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3 11:13: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

第1篇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策略一、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的特点

第一,课外拓展应该以趣味性作为基础。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实施时,老师应该从小学生自身好奇心理强、对趣味性内容喜好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为小学生课外的拓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一种自发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课外更加乐于去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第二,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实施应该以实践性为目的。语文这一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实际应用特点,是人们日常交流最重要的工具,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时,老师不仅要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让小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时,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的策略

1.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前进行演讲活动是对课堂听说练习的有效补充,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个特定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准备,在上课前面向全体同学和老师进行演讲,最后由所有的同学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演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开展这一活动时,首先,必须要保证全体同学都参与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每一位同学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表现力;其次,学生演讲的内容应该来自于社会实践,老师可以利用话题的设计来实现对学生演讲内容的引导,保证学生的课外拓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方说“我与好书”、“我心中的榜样”、“我爱看新闻”、“我爱爸爸妈妈”等话题;最后,小学生的课前演讲活动应该注重控制时间,努力让学生的演讲变得高效,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注重效率的习惯,而且高效的演讲需要学生课下进行充分准备,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反复进行修改,这样也会在无形中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

2.通过高质量的预习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以往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只需要读一下课文,写一写生字,然后在对课后问题进行简单的思考就可以了,但是这样预习往往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并没有从本质上重视预习任务,预习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往往只是简单的进行一下生字的抄写,而更为重要的读和思考过程中却被多数学生直接省略了。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预习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小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课前预习,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菜单式”的预习方法。这里所讲的“菜单式”预习方法就是指,老师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相应的预习框架,然后学生根据这一框架进行针对性的预习过程。通常这一框架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生字词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进行预习;第二部分为课文的预习,在这一部分一定要求学生拿着笔来读书,对课文中较好的语句进行勾画,找出自己不懂的语句;第三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提问。进行完前面两部分后,学生一定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解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或与同学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这种“菜单式”预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的进行预习,而且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作业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同学的预习效果,从而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预习方法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采蜜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在开始学习语文的阶段往往比较喜欢读书,但是整个读书的过程往往速度非常快,只是简单的注重书本中一些精彩的内容和部分,整个读书过程非常简单,最后学生自身的语文水平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提升。这时老师可以设计一张采蜜卡,采蜜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我看了哪些文章,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给我的感觉是什么;第二,将文章中精彩的词句摘抄下来;第三,将自己摘抄下来的优美词句推荐给自己的同学;第四,将自己想象成为文章中的主人公或者旁观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老师可以让学生每个星期填写一次采蜜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的积累语文知识,实现课外拓展的目的。

4.鼓励小学生阅读文学著作,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学生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接触相关材料,通过实践的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奖励成绩分数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比方说只要学生阅读完一本三百页以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时,老师经过查证确认,可以在期末考试中为学生加一分,最高可以加五分。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的阅读情绪一下变得非常高涨。而且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阅读的积极性,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小学生自身的阅读速度明显加快,个人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在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做好“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语文能力提高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运用;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告诉学生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提醒学生可从多种途径去看到这些好书;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推动学生更自觉地看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遵循课外拓展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和升华,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玲.小学语文学习渠道拓展策略探究[J].家教世界,2013,(12).

第2篇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拓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课外拓展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必须将其落实到实处,满足教学体系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具体应用阶段要明确教学原则,适应教学体系的相关规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将以小学语文课外拓展教学重要性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对课外拓展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 重要性

由于当前处于信息化发展时代,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结合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和相关教学形式的要求,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进行课外拓展和延伸,使其适应现有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控制和发展阶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语文教学内容、形式进行分析能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基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距,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

一、课外拓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在具体控制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现有课程知识,同时要扩大阅读范围。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由语文、文化、社会形式等构成的,内容比较多,在实践中必须使其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课外拓展教学,使学生对现有学习基础上不断扩展学习领域,进而扩大阅读范围。课外教学应用的是渗透性教学形式,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1]。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外拓展类教学包含很多实践性内容,在后续实践教学中必须以固定的教学形式为目标,使其适应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进而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意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控制教学中必须了解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各类教学知识,实现教学体系的整体性控制。课外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种类比较多,针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在后续学习阶段主动收集材料,或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2]。

3.突破思维限制

由于教学形式的限制,当前语文教学存在限制学生表达思维的现象,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进行课外拓展教学,按照自主性、实践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学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外拓展教学避免出现重复性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确定合理的教学形式,并在夯实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多个教学内容进行引荐,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拓展教学

1.教学目标的拓展

语文学科的课外拓展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设定,要立足课本。教材是依托,课文是原点,任何背离教学目标、背离课本的课外拓展都是海市蜃楼。在实践教学阶段,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满足当前教学形式的相关要求。课前演讲活动适应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可以提前规定教学课题,让学生课下积极收集资料,并结合主题规定,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上课前进行演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演讲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公平的点评。实践活动能不断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必须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课外拓展活动对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2. 教学内容的拓展

学生的学习和外在的客观条件是课外拓展延伸的基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拓展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时间、场地、条件是否允许达到要求。很多课外拓展活动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很难自主完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学到《拔苗助长》,在实践中需要让学生对寓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自主翻译课文,并明确此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从拔苗助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欲速则不达,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循序渐进。在课外延伸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说明该寓言故事的案例。让学学生根据自身周围见闻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发挥自身主观意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3.学习方法的拓展

在实践教学过程的中,基于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在具体控制阶段,必须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管理,不断扩展教学目标。课外拓展实践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提前对目标进行设定,立足于课本实际教学模式。教材是基础性依托材料,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教材为媒介,适应学生当前学习要求。例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学到《公仪休拒收礼物》,在扩展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对剧本文体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进行自主创作。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材料,将自身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其他内容改成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结 语】

课外拓展教学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设计和控制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性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指导性教学。扩展内容和形式本身比较复杂,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及教学进度的要求,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语文学习是无限的,必须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和社会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自身实际行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7-01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Z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积累过程,而写作是阅读语言素材的体现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意识强化能够点燃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引导小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引导教学,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在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相互结合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边读边想能够有效提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引导小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看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地方以及认为比较精彩、喜爱的地方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升文本阅读质量。其次,在写作教学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例如,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日常学校组织的“国旗下的讲话”或者是组织的相关演讲比赛活动进行观察,从而记录好关于演讲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在日常中积累演讲题材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中心句进行标注和体会,并且通过仿写等手段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2 通过刺激内在兴趣动力激发小学生动笔写作的欲望

兴趣动力激发是强化小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小学生对某个主题、某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并且兴趣动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表达欲望,在提升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恐龙》教学为例,这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我想象中的恐龙世界”为写作主题,并且以这个主题为主导,开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强化,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对“恐龙”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恐龙”,并且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儿童读物和儿童影视,这就为这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恐龙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进行多角度的展示,对小学生脑海中关于恐龙的相关认知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通过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不断积累相应的写作欲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恐龙世界”的描绘写作过程中,

3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练说训练

语文文本教材中的很多词语、语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涵义,并且在掌握相关词语、句子的应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关键句是课文文本语言的典范,对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熟悉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思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关键词、关键句的教学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练说训练。所谓的练说训练,就是让小学生根据文本阅读的相关内容,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实例,将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应用到实例描述和表达过程中,掌握优美词语、合理修辞方法的应用,从而对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练说训练。首先,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掌握。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进行再次的提升,尤其是要对文章中体现语境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说就是让小学生表达自己在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悟。通过练说训练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思维掌握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4 重视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大都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兴趣爱好出发形成的,但是不论是哪一个写作主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感受,并且在生活实际中寻找逻辑思维,遵循逻辑进行写作。例如,在《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额学习中,有了蔺相如和廉颇之前的矛盾误会,才会有后来的负荆请罪,这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逻辑进行掌握,并且应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强化文本的逻辑性。

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写作意识就是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素材,通过兴趣激发、练说训练和逻辑思维培养等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海涛.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8):36.

[2] 叶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75.

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优势

引言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当中,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沿用传统的“四一”教育方式行于教育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本教科书,一个备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较多经验,可以说形成了自己特有优势,尤其是一些教学方法,如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已经被广泛证实具有良的教学互动效果。然而,传统的中小学教学方式和运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相比,还是存在一些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缺点,如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复述较困难,板书较刻板,等等。在语文教学当中恰当运用一些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给语文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崭新的教学空间。广大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潮流,在积极改变授课方式及师生关系的同时,较熟练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从而让广大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

一、以多媒体启学生之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对于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相当重要。如果课堂中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是学生喜欢并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升,从内心里就会产生想要学习的想法,进而较大幅度地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把小学语文教育有效地同信息技术结合,就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不一样的语文知识。

(一)妙用媒体,引情入境。

多媒体教学方式产生的生动形象而又极具吸引力的情景,可以使学生的感官认知获得大量材料,进而获得相对较多的学习信息,大大拓宽视野。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成了中小学生学习获得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得力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势必会得到全面强化。比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上册中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该诗写作背景相关的松树、童子、深山等图片,吸引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该诗的作者,在松下与童子相遇,体会向童子探问时的心情。其次教师可以播放富有感情的诗歌录音,从而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认识并学习这首诗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善用媒体,双向互动。

多媒体还具有另一个优势――交互性。教学手段的双向互动性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的运用,彻底打破了以往那种相对来说比较死板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填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劣势,而且让中小语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富有活力。

二、以多媒体训学生之思维能力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信息技术腾跃时代,教育界也逃避不了这个现实,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还担负着训练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责任。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交互式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自主地控制媒体所要呈现的各种内容,灵活改变内容展示方式,进而让学生与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增强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展示一些自己设计的直观生动的课件,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本中的一些重难点词句。例如,在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设备自主搜集一些同演讲有关的东西,这样他们就能了解并掌握演讲的含义、特点及作用等。由此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内容,还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思维。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让学生在搜集与健康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细细研读课本,通过思考讲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人类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及日常生活学习的协调,优化学生的理解、思考方式[1]。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交互式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互动、互促、互补的方式,使学生的视听说等感知系统得以激活,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三、以多媒体练学生之运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它们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点[2]。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口语课程的设计,适当地做出了一些有特色的安排,该设计以广大小学生的言语性活动作为设计中心,设置了多样化的口语性学习情境,在课本中准备了较多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从而为学生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实践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可以较为轻松地将学生引入一种富有生机的生活、语言及想象情境,使他们在这些特定情境之中产生表达欲望,比较自然轻松地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时候,可以得到更多知识,并在进一步的认识当中获得更多实践锻炼,另外,可以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创新,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比较多的知识。例如,讲解课本中提到的一些日常性的口语交际行为的时候,可以让课堂上的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设备搜集一些相关知识和信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比较适当的指导,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将从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获得的相关知识同课本上的知识加以充分结合,进而使得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动态性的、开放性的学习场所。在这个课堂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将课内外所学到知识结合,最终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空间及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得到相对比较大的拓展。

四、以多媒体通师生之交流

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可以调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不仅要担起教师角色,还担起学生朋友的角色,学生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得到了极大方便。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交往方式,比如QQ、Email等,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其内心状况,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上传共享功能,快速上传一些与学习相关的知识和资料,由于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这些免费的学习材料,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网络成为他们学习的工具之一。通过这一集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语文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提高写作和口头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和老师在网络上的沟通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全面提升。

结语

伴随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越来越不可估量,教育领域势必会受到影响。苏教版的语文标准将运用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纳入其中,信息技术参与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使得语文教学变得更为活泼和有效。合理科学地整合各种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资源,进而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语文知识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得承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难免会存在各种弊端。这就势必会要求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其存在的一些缺点,从而让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以较好的方式为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在笔者看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因此,仍然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学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探索。只有积极地吸取并整合经验与教训,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变得更加有效和完美[3]。

参考文献:

[1]刘国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9(03):28-29.

第5篇

一、语文朗读训练的意义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自古以来,中国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训练在当下小学的语文教学训练中是不可或缺的。朗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应该从小培养自身朗读语文的习惯,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汉语的语言魅力,帮助自己掌握语文知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二、 小学语文朗读的现状分析

1.教师引导性不强

朗读训练对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理解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短期记忆,忽略了课堂上学生实行朗读训练的环节。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训练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有的教师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背诵要求重视程度不高,他们一般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疏忽了课堂上的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没有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就盲目背诵,导致效果不高。因此,学生也失去了朗读课文的兴趣。

2.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朗读课文对自身学习语文的帮助,他们往往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学生唯一的朗读时间就是早读课,但是,一旦过了早读课,读课文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学生宁愿在早读课上拿起其他的课本来学习,或者把早读课当作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与其他学生进行玩耍。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在课堂上,他们也很难按捺住自己的内心,静下心来读书,于是他们开始窃窃私语,接头接耳。朗读训练没有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效果的不佳。

三、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对策

新课标中的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课文理解程度做出了严格的规范。细心的教师就会发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中,基本上都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甚至是背诵课文。尽管新课改注重的是创新教育,但是一些基本的语文教学训练仍然需要贯穿在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朗读训练。针对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当前语文朗读训练的现状,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提出一些对策方案。

1.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而学生的责任就是接受知识,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基于学生的需求进行展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其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正视朗读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学生注重语音、语调、语言,力求准确,让学生读得响,读得顺。对于朗读,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让学生大声朗读,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2.打好学生朗读基本功

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应该激励学生做到不乱添词、不漏读词、不错读、不重读,要注意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朗读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先对自己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朗读,然后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当然,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录音材料,让学生模拟朗读者的语气、语调、节奏等进行朗读。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语文朗读的实践,逐渐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较为有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例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和演讲等。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朗读的实践机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在想象中进行朗读,融合自己的感受,动情地传递文章的信息。学生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读出气势、读出力量、读出美感,才能真正地达到朗读的要求。

4.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语文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当今信息的共享性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规定每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有趣的知识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朗读训练中,我们也可以自行编写一些可读性强的材料帮助学生增强课外知识,通过丰富的朗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会贤.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08).

第6篇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生词和语法的学习,看似简单,但针对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极强的特点而言,传统教学方法与之格格不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理想。教学过程中,现下依旧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在学生心目中一付严肃刻板的形象,学生对老师大都存有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对老师“绝对服从”,学生活泼的性格被压制,好奇心被磨灭,形成一种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盲目信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得以培养,学生仅能跟随老师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现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思想等外,还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严厉呆板,学生学习无热情。加之现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具等都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这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但由于老师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善,使得这些良好的教具和教学环境没有充分运用,造成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这都与我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尚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分析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活泼的性格,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性格,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但课外活动可以。可将教学内容融入课外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寓教于乐,在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活泼性格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及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积极意义。总的来说,课外活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明显,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长足发展有积极意义。

3.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性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能有效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甚至某种角度上说还与学生的好奇心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相违背,而课外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将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性探析如下。

3.1加强课外阅读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只要正确引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素材。老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有效引导,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规范化和量化,列表规定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定量阅读,同时老师可以结合教材给学生安排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阅读,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3.2增加课外写生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与静心学习相冲突,但却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源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就看老师如何运用,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利用新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课外写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以外的地方感受生活,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参加课外活动,譬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劳动,直接在农家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原有劳动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劳动的真谛,也可以培养学生淳朴的内在素质,不仅达到学生学习写作的目的,对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3.3开展主题活动

老师在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主导作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展主题活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大纲的要求给学生安排相应的主体活动。譬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关于感恩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同时参加,可以让学生寻找关于感恩的题材,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是自己发现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可以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样在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的同时能够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和家长能够相互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类似的活动方式还有很多,主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促进意义。

3.4开展竞赛活动

第7篇

关键词:良好习惯;自学能力;引导;阅读教学

目前,大家对语文教育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满意,究其原因是小学语文教育存在诸多的不足。虽然小学语文教育无需承担全部的责任,但从语言习得规律来看,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也进步了许多。但毋庸讳言,语文课费时多而效率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而用一串并没有多大思维训练价值的问题去诱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时所需的那几个词,时而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讲解,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和作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和语文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肯定不能说明目前全国的所有情况,但说它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能并不为过。

当然,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就这一点,窥斑知豹。如何才能改变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还小学语文教育一片干净的天空呢? 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这样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小学教学阶段,主要是要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并不是说不要能力的培养,相反,习惯的培养本身就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提高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习惯的培养为主,遵循规律,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当然,在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能力也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到提高。

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阅读的能力尤为重要。早在20世纪末的时候,美国有学者就曾对劳动者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想了解劳动者该具备哪方面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众认为阅读能力是最应该具备的。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依托于阅读教学,综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水平。

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时,主要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针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习惯培养。

一、大声朗读的习惯

朗读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更好地熟悉文章的结构,无形中形成自己的语感。目前小学生们因为年龄较小,积累的词汇量不多,通过多次反复的阅读,学生可以记住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语句,从而运用于自身的写作之中。

朗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越来越“羞于启齿”,在小学高年级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开口当众大声朗读了。由此看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阶段养成朗读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对于比较烦琐、冗长的课文分析应该适当摒弃,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诵读上面来,这样方能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活力。如果不能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那么语文课堂将会变得很沉闷,难以调动课堂的气氛,学生们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受挫。

同时,从小学老师的专业素质来看,朗读基本功还比较扎实,小学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朗诵、演讲的指导,使小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知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慢慢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广泛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掌握语言,所以在教学当中要注重积累性阅读。如果不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那么学生们将很难理解文章内容。有了积累以后,才能够将这些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逐渐培养自身的语感。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经过多次的阅读之后,学生慢慢会学习到各个作者的写作技巧,这对学生的写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预留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们阅读课文,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多方面涉猎语文材料。相对来说,小学阅读的时间应该是最容易得到保证的,所以老师应该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阅读的气氛中,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表达感受的习惯

生活中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也是很多人所缺乏的。而我们都明白小孩子是容易“口无遮拦”的,因此,我们应当在这个时期好好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说真话,让他们体验到说真话的快乐,并自觉地延续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个性、见识等都有差别,他们阅读之后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比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要重要得多,我们不要担心学生对课文的误解甚至错解,相反应该担心的是学生怕说出来的想法和教师的想法不一样而选择的沉默不语或被动接受。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大胆质疑的习惯

对新课改而言,质疑就是体现其核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允许学生对课堂质疑,恰恰反映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一本质。学生要提出质疑,首先必须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琢磨。同时为了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学生们需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关于写,主要是要养成工整书写和真诚表达的习惯;关于听,主要是要养成倾听的习惯;关于说,主要是要养成在公众场合开口说话和说真话的习惯。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时摘录、写读书心得、做批注等,然后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总之,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字表达(书面和口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没有那么害怕,写作不外乎就是把阅读时的真实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听、说、写方面的良好习惯,既使教学行为落到实处,也会让学生更感兴趣。所有这些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更需要教师开展更多的语文活动来促进,去巩固。

总之,小学的语文教育不能违反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任何教学行为都要以习惯的养成为出发点。

参考文献:

[1]曾朝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学生之友,2012,(19).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分析研究显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不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虽然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更具有热闹的教学氛围,但是过多的热闹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要想使得多样化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效,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多样化教学研究,不仅做到观念上的更新还要将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组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的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既能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和喜爱。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接受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虽然免去经常备课的麻烦,但是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下很难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热情,即使学习很刻苦的学生也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更何况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不能嫌麻烦,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趣味导入法进行激趣导入新课,为学生成功进入学习的状态打好坚实的台阶。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激趣引入新课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隐含于教材中的趣味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尊严》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逃难的人们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的片段,然后采用疑问导入法提问:你看到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将食物送给你,你会怎样做?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的回答互动中成功地引入新课;同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中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其次,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又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游戏讲授新课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很多种形式,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环节中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置身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二、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的获取是学生爱上语文教学科目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创新和改革,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引导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一,组织语文学习竞赛,在竞争中使学生体验挑战和胜利带来的乐趣和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语文学习劲头十足。这些竞赛包含多种项目,例如阅读竞赛,朗诵竞赛,通过竞赛设置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其二,小学生课堂演讲活动。课堂演讲不属于竞赛机制,但是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而默写和填空比赛则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和延时记忆的方法,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

三、规范笔记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就能够在繁多零碎的语文知识中找到学习的主要脉络,整理出适合自己复习和回忆的重要复习材料,这在学习语文中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首先,写作在于素材的积累,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来源于阅读,督促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文摘抄本,将课文中和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记录下来,每天上课之前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随时积累好文章的习惯。其次,建议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感触的“小事”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随笔小册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帮助教师建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2(04).

第9篇

    一、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语文探究教学?语文探究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一定的题目,围绕这一题目搜集资料,学习、分析、综合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有固定教材,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教材去学习,学生的思维按教材的逻辑去思考;而前者恰恰相反,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理智技能不能和成年人甚至中学生、大学生相比,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型的社会中,这种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加以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也具有可行性。语文探究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和练习中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探究的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活跃的,学生通过对资料的不断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体现。

    2、语文探究课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中学生独立实践的行为从教师把着手教的“束缚”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虽然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但都是帮助考虑题目、提供有趣的材料、设备、工具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维持其独立的实践活动。

    3、语文探究课可以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养成细心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探究课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做事要求进行细致的思维或注意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独立探究才能获得成果、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必将逐步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