,但描绘山川美景,钟情于山水,抒发其对宁静、自由、平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诗歌较多。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既表达了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又暗含了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意;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绘出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依恋;陶渊明的《饮酒》,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又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情厚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
三 征战边塞诗
这方面的诗歌,有的是描写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如杨炯的《从军行》描写了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部过程,表现了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与慷慨雄壮;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这些诗歌抒写了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有的将自己的某种情感融入到中原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对他们的冷漠。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还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诗歌中。
四 咏史怀古诗
这方面的诗歌多数是对古人的凭吊,也有抒发诗人对古今的变化以及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以对比手法表现了现在的衰落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或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地贪图享乐,过度奢侈或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杜甫的《泊秦淮》;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独特的见解,如杜牧的《赤壁》;或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五 咏物言志诗
这方面的诗歌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有时候加上一个“咏”字。大多借物或借景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与高尚品质。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赋予了春雨无私润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情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质。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即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情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泊秦淮》作者是杜甫,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对于典故的理解是理解本诗情感的关键,“花”是指陈后主曾做的一首《玉树花》,本诗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那么,这首诗的情感,就是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说,诗歌情感分析题的解题模式为:抒发 的思想感情;反映了 的社会现实;表现 的情趣;寄托 (爱慕、惆怅、苦闷等)的情怀;表达 的追求;流露 的倾向;发出 的感慨;袒露 心迹;造就 的情致等。
参考文献
杭州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杭州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上城区】解放路校区
杭州精锐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339
【上城区】庆春路学习中心、解放路学习中心、
杭州智康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258
【上城区】解放路校区
杭州纳思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5048
【上城区】解放伟星校区
杭州京翰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77678
【上城区】庆春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一、勤记忆。这里的记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你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一大幸和"丽"有关的词语。长期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懂了许多的字、词。
二、深感悟。有的同学比较怕在测验中出现那些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其实要过这一关也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当我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就像我的父亲在关爱我一样,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品味诗词里的意境美
1.意境的形象美。
古代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它是引起美感的首要条件,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我们就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景物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景物设定。让学生懂得:这些有形的事物正好与无形的凄苦之情相映衬,用有形表无形,正是意境的美的凸现。
2.意境的情感美。
意境之所以感染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杜牧的《江南春》中,作者先描绘了七种事物:黄莺、红花、绿树、山村、水乡、酒旗、春风,这些凝成“江南春景”,后面接着又写了楼台、寺院,这似乎仍在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而且还给美丽的江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美。如果学生单纯这么理解,就不能把握诗歌意境,必须引导学生去接触作者的情感,让神秘之美把作者寄托的情思表现出来。“这些寺院庙宇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来建造啊”,原来作者是在感叹晚唐皇帝的腐朽,警告统治者,讽喻他们求庇于神的愚蠢行为,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只有让学生知道,景物不是单纯的自然之作,而是作者的情感的化身,才能真正理解意境,从而读出意境的美。
3.意境的含蓄美。
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这句和题目紧扣着,与时间、环境、现实都极其吻合,如果学生不能体会意境的含蓄性,就只能理解成作者在夜深时听到外面的风声、雨声,那么诗歌的意境就显得平淡无奇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风吹雨”的含蓄意义。“风吹雨”既是眼前的现实生活,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这些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强烈爱国之情,又体现了诗歌意境的含蓄美。
二、品味诗词中的语言美
1.语言的凝练美
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能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不敢”一词是全诗的神来之笔,透过它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后造成的精神痛苦。这样的语言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须反反复复吟咏才能理解其真谛。
2.语言的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美除了音韵的铿锵外,还有节奏美。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激发学生产生美感的共鸣。如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节奏轻快,语言流畅,直率爽朗、明快自然地将诗人喜悦和急切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3.语言的整齐美
语言的整齐美表现在排比、对偶等修辞和一些特殊的句式上。特别是诗歌的语言,他们要么外在形式整齐,句式相当,要么内在韵律相通,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匀称而不呆板,显出整齐美,富有音乐感,加强朗读会给人特殊的美感。
三、品味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色彩入诗,就更显得文美意丰趣蕴其中,诗因色彩而增辉。
1.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用“绿”“青”描绘出秀美的山村风光。近处“绿”树成阴环抱着秀丽的村庄;远处“青”山连绵依依相伴,一切显得清幽而淡静。置身其中,顾盼之间,一股清新愉悦的感受洋溢身心。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蕴含其中。
2.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炭翁形象。既活画出这位烧炭老人的艰辛凄苦形象,又表现了因生活折磨而痛苦难耐的内心世界。
3.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把山和水赋予生命情感,读来极为新鲜、生动、传神。
4.以色彩抒情,真切感人。
一、培养学生纯正的诗趣
兴趣是一个人的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学诗亦然。诗词没有“故事”的情节吸引,更没有感官刺激。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原始的好奇心和浅显的感官满足中跳出来,获得一种纯正的文学趣味,实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不同的诗词有不同趣味,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趣味。辛弃疾的《西江月》:全词写“夜行”见闻,词人营设的一连串生动具体的精美意象,却使人获得丰富而切身的情绪体验。而词的趣味在于前六句的写景,使人疏忽了“夜行黄沙道中”的叙事,而最后两句的“返照”便显得意趣横生,词的藏露的巧妙构成了词的最大趣味。因此,这首词表达了生活意趣,更有传达这种意趣的技巧。教师在“返照”上做好问题设计,学生必然会豁然开朗而获得盎然意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的趣味,可以说在一个“理”字上,短诗不过是阐释一种生命的理趣,一种生活的态度。王安石为“士”提供了另一种活法,另一种理想。这里既有“独善其身”的理念,又有自给自养的淡泊,还有放情田园山水的情韵。李清照的《如梦令》追述往事:乘兴郊游,沉醉于绮丽的大自然中,不记回归之路,兴尽揽舟归来,误入荷塘深处不得回渡,却惊起一滩鸥鹭。词的趣味就在意兴阑珊之时又不期然地找到更美的景象,一个“误”字,把词人导入了生活的另一景观。
教师要细致深入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善于捕捉激趣的时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唐宋诗词魅力四射,照亮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产生纯正的读诗兴趣。
二、提高学生理解意象的能力
一切有形之物,风花雪月、雾雨雷电、草木霜露……在诗人看来都是有情之物,形成意象。意象经过历代诗人的提炼和创造,都带上丰富的意味和作者主观色彩。它们不仅仅是一个物象,而是一种寄寓感情的载体。
意象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影响,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如岁寒三友中的“梅”象征“傲霜斗雪”的风骨;“竹”象征“刚正有节”的节操;“松”,象征“坚韧挺拔”的性格。学习唐宋诗词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辨别赋予细腻感情之意象的细微差别。
许多意象在诗词中是反复出现的。如“暮霭”、“烟陌”,“斜阳”、“夕照”, “罗帐”、“秀帖”,“细雨”、“丝雨”, “柳丝” 、“蜡泪”,“双燕”、“鸳鸯”……这些意象被赋予特定情感内涵,有一定的规约性。“暮霭”、“烟陌”以烟雾之景出现,内含的情感是凄迷与惆怅。“斜阳”、“夕照”,以斜阳、夕照柔弱的光线及将要逝去的光明表达感伤之情与凄美。“罗帐”、“秀帖”也是闺房的陈设,往往借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细雨”、“丝雨”以连绵的小雨,寄托缠绵无可摆脱的忧愁。 “柳丝”、“蜡泪”是别情的指代,前者泛指所有的别情,后者则特指男女的惜别。
意象由于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千差万别。诵读了大量的唐宋诗词后,我们会感觉到如同聆听无标题音乐一样,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就好比是音乐中常出现的乐符,它们会触发心灵的颤动,能引起情感上的种种联想。
通过大量阅读,熟悉唐宋诗词的常用意象,引导学生辨别分析它们的细微差异以及不同组合方式的区别,准确把握诗词的内涵。
三、提升学生感悟意境的能力
意境是多个意象形成的整体形象感知及其对应情感体悟,是诗人营造出的一个“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境界。体会诗的意境是诗词教学的难点、重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1.了解作者,寻找意境
唐宋诗词高于生活,而又源于生活。不同的历史情况、不同的作者赋予诗歌不同的内涵。古诗中的意境会打上时代和作者的烙印。只有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才能更好地感悟古诗的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的注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把古诗词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中加以学习,这样学生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意境。如:学白的《行路难》,了解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学生明白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就容易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恰当点拨,感悟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要注重让学生自己感悟。学生感悟意境离不开教师适时、恰当的点拨。点拨要在学生充分诵读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存在疑难处,教师进行点拨,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感悟和教师的指导结合在一起,全面地把握诗的意境,达到理解诗词的效果。
点拨要以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为主,不能以解释诗中的字词为主。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点拨学生要注意全诗的情感的变化“喜—悲—喜”,全诗就很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最终流露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3.放飞思绪,开阔意境
同一首古诗词,不同的学生会对意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甚至有很大的差异。意境是可以再创造的,也是多样性的。如: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学生侧重感悟时光流逝的自然理趣,有学生叹服作者描绘景色的美丽;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学生感慨人生易老和无奈,有学生激发了乐观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让学生大胆地联想,充分地展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才能对古诗词意境有自己独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