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6 10:31: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敬业与乐业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敬业与乐业教案

第1篇

2012年8月,一年一度的师德培训又开始了,听了温州市教育局谢树华局长的讲座《爱与责任》,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让人耳目一新,谢局长那渊博的知识,把爱与责任分析的淋漓尽致,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诠释的如此精彩,韵含了文化艺术的气息,如诗如歌。又一次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

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有敬业的精神。

一、要有敬业精神

敬业,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这种内在的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强大动力。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

1、乐业——尽责之源泉

乐业,就是指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坚定为人民事业而献身的职业信念,并从热爱事业出发,进而对社会负责,这是确立只有责任感的内在条件。

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诱人的工作,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她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她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更敏锐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去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

3、精业————履责之依托。

第2篇

一、课前备课有效预设

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预测和假定。没有“预设”的课堂绝不是一堂好的课堂,但如果过分依赖预设的程序,也会让语文课堂失去灵动的魅力。课前备课要从大处入手,粗线勾勒。我以为,教案应该粗线勾勒,不应事无巨细。教师预设的教案,在深度考虑教材、全面考虑学生的前提下,应大开大合放手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1)清晰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走捷径,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从什么地方开讲,什么地方打开切口,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什么地方及时收住……教学思路的设计,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可以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

(2)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语文的解读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多角度挖掘出有价值的、能给人以启迪的、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语文化问题。如老舍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师除了关注环境描写,其实还应更多地关注两个人物:一个是祥子,一个是“坐车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既然如此,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我们在探讨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时,是不是还可以探讨一下那个“坐车人”?正是有这样的人存在,才会让“祥子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存在甚至比恶劣的天气更可怕!如能围绕人物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预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并具有深度的。

(3)突出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本色,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既要求教师讲得透彻,又要求学生训练投入,训练的形式可以依据需要,课堂的活跃指数也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需要。

二、课中备课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外”,因为有“意外”,所以无法预设精确。因此课堂的教学机智即随机备课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相机诱导”,就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中处处留一个心眼,当一个“意外”出现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当时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自己的语文功底,帮助学生一起理解,调控好学生的观点、思考的倾向,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课中的备课是需要智慧和底蕴的,需要语文教师果断而正确地处置好课中的二次备课,才能有效生成而不致狼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机智的二次备课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化整为零。将一个大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如《最后一课》教学,教师在预学案设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解答了这个问题,但是非常片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师在课中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平时小弗朗士怎样?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怎样?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小弗朗士又怎样?化整为零后,学生很快有切入口,思维也活跃起来,最后综合概括,达到课堂生成的目的。

(2)化难为简。有些文章,带着浓厚的时代特征,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确有难度,如《学问和智慧》《敬业与乐业》《幽径悲剧》,这样的课文教学,必须考虑学情,备课的时候更要掌握好分寸。以《幽径悲剧》为例,我注意到学生有些茫然,在教学时迅速作如下调整:一是反复读文章,二是找出文中的悲剧所指,三是找出文中由物及人的文句,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把难懂的问题化为较为简单的小问题,最终也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课后备课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便是自以为成功的一节课,也会多少留下一点遗憾,再成功的课,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课后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后反思性备课可以不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不断破解教学瓶颈,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课后反思备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究竟如何反思,重要的是教师在实践中要了解反思的面与撰写的切入点,明确撰写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质量。

第3篇

【关键词】教师 师德修养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43-02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教师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和需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知世界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准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提升师德修养水准的前提是明确师德修养的取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有明确了师德修养的取向,其修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完善。

一、高校教师要爱岗敬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这是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师德修养之根。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有四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即畏业、爱业、乐业、创业。这是教师敬业纬度的基本形式,也是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不同表现形式。“畏业”是指敬畏自己的职业。当一个教师清醒地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一种“干活挣钱的行业”时,会很怕失去它,那他对教师职业就会具有一种敬畏感,其敬业的精神就始于畏业。畏业者对职业能尽职尽责,爱业者能自立自强,乐业者能无怨无悔,而创业者则表现出一心一意。这四种不同的职业感,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教师敬业的内在动力。“畏业、爱业、乐业、创业”既可视作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目标,也可理解为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从前者的意义出发,它为教师个体的修养提供了目标参照坐标,使其修养更具目标性。从后者的意义出发,它启示我们,师德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只有高度重视加强修养,才能不断超越,修成正果。一个好教师只有将职业当做一个事业来做,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他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充分的体现。

教师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工作时间上的边疆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决定着教师要有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为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为备好一堂课,更要加班加点熟悉教材、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进行二次创作。对于责任心强的老师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班,上班固然要努力工作,下班常常又是上班的延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场所,校内是“阵地”校外是“工厂”。每天都是在备课、上课、辅导中周而复始。教师的奉献精神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一身粉尘,两袖清风”,“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高校教师要热爱学生,具有严父慈母情怀。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决定的,是师表形象的核心。热爱学生和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是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因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顺利进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与方式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只有充分热爱学生这个主体,激活这个主体,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只管教书,上完课拿起教案就走,不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就不可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不可能产生尊师情感。大凡威信高,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的精神。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老师。”一个与学生封闭的教师,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热爱学生必须具有严父慈母的情怀,既要像严父,又要像慈母。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有父辈的威信,更有母爱的仁慈。面向每一个学生,应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学习上给予辅导,微小的长处给予肯定,稍有进步给予表扬,遇到打击给予保护,遭到挫折给予安慰,犯了错误给予教育,安排工作给予信任,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也就无法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你爱教育事业,你才能体会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在学生成长中感受到教师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

三、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具有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强烈的示范性,决定着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用人格力量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以自己的能力向学生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学会做事,掌握一定的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另一方面,又要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情操,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教师具有何种能力和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教育后果的问题。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为师者,一定要修炼职业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性养性、以行导行,时时事事为学生做表率。实践表明,在学校里赢得学生信赖和爱戴的往往是那些情操高尚、学识渊博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所以,只有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去影响、熏陶学生,使其“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素养是由教师工作的对象决定的。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品德方面都还不成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的人物和环境对他们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更有权威性,学生天天和教师打交道,他们时时处处都在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甚至个性、爱好、仪表、教容和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只有身正的教师,才能带出身正的学生。教育家孙敬修曾形象地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收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可见,教师不仅在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质育人,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事事处处严于律己,无论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都要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必须“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方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

四、高校教师要精通业务,具有厚积薄发潜能。

精通业务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斯基也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教学大纲规定还多许多倍的知识,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作为一个教师,与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化身。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现代课堂不欢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密不透风的先生。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博学多才培育学生。新一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面对他们,“先生”的先知如果捉襟见肘,继续得过且过,沉醉于“半桶水”而悠然自得,必将最终失去神圣教坛的主角地位。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第4篇

1.提高自身素质,保证学生复习质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复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复习教学观念的更新,还是复习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复习方法的改革与取舍,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会做的事,学生很难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就收不到高质量复习效果。

第一,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其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够整体把握物理学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分析和处理复习教材。第三,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复习过程。第四,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掌握知识层次等处理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五,教师要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2.研究教材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复习时教师可提供学案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本,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而复习资料只是课本的补充,知识的深化及应用。课本与好的资料配合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不能脱离课本,完全依赖复习资料。

复习目标的确定要具体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具体设计。“知识和技能”是复习的重点。复习时要梳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重视概念的引人过程,这有利于认识概念要表述的物理意义,如速度用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对于规律,要从它产生的物理情景和过程、表达的内容、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和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全面理解,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复习。复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物理研究方法和思想,如:积多求少、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方法;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观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思想和探究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会面向具体的问题,明了如何去创新,如何去合作探讨,使知识的传授成为知识的生成过程,实现能力的“迁移”和创新应用。

教师在复习时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做有爱心的人,有科学意识的人,有民族自豪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研究选题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筛选、设计合理的习题。习题一定要为教学服务,选择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贴近生活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选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重视优等生,忽视学困生,要通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形成。注重基础是义务教育性质的体现,有了基础就能更好的发展。

选题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枯燥乏味的、气氛沉闷的复习。选题有综合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就要把复习内容进行整合,选题要少而精,减少无效的重复,获得更多的深入探究、反思的时间,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4.反思

有时,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收不到应有的收效,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4.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概括画图表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无精打采,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学生就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就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4.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未见过问题时,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5.解决途径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融入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师可以再归纳相关几种解法。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6.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融入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他),引导学生对题目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题一法”为“一题多法”。

7.方案实施

7.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使复习内容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第5篇

一、学习态度端正。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严格遵守工程办的有关章程,做到按时、安心、积极地参加每一次集中培训,虚心接受导师在思想、业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指导,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能以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师德修养好

严格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敬业、乐业的态度,勤业的意识。对待学生: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辐射、示范作用发挥好

认真履行柳州市《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养对象导师、体育学科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体育学科带头人,能职责,配合市教科所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上示范课;指导B类学员及学校老师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及实施工作,并取得好成绩。指导B类学员参加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指导学校教师上的活动课获自治区一等奖。组织指导学校教师参加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和全国教育学会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已在上半年顺利通过专家组的鉴定,获结题。此外,还协助市教科所做好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及教案、论文评审和编书工作。

四、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园丁工程”培训,均能按要求完成学业课程,并按导师推荐的书目,自学了《21世纪园丁工程丛书》一套、《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语言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及本学科专业书籍和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面的文件、书刊等,通过理论性的学习,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拓宽了思路,实现了教育教学思想的升华,为自己曾做过的教改找到了理论依据;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课堂教学有特色

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和导师的点拨,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起色。在教学中,我能运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学科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恰当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潜能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扶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烦。教学效果好,多次在校内外上示范课、公开课。今年上半年5月23日在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挂职,给全区体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并做了说课,得到区体育教研员及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撰写的《体育与健康课》教案获自治区中小学教案评选一等奖。

五、科研能力加强。

科研意识能力强,有良好的执研、发动、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科研的能力,对体育学科及其他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验的能力较强,拟定的论文、实验报告效果好。两年来,我亲自参加并组织指导学校的教师踏实地完成国家组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和自治区级、市级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化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在工程办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运用音乐伴奏辅助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等课题的实验,其中《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化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已通过专家组鉴定获结题。目前又积极投入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基于现代校园网的小学生主体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撰写论文“音乐伴奏辅助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在全国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交流,通过答辩并获优秀论文奖。是广西义务教育活动课教材编委之一。

六、管理工作出成绩。

第6篇

一、大处着眼铸师魂,努力提升敬业精神

我校始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来制定师德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师德活动,帮助教师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的职业道德理念,达到以敬业、乐业、勤业、爱生、育人、奉献为基本要求的师德标准,实现以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学校欢迎、社会放心的优秀教师为目标的教师行为规范,进一步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

学校每周都要对教师的师德读书笔记进行专项检查,真正做到在学习中提高师德素养,在实践中规范教师言行。每月举行一次师德培训活动,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道德》等理论书籍,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每学期都要开展以“我的教育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鼓励教师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摒弃和教师职业不相符的思想、行椤!案呱窖鲋梗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信念,展翅高飞,拥抱未来。

二、小处着手献师爱,努力提升育人艺术

师爱的正确表达方式应该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和宽容学生。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课堂上的一次温馨的表扬,作业中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爱可以使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充实学生的内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并建立一对一的师生结对帮扶机制。学校建立了爱心助困基金,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对优等生要严格要求,不偏爱,不宠爱;耐心帮助学困生,真心地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掌。爱是最好的教育,一位初三毕业的学生在她的毕业留言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从小就没有母爱的孩子,但在南闸中学的大家庭里,是老师关心着我,是老师培养了我,是老师的爱温暖了我,我是幸福的,谢谢我最尊敬的老师们!一句谢谢,说出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心,也道出了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

三、细处着想立师表,努力提升教师形象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教师形象,关心爱护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一日常规,严格规范教师的言行,要求教师注重细节,时时、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早晨进校,是学校行政值班的领导站在校门口,迎接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走进学校;晚上就寝,班主任教师总是叮嘱孩子“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学生有什么想说的话,想找人倾诉,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的好朋友――校长。学生生病了,送他到医院,陪护他的一定是教师;学生遇到伤心的事,耐心劝导、热心帮助他的一定是教师;学生取得了进步,给予鼓励,和他一起快乐的还是教师。尤其在对后进生的帮扶和转化工作上,学校建立了后进生成长记录袋,每位教师结对帮扶两到三名后进生,在思想、生活、学习上给学生以帮助,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率先垂范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感动学生,真正体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本质。

同时,每周四下午定为校长接待日,通过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要求;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家校联谊会,把学校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在校的表现等及时通报给家长;学校实行教师家访制度,班主任、科任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与家长一同探索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新思路,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教学着力强师能,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校制定了《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课堂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师德考核的内容之一。我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依据农村初中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着力推行自主分层教学,由校长带头,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农村初中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合作,让学生交流,让学生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为年轻教师搭台子,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等,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对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认真撰写教学资料,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真正让工作责任心强、教学业务精湛、教学实绩突出,教学技能优秀的教师得到发展;对工作不负责,教学资料撰写不认真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通过每学期的教学业务大比武,公开课竞赛,教学论文评比,优秀教案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7篇

【摘要】教师归属感是教师对学校态度的综合反映。教师归属感的缺失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行为反应,同时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民校教师归属感的缺失与民校管理密切相关,民校需从管理思想、文化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心理契约方面进行反思。提升民校教师归属感对民校管理而言需建立:合作意识治校策略、人事制度优化策略、报酬机制科学策略以及校园文化凝聚策略。

【关键词】民校教师;归属感;学校管理

The Management of Private Schools and the Lack of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Their Teachers

Liao Weihua

【Abstract】The sense of belonging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schools, and the lack of the sense of belonging could lead to negative thinking and passive behavior, meanwhile it could br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he lack of the sense of belonging bear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nagement of private schools so that the private schools need to reflect on the management thought, cultural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teachers in private schools, some strategies could be taken:managing schools by cooperation, optimizing the personnel system, rewarding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concentrating on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teachers in private school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s

1 教师归属感的含义

教师归属感是指教师一定的需要从学校得到满足和学校的价值观得到教师的认同后,教师乐意被学校接纳并在学校安心乐业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蕴含着教师的理智感、满足感、安全感和责任感、成就感,是教师对学校态度的综合反映。而教师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某些需要是否能从学校得到满足。

归属感具有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是指教师对学校物质、精神生活的认识、认同和认定;情感成分是教师对工作、对学生、对同事等的热爱和留恋态度;行为成分是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力度。

教师归属感的强弱或高低可从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度、满意度、亲切度、忠诚度、敬业度五个方面加以考量。

2 教师归属感缺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2.1 心理表现

(1)过渡心理。出于无奈而选择民校,“人在朝廷心在汉”,没有扎根民校的意向,把民校当作暂时的栖息地或通往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跳板。这在年轻教师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许多年轻教师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或公办教师就足以说明了这种心理的存在。

(2)焦虑心理。没有归属感的教师就像没有家的孩子,居无定所,行无定向,四处漂泊,因而其内心焦虑不安。许多民办教师常常因为寻找不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民校而黯然神伤,又常常担心自己随时被解雇而寝食难安,整天在焦虑中苦度光阴。

(3)自卑心理。许多民校教师认为,职责上自己虽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地位上就是一个“打工仔”——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居住不稳定。与公办教师相比他们觉得各方面都低人一等,因而纯民校教师(有别于公办教师退休后到民校“发挥余热”的教师)的自卑情结在所难免。

2.2 行为表现

(1)应付行为。教师被动履行工作职责,表现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性态度,没有工作快乐,创新内驱力和成就感很弱。在民办高校中,注重课时量不注重课质量、注重教学不注重教研、注重任务完成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教师大有人在,不少教师上课甚至成了无教案、无讲义、无作业批改的“三无”课堂。

(2)抑郁行为。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心境不佳,情绪低落,轻视社交,其行为往往折射出人生无寄托、生活无信心、工作无精力、交往无兴趣的心理状态。而这些又恰恰是无归属感的表现。近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调查发现,归属感是一个人可能经历抑郁症的最好预测剂,归属感低落是一个人陷入抑郁的重要指标。[1]

(3)逃避行为。表现在民师身上,一是逃避自己所在的民校而试图选择新的较优秀的民校;二是另辟新的就业途径,设法捧上“铁饭碗”;三是去向虽未确定,但愿意舍弃自己现在民校应得的报酬,干脆不辞而别,重返人才市场。2008年浙江省一项针对民师的问卷调查表明:近50%的教师“经常考虑换个工作”。[2]可见,民师归属感的缺失所引发的“逃避行为”多么严重!

第8篇

李燕娟

(阳春市陂面中学,广东  阳江  529621)

摘  要:阅读在语文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但依目前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越来越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阅读教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读书不但能益智,还可以养性”。而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学习普遍处于被动、无序、随意以及低效的状况,这不仅影响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教学过程趋于程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教师们往往只对它们作琐碎的分析,而不带领学生深入文中咬文嚼字,认真品味文中语言的特色、情感,从而学生也无法体会到阅读文中的那份韵味。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遏制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能够独立思考,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这种周而复始机械的教学方式也就显得毫无价值。

(二)   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化

不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喜欢撰写教案,把课堂中所要讲的设计得天衣无缝,甚至连学生的想法、提问的形式都设计好了,但是这往往是教师的假想。在既定教案的指挥下,整个课堂就好像是教案的“复读机”,而课堂中的差异性与复杂性都被忽视了。这样一来不但无法调动和发挥学生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也无法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当中去[1]。

(三)   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运用到了课堂中,屏幕逐渐取替了黑板,鼠标逐渐取代了粉笔。虽然多媒体教学精彩多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好像在观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戏,使整个课堂容易被影像喧宾夺主,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创造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

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多种课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朗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活动课型、学习方法指导课型、思维训练课型等。同时还应结合教学目标,并根据文中的重点与难点来选择教学形式与手段,例如在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可以采用探究课型与思维训练课型来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辩论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范进中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文中内容编写表演剧本,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来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思想,从而更好地领悟到文中的情感[2]。

(二) 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语文知识,让学生平时多收集一些课内外的经典词汇、优美诗句,并养成勤摘抄、勤做笔记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一些阅读文写批注、作评价、写读后心得等,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否则一开始太难了,容易让学生知难而退,反而不利于兴趣的培养。

(三) 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这有赖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通过独立思考或是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揣摩、分析,然后制定学习目标,找出文中的疑点再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如学生遇到难点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比较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所有的难点、重点问题都会随之迎刃而解。

(四) 读、思、议、练有机结合

为了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应提倡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3],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读”要求学生做到两点:其一,让学生流利地对文章进行阅读,不但要读出语感,还要读出感情,并且能读出自已对文章的独特情感。其二,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在文中找出启发语、铺垫语、提示语等,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感悟文意。

“思”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进行小组探讨。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提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议”是培养学生多交流,并通过辩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及独特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练”是提倡学生多练习,由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尽可能给学生多练习的实践机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读、说、写”都必须要求学生多练习,找出文中的训练点,设置适当的练习,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探索、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心灵去领悟文中的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7,(8).

[2]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3]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4).

 

第9篇

一、深入解读教材

本次活动每一位上课教师不但从思想上十分重视,而且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入解读教材,读懂教材,所以教学目标定位正确,重、难点把握准确,并能找到适当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能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处理教材,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本次“比武”中的重点之一。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自学、自悟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一节课教师都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时机,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猜测、实验、在交流中分析、推理、判断,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参与数学“再创造”活动,实现了个性的展示与飞扬。“比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在这方面不断探索、不断钻研,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生在这种民主、开放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能力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

《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课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大部分课堂上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课成功的关键原因在哪里?我认为它是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而进行的一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具有一种张力、一种召唤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呼唤着学生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寻找固定答案的过程,不再是亦步亦趋地复现教材中知识概念的原意,不是只去忠实地认知而无自己独特的渗透情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创造性过程。学生在不断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理解数学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理念。

本次“比武”活动收获不小,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不足,如:在如何把创新与思维训练、基础知识训练相结合方面,还要深思。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于继续提高,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还要更准确、更精炼;板书还要更清晰、更美观,能把主要内容提纲式的呈现给学生。教师的目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实效性,不能单靠一些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而是要靠教师扎实的功底把学生引入知识的天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去探究、去钻研。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必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课,语言要有感染力,整个课堂节奏要鲜明,有起伏、有、有亮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