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汽车诊断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9 14:27: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汽车诊断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汽车诊断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项目工程”,以项目工单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新知识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项目”为主导,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特点和现状分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门课是目前汽车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课程内容包括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基础、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车身电器和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部分,是汽车维修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加之教学方法仍然采用理论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的讲解过于枯燥。实训时由于设备台架和整车的可操作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学生无法对这门课感兴趣,老师不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走访调研了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时,教学方法大部分采用理论+实训,没有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全部贯穿实训情景)。迫切需要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课堂“教、学、做”统一。

基于以上情况,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 即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书本上原有界限,将一部份知识组合成一个大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工单抽取每个部份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使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都有成就感并增加学习兴趣。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排除汽车故障基本技术。按照正确逻辑的排故思路,在仿真环境中完成项目任务,最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任务工单。它通常有如下工作过程模式:早(午)礼、理论讲解、示范教学、学生分组实训和巡回指导、考核评价与学生成功分享、总结。教学创新的亮点在于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每堂课有有一个汽车修理行业常见故障项目,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教师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明确项目工单内容,根据设备开发实训项目(最好是同一车型设备,数量8-10人一台为给学生提供),有理实一体化教室。这里以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为例说明项目工单内容,根据前期对汽车修理厂和4S店的调查,电控发动机故障一般为故障灯点亮,无法起动,怠速不良,,加速不良,高温等六大类故障。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及操作由简到繁,设立项目工单实训顺序:故障灯点亮,无法起动,高温,加速不良,怠速不良,同时根据每个项目设立具体任务和知识点。

(二)早(午)礼。在湖南永通集团、申湘集团、华洋新世纪集团下属汽车4S店,多次看到企业的早礼文化,聆听老总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期待学院能够培养“沉得下、顶得上、留得住”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严,每个层次的人员必须要考核。高职生在校学习就要严格校规,提高职业素质,用准军事化早礼加强素养,不断地把学生潜移默化,在职业素养方面与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接轨。早礼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为排队集合、报数、师生问好,齐声读车间5S管理口号,老师布置任务,每天一名学生上台讲一个励志故事,等等。

(三)理论讲解。根据教学方案和项目工单对所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对于新知识、新技术要重点讲解。比如项目二,发动机不能起动有火无油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因为在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已讲过燃油供给系结构,那么可以稍加复习,主要是讲燃油系统的检测方法。在讲解理论时,还有一点是紧跟台架设备特点,只有吃透一种车型的常见结构和故障诊断方法,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示范教学。这个环节是重点,笔者了解过其他院校,大部分实训老师都是简单的操作,然后就要学生自已完成,真正学生单独完成的可能没有几个人,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动手,但如果他们看了老师做了一次,有可能会激发兴趣,降低难度,有可能会积极动手。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有这种特色,集团花费重金拍摄发动机和底盘拆装视频,指导学生实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非常规范。学生操作时还循环播放,整个实训气氛学生学习意识浓烈。如果有条件,笔者觉得根据项目工单可以录制视频便于教学示范。

(五)学生分组实训和巡回指导。这个环节是整个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只有学生认真完成好实训任务,整个教学才算成功。不管哪个教学法,只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就是最成功的。教师事前要设置1个-2个故障点,学生按照规范流程排除故障,并且能够完成工单。故障诊断主要考虑的是思路,思路决定故障排除捷径,所以在项目工单里有一项这方面内容需要学生记录排故思路。教师在整个过程进行巡回指导,有些集中的问题需要集中讲解。

(六)考核评价与学生成功分享。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要适时的做相应的总结,项目完成后要有明确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项目做出合理评价,在此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做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作出客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同时对于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锻炼了总结的能力,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让大家能共同分享。

(七)总结。最后环节主要进行车间5S管理,同时教师对当场实训做一个总结,对于排故思路清晰,排故实训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对有问题的需总结原因。

三、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而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常见故障对象为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示范环节的规范性是至关重要。现在高职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但模仿能力还是很强,老师可以利用已做的视频进行播放,但必须操作规范,如万用表使用需要调零,检测线路需要细铜丝或者转接线等

(三)评价要恰到好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学生学习评价是以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为依据,具体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成员情况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个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

近年来,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管理中心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不断的创新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领导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根据学生就业企业回访,企业对于华汽学生很满意。这主要在于华汽教育实训中心投资建设成为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室,而且设备和教材相当配套,便于开展教学创新,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下,不少职业院校纷纷借鉴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推广应用模块教学法、“双元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作为汽车教育领航的华汽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2]戴冠军主编.汽车维修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月刊,2002(10)

[4]谭本忠主编.汽车故障排解思路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2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开课部门:汽车工程学院

课程代码:Qqczh

学分:4

学时:60(理论30 学时,理实一体 30学时)

授课时间:第5学期

授课对象: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B类课)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车间

二、课程定位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修理工职业升迁必须具备的能力。分析汽车常见故障原因,正确使用常用的检测设备与工具,制定合理的故障检测方法与手段,确定故障排除方法与维修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是对前期课程《电子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和《汽车转向与悬架系统检修》等核心课程的综合与归纳,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的综合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和修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熟练将前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对汽车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觖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X431、KT600、、GDS、博世综合故障诊断仪等智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汽车的各种基本参数;

(2)会正确操作汽车性能检测线检测汽车各项性能参数;

(3)能利用经验诊断法诊断汽车常见故障;

(4)能应用检测数据对汽车技术性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判定故障部位、确定故障排除和修理方法;

(5)能正确使用各种专用工具、量具。

2.知识目标

(1)掌握被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2)熟练掌握各种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

(3)掌握常用检测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流程。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喜爱汽车行业的兴趣;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3)培养安全和规范标准意识,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4)培养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5)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内容选取主要依据汽车机修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和有关国赛规程,遵循高职学生技能形成规律,以课程目标为基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汽车机修工职业能力培养,选取课程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系统化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意识,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汽车实训车间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按照突出汽车机修职业岗位情境性与科学性并重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1)课程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步骤和排除过程,掌握常用检测设备和专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为重点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总结归纳出汽车常见的十二类故障现象,以这十二类实际故障案例为典型任务,以常用检测设备为诊断手段,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分析和排除过程,设计制作十二个故障案例教学模块,使学生能通过有限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故障案例,尽快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技巧。

(2)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基于汽车机修岗位工作过程,以“六步”教学法为主贯穿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习单元内容特点,有针对性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法。

仿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故障检测。学生先在教学软件上进行仿真训练,熟悉检测方法,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检测,积累工作经验。

案例教学法,将汽车4S店汽车维修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中。首先告知学生汽车故障现象,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确定故障可能出现的部位,最后与案例中故障出现的部位相比较,若一致,总结经验;若不一致,分析出错原因。

启发引导法,主要适用于故障的分析和判断。教师从故障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检测方案,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故障部位,确定维修方案。

(3)教学组织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采用教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制定诊断流程和检测、维修计划,分组讨论确定维修方案,并通过开放实训实施,最终完成常见故障排除的训练。

2.课时分配(总学时52)

学时分配原则:以汽车4S店机修项目工时为基数,考虑学生掌握所需知识与运用时间、技能掌握与技能提升时间、教学组织与考核所需时间,依据学习任务内容与难易程度分配教学任务学时及课程单元学时。

序号

课程单元

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

参考学时

1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

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现象,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流程,发动机主要工作参数的检测方法。

4

发动机运转速度不稳故障诊断

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表现,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4

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增加故障诊断

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现象,掌握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故障原因及分析方法

4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现象,掌握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因分析

4

2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行驶不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摆头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诊断步骤,

4

汽车操纵不良故障诊断

转向操纵异常故障诊断过程,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4

舒适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玻璃升降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中控门锁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后视镜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6

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倒车灯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制动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转向/警报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雾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大小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8

3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现象,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8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现象,掌握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6

总计

52

3、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1

课程单元名称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课时数

16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表现形式。

2.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3.掌握汽缸密封性的检查方法。

4.掌握单缸断火法检查工作不良缸的方法。

5.掌握跳火试验法检查点火系故障部位的方法。

6.掌握利用诊断仪检查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方法。

学习

内容

1.发动机密封性检测;

2.单缸断火法判断各缸工作性能的方法;

3.跳火试验法判断点火系故障部位;

4.发动机运转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过程;

5.发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过程;

6.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过大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7.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古杂会难过的分析过程;

8.熟练掌握利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的方法。

教学

方法

和建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汽缸压力表及接头、车用万用表、解码器,接线及接线夹、发动机性能检测仪。

学生已有基础

对熟悉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熟练掌握待检测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发动机点火系、燃油供给系、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和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有充分的了解。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悉发动机的构造,掌握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和功用,熟练掌握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各部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参数非常了解。

课程单元2

课程单元名称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课时数

22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车身抖动、摆头和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方法。

2.掌握汽车转向操纵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诊断过程。

3.掌握变速器操纵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修理方法。

4.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修理方法。

5.掌握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过程和故障排除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起步抖动故障的原因和诊断流程;

2.汽车行驶中方向盘抖动(俗称摆头)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的分析过程;

3.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

4.灯光控制系统原理及检查步骤。

5.玻璃升降及中控锁的控制原理及故障检修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实验实习车辆、频闪灯、四轮定位仪、钢卷尺、游隙检测仪、专用拆装工具。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过《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故障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转向与制动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尤其对万向传动装置、转向系统、悬架、四轮定位等要非常了解。会使用和操作游隙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等。

课程单元3

课程单元名称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课时数

14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

2.了解底盘主要技术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故障判定方法。

3.熟悉底盘主要部件的拆解和修理方法。

4.掌握传动系间隙的检查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行驶无力故障产生的原因;

2.汽车行驶中异响的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对底盘的参数都要能实际检测,通过检测确定其性能的好坏,检测时建议对学生实行分组,对检测数据各组进行比较,确定所使用的方法和检测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习《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各主要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底盘主要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熟练使用底盘测功仪、游隙检测仪,会调整主减速器啮合间隙。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方式考核。

过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开放实训成绩构成;

结果考核在模块化课程结束后进行。

考核内容主要分为理论与技能考核两部分。

2.考核组织

理论考核部分由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卷,实行“教考阅”分离;

技能考核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校企教师共同实施考核。

3.考核范围

理论考核包含常见故障的诊断流程的制定、检测设备及检测参数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检测与诊断。

技能考核以系统拆装、检修后运行效果、故障排除后系统性能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差异等可检测内容为依据,设置考核项目。

4.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结果考核成绩50%;

过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开放实训30%;

结果考核成绩=课程理论考核成绩50%+课程技能考核成绩50%。

六、教材

使用教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李勇主编。

参考教材:

[1]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孙志刚、董大伟编著

[2]《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闵永军等主编

七、编制说明

编 制 人:李远武

编制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研究室

编制日期:2021年8月

第3篇

1.1某校虚拟实训中心的组成

某校虚拟实训中心的实训汽车主要包括大众、本田、丰田及别克四大车系;其常用的故障诊断设备包括发动机综合诊断仪、传感器模拟器等设备;并采用远程音视频采集及传输系统;其实训平台模块包括诊断设备、仿真教学、远程控制、模拟排故实训及实训示范课程库等;并采用了信息资源库、数据传输通道及模拟排故数据库与建设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1.2虚拟实训中心的特点

(1)以各类汽车作为实训教学中的基本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实训的要求对车系进行变换;(2)汽车故障模拟以电控系统类为主,可获得汽车在冷车或热车情况下准确的故障数据,从而对汽车故障进行分析与排除故障训练;(3)可对典型车型的故障进行模拟,以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4)对于以原理分析为主的电气排除故障实训课程应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网络技术将汽车的故障信息通过声音、图像等形式传达给学生,并通过仿真、模拟及结果评估等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技能;(5)对于机械操作类故障,可调用实训平台资源以获得专家系统模块及仿真软件的技术支持,使学生能在观摩的同时进行操作,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6)按照教学实训课程的要求重新组合设备,完成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波形分析以及整车排故等实训项目;(7)保存全部实训数据作为模拟练习的参考数据,有效降低设备的使用率,并降低实训的成本;(8)能有效缓解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单一、数量较少以及非正确操作造成的设备损伤等情况;(9)由于实训中心的设备具有灵活组合等特点,有利于拓展到职后的培训中。虚拟实训中心的建立能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有效满足实训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要求。而理论教学的内容可以在虚拟实训的现场中应用,而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可在虚拟实训现场中采用数据进行处理,使学生在现场实践前获得与真实环境相同的模拟训练,且在仿真专家系统的支持下进行,能有效满足实训示范课与工艺课的开设要求,并能获得实时的汽车信息资源,满足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的需求,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有效的实训时间,提高学生对设备、工艺及流程等方面的熟悉程度,并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最终形成流水线式的实训模式。

2虚拟实训中心的应用与教学案例

在实训工艺课中应用虚拟实训中心,如在FSA740发动机分析仪中的应用(。1)应用的目的与要求:了解该分析仪的界面、功能及使用方法;利用观摩、示范及模拟操作,使学生熟悉设备的连接要求,使其能进行独立操作,并顺利完成模式实训练习;并通过现场操作,使学生完成完整、正确的操作流程(。2)实训课时:将实训课时划分为4个课时,其中教师讲解1个课时,学生模拟训练1.5个课时,现场分组操作1.5个课时,在学生考评时参考《实训记录》,并将分数记入学生的实训总成绩。(3)实训过程:先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向学生讲解该分析仪的功能,通过视频观看该分析仪的外观及结构;并采用仿真平台讲解设备的规格及接口部位,通过视频展示正确的探头连接方式及坚持过程;通过远程启动实训汽车,在远程操作下完成分析仪对汽车的检测过程,而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观摩;启动模拟实训平台,由学生在平台上根据正确的操作流程完成实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分析仪进行远程操作,通过真实与虚拟的变换,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该分析仪的操作;最后对本次实训过程进行记录与总结(。4)实训延伸,在远程操作中,通过改变实训汽车的运行状态,并举例向学生说明检测数据的变化及采用该分析仪对汽车的故障进行发现与判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分析仪的使用印象。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典型任务 卡罗拉 点火系统 学习情景 教学过程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接近实际的学习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以典型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情境设计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职业信息,也在结合本校资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在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深入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排故思维能力,强化职业素养。

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现实的4S店中,一辆发动机有故障的车辆进入工位时,诊断技师会调取故障码或读取相关的数据流并进行分析、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对工作电路进行检测,确定故障所在,之后下达维修任务由维修工完成修理过程。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成为“汽车护士”,更能具备“汽车医生”的素质,诊断并排除故障。所以,按照“个性互补,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由传统当然“大课堂”转换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每组4至6人。结合职业院校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我们把现实中的排故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工作电路的分析,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故障可能发生的位置及原因,让学生能熟练使用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排除实车故障,并且锻炼他们正确的排故思维。教师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监督巡查,督促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并确保学生完成故障检修之后进行5S工作,强化职业素养。

2 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以“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为典型任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际故障的引导,通过对点火系统工作电路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在虚拟教学软件中验证,进而实行排除故障的实践探索,最后归纳出排故思路,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反馈提高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由“护士”向“医生”的升级。

1. 学习目标

以典型任务为基础的课程以培养学生“三维能力”为追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的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能分析点火系统电路图、故障原因及位置;能正确并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能制定点火系统诊断维修计划,并实施;能规范检查点火系统元器件及工作电路;文明、安全生产。(2)方法能力:能够通过查阅技术资料获取信息资源;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制定工作计划和工艺;能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3)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沟通能力;具备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具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具备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具备环保、节能意识;

2.教学内容

以“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为典型任务的课程,会涉及故障码的读取,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电路图的分析,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查等内容,因此在学习情境设计中应参照实际工作过程,并把以上的教学内容按照合理的顺序穿插编排,让学生在投身其中的同时,能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实践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与监督作用,确保学生在文明安全实训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实训结束后,教师应做出总结,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的优缺点做出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反馈提高”的环节,即在此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自己的排故思路,并将本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小组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以达到“反馈提高”的效果。

3.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以典型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引导,教学中体现了行动的“过程性”。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经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能做会学,而非传统教学中的先理论、后实践;教师在学习过程充当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的角色,而非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角色。授课过程中,采用行为导向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技能竞赛法 此方法应用与实操过程中,通过各小组进行技能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反馈教学法 该方法应用于实训过程结束阶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利用教学车间,教学的实施采用任务驱动,实现“理实一体、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以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进行情景设计,以故障案例为载体,实现易到难,由显性到隐性提升,实现递进式培养,且将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教学过程设计

4.教学评价

“一体化”课程设计将课堂转移至实训室,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实际故障案例为切入点,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了“质”的跨越,因此,考核评价方法也应由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最后的实训成绩由各评价部分得分值加权取得。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最终的结果占总成绩的30%。在过程性考核中,兼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80%),学生评价(20%)等。评价内容分成职业素养(10%),学生参与教学(10%),工作任务完成情况(60%),团队协作(10%),创新及反思(10%)等部分。结果考核中,主要以操作考试及作业工单填写情况作为考核标准。

3 总结

以现实工作任务为引导的学习情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只有将书本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能真正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罗建政.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方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上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

第5篇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1+1”课程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汽车或交通运输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以典型国产车型及常见进口车型为基本车型,重点介绍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为学生从事汽车类专业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在实践中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加深与课时的调整,为达到更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并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做好高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课程建设工作,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目前该课程在结构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课程结构模式方面。《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在课程结构模式上,应该既体现汽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又要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有扎实的基础、广博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除了加强课程结构模式建设、注重内容更新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授课教师要求能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同时合理地安排时间。

实践环节方面。《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践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和实操演示操作指导两个方面。该课程现有的实践活动主要以观摩为主,然而观摩课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操作时,为完成教学进度,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课后独立操作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观赏性。例如,在演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习中,变速器拆出来的零件都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齿轮,内容很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实习通过观看录像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师在专注于演示拆装过程和讲解的同时,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带领学生观摩时,也无法照顾及到所有的学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或者对拆装操作不熟练,就会影响学生对该课题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改革理念及思路

1.课程改革理念

本课程借鉴德国职业课程开发模式、在学院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汽车底盘检修的关键是故障诊断。因此,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控系列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关键课程。为此,在总结汽车底盘检修故障诊断能力核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汽车底盘检修故障诊断的普适性方法――从故障症状到故障点,“一个完整的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过程;以汽车底盘中常见故障症状为载体,以汽车底盘检修的方法基本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排除底盘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为基础(解决汽车电路系列故障的“科学思维方法”),最后经过能力的转化和迁移,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普适性能力(即现象到本质的转变)来设计开发课程。

2.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以“汽车技术服务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汽车底盘中每个系统、机构或总成维修的工作项目”为导向,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考促学的课程设计理念;具体开发设计思路为: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以项目为导向,即以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维修为工作项目,每个项目为一个教学基本单元(模块);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规划课程;成立汽车爱好者协会,组建若干个汽车课外学习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1.教学模式的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教学必须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围绕相关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建立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学习课程,采用情景式教学设计,具体地,在每一个教学项目开始前,按照企业工作的基本模式,即以顾客报修为出发点,给出与本项目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讲解本教学项目涉及的构造原理、故障检修等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及实际操作训练,最后还要对先前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

(1)建立基于案例教学的工学结合教学设计模式

(2)运用现场教学(实训)四步教学法

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场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过程分为准备、实施两个阶段,在实施阶段有分四个步骤。第一步现场讲解;第二步示范演示;第三步分组训练;第四步考核总结:抽查考核,归纳总结。

(3)建立符合岗位需求和嵌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实训项目的指导书中都提供有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既有利于教学的监督考核,也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检查,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整个课程的考核包括了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任务完成、作业等多种方法,考核的内容有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劳动规范遵守、安全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创新能力等多项内容,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素质,在学习完相关课业后,还要求学生参加汽车维修职业资质考证的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要把平时成绩作为重要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课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确定。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专兼结合的项目模块化教学

课程内容以项目模块为引导,将课程分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十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应明确其工作任务,如能正确使用自动变速器总成拆、装、检、调的各种工具、机具,熟悉拆装工艺,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并符合技术要求;能对自动变速器主要零部件进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并符合技术标准。

本课程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项目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专任教师主讲,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讲。课程结束后,集中实训两周,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一起,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采用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方法

根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较抽象,有些图难以看懂,课堂教学不容易掌握的特点,对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教室的课堂教学与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现场教学相结合,实训室的技能训练与生产性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岗位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在校外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边教边做、边做边学、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如汽车悬架系统,各部连接关系学生在教材难以看懂,就让学生在现场(车上)进行学习和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3)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接受课堂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思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大量图片和动画资料进行教学,生动地剖析课程难点、重点,受到学生一致认可。

(4)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引入案例教学

对于汽车零部件检修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则引入案例教学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利用具体真实的汽车检修调整案例,把学生带到一个全新的逼真的境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一辆微型车变速器发生异响,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由此引导同学对变速器典型故障的思考和讨论。

(6)建立开放式、模拟式的教学环境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扩展教学空间,促进自主学习,巩固学习效果。采用“仿真教学”,利用各类教学软件或设备模仿故障现象,提高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培养。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结合课程特点,对课件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多媒体课件内容紧扣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在使用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对课件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使本课程能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把当今世界最新的汽车技术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教学活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教学活动不再枯燥乏味,教学重点变得突出,教学难点变得简单,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新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依据汽车专业及《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要求,配备实践能力较强的指导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操作训练。对于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内容和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如热爱专业、爱护设施、态度端正、保持场地清洁等内容。经过如此循环操作,严格训练,使实践性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3)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实施《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上网,内容包括课程大纲、授课资料、习题集、多媒体资料等。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阅读该课程的相关模块设置的课程扩充性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和辅导。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取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等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对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应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应知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应会考查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采用学生抽签、现场操作、口试答辩的方式,严格按评分标准现场评分。

(5)利用实物整车教具

利用实物整车教具(可进行故障模拟设计,故障排除后可正常行驶)在实训中心维修区进行真实场景维修教学,实现与企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衔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实习甚至工作。

五、结语

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整合成传动系构造与检修、行驶系构造与检修、转向系构造与检修、制动系构造与检修4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个技能培养的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均采用案例引导的方法展开教学,在项目教学结束时,再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操作实践队先前提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评,使得教学设计符合工学结合的改革要求,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学结合,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故障诊断的教学。对底盘各总成的检修,先提出故障现象,然后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故障原因,最后提出故障诊断与检修的方法。如诊断离合器故障的诊断的教学,首先提出离合器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典型故障,包括离合器打滑、分离不彻底、异响等,然后给出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再给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这样的内容编排完全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顺序和思路相一致,即与企业工作达到零距离的结合。

采用了学训结合教学模式,与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及技能竞赛相融合。改革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实施“教、学、做、训”一体的学训结合现场教学模式,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中的汽车维修职业标准以及技能竞赛的内容也与本课程教学相融合,使得《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教学具备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显著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常绿.应用型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08,(2).

[2]赵明宇,高连兴,陈彬等.多媒体教学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第6篇

关键词:东莞理工学校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合作,共推“互联网+”教学模式

东莞市的多数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给企业的营销、信息管理及生产过程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东莞理工学校确立了“双核双线、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核”即“高新技术”和“职业素养”,以企业具体岗位为依托,培养适合现代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型、高素养人才。对用人单位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提炼职业能力要素,根据要素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完成学生的基础实训;由公司提供正在开发或者运维的项目,经过校企双方的深度沟通,筛选出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典型任务,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训项目;组织顶岗实习,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市场调研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议,结合该专业特点及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广州逸信深度合作,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深化改造,推陈出新,新开移动互联网IT技术企业应用、手机App软件开发等课程,与企业共同合作编写教材,并制定了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共建专项技能培训基地以及校园信息化工程,大大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

为适应“互联网+”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职业教育必须设法占领学生的碎片时间。为此学校与广州逸信合作开发“教学云课堂”手机App,打造碎片学习平台;发动老师将课程知识点微课化,录制微课。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助力让学生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实现碎片化学习。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3A评价体系”。简单地说,“3A”就是评价主体为“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评价客体为“态度(Attitude)、能力(Ability)、行为(Action)”等三个维度。借助移动互联网,企业直接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了解一线企业对聘任人才各方面的需求。广州逸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建设成立了华南培训基地,是工信部授权可以进行MIT移动互联网认证培训等工作的华南地区唯一公司,在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企业应用,以及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学校依托广州逸信公司,进行深入校企合作,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紧密对接,增强学生竞争力。

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汲取四大汽车品牌优点,创新实训模式

1.资源整合,与四个汽车知名品牌岗位标准对接

汽修专业教师在企业调研中发现,大众汽车的产品线最为丰富,营销体系完善;丰田汽车的售后服务流程最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保时捷的机修堪称业界的典范,最为严谨;博世汽车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及先进仪器世界闻名。

(1)资源整合思路。资源整合思路基于以下三点:一是与保时捷、大众、丰田、博世四个品牌企业已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二是要求整合四个品牌的优质资源,避免岗位教学内容重复;三是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品牌岗位要求及标准对接。

(2)资源整合的效果。依托汽车行业协会,寻求当地大众、丰田、保时捷、博世汽车行业品牌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整合优质企业资源,与汽车知名品牌岗位标准对接,在第五学期设置“大众售前服务”“丰田售后服务”“保时捷机电维修”“博世汽车故障诊断”4个岗前培训模块,进行轮换学习。

(3)资源整合的具体过程。

一是在大众订单班的基础上,与该市6家大众汽车4S店共建“大众汽车技术校企共同培养平台”,依托大众公司强大的产品线和一流的营销体系,利用校内岗位能力培训基地,开设“大众售前服务技术”岗位培训模块。

二是在与丰田顶岗实习基地合作的基础上,与7家丰田汽车4S店建立“丰田汽车技术校企共同培养平台”,依托丰田公司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开设“丰田售后服务”岗位培训模块。

三是借助“保时捷品质实习生培养”项目,引进相应设备及培训内容,选拔6位教师参加保时捷师资培训。根据保时捷的铜级技师的规范标准,开设“保时捷机电铜级技师”岗位模块培养。

四是与博世(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建设”合作协议,引进博世先进检测设备及技术,建立“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开设“博世汽车诊断”培训模块。

2.全面开展汽修专业各项改革

在当地6家大众汽车4S店、7家丰田汽车4S店、东莞保时捷中心、博世汽车检测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共4个品牌多家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驱动学校汽修专业各方面改革。

(1)推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汽修专业教师通过企业调研,获取最新的汽车市场、人才素质、职业技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四个品牌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参与研讨论证制定校方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岗位对接品牌标准、模块培养汽修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品牌对接,模块培养,能力递进,德技双馨”为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第五学期设置“大众售前服务”“丰田售后服务”“保时捷机电维修”“博世汽车故障诊断”4个岗前培训模块。学生在4个模块进行轮换学习。

(2)推动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共建专家工作室。工作室聘请四个品牌管理层及技术骨干任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技术顾问,汽修专业根据课程需要聘请专家定期到校兼课和开展讲座。同时,工作室以校企合作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培养汽车专业教师的实际岗位操作技能。

(3)推动汽修专业“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在与四个品牌岗位培训标准的对接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对接,汽修专业与四个品牌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3个,在校内模拟品牌汽车实际工作岗位场景,建成校内包含保时捷、大众、丰田、博世故障诊断四个品牌的“汽车岗位能力培训基地”1个,另外为保证“岗位培训模块”的师资力量,设立东莞市技师工作站及校企合作专家工作室,建设成集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合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五位一体”)的实训中心。

三、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创新生产性实训模式

学校、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下称高训中心)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长效运行机制,由高训中心提供实训平台,引入企业资源,校政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门槛,把合适企业的生产任务引入高训中心,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性项目实训。校政企三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生得以参与生产性实训。

数控专业开展了“三平台、三环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依托学校、高训中心和企业三者的平台,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融入到基础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当中。

构建“学校、高训中心与企业共育”三元管理机制,创新校政企“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机制,形成“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机制,完善“多元参与”评价机制,实现“成果共享”;建立平等互利、责任相应、三方互动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规范校政企三方合作关系,确保生产性实训的健康运行。

1.构建“校政企共育”的三元培养机制

三方合作协议明确三方责任与义务,构建了“校政企共育”的三元培养机制:高训中心提供实训所需的设备、场地和企业环境,企业提供实训所需的耗材、刀具,实训产品归企业所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三方共同参加学生的实训过程管理和评价学生实训效果,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将开展生产性实训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

2.形成“过程共管”的运行机制

学校、高训中心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退出公共实训平台的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合作企业的甄选、生产实训项目的管理,确立生产性实训是为教学服务,不是以追求企业的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明确了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校政共同确定合作企业。选择合适的企业进入实训平台是奠定生产性实训取得实效的基础。校政共同制定管理办法,框定引入企业的类型、层次,通过筛选、商议,确定进入公共实训平台的企业,确保进入企业有充足的资源服务于职业教育。为了保证合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久性,企业生产须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要处于成长或成熟期,有市场生命力,生产技术含量也适中。

(2)校政企共定生产性实训任务。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进入高训中心企业的生产订单可能多样化,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开展生产性实训。校政企共同确定合适的生产性实训任务,选择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和完整性的项目开展实训教学。学生通过2~3个典型性项目实训,掌握相应技能后,具备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在实训项目组织编排时注意递进性,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规律。学生完成的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涵盖对应职业岗位关键技能。

第7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方式多以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效果。该次教学采用围绕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创设独特的学习情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职业能力,体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及配合使用《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技术手册》。2.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笔者学院2011级汽车维修专业的40名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高级班学生。该次教学之前,该班同学已完成帕萨特轿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功用、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帕萨特节气门体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电路故障诊断必需的工量具使用方法和实训考核装置的相关操作。存在的不足是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特别是对电路图的理解掌握不足,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对故障排除的方法掌握较少。3.教学环境分析教学地点:汽车电控实训室。教学设备:10台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教学工具:X-431解码仪10台、汽车专用万用表10块、世达工具车10台、帕萨特全车电路图10册,理实一体化教室。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在实训考核装置上检测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连接点的电压、电阻等参数;会对所测电压、电阻参数与正常参考电压及标准电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2.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过程,发展职业能力。通过“解读用户报修阅读电路图确定电路图中的测量点编制检测计划、准备工量具检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实际修理交车验收”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养成全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借助教材、电路图、任务书来制订计划并加以实施,养成手脑并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模拟接待客户流程,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现代客服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灌输快乐修车理念。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解码仪调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原理解读及电路图应用分析,故障检测流程及实训检测与维修练习。2.教学难点电路图中电气元件或接插件插脚位置与实际车辆的对应查找及数据测量,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2.学法(1)分组实训法。设置帕萨特全车线路考核装置K31的故障(EPC灯常亮,加速踏板失效)。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操演示后,将40名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名同学完成实训操作,其余同学观摩评价,并对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根据该章节内容,设计了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线路分析检修和工量具使用的基本技能。2.教学环节设计(2课时,90分钟)(1)温故知新(5分钟)。待同学们分组坐定后,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课的实习做铺垫。(2)案例导入(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在实训考核装置设置K31故障,演示故障现象。每组学生利用实训考核装置观察故障现象,并且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3)分析原因及诊断流程(20分钟)。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纳。(4)任务实施(4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摄像设备对本次实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操作。每个组的学生利用本组的帕萨特实训考核装置、仪器及帕萨特全车电路图,参考上述思路和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5)评价小结(10分钟)。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拨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协助学生进行检修经验总结,教师讲评。

七、教学感悟

第8篇

[关键词]就业;汽车故障;教学改革;课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7-0064-03[作者简介]梁满朝(1984―),男,广西桂平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助教。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当前就业市场存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矛盾。[1]如何改革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培养的学生是否可以跨越这个就业“鸿沟”,满足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传统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设置体系忽视了市场经济对就业能力的需求,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缺乏丰富性、教学的针对性不强等,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与课程设置体系有待更新

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考核的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显得单一、僵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差,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另外,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偏离就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利于课程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2]

(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汽车领域新技术更新较快,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更新紧随其后。比如,转向系统助力方式由原来的机械助力转向发展到后来的液压助力转向再发展到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机电助力转向等。但目前的教学内容都没能及时反映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前沿技术。

尽管现在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板书进步了不少,但仍然摆脱不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性差,没能充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也受到影响。现有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理想,不仅没有促进教学内容的传授,反而制约了教学内容的实施,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单一的教学考核手段无法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的就业能力。单一的教学考核手段体现了考核标准的片面性,不利于引导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卷面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考核权重分配不合理,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我们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设置

重视就业能力培养需求分析。以就业能力培养要求贯穿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树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通过教师的指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新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联系起来,使理论、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各环节的内容前后衔接,建立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全面综合”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要改革实验课程,加强教学的层次性,减少验证性实验的重复性,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技术更新的信息变得迅速,从新技术应用到新技术为大家所熟悉的周期缩短。汽车检测故障诊断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教科书上的相关教学内容来不及更新,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获得。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保留合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淘汰过时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科研成果补充进教学内容中,可以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需求。

(三)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作为一门综合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其特点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原则选择教学案例,即选择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观察故障发生的现象、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确认故障点、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以此作为教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对于注重课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如检测汽车故障参数,宜采用项目教学法。[4]就是将课堂搬到实验室现场和生产现场,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选择阶段。选择项目应贴近实际,与当前就业需求能力相近。2.任务分配阶段。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宜3~4人一组,然后给每组学生分配各自的任务,让学生查阅与任务相关的资料。3.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组内和组间讨论,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的步骤。4.课后反馈与评价阶段。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找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5.课后总结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项目报告,提高学习的完整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增强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另外,突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综合、灵活地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直观教学、诱导式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构建起满足学生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系。

(四)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当前,配备充足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培养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最有力的保障。学校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第一,高校根据就业需求独立建设;第二,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第三,吸引企业进驻高校投资兴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原则,推进真实和仿真生产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集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培训等功能于一身的校内实训基地。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

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下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另外,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实现学生、学校、教师、企业四者共赢的目标。

(五)考核方式应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标准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而非目的。[5]考核方式应该以增加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而设置,不仅应该考核理论与实践知识,还要注重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应该增加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并加强实验考核的力度。教学考核应该将卷面考试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以技能鉴定为主,建立一套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定的考核标准。

三、结语

就业能力不但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自主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生的就业能力越强,越容易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对学生也会更加满意。本文分析了综合应用性较强的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实践证明,以就业能力为导向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潇.基于就业能力的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9):71-72.

[2]唐晶磊,耿朱,兆龙楠.高等院校信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快乐阅,2011(8):1-3.

[3]李建军,汪溪.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故障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48-50.

第9篇

关键词:工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97-02

随着现代汽车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遇到维修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用人的需求,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成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下结合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中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维修》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结合课程改革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进行分析。推行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 《汽车发动机维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校是2010年秋季学期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把汽车维修所有的课程分成了8个模块,《汽车发动机维修》是其中的一个模块,把发动机的机械维修和电路维修分成两个模块,分别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一个学期学习四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个月,每周的课程达22节,《汽车发动机维修》这门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下学期,“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以实训操作为主,理论为辅,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发动机机械维修的主要项目有:曲轴测量、汽缸盖平面度测量、汽缸测量、磨气门、铰气门座、活塞环三隙测量、活塞连杆的校正、铰连杆铜套、冷却水泵以及水路的检修、机油泵和机油滤清器的检测与更换、发动机总的拆装与启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投影设备进行课件教学或教师现场操作进行演示教学,然后根据实训车间的安排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操作训练。然而学校的发动机设备相对学生人数和班数而言,总是表现得数量不足,不能及时安排学生实训,以至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上课的时间集中在一个月上完,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很容易忘记,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2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主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以这一原则为指导思想,并将其贯彻到教学中去。“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训车间。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逐渐弱化了教师的的角色,强化了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调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和答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活动设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中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技能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我们概括为“做中学”。逐渐在教学中为“做中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师编写的工作页做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科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下发任务书,把学生的学习策划为一个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工作任务”中,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做到了什么程度,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通过小提示,小词典,拓展只等小栏目,介绍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勘查现场,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训练,专业技能掌握得更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工作的需求,企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随之提高。

3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见图1)

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展示、评定反馈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始终围绕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重点实施。

3.1 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气缸压力检测、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系的检修、冷却系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燃油供给机构的检修、发动机水温过高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灯亮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灯亮诊断与排除和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也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工位来设计,使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3.2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过程: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展示、评定反馈。在模拟工作环境建立的基础上,课程的实施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2.1 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

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班组工作,通过学生的竞聘和选拨,建立学生自己的领导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操作,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维修工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3.2.2 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3.2.3 工作过程

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仓库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通过维修过程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3.2.4 项目验收及评价

学生维修好以后,由教师和各组检验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项目验收,相当维修企业修理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例如:发动机总成分解检测后总装后后要进行装车进行发动机试验,检查是否修理完好。

3.3 教学指导过程

(1)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把整个发动机所有的知识分成:气缸压力检测、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系的检修、冷却系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燃油供给机构的检修、发动机水温过高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灯亮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灯亮诊断与排除和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等12个任务,根据任务的内容编写工作页,每一个任务上课时先把工作页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发动机课本、电脑网络、手机网络和备用书籍先查找资料填写工作页及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再制定工作计划,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实践操作过程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习,每个小组一台发动机,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操作的规范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这样小组指导学生认真专心听讲,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效率较高。

(3)采用企业的6S管理,把企业中的6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来管理实训车间及一体化教室。上课前排队讲实训车间安全和要求统一穿工作服,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工位上的干净,对所有发动机零件的摆放整齐,操作过程中更要注意安全和操作的规范。下课后要打扫工作场地和把一体化教室的书籍椅子等摆放整齐。

3.4 课程考核

3.4.1 考核内容

“工学”一体化主要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的认同感相结合,训练学生的能力目标,所以考核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发动机一体化教学过程是实操和理论相结合,考核的内容出来这两个方面外还得把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综合素质考核列入在内。不同的项目任务考核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但是都脱离不了能力目标、发动机的相关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

3.4.2 考核方法

工学一体化的考核方法不能按照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需要随学习任务进行考核,考核分三种形式进行。

(1)学习小组考核是是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指导教师和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或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主要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同学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同学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这样必然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防止个别人拖后退。

(3)期末闭卷考核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学完一个项目就丢掉一个项目。

3.5 教学方法

工学一体化课程中强调“思维“和“行动”的统一,强调“情景”和“发现”,以及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是学习者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适应外界要求相结合。

3.5.1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四个阶段的程序化技能培训方法。列如:

准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维修的情境描述:一辆五菱荣光B12发动机在冷车起动或怠速运转时,可听到“铛铛铛的连续不断的金属敲击声;温度升高后,声音减少或消失,发动机处于怠速或中速运转时,声响明显、清晰。中高速时金属敲击声减弱或消失;且加机油口处冒烟,排气管冒蓝烟。经维修人员提取数据后分析,诊断为活塞敲缸响故障。需要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检修,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以便维修或更换。”情境的设置主要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示范:在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过程中老师先示范对曲轴、气缸体、活塞等零部件的检修,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怎么操作,操作的顺序。

学生模仿:每个组派出两个代表按照老师示范的动作进行模仿,教师需要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练结:老师布置任务到每个同学,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老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训练学生的操作规范性。

3.5.2 头脑风暴法

教师把任务下发到小组以后,小组成员根据情景描述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制定的计划,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5.3 项目教学法

使用目的:发动机构造这门课程以现实的维修过程为载体开发教学项目,整个教学围绕12项目的解决而展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出计划,并进行实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施过程:课程内容以教学项目为引导,让学生从现象找本质,从感知了解必然。例如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明确任务是曲轴的测量、气缸体的测量、活塞环的更换等,制定计划,进行分工实施,最后总结评价,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实施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修理的基本操作方法,不仅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3.5.4 多媒体教学

使用目的:采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过程:通过制作电子课件网上资源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实验实训室没有的可以在网上得以了解。新知识、新资讯得以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施效果: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学生不但将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而且有能力的同学还能学习并领悟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