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21:33: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蒙药学;毕业生;带教;PBL
蒙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主要包括专业选题、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以及撰写论文等多个环节,成熟完善的实习带教方法会使毕业生从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培养与锻炼,可提高蒙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结合,使学生投入到问题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笔者拟在蒙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带教中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毕业生实习带教的各个环节中,提出基于PBL的蒙药学毕业实习带教模式,为蒙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基于PBL的专业选题
蒙药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掌握蒙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蒙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蒙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熟悉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蒙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蒙药及其制剂质量的控制和鉴定分析;了解现代蒙药学发展的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实践工作能力。即蒙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实习期间主要从事蒙药化学、蒙药药理、蒙药方剂及蒙药制剂等相关方面的实验研究。
因此,在实习之初,带教老师可多通过PBL启发学生去思考如何选题。比如,引导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取待研究的蒙药,启发学生思考研究选用蒙药的哪方面内容,是倾向于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还是倾向于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倾向于蒙药的药理方面研究,还是蒙药的剂型改革研究等,若是药理方面的研究,是研究抗炎、解热、抗癌还是其他等问题。
2 基于PBL的文献检索与阅读
在初步确立研究课题后,检索文献与阅读文献是接着要进行的重要环节。由于蒙药的相关资料一部分被电子数据库收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电子数据库中查找;而一部分由于蒙文文字的特殊性存在于印刷版的工具书或者材料中。教师基于PBL启发学生搜索当前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有哪些,并指导通过哪些数据库能下载到蒙药的相关文章的全文而哪些数据库只能看到蒙药相关文章的摘要等;在了解文献数据库的正确使用之后.就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去图书馆或者资料室查找印刷版蒙药相关资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之后,对所下载、复印及借阅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阅读,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举办专题研讨会让学生通过讲解文献的方式对所选课题的相关内容初步熟悉,并随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在纠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文献阅读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将文献内容与所选课题联系起来。
3 基于PBL的实验设计
在专业选题、文献检索与阅读之后,即进入实验设计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安排实验时间、准备哪些实验材料、采用哪些实验方法、需要哪些实验条件等问题。从而使学生为即将开始的实验奠定扎实的实验设计基础。
4 基于PBL的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后马上要进入的是具体的实验操作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需要培训哪些实验方法操作、具体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抽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并边演示操作边讲解要点,并指出操作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实验。
5 基于PBL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即进入了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选择何种统计软件、利用所选统计软件中的何种检验方法来分析、如何分析统计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差异、如何制作图表来表示实验结果等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对实习期间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6 基于PBL的论文撰写
最后一步进入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要求,每一部分的撰写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之后,教师抽出专门时间对学生撰写的论文进行修改、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撰写出更专业的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中央和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就业促进政策,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认真总结我国促进就业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促进就业立法经验,积极发挥政策的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引导大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1]。
1 调查对象、方式和范围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1997-2016共二十届部分毕业生6162人,其中中药学专业2508人、药学专业876人、制药工程专业1699人、市场营销专业1079人,包括已经就业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硕士研究生,见表1。
1.2 调查方式
通过对药学院毕业生就业数据整理、电话咨询、实地探访等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方向进行调研。
1.3 调查范围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1997-2016届部分毕业生。
2 调查结果
2.1药学类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
通过对6162人的就业单位类型分析,我们把就职单位总共分了七个类型,包括行政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单位、医药企业、社会药房、其他。在就业类型调查中发现,医药企业和医疗单位所占比例相对大,说明大多数专业毕业生趋向于此两种方向就业。这与马晓匡教授对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毕业生去向研究结果一致[2]。这种现象反映了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呈正相关,见图1。
2.2 药学类毕业大学生的行业就业率
2010年之前四个专业的行业就业率维持平稳运行,之后就业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见表2。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2010年后的毕业生为个性张扬的90后,时代性格特点、就业观念的变化影响了就业率,使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就业难的社会现状,也导致就业率的下降[2]。
2.3 药学类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通过对四个专业的一次就业率分析,四个专业一次就业率都高达90%以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药学类大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见表3。毕业生从事医疗单位人数趋势在总体呈上升趋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实施宏观积极的就业政策,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逐渐上升,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药学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药房工作的人数逐渐上升,经调查发现社会药房处于改革阶段,由以往拥有一个药剂师可同时开多家连锁药房向一个药剂师只允许开一家药房改革,这是导致毕业生向社会药房倾斜的主要原因。在改革浪潮推动之下,社会药房将需要更多的药学类专业相关人才,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将扩大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在对近三年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调查显示为94%,比平均就业率高近两个百分点。该专业存在着就业面广泛的特点,从事市场服务与开发、销售,其他行业如经济、管理、贸易等有相当一部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见图2。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的就业方向多元化,行政事业单位1.3%,国有企业4.3%,私营企业74.1%,港澳台投资企业5.3%,外商投资企业4.7%,个体经营10.3%,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市场营销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用人单位最多的是私营企业,其次为个体经营。通过调查分析得药学类市场营销毕业生从事医药企业占46.6%,占主体部分。充分说明药学类市场营销独具特色,其就业前景相当可观。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与引导
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但其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特别是应该从学生入校起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和就业观念。在学习和工作中脚踏实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3]。
3.2 改进培养方法与课程设置争取达到最优化
学校应多举办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案例分析、调研)、加强专业学习的广度、加强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加强对专业学习的引导、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多举办高水平的专题讲座;加强专业学习的深度[4]。
3.3 提高专业化程度
通过研究近十年药学类专业就业单位类型分析,毕业生在知名医药企业就职人数逐年增加,说明我校培养的人才专业化程度提高。为更好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应加??人才的培养专业化程度。
3.4 大学生就业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一名教师联系一个班级体、一名教师联系一名学生等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学生在专业学习、专业发展方面的教育,正确指导大学生考研及专业发展,避免盲目学习及盲目考研,同时也能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作用,以此来加强药学院大学生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5]。
关键词: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支柱产业,药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医疗界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药学的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加强,重视养身,注重医疗。药学领域飞跃性的进步引起社会对药的青睐,必不可少对药学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药学界的不同领域度药学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此次的调查结果对在校药学生的自我发展及学校培养教育模式的改进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调查问卷。
1 调查资料
分别制定纸质版和网络版调查问卷,前者主要用于显示走访相对距离较近的校友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就业的经验等,后者用于相对距离比较远或者不方便见面的校友使得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具有普遍性。调查对象是来自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近10年毕业的校友,填写方式为纸质版和网络版均为匿名填写调查表。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参与调查的校友人数为348人,其中各届校友参与人数不等,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4.3%,纸质版126份调查问卷如数收回。在调研时所有被调查人员都已离校并参与工作或者选择继续深造。因此可以收集到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准确性的数据。
2.1药学毕业生去向分析 在我们所有回收的调查问卷中男女比例为50.39/49.07。在所有调查人员中70.37%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直接就业,而自主创业和从事其他方向的总数为8.33%,其中女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要比男生多2.64%,但是选择自主创业和其他方向的人数中男生要比女生多8.94%,见表1。
2.2从事工作与药学专业的相P程度和其幸福感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发现只有6.48%的人从事的工作是与药学专业不相关的。并且从表2可以看出从事与药学不相关工作的被调查人员中感到自己不幸福的人数达71.43%,而从事药学相关工作人数中幸福比例高达一半以上。通过分析数据可知建议在校药学生毕业之后选择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可能会更加幸福。
2.3药学专业在不同等级的城市的就业形势与薪水 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乐观的分布来看,二线城市要占58.14%,其薪资水平77.77%的人在4000元以上,一线城市就业形势比较二线城市更加严峻,但其薪资水平都在5000元以上。三、四线城市虽然就业形势不是十分严峻但其薪资水平却远不如一线二线城市,所以综合考虑就业形势,薪资水平,幸福感三个方面更加建议药学专业毕业生在二线城市发展,见图1
2.4就业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工作单位对于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 40.74%的校友认为就业过程中求职方法和经验的欠缺是最大的问题,其次是专业知识的欠缺和岗位信息不足,也是制约应届药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再次,不了解药学的就业市场,对自己所要求职的单位缺乏了解,缺乏就业信息处理的技巧也是其影响因素(见图2)。针对就业遇到的问题我们此次调查过程中毕业生一致认为人际沟通能力、综合素质、社会实践能力、思维与分析能力、专业知识、职业工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地方,见图3。
2.5药学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调查总人数中50%药学生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取就业信息(见图4)。 表明求职过程中,学校对于就业信息的,就业过程中的指导至关重要。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必然会对学生就业造成影响。其次,通过参加校外招聘会、通过报纸、电视等得到相关就业信息分别占到24.07%、20.37%,所以学校要积极鼓励毕业生贴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去关注就业相关信息。
3 总结
3.1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医药学院可以根据医药市场单位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调整大学生培养计划,形成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人才培养方式。本科毕业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性格特点、自我认知、心态观念等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就显得十分关键。
3.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首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前药学生普遍存在择业思想不实际、择业目标期望值高等特点。目前市场就业环境促使毕业生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是发展问题。因而必须引导药学生树立竞争就业思想,明确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再次,加强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最后,完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拓宽药学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这次调研不仅深入地了解到药学专业毕业就业形势,也为各大医药类高校药学专业在校生提供了一个对当今就业形势的指导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对在校药学生和各大医药类高校更好地培养适用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人杰,刘艳霞,张晓梅,等.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需求与就业意向调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6-28.
[2]米燕燕.高等药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7):96-98.
[3]汤文璐,茅以诚,洪兰.在药学生中开展医学基础教育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4(4):256-258.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创造新的记录,同时这几年经济增速下滑,企业人才需求出现了软疲现象,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及本人基层工作经验,本文结合医药学院实际,主要从学生就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对学校评价等指数进行全面分析,将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度等角度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和对学校的满意度。
关键词:扩招;满意度;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39-0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7年的连续扩招,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质量下降,近年来,每年毕业生总人数都在创新高,毕业生数量之多,已经严重超出企业对应届毕业的需求量。高职院校作为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次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社会各界歧视的眼光看待,为原本就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上增加了难度,而我们医药学院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局限性,有些地域化工企业多,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容易,有些地域化工企业少,想回本地就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工作就比较难。如何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已成为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医药专业毕业生存在问题
经初步调查,就目前医药专业毕业生而言,学生满意度较低,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人事采访+学生代表谈话+问卷调查”形式就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医药行业地域分布问题。以浙江省为例,我省医药行业主要分布在台州地区、绍兴上虞地区,其他地区医药行业分布较少,而我校毕业生主要来自台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来自台州地区的学生可以在本地很轻松的找到对口工作,而来自宁波、温州等其他医药企业较少的地域,如果想回家找到专业对口工作难度就非常的大。
2.医药行业工作环境问题。相对来说,医药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的原料药车间,经常能闻到臭味,对身体或多或少存在伤害,同时因为生产的24小时连续性,工作存在两班倒或三班倒情况,碰到晚上上班要通宵值班,刚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毕业生,一时半会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3.毕业生对医药行业认识问题。毕业生对于医药行业存在很大误解,总以为医药行业很毒、臭,随着90后进入大学学习并毕业参加工作,他们处于优越物质环境成长下,他们理想中的工作是;活儿少,工作轻松,高工资。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使他们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即一上岗就能上手,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认可,但是也存在就业稳定性差。据相关企业人事部T了解,毕业生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为对新的工作岗位环境感到陌生而在较短时间工作后就离职情况时有发生,频繁的更换工作让人力资源部门对应届毕业生感到非常无奈,出现了很多企业能招有工作经验的,坚决不招应届毕业生情况,给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增加了不利因素。
5.在校生职业教育问题。现在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在校生职业教育,开设了和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但是由于开设课程集中在课堂,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企业,对于企业认识只局限于书本、课堂老师讲述,最多是偶尔非常匆忙的企业参观。很难有机会深入了解今后就业职业发展前景、晋升渠道、发展空间等。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探索
从我国的就业指导实践工作来看,还没有建立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行政管理职能较为突出,往往局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缺乏相应的服务职能。大多数高校都是从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等层面进行指导,并且只将应届毕业生作为服务对象,而没有对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教育,导致应届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盲目进行就业。
而我们医药学院毕业生因行业的特殊性,一、医药行业分布不均匀,学生偏向回家就业或离家附近地方就业,而本地拥有化工企业的可能比较少,很难找到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迫不得已而转行。二、医药行业家长存在偏见,医药行业在家长传统观念中是属于脏乱差、对身体有毒行业,在这样偏见下,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子从事医药相关工作。三、专业选择性,广大高三考生当初选择医药专业,是报考其他专业进不去,被迫调剂到医药专业,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在无奈情况下选择了医药专业,经过大学三年学习发现对于本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而不愿意将从事本专业作为终身职业目标。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用人单位、应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访谈调查,结合医药学院实际,主要从学生就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对学校评价等指数进行全面分析,将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度等角度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和对学校的满意度。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1.加强不同区域校企合作的紧密度。我院毕业生主要来自浙江省11各地区,我们通过主动和不同地区医药企业进行协商沟通,对于生源较多的台州、温州、宁波地区,寻找3―5家高质量的规模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和在校生见习基地,其他生源较少地区,确立1―2家高质量规模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这样做到不同地域学生从我校毕业后均能回原籍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
2.改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环境。通过和实习基地企业进行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和就业过渡期,今后从事生产车间岗位工作的学生,在毕业前,暂时不实习三班倒,安排在白天正常上班,给他们思想上留着充分准备期,让他们对工作环境有个比较好的适应阶段。今后从事QA、QC等分析检测工作的毕业生,给他们安排老师傅进行悉心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甚至能独当一面。
3.加强职业引导教育。在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前,通过邀请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来校为毕业生做职业生涯讲座,通过往届生和用人单位职业教育,让他们能沉下心来安心工作,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发展。极大减少过度频繁跳巢,对于工作岗位挑三拣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
4.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对于毕业生在企业表现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问题,要和用人单位进行及时沟通,共同商讨如何提升企业就业稳定性问题,综合企业的意见开设相关方面的职业教育。
5.加强在校生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于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了很大帮助,我们可以增设适合医药专业特色的职业规划见习课程,通过让学生到医药企业见习职业教育相关的实践,让他们更加清楚了解未来就业岗位,明白如果才能在企业中得到发展。
三、总结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同行业、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对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保障性作用。我们医药专业毕业生,通过学校加强在校生对职业教育的感性认识,加强不同地域企业的紧密合作,发挥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校方三级联动的就业指导工作,一定能将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罗三桂.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2]何胜利,潘万贵.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罗清萍.对高职生就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2.
收稿日期:2016-12-01
一门课程的开设,首先就是选定教材和制订教学大纲。临床药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药的知识,还要合理分析临床用药。随着新药品、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用药上的不断涌现,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直接地接触学科前沿,跟上时展的步伐,根据高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重庆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参考了《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三版),赵怀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在保证知识科学、系统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选用药学专业常用、实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作为教材,以教材为依据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制定实验设计方案,修正分析化学实验教材[3,4]。在编写过程中,参照不同学校的教学大纲,吸取不同学校、不同版本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优点,确保教学大纲突出专业特色,同时力求体现所用教材的优势。
二、注重专业需要,精选实验教学内容
重编实验大纲时,考虑专业设置和课程特点,精选实验内容,这是课程组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分析化学实验是实现分析化学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涉及知识面广,操作要求严格,实验数据较多,处理过程复杂,对精密度、准确度要求高,均要求学生细心处理。更为突出的是在实验设计、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析化学实验都具有其明显的课程特色。临床药学专业有鲜明的专业特点,既要学习药学的相关知识,又要学习临床知识,相对学习任务繁重,分析化学实验课时为36学时,学时数有限,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需要,课程组多次调整了教学计划,积极探索,顺利地完成了专业从无到有的良好过渡和不断完善的本科教学[5]。顺应学科发展,精简了化学分析部分的内容,突出天平称量、溶液准确配制、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电化学分析、分光光度计使用等。相对大药学专业,删去了部分酸碱滴定、非水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另外专门为学生实验购置新仪器,丰富仪器分析部分的实验内容,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与临床应用相呼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良了学习效果,突出了专业培养目标。
三、重视实践应用,加强实验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重视基本技能,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重要过程,即课前预习、课堂指导、课后总结。课前预习是保障实验课程效率的重要前提,每一次实验前请学生务必提前预习。要求学生做到结合理论知识,认真了解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的重点与难点,查阅与实验相关的文献,写出简明实验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前,指导老师逐一检查学生预习报告,掌握预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请学生讲解、演示等方式抽查预习效果。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指导老师在课堂上进一步详细讲解,确定学生能在自己的意识中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后,方可开始实验。在实验进行时,老师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争取做到逐一辅导,保持在实验室来回巡视,观察和评价每个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纠正不当操作,帮助学生对不同实验结果给出解释,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随时发现和处理实验突发问题。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原始数据记录及仪器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初步分析实验数据,对平行结果不太理想的同学,认真沟通,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醒其注意问题,及时让其重做或补充一些数据。学生再把原始数据给老师检查,经教师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实验室。课后,要求学生及时书写实验报告,分析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做好课后思考题。在下次实验开始前,教师根据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报告里反映出的重要的、共同的问题进行分析。
四、关注教学效果,实施全面科学考核
为了全面了解实验教学效果,分析化学实验曾经进行单独考核,由于临床药学专业仅有36学时,课程组论证决定,充分利用有限学时进行课堂教学,放弃独立考核,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关注每堂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成绩由每次实验操作基本情况及实验报告的结果和内容进行评分。每次实验课成绩评定(共100分):预习成绩10%,实验操作45%,实验报告45%。期末时综合每次实验成绩,给出总评。考核评分标准都做到量化,考核结果公正、公开、合理。经过改革,每一次实验,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争取做到最好,而不单单是为了做好最后一次考核,这便于良好实验习惯、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
五、引导综合发展,拓展开放性实验教学
在基础能力得到培养的基础上,课程组老师与实验中心和实验指导教师协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方式主要是兴趣实验设计和创新实验等,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立题,一般难度不大,说明所选实验意义,制定出实验方案,与老师协商,评估论证可行性后,自己独立完成实验。2014年上半年学校的开放性实验已初显成效,少数学生完成了个别实验。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实施时间,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积极思考,启发思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培训。
六、提高教师素质,从源头保障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源头。目前课程组承担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五位教师,其中三位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分析化学专业,另外两位教师毕业于医药院校的药学专业,自身都没有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和实践的经历,或多或少地缺乏临床药学实习经历。课程组要求分析化学专业毕业的教师阅读医药相关书籍,多听医药相关专业课,如药理学,多开展药物分析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熟悉分析手段和应用,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灵活应用性;而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可以多了解临床药学的最新发展,开拓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互补。课程组加大力度推行课程试讲,组织听课,开设公开课,并请学校和学院督导组老师进行辅导,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意见。同时学校每学期还选送青年教师去国内知名的医药专业院校进修,如选送教师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修,组织课程组教师去第三军医大学听课等,学习兄弟院校在教学科研上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了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上的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保障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医学院校;基层就业;就业形势
0 引言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走向基层,学以致用,为基层服务,尤其是医药卫生人才下基层的计划,这样既解决了日益紧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失的大问题,也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因此,各类高等医学院校,尤其是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适时调整办学方针、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层培养计划。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项目的启动,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和机关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
1 办学方向倾向于为基层服务,为基层就业垫好基石
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审时度势,依据现有及将来医药卫生人才的缺口及就业趋势,合理改进办学方针及方向,适时进行教学改革,修改适合基层卫生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为基层就业人才适应基层环境提供了保障。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目前正开展“基层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立项课题研究,该项目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全面落实《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牡丹江医学院的办学方向确立为“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这一办学方向在1997年学院迎接原国家教委专家组本科评估时被总结为“二为”办学特色,并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办学方向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尤其是就业工作。学院坚持这一办学特色,计划将用4~5年时间,完成特色应用型医药学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周期实践,形成比较成熟的特色应用型医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适宜基层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2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状
2.1 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医疗改革,加大了农村医疗、社区医疗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投入,扩大了基层医疗的规模,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人员缺口。能适应基层服务特色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社区的公共卫生人才更是缺口较大,一些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的护士比例没有达到标准配备,低于正常。
2.2 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基层卫生人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能力低的现象。本科以上人才占比例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专科人才,甚至无学历人才。由于近年新进人员较多,中级以下职称人数较多。另外,基层工作人员任务较重,没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所以能力上肯定不足。
3 影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因素
3.1 学生自身择业观
很多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基层就业根本就没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目前我院,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视野较狭窄,缺乏创业创新的精神准备,更不能适应艰苦条件,一味追求大城市、高收入。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反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追求舒适、追求名气的心态。通过我们这次调查发现:在全校医学专业抽样调查的800名毕业生中,93.5%的毕业生倾向于在省、市级单位就业,6.5%的毕业生愿意在县级单位就业,而乡级以下单位则无一人考虑;76.6%的毕业生倾向于在三级(三甲,三乙)医院就业,23.4%的毕业生愿意在二级(二甲,二乙)医院就业,而一级医院则无人问津;8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刚毕业月薪就应该在1500元以上,甚至2000元以上。
3.2 用人单位需求转变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接纳毕业生时考虑的问题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基层则相对要求较低。可是由于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另外,目前基层的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是不存在的。因此,医学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医疗卫生人才基层就业是大势所趋的,要如何处理好基层就业用需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更要为医学专业毕业生营造适合的空间。作为毕业生也应考虑到主动适应基层环境,为基层老百姓服务,到缺医少药的地方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的实际需要的地方去,实践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相信通过全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磊.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38-40.
[2]邹小荣.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困境与出路[J].孝感医学院学报,2011(6):76-78.
[3]闫珂,孟晓红,常淑香.高职临床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调查及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75-76.
[4]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5):66-68.
[5]王红漫,包鹤龄.医学生赴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愿探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2):184-187.
虽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不在临床一线,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离不开临床,所以他们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而药学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中医临床课,因此《方剂学》在使得中药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临床用药知识方面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设置反而比中医专业少。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当调整中药学院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使中药专业学生在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与本专业特点有关的《方剂学》相关知识,又能拓展与就业有关的实用的知识面,在应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证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不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应有的作用。
2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方剂学》核心知识与中药学院学生的特殊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核心知识、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兼顾专业需求。
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方剂学》有限的学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为了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兼顾就业市场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证学生能系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我们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3.1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我们认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对于各专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专业《方剂学》学时设置不同,学生将来要进入的行业也不同,因此对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讲授,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又有差别。为保证研究结论准确和严谨,有必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再次确认《方剂学》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首先,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提炼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纵向方面,研究建国以来各版《方剂学》教材,了解《方剂学》内容的变化情况;横向方面,研究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针对各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大纲,了解各学校各专业都重视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其次,进一步访问教学管理部门对《方剂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访问资深的《方剂学》教师以了解前贤和同仁在《方剂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再次,总结作者个人多年的经验。其对方剂学的知识体系和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都有切身的体会。通过以上方法确定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
3.2学生所需知识的特点以及与《方剂学》的相关性
(1)调查研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及《方剂学》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并调查中药学各专业在校学生对《方剂学》学习的需求和教改建议。(2)了解中药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出口,调查已毕业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已学《方剂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所需补充的相关知识。(3)调查用人单位对中药学各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并分析确认其中哪些是《方剂学》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的。
3.3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最佳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案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将各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与中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对《方剂学》的特殊需求有机地结合,得到适当调整《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方案,制定了适合中药专业的教学大纲。
4本研究的结论
4.1《方剂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比较建国以来历版《方剂学》教材,发现各版教材的章节设置基本一致。比较我国比较知名的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基本内容一致但是细节有差异。结合总结个人《方剂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相同的,中药专业也不例外。当然,中药专业《方剂学》的课时较少,而且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中医专业确实有所不同,因此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确实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一般说来,《方剂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论中包括方剂学发展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和用法,各论是经典方剂讲解。
4.2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总论教学的特点
药学生出口不论是药师,药品推介还是医药研发企业等,都是通过药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专业和行业都必须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理法方药缺一不可,因此总论中方剂的组成变化,也就是组方配伍理论和法度,是方剂学教学重点,是必保的核心知识。考虑到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特点,从剂型与成药关系密切角度考虑,总论中除治法和组成变化外,还应该重视剂型的讲解,应把剂型讲解提到一个高度。中药专业的《方剂学》课程通常在三年级开设,在此前的两年中,中药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在学习与中药相关的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等,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对单味药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深刻。然而临床等应用领域中,中药的治疗作用是以方剂的形式实现的,所以《方剂学》总论的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中药和方剂的联系与区别,以理法方药方剂配伍思路为重点,讲解其用药知识,这对于中药专业毕业生将来开发新成药或者作为药品推介师向临床医师讲解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很有好处的。
4.3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各论中的选方原则
考虑到中药专业《方剂学》课时相对较少,各论中所能选择的经典方剂的数目相对就少,必须采用少而精的选方原则,主要是注重方剂对治法的体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为纲,以纲为目,纲举目张”。
4.3.1体现法度的方剂
依据“方从法出,依法统方”的理念,选方和授课时注重以方表法,重点是能表达配伍法度的方剂尤其是一方多法的方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强调对每一张方剂面面俱到。如麻黄汤,麻黄配杏仁,表达了宣降相因的理肺法度,对肺系疾病的处方和肺系新药配方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4.3.2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药方
药学专业培养目的不是临床医师,通过方剂学学习侧重的不是培养其处方能力,而是实际应用能力,中成药的使用不可忽视,因此在正方和附方的选择中尽量选择一些已经具有中成药剂型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的方剂,这一特点特别适合于药店的药师。
4.3.3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
近年来,新药研发人员将一些经典方剂剂型加以改革,成功开出新的中成药,这些成药成功的走向市场,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制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就是一个剂型改革的成功案例;又如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传统名方,今人在此基础上去生姜加香附、丹皮、栀子增强方剂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可治疗肝郁化热,成功的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舒肝颗粒疗效稳定,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已纳入非处方中成药目录。这是一个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因此,为培养学生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的能力,应多选对古方剂型改革获配伍调整取得明显成功的案例,并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
1.1实习岗位所属领域行业与常见企事业单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中医药产业领域与中药医药产业链延伸领域,包含九种行业,其常见企事业单位。见表1。
1.2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工作实习岗位的名称多样,按岗位工作内容的相似度可分为七种类型。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如表2。
1.3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类型但名称不同的实习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类型的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种不同类型实习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药品生产工艺类:①了解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②熟悉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的常用检验方法及分析技术;③正确进行制剂操作和设计;④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特点;⑤熟悉制药设备,了解生产设备选型与维修;⑥熟悉GMP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选购途径与处理方法;⑧熟悉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⑨熟悉所产药品的功效与适用范围。
(2)中药质量检测与分析类:①掌握常见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规范;②熟悉常用药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确使用检验与分析测量仪器;⑤正确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药品质量档案与收集质量标准建立。
(3)药品研究与开发类:①掌握常用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②掌握药品研究常用的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③了解新药申报过程中申报、实施、注册、跟踪程序;④独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实验选题与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检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要求;⑦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试验、生物药剂学等技术。
(4)中药鉴定、炮制与养护类:①了解常用中药材资源的形成、分布及保护;②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品种,能对其进行真、伪、优、劣鉴定;③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及疗效的影响;④掌握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仓贮养护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对药品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法规及验收标准。
(5)药品调剂类:①掌握GSP实施要求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②掌握中成药(西药)的调配及中药饮片斗谱设计的规定;③熟悉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能判断处方的组成与应用是否合理;④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医药相关政策法规;⑤熟悉贵重药、毒性药、麻醉药等特殊药物的管理与调剂规定;⑥熟悉药房工作规律、医院药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6)药品市场营销类:①掌握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GSP规范实施要求;②掌握医院购销药品(材)的规定;③熟悉药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拓展、终端开发等业务知识;④熟悉药品流通渠道及商业常规;⑤熟悉产品的区域推广与反馈客户产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药品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的方法。
(7)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类:①掌握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等知识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药材的形成,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③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药用动植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收、贮藏运输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药材栽培与养殖技术;⑥了解环境对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等的影响;⑦熟悉GAP基本条例,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实习的考核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考核主要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实践过程中所掌握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已如上述,个人品质评价的内容通常包含: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管理、关心他人与集体、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合作、工作效率与质量等方面。
2结论与意义
关键词:药学本科实习;带教体会;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14-02
近年来,由于医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领域不断交叉融合,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为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药学教育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革趋势。研究显示,未来的专业性教育更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目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比于传统的成熟学科,医药领域日新月异,因此药学专业对教学的要求更高。很多用人单位对高校的反馈是,学生的知识过于陈旧,缺乏创新能力,尤其不能够满叉学科的人才市场需求。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本科生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学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1]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再像以往那样,更多地、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或者通过简单实验验证理论知识。[2]这个过程真正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同时使之对所从事的专业有一个全方位认识,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有一个准确定位,减少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实习带教的经历,总结了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体会,以期为毕业生实习带教的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薄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药学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学生要有科学严谨的实验室工作态度及较高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3]药学专业学生通常经过三年半的理论实习后,开始进行毕业课题实习。但是,虽然大一开始就安排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实验,但是在大三、大四开始做药剂实验与药动实验时,仍可发现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这一方面十分薄弱,很多常用的设备都不会用,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也不能合理安排。因此,到实习阶段,他们基本无法独立完成实习课题的设计与安排,更不要说独立开展某一项课题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不是首先思考原因,不是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是过度依赖指导教师,导致有的指导教师事无巨细,学生即使最终完成了毕业课题,但在整个毕业实习阶段,并没有充分地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无法达到毕业课题实习的目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要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在实验教学考核中,实验操作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当然这也与平时实验教学的开展模式有关,如过多开展验证性实验,就会导致学科之间相对孤立、难以融合,课程体系也会缺乏一定的联系性和系统性。如果学生更多关注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要求,而不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地展开积极的思考,写完实验报告就觉得万事大吉,很少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能够针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会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由于指导教师所研究的课题方向与内容都有所区别,学生进入不同的实验室后,虽然可能是针对于某一学科方向,但一定存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其它能力上,进而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可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多开始综合设计性实验,建立以药物研发为中心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以使学生在毕业课题实习阶段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能运用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完成课堂实验到毕业课题实验的过渡。
二、缺乏主动意识和实验积极性
很多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不能积极进入状态,尤其是在一些大的课题组实习的学生,更多时候是跟着研究生做课题,因此都是安排什么做什么,不能主动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如何做。另外,有的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为考研和找工作奔波,不能踏踏实实在实验室做实验,甚至认为在为教师做事情,缺乏主动学习的思想,从而影响毕业实习。这些,也与目前学生就业和升学压力大有关系。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加上药学专业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势必引起药学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时产生一定的就业压力和焦虑,无法安心实习。[4]面对这种客观情况,指导教师如一味对学生进行说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比如,适当提前学生的实习时间,可以在大三开始,让打算提前实习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择业方向和未来的学习方向,与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课题实习。这种改革的优势是:首先,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实习状态,比如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等,完成毕业课题或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先参与其他人的课题项目,经过短暂的培训和过渡,然后再让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完成自己的课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其完成课题的能力与效率,进而缩短后期实习时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找工作,有利于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其自觉地完成课题任务,而不是敷衍了事。其次,对于打算考研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提前进入感兴趣的学科实验室,通过课题实习进一步确定未来的学习方向,避免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研究方向时,缺少对相关专业的了解与认识,减少选择的盲目性,从而真正喜欢热爱所从事的专业,这样才能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取得一定的成绩。对于免试研究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有利其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实验室的科研学习生活,顺利地完成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过渡。
三、重视实习结果的考核
应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对学生的毕业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不仅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取舍,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让学生完成毕业课题论文、答辩合格后方能毕业的方法。但是,只采用单一的考核手段,无法保证专题实习的目的。可以在毕业实习期间,定期为学生举办一些相关专业的专题讲座,营造一定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对学科前沿有一定的了解,鼓励他们更多地查阅文献,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客观评价自己所做课题研究的优缺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把参加专题讲座的次数、查阅文献的数量都作为考核指标,以保证学生能够按要求实施。
总之,药学本科生实习应注重其全面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正确的教学目标是: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通过提高药学本科毕业实习的质量,探索更适合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药学基础,同时又具备创新药药物的基本素质,[5]以满足社会对现代实用药学人才的急需。
参考文献:
[1]张树平等.以药物研发为中心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12,(10).
[2]曹永兵等.药学本科生实习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探[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2).
[3]张博,李金娟.药学本科生毕业实习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