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4:46: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乌鸦喝水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学目标】
1.
认识“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
1
个偏旁;会写“只、石”等
5
个生字。
2.
必备品格
3.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不怕困难。
【教学难点】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办法;遇事认真思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乌、鸦”等11
个生字,会写“只、石”等5
个生字。(重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有关乌鸦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图片,这是一只什么鸟(乌鸦)
它长得美吗?声音好听吗?(不美、声音也不好听。)
2.导入: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却十分聪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课题:13乌鸦喝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乌鸦
乌云
鸦片
乌鸦
到处
处处
找到
寻找
办法
办事
旁边
村旁
许多
也许
办法
法院
放开
解放
进去
进场
高处
高兴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办
进”,后鼻音“旁
放”,翘舌音“处
找”等。)
②学习反文旁
1
个偏旁。
学习新偏旁“攵”(反文旁),本课的生字“放”中含有这个偏旁。
注意与偏旁“夊”区别开来:“夊”的横折变成横与撇两笔,字形变得瘦削挺拔。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乌”字可以与
“鸟”字对比记忆,并结合“乌”是黑色的意思,和乌鸦外形特点相联系。“鸦、进、旁”
可根据形声字特点借助偏旁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字:鸦、进、旁
找反义词:进——出
熟字相加的方法:“许”是“讠+午”;“法”是“氵+去”。
形近字比较:乌-鸟
我-找
办-为
处-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把学习生字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
(2)学习多音字:喝(hē
hè)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这里的加点字“喝”读“hē”,意思是“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还有一个读音是“hè”,意思是“大声喊叫”,组词分别如下:
喝
hē(喝水)(喝茶)
hè(喝彩)(喝问)
②读一读:
我喝(hē)水润了润嗓子,继续为运动员加油喝(hè)彩。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渐渐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办法
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增减。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不同读音意思不同,使用也不同。真正弄清和掌握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培养学生积累和鉴别能力。】
四、学习“会写字”
只
石
多
出
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只”“口”的大小要适中,不要太大或太小;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撇
与点要对称,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石”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
略扁。
“多”要摆好两个“夕”的位置,上下要对齐,千万不要横向平行摆放。两个点
画写在竖中线上,要上下对齐。
“出”笔顺: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
竖要立在竖中线上。
“见”竖撇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
得舒展。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我感受到了这只乌鸦在瓶子里面水不多的情况下,居然想出了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了)。乌鸦真聪明啊!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3)
(4-16)
(17-22)
(23)
(24-2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发现水瓶——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从中明白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只聪明的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3乌鸦喝水)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品读释疑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对自然段的认识,会标自然段,会数自然段。】
2.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
“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说明了什么?
预设:
生1:“到处”说明乌鸦飞了好多地方找水喝。
生2:“到处”也说明
水不容易找到。
(2)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
(3)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此时的乌鸦什么心情?
(乌鸦到处找水的焦急心情。)(板书:找不到水
着急)
(4)指导朗读:要读出乌鸦焦急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酝酿感情,进行朗读,使感情朗读变得那么生动、自然。】
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乌鸦找到了水,为什么喝不着呢?
(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到水。)
(2)“怎么办呢?”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乌鸦的什么心情?(非常着急、郁闷)(板书:发现水
惊喜
喝不到水
着急)
(3)
指导朗读:语速要快些,要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看到小石子,就想出了办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乌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过渡: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
4.品读第3自然段。
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
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一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
(2)
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仿写:“一颗一颗”类似的词语有: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4)朗读指导:两个“一颗”中间的停顿略重一些,表明乌鸦很有耐心。“渐渐升高”要一字一顿地读,读出水一点一点升高的过程,后半句要读出喜悦的心情。(板书:喝到水
高兴)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问题的关键,层层深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在指导朗读,学生很容易读到位。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
预设:
“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
“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
“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
听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了解乌鸦的反哺精神,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3.资料链接
链接阅读《乌鸦》《乌鸦反哺》
【设计意图:总结拓展阶段,发散学生思维,拓展阅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
五、阅读方法解密
巧分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如本课的“喝”和“渴”两个字字形相似,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字右半部分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偏旁不同,读音也不一样。该怎样区分呢?形近字的偏旁多跟这个字的字义有关,我们可以这样想:口渴要找水喝,所以“kě”就要使用“氵”旁;喝水要用嘴巴,也就是“口”,所以“hē”就要使用“口”旁。
六、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由喝不着水到喝着水的过程,说明任何困难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教育我们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七、学会写法
学一法:用“……但是……”说话。
“但是”表示语意的转折。但是前面的句子说的是事物或实践的情况,但是后面所接的内容正好与前面的内容相反。如本文“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但是”前面写有水,后面写喝不到水。结果与情况相反。
举一例:我今天生病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
练一练:用“但是”写一句话。
(
)
示例:他今天起得很早。但是,因为堵车,他还是迟到了。
八、课堂小结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
九、主题延伸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好主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可以把瓶子歪倒,水就会往外流;还可以想办法找一根吸管……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2)
(3-7)
(8-11)
(12)
(13)
(14)
(15)
(16)
(17-19)
板书设计
(课件20)
找不到水——着急
乌鸦喝水
发现水——惊喜
仔细观察
喝不着水——着急
认真思考
喝到水——高兴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以下的状况:
1.1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
1.2 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1.3 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2 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如何真正贯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对改变阅读教学现状至关重要,对此我认为应该找准切入点,根据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和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真正了解课文“写什么”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的关键。
比如设计《乌鸦喝水》一课的教案时,我采用如下设计思路:课前先准备一个瓶子和水,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并将其拓展到生活的领域,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乌鸦飞到森林里,口渴了,森林里只有一口井,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智慧火花因此迸发。第一课时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想像乌鸦喝水的过程,思考乌鸦喝水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并且也较好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践,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师生达到了真正的互动。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创设情境不再单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2.2 利用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儿童对外界的注意就要进行提问,引起儿童新旧知识的冲撞。此时,老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等化为一个个孩子容易理解的问题,孩子思考了,回答了这些问题,目标也就达到了。
低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积极的反馈,对不敢提问的学生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提问。
到了中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教师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为什么有些问题不好,有些问题却提得很好,可以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提出来的,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高年级则侧重于启发学生选择适宜的方法、策略,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强了。教师的提问应该更加重引导性,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更多的问题。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特别喜欢这位教师的课,这门课的学习成绩也就特别好。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感到学习过程枯燥无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挖掘蕴含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了情感,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魅力和价值,学习兴趣也就容易被激发起来。
其实,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教师、家长的督促更重要。课堂上,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碰撞。教师要营造这种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而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我们就应该有一颗童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只有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很注意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我常用肢体语言表达老师的关爱,如慈爱的眼神、轻轻点头、温柔的抚摸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富有感情、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居高临下的命令为平等交流与对话。
二、让课堂教学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学生暴露问题,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的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对此教师绝不能轻易否定,不能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学生多种答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这样,才能做到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说“我想……”“我要……”“我能……”“我认为……”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言之有理但因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还会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吗?当然,对于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或假意称赞,应耐心地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在口服心服的前提下获得真知。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我在执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在对课文赏析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想对小猴子说点什么?”有部分同学回答,他们想对小猴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得爱惜东西啊!”还有的说:“小猴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啊,不跟农民伯伯打个招呼就去摘西瓜啊!”……这些回答虽然与教材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有一定出入,但我并没有立即给予否定,而是让他们各自说出理由之后,把这些回答板书出来,让学生对多种答案进行对比,在比较、鉴别的过程中再把发散思维回拢起来,达成共识,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三、抢抓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不墨守教案的预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墨守教案的预设,不敢越教参半步。对于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要么把学生毫不留情地训斥一顿,要么自己被气得乱了方寸。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敏锐地发现课堂中生成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充实和扩大课堂教学的内涵。
例如,我在教《乌鸦喝水》时,有个学生不小心把盛水的瓶子打破了,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略带调侃地说:“你看,你又帮乌鸦找到了一种喝水的新方法。”此举立刻消除了学生的恐慌心理,丰富了课堂内容。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少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抓取那些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
四、创建自由组合、自由发挥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民主的、开放性的课堂,努力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
如何创建多维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呢?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如在教《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时,我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大声读、默读、和小伙伴一起对读等形式,来品味小鸟和青蛙的对话,通过读课文,同学们感悟到青蛙有礼貌但固执己见、小鸟有耐心但面对青蛙却无可奈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读书、去思考、去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落实,主体的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生成,因此,我们需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设问,激活思维,调动情感;恰当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地读、想、议、思、评、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精挑细选,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懂得探索问题,学会聆听,彼此交流想法。这样,他们收获的才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掌握知识。
要想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备好每一节课,要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需求、问题等一系列相关信息,条分缕析地归纳、整理、提升,只有在课前对授课对象进行全面测试和调查,才能准确地把握学情。在课上,应及时观察、判断学生的反应及变化,并及时对教案进行适当调整。当学生的意见与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分歧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使其正确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学生的理解合理时,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以鼓励他们独立、全面思考的品质。同时,教师应具有纵观全局的能力,及时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懂得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显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培养。
如在讲解《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时,学生对“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产生了疑惑,于是,我便提问:“在这位打渔的老爷爷身上一定有很多的故事,他会给小朋友讲些什么故事呢?”经过小组交流后,有几个小组回答:故事讲的是老爷爷是怎么打渔的;有一个组还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中小金鱼和老爷爷的对话生动活泼;还有一个组的学生回答说:“有一次,老爷爷出海打渔,捕上了一只大海龟,他一想:海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于是,他就把海龟放回了大海。”又如《乌鸦喝水》一课,在乌鸦遇到困难喝不到水的时候,学生开动脑筋,有的说:“在地上垫一堆石子,再轻轻地把瓶子的口架在石堆上,瓶子歪了,乌鸦就喝到水了。”有的说:“乌鸦可以用嘴或脚在地上挠出一个小坑,再找来一个废塑料片,垫在坑里,把瓶子踹倒,将水洒在坑里,就可以喝水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所提的问题,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经验阅历、知识积累不同,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会有不同。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更深刻,具有较高的水平。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加敏锐,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视角。因此,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自教改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做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想和同行们进行一下交流。
1 深备课――潜心会文本
1.1 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1.2 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1.3 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2 抓时间――课堂的合理分配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3 巧设计――课堂的有效措施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觉得时间有限,很惯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力求适应学生特点,设计得精巧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样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效率。
让我来分析 我在教《荷花》一课,整堂课以“”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型中发现;(2)在品词悟情中感万;(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爱好,从表象的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万意会,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如针对《乌鸦喝水》一课,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充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文的意趣性,这样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的积极性,抓住乌鸦是怎样从喝不到水到喝到水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让学生思考“乌鸦喝水”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这样学生一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其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4 促自主――课堂的能力培养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就说过:“在课堂里,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后面”,这充分说明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不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应该是亲密的伙伴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因而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关注状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师生间平等而富有趣味的对话、友好交往,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充分表现,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热情的赞扬,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里泛起无限涟漪,滋润学生的心田,助推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兴趣与良好发展。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课文《夕阳真美》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而真正关心学生感受,注意学生兴趣的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体验,学生体验出的感情符合作者的原意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
5 重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
俗语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备好课,写好教案,准备教具。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清楚如何讲,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做练习等等;同时,考虑用什么教法、学法、了解学科新动向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发生。
二、重视课前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教学前,做到堂堂有趣,课课更新,争取在课前导入中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使学生感到很有意思,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乌鸦很笨,听了狐狸的几句美言,就上当受了骗,把嘴里的肉给了狐狸。而《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就很聪明,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学了课文你就会明白了。这个故事讲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来了,而且很高涨。
2.观察实物,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孩子初学课文时,困难较大,越是鲜明、具体的形象,越是能激发人的感知兴趣。在学习《升国旗》时,课前不妨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国旗,然后,让学生说说升国旗时,我们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对孩子们讲:“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吗?孩子们兴趣盎然,开心极了。
3.听唱歌曲,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的心理特点,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5》时,先让学生听一听大海的声音,海鸥的叫声,紧接着听《大海》这首歌曲,然后问孩子们:“这首歌好听吗?你觉得大海美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5》共同领略大海风光。通过听歌曲,学韵文,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了这篇韵文。
4.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玩游戏是学生最高兴的事了,学生经过放松后投入学习中,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在教学《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之初,我先教给孩子们一种《手指操》学生兴趣很高,等学生学会了,我对他们说:“手是我们的宝,用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手又是大脑指挥的,所以大脑也是我们的宝。因此,我们有两个宝。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有两个宝》。”此时,学生对娱乐兴趣十足,学习的欲望非常强,课文也学得特棒,整节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中形式多样,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情境表演,活跃气氛。爱表演、看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寓言故事时,我让学生表演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表演前,可提示学生想象小松树的表情、语气及动作是怎样的?通过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理解了小松树说话时的得意及骄傲的神态。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教学时,如果单纯地逐词逐句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听起来会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会丧失殆尽。教学时,叫师应尽量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去理解文本。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时,借助多媒体,紧扣词句,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3.游戏活动,调动兴趣。儿童的天性是好动不好静,通过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在教学声母和韵母时运用纸牌开展“声母和韵母手拉手”的活动。在识字教学时可以开展活动“给生字宝宝找家”等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画画说说,培养能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动眼动口,还要让他们动脑动手,手脑并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绘画,图文结合。如学完课文《这儿真好》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幅画。学生画完后可以选出画得好的画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口头描述画面情景。通过画与说,逐步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实践证明,画画说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的开展教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是一小部分弱势群体,要忧其所忧、乐其所乐,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要有意识的设计不同层级要求,进行不同程度地提示、点拨、启发、引导,如果发现他们一旦有点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结果证明,一小部分弱势群体在课堂上,小手举起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了参与的欲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下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38-01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营造情境,提高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真正了解课文“写什么”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的关键。比如设计《乌鸦喝水》一课的教案时,课前可以先制作一个乌鸦的模型,准备一个瓶子和水,另外可以准备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让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难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员参与,实现主体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如果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少了,甚至会出现学生学完课文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性阅读。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说,“巴迪年仅七八岁就能写诗,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佳作,当然兴奋不已,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说,“从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巴迪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是多么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为下文父亲的评价作铺垫,形成反差,同时可以看出巴迪是一个十分上进的孩子”;有的说,“父亲的评价不切实际,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样,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会敞开心扉。正是在这一系列阅读实践中,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实践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鼓励提问,发展思维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具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此时,老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等化为一个个孩子容易理解的问题,孩子思考了,回答了这些问题,目标也就达到了。低年级应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达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积极的反馈,对不敢提问的学生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提问。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学习新知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
四、赏识教育,激发创新
一、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用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数字化教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如我在《乌鸦喝水》一节教学中,利用电子交互白板视频功能出示: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让学生思考乌鸦都飞到哪些地方找水喝呢?再由学生边从资源库中拖出相应的场景(森林、大山、田野)边回答,巧妙地理解了“到处”一词。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被电子交互白板呈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吸引住了,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巧妙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抢着回答,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解决了重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提高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在白板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白板笔在白板上进行书写、绘画、圈画、标注、修改、擦除、保存、屏蔽等操作,同时,利用白板笔随时调用资源库里的资料,完全丢开了鼠标,使教学方便轻松。
在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时,让学生在白板上听写生字,全班交流订正,对于错误的地方用橡皮擦掉,再用醒目的颜色补上,既避免了黑板书写的凌乱,又增强了记忆效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以外,白板笔所带的多种颜色,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堂上,教师的圈画、标注和即兴的绘画演示也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参与热情。
三、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带给课堂多元互动
电子交互白板系统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面向师生的多元互动,以促进高质量交往的产生。把电子白板作为一个交互的平台,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与资源的交互,实现动态调整、对话协作、共享成果。如我在执教《台湾的蝴蝶谷》的第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蝴蝶的词语,随着学生的回答,将“五彩缤纷”等词语逐个杂乱地出现在白板上,然后请学生将这些词语加以归类,教师再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将词语排成两行,让学生知道这些词是从颜色、动作两方面写蝴蝶的。教学到此还没有停止,我又让学生对描写蝴蝶颜色的词语再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是近义词,都是形容颜色多而美,“金光闪闪”只是专指金黄色的蝴蝶,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播放飞舞着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录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五彩缤纷、金光灿灿等词语,体会到了蝴蝶的美丽。
四、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强调“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开放将学生身上的资源释放出来,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
【关键词】教学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89-02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用石头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称出象的重量吗?这一问,顿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也变得更流畅了。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还有的说:用人最方便了,人能上能下。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2 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思维
观念更新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以教案为剧本,以教师为主角,以少数学生为配角,以多数学生为群众的课堂演出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2.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进发创造火花。要获得如此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就得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格式。例如在教学《荷花》一文中,我创设满池荷花盛开情景,引导学生结合朗读课文观赏荷花挨挨挤挤,荷花全开、半开和含苞待放的形态,让学生具体描述。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从多角度描述荷叶的多,按花开的不同程度描述荷花的美,还能概括性地描述满池荷叶荷花的整体美。在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中,学生会进行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描述:如荷花未开、半开、全开的形态各异,以及绿叶红花的相互映衬,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2.2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还会再来。”有的说:“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3 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司马光》时,有位教师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积极讲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
4 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