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5 10:19: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学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学教育论文

第1篇

1.1研究方法与步骤

以学期为单位,将6种积极的品德(性格特征)和相应的服务教育引入到医学各学科的学习中。这6种积极的品德(性格特征)分别为:(1)同情心;(2)责任心;(3)正确看待金钱;(4)坚持;(5)忍耐;(6)团队合作。将一种品德作为一个主题出发点组成一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为2周。对一学期内被研究班级所接受的所有医学课程,授课老师找到与本学习单元中的品德相对应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合适的活动使得这种品德得以应用,最后,利用社区服务、医院服务等服务项目使此种品德再次应用。下面以第一个学习单元,即同情心学习单元为例,详细介绍一下本研究方法。首先,在第一个学习单元的开始,由辅导员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一堂建立同情心的品格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使他们初步建立同情心。其次,在第一个学习单元中所有教授医学课程的老师,备课时都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比如可以穿插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再次进行建立同情心的教育。再次,开展一些相应的学生活动,如演讲比赛,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世界上的不幸的人和事,从而激发他们去帮助这些不幸的人的欲望,使同情心得以初步的应用。最后,把学生带到养老院、孤儿院、医院或社区,比如做养老院的义工,参加社区的义诊等,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使同情心再次得到应用。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个个人总结,比如在这个学习单元中学生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或性格特征);初步检查这种品格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得到一些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分析这个学习单元的经验和教训,并指导下一个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按照上述的第一个学习单元的模式完成。

1.2研究效果评价

(1)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通过学生写个人总结,得到一些相应的反馈信息,初步检查这个学习单元的研究效果。(2)当6个学习单元全部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着笔者上述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是否快乐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实验班级、对照班级研究前后以及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检查研究效果。(3)最后,比较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在本学期所接受的所有医学课程的学科成绩,检查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基础医学教育的整合能否在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科成绩。

2研究结果

2.1学生对于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教育模式的反馈

从每一个学习单元中的学生活动及学生所写的个人总结看,90%以上的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并很热情的准备;各学习单元均有85%以上的学生对每一个学习单元的中心内容都有清醒、正确且较为深刻的认识,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能够与自己将来从事的医生职业联系在一起,并提到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好好的运用这些品格。

2.2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接受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前,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实施了调查,调查围绕着笔者在本文开始所提到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是否快乐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以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表示,如表1所示。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接受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后,实验班级的调查研究结果较之前有明显改变,如表2所示,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有明显差别,如表3所示。对照班级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无明显差别。

2.3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对学科成绩的影响

在接受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之前,实验班级一学期所有医学课程的平均成绩为68分,对照班级的平均成绩为70分,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别。在接受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之后,实验班级一学期所有医学课程的平均成绩为79分,对照班级的平均成绩为67分,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较之前明显提高,对照班级无明显差别。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较对照班级明显提高。

3讨论

3.1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实验班级学生的调查看,大部分学生在接受整合教育以前,在校期间除了应付学校的各种考试外,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因此大部分学生感到的多是茫然,不是快乐。可是接受整合教育后,他们觉得生活充实了起来,自己能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学习的出发点放到了帮助别人上,因此学习的过程自然也就快乐了。因此,品格教育、服务教育和医学教育的整合教育模式能使学生自然的学习,自然的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3.2品格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教育模式的根本立足点是品格教育

俗话说:“教书先教人,立人先立德”。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大学时期远离父母管教,而目前的大学品德教育相对又比较薄弱,尤其对于那些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很容易迷失自己。品德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以品德教育为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对于医学生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势必也会为医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夫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品德教育、服务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

第2篇

1.1适应了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该系统利用灵活的分级授权管理功能,使得下属二级单位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员都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很好地开展工作,充分适应了现有管理结构与人员分工。在开班申请、证书管理等环节引入在线审批机制,使得上下级日常审批能在本系统中便捷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适应了现代化管理发展的趋势,促进了对我院办公室自动化的进程,实现了继续教育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1.2提升了培训质量标准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性,是控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良好手段[2]。从项目导入、项目分配、开班申请、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课表管理、证书管理、账目管理到统计查询等继教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被纳入本系统中,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大大提升了项目培训质量;并且系统能够对每一步重要操作进行自动记录,对项目执行过程起到监督的作用,对提升培训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3提高了管理效率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纸介”管理模式,借助一套统一的工作系统平台,将项目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集中在一个平台进行,实行在线三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规范化程度。

1.4提供了决策依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使得大量管理数据沉淀在本系统中,逐步积累项目数据、学员数据和教师数据,不但使查询统计更为便捷,而且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今后的决策工作也提供了充实、准确的数据参考,将会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化,为今后我院继续教育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系统介绍

本系统包括系统主页和管理系统两部分。

2.1系统主页通过访问系统主页,访问者可以实时了解我院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动态,包括查看我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目录和短期培训计划;了解最新招生信息和相关管理制度等。同时,访问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网上直接报名参加即将开展的培训项目;学员还可以通过此网站查询自己的学习记录。对于我院各级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人员,也可通过主页登陆管理系统或快速链接到相关网站,见图1。

2.2管理系统我院共拥有6家直属医院和13家科研院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行院校统一管理,三级管理体系,即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监督指导各个院所继续教育处,各院所继续教育处直接管理其下设各科室。这一管理组织结构决定了本系统管理员结构:本系统权限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二级单位管理员和项目管理员三个层级。系统通过权限管理实现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合作。该管理系统充分结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流程,将每个具体环节都纳入统一的平台。图2是本系统的树状图,展示了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共包括七个模块:我的工作平台、信息、项目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综合统计查询和项目评价。其中,我的工作台和信息属于系统扩展功能,非项目管理的常规流程,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人员日常管理。下面主要对其他几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简单介绍。

2.2.1项目管理。(1)项目导入。项目自获批公布之日起便进入计划状态。在“国家级CME项目申报与反馈系统”中可以直接导出我院当年所有获批项目,然后由院校继续教育处(一级管理员)经过模板化处里导入本系统,系统将根据项目所属二级单位自动分配到相应的二级单位。(2)职责分配。二级管理员再将本单位的项目分别指派给具体项目管理员。已分配项目将自动转入“职责已分配项目”中,如果再分配过程中出现分配失误,也可在此子模块中更改项目管理员。(3)开班申请。项目管理员登陆后可看到被分配管理的项目,然后根据计划项目开展时间,完成开班申请。对某项目而言,项目管理员可对项目信息进行修改,其中项目学分只能改小不能改大,而且必须上传招生公告。对于项目管理员提交的开班申请,将由二级管理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项目便正式转为实际项目。此时,项目信息将被自动在系统主页,并可接受外网学员在线报名。若开班内容有误或未能达到要求的条件,二级管理员可驳回申请并添加“审批意见”,由项目管理员重新提交开班申请。(4)课表维护。在开班申请审核通过后,项目管理员就可进行课表的添加与维护。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课表打印和导出功能,供教师、学员或管理员下载打印课表。(5)证书管理。按照项目执行流程,证书管理处于培训结束后的环节。在培训结束后,项目管理员需要向二级管理员提交“办证申请”及合格学员列表;二级管理员进行审批通过;并在线填写审批意见。办证申请通过后,项目管理员便可通过证书管理进行证书打印相关操作。当证书被成功打印后,系统便自动记录学员证书处于“已打印”状态,将不可重复打印。通过证书管理功能,成功实现了学员学分证书在线审批、远程打印、系统管理,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管理效率,规范了证书管理,有效避免了以往证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2.2.2教师管理。(1)教师导入与指派。为了使课表添加能够直接选取配置教师,一级管理员需要在项目开班申请审批通过后对相应项目进行教师导入与指派,可以批量导入、也可按项目添加。指派完成后项目管理员才能在课表添加时选择教师(项目管理员没有添加或更改教师的权限)。此项功能使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以往,由于人工管理的局限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不按原计划执行,教师更换率较为频繁,影响了培训质量。而通过该模块巧妙地将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监管机制:一级管理员按照最初项目申报时的教师安排指派教师,若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教师,项目管理员必须向一级管理员提出书面申请重新指派教师方可继续开展培训。这样一来,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更换率;另一方面也促使各二级单位在项目申报初期,提高对教师选择的慎重性,从而有效保证了培训质量。(2)教师信息管理。该模块可对教师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查看、修改教师基本信息,添加、删除教师,查询重复教师以及查看教师所负责的项目。(3)教师综合查询。通过教师导入或添加,教师信息逐渐被累积并沉淀为一个越来越大的教师信息库,为之后的综合查询奠定了良好地基础。各级管理员根据自身权限与需求,自由设置查询条件进行综合查询。如:按照教师职称、所在单位类型、参加项目属性、所属二级学科等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并且在查询结果中可以看到教师参加授课的总学时。这为后期教师评价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2.3学员管理。在本系统中,学员分为正式学员和网上学员,正式学员是指由项目管理员自己添加或批量导入的学员,而网上学员是指通过系统主页自行选择项目在线报名的学员。对于网上学员需通过项目管理员审核后方能转为正式学员。以上功能通过“学员管理”下的三个子模块(正式学员导入导出、网上学员管理、正式学员管理)即可实现。

2.2.4综合查询统计。综合查询统计各级管理员均可使用,系统将自动根据每个用户的权限,控制每个管理员可以查询的范围。即一级管理员可以查询全院所有情况;二级管理员可以查询统计所在二级单位的所有情况;项目管理员只能查看自己所管辖项目的各类情况。由于该系统的数据是逐步累积的,因此,随着每年项目的开展,综合统计查询功能将基于一个庞大的继续教育项目信息数据库。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数据,将为短期或中长期的项目总结、继续医学教育规划提供准确充实的统计资料,为更为科学的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5项目评价。督查是保证项目举办质量的关键[3]。本系统的“项目评价”模块便起到了项目督查的功能。我院继续教育处依据以往项目管理经验,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的经验,经过调研,设计了一套对项目及教师的评价问卷,将其模板化并嵌入该系统。在每个项目结束后,要求学员及时对任课教师和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借助系统的统计功能直接进行统计分析。从中了解掌握学员对项目举办内容的符合程度、教师更换情况、学分授予、证书发放情况、教学环境等的意见和建议,这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改善项目管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我们基于该系统建立了“按比例不定期抽查”和“自查”制度。各级管理员可借助该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经常性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效率。

3系统不足与改进建议

在体验该管理系统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系统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1数据模板与国家级CME项目申报系统对接不良我们在应用该系统的过程中,感触最为深刻的一点是:该系统所设计的“项目信息模板”、“教师信息模板”及“学员信息模板”并不能完全与国家级CME项目申报与反馈系统导出的数据相对接。在项目信息模板中,问题主要表现在本系统的项目信息模板字段顺序、格式不完全与国家级CME系统导出的excel数据库一致,这就导致在项目导入前,一级管理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导出的数据格式调整为以符合本系统的模板要求,方可成功将项目数据导入本系统。而对于“教师信息模板”,由于国家级CME系统中并没有对应的数据,一级管理员必须从项目申请书中一一收集录入(工作量大),且项目申请书关于教师的信息非常有限,远不足以满足模板的信息要求。而通过其他方式收集教师信息的成本太高,且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行。因此,在系统应用初期,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系统被推广利用程度。

3.2数据模板字段控制过严,数据信息搜集困难由于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的实现需要丰富充实的数据为基础,因此系统开发者在设计数据导入模板时,纳入的字段不但数量多,而且对字段格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只要模板中存在一处必填信息不全或格式不正确的现象,整个数据库都将无法导入系统。然而,有些字段信息的搜集确实存在困难,如教师的出生日期、证件号,学员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学历、所在单位类型等。以上两个问题,我们经过多次与系统开发者研究讨论,要求系统开发者及时作了修改:将本系统数据模板中的字段顺序、字段格式尽量与国家级CME系统导出的数据格式保持一致,能够使本系统的数据与国家级CME导出数据尽量实现对接。对项目管理实际意义不大的字段信息尽量取消或改为选填项,以减轻系统应用的推广阻力。

3.3综合查询统计功能实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强大的综合查询统计功能是本系统一个突出优势,然而这一功能目前还不尽完美,其功能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数据支持。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部分信息的搜集存在现实性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查询统计功能的实现。加之,目前系统刚刚应用不久,库中累积的数据有限,还不能够使得该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充分实现。

3.4个别功能模块设计不够完善此外,系统中个别功能模块设计还不够完善,不能灵活地应对处里实践管理中一些特殊情况。例如:

3.4.1教师重名筛查功能实现欠佳。在教师管理模块中,批量导入的教师重复率很高,因为一个教师可能同时担任多个项目的培训教师,筛查出重名教师后,只能一个一个进行删除,大大影响了办公效率。如若不对重名教师进行筛查清理又会进一步影响将来的查询统计功能。对此,我们建议系统开发者在每条记录前添加勾选框,以实现一次删除多条重复记录的目的。

3.4.2教师综合查询功能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统计连接不够紧密。尽管在教师综合查询模块,管理人员可以按照不同查询条件进行所需的查询统计操作,但这些查询仅限于教师基本信息的查询与统计,而这些查询统计结果与项目执行情况相关性不大。鉴于此,我们建议系统开发者在此模块中增加与项目执行情况相关的查询统计功能。如教师指派次数,参加的项目数、培训的课时数、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频率等,为后续的教师及项目评价奠定基础。

第3篇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8年,但国家和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是临床药学人才严重缺乏,在医院药学人才中兼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药师工作路线都是围绕药房、药品转换两点一线,且由于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差距,二者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加之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临床方面的医学知识不足,致使临床药学尚不能发挥其效用。二是临床药学工作尚未得到医院重视,多数医疗机构领导的“重医轻药”观念,导致临床药学工作在院内的重视度不高,加上临床药师尚未正规编制,各项责任义务不明确,且临床药师长期局限于采购、供应、调剂检验药品等方面,在院内并没有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些因素都使临床药学在医院难以重视。三是临床药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由于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用药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及运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卫生部门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临床药学很难在广泛的市场上立足。四是临床药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有一定权威性,但其内容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只能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五是临床药学培训制度居于形式,尽管有些医学院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医疗机构尚未开设临床药学实践,导致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在医院实习,实践价值不高;同时尽管某些医院对临床药学进行开设,但也因为卫生部对临床药学尚未明确规定,药师责任和义务界定模糊,导致药学培训居于形式。

2开展临床药学,提高用药水平的举措

2.1药师参与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

药师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同时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专业知识给予医师合理用药建议,以弥补医护人员对药物性质特点的不全面了解;还可以参与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2.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馈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能及时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2.3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给予给药方案

对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不能用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如地高辛;特殊情况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婴儿。在这些条件下,以技术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及评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给药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2.4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药安全

开展临床药学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药师根据整理出来的药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内临床用药安全情况,查找不足与隐患,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以防微杜渐。

2.5加强药学科研研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机构可以在培训药师的基础上,把药学科研纳入议程,坚持临床服务临床的原则,提倡药师与临床医护进行密切联系,并互助开展药学科研,以共同提高服务水平。

2.6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师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积极参与查房,设计给药方案,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资料,给予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药性等方面的指导,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2.7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应根据“促进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指导内容,规范临床药师工作行为。建立譬如“合理用药评价制度”、“药师查房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有利于临床药学开展的制度体系,以规范药师行为,明确药师责任和义务,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第4篇

1.1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面临很多问题,但主要是基础教学和临床应用的严重分离。基础和临床脱节主要的原因是基础和临床教师的分离,导致培养的学生也出现基础和临床的分离。这个问题不解决,医学教育改革就无法真正实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教学理念的缺乏。没有理念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没有医学理念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同样是没有医学理念的学生。目前,乡村医生教育同样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这必将导致乡村医生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不能有效结合运用。

1.2没有较好的教学体系

我国大部分乡村医生医学教育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由于学科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造成学生思维单一,知识不系统、不连贯,综合能力差。比如在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变化时,乡村医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往往无法用整体观分析、解决问题。

1.3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系统辩证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乡村医生培训理论多于实践,因此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乡村医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严重阻碍了乡村医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4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适合乡村医生可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少,质量差,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仍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程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乡村医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导致乡村医生所学知识明显受限。

2转化医学理念引入乡村医生教育的重要性

转化医学的实质是基础医学和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层次、多靶点,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生理与病理、预防与治疗、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转化医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大量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更依赖于医学院校对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任何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患者、疾病或者医生的治疗等方面,只有让转化医学理念在乡村医生教学和实践中发挥作用,乡村医生才能更迅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因此,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生医学教育的策略

3.1加强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乡村医生教师队伍培养

提高乡村医生教育质量,加强乡村医生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关键。由于乡村医生学历文化素养偏低、生命意识淡薄、法律意识较差、医患沟通少、成人教育复杂多变等,加之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交流不便,同城市相比,更需要全科医学知识等特点,因此,地方医学院校要加强乡医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但要掌握乡村医生教育训练培养目标及特点,而且要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感受转化医学理念,从而使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在他们的教学中。

3.2加强转化医学在乡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3.2.1整合课程,促进多学科融合,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

转化医学教育强调各学科的联系,要求基础与临床整合。通过对乡村医生的调研,在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情况后,可以将正常与异常、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有机整合,以构建适合乡村医生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或“以疾病系统为中心”教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精简内容,增加乡村医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能促使乡医把握基础知识为临床服务的正确方向,增进乡村医生对交叉学科之间的理解与掌握,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转化医学的内涵。

3.2.2转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转化医学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乡村教育中,应重视乡村医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PBL教学、CBL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如将临床典型病例、疑难病例进行启发式、情景式、提问式、自主式、讨论式学习,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病理生理到发病特点,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该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等进行综合学习。教学中应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乡村医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辩证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实用型高素质的乡村医学人才。

3.2.3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实提升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转化医学强调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原则。乡村医生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医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都是在对实际病变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和综合的结果,对实际工作具有极强的普遍性指导意义,因此,要求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3.2.4注重医学人文和信息知识的渗透转化

医学强调的是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人文精神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以人性和人文理念关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人文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良性互动。转化医学实施的过程中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成果每天都在不断涌现,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就要求师生双方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获取新的信息,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优良的信息素养后,才能在教学中运用并传播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医学人文知识和信息知识,提高乡村医生交流、捕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3.2.5构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

第5篇

他们当中的学历层次、年龄及行业差异很大,年龄小的是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机械记忆力相对较强,但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而年龄大的学生则与其相反.另一方面的特点是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而学习时间相对不足.医学成人教育学员,多数是从临床和教学第一线来.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克服了工作、家庭、年龄等相关困难,才挤身于高等学府的殿堂.他们一般都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充实自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他们要求所学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紧密与实际需求和工作联系在一起;希望有一个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强调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举;能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特点,在短时间内获取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不喜欢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主张“自学加精讲”的授课方式;不愿意听重复的大专或中专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科知识的新进展、新动态感兴趣;授课能够密切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工作进行教学很受欢迎.他们的动机和愿望虽然良好,学习目的也明确,但由于工作、家庭等矛盾突出,往往不能坚持到校上课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导致出勤率低.还有一部分学员的学习目的就是获取文凭,学得越少越好,不学习给文凭更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生源特点突出,而师资却没有明显的“成人”特色.担任成教的教师都是由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兼任,他们对成人学生不了解,把给成人学生授课作为副业,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课堂准备及讲授投入的精力有限,完成课时数即可走人.办学单位也缺少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由此可见,医学成人教育工作中存在教与学不合拍的问题,严重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成人教师队伍[2],重点抓好专职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专业课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要实行教师职务“双师制”,既是医师,又是相当职务的教师.应从医疗、科研单位和普通医学院校聘请理论造诣较深、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员任教.专职成人教师要安排一定时间到医疗第一线工作或参加培训、科研、教研等活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技术,增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力与考试

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成人医学教育以更新知识,并最终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因为成人学生来自于实践还要回到医疗实践中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是医学成人教育质量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医学成人教育应更注重实用性,应特别强调实践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训练.但目前成人医学教育中,灌输基本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基本理论为主的考试模式仍占主要地位.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大多重基础考查,看书面成绩的高低,而轻实践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死题多活题少.学生为了顺利获得文凭,进行机械记忆,死背硬记,按老师的标准答案答题.而实际上成人学生多数年龄较大,机械记忆力减退,社会角色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多,时间也比较紧,与现行的考试模式是不适应的.因此,导致大多数学员考前突击记忆效果比较差,甚至想方设法作弊,考完不用全忘记.虽然考试成绩合格,并获得一纸文凭,但学习期间应有的思考、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没有得到培养与训练,不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改革这种教学和考试模式应该是成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把教学和考试重点从基本理论的机械记忆转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加强实验、见习、实习等环节,同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学科的新内容、新技术,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出成人医学教育的特色.

3教材和课程

目前,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落后于医学科学发展步伐.教材与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系统化、三段式的教育模式,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公共课安排的课时多,基础课的内容与大中专所学的多数有重复,而专业的临床科目及内容较少.特别是因面授时间短而安排的学时数相对少,又缺少临床实践的安排,很难体现出医学成人教育特色,并且与成人知识结构也不相符合.成人医学教育教材,多数专业基本上使用的是国家普通高校统编的教材,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成人医学各专业的专用教材体系,其内容不适合已有大专或中专专业基础的成人学生使用.教学中究竟增、删什么,基本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数来决定,这样随机性很大,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也不能满足成人学员补基、补缺、补新的求学要求.因此,对目前课程设置及教材进行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按照成人教育的实际,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必要时可以取消一些必修课,增设一些选修课,整理重复课,合理调整各学科的授课时数.选择内容的原则应该本着少而精,选择内容的方法应该是各学科教员充分讨论,协调一致,同步改革.这样,学校可利用节省出的时间,向临床、向新学科倾斜,为培养实用型的“全科医生”创造条件.教材的改革也应该同步进行,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重新编定具有突出“成教”特点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更重要的是实用性,特别是要加大临床实际操作技能的权重,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最好有训练智能、技能、进行综合练习的复习题、思考题.以便于学员自学,又能有效地检验学习效果.为培养学以致用并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学习工具,从而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人医学教育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存在以上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成人教育家诺尔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是满足三类需要和目标:

(1)个人的需要和目标;

(2)机构的需要和目标;

第6篇

(一)研究问题

基于课题研究,制定相应的CDIO模式教育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讲义、课件,强调过程管理,在实验班中开展情景导入、角色互换、服务学习、朋辈带教、博客网络互动等CDIO模式的教学活动;统计学生成绩,评估学生能力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探讨CDIO模式应用于高职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效果。

(二)研究对象

在本科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1个班共41人为实验组,实施CDIO教育改革;2个班共86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

实验组开展CDIO模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对实践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反思。根据情况,分析概括,找出实践经验中的规律,科学的理论分析,持续性改进。实施一年后,对比性分析两组学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学成绩。安排两组学生参加学院内外举行的各类服务活动,每次安排20名学生参加周末和暑期的医疗扶贫服务学习活动,推选学生应聘学院各部门秘书和干事等志愿服务岗位,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对比性评价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评价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能力(20%)、沟通能力(20%)、知识应用能力(50%)、团队合作交流能力(10%)评分。

2.模块运行。

对于实验组的学生,我们全面采用CDIO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情景导入、角色互换、服务学习、朋辈带教以及博客网络互动这五大模块来实现,每个模块都经过构思与策划、培训与指导、运作与实践、检查与反思、总结与分享这五个环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医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渗透到这五大模块的每一个环节。模块的运作过程有强有力的ISO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有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支撑,所有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个体系中主动地、相互联系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与学的活动,将PDCA质量管理工具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持续性改进,螺旋式上升,促使学生“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做”、“做中学”,从而有效提高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成效。情景导入模块。在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对实验班的学生指定相关内容并描述病例,由学生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分组进行案例临床情景再现。学生必须自主地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自行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分析病案,收集数据,整合信息,查找依据,设计诊治方案,最后由全组同学进行模拟演绎,教师进行适宜地点拔指导和总结评价。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更加关注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承接、融合与渗透的过程。服务学习模块。课题组成员每月2次带领实验班学生(每次20人)到农村或社区开展医疗义诊、社会调研、卫生健康知识宣传、重病案例家庭走访以及“创意公益InG”等特色主题活动项目,学生分团队自行构思服务项目、设计活动整个过程、在实现活动中解决问题,运作过程中达到目标,并进行成果展示和相互评价,从中完成CDIO医学教育模式的全过程,并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服务学习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搬到农村,并通过有计划的为村民和患者服务,接受直接生动的医德教育和专业技能传授,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不断产生新的理解与感悟。它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磨励意志,提高专业技能,又增强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组织、沟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自觉的学习态度、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朋辈带教模块。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由教师从每组中挑选一个责任心强、领会快、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学生教员”,让“学生教员”对本组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辅导。“学生教员”角色不断轮换,每个学生都按照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进行技能操作的辅导,从中使每个学生都收获到仅作为一个听课学生所收获不到的能力、进步与成功。博客网络互动模块。建立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师生通过班级博客进行探讨、沟通、答疑等,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联动,教师可利用“博客互动平台”了解学生对项目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的依据之一,从而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问卷调查设计。

问卷主要内容: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对CDIO提高核心能力的作用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竞争能力、传播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发挥能力;开展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评价;对CDIO提高团队精神的评价;CDIO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评价。(四)数据收集和分析将考核融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百分制,主要考核指标为:团队合作(10%)、课堂表现(10%)、任务质量(20%),期末成绩(60%)。发放问卷调查表41份,回收41份,回收率100%。结果用Excel2003、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学习成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学习成绩间的比较用t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成绩的结果比较

第一学年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实施CDIO教学模式,从第二学年开始,实验组实施CDIO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实施CDIO教学模式之后(第二学年)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实施之前(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未实施CDIO教学模式前,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实施CDIO教学模式一年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即实验组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实施CDIO教学模式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22分,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只提高了0.26分,成绩上升幅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比较

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把在学校里获得知识的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积累实践经验,充分体现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依据CDIO大纲制定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合作交流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能力总分远远高于对照组(76.29±8.75比70.31±8.82分,P<0.05),详见表2。

(三)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受调查者中,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为100%;认为CDIO模式教学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竞争能力、传播知识能力的学生均达100%;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CDIO教育模式的学生占77.5%;认为能提高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发挥能力的学生均达97.5%;100%的学生认为CDIO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

三、CDIO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价

第7篇

1.1培训项目

为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师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师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师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师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全美急诊专科医师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1.2资金保障

专科医师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师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而这部分的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师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师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2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教育工作。

2.1教育过程与美国不同

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6]。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的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师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师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医师还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额外的博士学位。

2.2培训项目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

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三大类[7]。通过培训,希望达到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等,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应变能力快的合格急诊科医师做努力。

2.3资金保障与美国不同

上海是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于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为保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市多部委决定设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项经费,对于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支持,使急诊医师毕业后教育能顺利贯彻进行。

3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导向

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我们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022人,医师占29.5%,其中医师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编制。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师。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许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师、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提升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而做出积极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监督

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急诊科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一一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3.3加强急诊建设

第8篇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该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在60多所医科院校中推广并改进。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根据问题探索式学习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上世纪80年代,我国医学院校开始试行、推广PBL教学。四川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PBL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与国外院校交流学习,于2006年开始试行PBL教学。而选择PBL在临床内科学的教学,应重点考虑以下配置:

1.1病例设计方面

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应用一些水平较高,难度适中,实用性较强的病例,分批分层次地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

1.2教师素质高

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所培训教材的全部内容,又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以及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更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讨论后及时进行总结,点明要点。

1.3教学资源方面

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图书馆、网络等)做后盾。

1.4教学效果的评价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仍不完善,也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评价体系。

2启发式教学

(ModelsofHeuristicTeaching,简称MHT)维特罗克(M.C.Wittrock)在《启发式教学模式》(ModelsofHeuristicTeaching)———文中曾指出: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倡导者关于问题解决法和学习策略———包括学习和记忆知识方法的教学。该教学方式基本阐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多效能的等方面,与PBL教学方式不同的是这些效能超出了对学习针对性知识及答案的范围,进而包括怎样学习、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怎样发展、使用学习计划等老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认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在今后离开校园与教师后有利个人继续教育及深造,在终生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病例式教学

(Case—basedlearning/Study,简称CBL/CBS)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较为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基本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实践。该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临床实践是基本脱节的。如何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理论知识和最实际的知识运用,成为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病例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目前所面对问题的压力。指教师根据所授课的学习目的不同,以病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从基本理论的知识层面升华到医学实践的真实情境中,其间不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模拟及发现等讨论问题方式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复杂临床现场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等综合素质。

4循证医学教育

(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简称EBME)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循证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信息时代深入,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该教育方式则是以病人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以引导的方式作用整个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多学科间的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5结语

第9篇

疗养院服务对象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技的进步,官兵和离退休干部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逐步提高。就本院而言,还存在军人服务主体地位弱化、优先制度落实不够好、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管理不规范、卫生技术人员医学养生知识不够全面、先进等问题。疗养院要主动更新服务保障理念,优化服务保障模式,提高服务保障质量。“打铁还须自身硬”,疗养院卫生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一切疗养服务的基础。继续医学教育是夯实这一基础的正确途径和不二法宝。

2 疗养院医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建议

2.1各级医务人员分类要求和管理

疗养院学分管理要增加对初级医务人员的强制性规定,对中级医务人员的针对性规定和对高级医务人员的灵活性规定。推行基地化培训模式,在军医大学建立培训基地,推动疗养医学专业学历化教育,分类培训海勤、空勤和康复疗养专业技术骨干,系统培养理疗、推拿、心理等康复治疗师;实施“云梯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定岗送修、专家带徒等办法,大力培养专家型拔尖人才;深化医院与疗养院挂钩帮带、双向带职、进修学习机制,营造人才竞争成长的良好环境。

2.2疗养院医学继续教育内容设置及学分值宜更加科学严谨

应根据教学规模、内容、时间,确定受训对象和学分值,做到培训对象明确、层次分明,培训内容具体、规范,时间安排紧凑、适度,切实做到培训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高度统一,使受教育者真正受益,达到学分到手、知识到位的目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采取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内容既涵盖疗养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包括人文、历史、地理,以及与医疗有关诸如法律法规培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医疗安全、医患纠纷、病案书写与管理、患病心理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方面面。学分的制定和管理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统一。

2.3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与方法

为防止学分教育流于形式,要跟踪和遴选各学分承办单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制度,严格外出学习人员的选派和跟踪管理,严格会务组织和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秩序,用制度、规定促进学习者安心、用心,通过评估、考核。

2.4组织专家对取得学分者进行抽查和评估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