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20:03: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制药工程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今年伊始,教育部和财政部以教高2007年1号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共20条,是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目的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2号文件第9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过去05年1号文件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上升到“高度重视”,可见重视的程度显著增强。探讨新时期普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也已成为高教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工科专业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两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6]柴诚敬.面向21世纪,加快制药工程新专业建设步伐[J].化工高等教育,2002,1:5-8.
关键词:制药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现代制药工程源自青霉素的发现和制造,发展至今,药物不仅帮助我们克服了疾病,同时也能使我们强身健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国也将药物的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制药工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对制药工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状分析
1.1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跨国制药公司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这给我国的制药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1]。然而,我国与世界制药强国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药物创新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带头人、企业家、管理人才缺乏[2]。因此我国制药业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大力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 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药业缺乏从事制药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重工艺、轻工程、重设计、轻制造,重技术、轻质量管理等偏向,对工程化制药人才的培养相当薄弱。为解决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调整和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制药业提供大批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并擅长质量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
2.1国外制药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早,目前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上也比较完善。纵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是在不断协调与政府、企业、社会诸方面关系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由于国情和教育基础情况的不同,国外的制药工程硕士教育经验,仅能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高我国制药工程硕士教育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2我国制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概况 2009 年全国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最终使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7∶3[4]。但目前我国对如何培养制药工程硕士均处于探索阶段。制药工程作为新兴交叉整合学科,对人才的培养将任重而道远。
3我校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与方式 我校对制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年限为2年,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
3.2课程设置与专业实践 课程设置是保证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础。我校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参照学术型硕士的设置框架,分为学位和选修课。开设应用型课程,压缩理论课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学分。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我校为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如与制药企业包括青岛华仁、国风、黄海制药等,各大医院、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以上单位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对制药行业所需专门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着重培养如何解决该领域关键问题的人才。成立崂山药用植物园,让学生从中药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提取等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王春波教授的省级课题"牛蒡根的研究"所设计的综合实验[5],涉及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并为牛蒡根制定山东省中药材部颁标准,填补国内中药材(牛蒡根)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空白。
3.3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综合体现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6]。我校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将来能够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位论文选题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让学生独立完成论文,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1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业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并由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选题在局部上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实用性、研究性、创造性。
3.3.2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确保更加客观、公正地检验学位论文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3.3.3论文质量监控措施 学位论文质量是制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制药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确保培养质量。为加强论文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在论文开题6个月后进行中期筛选。在完成学位论文后,实行"双盲"评审制度,采取预答辩制度。在论文答辩阶段,聘请2名本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至少聘请1名来自企业的同行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的成员。
4结论
要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制药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与企业需求,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制药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培养制药行业与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制药工程硕士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创新型制药工程领域技术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孔学东,千荣富.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1):76-80.
[2]颜爱民,吴浩生,殷振林.中国制药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01-802.
[3]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63-68.
[4]昊斌,张乐乐.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21-122.
关键词:制药工程领域 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甘特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2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其中包括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所承担的教育使命,是努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工程,还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充实制药企业,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1]最大特点是,获得这种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有明显的某种特定的职业背景,如工程师、教师、律师、金融分析师等。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针对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部2009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让在校有更多精力学习的同学接受专业的教育,毕业之后能更快的投入实际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培养
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阶段大体可分课程学习阶段、学位论文完成阶段、实践实习阶段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之相比,增加社会实践环节所占比重,比如山东大学药学院要求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生缺少生产实践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答辩。可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要想实现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需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体现出与科学学位的不同。
2.1 课程学习阶段的培养模式
科学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划分主要是从培养目标的不同来归纳的:前者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位,后者则是以“专业”实践为主要方向的学位。[2]既然培养目标不同,那么在课程上就应该有不一样的设置。依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学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另外结合国家培养综合人才的要求,作为工学学位的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将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为专业知识、实用技能和文化素质三个模块。专业知识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用技能,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3]。
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研究生的视野,进而拓宽研究生的思维,达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科学学位相比,专业学位应加强实用技能板块的授课比重,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团队学习、实验教学、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动向。
在授课的时间上,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是一个学期到一年的时间,目前山东大学药学院是对专业学位的授课基本集中在一个学期,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第三年有去企业的实习,缩短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实习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工作实践,毕业之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
2.2 学位论文完成阶段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学位论文。山东大学药学院最新版的《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制药工程领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直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以培养研究生具备在制药工程领域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以上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满足学术深度的要求,又要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情势下,迫切需要“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诞生。
对于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所谓“双导师”是指学校导师和制药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种模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企业导师负责提高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双导师制想要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那么就要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不是一味的和科学学位一样,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占相当比例[3],而应该加大对社会实践的考核比重,将社会实践考核合格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基础要求。
2.3 实践实习阶段的培养模式
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实践实习是必须经历的环节,在这一阶段的培养最能提升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促使研究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这一阶段的实效很关键的一部分在企业和企业导师,那么在这一阶段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能明确企业和企业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便于对研究生的考核和管理。研究生有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也能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有连续性,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培养模式。
3 甘特图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全日制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有很长时间不在学校的特点,如何实现对研究生的有效管理,帮助研究生顺利的完成培养阶段的各个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甘特图也称横道图,是1912年美国人亨利甘特提出的一种按时间进度标出的工作活动图。[5]甘特图是对简单项目进行计划与排序的一种常用工具。用于解决负荷和排序问题时较为直观,它能使管理者先为项目各项活动做好进度安排,然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监控工作。[6]
鉴于甘特图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引用作为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一种方式,这对现阶段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作为研究生管理人员,可以将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培养计划制作成甘特图,将主要精力调整到每个阶段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研究生按期完成各项任务;作为研究生导师,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类别的增多,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培养要求,为更好的区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保证培养的进度。研究生导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规划,将学生从课程学习、实验室熟悉、分配课题、查阅文献、正式课题研究、实践实习、和学位论文书写按时间进度要求制作成甘特图,定期提醒导师每个学生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协助导师监督检查研究生完成进度,并根据进度完成情况不端优化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
甘特图的引入对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实习的一个学期时间内,导师和研究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甘特图提醒自己和研究生应该最关注哪方面的事情,从而实现管理的计划性、有序性,也能增强研究生导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能起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1996-07.
[2] 赵岩,朱爱军.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6):73-76.
[3] 赵岩,徐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9):115-118.
[4] 山东大学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201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制药工程 实践教学管理 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培养能够从事化学、化工、医药、冶金、能源、轻工、环保和军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是一门综合了化学、药学、生命科学、工程学等交叉领域的新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在应用型办学定位下,实践教学在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药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实践教学改革发展也较晚,实践教学管理在制度建设、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和深化改革。因此对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一直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 也进行了一些相关实践教学管理研究,目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相对松散。
2.缺少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过程性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缺乏有效的体系。
3.对于制药工程专业来说,目前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缺少企业和行业经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水平不够。
4.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在校内外实习基地中完成的,目前对于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重视不够,缺乏长期有效的规范化管理。[2]
二、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
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特点,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各个实践环节制定更为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有章可循。在制定每个具体环节的管理制度时应注意做到分类管理。比如,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的教学管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创新性研究实验。对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要分类进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综合性、设计实验项目认定和开放实验的管理规定。此外,还应制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3]
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实践教学流程可以分为教学准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监控。监控的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教学单位、指导教师、学生。除了结合日常的期初、期中、期末检查环节外,监控的形式还可以是听课检查、中期检查、专项检查等。对各个流程的监控实行专家考评、同行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并注重对反馈结果的整改情况的检查,避免监控过程流于形式。
3.优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综合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成长为能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应用性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模式的多样化,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规范考核质量标准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性创新性能力进行考核。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4]
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性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要求具制药行业和企业背景。目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通过企业研修、企业挂职等方式鼓励教师深入制药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将企业挂职与职称评审、工作量奖励等挂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企业课程、聘请外聘教师和开展专业讲座的形式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制药行业专家进行实践教学。[5]
5.整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实践教学资源较少。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方面,往往没有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实践活动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看成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安排,没有将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 不仅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将不同环节进行整合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同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由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进行指导。
6.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
制药工程专业的很多实践环节需要在实习基地中完成,因此要注重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应根据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制定合理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在实习过程中明确学院、实习基地、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职责。注重对实习过程的教学管理和实习材料的归档整理。在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中还应注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长效机制。
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教学。为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需要改革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培育出应用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虹.新时期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2014 (272):33-35
[2]林贤进.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5(1):164-166
[3] 柳文敏,赵一阳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6):113-114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完成相关研究,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结果。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选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指导教师根据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确定论文题目,该办法的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不足之处是容易出现“扎堆”现象。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农工大学、神奈川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却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即只有学生选择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需无条件接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然后与指导老师协商进而确定选题。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也是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先填写信息表,包括近年承担的项目情况和毕业论文题目、本年度拟开展的论文题目等内容,学生根据信息表选择指导老师和论文题目,这种方法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并且指导教师在信息表中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实现面对面的及时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题之间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建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选择采取双向选择和单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即以学生的选择为主要考虑要素,除非是因为选择的学生太多、实验室面积限制或课题经费困难等因素,指导教师可以婉拒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前专门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会,每位教师都要详细、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及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尤其是学生毕业论文时参与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不宜要求过高,该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选题脱离本专业实际,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缺乏创新,墨守成规,没有独到的见解。
3.选题未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出现虚拟课题。因此,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时应遵循三个原则:①要求体现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实用性、价值性、现实性和创新性。②毕业设计题目要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③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实际选题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题以科研课题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教师的科研进度。由于科研活动周期一般要长于毕业论文的时间,故选题时要注意兼顾科研活动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一般选题反对题目陈旧、一题多届。但对于教师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在强调质量监督和保证学生受到全面系统锻炼的前提下,应让每届学生的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和延伸。根据本专业特点,按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符合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可行等原则,拟出供选题目。提倡和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自身对某些课程的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经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系统归纳分析后进一步和指导教师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在毕业论文研究期间,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与管理。由于制药工程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学生和老师交流和见面的机会多,便于日常的监督管理。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应实行随时指导、中期检查和最后把关三个环节控制,尤其是中间检查和最后把关两个环节最好由本专业的指导教师集体或交叉组织完成,并及时将发现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指导教师,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我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已实现制度化管理。指导老师根据毕业论文的实际进展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所指导学生的中期检查,将结果上报学院和学校主管部门,并及时解决在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若由于客观原因课题进展不顺利,无法按原计划完成研究内容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规划研究课题,甚至更换论文题目。既然是科学研究,失败也是允许的,但没有实验结果就无法撰写毕业论文,因此及时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
为了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且要求论文内容数据可靠、立论正确、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此外对撰写格式和装订要求也有具体规定,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汇总、整理。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均加强了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规范要求,使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因此,在论文研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时,非常有必要组织撰写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请有经验的教师为毕业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结构、国际单位制符号的使用、参考文献的引用、实验数据的整理、图表的规范要求等,并就撰写毕业论文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另外,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认真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应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学校的要求。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
关键词: 化工制药类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 改革
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1],是对大学四年综合知识的总结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阶段。对于化工制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动手能力和所学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而且是对创新能力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全面衡量。
在当前人数多、时间短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是每一位指导老师面临的挑战。目前的毕业环节管理模式已经运行多年,已不适应新世纪化工制药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急需改革。为此,我们从毕业设计的制度建设、选题内容、过程管理、答辩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以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毕业环节的质量
完善的教学文件和规章制度是毕业设计正常运行的保证。学院制定了《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学生等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原因请假情况较多,学院根据请假时间长短,采取多级审批和登记制度,并要求学生及时请销假。对于无故缺勤一周或请假累计达四周者,取消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计。
对在校外进行毕业环节的同学制定了更严格考核制度。校外的同学,由学院指导老师负责进行定期检查、考核,每两周向学校导师递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在企业工作结束时由企业给学生填写鉴定意见,以此作为判定该生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由学院负责组织答辩,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在中期检查前一周和毕业答辩前两周返回学校,准备毕业论文及答辩。
此项规定确保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出勤率,并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毕业论文和答辩的质量。
二、以合理的选题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注重提高化工制药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在选题上,应尽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一些教师科研工作业绩突出,承担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但是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以实验研究为主,由于教师的科研课题直接与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相关,这也导致毕业环节课题中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部分学生只会做试验,不懂工艺流程设计,成为偏科型人才。工程设计是化工制药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培养具有此方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毕业环节中学院鼓励增加设计性课题,并为参加设计性课题的同学无条件提供上机条件,确保学生的设计时间,提高效率。
三、用对过程的管理及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下,学生往往理论比较扎实,实验动手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虽然毕业设计时间受到限制、毕业设计课题存在局限性,但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结合毕业课题,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在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自己独立设计并安排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指导老师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中来,与学生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制定周密的计划,采取严谨的科研态度。毕业设计期间,我院要求老师每周指导学生的次数不低于3次,每次不低于4小时。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进度等情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并定期组织毕业环节进展的汇报会,开展相互讨论和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及时指出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以及如何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和途径。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严格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科研上的困难,培养他们肯吃苦、肯动脑、勤动手的良好的科研素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并顺利完成其毕业设计。
四、用三级二次答辩的形式使学生得到锤炼
毕业答辩是对毕业设计的良好总结,通过答辩把学生在毕业设计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高校本科毕业环节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指导老师要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把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看成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好机会。但是,有的同学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验进行得也很好,但由于自己的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工作完整地表述出来,这就需要在毕业答辩环节得到更好的锻炼。
我院每年本科生毕业答辩都进行“三级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顺利通过三级答辩的同学可取得毕业论文的合格成绩。此项政策我院已开展很多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我院对毕业环节提出了几项改革措施,并加以实施,成果显著。
一是系级答辩过程中指导教师与自己的学生采取“背靠背”的形式,即二者不同时出现在同一答辩组,以提高对答辩学生的要求。二是院级答辩采取“二次答辩”的形式,即每个系级答辩小组答辩成绩最后1―2名同学参加院级合格答辩,凡院级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并将参加学院于同年的7月初至9月初组织二次合格答辩,通过者方可取得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在8―10分钟内阐述清楚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PPT的制作要求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不允许出现大量的文字内容,应以课题背景、实验结果与讨论、创新点等作为答辩PPT的关键内容。并且每位同学要求有5―7分钟回答问题的时间,这就能充分反映出每位同学毕业环节过程中具体工作情况和对本课题的熟悉情况。
通过改革毕业答辩形式,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效果显著。学生制作的PPT精美程度明显提高、内容精炼、错误明显减少;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能够做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避免了答辩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管理的改革,强化了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化境等.提高毕业设计(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4,3:101-102.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思考;探索
制药工程是药学、医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工科类专业[1]。大连民族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设立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仅有3届毕业生,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为了更好地体现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文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内实践教学模块。课内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验教学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其中,实验教学模块又包括学科基础课实验(如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等),和专业教育课实验(如药剂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制药分离工程实验、制药工艺学实验等)。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实习类(认识实习1学分、金工实习1学分、生产实习2学分);设计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学分、毕业实习与车间设计8学分、制药工程综合实训与制药工程课程设计8学分)和毕业设计16学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制药工程专业将来进行工程认证的需要,增加了金工实习内容。毕业实习与车间设计、制药工程综合实训与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为二选一。(2)课外实践教学模块。课外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块。比如,每年学生可以参加国家、省、市级的科技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竞赛、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大赛等各类竞赛中都有斩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学校每年都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太阳鸟”项目,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这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学校设立了教师“创新工作室”,学生可以在创新工作室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
2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设计和构建
实践教育基地是是完成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载体,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教育基地需要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作用。(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是高校根据专业特点,依照实践教学要求而投资建立的为学生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实践场所。具有专业对口、距离较近、实践成本较低等明显优势[2]。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依托于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师的创新工作室,基本保证了场地与硬件资源、实验室设备、科研项目等的要求[2]。(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平台的搭建。目前,本专业已与大连富生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大冢制药、大连汉信制药有限公司、大连天宇滨海制药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丹东药业集团、阜新蒙药研究所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另外,近期还将与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贵州苗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这种协作,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企业成长储备了人才,创新了技术,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初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在我们正在探讨校企联合“学分替代”的培养模式,希望企业逐步实现承担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可行性。(3)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应用愈加广泛,可以通过开发或者购买相关的实践教学软件,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包括计划安排、任务落实、课表统筹、网络预约、成绩管理等。此外,还可以在平台中加入实践案例、实践技巧、实践项目、优秀论文等创新元素,使学生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多元化[2]。
3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建设,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目前主要的功能是接待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见习实习,应该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设计等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还不够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第三,需要大力加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使之成为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补充。总之,希望假以时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基地更加先进实用,为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型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正军,崔淑芹.浅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基于专业认证理念.新西部,2017,3:53-54.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直接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工程实践能力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一项重要素质,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实践技能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生物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生物工程专业于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高校开设,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隶属于工学的生物工程类,包括了原来的生物化工(部分)、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部分)、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从而大大拓宽了专业口径。郑州大学于2008年开办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此前该校开设有生物技术、制药工程2个相近专业,分别归口于生物工程系和化工与能源学院。两专业办学规模稳定,已经形成较完善的教学和实践(实验)体系。而生物工程专业在实验体系(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实习环节(实习类型、实习方式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则面临着软硬条件不够、办学经验不足等重大挑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办学近4年来,我们发现在学生工程素质和实验技能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生物工程实验模块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课程缺少实验,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还易导致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验”倾向,这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极为不利。
根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专业规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生物工程专业必须加强实性践环节的教学,构建实践性环节教学体系,着重培养以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应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此外,也明确规定了该专业的主干学科应该包括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学三个领域。相应的实验课程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得到体现。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学领域的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艺学的相关实验,以及涉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工程制图和生物工程设备的相关实验,却因受限于实验室设备、师资队伍条件等原因未能正常开设、或开设课程内容简单肤浅,没能达到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现有的专业实验构成现状,难以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索与发挥的空间,难以发挥专业基础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培养的作用,难以适应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
2.专业涉及到的三个主干学科的实验课程模块,缺少相互衔接和重要知识点的相互补充。作为主干学科之一的“生物学”课程模块,没有脱离原有“生物技术”专业的影子,多数实验课程在实验项目、教学内容上与之没有区别,更没有体现“生物工程”的“工程”教育特点。生物学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开设比例过大。阻碍了三大学科之间的渗透,特别是未能强调“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践实习体系没有真正建立,缺少稳定、有效的专业实习基地,“双师型”、“复合型”师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缺乏稳定、针对性强的实习基地。由于专业方向及特色不明显,实习单位选择盲目,实习地点不固定,实习内容变化快、深入不够;其次,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是以生物学背景的教师为骨干,而双师型教师、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师资严重缺乏,这种状况根本不利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4.办学就业导向教育不够,学生考研“趋向”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学生考研对于改善学风、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受“生物技术”专业影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2012届毕业生中有60%以上的学生参加考研。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课程学习,特别是实验、实习环节。同时,多数学生以考研为主要追求目标,实践、实习环节重视程度不够、投入时间不足,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革内容与目标
1.对实验体系进行模块划分,明确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建立“化学工程实验”和“生物分离工程与工艺实验”模块课程组,加强课程建设。
将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生物学实验”、“化学工程实验”和“生物分离工程与工艺实验”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修改实验课大纲,整合实验项目与教学内容,重视三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衔接、重要知识点的互补。
在模块建设中注意对薄弱模块进行强化,特别是强化“化学工程实验”和“生物分离工程与工艺实验”模块教学,增设部分实验课程。同时,这些课程的教师分散到担任教学任务的专业系中,参加教研活动和专业建设工作,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适时地修改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
2.改革专业实验技能考核方式。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建立较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一、制药工程教改历程
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所属重点院校中最早设立工科类药学专业的学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前身化学制药工学专业始建于1952年,1953年开始招生。制药工程课程的开设和讲授与制药工程专业结伴成长。乘学校课程建设的春风,制药工程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2005年至2006年,学校对制药工程进行了重点课程建设立项资助。2007年至2009年进行了校精品课程建设,同年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支持。经过一系列的课程建设项目,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手段到配套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完善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了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任课教师自身水平。
二、构建与时俱进的制药工程课程内容
(一)紧跟制药行业发展脚步,增加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
目前,我们本科的制药工程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来进行讲授:药厂反应设备和车间工艺设计。药厂反应设备部分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需要,吸取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反应器的经验计算方法,以反应器的结构型式为线索,摆脱繁复的数学推导,着重于基本规律的讲解;阐明了理想反应器、反应器型式及操作方式的选择、停留时间分布及测定等概念;重点讲述釜式反应器的混合机理和效果,搅拌器的选型与放大、搅拌釜的传热及工艺计算;对管式反应器、气液反应器、气固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反应器理论和设备设计进行介绍。车间工艺设计部分主要讲述车间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车间布置设计和非工艺设计基础等内容,力求使学生掌握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制药工程是一门药物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学科。因此,其在与实验室研究结合的基础上还有适应市场、客户及控制成本的需求,要求专业人员及时更新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和科技知识,更要求课程教师根据行业内工程的发展,对教学计划和内容不断进行调整。例如,增加目前正处于研究高峰期的超临界萃取装置、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膜蒸发设备及分子蒸馏设备、膜反应器及生物反应器、先进的流化床技术及流化床装置、先进的三相床反应器研究、制药洁净厂房空调净化系统、药厂节能措施和现代“精烘包”工序设计等内容。
(二)引入GMP理念,强化药品生产管理意识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Practice,简称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3]医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产量差别悬殊,药品生产的路线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制药车间设计的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课程中制药车间工艺设计部分内容体系已经落后于制药工业的发展,有些已经被淘汰或不符合GMP的要求。我们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将GMP的理念引入到课程中,让学生逐渐强化GMP概念,认识到符合GMP要求是制药工业的发展准则。例如,《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提出了热敏性药物设备的规定。教师在授课中与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抗生素药物的结晶应该使用冷却结晶器或喷雾结晶器,也可以采用真空结晶操作,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药物分解降低结晶温度。学生在后期进行此类原料药车间工艺设计时,就能注意到这种特殊情况,并对此类药品的结晶工艺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前的设计中对周围的环境因素考虑不多,而现在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具有整洁的生产环境,所处环境的空气、场地、水质都要符合生产要求,生产厂房及周围应无污染源;设计车间不同生产区域时,我们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GMP提出的非无菌原料药的生产要求执行,除粗品或浓缩液、活性炭、溶剂、外包装及其清理等置于一般区域外,其余工序均应设在30万级区域内(即:过滤、结晶、分离、干燥、过筛、混粉、内包装等);生产避孕药品时,根据GMP要求,厂房应安装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厂房分开,气体排放还需经净化处理。[4]
(三)案例教学,教学相长
硝化是制药中的一个典型反应类型,为使同学对这一反应类型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在硝化车间实习基础上,设计了乙苯硝化生成对硝基乙苯———对硝基乙苯分离———对硝基苯乙酮氧化的大设计题目,并拆分成几个小的分题目分组进行设计。答辩时将大题目组的同学统一进行答辩,以使学生对分题目有深入的了解,对原料药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整体性认知。我们还在前期学生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列出了针对一些产销量小、新药的中试和放大的设计课题。例如,磺胺多辛车间工艺设计中增加多功能车间设计部分,使学生不拘泥于具体生产品种和规模,而是按照制药工业常用的化学反应和单元操作,选择不同规模的反应器、换热器、塔以及离心机、计量槽等通用设备,更新了学生药品生产及工艺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这类新型的设计题目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教师要先于学生进行设计题目的考察和复核。尽管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在复核及讨论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工程设计思路也更加明晰,知识也得到了扩充。
三、将“大工程”观念引入制药工程教学中来
大工程观课程体系的“工程”指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即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环节等课程。而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特征则由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构成。[5]课程根据培养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结合工科院校特点,逐步形成了制药工程课程体系。该体系结构为:课堂理论教学—校外实习(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课程完成后的总结性教学)三大板块。
(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
工程类课程教学要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强调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的同时,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实习通常作为学生贯通专业知识和集合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6]作为工程类课程,我们非常重视实习这个教学环节。为此,我们设立了两个阶段的校外实习。其中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过基础课程但尚未学习制药工程前进行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制药过程不熟悉,通过认识实习可以对原料药车间的各种单元操作、车间布置直观接触,为后面的制药工程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激发课程学习的兴趣。第二个阶段为毕业实习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提出药厂生产涉及的工艺路线、原料和设备选择、产品精制、车间管理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现代化药厂的生产和精制设施与装备,关注原料药质量生产管理规范在工厂的具体实施情况,有机会时还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产操作,使课堂内容在实际的经验中得到加深和升华。学生通过对典型的原料药生产车间的生产流程、生产管路的排摸,绘制工艺流程图和设备流程图,尽可能多地收集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数据,并对现代化制药车间布置获得初步认知。在学生收集到的生产现场数据基础上,教师归纳提炼出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将生产实习中的内容与工艺设计相结合,作为设计阶段的实际任务。
(二)强化课程设计,引入工程软件
近年来,一些院校的制药专业学生的毕业环节内容都以参与教师的药物合成科研课题为主,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缺少工程设计的训练。而进行物料、能量衡算和工艺设备选型、绘制出初步设计阶段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设备装配图等工作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为此,我校专业培养方案在第七学期安排为期4周的小设计,在第八学期安排为期22周的毕业大设计与制药工程课程相配套,形成“大论文小设计”或者“小论文大设计”的格局,学生同时得到药学科研及工程设计的全面训练。
无论大设计或者小设计都是在学生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后才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在前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原料药车间工艺设计过程中将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车间的“精烘包”设计和管道设计等知识融会贯通。毕业设计是同学们在原料药厂毕业实习后进入的,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内容或自拟设计题目布置设计任务书。学生先进行文献查阅、外文翻译等前期准备工作,在第七学期寒假前进入课题工作阶段。承担制药工程课的教师都会参与指导学生设计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课程设计内容讲解,重申课程中的有关概念,着重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工程制图能力,使设计与课程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设计环节的锻炼,加深理解制药工程的理论,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制药工程设计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工程软件可以较好地解决制药过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中的问题。设计中一般会使用到PROII、AutoCAD等工程计算、设计和绘图软件。CAD绘图软件在设计中引入得比较早,前期也有相应的课程作为应用基础。目前在毕业设计阶段,同学们都使用CAD软件来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重点设备装配图和车间布置图。而针对塔设备或一些带循环控制的计算,他们也会应用PROII等计算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以较少的精力去完成较复杂的计算和绘图任务,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解决工程问题上。
答辩是这一设计环节的主要考核手段。原有的答辩方式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后逐步改为全体学生参加,由学生自己叙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到的公式和原理,给出选用手册和参考资料,并对照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完整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讲解自己设计的特点,重点突出自己的创新性,根据设计中给出的成本核算,对设计的车间进行经济分析。这种答辩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设计后期仍然可再进行方案比较,大大增强了学习主动性,也使学生能在正式进入生产企业工作时更快融入,工作更有开创性。
四、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制药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并涉及大量的制药生产设备的相关知识。学生此前从未接触过药品生产,文字性质的描述或者图示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提供工程信息,学生对工程设备的操作状态及结构没有直观的认识。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屏幕上,可以最大限度弥补学生工程观念不足的问题。本课程组织任课教师对上海及外省一些大型制药企业进行调研,并以工程为主线结合制药理论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内容。课件使用动画演示各种制药设备的原理,可使学生看得清、搞得懂。比如,新型的膜蒸发设备采用动画演示,学生先前通过图片了解了设备的主体结构,再看动画,就会感到复杂的机械原理变得浅显易懂了。我们还将药品生产企业原料药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车间的布置穿插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