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08:41: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健康常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在实际上,我们却看到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孩子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猛吃,看到不喜欢的饭菜就摇头,有的一看见不喜欢的菜就会恶心、呕吐……营养摄入不平衡、不全面,对孩子的身体、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让孩子注意全面饮食,克服挑食的毛病。在《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等生活习惯,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营养和保健教育。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挑食的毛病呢?必须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以前在我们班上就有这么一个挑食的小姑娘,她吃饭不吃菜只喝菜汤,我向她妈妈了解情况,她妈妈告诉我她在家也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满足她的要求,只盛汤不盛菜,慢慢的我给她少盛一些菜并告诉她:“老师盛的菜不多我相信你一定能吃完。”果然她吃完了。后来我就慢慢的加多菜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她终于不再挑食了。
这学期我又接了一个中班,发现班上的孩子普遍都有挑食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在介绍饭菜时给孩子们讲一些营养方面的小常识,不仅告诉孩子菜的名称,由什么做的,我还给孩子讲这些东西里含有哪些营养元素,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如果身体缺了这种营养元素会得什么病。例如吃红烧牛肉,里面有白萝卜,有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我就告诉孩子吃白萝卜润肺,吃了不容易咳嗽;再如吃肉珠小人参(即肉末炒胡萝卜)我就告诉孩子胡萝卜里有维生素A如果小朋友身体里缺维生素A就会得夜盲症,到了晚上眼睛会看不清东西,眼睛干涩,痒痛,还会使皮肤粗糙。我还告诉孩子不能只吃你想吃的,还应吃你该吃的,要均衡饮食,你不喜欢吃的东西也要吃,因为你的身体需要这些营养。如果身体缺这些营养就会生病,你不喜欢吃的可以少吃但不可以不吃。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这么小的孩子你给他讲那么多的知识他能听懂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接受力也很强。只要你坚持耐心教育,他们是可以接受的。我对班上的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孩子们挑食的坏习惯在不断的改变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但还需强调一点,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行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庭膳食中,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些努力。要教育、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家长不要迁就孩子偏食的毛病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行动。不要经常告诉别人,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说“我的孩子不爱吃什么”时间一长,这会在无意间强化孩子的挑食。
父母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结构要科学。孩子饮食结构上的合理、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孩子随时随地在观察和学习父母,有时在餐桌上父母无意中会说:“这个菜真难吃!”“今天又吃这个菜,我最不喜欢吃了。”过了不久,父母可能发现孩子也不吃这个菜了。
孩子的饭菜定时定量供应。吃饭多少孩子说了算,这是极其普遍的现象。结果是孩子要么吃的太少营养不良,要么吃的太多,营养过剩造成肥胖。要规定饮食次数及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混合食物停留在胃中约4小时左右,故两餐间隔以4小时为宜。让孩子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既可保证营养摄入又避免孩子对喜爱食物无控制的暴食,孩子吃“伤”后会产生厌恶,也容易引起挑食。
一、加强幼儿的日常安全教育
一提安全教育这个话题,我们往往都是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说教较多,幼儿学习兴趣不高。生活即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利用日常教育教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开展以安全防范意识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当然,开展的主题多多,形式也各异。比如,列举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危险的事,大家一起讨论讨论面对不安全的情形,我们该如何解决。师生还可以互动演练面对困境、危险,如何安全远离。总之,通过多种形式,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幼儿知道哪些情况危险,哪些事情不去做,如何避开、远离这些危险事物,比如:不要去玩火,不要离水边太近,不要喝太烫的水,不能互射弹弓;不爬树;不从高处往下跳;吃东西要不乱往嘴里乱塞等,总之,利用谈话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幼儿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危险的,怎样做才安全。
2.让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的安全标志
通过一些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可能遇到的危险和伤害,让他们了解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所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危险,怎样做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或者减少危险。幼儿园可以通过多渠道来向幼儿传授安全意识的理念,可利用校园的每一处、每一点,来设计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知道、了解这些安全常识。比如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源开关上做标记:告诉幼儿禁止触摸;窗台上做的标记:告诉幼儿禁止攀爬;在活动区安全角,摆上了一些急救模型,如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固定电话、手机模型等;贴上了安全图、110、120、119标记。
3.从现实生活案例入手加强孩子的安全认知
我们每天所处的生活空间很大,接触的人也形形,良莠不齐。面对周围的环境,幼儿完全没有独立分辨的能力和清晰敏锐的鉴别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利用一切时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对与错。比如,我们可以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通过讲故事来提高幼儿的安全认知能力、自我防范意识及安全保护能力。
总之,通过对幼儿有意识的日常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这就在于环境安全的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1.精心创设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环境的创设,应本着生动、直观、形象、综合性的原则,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获取安全知识并受到安全教育。比如,园内的墙绘,可以设计一些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色彩艳丽的图案,还可以漫画的形式,手绘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司马光砸缸”“小红帽”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安全知识。此外,要定期检查、修理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安全标记,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
2. 率先垂范安全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化腐朽为神奇,讲抽象的安全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如玩滑梯前可以先让幼儿观看《橡皮膏小熊》等一些安全情境表演,之后要针对情境剧里的情形,告诉幼儿哪些是安全的行为,哪些行为不可取。在玩之前,还要反复告诫提醒幼儿正确的玩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三、家园共育,合力幼儿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非常容易让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灾。有的家里药品、杀虫剂等物品随意放,幼儿经常发生误饮、误食的现象。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加强合作配合
首先召开家长会,内容涉及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计划以及如何配合等。其次下发问卷表,通过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以便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问题。最后园内宣传,幼儿园开设家园宣传栏,定期更新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以及一些正确的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等。通过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安全教育就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长要加强幼儿安全实践,强化幼儿安全意识
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家长的义务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要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或几个方面的发展。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那么家长就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德,要摆在幼儿全面发展的首位,家长应义不容辞地从幼儿期开始重视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教育,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中去,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家长要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启发幼儿辨别是非。在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幼儿面前要起表率作用。家长更要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家、园之间相互沟通,及时交流幼儿在家、园情况,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要共同商讨教育对策,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渐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身教重于言教,我平时很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公共场所时,从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至今,我的孩子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在外玩耍不管走多远,都要把果皮纸屑扔到果皮箱里,有时看到其他幼儿乱扔垃圾,还指出不对并帮助其扔到果皮箱里。
二、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的天职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初步的体质、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培要养幼儿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显然,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形成。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避免生硬地说教。教师要做师德的表率和育人的模范,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帮助幼儿迅速适应集体生活环境,使他们有集体观念,帮助其养成守纪律、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把德育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去,培养他们的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和创新精神,让幼儿学会礼貌、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整洁等,启发他们模仿和学习观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
要将经过筛选的符合幼儿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德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各种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教育既不能空洞地说教,也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必须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显性的、正式的场合,更应千方百计地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如:幼儿刚入园玩集体游戏发生矛盾时,只会找教师“告状”,让矛盾升级,不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进行德育教育后,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时,不但自己能说“对不起”“没关系”等语言,而且还能教别的小朋友礼貌用语,能自己解决矛盾,和睦相处了。
三、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种游戏入手,对如何借助幼儿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进行概述,以确保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贴人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分散注意力,这是严重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的。然而贴人游戏既能锻炼幼儿的注意力,又能改善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幼儿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贴人游戏是将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组织幼儿按一二一的形式进行报数,之后让报一的幼儿向前一步走,这样形成前后一组,然后选择其中一组的幼儿开始游戏,规则是一人跑,另一名追,跑的幼儿可以随意站在任何一个幼儿前面,然后,由这名幼儿后面的那名幼儿开始跑。如果在跑的过程中,被抓住,则要受到惩罚。依次循环。从这个游戏的过程可以看出,如果幼儿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话,当替换人的时候,就很难及时做出反应,很容易被抓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说明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能一直在某几个幼儿中间循环,否则,一些幼儿将会被冷落,将不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幼儿之间关系的拉近,当然,游戏的目的也不会最大化地实现。所以,在贴人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要促使幼儿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数青蛙
数青蛙是幼儿体育活动中最常玩的游戏之一。轻松的氛围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识数能力,对幼儿健全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数青蛙游戏就是在人数不限的情况下,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由其中一名幼儿开始,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四条腿。按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开始,由第二个幼儿开始,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八条腿。……到七只,后面的人接着从一只说起,讲错了的人或者卡住了的受罚。(幼儿识数能力有限,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结束的数字)。而且,对于该游戏,我还常常进行改编,让幼儿站成一排,然后边做动作,边数青蛙。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四条腿,由站在第一名的幼儿抱头向前跳一步(基本属于蛙跳,但是规范性不做强调。),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八条腿。由挨着的两名学生进行跳,……这样幼儿不仅在游戏中体会到了快乐,而且对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木头人
123木头人是幼儿最常见的游戏,在最近的“爸爸去哪儿”的综艺节目中也是常见到的。为什么在幼儿时期组织该游戏呢?主要是考虑到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组织这个游戏将会让幼儿在游戏中意志力和忍耐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本游戏的规则是,让幼儿做各种动作,然后,其中我喊“123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然后,幼儿开始保持自己的动作,最后,以最能坚持的幼儿为获胜者。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看出,幼儿的意志力可以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对幼儿良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数字格子跳跳跳
数字格子跳跳跳的游戏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单脚跳、双脚跳,对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规则如下:教师准备标有1~10数字的纸板,也可以是在室外用粉笔画出来的十个方格,然后,先引导幼儿认识单双数,之后,开始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也就是说,数字是单数的要用单脚跳,数字是双数的要用双脚跳,这样的游戏跳跃活动要比以往单一的让幼儿进行单双脚跳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该游戏的详细规则可以按单单双、单双、双双单、单单双双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练习,这样既会消除幼儿因长期进行同一种游戏而带来的厌烦情绪,而且也有助于幼儿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
五、跳皮筋
跳皮筋的花样很多,但都是在最基本的动作中联合而成的,也是各个地区幼儿都喜欢玩的一项游戏。而且该游戏对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以及身体的灵敏度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跳皮筋是一项小组合作完成的游戏,单个人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对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幼儿来说,组织跳皮筋游戏还能消除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我们要选择恰当的体育游戏,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游戏参与度,最终真正实现学与乐相统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常规教育;人生基石;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89-02
何为常规?简言之,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就幼儿应遵守的常规而言,笔者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虽然,当今重视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是现代教育给出的重要命题,但是,忽略、游离乃至淡化、摒弃常规教育显然是错误的,显然是失去了道德规范的强力支撑,既不利于个体的成长,更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由此看来,在常规教育过程中渗透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成为源头活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就此谈几点做法。
一、对应年龄,循序渐进
当今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为孩子搭建了“温室”,尽管家长为了孩子的“起跑线”在“早期开发”上不厌其烦领着他们学这学那,但不能排除不少孩子缺乏良好的常规习惯,而一旦步入幼儿园对老师的常规要求就显得很不适应。因此,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如此学期更迭,循序渐进,每一项规则,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逐步形成良好的常规品质。
二、寓于生活,付诸游戏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善于模仿,我们就可以用模仿来教育儿童。”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应注意把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一日生活之中。例如,有的幼儿见到老师不能主动礼貌地问好,还有的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不知道问好。面对这种情况,每天的晨间接待,教师要以身作则,主动热情地问幼儿好,性格开朗的幼儿马上回答:“老师好!”而性格内向的幼儿还是默然无语,置之不理,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细节,仍应热情地向他问好,并可启发:“老师先问你好,你也要问老师好呀!”过了一会儿,那孩子终于小声说:“老师好!”跟着马上鼓励:“真棒,你进步了,能向老师问好了,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这样及时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渐渐地性格内向的孩子就能像其他开朗的幼儿一样主动地向老师问好了。
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操作、游戏的实践。那么,操作、游戏中有哪些常规呢?一般而言,在每次活动前,教师应做好准备、提出目标和要求让大家明确怎么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做得好的孩子及时在班内表扬。如游戏结束要求孩子们听到老师一敲铃或一拍手就是指令幼儿坐好,这时发现坐得非常快的小朋友,当即就请其他孩子为他鼓掌,或者和他亲一亲,在这种热烈而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就能记住“信号”,很快入座。
三、师生平等,情理交融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是民主教育的核心,有了尊重,才有师生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有了尊重,教师才有可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了尊重,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生成。
在常规建立时,教师首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位置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壁垒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要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放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良好的区域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复,因为幼儿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成人一样为自己的某些需求而理智地加以克制,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不守规则的马虎了事现象。就以区域活动结束整理操作材料为例,有的幼儿为了能先到集中地,而不整理材料,把材料随手一丢就走;有的幼儿做表面文章,活动材料乱七八糟朝盘子里一放,仅把上面的整理一下,初看材料整理得挺好,实际没做到位。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危害,使幼儿真正理解区域常规对搞好区域活动的意义,并且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这样良好的区域常规就水到渠成了。
四、赏识鼓励,榜样感染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和鼓励胜于批评和制裁,这也是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我们的日常教育所要求的是积极开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并积极提高幼儿的兴趣。比如开展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让幼儿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些好玩的玩具和装饰品等,因为是初步的尝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得不很理想,积极性不高,看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赏识和鼓励或点头或微笑,并且给予适当的帮助,慢慢地幼儿对这个活动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做出很多好玩的玩具。
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五、家园共育,合力催化
关键词:父性教育;幼儿健康成长;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父亲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父亲也参与到了幼儿的培养与教育中去。在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所谓父性教育,就是在家庭中,父亲给孩子提供充满父性的教育,在父性教育过程中,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由此可见,父爱对幼儿的影响不是母爱可以代替的,本文通过分析父性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幼儿健康成长对父性教育的启示,最后指出了父性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父性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1.父性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主心骨”的教育
从教育方式上来说,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相比,特点不同,效果也不同。母性教育较为阴柔、慈祥、亲切、文静,注重感性;父性教育较为阳刚、果断、强健、刚毅,注重理性。母性教育与父性教育相结合,对于培养完整的人格而言,是互相补充的,幼儿的健康成长缺失了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由此可见,母性教育是一种阴柔的教育,而父性教育是一种阳刚的教育,阳刚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人生的“主心骨”,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父性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格的形成除了遗传的因素之外,与家庭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孩子的人格健康地发展,在幼儿时期就要对其实施正确的教养方式。幼儿早期的生活主要是与父母在一起,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父亲是幼儿最好的玩伴,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是教导性的和语言性的,而父亲作为幼儿游戏时的玩伴,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对幼儿的动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父亲与幼儿游戏的运动幅度较大,比较刺激,能够扩大幼儿的动作发展幅度,并能刺激幼儿的兴趣发展;其次,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由于父亲在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具有新奇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幼儿对父亲产生依恋,以此幼儿获得安全感和愉悦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父亲的积极情感。再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父亲在与幼儿的游戏中,大多数是鼓励幼儿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性的活动,这种鼓励性的游戏活动,可以将父亲的男性风格表现出来,促使幼儿养成坚强、果断、刚毅的人格品质和富有探索精神的生命激情。
3.父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技能
幼儿从父亲与母亲处所得到的认知收获是不同的,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可以从父亲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有研究表明,与父亲相处时间较多的孩子比与父亲相处时间较少的孩子有较高的认识技能,其心理调试能力更好,心理素质更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学习成绩会更好,走上社会之后更容易成功,父亲较多地参与幼儿交往,有利于逐步提高幼儿的认知技能和成就动机。
实际上,幼儿在与父亲的共同活动中,在父亲的启发下,逐渐培养了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在父性教育的良性影响下,幼儿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认知技能得到了提高,因而成功的几率也就相对大一些。
4.父性教育有利于正确引导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父性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还有利于正确引导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的是影响幼儿的社会道德发展、辨别社会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在家庭中,因为传统的性别角色,父亲更多的是对幼儿进行共同活动、行为示范来对幼儿进行教育,父亲的鼓励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和情感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父爱的孩子在道德判断、接受批评等方面比有父爱的孩子表现较差,这充分表明了父性教育在幼儿社会发展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父亲是幼儿的榜样,是幼儿品行和社会道德的塑造者,是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社会规范的示范者,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二、幼儿健康成长对父性教育的启示
正如前文所述,良好的父性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父性教育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幼儿健康成长有利于激励男性参与幼儿培育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父性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父亲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社会道德、心理发展、认知技能等方面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他们已经加入到对幼儿的养育和照管中去,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注重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情感培养、人格培养,甚至他们还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兴趣、开发幼儿智能、健全幼儿人格的相关知识。父性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为了使幼儿健康成长,已经大大刺激了男性参与幼儿的培育活动中,促进了父性教育的广泛发展。
2.幼儿健康成长有利于实现个体终身学习
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其今后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父性教育的引导,重在从幼儿阶段开始,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帮助孩子较好地进行终身学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过去,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父亲们把子女的学习阶段交给了学校。但是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时代,家庭又再次转为学习的中心。对父亲而言,父性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子女的幼儿阶段,而应该是在子女的终身,父性教育都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幼儿健康成长有利于建立学习型家庭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个家庭环境中,父性教育至关重要。幼儿的健康成长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父母也会为之骄傲。其实,父性教育不仅对子女的终身教育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建立学习型家庭也要发挥其重要效用,父亲必须与孩子一起建设学习型家庭。对此,父亲要注重平时教导,关键时刻给予指导,才能正确地引导子女组建家庭,为家庭做贡献。就这一点而言,父性教育的作用是不能被母性教育所取代的。
4.幼儿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
过去的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督促孩子尽快完成作业,考出好的成绩。但是,现在情况有所改变,那些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孩子,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就要从幼儿阶段开始,采取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这就促进了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一方面是学校教育需要改革,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家长一定要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父性教育的熏陶下培养幼儿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格教育,以完善幼儿的人格。
总之,父性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幼儿的“主心骨”教育、人格发展、认知技能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在父性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对父性教育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因此,父性教育与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但能正确认识父性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促进幼儿的更优发展,而且能在针对幼儿健康成长对父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这一独特作用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父性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向着更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燕.浅谈“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基础教育,2008(08).
[2]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
[3]周敏贤.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05).
[4]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关键词】《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教育市场;收费行为;幼儿教育服务;政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4-0001-04
“为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2011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收费办法》),希望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的公办和民办全日制、寄宿制、半日制幼儿园及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幼儿班(以下简称‘幼儿园’)”的收费行为。《收费办法》一出台,有人欢欣鼓舞,也有人心存疑虑。后者担心这一看上去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措施,是否只重在短期的规范效应,而缺乏长期的监管效应。其实,疑虑的产生与如何看待当前幼儿园的乱收费问题有关。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幼儿园的乱收费问题呢?本文拟深入讨论这一问题,以预估《收费办法》的实施效果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供各省(区、市)政府制定后续的下位文件时参考。
一、幼儿园乱收费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幼儿园的确存在收费过高、收费混乱的问题。具体来说,有的幼儿园对所提供的保教服务进行了某些花哨的“包装”后,借此收取高额保教费;有的幼儿园存在代收项目混乱不清的问题,水、电、餐、被褥等费用很少公示;有的幼儿园巧立各种名目的服务项目,如特长班、课外活动班等,借机收取各种保教费之外的费用;还有的幼儿园和社会上的各种机构联手,成立各种关联机构,通过关联业务谋取额外利益,等等。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某一产品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大于供给,而收费乱则和市场监管存在缺陷,或者市场结构存在缺陷,如竞争不充分、信息披露不充分等有关。具体到我国的幼儿教育市场,收费乱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是幼儿教育服务供给的绝对数量不足。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幼儿教育虽不是义务教育,但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政府要提供相关服务,家长则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让孩子上幼儿园。在我国,幼儿教育同样也不是义务教育。但长期以来,有关幼儿教育是否属于公共服务一直不明确,因此,在特定的国情下,幼儿教育服务的供给呈自生自灭状态,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并不纳入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调动各级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在1993~2005年,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企业办幼儿园纷纷被关、停、并、转;〔1〕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办的公办幼儿园难以填补各类企业乃至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数量大幅削减后所产生的供给短缺。这期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流入城市的外来人口也对幼儿教育服务有了较强烈的需求,但公办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幼儿教育服务需求。再加上近些年来“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的扎堆出生,使得幼儿教育服务的供给缺口进一步扩大。“入园难”问题的加剧,最终促使中央政府下定决心要增加普惠性幼儿教育服务的供给。
二是不合理的门槛限制和不通畅的供给渠道导致幼儿教育供给短缺。虽说目前我国的民办幼儿园已占据幼儿教育市场的“半壁江山”,但这并不意味着举办民办幼儿园的途径十分通畅。不批、不管、不问,曾经是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基本态度。为此,很多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只好到工商行政部门去注册,自然在举办幼儿园的过程中也很少能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客观上,教育行政部门对这类幼儿园也长期处于疏于监管或监管不力的状态。理论上讲,政府的职责应当是建立整个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秩序,而不是仅仅管理自己办的几所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若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也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如果一直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效支持,那民办幼儿园往往也不会理会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这既不利于民办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也难以有效解决幼儿教育服务短缺的问题。而公办幼儿园长期以来从属于上级管理部门,没有自主发展权,所以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也长期受阻。就这样,民办、公办幼儿园长期的发展不良,导致整个幼儿教育服务供需失衡,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幼儿园的乱收费。
三是竞争不充分的结构性缺陷放大了公办幼儿园的供给短缺。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大部分公办幼儿园能得到政府稳定的财政支持和教师编制的保障,所以长期以来都能保持质量高、信誉好、收费低的办园优势,自然成为家长竞逐追捧的对象。不仅民办幼儿园无法撼动大部分公办幼儿园的优势地位,而且新增的公办幼儿园也难以与那些拥有传统办园优势的公办幼儿园竞争。于是,这些优质公办幼儿园成了家长比拼社会资源的“舞台”。公众的偏好高度一致,导致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不但无法有效分流家庭的幼儿教育服务需求,反而成为人群的分层指标。入读优质公办幼儿园的,往往是有较丰富社会资源家庭的子女;入读高收费民办幼儿园的则往往是“富裕”家庭的子女;集体办幼儿园和普通的民办幼儿园则成为大多数普通民众无奈的选择。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着眼在实现对接受幼儿教育服务人群的分流,各阶层的偏好又高度一致,因此,质量高、信誉好、收费低的优质公办幼儿园的“供不应求”被进一步放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依靠增加供给,不下定决心调整市场结构,那幼儿园的乱收费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综上所述,幼儿园收费乱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依靠规范收费行为这一招,还有赖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对幼儿教育体制改革达成共识: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调整幼儿教育市场结构,逐渐增加普惠性幼儿园的供给;〔2〕另一方面要为民办幼儿园提供发展空间,增强其为高端人群服务的竞争优势,从而促使优质公办幼儿园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避免成为特权阶层的专享资源。
二、对《收费办法》的效果预估和相关建议
对制度作理论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预估制度实施后的效果。针对幼儿园的收费乱象,三部委出台《收费办法》的根本目标当然是希望能够借此规范幼儿园的收费乃至办园行为。按照《收费办法》,今后,“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收费办法》明确了公办幼儿园的价格审批制度、民办幼儿园的备案制度、代收费用的公示和及时结算制度。
取消纷繁复杂的收费项目,根据成本确定保教和住宿费标准,有助于引导幼儿园集中精力,提高核心业务水平,即幼儿教育服务的质量。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为了能巧立名目多收费,把核心业务放在一边,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包装和营销各种华而不实甚至违背教育规律的服务项目上,影响了正常的、基本的保教工作。“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如此明确细致的规定可以有效杜绝一些幼儿园继续利用花样繁多的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企图,有利于加强对幼儿教育的价格监管,也有利于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还有利于让家长明明白白消费,从而提高家长对民办幼儿园以及新设公办幼儿园办园质量的信任。可以说,明确服务收费项目,杜绝幼儿园巧立名目收费,是引导幼儿园改变教育教学行为,集中精力提高核心业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三部委联合出台的《收费办法》,其主要的制度效果应该体现在这方面。
当然,《收费办法》的具体实施效果尚需时间检验。《收费办法》作为上位文件相对是原则性的。各省(区、市)政府后续出台的下位文件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加以细化,以真正达到规范幼儿园收费的目的。笔者认为,各省(区、市)政府后续出台的下位文件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文章。
1.关注收费标准变动机制的灵活性
价格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价格有引导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健康的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价格机制能有效运转,充分发挥价格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虽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有很高的正外部性,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来决定,政府要承担主导责任,但是,作为一个政府和市场相辅相成的供给体系,若完全无视价格规律,完全由政府来决定一切,也不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双管齐下,协调运作,是各省(区、市)政府在后续出台下位文件时必须关注的问题。
为了全面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收费办法》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如何制定和调整收费标准作了明确规定。无论公办或民办幼儿园,均需根据办园成本等合理定价。公办幼儿园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民办幼儿园要报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按照成本定价的方法确定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确实能在短期内实现政策调控的目标。但为满足社会各阶层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服务需求,各省(区、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关注收费标准变动机制的灵活性,从而有限度地引进市场调节的力量,真正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可能会变化,工资一定会变化,服务标准也可能会变化,公办幼儿园需要随之调整收费标准。如按《收费办法》所规定的那样,公办幼儿园若要调整收费标准,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意见,经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那么价格调整过程有可能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公办幼儿园发展。为此,各省(区、市)政府在后续出台下位文件时需要进一步关注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变动机制的灵活性,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调整程序,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间,从而促进各类公办幼儿园良性发展。
《收费办法》对民办幼儿园实行了有别于公办幼儿园的备案制度,这为民办幼儿园留下了较大的收费标准确定空间。按照《收费办法》,民办幼儿园可以考虑的办园成本包括“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正常办园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经营性经费支出等非正常办园费用支出”。各省(区、市)政府在后续出台下位文件时可作进一步的细化规定,以充分保证民办幼儿园的自主选择和决定权,还可以对资本投入回报、筹资和融资成本等作出具体规定。另外,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收费办法》简化了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备案程序,只需“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即可执行。为此,各省(区、市)政府在后续出台下位文件时还需对价格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权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为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2.进一步调整市场结构
从长远来看,《收费办法》严格规定公办、民办幼儿园的价格制定办法及其调整程序,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分类管理,也有利于降低公众对公办幼儿园的过度偏好。
在严格的收费制度管理下,公办幼儿园的个性发展空间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使自己所提供的幼儿教育服务越来越趋向于统一和标准化。也许,这时候会有部分需要个性化服务的幼儿家长会选择进入能够满足其个性化追求的民办幼儿园。不过,《收费办法》对民办幼儿园的价格监管虽然有别于公办幼儿园,但是依然是很严格的。在政府规范收费的政策背景下,一些民办幼儿园有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有的甚至会难以为继。当然,规范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优质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各级政府在监管民办幼儿园收费时需要特别关注民办幼儿园与其他关联企业的合作,防止民办幼儿园通过关联交易,将过去直接收取的各种名目的费用,通过关联方间接收取,以真正落实《收费办法》提出的监管要求。
目前很难预估《收费办法》对优质公办幼儿园的影响。如果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不具有弹性,那么优质公办幼儿园的优势可能会受成本的影响有一定的削弱。如果地方政府又通过财政渠道补助优质公办幼儿园,那地方政府受到公众批评的风险又会增加。实际上,划一的公共财政难以支撑优质教育机构较高的成本,这是公共财政制度的缺陷之一。因此,如何真正发挥规范收费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需要各省(区、市)政府在后续出台下位文件时充分思考。
3.为民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的支持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收费办法》有规范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建议各省(区、市)政府在后续出台下位文件时充分考虑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相互作用,如提高价格调整的灵活性,及时开展市场调研,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等,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各地政府既要管规范更要管发展。
《收费办法》对收费项目作了明确规定,可以预估的是各地可能会提高幼儿园的保教和住宿费标准。但这也有可能会引起公众的质疑,有的地方政府又可能会产生压低收费标准的冲动。为此,公办幼儿园有可能得到财政更多的补贴以弥补办园经费的不足,而民办幼儿园如果得不到政府差异化的财政支持,必将加剧经营困难。此外,《收费办法》没有对民办幼儿园的扩张行为、资本回报等加以规定,有可能会影响民办幼儿园的规模化发展。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急需得到政府的更多关注,不仅要监管,而且要支持。
综上所述,《收费办法》对规范幼儿园的收费和办园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但各省(区、市)政府在出台后续的下位文件时还需更全面深入思考,以促使幼儿教育市场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还需对民办幼儿园、优质公办幼儿园及其分支机构的属性、管理章程、会计准则、教师聘任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促使幼儿教育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共同支持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为了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教师应把每个环境的细节与课程相结合,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明确增加、减少材料和各种设施的教育意义,并预测它们对幼儿学习的影响。例如: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玩具及自然材料,允许幼儿摆弄、拆开;活动室的墙饰制作要让幼儿参与,并鼓励幼儿一起布置主题活动的有关环境。另外,环境内容要力求丰富多样(有图片、照片、文字和幼儿作品等),这样,不仅能创设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的小板块,还可根据主题与幼儿一起创设活动游戏区(把活动室分成几个区域),这样既利于幼儿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又方便教师观察和指导幼儿。
例如,在主题活动“家乡美”的教育环境创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吴江的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并充分利用活动室的一面墙进行展示。于是,吴江的三宝、吴江的文化、吴江的名胜、吴江的特产、吴江的桥梁和吴江的建筑等便尽收眼底。在这面墙的下方还设有智力拼图“家乡的桥”,它是幼儿用火柴盒、香烟盒等制作而成,既便于幼儿操作,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又如,根据活动主题,我们创设了“前进菜场”“人民医院”“戏曲表演”“面包坊”和“工商银行”等游戏区角。在利用活动室区角时,我们注意到两点:一是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儿取放,二是每个区角的内容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不断更新。这样,在兴致勃勃的玩耍中,既增长幼儿的知识,又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还提升他们的观察与合作能力。总之,教师务必善于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二、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教师不仅要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内容渗透在环境之中,更要注意将幼儿生活和活动中的环境作为教育内容。特别是,在共同设计、布置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支持幼儿的想法,以拉近幼儿和教师的心理距离。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不断交流、沟通、合作与探索。这样,幼儿便成为活动的主体,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自信心,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各行各业的人们”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对面包制作有详细的了解,我们设计开展以“好吃的面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有三步:其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面包房,仔细观察面包房里的布置、设施,了解面包制作的过程,熟悉面包师和营业员的工作。其二,要求幼儿向面包房工作的面包师和营业员提问。这样,不仅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更增强他们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能力。其三,回来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一个与面包房相关的游戏,由此,自然产生新的游戏区角。在游戏中,幼儿各司其职,有的揉面,有的烤面包,有的做花式蛋糕,有的则招待客人……显然,幼儿已很快进入角色。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锻炼幼儿的多方面能力,更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三、使幼儿获得良好的个性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为他们提供获得良好个性的环境。教师应做到四点。其一,为幼儿创设充满理解、宽容、安宁、和谐、亲密、平等与合作氛围的人际环境,以便他们主动展示能力,大胆表达愿望和情感。其二,教师随时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并随时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例如,在一次桌面游戏中,幼儿甲把幼儿乙推倒在地。经教师询问得知,他们都想帮教师收拾玩具,一不小心才一个把另一个推倒在地。对此,由于教师进行了询问和了解,所以能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从而给予幼儿理解,并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其三,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并提供相关的多种活动材料,以便给予幼儿多方指导,既增强他们的自信,又锻炼他们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等布置活动室,以使他们对活动室产生家的感觉。其四,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和教室环境须贴近幼儿的生活,并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便为他们获得良好的个性创造理想的条件。
实践证明,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家长也是一个关键的合作者。《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幼儿同伴及教师的积极作用,为孩子营造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充分利用家庭、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例如,玩具随时整理与摆放,自己整理床铺,等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中有价值的教育因素,对幼儿进行随即教育,并精心设计和努力组织相关的活动。
关键词:亲子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24-1
一、国内外亲子教育现状分析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者,而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婴幼儿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在大中城市,大家都住在高楼大厦中,导致婴幼儿缺少活动空间,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或者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教养观念和态度不一致,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无所适从……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所以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儿童教育的重心应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此外,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还有一句口头禅:绝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所谓起跑线指的就是学校教育,很多家长不惜一掷万金,从小学到大学,为孩子层层铺平道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缺乏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正确理解,甚至将家庭教育简单等同于机构教育,将父母本身应该承担的教育的责任转移到教育机构中,不了解、不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会造成伤害的。
原上海教科所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李洪曾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儿童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家庭”,而不是“早教机构”!婴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婴幼儿成长的主要照管者是父母而不是老师。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就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并让父母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幼儿接触最早、最多的环境,家庭环境中等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良好的家风和科学的家教,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与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活动以及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发展。
因此,家长应当培养自己健全的性格和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保持自己稳定的情绪,并讲究方式、方法、循循善诱,注重讲道理、疏导和启发孩子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良好教育和影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家庭教育包括诸多因素,诸如家庭成员的个性、心理素质、思想观念、情感、信仰、风俗习惯等。幼儿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对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个性。如果家长具有良好健康的性格,爽朗、乐观而又活泼,那么这个家庭会较多的充满欢声笑语;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则会较多的充满学习的气氛;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有重要作用的。
3.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幼儿时期,孩子对生活准则和社会规范以及其他知识一概不知,犹如一张空白纸,但是此时幼儿的可塑性极大,模仿性极强,这样模仿不是通过理性去模仿,而是近乎像绘画中临摹一样,凭感性直观地去模仿,所以,往往是良莠不辨,是非不分。
孩子首先模仿的就是与他们接触最多,心理上最接近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优点,缺点,孩子都会模仿。因此,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做好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答应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平时多做塑造工作,如玩完玩具一定要让孩子放回原处,摆放整齐;脱了衣服要求孩子叠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等等,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自然也就养成了好习惯。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而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