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00:30: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解落三秋叶——风
逐舞飘清袖,
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
吹花送远香。
“谁见过风?你没有,我也未曾见过,但每当大树点头鞠躬,那便是风的行踪。
如果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那边是风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那便是风遨游子猛浪湍旋中。
风使无影无踪的,走到哪里,停到哪里。正式那句“*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百花红紫斗芳菲——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古诗词吟唱了最后一曲,从容离开,成就了一曲《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圣杜甫写下了令人魂牵梦绕的《江畔独步寻花》而有在江南另遇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瑟瑟西风,满地寒香来。正是那幕“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辉煌绚烂不由得使诗人黄巢吟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林盖白色一片——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路边赛著名诗人岑参写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的大雪纷飞。描绘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往里凝”的八月飞雪奇景。更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烂漫奇异。
天涯共此时——月
李太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古拖月寄情。思乡之情远隔一方,正是“我寄愁心与明月”这样的苦苦思念,把所有的哀伤,忧叹融入到月色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四海之内,月下当空,月夜思乡,月光如水。
又逢中秋佳节,秋露打湿了月光,想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水家。”“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那一首首诗,谱出的是景秀山川、离情别绪、风花雪月……但最打动那天真无邪的心的便是那古诗中的春夏秋冬,那是我心灵的寄托,生活的写照。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初打开人们寂寥冬季下的心的便是春风吹拂下的一棵棵柳树,春风袅袅吹拂着湖边的柳丝,这便是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时节,几场春雨便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大雨纷飞,春雨染绿了世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就连那南归的燕子,也竞相争着沐浴在早春温暖的阳光下,它们在光彩照人的阳光下筑着巢,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勤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赏着月亮独特的艺术美景,在星空下,鸣蝉的歌声悠扬而动听,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夏日湖畔边,那顶着圆盘露出水面的荷花,清新而典雅,在蜻蜓的装点下,更是美不胜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是单调的,但单调中又显出其特色。枫叶是红色的,让人一看就会想到“火热”,这便激起了活力,枫叶的红便是秋的写照。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天往往是充满雪、冻结心灵的季节,一眼望去,除了雪,还能有什么呢?然而,冬天的雪却造就了梅的秉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大雪纷飞之时,梅花却不畏寒冷,不屈服于雪和寒风的吹打,一个劲的往上昂起胸,抬起头,终于开出了芳香的梅花。
此节课,是一节综合学生收集的信息的展示课,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进入古诗词的话语环境,在反复吟诵中得到文学和情感的浸润,同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在诵读和品评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感受中华诗司的巨大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古文化简言之,整个活动课围绕“对诗词分门别类――讲诗词故事―诗画欣赏――师生共唱”四个环节开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和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
4、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学生要多积累一些古诗词感悟诗情感。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准备:围绕相关主题,自由搜集诗句。
2.选择在朗读、音乐、绘画、语言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给他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教学实录:
一、感受古典,知情导入
师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其中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一路采撷芬芳的花朵感受古典,品味古典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意趣盎然、漫步诗苑
(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参考专题: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山水风光、风花雪月、名胜古迹、茶酒书琴等。
1、师:首先进行――分门别类辑古诗,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经典句展示给大家
2、教师将全班男、女同学分成两个大组辑录古诗。
3、教师先请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抽签,根据他们抽到的内容,以组为单位集体竞背。
A类:
(1)请说出“初唐四杰”的名字。(2)积累四首山水田园风光内容的古诗。(3)唐代哪两位诗人被称作“诗佛”、“诗鬼”?(4)积累六句春夏秋冬内容的古诗句。
B类:
(1)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是谁?(2)积累六句风花雪月内容的古诗句。(3)宋代词坛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是谁?(4)分别积累四首离情别绪内容的古诗(涉及内容较丰富,有道是“功夫在诗外”,它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累积水平,还能较好地体现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踊跃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绘声绘色讲古诗”。
师:古代不仅流传了许多诗文名篇,更留下了不少诗人的趣事佳话哪些同学能为我们讲讲诗中的故事吗?
生甲:今天带给大家的是一个七步诗的故事,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以豆萁煮豆喻曹丕同胞相残。曹丕自愧无颜,放过了曹植。由于曹植未满七步即成诗,后人将这首诗称为《七步诗》:(声情并茂的诵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跟生,相煎何太急?”
师:不错,哪个同学愿不愿意挑战他?
生乙:我也来个一个: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利用火攻,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六百多年后,唐朝的杜牧,漫步在这个古战场,已经丝毫感觉不到当年大战来临的紧张。诗人感叹时光弄人,写下了这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生丙……
(故事后的相机朗诵是非常重要的,读出韵味、节奏、意境,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三分诗靠七分吟。”只有好的诵读才有好的感悟。走进诗人的心灵,理解诗人的情怀。)
(三)展我才情绘古诗
1看画配诗,根据事先准备的画,根据你的理解给每幅画都对上一首很有名的古诗老师先出示图片,猜古诗句子,根据画面中的意象说古诗。
(给没有任何提示与说明的画面配上古诗,难度稍微加大,但能检查学生积累古诗情况2读诗配画,学生朗诵诗歌,让“小画家”在仔细体会诗的意境上台来为我们绘画。)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再让学生出示自画,并说明此诗句是什么?再简略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让学生展示个性,到讲台前出示为自己喜欢的诗句配上的画面,提高学生,让学生在画中体会古典诗词优美意境)
(优秀古典诗歌其独特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诗意广阔寥远,清新幽雅,意境深远;有的诗鸟语花香,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竟境浑厚。)
(四)、醉听花月唱古诗:
1.让同学自由的唱,用现在的歌曲,给古诗配曲来看。(如《虞美人》、《相见时别亦难》、《明月几时有》等)
2.学生自编曲唱,同桌交流。
3.集体唱《明月几时有》也可师生同唱,结束全课
(音乐配曲唱,诗曲艺术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读古诗词?那么如何拨动孩子诗词的心弦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1.营造氛围激诗心
1.1 诗意校园,诗意教室。我校开展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全校师生一起动手,给校园中的各种花草树木都制作了古诗词卡片,挂在枝叶间。课间,同学们三三两两一起边观赏花卉,边诵读古诗词,忙得不亦乐乎。很多教室也用学生的诗词书画作品装点,班级黑板报开辟了“古诗园地”,教室前面的黑板左上角设立了“诗词角”,作为抄写每周一诗的固定版面。孩子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日日诵读经典。鲜活的诗词拨动了孩子的心弦。
1.2 诗画结合,诗乐配合。许多诗描绘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那么就可借用多媒体中鲜艳的色彩、典雅的音乐,把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形成视觉、听觉上的强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诵起古诗来。
如我在古诗课堂尝试了一个游戏“赏画吟诗”。让孩子们像古代的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国画,有的是写实的照片,但却以强烈的画感引起孩子与诗人的共鸣。如几只引颈高歌的白鹅,孩子们快乐地吟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枝探出围墙的红杏,学生迫不及待地背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到含苞欲放的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些画面含意深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如当一幅明月图浮现在孩子们眼前,单纯活泼的孩子笑着说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感情丰富的内敛的孩子却吟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对比阅读激诗情。
我们按主题进行资源整合,把题材相同,立意不同的诗词放在一起学习,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
2.1 四季篇――感受自然风光美。春夏秋冬,寒暑交替,在季节的交替中我们一起寻找,一起诵读:春天,在“杏花雨”“杨柳风”中欣赏百花的娇艳,领略诗词的美妙;夏天,伴着荷花从“接天莲叶无穷碧”到“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生命的轮回;秋天我们诵读杜牧的《山行》,沉浸在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中;冬天,走进雪的世界,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这样,我们用生活验证经典诗词,唤醒了沉睡中的文字,还原了诗词美妙的意境;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诗意,感受着季节的变迁,他们不自觉中就会随口吟诵出一首首经典诗词来。传统诗词文化和孩子的生活编织在一起,融为一体,经典诗词就沉淀在孩子们的心里。
2.2 童年篇――感悟古诗里的童年。学生从《宿新市公店》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无比,从《小儿垂钓》感悟到了童年的富有趣味,从《村居》想象到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从《所见》感受到儿童的调皮可爱,从《池上》体会到儿童的天真无邪……此刻古诗里的童年激起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一幅幅儿童嬉戏图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久久不能忘怀。
2.3 友情篇――品味友谊地久天长。《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四首诗都是写送别内容的,但表达的对离别的态度是不同的。放在一起诵读学习,学生能从字面上的意思比较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淡淡忧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爽大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满怀。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古诗中的爱国情怀、节日主题、风花雪月、山水风光等分门别类吟诵。
3.丰富活动激诗趣
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
整个课文所选古诗的以律诗居多,其次是绝句和古体诗较多,所选古诗形式往往比较短小精于,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琅琅上口,单纯让学生背起来似乎也并不难。可是如何让学生在寓教寓乐的学习中背诵古诗?如何在古诗的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又如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步古诗苑”则把以前学习古诗的课程转化为一系列的活动。它安排了三项活动,即:(1)分门别类辑古诗;(2)别出心裁品古诗;(3)声情并茂诵古诗。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又归纳了学习古诗中的几项活动,即绘声绘色讲古诗、饶有趣味唱古诗、自编自导演古诗。
在多年的古诗教学实践中,我就是以这六种活动来贯穿整个古诗教学过程中的,它们对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很有帮助。这里,我将自已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在古诗学习中,我将此项活动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学习古诗离不开诵读。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我常常在古诗课文上选择一两首学生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配上大家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模仿诵读。也可让学生自己根据意境来诵读,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搞一次小小的诵读比赛,让人人来参与,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判诵读者,选出优胜者,给予适当奖励。此项活动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同时对于提高他们背诵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绘声绘色讲古诗
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在写诗时,往往都会有自已的写作背景,或者诗中则蕴含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或生动的故事。因此,还是本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一首古诗时,我总会用一分钟左右给同学们讲讲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或由这首诗引发的故事。如学习《赤壁》这首诗时,由于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当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把彼处当成此处。因此我先讲赤壁之战的故事,再讲作者来到赤鼻矶游览的背景,由此再谈到作者借题发挥带出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这些故事一讲,学生诵读情趣非常浓厚,诗中赤壁之战,东吴大乔、小乔两位美女的典故也再用不着我赘述,学生在诵读中早就对号入座、自我消化理解了。整个古诗从讲解、诵读到背诵不过10分钟左右。当然,有的诗歌也可由学生由此及彼讲讲有关的故事。如学习《过零丁洋》时学生知道了文天祥的故事,可在同学们中开个小小故事会,举办一次“绘声绘色讲古诗”活动,讲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办此类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汇编的资料,互相交流,然后勇敢上台讲诵,它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自编自导演古诗
此项活动是在前两项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古诗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自己编剧、自己演出来活化诗中的人物形象,把诗中的人物形象具休化,这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次体现。我在上《过零丁洋》时,学生把文天祥被俘,敌人威逼劝降和他宁死不屈,提笔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这些过程全都绘声绘色地演了出来,不仅博得了班上同学的掌声,在学校文艺汇演中也赢得了殊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学古诗的劲头更浓了,哪怕只是一首纯的抒情诗,他们也往往会带你声情并茂地领略一番古人的闲情逸致。
四、分门别类辑古诗
这项活动是专门为古诗有着浓厚兴趣活动的学生准备的,有兴趣的学生可将已读过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爱好把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分门别类制成一本专题诗集。但作为小学生他们读过的诗相对来说较少,即使兴趣浓厚的学生编辑古诗的内容仍显单薄。因此,此项活动可视其情况让个别或少量学生课下辑录,教师可适当引导。
五、别出心裁品古诗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许多诗歌只要你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绘成画,谱成小曲,编成舞来欣赏。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根据王菲所唱的这首古曲和这首词的意境可请音乐老师指导学生编一段舞蹈。
六、饶有趣昧唱古诗
由于所学古诗被谱成的曲较少,这项活动往往可配合“声情并茂诵古诗”和“别出心裁品古诗”进行。如学习《蒹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等这些诗词时,可给学生听听这些已编配了曲调的古诗,甚至还可教教学生唱唱这些古诗,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领略了唱古诗的那一番别有的滋味。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教学 意境 朗读 想象 背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一般都很棘手,学生也感到很难领会。古诗结构严谨、抽象难懂,而且情景交融,含义深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多数是优美的绝句,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寓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诗篇,可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对照图画,感知诗意
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图资源”。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时,让学生观察图,猜猜诗人站在哪里,图上画的什么景色,诗中又写了什么景色。
二、想象意境,诱发诗情
在古诗教学中,再现意境是关键。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教给学生以分析景物入手再现意境的方法,使之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图画,再逐步去品诗情,理解诗中深刻的内涵。
1.启发学生想象诗所反映的生活图景。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描写了春天雨后早晨的景象,画面优美。诗人写景不总像一般人那样直接写眼中所见之物,而是通过耳中所闻、脑中所想去描绘,颇有新意。诗的第一句“不觉”二字就需要引导学生好好思考,因为这一句说明诗人夜里睡得很酣畅,醒来不觉天已破晓。
2.启发学生想象诗人是怎样想象的。诗人在反映事物时,往往运用形象的思考,把想象中的事物拿来比喻所要反映的事物。因此,讲比喻时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讲比喻的。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四句描写了瀑布的奇特、壮美的气势。第四句则借助艺术想象,用新颖的比喻,描写瀑布凌空而下,半洒云天,“隐若白虹”“忽如飞电”的壮观。要理解瀑布倒流似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就需要想象。从三千尺高处猛然笔直地奔泻而下的瀑布和从天的最高处流落到人间的银河,不仅外形相似,而且都具有壮美的特点。诗人用一个“疑”字,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写得十分传神。
3.让学生扮演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创设诗歌所表现的艺术情境,让学生直接进入诗歌意境。如《赠汪伦》、《小儿垂钓》等。
古诗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文学遗产、语言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弄懂诗句的意思,而且要使学生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走进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
三、引导巧背,实现“量”变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人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1.据意背。这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方法。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学生背起“花”的诗,有《题》、《海棠》、《卜算子・咏梅》等;背起“言志”诗,有《石灰吟》、《无题》等;背起“写景诗”,有《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后》等;背起“送别”诗,有《黄鹤楼》、《别董大》、《赠汪伦》等;还有劝勉诗《劝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使他们分类清,背诵多。
2.据时背。这是根据古诗反映的时间,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方法。如在四年级古诗文背诵时,我就采用据时背的形式。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草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月》、《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大量的背诵奠定了基础。
四、指导朗读,尝音乐美
1.通过朗读,需要芳香的音韵来传扬美的旋律。没有哪首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古诗教学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现诗中自然节奏和生活节奏。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写夫妻之间的无奈与期盼,用巴山、夜、雨、秋池几个不定性的意象组合,创造了大量的意义空白。在夜深人静时,红烛摇曳之下,与妻临窗而坐,如胶似漆,倾诉思念。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辩用语感,掌握顿挫,抓住“池、时”的韵律和节奏。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诵读时宜用思念悲伤的心情和柔和的节奏的节奏。
2.放声朗读,使内容在情感中具化。“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料。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需要学生大声朗读。
五、引导感悟,受到教育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李绅的《锄禾》,首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夏日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给禾苗锄草、松土,明为叙事,实则抒感,寄情于事,使学生知道农民种田是非常辛苦的。第二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学生明白,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农民流了多少汗水,才换来“粒粒”宝贵的粮食。从而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造成这种古诗词教学困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浅,认为古诗词难理解、难背记,对古诗词学习了无兴趣,甚至望而生畏、生厌。其次,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古诗词教学不过是让学生多记多背,于是“简介背景――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成了不少教师一成不变的法宝,而古诗词的美感和韵味却荡然无存,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诚然,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安排下读背古诗词,但有几个学生会花时间去体味古诗词之美?背诗不过是听从老师的安排或在考试中不丢分而已。
如何让古诗词悄悄叩响儿童的心门,慢慢走进儿童的心田,让儿童发自内心地爱上古诗词呢?笔者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尝试着用以下策略化解。
策略一:师者爱诗词是王道
只有为人师者,真正热爱古诗词,经常读诗、吟诗、研诗,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教师要真正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感悟,进入诗词所蕴含的至真至美的情感世界。学生不能在课外阅读大量的诗词作品,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该以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努力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清晨或者临睡前必须挑几首古诗词或吟唱或诵读,并通过书本或互联网,尽可能多地涉猎诗词鉴赏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给学生上课时才有底气。
策略二:师生自编诗词教材
面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面对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作品,究竟要选择哪些古诗词作为课内的拓展呢?笔者以语文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唐诗三百首》《宋词》等为蓝本,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筛选,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背五言,再诵七言;先学绝句,再吟律诗,根据学生年段循序渐进。比如分别为小学低、中、高年段的学生自编了《诗情画意33首》《含英咀华66首》《诗词品鉴99首》班级课程。其实我们的自编“教材”很简单,用订书针订出的数十页A4白纸上就是我和弟子们精心选出的古诗词,一首首古诗词分门别类,四时风景、咏物抒情、蕴含哲理等,每本“教材”都由学生自主画上他们认为适合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低年段的古诗词自编教材还每首诗附一个简短的小故事,雅俗共赏,拉进孩子与作者、诗词的距离。师生一起用自编“教材”,每天晨读时,必诵读或吟唱20分钟,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轻轻松松地熟练诵背了整本“教材”上的古诗词。
策略三:变着花样玩转诗词
古诗词美则美矣,但单调的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晨读时虽然诵读古诗词的童声依旧,但明显只是应付老师。眼看孩子们兴味渐失,师者急得抓耳挠腮,突然一个主意涌上心头:孩子们是天生的玩家,何不利用孩子爱玩的心理变着花样玩转诗词?于是,音乐、图片、视频一起请进我们的古诗词课堂,花样繁多的游戏也加入到了孩子们的诵读之中。下课了,孩子们三五成群,一边拍手,一边诵诗,你一句,我一句,玩得不亦乐乎。跳皮筋的孩子,把“马兰开花二十一”改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颇有创意的小班长在兴趣班上还自制了一副诗词扑克牌:整副扑克上写着自编教材上的古诗词题目,按照扑克牌上的古诗词题目背诵,谁会背就先出牌,直到最后看谁最先出完牌即获胜。看着孩子们兴味盎然地“玩”着古诗词,那种感觉是欣慰而甜蜜的。
策略四:不拘一格的赛诗会
凡孩子都爱表现,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不时组织班级赛诗会。每月还定期举行“以诗会友”的诵读、吟唱会。赛诗会上,背诵高手,你方诵罢我登场。赛诗会后,师者在总结时与孩子们约法三章:如果能把自己积累的这些诗词佳句巧妙恰当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日记、随笔等,老师会双倍加分表扬。孩子们喜不自禁,作文水平也大为提升。此外,我们还经常组织节气赛诗会,比如清明、端午、重阳节赛诗等,还有风花雪月、自然风光赛诗会,送别诗词赛诗会等,真正是不拘一格显身手。
策略五:巧用诗词表情达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积累得多了,孩子们自然也爱用古诗词表情达意了。有的古诗词故事性强,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很适合让孩子们演一演,比如《小儿垂钓》《回乡偶书》《清平乐・村居》等。有的诗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适合动笔画一画。更多的诗词适合吟唱,有的诗词既可独唱,也可以合唱,比如我们在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时,一堂课简直就是一场诗词歌唱会,“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孩子们在苍凉悲壮的旋律中摇头晃脑地反复吟唱,俨然就是词中那位白发将军。
情到辞发时,孩子们也学着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诵读了李白的《赠汪伦》后,我班的小君要跟爸爸去美国读书了,孩子们如此吟别:
小君乘机将欲行,忽闻恩师吟别声。
南国海水深千尺,不及同窗送我情。
水到渠成,很多时候,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孩子们用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了。
关键词:语用;古诗词;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里的“语文实践”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那么古诗教学又该如何立足于“语用”点,挖掘出古诗词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以体现古诗类文本的语用功能?
中国的古诗词一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其语言具有含蓄性、跳跃性、精炼性的特点,教师在解读时,对于诗词的用韵、用律和用词,诗中的意象、意境和空白,都应有一定的关注。实际上,就古诗教学而言,我们的教材在编排时对其言语形式的目标指向并不明晰,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古诗词时,对其“语用”目标有一定的关注,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关注朗读,感受语言之美
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韵美。古诗讲究音律、节奏。因此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和谐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因此,落实语用,古诗教学要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教学之中。
在湖南省怀化市古诗词教学比武中,向君叶老师在执教唐代张志和写的《渔歌子》一词时,就是用一个“读”字贯穿始终。“读”虽是学习古诗词最传统也最常用的方法,但在教学中君叶老师将这一传统学习方法赋予新意。初读、趣读、听读、诵读、拓读,读的活动始终贯穿于其中,并将教学目标一一落实在每个读的环节。初读时,向学生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读流利、读正确。趣读时则要求读出节奏,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听读时,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体会词所展现的画面美。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词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诵读环节,老师与学生采用一问一答式的对读,“以诗词解诗词”的方法,抓住“不须归”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读与品、读与悟融为一体。
古诗词教学中,落实“语用”,“读”占鳌头,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能达到背诵积累、增添其文化底蕴之功效。
二、关注选词,感验用词之妙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作诗向来很注意遣词造句,他们往往因斟酌一个词语而苦思冥想,甚至捻断胡须。许多诗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诗人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只一个“绿”字,就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字,一番推敲之后,才最终选定“绿”字。就如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话语悟其神。”古诗词教学要求我们关注选词,时刻保持敏锐的语言意识,做到字斟句酌,悟字品义。
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暮江吟》就是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诗句前两行描写了一幅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的日暮景色,如一幅油画。作为前两行诗中的唯一一个动词,“铺”字用得精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
基于这样的解读,在教学《暮江吟》一诗时,笔者就是先抓住诗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通过观察画面、替换字词、动作演示感悟“铺”这一神来之笔,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学生课内或课外读的一些古诗,通过活动“炼字会”让学生填写诗句中所缺的字,进一步巩固认识。最后再出示教师所写的一句诗,让学生帮忙填写一个字,尝试学习“炼字”。
如此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诗句中言语表达精妙的地方,而且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对语言形式的感知渐渐地敏锐起来。
三、关注意象,感知言外之意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在文本解读时,我们需关注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探寻品析这些经典意象所表达的文化深意,引导学生借鉴、内化、运用。
“风花雪月”是古人最喜欢也最擅长描写的四种景物,因此成为古诗文中经典的四种意象。《江雪》是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它描绘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前两句是天寒地冻的大背景:千山叠嶂,白雪皑皑,万径盘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路面上没有一个行人。后两句是小焦点:江面上有一小渔船,渔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渔翁,老渔翁手持一根钓竿,独自垂钓。宏阔的天地和微小的渔翁形成鲜明对照,而整幅画面给人直观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苦寒静寂的图画背后,是诗人怎样的情怀呢?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比较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千山鸟飞,万径人踪”,一静一闹,形成鲜明对比,虽文字中没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无形中感受到了“无雪”胜“有雪”的孤寂与冷清。接着问学生:“为什么老渔翁独自一人在钓鱼?”体会老渔翁的孤独寂寞,发现诗歌的奥秘,这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孤独。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咏三叹”,体会诗人厄运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虽深陷绝境而不悔其执着之心,虽历冰雪而不改其高洁之志。
诗歌蕴含的文化深意还有很多。诸如:《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其中的“萧萧”便是古人通常用来描写秋冬景色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悲伤。《渔歌子》中“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桃花流水”,在中国古诗词文化中多用来形容春日美景。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枫桥夜泊》时就是抓住“钟声”这一意象,反复吟咏,带领学生穿越千古,与诗人对话。
“诗言志,歌咏言。”教学中,我们关注意象,把学生引入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学生感知诗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四、关注想象,感悟情感之真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人的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步培养的。
古诗词内容跳跃,常省略了有关情节或细节,这些对于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味诗中美好的情趣或深刻的思想感情。
笔者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让学生弄清诗的大意和人物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问了什么?假如你是书童会怎么回答?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一一作答,然后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对答如流的对话中,感悟诗的意境。
又如学生在学习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随诗补白,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便跃然纸上。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用敏锐的触感去体悟古诗词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挖掘特别、经典、可供训练的言语材料和范式,立足“语用”点,教好古诗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 宪,龚明斌.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现实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她所蕴涵的丰富艺术魅力征服了古今中外的人们,她在语文上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凝练的文字形式也给人们带来了启迪。小学语文教材中越来越多的选编内容充分说明编者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因为,古诗歌的学习既是对几千年文明中华的传承,也对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素养有极大的提升,当她和日益繁复的现代文明相结合时,非但不会产生冲突,还让人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收获到美的享受,开阔了眼界,荡涤了灵魂,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歌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意识,
小学语文中选编的古诗词内容更多的是景物描写之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抒怀言志的,(我想这是因为编者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层面和人生阅历还不足以对古代诗歌作者的经历充分感同身受)这种选编思路对孩子来说既感兴趣又学得轻松。比如小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选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和翁卷的《乡村四月》,对农村孩子们来说,都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场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诗作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缩影,学习起来既不费劲又有亲切感,在选编的这部分描写景物的作品里,有对物的描写,如花草树木;有对景的描写,如河流山川,都无一不流露作者对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心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美好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古代诗人在面对风花雪月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时,产生的是由衷的喜悦和爱护,因为他们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给你带来的是喜悦幸福的伴随,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多的倾向于物质享受,漠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小学生身处这样的社会和家庭大环境之中,难免会耳濡目染,因此,与自然和睦共处,于人类来说,既是选择也是责任。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这样的思想内容贯彻始终,那学生从中就不仅仅是学到一点知识,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会得到净化,从而在行为习惯方面做到自我约束和改进。
二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对文学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古诗词在文字形式上,简洁洗练,意韵深远;所表达的意境十分优美,大多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在韵律上,她琅琅上口,起伏迭宕,这些对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意义。因为受到方言、习惯以及网络媒体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正在慢慢消退。语文学习只有多读才能从文章中感悟到其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所体现的情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收获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多动手习作才能达到语文的工具作用。教师要是能把古诗词的这些特质表现出来,小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会得到培养,从中有所收获。其次,由于网络媒介等现代文明的影响,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缺乏,因此滋生诸多不利后果,如学生往往冷漠、消极;缺少感恩之心;对自然万物生灵缺乏敬畏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学生经常发现动笔写字以及开流都很困难或词不达意。因此,教师在教读诗文和理解思想内容时,可多注重自主理解的培养,避免生搬硬套。这样长期的积累下去,学生在语言表达水平及习作就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也会逐步提高。
三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力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