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十八大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1 03:26: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十八大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十八大总结

第1篇

《快乐大巴》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一档原创栏目,于2008年9月22日开播,栏目将参与选手定位在学龄前后,主要是学龄前3-6岁之间的儿童。《快乐大巴》是广大少年儿童展示自我、获得快乐、实现梦想的舞台。儿童可以在“大巴车”里唱歌、跳舞、表演曲艺,和主持人进行有趣的交谈和游戏,选手们在节目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在谈话和游戏中增长日常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在亲子表演中感受亲情的暖意,在抢玩具中体会快乐的意义。《快乐大巴》栏目于每周五21∶00在CCTV-14首播,每期节目时长约50分钟,节目的口号是“快乐大巴,呜吧吧吧!”

二、《快乐大巴》栏目形式

《快乐大巴》是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的一次小聚集,每期都邀请三位嘉宾主持人到节目中做客,是儿童和主持人们亲密接触,交流交往最好的平台。

新版中加入“快乐加油站”又使得嘉宾成员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增强栏目交往能力。栏目主要分为四个环节,随着节目的发展和编排,环节也变化了多次,并不断的调整,目前比较固定的环节是:

“来吧”环节(旧版为“唱吧”):参加节目的小乘客们一一展示自己的才艺,并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各种有趣的问题,有的小乘客还会去调侃主持人,制造出幽默、搞笑的效果和场面。现场观众通过选手的表现进行投票。

旧版“唱吧”环节:让小乘客们自行选择与嘉宾主持人成为搭档,和主持人配合玩有趣的游戏。儿童在游戏中不仅能得到快乐,还能获得体力和脑力等方面的发展。新版此环节取消。

“秀吧”环节(旧版为“乐吧”):小乘客家庭秀的时间,参加节目的小乘客们邀请自己的父母、祖辈、兄弟姐妹、老师、伙伴等一起表演节目。

“玩吧”环节:选手们开始抢玩具,除了小乘客们通过自己在前三个环节的表现赢得的时间外,还有自己亲友团通过“骑牛”的方式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时间。改版后此部分以电话连线和现场骑士团的方式来进行抢玩具,增加了栏目的互动性。

三、《快乐大巴》栏目内容及特点

(一)娱乐综艺性:室内真人秀元素综合体

《快乐大巴》是典型的综合性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它把游戏、纪录、访谈、竞赛、才艺展示、家庭参与等真人表演展示元素巧妙地融入整个节目当中,节目中将各种娱乐元素运用得异常完美:节目第一环节主要是访谈和才艺展示元素的体现,话题幽默搞笑但不低俗,主持人对谈论话题的把控力强,谈话气氛融洽,即使是主持人和选手相互“开涮”也都保持在和谐、欢乐的情境之内,不会将谈话引向媚俗化;才艺展示中,参与节目的小乘客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歌曲、舞蹈、武术、绕口令等各种才艺和特长展示给大家。无论是参与选手和嘉宾主持人配合游戏还是“抢玩具”环节,都突出了儿童在游戏当中的参与性以及游戏带给儿童的快乐。其中第二环节的游戏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和竞赛元素。第三环节是家庭参与元素的体现,观众通过欣赏被节目中称为“乘客团”的家庭组合表演,可以看到不同家庭所展现的不同魅力,从侧面了解那些小乘客们平时生活的环境。节目录制中发生的大部分有趣的事情都被“零”处理地搬到电视荧屏上,参与节目的小乘客们可以在节目的舞台上,自由活动、搞怪,童言无忌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收视感受。

(二)少儿本位性:一切以儿童为纲

栏目组给参与节目的选手制造了一个很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小乘客们所有的合理需求在节目中都得到了满足,编创人员只给小乘客们一个大范围的限定,其它具体活动都由儿童自己决定。做到了一切以儿童为主角,小乘客是快乐大巴车里的主人。这样既能消除儿童在台上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又能使节目带出意想不到的搞笑状况,提高节目的娱乐性。

・荧屏广角郭梁:少儿节目综艺娱乐形式《快乐大巴》节目个案浅析 比如有一期节目中一位小乘客演唱《拨浪鼓》,由于年龄小,驾驭能力有限,在演唱时没有和乐队的演奏合上拍,使得她一直认为少唱了一段,音乐结束后要求继续演唱,主持人并没有阻止,节目播出时也没有截取画面,让儿童继续唱下去,直到唱满意为止。主持人黄炜夸张的说“唱了40多遍”。

(三)寓教于乐性:注重教、学、玩、乐的有机结合

“寓教于乐”在快乐大巴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儿童通过快乐大巴在玩中乐、玩中学、乐中学,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将教育、玩耍和快乐三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上满足儿童观看节目的需求,也提升了节目的质量和品位。

当小选手在表演唱歌时,歌曲的歌词提到一些事物时,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图片、卡通等画面,从而让小观众们能够更为形象的认识这些事物。当小选手在表演舞蹈时,屏幕下方会以字幕形式展现与当前舞蹈相关的基本概况和信息,如:蒙古舞、印度舞、芭蕾舞等舞蹈种类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画、字幕等手段使教、玩、乐三者的结合得到优良的体现。

比如有一期节目主持人在同蒙古族的小选手聊天时,启发小选手了解和学习关于我国民族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歌曲《爱我中华》来巩固引发出的知识,也使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对得到的民族知识变得更加深刻。节目通过这种方式在轻松快乐地聊天过程中,完美地展现了节目的教育功能。

还有一期节目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问一位3岁的选手:“爸爸去哪了?”选手答:“上青岛(出差)了。”“青岛在哪儿?”“就是海边。”这简单的对话,就将青岛是一个海边的城市这一知识“教”给了电视机前的儿童们,节目将少儿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自然地发挥出来了。还有很多讨论话题,都对儿童增长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玩、乐的有机结合还体现在节目的游戏环节中,栏目组在“来吧”环节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大屏幕给出一组各种水果蔬菜的价格表,让小乘客们在主持人的语言指导和配合下找出能更快达到规定的目标价格的水果和蔬菜,这些蔬果中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桃子、黄瓜,也有不常见的桑葚。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龄前儿童认识更多的事物,提高他们认知和分辨的能力。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四)创新性:节目内容常变常新

随着节目的关注度不断的提高,节目的内容也要不断的调整来满足广大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主要变化在游戏的项目上,因为长时间让大小朋友玩同一个游戏,会失去新鲜感,观众也会产生收视疲劳。节目在游戏项目的开发上很有创意,到目前为止节目让孩子们和嘉宾主持人玩过垒积木、投篮、正话反说、颠乒乓球、呼啦圈、猜歌曲、接歌、蒙眼辨认、数字球计算、蔬果价格选择、给主持人穿衣服等互动性、合作性强的游戏,这些游戏,既满足了儿童游戏的趣味需求,又提高了儿童的知识储备和动手技能。

《快乐大巴》在春节、六一期间推出了特别节目。把一些曾经在栏目舞台上表演时留下深刻印象的选手再次请到节目中,回馈这些优秀的小选手,同时也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老观众的需求。而这些优秀的小选手精彩的表演,以及栏目组对各个环节精心的设计,烘托节日的热闹氛围,能够获得更多的新观众的青睐,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节目内容只有常变常新,才能使节目永远年轻,充满活力。

四、《快乐大巴》的包装特色

《快乐大巴》栏目中的各版块、各环节、各组成部分的设置都与栏目的定位相吻合,每时每刻体现着栏目关于“大巴”的品牌形象。

(一)乘务长、乘务员、乘客与快乐加油站

这一包装形式是栏目最大的特色,也是最能体现“大巴”品牌形象的方式。一辆大巴车要正常运营和通行,乘务长、乘务员、乘客和加油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快乐大巴》栏目将这些要素与栏目的要素联系起来,一一对应:乘务长(常驻主持人黄炜)、乘务员(嘉宾主持人)、乘客(栏目的主角小选手们)、加油站(主持人、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嘉宾席),节目中嘉宾席的嘉宾们要帮助小乘客们实现梦想和愿望,在小乘客们驶向终点的道路上,起到“加油”的作用。

使用这种包装手法,使得节目各个基本要素在称谓上显得更为新颖,让观众摒弃了旧俗的称呼方式,带来一个全新的感受。

(二)视频、音频包装

无论是栏目标识、还是片头、片花、节目预告片及片尾,画面拍摄和制作以及剪辑风格都是统一的,以大巴车或车轮为载体进行设计,画面亮丽、色彩丰富、剪辑节奏快。片头音乐在力度上由慢到快,模拟出一种汽车加大油门,大巴车欢快行驶的状态,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受;片尾曲以主持人重唱、合唱的形式呈现,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悦耳动听,朗朗上口。

整个栏目的视频、音频设计都围绕大巴车这一具象为核心,使用动感的画面、欢快的音乐,使具象承载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三)演播室设计

《快乐大巴》栏目的编创者们在演播室的设计上可谓是精心布置,使演播室俨然成为一个充满儿童气息的时尚乐园。再加上一系列特效,节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奇幻、卡通、童话般的世界。

改版后的演播室去掉了大屏幕,背景变成了一辆庞大的大巴车,七彩风铃乐队所处的位置设计成了一个两层楼高的候车厅,演员活动区以路边的景色为依托,景色中的树木、石块,在丰富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当作座位和表演道具。这种设计方式在不失童话、奇幻效果的基础上,自然流畅地突出了“快乐大巴”的品牌形象。

(四)字幕设计

以紫色、绿色泡泡造型为背景的字幕,秉承了栏目营造梦幻、绚丽色彩的画面整体效果,与演播室的设计形成统一。歌曲的歌词以及谈话中提到的事物,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图片、卡通形象等,提高儿童的识别度。改版后的字幕设计更体现出了“大巴”的品牌形象,人名、关键点字幕和歌曲歌词都以卡通大巴车引出的框框以及车厢呈现,节目串联单字幕以六个车轮组成的“集装箱”来表现。在聊天以及节目录制过程中,根据语言和演出出现的状况及情感,卡通大巴车还会以不同的表情状态辅助节目顺利进展,增加节目的可视性。

结语

第2篇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以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粒细胞(EOS)增高,多系统内EOS浸润伴组织损害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本病多于成年后起病,因受累组织器官的不同,临床表现千差万别。2007年1月收治1 例以颈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HES患者,报告如下。

患儿,男,12 岁,因“发现颈部包块50 d,发热8 d”于2007年1月收住入院。病初患儿无自觉不适,无意间发现右颈部有1个蚕豆大小包块,包块活动度好,无疼痛等异常感觉,当地医院B超检查报告为淋巴结肿大,给予抗感染治疗2周,颈部包块无明显变化,入院前9 d于左侧颌下又发现1个红枣大小包块,同样无触痛,入院前8 d开始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5℃,入院前3 d右侧颈部包块增大至核桃大小,仍无疼痛及其他特殊不适。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面色尚红润,右侧颈部约4.5 cm×4.0 cm×2.2 cm大小包快,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基底部与周围组织粘连,无触痛,局部皮肤颜色正常;左侧颌下可触及一约2 cm×1 cm大小包快,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无触痛,其余部位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充血,心、肺未查及异常。腹部平坦,腹壁柔软,肝脏于肋缘下2.5 cm,质地软,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34×109/L,嗜中性粒细胞0.357,淋巴细胞0.574,单核细胞0.064,红细胞计数4.00×1012/L,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137×109/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报告均正常。入院后给予康力舒、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1周,患儿仍间断发热,住院期间反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介于0.06~0.159之间,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大,脾大,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颈部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显示淋巴结弥漫性灶状坏死,伴肉芽肿,大量嗜酸细胞浸润;电子肠镜活检报告示(回肠末端)黏膜慢性炎症重度急性活动,局部伴炎性坏死,复合溃疡,黏膜内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横结肠)黏膜慢性炎症中度急性活动伴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在骨穿、全胃肠道钡餐造影、胸片、结核菌素试验、病毒血清学试验等项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后,最终确诊“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并给予泼尼松1 mg·kg-1·d-1口服,2周后患儿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亦再未出现发热等不适,出院后继续给予泼尼松维持治疗1个月,逐渐减量并停药。

讨 论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为临床罕见病,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广泛组织器官损害为特点,根据受累器官的不同,临床症状各异。心、脑、肾、肺、皮肤及胃肠道易受累[1],但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例患儿双侧颈部淋巴结均肿大,活组织检查淋巴结内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同时电子肠镜发现回肠部溃疡病变伴较多嗜酸细胞浸润,结合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酸细胞增多之后,最终诊断为“高嗜酸细胞综合征”,口服皮质激素有效亦支持该诊断。该病为排他性诊断,需要与之鉴别的疾病包括肠道寄生虫病、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皮肤病、原发的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等)、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此外,本例患儿以淋巴结肿大、发热就诊,尚需排除淋巴瘤、结核等症。本病预后不一,对泼尼松治疗敏感、无心力衰竭表现者多预后良好,而白细胞计数>9.0×109/L,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升高,染色体异常(如费城染色体)者预后不良。此外,本病病情可有波动,需长期动态观察[2]。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