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桩基础施工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8 02:16: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桩基础施工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桩基础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黄骅港三期工程;筒仓桩基础施工技术;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82-03

神华黄骅港三期工程是神华集团十大工程之一,是黄骅港建设“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综合大港的重大举措。三期工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24座设计直径40米、高43米的大型储煤仓,这是国内首次在煤炭输出港建设的巨大储煤筒仓群,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实施意义重大。

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于10月2日圆满完成了2860根筒仓桩基础的施工工作,经静载检测、超声波检测以及大应变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一、工程概况

黄骅港三期工程筒仓采用圆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共计24座筒仓,筒仓内直径40m,高度41.95m,基础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基础。每座筒仓基础桩基119根, 总桩数为2860根(含4根电梯基础灌注桩)。

灌注桩直径为1.0m,桩长为50m,桩顶标高为+3.90m,桩底标高为-46.10m。单根桩设计混凝土方量:39.25m3/根(不含超灌量)。设计采用后压浆形式提高桩基承载力,采用桩端、桩侧复式压浆方式,每座筒仓119根桩基础中,桩侧一道压浆环的有12根,桩侧两道压浆环的有107根。

后压浆总体施工顺序与桩基施工顺序相同,单个筒仓先进行外圈桩基注浆,即仓壁下部桩基,再进行内部桩基注浆。FY2型灌注桩单桩压浆顺序为先对桩侧第二道环(-20m)压浆,然后进行第一道环(-33m)压浆,最后进行桩端压浆;FY1型灌注桩单桩先进行桩侧(-20m)压浆,再进行桩端压浆。各道压浆工序间隔时间均不小于24小时。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桩基数量多、布置复杂,施工难度大

每个筒仓119根桩基础,布置在直径40m的圆形范围内,桩基布置有周圈圆形布置形式和圈内成排布置形式两种,紧密程度不一,间距大小不一,增加了施工顺序安排的难度,对相邻较近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二)后压浆灌注桩工序繁多,各项检测穿插其中,相互制约,加大了施工进度控制的难度

后压浆灌注桩工序多达30多道,每道工序必须检验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较以往普通灌注桩增加了后压浆的多道环节,桩身砼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超声波检测,后压浆必须在声测检验合格后进行,且承台相邻部分桩基的后压浆受临近承台桩基施工顺序和快慢的制约,必须统筹考虑,协调施工。后压浆工艺本身要求各道环之间压浆尚需停顿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压浆完成后需要20天才能进行静载试验。每个筒仓均需要进行静载试验,试验合格才能进行承台开挖。由此可见桩基施工各环节制约因素非常多,进度控制难度空前。

三、施工工艺总结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灌注桩施工工艺主要抓住以下施工控制点:

1.在成孔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地层适时调整钻具类型、进尺速度、回转速度、提放速度、泥浆配比等参数。在砂层分布广、厚度大的区域选择回旋钻机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了塌孔和扩径的质量风险。在砂层相对薄的区域选择潜水钻或磨盘钻,在施工至沙层时放慢进尺速度、回转速度、提放速度(控制在正常速度的一半左右);增加泥浆密度等,避免塌孔。

2.钻机施工前根据地质资料及以往在此地区施工经验配置泥浆,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粘度控制在18~25S,循环过程严格控制泥浆中的含砂率不得大于6%。并对钻进过程的泥浆指标及时检测,对照地质资料分析及时进行调整粘土掺入量,确保泥浆稳定。

3.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区分段成批进行加工,每根桩钢筋笼分三段进行加工,检验合格后在现场搭接焊连接。注浆管、声测管按设计要求固定在钢筋笼上,注浆管采用丝扣连接,声测采用套管焊接连接,外包防水胶带,连接质量可靠满足施工要求。

4.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施工班组、现场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层层把关,对灌注桩的孔径、孔深、孔斜及沉渣厚度进行检查,保证成孔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当沉渣厚度大于100mm时,进行二次清孔。

5.混凝土采用罐车直接运输到现场浇注,配备足够罐车并铺垫钢板保持道路畅通,确保连续浇筑。灌注采用导管水下浇筑工艺,过程中导管埋深严格控制在2~6m范围内,施工人员在上拔导管前,认真测量混凝土顶面上升高度,待计算埋管深度后,决定导管拆除节数。

(二)后压浆施工工艺

1.注浆管、声测管制作及安装。压浆管采用直径为DN25的钢管,超声波检测管采用DN50无缝钢管,长度较钢筋笼长200~300mm,钢管的连接采用外套粗钢管焊接连接。注浆钢管顶端套丝,并用管堵封口。注浆钢管与钢筋笼加劲箍用14号铁丝绑扎固定。注浆管固定于钢筋笼并对称安装。声测管与钢筋笼加劲箍点焊固定。

注浆钢管和声测管上端高出桩基施工地面20~30cm。桩底注浆管下端安装压浆管阀,压浆管阀底端深入桩底20~25cm,管阀用胶皮密封,以防止桩身混凝土水泥浆液堵塞注浆管。桩侧注浆钢管下端采用套丝安装三通与桩侧压浆管相连。

在吊放钢筋笼过程中,严禁撞笼、扭笼、墩笼,钢筋笼应竖直缓慢下放,快到桩底时,钢筋笼不得扭动,以免管阀在进入土层时受到损坏。

2.水泥浆配制。后压浆水泥选用32.5矿渣水泥。进场水泥按检验批进行试验检测,现场水泥堆放均做到下垫上盖防潮措施。

配制水泥浆液时先在搅拌机内加足水量(350~400kg),然后边搅拌边加入水泥,共加入水泥500kg(10袋),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搅拌罐上放置格栅,避免水泥结石、水泥袋等杂物混入。水泥浆搅拌完成后,将压浆管件与桩基压浆管连接,开始对桩基压浆施工。

3.注浆设备及注浆管的选择。(1)高压注浆系统由浆液搅拌器、带滤网的贮浆池、高压注浆泵、压力表、高压胶管、预埋在桩中的注浆管和单向阀等组成。(2)高压注浆泵系统的选型:高压注浆泵是实施后压浆的主要设备,高压注浆泵采用额定压力16MPa,额定流量75L/min的注浆泵。焊制铁质储浆池,浆液出口设置水泥浆滤网,避免水泥团进入贮浆筒后吸入注浆导管内而造成堵管或爆管事件。(3)高压注浆泵与注浆管之间采用能承受2倍以上最大注浆压力的加筋软管连接,其长度不超过50m,输浆软管与注浆管之间设置卸压阀。

4.开塞。成桩2天后实施压力注浆(时间为预估值,以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0%为准),但不宜迟于成桩30d后。被压浆桩离正在成孔桩作业点的距离不小于15m,并宜间隔进行。注浆前,为使整个注浆线路畅通,先用压力清水开塞,用高压水冲开出浆口的管阀密封装置和桩侧混凝土(桩侧压浆时)。开塞采用逐步升压法,当压力骤降、流量突增时,表明通道已经开通,立即停机,防止大量水涌入地下。

5.注浆。开塞后立即进行注浆,开一管注一管,不允许全部开塞。注浆连续进行,压力由小到大逐级增加。注浆水灰比为0.7~0.8,注浆正常压力桩端为2.0~3.5MPa,桩侧为1.5~3.5MPa。注浆流量为75L/min。FY1型灌注桩单桩总注浆量为4.0t,桩侧(-20m)注浆量为1.5t,桩端注浆量为2.5t。FY2型灌注桩单桩总注浆量为5.0t,桩侧第一道环(标高为-33m)注浆量为1.0t,桩侧第二道环(标高为-20m)注浆量为1.5t,桩端注浆量为2.5t。

6.终止注浆。(1)压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2)压浆总量已经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注浆压力的150%并维持2min以上。

本工程需后压浆灌注桩2856根(4根电梯桩基不需后压浆),设计压浆总量为13992t,实际压浆量为14088t,超压系数为0.7%。

四、施工技术管理总结

(一)组建测量联队,加强联测,确保测量定位精度

由于本工程桩基础数量大,间距小,对桩基定位要求很高,为避免各个分部间的测量存在误差,由测量主管人员成立联合测量小组,定期组织复核各个控制网点,对由高级点引测的加密控制点进行测量验收。通过联测有效避免了系统误差的产生,确保了筒仓工程整体测量定位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二)抓典型施工,促工艺优化

为了做好后压浆灌注桩技术管理,总结优化工艺,项目部先后组织了灌注桩典型施工与总结和后压浆典型施工与总结。各分部根据自身施工机械特点及地质情况,通过典型施工优化工艺流程,调整完善工艺参数,对典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典型施工总结会进行了推广,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了施工质量受控。

1.水泥浆水灰比参数优化。后压浆典型施工过程中,初定水灰比为0.6~0.7,按此拌制发现水泥浆比重偏大,达到1.7,注浆困难。随后通过加大水灰比进行试拌,当水泥浆水灰比达到0.8时,水泥浆注浆顺畅。经与现场监理及设计的同意后,在压浆水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水灰比调整为0.8。

2.桩侧压浆环尺寸调整优化。在典型施工过程中,发现有2根桩的桩侧压浆环没有打开,分析其原因为:侧环位置处于砂层范围,灌注桩成孔过程此位置形成局部轻微扩孔,混凝土超出桩身直径将桩侧环包裹而无法打开。

对此,经过工艺研讨,决定将桩侧压浆环直径由原来的100cm,优化为105cm,并增加注浆环开孔数量至6个。同时根据地质资料在砂层分布较厚,易发生扩孔现象区域,在成桩2~3d内,用清水开塞,打通桩侧注浆环。

3.侧环打不开的补注措施。针对典型施工中2根侧环无法打开的桩,采取了补注措施,第一道环(-33m)压浆阀打不开的,由桩端补注压浆1.0~1.5t;第二道环(-20m)压浆阀打不开的,由桩侧第一道环补注压浆1.5~2.0t。确保单桩压浆

总量。

(三)强化技术交底,促工艺落实

鉴于施工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为严格贯彻施工工艺纪律和标准要求,通过强化工程技术交底,对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进场技术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明确质量控制和操作的重点,切实将工艺要求落实到操作层,交底覆盖到操作的每个人员,不留死角。

五、意义

三期筒仓桩基础共计2860根,在港口建设中首例大面积应用后压浆工艺提高桩基承载力。根据检测结果来看,所有试桩的静载检测、超声波检测以及高应变检测均达到合格要求。超声波检测仅有5根桩为二类桩,其余全部为一类桩。静载试验均达到并超过设计承载力,1400荷载情况下,沉降在8~13mm之间(设计允许值40mm),离散系数较小,施工质量稳定可靠。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施工进度满足预定的节点施工安排。为下步承台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2篇

广清高速连接线主线高架桥97#-A桩桩基设计直径200cm,设计桩长43.7m,嵌岩桩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25.

二、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资料,该桩地层由上而下为素填土、耕植土、淤泥、粘土、全风化粉砂质页岩、全风化炭质页岩、溶洞、微风化含炭质灰岩、溶洞、微风化含炭质灰岩、溶洞、微风化含炭质灰岩、溶洞、微风化含炭质灰岩。该桩有四层溶洞呈串珠型分布,上面三个溶洞较小,分别为0.8m、1.2m和1.2m,最下一层溶洞高度为9.1m,四层溶洞总高度为12.3m,溶洞内均为软塑状粘土全充填。

三、施工方案的确定

针对该桩溶洞较大且呈串珠型分布,施工技术难度较大,该工程又为市重点工程,我公司从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进度,确保施工安全考虑,把该桩做列为重中之重并按设计要求作相关施工监控。专门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讨论、研究方案并学习有关溶洞处理方面的知识。根据该桩溶洞情况,溶洞内全为流塑状粘土全充填,溶洞位置较深,最后确定先采用冲击钻成孔,投放抛填物的方法处理溶洞,后考虑采用下放钢护筒的方案。

四、施工前的准备

1、人员组织

项目部专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学习有关溶洞处理的措施,并且成立了溶洞处理应急小组。施工现场派4名技术人员分两班在工地24小时轮流值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项目部还组织桩基队钻机机长学习溶洞处理的知识,使他们对溶洞处理心中有数。总之,在人员组织方面,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2、材料准备

片石100m3,粘土20m3,水泥10T,编织袋200条,钢护筒30m.

3、机械配备

装载机40型一台,16T吊车一台,小斗车10辆。

五、施工过程控制

该桩护筒顶标高为11.005m,设计孔底标高-35.5m,应钻深度46.505m.采用冲击钻成孔,钻头直径2.10m(加大钻头直径,使成孔直径不小于2.1m,为下放钢护筒做准备,钢护筒直径2.09m),钻头质量4000Kg,后换为7000Kg原装钻头。本桩1月1日开钻,1月16日穿过最后一层溶洞,钻孔深度40.1m.

上部松软地层厚度9.29m,钻进速度较快。泥浆颜色灰黑色,且有臭味。上面两个溶洞较小,分别为0.8m和1.2m,中间间隔只有10cm,两溶洞已基本联为一体。钻头钻至最上一层溶洞溶顶以上0.6m时,向孔内抛投片石高度0.5m,以平衡钻头,防止穿破溶洞时出现孔斜。冲程控制在0.8m,平稳冲砸。经仔细观察钻头穿破溶洞后钢丝绳无摆动,孔位无偏斜。钻进溶洞后,无漏浆,钻头进尺稍微加大。为保证固壁良好,向孔内投放片石1.5m,以0.6m的小冲程钻进,钻进1m后,再次投放片石1.5m,其中夹杂投入粘土,钻进时进尺较小,遂加大冲程至1m,钻进过程中无异常现象发生。溶洞内钻进时,泥浆比重为1.6.

第二层溶洞与第三层溶洞之间为5.4m的微风化含炭质灰岩,岩质较硬,进尺慢,钻头损坏严重。我部及时进行调整改装钻头(质量4000Kg)换为7000Kg的原装钻头。第三层溶洞穿破后,未见漏浆现象,由于该层溶洞较小高度只有1.2m,钻头穿破溶顶后随即向孔内投放片石1.5m,并用0.6m左右的小冲程反复冲砸以固壁。钻进过程中无异常。

第四层溶洞最大,溶洞高度为9.1m,溶洞位置在孔深31m至40.1m之间。钻头进入溶洞后进尺加大。泥浆有轻微漏浆现象,随即提出钻头,向孔内投入片石及粘土,厚度1.5m,然后以0.6m的冲程冲砸。进尺1m后泥浆由灰黑色渐变为黄褐色。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溶洞内全为黄褐色粘土充填,实际地层与设计相符。由于该层溶洞大,抛投的片石大部分取用大直径片石,尺寸25~40cm.溶洞内没有发现大量漏浆现象,粘土未装袋抛投,只是夹杂于片石内投入。该溶洞处理时,均采用每钻进1m投放片石及粘土1.5m重复钻进的方法。溶洞内泥浆比重始终控制在1.6以上。施工过程中由于钻头质量较大,钻机主机出现一点故障,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9.1m溶洞处理历时5天。

转贴于

四层溶洞处理时,泥浆比重均在1.6以上,泥浆未加水稀释,只保持循环,浓度较大。

六、处理效果

该桩从开钻到穿过最后一层溶洞,历时16天,钻孔深度40.1m.其中溶洞处理共耗时7天,溶洞总高度12.3m.溶洞处理抛投片石共计75m3,粘土18m3.我部采用抛填片石及粘土的方法,成孔质量良好。钻进过程中无塌孔、吸钻、埋钻及卡钻现象。钻头上下自如,无孔斜、缩孔现象。

七、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采用垂直导管法进行灌注,采用商品混凝土并派实验人员前往混凝土厂家进行质量控制,根据灌注情况随时调节混凝土性能,较好的满足了施工需要。现场由专业工程师控制灌注进度并根据地质情况控制埋管深度,保证成桩质量。当灌注到溶洞位置时保持较大的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由于挤破护壁后突然下沉,造成断桩。施工过程中保持埋管深度不小于5m,没发现混凝土面下降现象。但当灌注到溶洞位置时,混凝土面上升缓慢,尤其是孔深35m~33m位置时,平均每上升1m需要混凝土8m3左右,混凝土浪费严重。但翻浆正常,下料顺利。灌注完毕后,混凝土方量比设计多出60m3.

八、体会和心得

1、钻头钻至溶顶时,为防止由于溶洞顶板岩层厚度、硬度不均而出现斜孔,除采用抛填片石平衡钻头外,也可采用质量较大的钻头处理。

2、溶洞处理时,速度稍微放慢一些或稍停一段时间,可促使片石和粘土的固结利于固壁。

3、充填物的溶洞采用抛填物的方法处理是可行的,但为了避免发生缩孔,可采用大块片石。

4、溶洞内泥浆浓度要大,比重不小于1.6.

5、如孔内泥浆不是大量流失,粘土可不装袋投入。

6、因溶洞内为流塑状粘土,即使孔内不漏浆,为加大泥浆浓度,增加固壁的牢固性,也要按片石粘土3:1的比例加入。

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桩基础;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与桩基础

1、什么是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一般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可以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物住宅层数、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施工方法对其进行分类。

2、桩基础的重要性

要建造一幢好的房屋建筑,首先,房屋建筑桩基础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只有打好扎实、稳固的地基,房屋才能够一层层的往上建,若在不稳的地基上建造房子,总有一天是要坍塌,酿成大祸的,如今,越来越多新闻报道社会上因地基不牢而导致的房屋倒闭造成的人事伤亡的案例很多,房屋的建筑者成了事故的罪魁祸首,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柱基础的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由于建筑市场的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所以会有招投标的责任人和承发商钻规则漏洞的现象。有些招标责任人为了一己之利,造成低质量的承包商进行施工的现象,给施工项目的后续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直接造成了施工项目成本的增多,企业效益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3、桩基础的种类与施工过程

房屋建筑常见桩基础种类有很多,包括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和钢桩。桩基础施工准备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与沉柱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比如:要对施工地面进行勘查,熟悉了解其地形、地貌、天气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总结出实际考察结果,大概规划出桩基础设计报告;然后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根据其需要的桩型和土层状况,例如:淤泥、散沙土或是粘土适合用什么机型的设备,选择好的机械才能够做出好的施工;还得做好现场的准备工作,施工之前要对场地进行修整,使其拥有平整的地面,并及时的清理周围的障碍物,比如:旧建筑、旧电线杆等等;最后一项就是施工前的技术准备,要做好施工方案,并且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施工。沉柱阶段就是指灌注桩成桩以及预制混凝土柱与钢桩的沉桩。

二、桩基础施工时的技术问题与对策

1、桩基础施工时遇到的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是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仍然施行以前陈旧的经营机制,用陈旧的技术来进行施工,对于项目的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当然,施工技术是逐步走向成熟的,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沉淀。桩基础是当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形式,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沉降稳定快、沉降量小且均匀、稳定性好和承载力强等特点。桩基础虽然能弥补天然地基浅基础对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要求时的不足,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上的问题,让施工者对桩基础把握不定,譬如一些检测、斜柱、移位、断桩、缩颈和承载力低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容易忽略犯错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必须弄明白其原因,比如在桩基础施工中承载力低可能是桩沉入的深度不足或是与实际勘查地面情况不符等;出现断桩的原因可能是沉柱过程中压力过大、起吊吊点位置不恰当与锤击力度过大、次数过多等等。

2、对桩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桩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比如测量法、补送结合法、补桩法、纠编法以及复合地基法等,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地形的测量是首要任务,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准确的测量桩基础设到地面的深度,并拟建到地面上作为施工标志;补送结合法适用于差的接桩发生节点脱开的状况;补桩法又分为桩基承台前补桩和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杆桩;纠编法用于桩基础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斜桩情况,采用局部开挖再使用千斤顶纠正即可;复合地基法也分为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和桩间增设水泥土桩;还得注意地下水的问题,当桩基础深度达到地下水位时,需采用降水方式,降水方式分为排水法与止水法。以上就是针对于桩基础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几点解决对策。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缺乏一套严谨、科学的组织管理系统,在前期的准备上,首先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工艺的评选 、建设地点选择、设备选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其次是项目成本的设计市场缺乏竞争,部分设计人员只对技术负责而缺乏经济理念,有的项目业主追求高标准,使企业在设计阶段违背批准的立项文件及扩充设计方案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后是设计收费标准没有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机制,造成设计单位随意提高设计价格,施工项目成本有超出预计现象。在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一定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才能保证建筑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桩基础的建设是当今房屋建造的重点,其建筑的好与坏关及到整个房屋的建设,因此,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房屋的建设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一个稳定坚固的桩基础,能够为如今紧张短缺的地况腾出足够的位置,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从而促进城镇乡村经济的发展。桩基础作为现在广泛使用的地下深基础,受到社会的较大关注,也是成为一栋建筑物质量的评判标准,虽然在桩基础建筑中会出现些棘手的问题,但是,其应对的措施是可以有效的处理其不足之处的。桩基础的实用性也是被大众认可的,它存在一些已发现的问题以及未知问题,人们也仍在探讨与研究,致力让桩基础的建设更加的完善,相信建设者的不断努力,桩基础的建设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温兴萍;浅析房屋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质量监控[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第4篇

(关键词)事故原因防止措施处理原则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重的甚至会毁掉整幢建筑物。根据承德地区的地质特性和我近十多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并结合工程实例,将桩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事故的原因、预防措施、事故处理原则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

二、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在桩基础施工工程中,一般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造成的质量事故由以下几种:

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3、成孔中的质量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持力层达不到要求。

4、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5、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或者因桩塌孔发生断桩事故。

6、桩基验收时因桩位未认真校核或者未设置护筒,钢筋笼未校整固定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7、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二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止浇筑;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除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四、为防止发生桩基础质量事故制定相关措施 :

1.基桩开挖桩间土之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或者存在隐患问题,必须意见一致,查清原因后,方能挖土,防止桩基础桩间土开挖后,再来处理桩的质量缺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桩成孔后,应对照地质报告及设计要求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持力层强度及持力层厚度。冲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桩≤500mm,摩擦端承或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桩孔垂直度、桩位移、钢筋笼制作偏差等数据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应及时分析及解决。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桩,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3.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为了改善砼和易性和出现缓凝现象,水下浇筑混凝土宜掺外加剂,但是必须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试配。

4.浇筑水下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开始浇筑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桩径小于600mm时,可适当加大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

(2)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以上。

(3)导管埋深宜为2~6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纪录。

(4)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纪录备案。

(5)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应凿除的泛浆高度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

五、发生桩基础质量事故后的处理原则:

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我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1.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

(l)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得当。

(2) 处理过程及结果不会对建筑或结构造成影响。

(3)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2.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1)造成事故的愿因要分析清楚。

(2)事故性质和范围要清楚。

(3)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4)参加人员意见一致,有关人员签字认可。

3.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面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

4. 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六、桩基础质量事故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

通过十几年来的施工经验总结,针对桩基础施工工程中,对经常出现的桩基础质量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与同行共同分享。 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粱),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1. 接桩法:当成桩后由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1)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再将桩钢筋接长,然后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2)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采用此方法时,要制定严密可行的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设计及监理、建设单位代表同意,方可进行施工。

2. 补桩法

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时孔位偏差,使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按此方法处理时,必须由桩基础原设计单位出设计变更文件,或者有经设计单位签字盖章同意的处理方案。并且,在桩基础竣工图上标注清楚。

3.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桩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有效断面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土建工程应用

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每个建筑工程都是由基本的土建工程开始的,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桩基础技术是土建工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单位,做好这项技术的施工是保证建筑物根基的最有效措施,不仅能够防止建筑物地基的变形,又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做好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质量,并对以后的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桩基础技术概论

1. 1 概念

所谓的桩基础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使建筑物达到预期的稳固性,对建筑地基所进行的一种加强和加固的技术措施。一般由桩基和位于桩基上部将桩基与桩顶进行连接的承台两部分共同组成。依照其承载方式的不同,其可以分为高承台桩基、低承台桩基。高承台桩基的桩基上部有部分是高出地面的,其承台是完全高出地面的; 低承台桩基的桩基全部位于地面以下,而且承台也是全部或者部分位于地面下边的。其施工方式可以分为现场进行机械打孔,在孔内放置特制的钢筋笼后直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而形成的灌注桩和由事先预制完成桩基后,再通过后期的外力作用打入地下的预制桩两种形式。桩基础技术能够使建筑物在受到地震、台风等灾害时可以将所受到外力向地下传导的做有效措施和方法,在建筑行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

1. 2 特点

桩基础技术因其良好的承受能力的特点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良好的承受力是因为桩基是穿透了地层的软土层直接与比较稳定的基岩相支撑。当土层发生沉降时,由于桩基的存在避免了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因为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其次,当建筑物所在的地基比较松散时,桩基技术更能发挥其高强度承受力的特点。随着当今建筑物的不断增高和建筑规模的扩大,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物的不断涌现,桩基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2 应用前提分析及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虽然桩基础技术对于建筑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等特点,但是由于其施工工程量较大,而且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工程都会用到这种技术,也不是所有的建筑工程都适合使用此项技术。其使用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考虑建筑工程的资金预算,如果是预算要求低成本投入则不适合使用该项技术。但是前提条件是建筑工程不是建设在地震带或者地基基础较差,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如果建筑物的质量要求较高,或者地基沉降较大、位于地震发生带的时候,建议采取桩基础技术,以保证在地基发生沉降或者自然灾害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其次,超高层建筑或者占地面积较小高度较高的工程也最好选择桩基础技术。另外,还要考虑工程的工期,按照工期的要求进行桩基础技术的施工方式。在进行桩基础技术施工前,首先要对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工作,分析工程地基的土质、施工环境等,以选择适合的施工方式,并对具体施工方案进行设计、预算等。其次,还要调整好桩基的高度进行放线工作,以保证施工工人在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并保证工程工期和进度。

3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3. 1 预制桩应用分析

预制桩是按照需要在施工工地以不同材料而预先制作好的各种桩基,在进行桩基的固定时主要是通过打桩设备将其打入预订深度和位置的。按照制成材料的不同,在现代建筑工程使用中,预制桩主要有钢桩和混凝土桩两种。钢桩主要使用在一些特殊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相对较少。混凝土桩因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中预制桩。但是其缺点是对施工现场和制作现场的环境影响较大。一般在进行沉桩时,可以通过震动、静压、射水和锤击等多种沉桩技术进行沉桩操作。具体选择和使用哪种方式进行沉桩,需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做好预制桩的使用和沉桩操作方式的选择方案,在沉桩的具体操作中,一定注意沉桩的深度和角度,严格按照操作工序还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桩基功能的正常发挥,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3. 2 灌注桩应用分析

灌注桩在应用时,可以分为钻孔、挖孔、沉管三种灌注方式。三种方式之间也有差异性,具体施工选用哪种方式,还要看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三种方式在进行施工时都要注意用于灌注的混凝土质量的把控,并时刻进行桩基强度的控制和监测,防止断桩、空桩及断层现象的发生。

钻孔灌注是指对工程地基进行钻孔后加入混凝土和钢筋进行灌桩的,在钻孔施工时,一定要保证钻孔内的清洁度,清除钻孔内的泥土等,在保证灌注桩的质量前提下完成灌注桩的制作。挖孔灌注是指通过人工或者利用机械进行工程地基灌注孔的挖孔,在挖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防止施工工人和施工机械发生施工事故,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沉管灌注是靠机械或者重锤进行沉管开孔,再进行混凝土灌注的操作方法。与其余两种方法相比,沉管灌注是最为经济、速度最快、操作最简单的方式,但是由于此种方式制作的桩体截面面积较小,所以强度较低点,在进行桩体取出时容易造成断裂的发生,因此,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管孔内混凝土的紧实度并注意调节好拔出速度。

4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建筑技术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提高,本文就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做出了分析,总结施工经验提出其技术应用中的具体措施,为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保运. 浅谈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5,17∶ 75 + 79.

[2]罗立贺. 解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 门窗,2014, 07∶ 103.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当前社会发展大环境下,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建筑具备基础性能的同时,害应当具有一定美观性和舒适度。为更好的满足社会群体对建筑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加大力度探讨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在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桩基础工程概述

就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桩基础是一种基础性工程,以承台梁将土内单桩顶部联系起来,促进上部建筑物荷载向深处土层传递,或将软弱土层挤密,从而切实改善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为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桩基础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若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要求,可以采用桩基础开展施工操作,以促进建筑工程地基问题的妥善解决。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建筑结构负荷进行有效缓解,促进负荷向桩基土层的转移,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损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物整体结构稳定性,并且能够为后续各项施工操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桩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在明确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制定科学化的施工方案,明确木桩的承载力范围,从而加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加快施工进步,推进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2 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施工准备

桩基础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桩基工程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能否顺利有序开展。为保证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以下就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施工准备进行具体分析:

2.1对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勘察

首先,对桩基础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勘察,并与周围居民进行沟通,详细的了解和勘察才可以做好下一项工作,其次,对现场施工地质构造进行勘察,要依据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细致的搜集信息和资料,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筑桩基础施工方案,确保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准确性,并根据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与此同时,在对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勘察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对自然因素的勘察,例如建筑施工的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然后对所勘察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总结,以保证桩基础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要了解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中,周围一些建筑所在的位置、结构、距离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使用时间、结构构成、深度、距离、管径大小等一系列情况,确保建筑桩基础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桩基础施工方案的编制准备

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的勘察完成之后,要开始对桩基础施工方案进行编制,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根据勘察施工现场中得到的数据信息,对桩基础的施工方式、类型、机械的使用进行确定,在对桩基础施工方案进行编制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周围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对一些基础设施造成影响,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最终确定桩基础工程的准确位置与数据,确保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准确性。

2.3建筑桩基础施工机械中的预备

建筑桩基础中施工机械的预备工作,主要是根据施工方案展开,在对施工机械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个机械都有其自身的性能,提高桩基础施工机械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在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施工中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速度与进程,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整体完工,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地节省了人力,更确保了工程的质量。

2.4桩基础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

首先,建筑部门在进行采购时要对材料生产商进行对比,寻找出质量好、信誉佳的厂商进行长期合作,不仅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其次,要根据材料的材质等特点进行分类和堆放,并控制好库房内的空气湿度等,避免因出现湿气过大使钢筋材料出现生锈腐蚀等情况,并避免因随意堆放出现材料损坏等,防止对成本和工程质量造成破坏。

3 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应用

3.1灌注桩的施工应用

灌注桩是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加大力度探讨灌注桩的施工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为加强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依据成孔方式对灌注桩施工进行合理划分,以便选取具有高度适宜性的措施开展相关施工操作。通常情况下,按照桩基础成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冲击成孔、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以及沉管成孔等多项内容,冲击成孔在淤泥土、砂土以及黏性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干作业成孔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是人工挖孔,主要应用于粘性土施工中;二是机械钻孔方式,主要适用于砂土、粉土以及黏性土施工中。泥浆护壁成孔方式在砂性土、粘性土以及粉土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为加强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应当充分做好护壁相关防护操作,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最大程度上避免护壁倒塌而影响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充分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性能和质量均满足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标准,全面提高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有序开展。

3.2预制桩施工应用

在预制桩的施工过程中,桩尖的朝向要根据打桩的顺序进行确定,在浇筑的时候要从桩顶往桩尖中进行连续性的浇筑。预制桩在施工中的沉桩方法,可以划分为振动沉桩、静力沉桩、射水沉桩、锤击沉桩等,在应用振动沉桩或者是静力沉桩的时候,会出现挤土的现象,所以在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应用时要根据桩基的数量、距离以及基础的范围,对施工进行合理的规划,还要针对挤土这一现象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预制柱施工中挤土现象的出现,降低预制桩施工对桩基础周围环境的影响;预制桩施工中的射水沉桩,只适合在桩基础工程中的砂土层中进行应用。

4 结束语

为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应当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技术,规范施工环节各项操作,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顺利进行,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群体对建筑行业的多元化需求,确保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能够得到可靠保障,进一步推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敏贤. 探析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 低碳世界. 2014(07)

第7篇

[关键词]桩基础;混凝土;配合;控制

1.绪论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出现得比较早的关于记载“桩基础”的在浙江河姆度河原始社会居住遗址里被人们发现出来。一直发展到了我国宋朝,“桩基础”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日趋走向成熟。而“营造法式”一书记载了关于如何临水筑基。后来到了明清两朝,“桩基础”技术日益发展完善。如今,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铺路修桥,天堑变通途,交通运输就如国民快速发展的大动脉。要发展,就要优先发展交通,交通的建设需要铺路修桥,而铺路修桥则需要筑根基,根基稳则需要打“桩基础”。因此,“桩基础”是施工建设的关键基础,必须把“桩基础”打牢。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发生过大地震,采用“桩基础”技术的施工通常损害较小。说明了“桩基础”在抗震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桩基础”作为一项比较远古的建筑形式,“桩基础”技术已经历经长历史的发展。不管“桩基础”的原料与“桩基础”类型,亦或“桩基础”的机械与“桩基础”的施工均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建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施工中也遇到一定的技术难题,就是在“桩基础”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减少施工原料的消耗,提高施工效率。下面结合我们在日常施工中的工程实际,就“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进行浅析。

2.“桩基础”的基本概况

2.1什么是“桩基础”

“桩基础”是由“基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构成。如果“桩”整部埋在土里,“承台”的最下边就会跟土壤接触,这种情形就叫做“低承台桩基”。如果“桩”有部分露出地表且“承台”的底位高于地表,这种情形就叫做“高承台桩基”。依据“桩基础”的受力,可以将其分成“摩擦桩”与“端承桩”。依据施工方式,能够把其分成“预制桩”与“灌注桩”。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桩类型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以及“钢管桩”等等。

2.2材料的认识

第一,混凝土。“混凝土”通常采用“粗细集料”当做骨架,而采用“水泥净浆”制作成的胶凝材料当做混合料。一般情况下“粗细集料”的体积大概是整个混凝土体积的百分之七十。混凝土其强硬度受到水泥与水灰的配合比、集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第二,水泥跟水灰的配合比例。混凝土的至关重要的原料为水泥,因此,水泥的强度最先影响并制约着混凝土的强度。此外,水泥石所形成的抗压强度由其毛细孔占据空间的数量和凝固物占据的数量来决定。如果所使用的水泥相同,那么混凝土的强度由水灰比的多少来决定。通常情况下,水灰比越少,水泥石的强度就越高,其跟骨架的粘合力就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

3.“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控制要求

“桩基础”所采用的“混凝土”通常是在水下、土壤里、泥浆里等隐蔽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因此,在这种特别的环境下,为了保障“混凝土”能够凝结、硬化,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标,并使得“混凝土”性能良好,这就要求所用来配制“桩基础”的“混凝土”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

3.1强度

“桩基础”由于长埋地下,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下水跟环境水等的制约,这样,原先配制好的混凝土混合物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水量增加的影响,往往会使得水灰比例发生改变,会影响与制约着最终形成的混凝土强度。所以,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事先根据施工环境及因素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在施工以后能够取得良好的强硬度。

3.2黏性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去减少原料的“离析”、“分层”等,以确保混凝土的黏度,使得最终形成的混凝土黏度优质,能够与材料高效地黏聚在一起。。

3.3流动性

“桩基础”所采用的混凝土通常情况下是在混合料自身自重力的作用下形成流动。而混凝土自身自重量的流动是在混凝土的密实和整平过程中完成的,通常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当把范围控制在十八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间,采用的适宜的水灰比应当把范围控制在零点五到零点六之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桩基础”所使用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

3.4耐久性

“桩基础”所采用的“混凝土”施工一段时间后会凝结并硬化,最终还要长期经受住各种负荷。因此,施工中应当对“混凝土”的水灰比例与用量进行严格把关控制,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期。

4.“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在符合一般的、基础的混凝土条件下,关键环节就在混凝土的配制了,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对“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原材料”与“混凝土的配合比”作了明确的技术标准规范,通常日常的施工项目图纸的设计也会对施工要求作出规定。本文结合多年来于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亲身经历,总结归纳为如下:

4.1关于水泥

能够用于“桩基础”施工的水泥可以为“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普通水泥”等。但是,对于最少水泥使用量标准规定为每立方米的混凝土不应当少于350千克。对于“水泥的初凝”时限不应当少于二个半小时。对“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当小于三十二兆帕。此外,如果使用的是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其用量不应当相应减少,也不能够使用“早强剂”。

4.2关于粗细集料

对于“粗集料”应当选取碎石或者卵石,而“粗集料”的粒径最大范围不应该超过四厘米。如果采用的是碎石,这个时候就应当提高约4%的含沙率,而混合料的含沙率通常需要控制在40%到50%之间为佳。对于“细集料”应当选取级配较好地中沙,而且级配必须符合标准并且符合设计的要求规范。

4.3关于强度、耐久性

“桩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混凝土的耐久性”两者是紧密相关的。通常状况下,“混凝土强度”越高则“混凝土的耐久性”越高,而“混凝土的强度”往往由“水灰比”、“水泥的强度等级”、“水泥的使用量”、“粗细集料的种类”、“有无掺用外加剂”等因素来决定。经过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长期实践得出:“桩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的强度”其实比别的混凝土的强度要低得多,通常会低五成到九成左右,所以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就相当重要。

4.4如何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以上图表数据统计是在“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效果比较好的十个方案,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关于如果控制“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的一些方法。

首先,一般情况下,在“桩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强度”要超过设计的强度要求。尤其是在配制“基础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把“混凝土的强度”调高于设计强度的25%左右。其次,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应当尽可能地取最小量值。因为比较高的“水灰比”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最终的混凝土的强度、均匀度以及密实度等。接着,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胶凝材料和它们的使用量应当符合施工要求。这将对“桩基础”是工作的“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与制约。最后,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应当适量地提高含沙率与浆体的使用量。这将在“粗细集料”中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碎石的选用上最能体现出来。此外,还要充分考虑“粗集料”粒径的大小,建议最好选用小口径的,这将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流动性就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卢远芳.浅谈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J].混凝土世界,2011,(11).

[2]高华,庄永,白伟,朱雪锋.浅谈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J].辽宁交通科技,2000,(08).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方法 适用范围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上桩基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地面建筑的基础,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针对不同的区域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桩基础的施工方式主要分为三种:挖孔灌注桩、钻孔压浆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等,对于每一种的桩基础每种施工方式来说,每一种施工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注重对施工技术的方法的采用,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整个施工环节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进而使得在施工的各个方面应对所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得到有效遏制。

1、桩基础施工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预制桩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就要先了解桩基础施工的一些概念。预制桩一般可以分为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种形式。混凝土具有坚固,荷载承受力较大,施工性长久并且速度快,这也就奠定了建筑工程建设的根基。桩基础是一种不同于地基但很常用的建筑施工形式,用专业知识就是用一些坚固的材料对施工地基基础进行一定的稳固,而这些稳固的桩基础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桩基础的作用就是将地面上或者地基中较大程度上的结构进行荷载重量的分担,以解决建筑基础中的承载不够强大,建筑地基的变形等等较为严重的问题。

2、桩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方法运用

桩基础按照施工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钻孔压浆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但如果按照更加细致的分发,桩基础的施工方法恐怕就会超过300多种,按照新建筑的要求、新时期的建筑特色来说,桩基础的施工方法不断的更新,其发展、变化和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2.1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

挖孔灌注桩的基础施工是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机械施工的部分很少,绝大部分的施工是以人工为主的。对于这种桩基础具体施工方法有:测量放线定位,埋设钢护筒;平整施工场地;砌筑井台,设置排水沟并设置除渣通道;安装提升设备;桩孔开挖、排水、孔壁支护;钢筋笼的加工与吊装;关注水下混凝土;凿出桩头,进行检测。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在现场的勘查,更需要是专业人员对施工前的工地的成孔试验以及土质、水文等相关情况的分析,会同设计、勘测单位共同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等待最后的建筑方案形成并验收通过后,进而才能制订行之有效的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法,进而开始建筑的全面施工。

2.2钻孔压浆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

钻孔压浆灌注桩基础施工需要做到的是:施工前对泥浆的配制,因为对于钻孔压浆灌注桩基础来说,泥浆是整个施工安全质量的关键所在;其次就是对钻孔的护筒埋设工作,在埋设护筒的工作中,护筒周围应当充满夯实土层的,这一步的主要是防止护筒在冒水过程中的孔口坍塌等施工中所不安全的事故,因此在整个钻空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注意校对钻机的平整度以及钻杆的垂直度防止在过程中地基的不稳定的影响,这一步的实施关乎到灌注桩顺利施工;在钻进过程中需要对于不同的地层和地质进行成孔施工研究和实验,进而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技术参数制定,更多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最后还要对泥浆指标进行检查,适当的对泥浆或净化进行补充和调整,让最后的清孔钻孔灌注桩工作得以更好的进行;对于清孔来说一般需要分二次进行,终孔清孔和钢筋安装后的二次清孔,不宜采用测绳测定孔深,当孔深符合设计要求时即为终孔。

2.3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

对于现如今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方式来说与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有一定的详尽之处,但一些方面却大相径庭,对于主要工作就是施工前的准备、人工挖桩、混凝灌注、工程验收四步。对于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整个的施工的材料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来说禁止使用,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放线工作时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操作,所用的仪器也要经过校准,必须精确。混凝土灌注要注意精确计算混凝土的用量,以免过多导致浪费,且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最后在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做好对工程的检验工作。设备显示数据不得造假、任意改动。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到收集资料,随后要在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而对于安全措施灌注桩孔的施工来说,施工方与监理方都要做到质量工程的验收工作以及钢筋笼的制作与质量验收,最后一步便是整个过程中的重点混凝土灌注施工。

图1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对于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这样的桩基础方式来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机器简单,操作方便对于施工场地的占有面积要求不高,而对于周围建筑物又有影响、质量可靠的特性,又可以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做桩基,作支承、抗滑、挡土之用,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施工预算低等等情况下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工作。

3、桩基础在建筑工程适用范围

桩基础的适用范围很广,但秉着经济,便于施工的原则,一般是在天然地基承载力(包括竖向、水平)不足、且简单加固后也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桩基础,通过桩基础把荷载力传送到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的地层中。在桩基础在建筑工程适用范围中,施工方需要注意的是,地基周围不允许有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高层建筑或其他重要建筑物;对与周围建筑来说,烟囱以及输电塔等高耸高结构建筑物都要采取小心的态势,宜采用桩基以承受较大的上拔力和水平力这样的方式来防止对于一些较大建筑物的倾斜作用;应合理控制好基础沉降和沉降速率;对于较大一部分的软弱地基来说,需要在施工前做好测试工作。而对于软弱土厚度较厚时,由于一些桩端无法达到较好的深度,我们应当考虑桩基的沉降等问题,通过有效的将荷载量传到桩基一下的软弱层,进而使得桩基更好的稳固,对于在建筑工程实践中,桩基础的工作是在地基勘察、方案、设计下进行的,作以对于施工来说地基勘察、方案、设计才是真正的保障,同时这也是建筑施工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结论

在桩基础施工中还在要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以便于更好的改进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效率及质量,保证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这就需要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趋向更加优越化:首先是需要建筑工程的桩基础处于攻克桩成孔难点方向高技术发展,其次就是向低公害方向发展,让扩孔桩的发展更好的应用,并靠向异型桩方向,因为这样提升了单桩承载力,这样的异型桩在国内发展还是一个新方向的发展,最后便是向组合式工艺桩方向发展,在相应程度上将钻孔扩底灌注桩的成直孔和扩孔两个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得桩基础施工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施工方法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贾永红. 浅论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检测与验收[J] 山西建筑.2010.04

[2] 刘 五. 浅谈桩基复合注浆法施工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2010年第 2 期

第9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的质量,尤其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相比于普通建筑,不仅仅是楼层较好,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相对的比较多,在施工工艺、效率、质量上也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想要使高层建筑在竣工之后能够保持稳定,就必须保证高层建筑在建设中的质量。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在对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与完善。

一、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我国在高层桩基础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摸索与总结经验,对高层桩技术工程中还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完善。

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制桩接桩部位的选择不合理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预制桩进行设计时要对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要根据施工现场中土壤层面的实际情况对接桩部门进行合理的选择,预制桩接桩部位的选择不合理,会直接导致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打桩时出现质量问题,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例如:某一个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打桩的过程中,设计了25米的预制桩,并且将预制桩分为两节,第一节桩为15米,第二节桩为10米,根据对相关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的打桩环节进行调查,发现施工人员在对第二节桩进行施工的时候,第二节桩容易出现很多的破损现象,所以将第二节桩的长度调整为15米,经过对15米的第二节桩进行施工,发现第二节桩出现破损的部分明显的减少了,导致第二节桩出现破损的原因就是预制桩接桩部位的选择不合理而造成的,这一现象充分的体现了预制桩接桩部位的合理设置,对于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多么的重要。

2、忽略打桩的顺序

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在对预制桩与灌注桩进行施工时,要充分的重视打桩的顺序,如果打桩的顺序出现了问题,则会造成桩头与桩身的损坏,桩顶也会发生移位,甚至会出现导致桩身的断裂。

3、接桩部位的焊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预制桩接桩部位的焊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果预制桩接桩部位的焊接出现质量问题,则会严重的破坏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例如:在对某一栋大楼的桩基础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共有1500根预制桩,而其中出现事故的有365根,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桩基础工程的建设中,对预制桩装部位的焊接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规定中的标准与要求,点焊、漏焊等一系列现象非常的多。

4、基坑土方的挖掘不合理

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基坑土方的开挖是整个桩基础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容易忽略基坑土方挖掘的合理性,大部分都简单的认为只要将基坑中的土壤挖掘出来就完事了,不了解相关规定中对基坑土方的开挖有明确的标准与要求,基坑土方挖掘的不合理,会直接导致桩基发生位移,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解决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问题的措施

1、做好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前期工作

1.1 合理的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施工现场中妨碍施工的杂物,必须确保施工现场的平整,因为只有平整的施工现场才能够保证桩机的垂直度,使施工人员在使用桩机时能够更加的稳定、安全。

1.2 对桩位以及水准点进行确定

在对桩位进行确定时,要按照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施工设计的网格对控制线进行确定,然后根据设计的桩位对每一个桩编号,然后根据桩的、轴线、大小施放桩位,还要对样桩进行设置,便于桩机对桩的定位。在对水准点进行确定时,要根据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的设计要求,对桩基础工程中的标高进行有效的控制。

1.3 做好施工中相关的设计

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的设计人员在对工程进行设计之前,应当对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地理形态、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展开相关的讨论,选择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有效的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

2、选择合理的沉桩方式

2.1 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的沉桩。预制混凝土桩划分为方桩与管桩,钢桩划分为H型钢桩与钢管桩,这两种的桩的沉桩方式有:静力压桩法、震动沉桩法、锤击打入法以及水冲沉桩法,对这些沉桩方法进行选择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2.2 灌注桩的成桩。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中的灌注桩,成孔的方法主要有:沉管成孔、泥浆护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在成孔之后,将相应的钢筋放到成孔中去,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灌注桩。

沉管成孔这种方法采取的是振动与锤击的方式,这种使用方法在使用时会引起噪音,所以不适合在城区中使用。泥浆护壁成孔这种方法采取的循环泥浆护壁与冲击成孔,在粘性土中适合使用循环泥浆护壁,在碎石的土质中适合使用冲击成孔。干作业成孔采取的是钻孔与人工挖孔,土质为黏性时适合使用人工挖空,土质坚硬时适合使用钻孔。

三、结语

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技术直接决定着高层建筑的质量,它能够有效的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诗操.几种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及其防治[J].科技资讯,2010(2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