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村级群众文化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2 23:49: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村级群众文化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村级群众文化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字:群众文化;问题;对策;基层;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一、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群众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少数地方、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对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忽视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的认识到了却不愿将财力、物力投入到“难见政绩”的文化事业上去。致使群众文化建设参差不齐,缺少政策性的保障措施,而政府在考核干部时也总会有意或无意忽视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

(二)群众文化队伍人员不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层单位普遍文化从业人员少,到管理区、居民组(作业站)一级尤为欠缺,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基层单位文化专业工作人员严重缺乏,都是由管理人员兼任,大多是“赶鸭子上架”,或者以学校教师为主力。而一些有文艺特长的人员,由于没有相应待遇或补贴,工作不稳定,往往出去谋生自寻发展,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活动形式单调,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学习知识,丰富业余生活,接受文化教育,了解各种信息。过去那种单一的文化娱乐方式己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些文化馆所搞的活动形式单调、内容单一,没有根据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群众口味等来开展,从而造成群众不愿自觉参加活动的局面。

(四)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群众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文化建设虽有所投入,但投入渠道单一,满足不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需求,还有一些社区(村)没有文化活动经费来源,致使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群众文化工作方向

文化发展是为了群众,文化发展要依靠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果应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部门应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卞义服务的方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文化服务的对象。以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

(二)发展通俗的文化事业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普通人思想,人民大众也是比较喜欢通俗的、现代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能够生动将普通人的情感和思维反映出来。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因此,在今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通俗文化的发展。

首先,要彻底改变群众文化工作的旧体制和旧模式。其次,要注重培养通俗的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要尽力的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进修,从而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即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必要的物质设备。

(三)深化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管理,完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建议由文化和人事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资格条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配齐相关工作人员,并由财政部门按月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基层群众文化队伍。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实行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引进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要按照相关规定,明确基层文化机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落实从业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三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和民间文化队伍。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志愿者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文化发展,发挥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和民间艺人的作用,对在各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邀请文体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培训,以共同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把握时代脉搏,彰显特色,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单单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更体现在呼应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当前,群众文化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主旋律,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二是要追求变化创新,凸显文化特色,抓住群众文化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融入健康的民俗色彩,因势利导,赋予群众文化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努力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生活和群众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力作。并通过各种载体加以积极传播,鼓励群众发掘身边典型的人、事,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三、小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当前我国群文工作者正在努力的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我国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杰文. 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13,01:185-186.

第2篇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群众文化建设是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积极解决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简陋

由于农村发展起步晚,经济社会文化整体的发展水平不高,许多地区设置的文化场所(如文化站,文化大院、博物馆等)场地小、环境差、设施单一、设备陈旧,管理条件和使用条件差,对国家政策和时事动态的传播不及时,阻碍了群众对文化的获取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二)农民思想落后,参与度低

在很多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新时期科学的精神信仰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正确、清楚的认识,观念落后,对开展的文化活动持消极、抵触的态度。

(三)文化建设中资金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基于农村文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这一根本原因,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发展效果。其次,与教育、科研等其他领域相比,国家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明显偏低,基础设施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导致农村文化“荒漠化”现象严重。

(四)基层领导班子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不作为

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教育,部分农村干部将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经济建设上,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低,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管理模式单一、宣传不彻底、落实不到位,很难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导致文化建停滞不前。

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

资金是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国家和政府要立足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给予政策的鼓励和资金的支持。其次,国家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投资,从而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体系。如:思想道德教育、农业推广教育、科普教育、社会风气教育、乡村旅游等,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加快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步伐。

(二)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服务硬件设施是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设置,要在立足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统筹群众意见,满足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文化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如:乡村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运动健身场所等的设立。

(三)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素质

1、加强人才建设

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不注重活动成果,未从农村群众的基本需求出发,只注重形式、场面和数量,空喊口号、弄虚作假,资源浪费的同时造成人民群众文化的缺失和文化教育机会的错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我们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正确解读国家政策,遵守政策法规,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转变服务意识,将各项文化发展措施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的好公仆。

2、加强基层领导的思想教育,建立一支“为人民服务的”领导队伍

党的工作宗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农村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干部队伍要纯洁思想,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思,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切实所需,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提供群众需要的、喜欢的文化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满足其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加砖添瓦。

(四)建立健全领导监督机制,建立明主、公平、文明的群众文化发展体制

我国农村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法规条例和健全的监督机构,这也是造成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完善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考核制度,才能让基层干部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的洗礼,提高精神层次的认知,从而保障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结语:

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推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但受农村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困难,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和政府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富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 开展意义 创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各行业的基础,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问题十分重视,三农建设也在不断的深入,农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当前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需要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确保农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文中分析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意义,并进一步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一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

(一)发挥文化观自身的职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我们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流方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弘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的和文化体系,充分合理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方式,让人们能够在活动当中提升自我,寓教于乐。积极主动的开展文化阵地建设活动,让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变得丰富多彩。

(二)农村群众文化的信息化发展。

当今世界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人们不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越来越离不开知识与信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不但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各种活动,这就为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中,建立信息网络化平台,有效地促进群众间的文化交流。通过上传优秀的的文化作品,分享给广大群众;举办群众性文化演出,并将演出的视频发送到网络上向更多的群众来宣传;建立农村群众文化的联络网点,及时与群众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及时记录群众的反馈意见,并以此为根据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完善和改进,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地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农村群众文化的特色化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我们在研究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时,应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为特色进行着重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使农村群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例如,积极组织群众进行自主创作;以文化讨论的形式直接抒感等,使群众认识到祖国文化的精髓,促进农村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原则。农村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它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让人们体会到文化的强烈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就要联系实际,加强以农村为主的群众性基础文化建设,积极关注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的文化建设目标。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宗旨,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快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同时作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也需要具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快新的艺术形式的引进,以时尚和丰富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 活。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发展和改革意识,以创新性的思维来加快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走群众发展的道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光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坚守农村群众文化公益性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经营理念,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运用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农村群众文化当做是一个产业来经营,打造农村群众文化品牌,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便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举行特色的文化节,像石雕节、玩具节等既培育了当地的文化市场,建立了文化活动品牌又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吸收更多投资资金来服务于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的创新

文化内容上应该在保持当地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农村传统的特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极高艺术价值,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但是在保证传统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将新的高科技融入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新的表演道具,新的设备在促进着文化表演的改变的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形式。

(四)总 结:

农村群众文化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创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不断地探索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帮助人们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调整心态,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芹生.《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大众文艺》2011,(2).

[2] 张黎明.《浅谈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011(12).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和谐社会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1.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提到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人们通常会想到的一个措施就是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即关注校园教育,从小抓起,提高下一代新农村居民的素质,从而实现农村地区居民素质的跨越式发展。但这种观念无疑忽略了当前农村地区成年人群素质在农村地区人口素质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积极地、健康的群众文化建设,端正农村地区居民的精神风貌,从而形成人人讲文明、人人树文明的大好局面,让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带动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

2.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是其中的主要一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会从一定层面上来讲就是人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是人口素质的体现。通过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能使群众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懂得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懂得市场经济中要童叟无欺,懂得生活中要遵守公共秩序等,这些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现存问题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经费不足

一方面,基层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基层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在农村地区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认为群众文化建设耗资耗力但却收效甚微,没有把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年度工作规划中去。

另一方面,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来看,越是贫困地区,群众文化建设越滞后,这与地方政府收支呈正相关关系。现实中大多数农村地区政府收入捉襟见肘,无法投入足够资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购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所需的器材等,群众文化建设的硬件基础设施普遍薄弱。

2.农村群众文化组织活动匮乏

群众文化组织活动是群众文化培育的载体,也为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提供了途径,为群众文化的传播增添了动力。然而群众文化组织活动要符合群众的口味,这样才能够吸引群众的喜好,把广大群众引入到群众文化培育的大氛围中。从当前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组织活动形式来看,主要有影布电影、广播等,而这些形式大多已经过时,对群众的吸引力小。因此,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宁可选择谈天说地搓麻将,青年人则多喝酒打牌,妇女则三五成群东加长西家短,对群众文化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如此一来不仅发挥不了群众文化组织活动的应有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形成了一股社会不良风气,不利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群众文化的培育,有碍于社会治安稳定与安定和谐发展。

3.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紧缺

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以“人”为核心资源的,人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之为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群众文化工作人员一般应具有较强的群众文化嗅觉,并且具有扎实的文字、文学功底,还应该具备一些说、唱、舞蹈等基础文化表现技巧,这样才能够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当前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现状来看,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紧缺,人员素质不高是制约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一方面,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外聘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开展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本土人力资源流落在外,在家里人“读书不农村”的思想的影响下长期在外漂泊谋求所谓的“发展”。以上两点因素都给群众文化建设带来了人力上的困扰,使之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三、加快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路

1.加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政府投入

一方面,地方政府端正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认知。地方政府要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够更好地招商引资,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够提高地方人口单产,保证社会治安稳定,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营造良好环境,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将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财政的年度预算中去。地方政府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应该把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去,把群众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中去,设立常设项目,把群众文化建设资金细化到每一个相关单位、相关部门,比如城管局负责将维护社会秩序的群众文化活动资金纳入到单位预算,而食药监局则负责将健康饮食、科学用药的群众文化活动资金纳入到单位预算等。

2.发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我们生存的环境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故而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的创新工作方式。对于基层群众而言,电影、广播坐在家中就能够通过电视、收音机来实现,没有必要跑到露天广场饱受酷暑严寒带来的痛苦。再加之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新一代年轻人早已对传统电影、广播失去了兴趣,参与度可想而知。所以,面对新的形势,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必须与时代接轨,挖掘、发展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组织活动,如时下最火爆的广场舞,再如开展村级运动会,利用互联网技术邀请专家开展网络法制课堂等。相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组织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也将取得可喜成果。

3.加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组建

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基础保障,加强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首先做好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扩展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队伍,外部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开发使用充分结合,扭转“上学就不回农村”的错误认知,让更多的从农村走出去的人重新回到农村,并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做好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结合时展,及时丰富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等。

总之,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要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文化工作

2014年,镇扎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促进了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筑牢文化发展的硬件基础。新建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站正式投入使用,内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会议培训室、综合活动室等,为确保文化站的高效使用,我们不断完善各种制度规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新建镇文化商贸中心,集文化、商贸、休闲于一体,给广大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正准备建设一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前期规划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正在着手用地、报批等相关工作。

2、创造文化发展的软件条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台了2014年文化工作补助奖励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补助和奖励制度。制定了文化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镇文化艺术团正在筹建中,下设戏曲组、舞蹈组、绘画组和诗词组,选择优秀人才充实其中,有针对性的加大投入、加强培训。以中心村为主,通过各村相互间的演出交流比赛活动,增强了各村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其中,清湓村艺术团、红光村戏曲团、嵋荣村民俗表演队等村级文艺团体在镇文艺演出和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全镇各类演出团队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活动,积极组织广大群众观看市纪委廉政文艺节目送戏下乡演出,积极组织群众参加市庆国庆文艺汇演等各项活动,邀请市摄影协会赴我镇进行摄影采风,邀请市诗词学会在我镇举办年会,让广大诗词爱好者切实体会诗词创作的魅力。

4、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报、电视台多次赴我镇进行采访,就我镇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等先进经验进行宣传报道,极大提升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我镇初升村山里雷老年人颐养之家老年人互助式养老试点,先后被日报、大江网、新华网等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二、教育工作

1、经常性地深入学校了解情况。深入辖区各中小学校了解掌握教育工作上的第一手资料,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中小学生争取上级相关部门赠送的图书、桌椅。

2、精心组织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今年是第30个教师节,镇党政班子成员赴各中小学校进行走访慰问,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扎实组织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签订责任状、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专项督查等有效措施,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强化中小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工作,严加防范,全力杜绝溺水事故发生。

4、开展规范开办幼儿园集中整治行动。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以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办园水平为目的,通过采取联合治理、整体推进、集中力量、突击攻坚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幼儿园安全隐患,规范办园行为,打造和维护平安和谐幼教局面。

三、卫生工作

1、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14年,我镇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新农合”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3531人,参合率达95.89%,筹集新农合基金1647170元,自2014年1月至11月,全镇农民获得农村合作医疗补助5685448.31元,农民群众广泛受益,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2、积极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2014年在全镇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使更多农村妇女享受免费“两癌”检查服务,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两癌”死亡率,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逐步形成维护妇女健康的长效机制。

3、积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积极配合市血防站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和筛查工作,开展春秋两季灭螺行动,实施“灭螺大会战”,圆满完成灭螺任务,有效防止了血吸虫病对群众的危害。

四、体育工作

1、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结合新农村建设,新建多个健身篮球场。对全镇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镇村体育设施建设全面超过省体育强镇的各项指标要求。

第6篇

为进一步研究部署我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积极投身创建工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动员大会。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评估我县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信心。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文化大县建设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维护人民群众文化利益为根本,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开创了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文化大县建设的基础工作全面巩固。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把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县建设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了《*县城文化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切实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全县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实现了每年递增13.5%,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公益性文化设施初具规模,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新华书店等内部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文化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还建成一批以生态广场、驿站广场、体育运动场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兴建了高级中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初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的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镇、*镇先后通过了省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另有*个乡镇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全县在20*年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3条,数量位居全市之首,较好地改善了广大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环境和条件。

(三)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影响大,效果好,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年至今,我县成功举办了7届生态文化节,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以国际山地极限运动邀请赛、中日友好书画大展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重大影响的文体活动,打响了节会活动的品牌,扩大了*的影响力。按照出精品、出人才的要求,创作了一批以《竹乐》、《五女泉边》为代表的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的优秀作品,提升了*的文化水平。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以广场文化、全民健身活动为龙头、以创建特色文化示范村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各类文化创建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2002年以来,我县先后获得浙江省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工作先进,全国“四进社区”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镇文化中心创作的《竹语山风》先后在省、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

(四)加强保护,文物工作卓有成效。我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贯彻落实五纳入原则,加强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灵芝塔、云鸿塔、独松关、乐平亭、吴昌硕故居、胡氏旧居等一批省、县级文保单位先后得到抢救维修。安城城墙一、二期维修如期完成。同时还发掘出土了3000余件文物,使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尤其是溪龙上马坎的考古发掘,旧石器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浙江省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空白。在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了114处县级文物保护点,建立了150名覆盖村级的业余文保员队伍,全县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20*年我县还被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五)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充分发挥县社管委的牵头作用和各文化涉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全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为契机,大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联合执法工作,全县文化市场的净化程度有较明显的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整体形象有较大的改观(20*年1月至今已检查文化经营单位465家次,取缔无照、违法经营单位6家)。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文化市场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全县文化市场在整治和规范中,“滥、小、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经营行为正在逐步减少,“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文化市场的繁荣初步显现,由原有的经营种类单一,发展形成了经营多门类、消费多元化的格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态县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的兄弟县市对比,以及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而言,我们的文化事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建设投入结构单一,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项目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县城公益性文化设施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乡镇文化站站舍面积和图书室藏书量达到要求的为数不多,有的乡镇还存在有站无舍现象;行政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不高。

2、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科学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集约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竞争力低。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健全,文化经营场所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发展,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不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高、优势不足、品牌不响。

3、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专业人员存在年龄老化,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的现象,创作力量薄弱;乡镇文化站干部管理体制不顺;村级兼职文化队伍还未建立健全。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在20*年实现省级文化先进县、20*年实现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县文化工作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今年是创建工作打基础之年,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体活动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和硬件基础,各单位要按照《*县城生态文化建设规划(20*-2015年)》要求,加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一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抓好体育文化中心、县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体育运动场三期工程,规划好新博物馆,形成功能较完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二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乡镇要以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文化中心(站)、社区(村)文化的设施配套,夯实文化三级网络工程,同时,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努力,使全县50%以上的乡镇文化中心站舍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80%的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其中*镇、*镇、*镇达到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县文体局要继续加大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力度,争取实现县城所有社区、全县10个乡镇政府驻地村、全县10%的行政村都有体育健身路径的目标。

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文化利益是做好文化工作落脚点和出发点。要坚持“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把基层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村镇,以文化馆站、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地,以业余文化团队为纽带,扶持民间艺术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生活质量,形成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要配合中心任务、重大节庆活动等,组织、策划多种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群众文化体系。以“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群星奖为龙头,建立精品生产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扶持代表我县最高水平、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艺术,今年要以冲刺全国群星奖为目标,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对《竹乐》、《五女泉边》的挖掘和加工。要以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促进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活动方式的文化“四基”建设,推动城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三要积极发展图书、文博事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支持。

一个人的知识,20%来自学校,80%来自自学。图书馆是自学的主要阵地,是全民终生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以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着力点,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推进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的传播。今年,各乡镇要普遍建立图书馆(室),其中,县中心镇和省级东海明珠乡镇文化中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10000册,市级东海明珠乡镇藏书量不少于7000册;其他镇乡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3000册。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保存和突显我县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年要重点抓好吴昌硕故居大院、安城城墙三期维修工程建设,完成《*县文物保护规划》和考古发掘方案的编制,抓好杭长高速公路*段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要充分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做好对无形和有形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保护项目,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

四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文化市场。

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尤其在开办、经营文化产业的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加快发展我县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的环境。放宽文化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兴办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经营实体。二要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促进群众的文化消费。就我县而言,要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为根本,以市场调节为手段,重点开发和培育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体育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市场空间。要继续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和全国高水平的单项文体赛事,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充分展示*的风采,扩大对外交流,提升*的知名度。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开放准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对文化市场从严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加大专项集中整治的力度,重点加强对音像市场和网络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及时有效地查处大案,坚决抵制和打击不良、有害的产品进入文化市场。建立文化市场预警监测系统,逐步在文化经营单位布点监控,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并网审批,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和反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市场文明执法的行为规范,促进文化经营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改革是加快生态文化大县建设,推进生态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体制,才能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中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一是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改变对文化产业单位的直接管理、统包统揽为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切实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二要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区分性质、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对经营性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转企改制。今年要按照上级有关改革精神,完成人民剧院和电影公司改制工作。三要加快建立保证导向、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培育文化人才市场,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各地、各门类文化拔尖人才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到*创业。要发挥国办文化单位的主阵地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乡镇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巩固基层文化网络。社区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时调整、配强文化专(兼)职干部,建立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村也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工作。不论采取什么形式,村(社区)文化机构必须有牌子,有场所,文化工作有人干,并在政治、生活、待遇方面与其他同类人员一视同仁,对重视文化工作和长期从事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三、精心组织,形成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创建文化先进县,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创一建”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创建文化先进县真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措施强硬有力。县里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起主要职责。今天会上,我还将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对创建职责和任务分地区予以明确。各乡镇要对照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突出强项,补齐弱项,要针对自身薄弱环节,重点加大投入,保证指标达标,使文化工作不仅能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先进县。

二是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树立“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大观念,齐心协力抓创建。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实行任务目标责任制。县创建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协调、督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计划、财政、建设、国土等部门要关心和支持文化建设,在立项、经费、规划、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文化、广电、报社、教育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格局。文体局是文化工作的主要专业力量,要做好创建活动实施的牵头工作,承担起统筹规划、服务指导的职能。乡镇要对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定出时间表,列出进度表,确定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抓实。不论是哪个单位,绝不能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影响整个创建工作。

第7篇

现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为目标,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市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市文化馆顺利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近6000M2,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居苏中、苏北前列,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规划准备中,初步选址、勘测、概念设计等工作已基本完成;20个镇文化站全面建成达标,并对外开放,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已建成村文化活动室29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0%;建成农家书屋65家。目前,全市以市级重点文化工程为龙头,镇文化站为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20*年,我市继续被评为江苏省群文工作先进县(市);20*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县(市)。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统筹,强势推进,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惠民工程,切实做到“五纳入”,即:纳入全市“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领导工作分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纳入机关相关部门和各镇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评选10个文化工作先进镇,并在全市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二是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市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惩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20个镇文化站全面达标的必成目标,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同时,将此纳入20*年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并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今年初,市政府又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建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规划,迅速启动。三是强势推进,定期督查。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二)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努力破解建设制约瓶颈

资金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最大瓶颈。我们巧抓机遇,善抓机遇,积极化解,重点突破。一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20*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之一,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我们多次赴省、市专题汇报,寻求支持。经过努力和争取,全市14个镇列入省专项补助计划。20*、20*两年,我市共计获得省、市文化站达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50万元,受助乡镇数和受助资金额均为南通其他县(市)总和;累计争取省“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专项补助资金近100万元。此外,还积极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援建计划,获得专项资金100万元。二是紧紧抓住有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政策机遇。“十七大”报告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号召,市镇两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经费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市在财政状况还不宽裕的情况下,20*、20*两年用于20个镇文化站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160万元,对文化站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各镇也不断加大建设投入,据统计,近两年全市镇级财政用于文体中心建设的资金累计达800余万元。三是紧紧抓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机遇。近两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四室八有”建设标准,“四室”即: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作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四是紧紧抓住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机遇。利用“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阵地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提高了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三)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务求推进速度能快则快

面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资金压力大、上级要求高的实际,市、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形成推进合力。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情况汇报会,协调解决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加大督查、检查的力度与密度。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经济建设压力大、工作任务重、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破解资金、用地等难题,按时按质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尽职尽为,合力推进。市文化局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及时提出全市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定期召开文化站长例会,策划组织各类推进活动,协助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全市面上工作快速、均衡开展。三是建立局长挂帅,副局长挂钩包干的工作机制,做到包督查、包指导、包推进。四是加强服务和协调,组织镇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站长赴通州、泰兴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推进质量,加快推进速度。五是适时对各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选址、功能设置、内外装潢等给予帮助和指导。由于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服务指导到位,我市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表彰。

(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功能设置科学实用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适度超前,又实事求是;既坚持标准,又经济适用;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在镇文化站建设上,我市提出阵地面积不得少于800M2,基本功能不低于8项,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50天的要求,略高于省提出的建设标准。由于各镇经济基础不一,情况各不相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全市20个镇,大致采用了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东陈、桃园、袁桥、下原、吴窑、江安、磨头、搬经等8个镇,按照标准要求,投资新建,面积最多的镇达1400M2;二是柴湾、如城、郭园、高明、林梓、九华等6个镇,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将闲置的学校、派出所、管电站等用房进行改造,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妥善解决了文化阵地问题;三是雪岸、常青、白蒲、丁堰、长江、石庄等6个镇,对原文化站或影剧院采取改造提升的办法,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阵地面积,扩展功能设置。

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结合“体育健身村村有”、“图书援建”等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同步落实,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可望今年10月底实现全市全覆盖。

市文化馆作为老城区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2003年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一半的活动用房被拆除。由于诸多原因,改扩建工程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制约了阵地作用的发挥。对此,文化部门的同志不等不靠,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融资600余万元,于20*年对文化馆实施改扩建,20*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增活动面积3500M2,拓展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美术、健身、写作等11个大类、18个项目的艺术培训。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活动开展,在全省均处于领先位置。

市木偶艺术团是我市唯一的国办艺术团体,承担着繁重的中心演出和“三送”任务。多年来,团部一直借租在新民建筑站,条件十分简陋,严重影响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剧团的发展。面对困难,市领导主动关心,文化部门的同志想方设法,整合资源,调整市图书馆的四、五楼近1000M2,作为木偶艺术团办公和排练场所,购买了320M2的演员宿舍,妥善解决了木偶艺术团办公及演员生活等基本问题。

(五)建管并重,建用并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一是阵地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城区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电影放映、艺术展览、艺术培训、才艺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都开放”;市图书馆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简化借阅手续,年均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同时,实行开门办馆,延伸服务触角,在镇村、社区、敬老院、学校、军营开辟流动图书室,并积极做好镇、村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指导工作;市博物馆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各镇文化站都能比较正常地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8项以上活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则为群众就近开展文化活动、读书看报提供了便利。二是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市文化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年均组织开展4-6场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跨越争先的斗志。几年来,借助“一会两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了“群星拜寿”、“*如歌”、“欢乐中国行——魅力*”等数场高质量的大型文艺演出,满足了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三是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雉水之夏”是我市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文化品牌,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变以如城为主,为向农村、企业、港口、军营拓展;变以夏季为主,为全年均衡开展;变一年一个主题,为一次一个主题,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群众自办文化红红火火,老年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各具特色,活动常年不断。农民艺术节、文化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及体育竞赛等系列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白蒲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京剧之乡,如城镇和林梓镇分别被评为南通市工艺丝毯之乡和红木雕刻之乡,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南通市特色团队。三个家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星光大道”家庭才艺大赛并获奖。四是“三送工程”深受群众欢迎。20*年以来,累计向镇、村送图书45000余册,送戏189场,送电影5000余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常青镇电影放映员王东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放映员”。五是文艺创作不断繁荣。近几年,文艺创作、艺术生产成果喜人,32件作品在全国性演出、评比、展览中获奖,58件作品在省级参赛、参展、发表。与日本、浙江温岭、东台等地进行了跨区域的美术、书法作品交流,扩大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六是民营剧团不断壮大。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达1*个,从业人员800多人,年均演出230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我市民营剧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称为“*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予以报道。去年,首届全省民营剧团优秀节目调演暨民营剧团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六)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素质提高工程。2005年以来,文化系统相继开展了“效能革命”、“效能提速”、“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当优质服务标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素质,激发动力,引导文化人才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担当起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重任。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进人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6人充实文化队伍,优化了人才结构。合理使用人才。打破人员性质和单位界限,合理调整,将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放在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条件,营造环境,让大部分同志都有机会在学习培训、工作一线和重大活动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三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创新用人机制,严格管理、考评,实行岗位竞争和全员聘用,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使用方面,文化部门主动与各镇党委、政府交换情况,提出建议,近几年先后对镇文化站4名同志进行了调整。

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间凝聚了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和支持。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阵地不足、设施不佳、服务不好、服务不了等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体看来,目前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需求、与上级文化经济政策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直接导致了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质量相对不高,功能相对不全,作用发挥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化、集聚化建设步伐不相协调。

二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从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现状看,市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仅3000M2,连古籍保管必备的干湿机、阅览室内空调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基本功能也尚未到位。与国家一级图书馆所要求的“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图书年入藏总数不低于5000种、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等硬件标准相距甚远。市博物馆阵地面积不足,陈列展示、教育研究功能受到很大制约。馆藏库房狭小,文物保护环境差,缺少必备的恒温、恒湿、除菌、除尘设备,文物安全防护级别偏低,给馆藏文物分类保管、科学保管带来很大困难。市文化馆缺少停车场,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极大不便。城区文体活动场所数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镇文化站建设现状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标准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同时,一个镇只有一个文化站,服务半径太大,很难满足几万人开展活动的需求。从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看,大部分村人口在3000人左右,而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仅有几十个平米,最大的也只有100M2左右,人均不足0.3M2,加上设施不够完备,村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活动经费和人员数量、素质等原因,不少镇、村文化阵地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现象,正常开放难以保障。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娱乐变为广泛的“求知、求美、求富”多元化需求,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选择。而一些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的手段相对简单,形式相对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导致这些镇、村文化阵地出现了“所建”和“所用”、“所供”和“所需”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现象,使用效率和效益未能达到最大化。

四是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其一,断层现象严重。全市在编文化干部,50岁以上的占到将近一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占40%;中级以上职称的仅占19%。其二,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中,不少是顶替、土地工安排、政策性安置进文化系统的,大多专业不对口、技能不高,加之文化系统相对冷门,文化人才引进困难较大。文化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其三,体制机制不活。尽管文化部门已经做了不少改革探索,但由于体制,人员流动渠道不畅,考核奖惩兑现难度较大,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四,基层文化队伍后劲不足。镇文化站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福利待遇低,以及欠缴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工作举措

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到位的认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谋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突破、新跨越,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意识,全面领会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要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文化工作的领导、协调、保障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切合本市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文化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纳入岗位目标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对推动文化工作的杠杆作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长期工程,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给予文化建设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倾斜,为文化工作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独特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使用的关系。阵地建设是基础,是载体,而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才是目的。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阵地功能,提高阵地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固守阵地,不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文化设施用途,不挪作他用,对已挪作他用的将限期收回,防止重蹈过去“先建后卖、得而复失”的覆辙;另一方面,将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全市文化阵地管理使用意见,确保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守得住,管得好,用得足。

(二)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惠民宗旨,正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特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作用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公益性。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属性。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政府既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市镇两级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确立“政府主导、政府主抓、政府主投入”的思路,制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

2.坚持统筹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好于城市,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好于农村”的不平衡现状,做到资金安排向最欠缺的地区倾斜,优惠政策向最薄弱的地区倾斜,优质文化资源向最需要的地区倾斜,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均衡。

3.坚持普惠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继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继续实施“三送”文化惠民工程,务求形式更新,效果更好。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一般不收费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低偿、有偿文化服务新模式,努力提供多品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普惠性向个性化延伸。

(三)坚持高标准,拓展新空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一是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市级文化工程建设。做好财政、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工作,实质性地推进“两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筹资等工作进程,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按照“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2009年市财政预算,并力争将其作为2009年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确保2009年底工程主体完工,2010年投入使用;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2010年市财政预算,年底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做到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建设,真正把“两馆”建成靓丽的文化地标和城市景观。重点加强如城(街道、社区)、*港区、开发区等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密集地区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巩固和拓展镇文化站服务功能,精心设计阵地活动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创新群文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社区、村(居),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电视村村通、体育健身村村有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服务便捷、满足需求、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创优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巩固和提升“雉水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演出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努力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惠及百姓;继续发挥木偶团等专业剧团作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放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的品牌优势,排演精品剧目,做到服务中心与服务百姓相统一,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继续推进群众文艺创作,以音乐创作为重点,带动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力争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放大民营剧团亮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扶持和引导民营剧团做大做优做强。进一步加大稽查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演出和不健康演出,取缔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村演出市场,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民营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着力打造文化活动新品牌。我们将充分依托大剧院等重点文化阵地,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充分利用节假日、庙会、农闲等有利时机,每年组织“农民艺术节”,努力把“艺术周”、“艺术节”办成文化艺术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让广大群众分享文化成果。

四是实施文化服务创新工程。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拓宽服务新渠道,提升服务新水平。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农村,汲取乡土文化营养,创作排演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看得懂”;策划和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来如演出,积极探索政府买单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行低票价制,让广大群众“看得起”;在注重大型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类面向农村、农民演出的投入,引导群众文化消费,培育壮大文艺演出市场,让广大群众“看得到”。以文化服务的创新,带动文化消费的普及,用文化凝聚人气、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四)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制约瓶颈,积极探索解决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不了、服务不好等问题的新办法

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千方百计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投入标准,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精品打造、人才培养培训、设备更新维护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有保障,文化活动有保障,文化人员福利待遇有保障。广泛吸纳民资和外资投资文化建设,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尝试文化活动项目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变“养人头”为“养事业”、“养项目”,形成“行政推动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群众广泛参与,多方筹资并举”的文化网络建设投入新格局。

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把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员老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市级有一支过硬的文化专业队伍。以深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探索文化人才引进的新办法、新措施,在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鼓励市级文艺人才深入基层,加强辅导,主动承担起文化引导的职责。二是镇级有一支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高度重视镇文化站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严格条件准入,调配热爱文化工作、熟悉文化工作、专心文化工作的同志到文化站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为文化建设作贡献。三是村组有一定数量的民间文艺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文艺团体、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做到既积极鼓励,又强化管理,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以满足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大力培育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标兵、特色文化家庭,以“四特”培育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第8篇

具体标准为: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做到科学规划、认真落实、定期检查。制定文化事业“十五”计划和今后10年至20年的长远规划,并纳入同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增幅每年不低于正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根据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保证,对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财政区别情况给予经费补贴。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所开征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有较高的比例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落实有关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的政策规定。对文化单位继续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视文化体制创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人事、编制、工资、职称、经费、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和支持,推动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积极探索文化系统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建有2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馆,2500平方米以上的图书馆。明显改善影剧院的设施和设备条件。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博物馆或纪念馆。提高城镇设计和建设的文化品位,创造条件建成1—2个标志性文化工程或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有规模、有特色的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充分发挥县(市)所在地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

认真实施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东海明珠工程规划,高度重视镇乡文化站建设。省级“东海文化明珠”镇乡文化站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文化设施,其中图书馆(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全县(市、区)50%以上的镇乡文化站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在文化设施中开辟少儿活动场地和老年活动场所。80%以上的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三、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基层特色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特色文化,积极保护、开掘、利用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创建民间艺术之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民族民间特色基地或民间艺术馆。办好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示范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四、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做好对基层的指导和培训工作,集中力量抓好有特色、影响大、效果好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实施少儿“蒲公英计划”,重视少儿文化工作队伍和活动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儿文化艺术活动。协调并抓好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活动,加强对老年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

五、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指标、馆藏标准、年购新书数量、自动化建设和特色文献数据库、网络化建设达到省先进水平。镇乡(街道)文化站图书馆(室)普及率达到80%以上。省中心镇和省级“东海文化明珠”镇乡文化站图书馆(室)藏量不少于1万册,年购新书不少于1000册。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积极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建设和工作任务。全民读书活动普及,富有成效。

六、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制定文艺创作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每年创作1台新剧(节)目或加工一台传统剧目,每年演出100场以上。没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县(市、区),办好业余艺术团,抓好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小精干的优秀文艺节目的创作和组台演出。

七、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电影发行放映单位改革成效显著,影院设施更新改造效果明显,电影场次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切实解决好农村电影队放映收费问题。辖区内每行政村每年放映电影12场以上。

八、宣传、贯彻、执行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法规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文物管理机构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符合规范。落实专项保护经费。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工作,近5年未发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的责任事故和重要文物藏品被盗案件。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9篇

一、领导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基础扎实。

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有力,基础扎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文化事业发展已列入了“十五”计划和2*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二是文化事业经费进一步得到落实,县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中文化经费项目单列,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三是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保证,人员编制落实;四是于*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集中财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的要求和“早投入、早建成、早使用”的目标,完成了县人民广场、县广电中心、县体育馆、县图书馆等四项文化标志性建筑。县人民广场地处*港路东南侧,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60亩,于20*年3月动工建设,20*年春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广场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和节庆日举行重大文化活动的主会场。县广电中心位于县人民广场西侧,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25.5亩,建筑面积达1.76万平方米,于20*年3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县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县体育馆地处县人民广场东侧,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2468座,于20*年12月28日开馆,成为了我县承接举办各类室内高规格上档次体育赛事及大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县图书馆新馆座落在县高职成教园区内,总投资1225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于20*年9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此外,目前正在规划筹建的还有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博物馆以及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标准体育场和游泳池)。县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群众文化形象建筑,选址于县人民广场南侧,计划投入3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现只等选址地块内的厂家搬迁即可上马。县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列入政府工作要点,计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现正开展征地工作。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现已列入“十一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投入资金1个亿,占地186亩。以上这些标志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使用或规划建设,必将有力推进*文化事业跃上新台阶。

1、县文化馆馆舍面积已达到2660平方米,目前已由国家文化部发文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几年来,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县群文事业的龙头作用,承办和参与市、县级各类大型群文活动,开展正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活跃文艺创作,每年有

不少获市级以上的作品涌现。同时利用现有场所,设立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和活动室,办班培训工作有序、活跃、正常开展。

2、县图书馆新馆舍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到17.3万册,较早实现计算机管理,于20*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考评验收。目前,新、老图书馆应市民的要求,两地同时对外开放,并实现“联网”(意即新馆借的书可以在老馆归还,老馆借的书也可在新馆归还),方便了读者。同时,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完成县图书馆、石浦文化馆荔港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和工作任务,倡导和普及全民读书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

3、*剧院是国家乙级三等标准剧场,现通过承租给他人经营,引进社会资金而得以重新装修,目前剧院里外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变成了演艺大舞台,每天均有组台演出,剧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三、倾斜扶持,村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乡镇文化以*省“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村级文化以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认真实施*省“东海明珠工程”规划和开展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展村镇文化,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基础、建网络、创特色、上水平。五年来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补助“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和完善提高。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已创成13颗省市级东海明珠,其中省级4颗,明珠覆盖率达72%。在创成省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均建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而且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专设少儿活动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在创成市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文化站所属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面积也均超过500平方米。

“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同时也带动了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20*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村落文化建设,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创建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每年年底由文体局会同县委宣传部组织实施评审,主要采取听、查、看、评等方法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示范村给予一定奖励经费。几年来,我县的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年度命名的第一批村落文化示范点有5个,20*年度6个,20*年度8个。其中达到市级标准的村落文化示范点有*村等5个。今年计划创建10个,其中达市级标准4个,目前创建氛围浓厚。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自20*年制度出台《*县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以来,已有丹西街道瑶琳社区创成县级示范点。

四、注重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竹根雕在国内独树一帜,目前我县不但已形成了一支在当代根雕艺术发展上有一定影响的竹根雕骨干队伍,而且有生产“仿古竹根雕”产品的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六七百人。代表人物有*、*、*等,他们的作品在*乃至全国根艺展览上屡获金奖,其中《人之初》、《两小无猜》、《智者》等一批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当前,由*个人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根雕艺术馆规划选址已定,现正在积极筹建中。鱼灯、马灯是我县的又一特色民间艺术,尤其在石浦昌国,灯会(主要是鱼灯、马灯)活动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形式,*年被*市文化局评为“灯会之乡”,*年初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在我县颇为盛行。*年,民间艺术家谢才华的剪纸作品以长度和套数之多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谢才华为代表的*剪纸,现已成为宣传*的一个驰名品牌,不但在*文化网上设专栏展示,而且开发制作成文化产品作为馈赠之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谢才华个人筹资建设的剪纸书苑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海洋文化、渔文化是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年初,我县以研究开发渔文化为重点,成立了*县渔文化研究会,将分课题、全方位地对渔文化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筹划建设渔文化专题博物馆,对*渔文化起源、表现形式、海岛海洋故事与传说、鱼的传说等整理成

文,筹备出版渔文化系列丛书。

去年以来,我县文化部门以全国性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契机,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一乡一品)的同时,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与整理。目前已确定重点保护对象为丹西街道珠水溪母子龙、石浦渔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爵溪渔鼓、细十番、渔歌号子以及根雕、剪纸、农民画、速写画等十多种民间文化艺术,并已相继出版了《谢才华剪纸艺术精品集》,成立了*民间文化整理小组,石浦文化馆吸收离退体老同志还成立了以演奏细十番为主的民乐团,素有“渔歌王子”之称的纪云飞渔歌专辑(MTV)已完成前期录音等工作,茅洋乡还成立了农民画培训基地。自年初开始,我县集中时间和精力,调动县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对已故的著名民间艺术家、农民画家高妙兰的遗存作品和文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从中挑选部分精品,结集出版了《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为研究农民画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因而也被列为*市民间文化保护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于5月30日在我县举行的*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的首发式、高妙兰农民画展和高妙兰作品研讨会,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评价。

五、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1、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年以来,由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诸如连续六届的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活动、海鲜节主题文艺晚会、民间文艺大巡游、省模特大赛、市群众声乐大赛、市书画大赛、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县新春团拜会、县“两代会”文艺专场以及县人民广场每月一次以上的大型文艺晚会等。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剧院演出。但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成为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文化艺术的盛会。同时,文化部门积极扶植农村民间剧团、学校和有关企业、老干部局和老龄委文艺队等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目前,我县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重视对各个层面、不同对象文化活动的整体培植和推进。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积极指导和协助社区、村镇及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爵溪街道的企业文化已形成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队伍,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成为制度;以*中学、丹城三小、石浦小学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丰富活跃,学生文艺创作作品屡有获奖,全县中小学文化艺术活动接连不断;丹东、丹西街道的社区文化艺术节越办越红火,规模、档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县图书馆知识拥军结硕果,自1987年与五狮山观通站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以书为桥,坚持知识拥军17年。今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作了相关报道;为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多次开展全县“家家乐”文艺大奖赛,同时开展“十佳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贯彻落实老年文化事业发展方针、政策,协调、协助抓

好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活动,目前我县重阳节、“夕阳红”等老年文化活动正常,队伍稳固,已成为全县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文艺力量;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儿文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有这些活动,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精神面貌,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文化下乡创品牌,服务基层开新篇。自1990年始,文化部门就把文化下乡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至今已连续15年,共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350余次,足迹遍及全县18个镇乡街道的角角落落,观众累计60万余人次。尤其是20*年以来,文化部门通过成立“心连心艺术团”,开展“文化春风遍*”行动工程,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干的主题文艺节目,并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年下乡达到60次以上,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效地宣传了党政中心工作,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县的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活动已成*文化对外的一个品牌,省、市多家媒体作过跟踪报道,对此作出较高的评价,县文体局还于20*年8月被评为*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

六、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

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成立“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每年提出相关题材和规划,落实文艺精品创作的要求、措施和办法;坚持一年一度的文艺创作评奖活动,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文艺创作经费10万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与此同时,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发展创作队伍,强化精品意识,鼓励艺术创作,以实施精品战略为主导,挖掘整理县域文化资源,共创特色文化品牌,使我县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自*年以来,我县作者在全县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展览上发表、展出各类文艺作品达1350件(篇),正式出版各类文艺著作(集)20多部,并有300多件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其中有80多件获得国家级大奖。这些发表、出版和获奖作品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如余志刚的散文、韩高琦的诗歌,不仅多次在全国获奖,而且结集出版。又如谢才华的剪纸,以其独特的想像和构思,曾创基尼斯记录后,并于20*年出版了“渔文化剪纸专集”,令同行刮目相看。再如以*、*为代表的*竹根雕,其作品不仅年年获得全国级金奖,而且还常被省和国家有关部门选派,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现场献艺。此外,还在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群文理论研究等方面冒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声乐作品《一帆风顺》获全省新作品演唱会创作金奖,第九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创作奖和市“五个一”工程奖;舞蹈作品继《挂灯》获得全国群星奖银奖后,《灯儿明灯儿亮》、《等待的海》获全市音舞作品调演一等奖,《灯儿明灯儿亮》还获得全省群众舞蹈大赛二等奖;声乐干部纪云飞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荧屏奖。连续六届中国开渔节大型文艺晚会上,*当地每年有二档体现渔文化的自创节目,如《渔家情歌》、《*海螺灯》、《海风吹着裙儿飘》、《海山仙子国》等音舞作品并在中央台播映。美术作品《海风》获全国群文美术作品创作铜奖,《金潮》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摄影作品《哺》获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何旭同志的群文理论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出版了《群众文化论》一书。

七、规范操作,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1、积极稳妥且敢为人先地推进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年,根据县委、县政府企业改制总体要求,*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列为第一批事业性质改制单位在全市率先进行转制,并于12月底顺利完成转制工作。县电影公司因此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开创了省内电影公司转制的先河。改制后的*县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和石浦影剧公司立足主业

,捕捉信息,主动上门找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年,根据改制要求,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剧院也列入改制行列。最终于今年5月经过对外承租形式,与*金海湾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财产租赁经营合同,向转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县新华书店在*年委托省集团公司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同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确保了近几年新华书店增值盈利的目标。

2、利用社会资金,创办*艺术学校。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推进文化产业的一项开拓性举措,开*市各县、市(区)先河,得到了省、市文化部门的肯定。创办近五年来,*艺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编排创作节目,在我县城乡舞台参与各类演出任务每年达30多场次,为繁荣*的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为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促进文化大县建设,更好地配合县里各项中心任务,同时解决学校正常教育与对外演出需要的矛盾,欲筹备创建*艺校艺术团。目前,该艺术团的筹建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现进入实质性的设施器材添置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即可挂牌成立。

3、在文化系统各类事业单位中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单位、员工双方自愿选择,积极探索与单位性质、功能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新体制,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下步启动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领导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及职称评聘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对单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公开选拨、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拓宽了选人渠道,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完成了文体局机关机构改革。20*年3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三定”方案要求,认真地进行机构改革,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能,加强了机关干部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八、加强保护,文物工作成绩斐然。

宣传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措施得力,文物管理机构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符合规范,并落实了专项保护经费。近五年来未发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的责任事故和重要文物藏品的被盗案件。在加强馆藏文物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历史文化遗产和纪念馆、名人故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物的开发利用,使我县的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已先后公布了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渔港古镇石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赤坎游仙寨、塔山遗址和爵溪街心戏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另有渔山灯塔和张苍水兵营遗址(作为联报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其中以塔山遗址、茅洋庙山头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为代表的渔文化遗存,以殷夫故居、贺威圣故居及烈士墓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遗存,体现了我县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塔山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有考古专家提出“塔山文化”的命名。东门天后宫,是渔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密,为省内仅见、国内罕见。赤坎游仙寨遗址,为一长方形城垣遗址,在省内同类寨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二湾摩崖石刻是明代军队生活的反映,“视卒当如婴儿”条幅,宽达一米多,字体遒劲有力,体现了我县民间石刻艺术水平。我县馆藏文物丰富,现已登记入册2100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文物8件。

九、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坚持“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通过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已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逐步形成歌舞娱乐、演艺、音像、出版物、互联网上网服务、印刷业、经营性体育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呈现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53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9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9家,印刷单位158家,音像经营单位99家,体育经营项目75家,网吧89家,主要集中在丹东、丹西街道和石浦镇。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利税上千万元,同时还明显促进了餐饮、交通、宾馆等其它三产的发展。

同时,坚持守土有责,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经营秩序。*年以来,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相继开展了娱乐场所暨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网吧专项整治以及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系列活动。从社会热点着手,克服畏难情绪,把全县88家电子游戏营业场所压缩到目前的7家,收缴整机271台,游戏机电路板600余块,并对收缴的电子游戏机和电路板进行了集中销毁。从20*年底开始,文化部门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网吧开展了专项治理。通过政策性指导兼并等办法,取缔无证照“黑网吧”35家。同时加大了对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的查处力度,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制订了相关管理细则,并不间断地开展零点执法检查,聘请多名人大、政协委员为网络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加强社会监督力度,让最敏感的问题由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以及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繁荣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和优秀稽查队。

十、加强培训,文化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近年来,我县加强了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各类业务培训和上岗培训,建立完善了人才引进、激励的机制和措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了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办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专业人员的比例达到82%,在岗职工7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或专门的业务培训,中级以上职称2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