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10:59: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专业实践性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会计;转轨;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30-02
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会计工作置身于整个经济管理中,应与经济改革、深化企业改革保持同步,不能就会计论会计,而应该研究探讨会计在管理职能和工作方法上的转轨变型问题。这里的转轨是指转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变型是指以核算型为主转向以管理型为主。其目的是充分应用经济杠杆的调节和价值管理的特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财会人员观念的转变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
首先,财会人员要认识对国家负责和对企业负责的一致性。在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强调对财会人员领导的双重性,往往反映在工作上对上级负责多,对企业负责少。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得到了实行,企业机制也发生变化,形成了按公司法规范的管理体制。所以财会工作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对企业公司负责并不是否定与对国家负责的一致性,财会工作始终要发挥监督这一职能,维护财经制度、财经法规和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
其次,财会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新的概念。过去单一计划体制下的统取统支政策,形成了财会人员工作的依赖性,往往遇到新情况只是等文件,盼批示,缺乏主动性,而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价格体制、销售市场、资金筹措与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资供应中指令性计划成份越来越少;产品价格将随着供求而变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市场经济所左右。面对新的经营格局,财会人员在思想上,工作上必须有很大的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物资供应、生产安排和市场变化要进行超前预测;在各种资金筹措与使用上,甚至核算的全过程都要瞻前顾后,防患于未然。传统的事前计划、事后算帐的管理概念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预测和参与经营活动的职能显得更加重要。
二、转变会计职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根据企业对国家或上级总公司经营和目标决策的需要,收集并反馈各类经济信息,经过反复的量、本、利预测和可行性的分析,求出合理的产品产量、成本目标和盈利水平的最佳方案,参与企业决策,编制出企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计划。
2、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与奖励制度挂钩,制订有关划小核算单位、内部结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有关资金费用采购成本等定额。
3、参与编制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等标准,为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控制,考核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二)责任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依据管理会计系统制订的有关制度,定额办法等标准,遵循经济活动责任化、责任归宿层次化、责任考核数据化、责权利奖一体化的原则,确定划小核算单位、层层落实经济责任指标。
2、建立责任会计核算,实施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建立费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建立资金控制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利润控制体系,考核内部利润。
3、为企业领导提供所属责任中心的业务控制和业绩考核情况的信息。通过实际数与预算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正确反映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巩固成绩和改进不足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综合汇总各责任会计核算的责任成本、报表等资料,核算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生产耗费的数量和价值,并进行分析、评价。
2、反映企业整个经济活动情况,验证企业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提出报告期内最终成果和信息资料,并及时反馈,为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系统服务。编制会计报表、上报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以管理会计为主体的预测、决策系统,以责任会计为主体的控制、考核系统以及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核算、分析系统,三者达到互相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将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天地。
三、完善会计管理模式,发挥会计的作用
(一)建立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会计管理中心。
根据会计法规定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为此可将管理会计系统作为总会计师的办事机构,负责会计管理方面的工作,以此来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原有层次,建立决策层次、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决策层次由总会计师办事机构负责,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由财会部门负责。这样,既能发挥总会计师的全方位管理功能,又能使财务会计部门以转换职能,形成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经济、价值形态的管理中心。
(二)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及内部结算程序。
责任会计是企业深化改革后,会计核算向内部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大中型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首先划小核算单位,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对公司下属生产部门考核目标利润和责任成本。如此进行责任会计管理,就能够加强自上而下的控制,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做好责任会计工作,必须把经营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之中,建立一整套与责任会计相配合的制度。如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状、经济责任控制和考核等制度,以模拟法人之间的商品变换关系。
建立内部结算机制是企业内部配合责任会计核算的一种较好的管理形式。它是以企业经济责任指标的层层分解与落实为基础,形成的全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中心,要做到控制生产费用支出,控制流动资金定额,实行“小宏观控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审计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实行经济责任制最终要体现在提高经济效果和经济利益分配上面。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三:一是反映信息;二是控制监督;三是参与决策。这些职能贯穿于资金运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于实行经济责任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会计可以发挥一定的控制,监督和防范作用。
要真正发挥会计在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制中的监督作用,首先,要检查是否把帐记好,算好,使财务信息发挥反馈作用,为领导调整决策服务,使经济责任制更加完善。其次,要审查是否严格贯彻经济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注意兼顾三者利益关系,避免四面八方互相争利。还要检查财会部门和人员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检查铺张浪费、贪污盗窃等违反财经纪律和行为。
此外,建立审计制度,重要的一点是要端正对监督的认识,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对内“放权”的同时,要掌握好放权的界限的适度性,做到该服务的要服务,该监督的要监督。
四、应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改革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应用变动成本法,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核算与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与产量(业务量)的关系把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并把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而结转,而变动成本以外的固定成本则不随产品流动而结转,而是在期间收益中列支。可见,变动成本法是以边际贡献为核心,依据本、量、利相关变量关系,进行成本管理,它已成为参与领导和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为适应企业内部核算管理的需要,把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融合到全部成本法中,必将实现对生产费用的核算与管理进行改革。
(二)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依据,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它对企业进行成本预测、管理控制、成果分析以及保证企业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经营成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的预测与确定;指标的分解与落实;日常的管理控制与检查;目标成本的考核与评价。
(三)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向质量要效益。
质量成本的通常解释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推行质量成本核算,应注意它与产品完全成本的划分,最好设置“质量费用”明细科目,与“废品损失”科目一起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质检部门和技术部门,配合和促进他们提出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成本,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
(四)改革流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论文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保障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是培养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据统计,在我国目前一千多所全日制公立大学中,有近九百所学校设置了会计专业,在校大学生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学习会计专业或相近专业。无疑,会计专业成了管理类的热门专业,受到办学机构和学生的追捧。越是这样的热门专业就越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越是要注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未能达到社会的要求,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委以重任。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这无疑与其在校接受的实践教学有关。因此,如何拓宽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是提高我国会计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各地人才交流会、毕业生招聘会和互联网上的人才需求信息中都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这种普遍要求,即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或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等。很多招聘单位认为,我国会计专业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基本上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但他们的实践能力普遍很弱。可见,对于会计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社会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而且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这一环节上,这种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二、我国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启发性、实用性等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起到亲验实际会计业务、规范基本操作技能的作用。目前我国传统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的模拟实验。
1.校内模拟实验。校内模拟实验主要有《簿记能力训练》、《会计实务能力训练》、《成本会计能力训练》、《财务管理能力训练》、《纳税会计能力训练》、《会计报表分析》、《审计学案例分析》、《会计与审计电算化能力训练》、《会计综合能力训练》等。这些实践课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完成:(1)通过实物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在基础会计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接触到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相关知识。教材上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都是印刷在教材上的简化表格,与真实的账表存在一定的差距。(2)多媒体演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用电脑制作音像、图片、文字等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直观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快乐地接受所学知识。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也可以制作专门的演示课件(包括企业情景和人物情景)在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节约教学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果。(3)校内模拟实务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始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既要掌握传统的手工账的操作,还要熟悉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账务处理。①传统手工账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手工账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分步模拟实习,教师要安排好分步实验的项目、内容,明确实验的重点与难点。待主要会计业务都完成分步实验之后,进入会计实践教学的第二个步骤,进行综合训练。综合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生产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的会计核算,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操作技能。 学校通过开设手工会计实验课程,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会计事项为依据,以会计核算业务、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会计业务的来龙去脉。规范的手工模拟实习,要有一套内容完整、业务真实的实习资料,还要有出纳、成本、固定资产、工资、总账等岗位,还应建立起与此相联系的职能部门,如银行岗位、税务岗位等,明确各岗位责任制。在实践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都能到相应岗位去锻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习的全面性,增强学生适应各岗位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复制若干个企业某年12月份发生的全部会计业务的所有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将这些资料复印装订成若干份,并装订成与实际资料一样形式,将学生分为2~4人一组,模拟各种岗位,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②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原有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和商用软件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很多会计专业院校,为适应这种变化,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电算化》课程。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和一些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协调,获得了软件公司的支持和赞助,给学校机房装上企业版的财务软件。学生利用教师编制的模拟上机资料或者从企业获得的真实资料,在计算机里模拟企业的会计流程,实现建立账套、设计会计科目、编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等实践过程。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电算化的应用是多媒体实践教学的延续,老师可以先进行多媒体演示,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操作程序,而且简单快捷。另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更加接近企业的实务,学生在全面掌握这些技巧后,在业务能力上达到了学校和企业间的无缝对接。
2.校外实习基地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会计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仅仅通过在学校里的模拟试验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教学的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在校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检验的标准还是进入企业中实习的结果,学校内部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就成为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在公司、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会计学专业实习基地或者实践创新基地,并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教学评估体系,提高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外专业性实践机会。通过实习基地的建立,教师可以很方便地组织实习小组(3~5人为宜)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现场的财务负责人讲解企业或事务所里发生的各项业务。此外还可以邀请实务界精英来校讲学,增加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在会计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发展方向并不相同。有的学校倾向于在事务所建立实习基地,有的学校则倾向于在工业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由于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同样是会计专业其实习基地建设的行业选择也不尽相同。总之,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要加大对学生实习方向的选择,尽量使会计学实习基地和今后学生就业的行业联系起来。当然,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这种完善必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也一定会随着学校进一步发展而更加完善。
三、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除了上述的一些途径以外,保障措施也尤为重要。保障措施是否有力直接影响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好坏,这些保障措施包括: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的多寡和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很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博士毕业或者硕士毕业、发表过一定层次的学术论文,便顺利地当上了会计专业的老师。他们从未从事过实际业务,很难具备相应的能力,无法从事实践课的教学。针对高校教师这种脱离实际的现状,各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交流机制。
关键词:会计;实验室教学;研究;实践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教学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会计实践性教学是为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验室教学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当前会计实验室实践教学的一般做法是:在一间机房内,给每台机器装上财务软件,再设计一套实验流程及实验数据即可。这种模式一次性投资少、建设难度低、见效快,在全国迅速普及,信息化的初期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实际工作的桥梁,但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生产、供应、销售系统密切联系,共享信息资源。这一功能单一的模拟实验室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立足岗位培训学生,教学内容狭窄,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新的要求。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加速实践会计实验室教学模式的重构。
二、实习基地是会计实验室的升级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校外实习基地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如商英专业可开发旅游局、旅行社、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为实习基地;服装专业可开发服装厂、缝纫部、干洗店等为实习基地;与这些企业,公司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三、构建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应用教学软件
(1)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主要有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和会计管理教学软件。会计核算教学软件是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用系统软件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的软件,如用友会计软件(教学版)。教师利用这些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计管理教学软件,是将会计管理思想和会计方法,用软件工具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预测决策、会计控制分
析、会计考核评价等问题的软件。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堂容量,压缩实践教学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3)考试与改卷软件。这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编写的能够完成实践课程自动抽题、无纸化考试和自动阅
卷的教学辅助软件。这种软件一般具有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电子考试、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实行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应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建成局域网,实现小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再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局域网与校园网络连接,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输。更加重要的是应以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会计专用教学网站,将会计教学资源放在专用教学网站上,让学生随时共享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师授课录像、习题集、题库、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
3.采用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会计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
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8.撰写论文。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四、我系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一)实验室及会计实践专业化问题
我系实训室种类较多,但是每种只有一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多个班级开设同一实训项目,则场地不够,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一类实训师资力量稍嫌不足:表现在会计教师少,教研室里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实践教学,而且有些老师对实践教学项目并不熟悉,比如说有些老师精通手工模拟,有些精通软件操作,如果精通手工的老师排在软件实训里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应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践室的作用。
(二)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不够
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上讲台,又由于手上的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机会同时在企业里从事财务实践工作,虽然院系会组织定期培训,但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不高。而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各院系在会计实验室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实训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实训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材建设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行有机结合。但是要找到一套适合本院系学生和实验室条件的实训教材是比较困难的。
(四)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结合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探索出一套成之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并切实为之创造条件。不定期地参与事务所的一些审计评估工作,有些个别教师还在其他单位及事务所参与更多的会计、审计工作。他们将已掌握的企业资料,制作成相应的案例,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同时,教师在参加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理论教学在见诸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也尽可能地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现在,我系所有会计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会计证、电算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珠算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老师们很自然地把取证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与学历教育的要求融为一体,注入课堂,使理论教学与取证考试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增强了取证辅导的针对性。教师既是讲师、副教授;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他们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也能动手做传票、登账、出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自己动手,编写适合本院系的会计实训教材。实践教材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考虑到本院系的办学特色,根据高职财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一体化教程,并配套制作动态实验教材、电子实验教材和立体化实验教材,得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盛锦春等.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J].上海.信息技术.2006.
[2]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J].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
高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才素质,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人才。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注重其理论性知识,更注重其实践技能。所以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引起广泛重视。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注重技术性与知识性的学科,所以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更要提升时间性教学的教学质量。但由于受到现实条件,与当前教学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限制,在实践性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普遍高职院校中重点专业,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取得了长足发展。会计专业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生源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在目前的实践性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课时比重不足
在当前的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对于整体的教学课时安排呈现出偏重理论性课程的状态,在课程计划中实践性教学课程比重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校难以养成高素质会计人才。
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就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明确的出台过相关的工作文件,并在其中做出规定,对于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应该低于总教学课时的百分之四十。但在实际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比例根本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会计专业是十分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一门实用的学科。课程本身对实践性教学是有着较高要求的。而当前的课程安排情况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是相悖的,这样会限制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二)实践课程可操作性不强
在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仿真性都相对较差,不能与社会工作相接轨。课程具备的可操作性不强[2]。这样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
虽然我院为会计专业教学配备了专门的实训教室,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但在实训资料配置上存在很大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将某公司的相关资料完全照搬,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但这样的实训资料是十分片面的,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模拟训练作用。第二,是教师自己随意瞎编乱造虚假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极度缺乏真实性,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电算化能力。
(三)“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师资力量也是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的高职院校都在提升自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我院“双师型”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实际增加的所谓“双师型”人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大多都是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真正的做到有相关从业经历,经验丰富的教师非常少。
因为“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自身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就比较低,所以在实践性教学中也很难带给学生很好的教学指导,使实践性教学难以?_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会计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实践技能教学不全面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中,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没有一定完整的体系。因而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能教学没有体系,技能教学并不全面。学生如果学到的实践技能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就会缺乏连贯性,很难做到与实际工作相互融合。
我院会计专业在实践性教学中主要社会的课程包括课堂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上岗实习等内容。在课堂实训中主要针对本节课、本单元、本模块的内容进行实践联系,实训时间短暂,并且各个课程实训中缺乏连贯性,没有直接的关联,起不到系统训练的作用。专业综合实训相对于课堂实训,可以起到较好的系统学习作用。但在实践安排上,与学生实习时间、撰写论文时间相重合,学生压力较大,很难达到实践训练的最优效果。在上岗实习中,学生被分散到各个企业进行实训,面对现实的工作压力,往往注重完成公司的任务,而起不到系统学习的作用,并且在校外的上岗实习,缺乏老师的指导,学校很难真正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有效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策略
(一)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首先在课程教学安排上,要转变原有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调整教学计划,注重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践课程在课程总体课时中的比重。
通过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在正常的课堂时间例就能更加充分的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将实践性教学目标真正的落到实处,体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只有学校重视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实践能力养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养成实践能力,使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增强实践性教学课程可操作性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跨级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在教学中提高实训资料的仿真性,丰富实训资料的内容,完善软件、硬件设施,从增强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可操作性。
?S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企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跟上社会的变化,不断的提升自己。因而在进行校内的实训时,教师应该时刻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符合当下社会情况的实训资料,调整实训内容。学校要为学生配置先进的实际操作设备。通过软件、硬件设施的完善,曾江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完善。学校要注重引进具有较高时间技能的“双师型”人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提升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对于在岗“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组织教师进行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个人实践水平,使其个人素质得以提升。对于学校现有教师资源中没有实践经验的额,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其选派到工作岗位,增加其实际操作经验。学校也要注重引进“双师型”人才,壮大自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要注意规范专业实践教学的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各项会计实践能力,避免实践技能片面化。
要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时间教学体系,第一,注重完善当前课堂实训的连贯性,让课堂实训可以系统的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第二,要调整专业综合实训的时间,避免其与学生专业实习、论文答辩等时间重合,从而保证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第三,在学生上岗实习期间,学生自身要注重对自己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学校也要加大对上岗实习学生的关注,加派指导老师,切实的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使学生的上岗实习可以真正起到锻炼的意义。
我国法务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会计只注重如何用特有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复杂的经济行为,而现代审计又只注重财务报表是否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并也用相同的专业名词来解释他们的审计工作,这就使普通公众难以理解这些用复杂会计、审计语言表达的经济行为,从而为进一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益增加了障碍。因此,如何在复杂的会计、审计语言与法律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便成为当务之急。法务会计的应运而生,解决了复杂的会计语言与法律之间的沟通问题,为妥善处理与会计有关的法律问题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工具。法务会计主要存在于三大领域:
(一)企业、事业单位。该领域中的法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行为符合国家现行法律,在遵守或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寻求本单位的最大财务利益,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进行交涉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二)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都是法务会计应用的重要部门。在这些机构中,活跃着一批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考试、考核并具有资产评估、税务、证券评估等资格的法务会计人员,他们依据各种法定经济标准和规范,通过检查、分析、认定之后所出具的报告自然具有法律效应。
(三)司法机关及国家审计部门。司法机关的司法会计也是法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会计在侦查、审理
交易纠纷、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时,都要涉及被审查单位的会计资料及会计人员。这就要求司法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有会计、审计知识,才能胜任。国家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也应该是既熟知国家、企业内部有关审计法律,又懂会计、审计的法务会(审计)人才。
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
从事法务会计的人员必须具有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调查。这不仅包括会计知识,而且包括经营知识和法律意识。具有这些技术,法务会计人员才能够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并对舞弊以及白领犯罪调查的财务方面进行作证。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会要求法务会计人员对刑事案件中的舞弊或者民事案件中的财务损失进行量化。因此,法务会计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至少应包含以下七类:会计、审计、知识;辨别舞弊的技能;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人的心理和动机的理解力;调查的精神状态和职业批判的怀疑精神;沟通技术;对计算机的信息技术的掌握等。
从事法务会计的人员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敬业精神。法务会计人员必须在行使其职能时保持客观、公允、真实、合理、合法。这就要求其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洞察力。除此以外,自律、保密、定期接受后续教育、合理收费、公平竞争等方面也是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素质。独立与保密是密切相关的,也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会计又熟悉相关法律,既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又有独立敬业精神的法务会计人才。
(一)设置法务会计专业
目前,在国家教委会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有经济法、会计学、审计学等相关专业,但尚未有法务会计专业。国家教委应尽快组织法务会计本科专业的申报,鼓励那
些已开设了会计学、审计学、经济法专业的高校积极申报法务会计专业。
1.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法务会计专业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审计、法理学、法律伦理、司法会计、经济法、税务会计或税法、国际税收(法)、民法、刑法、犯罪学、逻辑学、心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证据调查学等。
法务会计专业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专业需要设置的选修课,如: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证券投资、税务会计、审计实务、保险法、劳动法、仲裁法、金融法、破产法、刑事诉讼实务、民事诉讼法实务、经济法案件侦查等;另一类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提高其文化修养而设立的校内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这类课程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
2.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安排。实践性环节是培养高质量法务会计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性环节可分为不定期实践性环节和定期实践性环节两个部分。不定期实践性环节,主要是配合理论课程进行的案例调查 、案例讨论、模拟法庭辩论、专题研究报告等;定期实践性环节,是在学生学完了基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在本科第三学年安排专业实习、第四学年安排毕业实习和做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过程中,将学生分别安排到法院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其间,学生应在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指导下,参与一到两个经济案件的调查、取证、审理和撰写报告工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法务会计的某个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最后撰写一份1.2万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学改革与创新。本专业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应强调对学生分析能力、合作与研究精神的培养。课程侧重财务法律管理技能、财务决策、金融调查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授课方式采用理论讲解、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式的教学创新立足于财务金融与法律会计交叉领域,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以及与业界专家的研讨和案例模拟分析,达到理论扎实、业务熟练的实战目的。
在课程之外,本专业还应设计大量应用性课题的讲座,内容紧扣法律和会计领域的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投融资犯罪领域和会计审查领域内的发展状况。如刑事诉讼实务、仲裁法、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调查、税
法和税法犯罪调查、破产法和破产管理人制度、电子商务欺诈和计算机犯罪、刑事诉讼实务、民事诉讼法实务、公司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法律与公证实务、经济法案件侦查等。
法务会计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同时涉及会计、审计、法律、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法务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就像一个二层的大蛋糕;最大的底层是坚实的会计专业背景;中层部分是包括审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欺诈调查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小的上层部分是对法律环境的基本了解;蛋糕最上面的糖果则代表较强的沟通技巧,包括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面向21世纪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较多相关知识的应用型、通用型专业人才。
(二)加快研究型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
目前在研究生培养中,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几乎是空白,应尽快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硕士点,或在现有会计学专业、法学专业硕士点以及会计学专业博士点上设置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对于报考法务会计专业研究生的学生要有资格限制要求具备会计学专业或法学专业学士学位,在职报考的学生要求具备律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这些研究生在读期间除了学习有关法务会计专业研究型的理论课程外,主要从事法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通过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或通过两年左右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使学生对法务会计的某个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初步具备专门从事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作为业务骨干尽快地充实到法务会计教学、研究和实务工作第一线,以推动我国法务会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
(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四)改革课程设置将“双证”培训带入教学之中,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来说,学生除要取得会计专业的中专学历证书外,还要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而在此之前必须取得“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或者“珠算五级”证书。这就意味着“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因此,从事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的学校,必须白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加强对“双证”教学的思想认识,集中时间、人力、精力做好“双证”的教学,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教育部门颁布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教学改革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现在,高职会计专业的税收课程遵循着传统模式,教材和授课地点都是固定不变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税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课程,教师的满堂灌,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极为不利。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解税收这一章节时,一定要广泛搜集各类案例,引导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税收政策的内容及实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双向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对税收政策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多,但是学生却掌握的较少,由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充分的课堂训练,不利于提升学生税收政策的应用能力。
2.税收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教学以实践为基础,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性教学还存在诸多弊端,亟待解决。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充分重视税收政策的讲解,实践性时间、内容、方式及组织方式等都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同时缺乏系统全面的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偏小,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税收实践性教学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加大了税收环节的随意性,而且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规范实践教学的质量。以上种种问题,不利于培养会计专业的专门人才,制约了高校会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3.考试方法亟待改进
税收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一般会在学期末进行考试,且基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本文笔者认为,考试作为一种人才考核方式,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如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能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写论文时可以广泛查阅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应该转变思路,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1.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教师讲授法。教师的授课方法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讲授法能帮学生进一步理解税收政策的相关内容,培养税收意识,同时教师的讲授能帮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重方式方法,避免本本主义和填鸭式教育,提升课程改革的成效。
(2)学生讨论法。学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例如,教师可以事先给定话题,学生课后自由收集相关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等。总之,开展课堂讨论,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案例教学法。税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教师单纯的进行税收条文的教学比较乏味,但是适当引用案例,会丰富课程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是提升税收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要结合相关内容,给学生留下思考题或者在课堂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教师点评。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税收法律条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案例教学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跨世界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大税收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力度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计划,适当增加税收课程的课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了知识的逻辑性,教学活动易于开展,但是对知识完整性的过分追求,导致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税收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建立健全税收实践设施,就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模拟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训课,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增加税收原理、税收筹划、涉税实务等课程的教学,不断扩大税收实训科目。但是,目前市场上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教材较少,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更少。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自编会计专业的教材,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然后组织一线教师统一编写税收实训教材。
(2)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和税收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训经费支出,不断完善税收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实训场所的完整性,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工作环境和场所,满足学生对职能岗位、工作流程的好奇心。同时,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能为学校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指明方向。
(3)高职院校应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才能指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税收专业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或者为教师提供到税务企业实习的机会,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注册税务师、税务专家或者财务总监等亲临学校指导工作,进一步弥补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弊端。
3.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1)改变传统的考核内容,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高职院校对考试内容进行变更,能对教学内容起导向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实践性教学思想,不断突出技能的培养,实现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如教师提供相应的企业资料,学生自主讨论,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将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后思考题或者作业,组织学生讨论热点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写论文,根据论文或者作业评出平时成绩。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税法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期末考核时采取闭卷的形式,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检测,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