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化妆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8 21:55: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妆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化妆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实训教学 教学方法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自1999年以来,在高职院校的大力推动下被广泛开设。该专业源于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随着专业细分化和整体化的整合过程,演变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旨在培养人物形象设计师、化妆师、美容师和美发师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同的院校基于原有的资源等因素,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不同,如服装类院校开设本专业就会以服装类课程为主导,而以化妆、发型设计等课程为辅助。不论是怎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培养方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实践和实训教学是必要的而且非常重要。

1 实践实训教学的含义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理论知识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模拟真实岗位的实习、到真实的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对应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相关学科、专业所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点,整合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实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2 专业基础课的实训开发

专业基础课的实训开发,关键要从专业特点出发,并与专业需求紧密联系。

2.1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根据授课内容是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的不同,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类。针对素描、色彩、化妆品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一直有争议,主要的争议要点是: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否有必要?多少课时比较合适?此类课程应该怎样与专业技能课程紧密联系?从客观角度出发,以上课程设置是有必要的,而且对专业人才未来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关键是怎样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与专业方向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联系。

2.2 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素描、色彩等艺术类专业基础课为例,针对不同的艺术类专业,从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有所区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该以人物的整体、局部绘画为主,例如,加强对人物面部五官的形象进行绘画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面部骨骼、肌肉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化妆造型的设计和塑造。而色彩的实训内容也应该多融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化妆、发色搭配、整体色彩搭配等内容。素描、色彩等绘画类课程,要求手脑并用,是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空间观察能力、整体塑造能力的培养,对于相对枯燥的造型训练,可以设计成创意能力的训练,或者趣味性绘画作品的训练,依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根据内容设计的不同,实训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进行骨骼肌肉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情况,带领学生到医学院参观和了解解剖学的简单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认识,可以带领学生观摩艺术设计展览和比赛,让学生谈感想,给学生导入设计项目和主题,引导学生参加艺术设计类的比赛,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兴趣,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弊病,体会到自身的不足,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绘画类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关系,可以让专业技能教师为学生讲解二者之间的关联,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妆面、发型、整体造型等,让学生体会绘画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3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实践)教学方法的开发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有:化妆造型、美发造型、美容技能、服装搭配等,实训教学的手法灵活多样化。

3.1 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场景的实训方法

一般的校内实训基地都会根据真实的场景进行设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担任不同的工作任务:接待、引导、技术服务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熟悉整个店面的工作流程,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在实训中,学生的多方面思维得到开发,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以宣传和介绍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广告,广告的设计要应用到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己在学校内部发放,动员教师和学生到实训基地接受化妆造型和美发造型等项目的服务,避免实训流程没有真正的内容,或者因没有真实的顾客而枯燥无味。对宣传广告的设计,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可以分小组竞赛,出点子,看谁设计的广告形式更吸引顾客。

3.2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检验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校外实训基地不同于校内实训,顾客群更加复杂和真实,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服务性工作的辛苦和不易,通常本专业工作人员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以上,基本以站立为主,顾客的刁难和对服务过程的不满也是非常普遍的。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会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知识,还要能够很好地与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学生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心理,不同个体的消费喜好。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学到的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

3.3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类型的专业设计技能大赛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种级别的人物形象设计技能比赛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意愿,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开阔眼界,体验大型比赛的恢弘场面,认识到自身的技能水平层次。对于那些专业兴趣且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重点进行比赛内容辅导,力争让他们拿到比赛名次,这对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非常具有积极和普遍意义的。

3.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

实训教学的社会服务意义也很重大,可以让学生为一些社会团体、演出、剧组进行化妆和造型方面的服务,锻炼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体验另外一种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也体会到相关行业工作之艰辛,让学生真正认识社会和生活。

3.5 实训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能力

定期针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训机制,例如让学生养成如实填写实训手册、纪实训日记的习惯,把自己认为有意义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拿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和集体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化解,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客观评价学生的进步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

在以往的实训过程中,个别学生对顾客的刁难、难以沟通、工作时间过长等情况产生厌烦感,甚至对进入社会工作也很反感,此时,实训教师的及时疏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3.6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该与企业、相关院校、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建立相对完整和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该从教师的培养、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等角度考虑,例如:可以尝试让一年级学生深入企业,通过实践和实训,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明确学习目标,避免盲目性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实训教学是一种非常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也不应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不论是基础理论课还是专业技能课程,都要在实训技能点的设计方面极其认真,紧贴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使每一个实训技能点完美结合起来,环环相扣,在实训结果方面要强调技能,并最终强调其艺术性。

实训(实践)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也是建立在各种客观条件基础之上的,如:实训教室的建设、实训教学用具的配备、实训规章制度的制定、校外实训基地、专家的指导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实训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完善,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中职 礼仪实训课 教学有效性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礼仪实训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中职礼仪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举止礼仪、装束礼仪、交往礼仪、职场礼仪等,相对应地,实训课有:站姿、坐姿、走姿训练,化妆训练,握手、鞠躬、名片与宴请礼仪训练,求职礼仪训练以及言谈礼仪训练等。此外,还有结合各专业特点而设置的实训内容,如房管专业售楼礼仪、酒店专业的接待礼仪、旅游专业的导游服务礼仪等。

2 影响礼仪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 学生性格、表现欲等个体差异

中职学生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学习态度、成绩、习惯、个性特点等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的过程中,课堂参与程度、与老师的配合程度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格开朗大方的同学,课堂表现活跃,而相对安静的同学则会比较抗拒一些个人表现的环节,由此就会出现老师对实训教学较难控制的局面,进而影响上课的效率,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教学环境

很多学校建有礼仪实训室,但由于礼仪课程的教学需要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因此,礼仪实训教学仅仅是利用通用型的实训室还是不够的。为加强礼仪课程与将来工作岗位的完美配合,在实训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结合专业实训场所,对教学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布置场景,潜移默化地为实际工作环境做好铺垫,便于学生置身场景中更能贴近工作实际,这样使实训课更有成效。

2.3 教师经验与能力

教师的教学和行业工作经验对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影响较大。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就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汇各种教学资源来对实际工作的多样化任务进行剖析、提取和设计,也就无法有效组织教学的情况;教师的行业经验不足,就不能将多项实际工作任务全面准确地引入到位。礼仪老师的教学经验可以不断积累,但由于面对的专业较多,无法具备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各种不同岗位的行业工作经历,这对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性格对实训课程效果教学影响也很大。老师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甚至个人魅力甚至言传身教的能力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4 师生关系

实训课程通常以学生为主体,多数时间由老师引导、学生支配,“活而不乱”是实训课程的最高境界。中职学生年龄不大,大部分同学对老师都很敬重,能较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按老师要求展开实训,这样就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同学不按老师的要求有条理地来完成实训活动,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师生之间要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的紧密联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效果。

2.5 教学评价

现在评价的方法很多,对实训课程,其评价标准就更应该丰富多彩,重视过程评价,重视激励手段,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个亮点,让学生获得自信,有学习的动力。

3 提高礼仪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 加强演示和示范

礼仪实训教学中要较多地用到演示法、示范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因此,学校最好能配备图片、视频、录像(如仪容仪表礼仪图片、仪态礼仪教学视频、宴请礼仪动画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将抽象的礼仪知识与具体情境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要加强示范。如讲授化妆礼仪,除通过前面的视频播放外,老师最好能准备化妆品,找学生当模特为学生化妆,打粉底、画眉毛、涂睫毛膏……一步步亲身示范,老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通过示范,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礼仪对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好礼仪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2 加强礼仪与专业的结合,进行情景模拟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模拟职业场景或情境,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练习方法。为了克服单纯训练的枯燥,增强训练的真实性和效果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各个专业学生设计各种模拟场景,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比如商务宴请礼仪的教学,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主人、客人,从准备宴请到发放请帖、会场布置、桌次席次安排及餐桌摆台、引领客人入席、席间服务等全套宴请礼仪,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增加学生对礼仪常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3.3 实训教学、学校的专题活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礼仪实训期间,会尽量使自身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 但一旦走出课堂,就回归到了“真我”的状态。因此,除了在实训室的训练,教师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并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向社会延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校也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与礼仪教学的配合,形成一定的有规律性的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主题的礼仪主题活动,这样通过活动的开展、环境的约束来加强对学生礼仪学习的强化,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

3.4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学校要建立以竞赛项目为教学导向,体现专业特点的技能竞赛项目,加强学生学礼仪、讲礼仪风气的形成与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技能大赛,但最能发挥作用的还是各学校组织的校本竞赛,应大力提倡此类竞赛活动的开展。

3.5 加强学生自查,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在检验学生的训练效果时,教师可以拍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这样既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总结自己做得好的和不够规范的地方,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也看到榜样同学的规范操作,刺激他人更加主动、刻苦地练习,争取获得更好的录像效果,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肖丽珍,冯军.商务礼仪实训课程的设计探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10(4).

第3篇

(一)实践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产生的一个专业,属于艺术类的专业之一,与美术、音乐等专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美术、音乐等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此来达到预想的效果。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也是如此。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色彩搭配的技巧,人物性格与发型、服装的搭配等,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亲身实践,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在授课时,应增加一定的实践操作内容,使学生知道如何才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课后,学生还应该举一反三,熟练实践内容,增大实践难度,强化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方面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成为综合型、全能型的人物形象设计人才。

(二)审美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还有一大特点,即对于艺术的审美要求。该专业对于人物的塑造,与艺术类其他专业对于作品的塑造一样,都需要给予人和谐、唯美的感受,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心灵上的碰撞与沟通。简言之,如果设计师审美能力极差,不仅不会创作出有美感的作品,而且还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所以,审美性对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极其重要,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审美性与时尚同步,并与当代的流行趋势紧密结合,持续发展,永不间歇。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引领学生具有艺术的审美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并使他们具有审美眼光,能够与时俱进,用开阔的眼光接受新的文化,将人物设计与时尚元素紧密结合。

(三)系统性

现在,我国的授课模式多集中于分模块授课。学校往往根据每位教师的优势进行课程安排,将化妆、发型、服装、佩饰等分开授课。一方面,这样的授课模式有其优点,每位教师都能针对自己的优势和长项进行授课,学生可以学到最精湛的化妆、发型、服装和佩饰知识。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问题。“穿衣、打扮”本是一家,这样强硬地将一个整体的流程分开,其缺点也不言而喻,即学生不能将整个流程融会贯通,在进行整体人物形象设计时,会出现无法将化妆、发型、服装、佩饰结合起来的情况。总之,分模块授课,让每个模块都各有特色,符合审美需求,但整体来看,就显得有些累赘和单调。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分模块授课时,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还要贯彻到整体的形象设计流程之中,培养学生整体的美感,使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具体。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训模式的类型

(一)名师工作室模式

现在,随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号召力,教师规模急剧增长,众多的形象设计工作室也相继成立,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有助于其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形象设计师。该平台能够将教师、学生和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由企业出资筹办,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形象设计能力的同时,为企业获得收益。这种新型的工作室模式是培养学生形象设计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项目体验式实训模式

另一个实训模式,是项目体验式的实训。教师通过项目体验式的实训,在真实情境下对具体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并在过程中贯彻相应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学有所获。具体而言,如“一场晚会的举办”就是一个项目体验式的实训过程。教师可通过对晚会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扮演,为他们设计最为恰当的舞台形象。主持人端庄大气,舞者青春活力,歌唱者或柔和婉转、或富有爆发力等,通过化妆、发型、服装、佩饰的合理搭配,产生晚会需要呈现的效果。

(三)顶岗实习式实训

除了以上几种实训方法,顶岗实习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训方法。顶岗实训与以上两种实训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仅要求学生表现出人物形象设计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表现出在岗位上处理工作的能力,以及协调、沟通的能力。学生在顶岗实训期间,能够获得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对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产学研学生实训模式

当今,在高职院校人物设计专业实训模式中,最为全面的是产学研的实训模式。就学生而言,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在实践中增强竞争力。就学校而言,不仅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就企业而言,雇佣学生能够减少企业的开销,同时扩大企业收益。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产学研的实训模式具体措施是:双导师制和工作小组制。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都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适当加入实践部分,校外导师则是负责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授,长此以往,学生就能较好的独立完成一个对象的形象设计。工作小组制,指的是将学生分小组工作,可以通过比赛、奖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设计和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日用化工;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规划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使“典型工作任务式的项目教学模式”向“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是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实训过程是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实训的任务目标是培养具备工作岗位的功能性能力,在复杂职业行动领域中的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现在的实训室功能性只能是满足于对单一任务的技能训练,是完成简单任务的实践场所,设施环境布置与设备条件只能满足于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的要求,较难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复杂工作任务的开展,不能实现以培养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实训目标。因此,建设具有贴近企业生产一线,能充分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培养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符合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为目标的一体化实训室是势在必行。

一、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规划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基本建设原则是以培训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满足企业生产岗位任务的需要,掌握日用化工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基本的生产设备及检验仪器,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具有团队合作与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建设真实的生产场所,能模拟生产一线的实训设施与设备,执行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进行典型任务的培训过程,让学生在接近企业生产环境下学习,从而使学生更了解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提高技能水平,丰富生产经验,达到毕业后在企业工作期间能快速适应生产环境的能力。

2. 高效的功能性原则。

生产过程是复杂的任务实施过程,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基本满足于日用化工两大类产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的产品生产任务实施过程与相关典型检验项目的培训。实训生产设备应具备多功能性,可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线和包装线变换配套;实训设施应具备“学习” “资料查阅” “生产” “检验”等功能,学生在高效的功能性实训条件下完成“教、学、做”一体的学习任务。

3. 高性价比原则。

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效用性与成本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要达到建设规划的高性价比目标,设施与设备的通用性和备用性是规划中的关键。设施与设备的通用性必须以专业课程开设的实训项目进行考虑,应做到“一机多用”原则,避免重复建设,耗用建设资金。设施的备用性必须考虑实训过程中生产线的变换所需的电、水、排、气等配套工程。另外还需考虑根据课程实训需要,加装设备的场所空间的预留,避免拆装费用的增加。

二、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环境布置

日用化工品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能满足“双师型”职业教育导师在实训室尽量同步进行理论与实操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规划原则,并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训教学过程按生产任务布置及说明、任务准备、资料检索、任务实施、任务实施后讨论及分析、任务评价及总结进行实施。因此,根据高效多功能性原则,降低场所设置的功能重复性,提高场所的利用率,日用化工品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建设专业教室和实训车间两大教学场所。

1. 专业教室的建设。

专业教室不同于普通教室,普通教室只能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环境,而且学习组织形式是个体;专业教室是根据学习领域项目教学的要求,以理论知识为指引,结合课堂的演示实验或探讨性实验,学习组织形式是以4~6位同学为小组集中在同一工作台进行“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环境的设置。

因此,按项目教学的要求,专业教室的教学环境设置应具备开展工作任务的小组学习与交流、课堂实验探讨、资料查阅等功能。根据以上环境设置的功能,专业教室主要分为两大区域――学习研讨区和资料查阅区。

(1)学习研讨区。

学习研讨区既能满足于一般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于领取生产任务或完成生产任务后,学习小组通过集体交流与讨论,了解任务的目标、内容、工作过程;共同制定任务工作的分工与职责、工作计划与方案;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设计任务汇报书,评价组员的工作等需要。另外也要满足在学习任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课堂实验演示或观看操作视频,学生能进行同步实验操作,并认识、分析实验仪器的结构与操作的教学需要。

根据教学的需要,学习研讨区设施的建设,应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岛式实验工作台。岛式实验工作台只具备实验仪器的演示操作与实物了解功能,因此只安装电源,不安装水源及排放设施。各实验工作台的室内布置,最佳方式是以月牙形布置,这样有利于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验操作或视频,同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

(2)资料查阅区。

资料查阅区的工具书及专业资料应比学校的图书馆资料更具专业性。建设上,基本设施是能登录互联网的电脑;书籍资料库的建设是本区域建设的重点,书籍资料应包括:常用的工具书、专业书籍、设备或仪器使用说明书、设备或仪器结构图、各种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参考方案等资料。完善资料库的建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利用电脑、书籍资料库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加深理解生产工艺及设备和仪器的操作过程,从而快速地共同制定生产方案。另外,通过资料的查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2. 实训车间的建设。

实训车间是贴近日用化工生产线的实训场所,可培训化妆品配制工、分析工、化工工艺试验工等工种,培养学生具有生产一线仓库管理员、投料员、配料员、工艺员、班组核算员、质量检验员等生产岗位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初步了解以上各岗位的职能及要求,能熟练操作各种生产设备及仪器,理解团队精神与协。

由于贴近生产情境,实训车间划分为原料及成品储存区、配料及生产区、检验区等功能区域,并按区域的功能、培训目标进行相关建设。

(1)原料及成品储存区。

库存管理培训的目标是培训学生根据理论学习中所了解到的化学品性质与特点、包装物的特点、物理状态,把化学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类库存。日用化工原料及成品的物理状态主要是固体和液体,包装分为袋装和桶装两类。考虑到化学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储存架应选用不锈钢材料,层数以3~4层为合适。称量工具一般选用电子磅和机械磅秤,并配备人力拉车方便运输物料。地面要有排污渠,方便清洁卫生。

(2)配料及生产区。

生产线以化妆品膏霜类、液洗类、粉类等典型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线进行布置。设备的配置应尽量做到多功能化,既可节省配置资金,减少教学成本;又可实现资源共享,多课业利用。根据以上典型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线,配料及生产区主要以真空乳化机、夹套加热釜、V型混合机、移动式灌装生产线等设备,配套水、电、排设施,可基本满足生产任务开展的需要。

(3)检验区。

主要以化学分析实验室的设施进行配置,既能满足进行化学性质分析检验,也能进行物理性能检验的需要。

实训车间的各功能区域需进行墙体分隔,在生产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可让学生在生产前观看相关生产视频,从而更直观、具体地了解生产操作过程,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实训管理制度的制定

实训室的建设除硬件建设外,生产管理制度的软件建设也很重要。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以企业执行的“6S”管理制度――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为依据。各设备及仪器应张贴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仪器使用规程。操作场地面指示标志、管道指示标志、水电排指示标志的制度,力求做到实践性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操作情境贴近,让学生掌握真正的职业技能,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是精细化工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发展的需要。由于贴近生产环境,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任务实训过程,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关键能力、理解相关抽象的生产管理制度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为就业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体化实训室结合了理论教学、资料查阅、操作技能的综合教学任务,节省了学生来回于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的时间,更连贯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文化对接;人才培养;职业院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培养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其重要职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办学模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随着职业教育逐渐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1],校企进行深度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5月,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明确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要求为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指出了新的改革实践方向。

1 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企合作中大致存在两种文化,即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2]。两种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发展过程和组织载体,它们在校企合作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实现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对接即是要减小两种文化的冲突,促进两种文化的互补,加强两种文化的渗透,增进两种文化的融合,实现两种文化的有效对接,共同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深度、有效的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实现良好对接。进行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校企之间良好合作

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关键,校企合作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办学。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若过多的强调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将会导致校企合作教育的异化。其校企合作异化的表现包括:缺乏对教育育人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关注;教学服务组织成为执行企业生产任务的组织,失去其自身的教育管理职能;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在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合作中失去发言权,沦为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附庸。以上这些异化表现若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危害校企合作的基础,导致校企合作失去自身本应有的属性和特色,造成校企冲突日益趋向激烈。

(二)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的自身特点,使其拥有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市场信息和社会变化更加敏锐,导致企业往往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有着更加强势的地位,企业会表现出越权现象,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育管理等合理的育人活动进行干涉,其结果导致学校教学失去教育价值内涵,教育教学变得过于指标化、数量化,严重影响职业院校开展教学的自主空间和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会由于自身僵化、盲目、保守的文化,对企业的合理诉求视而不见,无法走出校园对当前社会和产业的变化进行实时追踪,缺乏进行自我及时更新的能力,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轨。因此,校企合作中应保持院校、企业双方有着各自合理的权利边界,进行充分、有效的文化对接,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渐开展和日益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取得良好l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面对企业注重实效、更多面向短期利益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的育人性要求使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长远发展。这种企业和院校对人才目标要求的冲突往往使教师徘徊于两者之间,在两者的夹缝中左右为难。无论教师选择哪一方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扰,服从于企业短期要求,则会使教师削弱对教学的主动探求;服从于学校的育人要求,又难以符合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

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所带来的这种冲突,若不及时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教师心理冲突的日趋激烈,进而导致教师健康水平的降低和发展能力的受限,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对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进行良好对接,将会使教师拥有更和谐的心理状态,更容易对教师职业产生幸福感。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接受并认同校企合作,在更多的校企合作问题上开展讨论和交流,使校企双方在更加理解、更加包容的状态下进行合作,促进职业教育良好发展。

(四)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校企合作为其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得到自身将来职业定位和发展的信息。但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冲突对学生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如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孰轻孰重?是学习那些工作后能立竿见影产生效果的技能,还是放眼未来,学习那些对自身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方法和素质”?

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有效对接能帮助学生在认识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信息,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与美容行业知名企业广东华好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共同组建的。华好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强技能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及服务人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有限公司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服务于地方经济及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在“互利共赢、合作自愿”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构建了理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华好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七人组成,企方委派四人,校方委派三人,理事会主席、华好学院执行院长由校方人员担任,理事会副主席、华好学院院长及副院长则由企方人员担任。此外,校企合作双方在办学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框架协议下的校企合作长效办学机制。为保障华好学院校企合作的规范、高效开展,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权益,理顺华好学院的运行体制,校企双方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并规定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共同商讨校企合作办学的重大问题。

以上各项改革措施为华好学院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对接提供了交流平台,为两种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为校企文化实现对接提供了充分可行性。

2 校企文化对接的美容化妆品产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华好学院自成立之初,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满足美容化妆品行业需求的人才,在各项体制机制的保障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的交流,通过校企双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融合,校企文化的对接已具备一定效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进行充分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华好学院将工学结合全方位地融入华好学院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课程标准的制定、专业教材的编写、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运作等方面全面深化了校企合作,形成了“三双、四跟、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双、四跟、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是指:“三双”是指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教师具有双重角色(院校教师和企业顾问)、领导具有双重责任(院长和总裁);“四跟”是指专业跟着行业企业走、课程跟着服务管理走、教学跟着岗位标准走、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五对接”是指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有效对接为构建“三双、四跟、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能,为校企合作朝着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保证,为校企双方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基础,从而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符合美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华好学院与广东省相关中职院校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一般而言,区别于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从自身发展角度而言,相比于中职学生,高职院校更愿意吸纳普通高中学生就读。但从美容化妆品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中职学生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为行业发展所需;而且,中职学生相对较短的人才培养周期也更容易满足美容化妆品行业日益增加的人才需求缺口。在企业务实、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文化影响下,华好学院突破常规,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建设,在自主招生的宣传、笔试、面试内容与方式的设计和实施及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正是因为有了企业文化的参与,华好学院并没有按照传统院校的选材标准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从实际实施效果看,中高职衔接进展十分顺利,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美容化妆品行业企业的欢迎。

(三)突出实践操作专业能力课程的选择

专业能力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环节。围绕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华好学院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及深入研讨,从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开设了一系列富于行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如:美容美体学、中医美容基础、亚健康预防与调理、美容会所经营与管理、化妆品学等。

由于企业文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企业文化的注入使华好学院开设的课程与传统理论型课程明显不同。华好学院开设的专业能力课程十分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更加注重学生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更加关注学生完成学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的上。校企双方文化的有效对接为华好学院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强大支持。

(四)情景教学“校中厂”实训基地的建设

华好学院“校中厂”实训基地按照“学校出地、企业出资”的模式进行建设,实训基地包括技能教学实践区、理论教学与研讨区、服务区和办公区,设有形象创业实训室、中医技能实训室、多功能课室等。该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化方式运作,功能划分合理,对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华好学院实训基地在校企双方的反复沟通、充分论证下,完全按照实际经营环境进行建设,整个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出了企业文化特点――“发现美,经营美,创造美”,实训基地为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提供了充分保障,为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华好学院实训基地已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五)优势资源互补教师教学团队的搭建

华好学院师资队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学校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教师承担专业技能及实操课程的教学工作。华好学院师资队伍“双师型”特征明显,整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企业教师长期入驻学校,与校方教师一起做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企业教师的进驻不仅带来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市场信息,也带来了企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在与校方老师持续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校企双方教师不断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彼此认识,使双方以更加包容、理解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双方老师的交流是校企文化交流十分重要的方面,校企双方老师的互相认可、彼此欣赏为校企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基础。

(六)填补行业空白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

华好学院扎根市场需求,发挥校企优势,共同编写了《美容美体学》、《美容会所经营管理》、《美容网点开发与维护》、《中医美容基础》、《行业与企业认知》、《皮肤护理与形象修饰实操》、《中医推拿与按摩技术实操》、《亚健康预防与调理》等多本精品教材。源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及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精准把握,《美容美体学》和《美容会所经营管理》两部教材于2013年9月获得了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立项。华好学院在成立不到三年的短暂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教材建设成果,校企双方间文化的有效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彰显行业特色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华好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美容创业项目――“园美空间”、化妆技能大赛、各种各样的美容协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不仅彰显了美容化妆品行业的鲜明特色,也为企业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提供了良好渠道,为更多校方人员了解美容行业提供了窗口,更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间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机会。

3 总结

华好学院自成立之初,便具有了极其鲜明的“校企合作”特征。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发展,校企间进行文化对接十分必要,华好学院自身特殊的办学体制机制为校企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华好学院依托自身优势,以校企文化有效对接为突破口,以提升自我内涵发展为目标,进行了诸多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从校企文化对接的角度总结华好学院各项改革措施,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针对各种问题,提出如下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一)职业院校应不断更新教育办学理念,积极进行校企合作

目前的职业院校受到传统院校文化的影响仍然较深,相比于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特色尚未完全彰显。但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职业院校勇于面对并适应这种要求。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对自身固有的价值观念进行不断更新,以更加包容、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投入到校企合作中,通过不断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矛盾,逐步形成合作、平等、发展、共赢的价值取向。

(二)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自我内涵建设,促进师生自身文化养成

职业院校的师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有效对接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为进一步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已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在职业院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应重视自身文化养成,应将企业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与院校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完善院校文化,以使文化建设在促进职业院校发展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三)企业应以包容的姿态面对校企文化对接出现的各种问题

校企文化接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以市场为主导,以短期利益为目标,市场变换和经营压力会导致其行为方式和问题处理上具有一定急迫性。在实际的合作办学过程中,企业有时会不自觉地越权干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空间。因此,为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力和未来发展,企业应以包容的姿态对待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校企文化对接出现的各种困难,应发扬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妥善处理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企业应对自身文化进行发展完善,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进行校企合作

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还存在着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不科学、组织架构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满足市场需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所需人才,同时也为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在院校文化积极借鉴企业文化中合理因素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应从院校文化中积极汲取有效养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促进自我不断提高。

总之,在校企两种文化都尚不成熟,都急需完善发展的今天,随着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教学的日益深入,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两种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形态和表现特点,在两种文化对接和沟通的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单方文化的过度膨胀,避免两种文化过于剧烈的冲突,保持两种文化进行充分融合的空间,为校企合作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两种文化应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校企合作的有效办学模式,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美容产业升级的化妆品技术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改革协同机制研究》、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美容化妆品产业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群研究》(1201533588)。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 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选择[J]. 教育研究,2005,(5):29-31.

[2] 刘义国. 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44):43-47.

[3] 潘荣江.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4,(7):55-59.

[4] 朱巧芳. 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100-103.

[5] 余祖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59):5-10..

[6] 颜楚华. 高职院校的文化个性及其养成[J]. 教育发展研究,2013,(Z1):31-35.

[7] 刘建湘. 企业形态的高职院校文化研究[J]. 教育研究,2011,(383):95-98.

[8] 刘晓,路荣平. 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2,(09):44-45,63.

[9] 杨久清. 论校企合作文化融合的长期发展[J].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5):14-16.

第6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 工学结合 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积极探索,项目导向法是其中一个重要改革方向。项目导向法是一种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但是项目导向法中采取的项目一般经过加工,并不是真正的企业项目,最终限制了其教学的效果。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真正结合的项目式教学。实施真实项目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在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我院化妆品专业教师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正积极探索以真实项目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我们首先以专业核心课程《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为试点进行改革,并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改革思路

目前,能够实现真实项目的校企合作的学校并不太多,主要原因有:高职教师经常疲于应付教学;学校经费短缺、各种实验设备陈旧;企业为了自身的各种短期利益也不愿意和学校进行真实合作。因此,真实项目教学模式能否进行的关键,在于能否寻找到一个切入点,同时能给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实惠。

市场调研表明,广州市的化妆品生产厂家超过600多家,其中,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企业大多没有研发中心,很多小型化妆品企业连研发人员也没有,基本不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而我院化妆品专业的教师大多具有大型化妆品企业的研发经验又有丰富理论知识,完全可胜任化妆品企业的研发工作。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我们找到了真实项目教学模式切入点。即教师利用企业提供的基本研发条件和原材料开始义务为企业提供研发服务,获取真实的教学项目,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当企业收到一定效益时,再谋求深层次的互惠合作。以此探索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学生实验实训原材料费用,还可以大大增加学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同时,在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用再疲于应付枯燥低效的课堂教学,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既可保持与本行业的密切联系,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锻炼。当然,最受惠的还是学生,他们在真实教学项目中学习,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

二、实施方案

真实项目教学模式能否顺利进行,还要看它的可操作性,其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准备、学生分组与项目的分配、制定项目计划书、项目开展与总结等。

1.项目准备

项目的准备包括选择项目、确定项目任务书和介绍项目等三个步骤。

(1)选择项目。教师从企业引入真实化妆品配方开发项目,当然,这些项目必须有所选择。选择的主要依据是项目本身的难度,不要太难以致做不出来,其次,项目还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

(2)拟定项目任务书。教师根据企业与学校签订的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拟定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中详细介绍项目的名称、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功能效果、市场定位、成本限制、上市时间和对照产品等。

(3)介绍项目。在项目分配给学生之前,教师详细介绍项目任务书以及产品开发的原理、原料、配方和工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项目。

2.学生分组与项目的分配

与行动导向教学法一样,在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分组学习。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小组,也是一个项目小组。其组长就是项目负责人,由组员选出,也可以被组员罢免。学生分组依据自愿组合、学习和动手能力的高低、男女比例等原则,最后全班分为能力相当的10个学习小组。根据项目的多寡和难易程度,小组间的项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两个小组项目相同,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与竞争。

分完组后,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兴趣与长处,进行项目的初选。教师统一协调项目的分配。

3.制定项目计划书

为了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每个项目小组接到项目后,必须根据项目任务书拟定项目计划书。其方法是,首先,将项目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目标;然后,确定每一阶段目标的时间、工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小组中每个人的分工等。教师对计划书进行审查。

4.项目开展

项目开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拟定理论配方、制样与检验、产品评价。

(1)拟定理论配方。小组中每个成员根据项目计划查阅原料与配方资料,确定个人的配方与工艺。然后,组长召集成员讨论确定小组配方。教师解答学生问题,并对配方进行审查。

(2)制样与检验。根据理论配方,小组开始去实验室制样,样品制完后需要做各种测试,看样品的各种感官理化指标是否合格。这个阶段学生反复进行“制样、检验、修改配方与工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在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解答问题。

(3)产品评价。产品评价,是指产品的性能是不是达到任务书的要求。产品评价首先由小组作出,教师来审查,企业进行验收。如果有几个小组做同一个项目,还要进行小组间的项目评比,择优录用。

当然,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项目达不到任务书的要求,或者不符合企业的要求。这样,教师进行根据以前的基础进行第二次开发。

5.项目总结

小组做完一个项目后,必须进行项目总结,包括产品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产品的最终状况、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等等。项目总结是项目将来改进的参照,也是考核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差别很大,学校现行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也与之并不配套。因此,真实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学院的大力支持。

1.教学管理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上讲授规定的内容。而在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下,上课的地点在学期初的教学计划中不能确定,可能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在教室上课,也可能在实验室做实验。具体地点和内容随着项目的开展进展而变化。因此,随着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管理也要随之变革。

2.实验室管理

传统教学法的实验要求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实验。而在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做实验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他们的实验时间也不确定,晚上、周末都有可能去做实验。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也要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改革。只有建立起开放的全天候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才可能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学生才有足够的实践时间去掌握复杂的技术,并完成规定的项目。当然,这种实验室管理制度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考核方式

由于项目化教学方式和内容都与传统教学不一样,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要发生重大变化。课程成绩主要依据由做项目的过程表现和结果达标情况,而理论考试占的比例大大降低或者完全取消。其中,过程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岗位纪律遵守情况、岗位职责认知程度、任务完成进度、协作程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认定,占总成绩的60%,结果达标情况主要包括产品评价以及个人项目总结等,占总成绩的40%。

四、结语

本专业的真实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刚起步,它的完全成功实施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真实项目教学模式能真正落实融“教、学、做”一体化,充分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了学校、企业和教师的利益。因此,我们坚信本专业真实项目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韩包海.项目导向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171.

[2]崔爽,宋莉萍,李苏慧.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药物检测与分析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10.

第7篇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2、时间安排:首先,由于之前误会了新生本周三进行校运会彩排,导致时间多次变动,幸好同学们准备充分,没有耽误工作。其次,由于本次活动新生们跟大队按流程走,导致了部分体验区空闲了一段时间。

3、地点选择:我们充分利用了3楼、5楼的平台和306、506、508的实训室。引导牌放得很到位,新生们上楼之后一目了然。

4、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做得到位是本次活动能够在众多同学中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挂在5楼的手工制作的主题“我们一起走过”和红布分外显眼,新生们都说很醒目,好看。虽然这次活动参加的新生人数比较少,但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海报宣传、星语广播电视台和班长宣传,如果加上网络宣传等新兴的宣传方法效果会更好。

5、人手安排: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是本次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整场活动来看,工作人员都能站好自己的岗位,认真地对待工作,热情地接待新生,确保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二、活动展区工作的优缺点:

①视频展区:收集了很多活动相片,准备充分,新生们看的时候都很专注安静。可惜背景音乐只有一首,比较单调。

②成果展示区:很别致地贴了一个心形照片墙,证书、奖牌、牌匾都收集得很全面,可是摆放得很紧凑,如果摆证书的桌子能大一点就更好了。

③化妆体验区:化妆体验区的座位座无虚席,连旁边的位置都站满了新生。11级的新生对此表示很感兴趣,但不愿意上台去尝试,09级蔡杏玲同学挺身而出,做人肉模特,随机应变,率先打响化妆第一炮。两位讲解员讲得很详细,现场气氛很活跃。

④摄影体验区:该体验区围观了很多新生,他们都表示很想尝试单反相机,并在拍摄过程中主动向师姐提问相关摄影的相关基本知识。可惜,器材少,只有两部相机,新生们不排队,一拥而上之后发现相机落在别人手里后都走了,而且没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⑤礼仪体验区:当讲解员展示丁字步、站姿等小动作的时候,新生们在台下也会跟着做,可是女生都不太主动去尝试,反而男生比较大胆,愿意跟师姐们学习并演示坐姿、鞠躬等动作。

三、活动建议:

1、完善活动中的细节,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说各个展区之间,应该让新生自由选择观看,不要让新生一窝蜂的围在同一个展区而冷落了其他的展区。

2、开展活动之前,应先调动新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新生多参与活动,不要只看不动。

3、加强沟通,展示期间,讲解员应该多与新生进行交流沟通工作,以示友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通过交流,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新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同样道理,也能使气氛更加活跃。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小专业专业建设

【分类号】G718.5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从建立之初就是社会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全国星评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4680家星级饭店,“高星级”从业人员2010年缺口超过30%,星级酒店每年需补充各级管理人员20%左右。但由于想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高考成绩居于下游,对于很多综合类高职院校来说录取率一直不高,这就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吃不饱、干不好,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十几年的建设历程,最终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法符合规律、拥有较强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的“小专业”,本文从下面三大方面论述一下建设思路和成果。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人才培养方案无疑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历十几年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全国有很多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示范性院校所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为标准,但是作为“小专业”,我们在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宽泛”变为“狭窄”

培养目标的准确与否是人才培养的能否成功的基石,由于酒店行业的就业群体非常庞大,岗位分布也十分复杂,加之“小专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确立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思路,选择与合作企业一起培养特定的酒店人才,由原来的尽量适应各种星级、各种岗位需求,转变为在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的基础上较为“狭窄”的培养目标,近几年逐渐建立起了“豪华五星级方向”和“国际邮轮乘务方向”两个培养方向,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与各大国际邮轮公司继续实践酒店管理专业“分方向”发展。

2.核心课程体系与“分方向”课程体系的建立,体现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和不同企业的企业特色

核心课程体系体现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不同培养方向的职业共性,也是酒店管理“小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紧扣酒店行业的餐饮和住宿两大主体业务,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以酒店服务基础素质、酒店服务基础技能、酒店督导管理基本能力三个层次的课程,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这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对固定的部分;除此之外,为了突出“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我们和合作企业一起,通过详细的调研、研讨和协商,共同开发了“分方向”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即豪华五星级酒店方向课程体系和国际邮轮乘务方向课程体系,这部分课程主要由合作企业承担教学和培训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和实习实训资源不足的缺陷,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

3.建设并实施基于“校企一体、淡校旺企、逐级提升”培养模式基础上的“校企一体、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在“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与企业一起,创新实践“校企一体、淡校旺企、逐级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职业精神、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职业道德提升促进职业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达到酒店行业对于管理人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用任务驱动教学,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采取双元授课、双元指导、双元监控、双元评估、双元地点、双元身份的共育模式,达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融合,直接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最终形成系列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定向培养”的“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师资建设相适应,核心课程体系与校内师资同步建设

“小专业”的瓶颈之一就是师资力量,为此,针对方案中的三大课程体系我们采取了三种措施,其一,公共课程师资学院统筹解决;其二,“分方向”校企合作课程师资企业为主解决;其三,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重点建设;下面重点介绍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建设的内容。

核心课程师资方面以自建为主,在本专业建设之初,我们只有三名校内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很多专业课程需要外聘教师完成,教学质量难以控制,课程建设也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坚持引进人才建立校内专职教师队伍;在这个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就是按课程引进、按兴趣引导,即主要引进核心课程体系中所需的师资,在引进后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兴趣点确定主攻方向,例如,有教师喜欢化妆、注意形体,就积极引导她注意礼仪和形体训练等酒店服务基本素质类的课程,再如,有教师在上学时参加过酒店客房部的实习并对此有很多心得,工作后有在酒店客房部打工的职业经历,喜欢研究客房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就积极引导他教授客房服务技能和客房管理方面的课程。经过十年左右的引进、训练、适应和磨合,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一支年轻化、职称比例较合理、全员拥有初步职业经验和中高级酒店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师资队伍,完全可以胜任核心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并且多名教师已经开始在酒店管理专业内多方向发展,为此,我们拓展出了多门酒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比如,酒吧管理、调酒服务、茶艺服务、康乐服务等。

三、校内实训条件建设与核心课程体系相适应,积极建设拓展课程和分方向课程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的相对滞后,是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一个“小专业”的重要因素;由于受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建设速度缓慢,近几年刚刚完成了从“有限训练”到“综合实训”的转变,在这一方面有如下几点经验可以分享。

其一、先“训练”后“实训”

我们在专业建设之初,首先建立的是基本训练条件,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也就是首先建立了中餐摆台训练室、西式做床训练室,为学生提供有限的训练空间,至于其他训练和实训,主要依靠虚拟课堂和实习单位来完成。随着招生人数的稳定、师资力量的增加、实习单位支持,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次普惠性院校建设资金的有力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按照核心课程体系的需要建立起了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体系,它由八个实训室和一个校中厂组成,基本可以支撑百人规模以内的训练、实训和现场管理情景化教学需求,初步达到建设目标,并且具有了针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开展社会培训的能力。

其二、紧扣核心课程体系,适度拓展实训功能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地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高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示范基地研究》的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2011171学科分类08)。

【中图分类号】 J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8-1

我国的人物形象设计师的培养起步较晚,这一专业尚属新兴学科。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呈现的明显特征各自为政,导致我国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没有形成可以相互借鉴的资源共享体系,这也正是中国人物形象设计师专业教学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建设专业教学示范基地,是促进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概述

人物形象的设计是一门将人与美结合在一起进行审美设计的项目,既要有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实力,还要具有良好的理解沟通能力。

随着人们对自我形象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生活形象设计、职业形象设计等新兴行业开始蓬勃发展。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既懂形象设计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实际人物造型设计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建立背景及发展现状

淄博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创办于2008年,是山东省首家开办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招生规模逐步增长,软硬件建设也在不断充实。专业处于蓬勃发展期,特别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走在了全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发展的前沿。毕业生活跃在本行业及相关行业,大部分已经成为人物形象设计培训机构、专业化妆机构、发型和美容机构的中坚力量。

三、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地研究内容

(一)从企业视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核心职业能力。

通过与山东名妆化妆品有限公司、淄博芳草婚纱摄影、上海恩雅高级时装定制公司、淄博海达婚纱摄影等企业领导及员工的深度访谈,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与内容,建立典型工作任务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表,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艺术类学科相通但又有鲜明特色,它有很强的时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必须建立有特色的形象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时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1:1;充分考虑本专业各学科课程层次的不同要求;充分考虑本专业各学科课程的特色及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交叉,以培养一专多能、适应性较强的人才;考虑必修与选修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跨专业选修,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协调课堂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增加学生参加真实项目工作全过程的实践,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近几年来,我们在校内建设了化妆造型实训室、影棚实训室和整体人物形象设计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在校外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整体形象设计机构、摄影机构、美容机构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入实际的工作环境,熟悉形象设计机构运作的基本环节,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时,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整体工作的全局出发,全面熟悉形象设计师、化妆师等各个职业,增强适应能力;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进行1~2个专题的社会工作实践调查,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构建合理的毕业生反馈机制。我们一直与毕业生保持信息畅通,并且做定期的信息回馈、回访,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模式。同时,与用人单位保持校企联合、信息共享状态,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有侧重点的定向培养一部分学生,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四、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示范作用

建立山东省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一是起到试验目的,实验新教学理念、方法,实验新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起到示范作用,基地将面向全省的高职、中职院校进行开放,可观摩并参与科研;三是起到辐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基地将对教学方法、经验进行总结,并向全省推广,同时向其他学校派出讲师团,此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地如能取得可持续的成功,将是全省乃至全国此专业的第一个教学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1]齐再前,张红.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2]孙红霞.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0,(08).

[3]熊雯.高职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再教学的探索[J].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案例分析,2011,(3)02.

[4]杨建中,李江云.浅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2011,(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