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4 13:49: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制作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教学现状分析
后续课程《网络信息系统开发与利用》要求学生能读懂HTML代码并能修改或编写,也会影响此课程的学习。早期页面布局方法一般为表格布局,现在这种技术已经落后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DIV+CSS技术,此方法使页面内容和显示效果完全分开,页面元素的布局更加灵活,网站在制作过程中风格的统一、后期网站风格的改变及网站的维护更新将会变得更加方便。
1.2确立课程教学目标“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培训课程主要面向网页设计人员必备的一些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基于以上表格的内容“,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采取了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作为主体”的模式进行教学的,这种模式符合我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的要求,让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指导《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探索、分析、研究以及改善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方法,在课堂上以案例为主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网页模型为例,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并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快速发现、探索和解决网页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带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上协调好教学课程,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和教学岗位、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师生关系和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学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学生交流机制是建立学生互动的良好基础。
3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3.1课程内容结构
“网页设计与制作”作为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践课程或选修课,这是一个操作性和实用性并重的课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以系统建设,网页设计人员培训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来从构建课程知识,能力及素质建设,并注重实用技能。如下图1所示:
3.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理论知识联系并应用到实际中的这一过程的安排,以更好地将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的要求恰当的整合起来,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突出实际生产现场,将实际操作技能作为重点,加大实践教学。抓住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理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后,每个系列都配备了完整的课程专题,最后安排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安排公司的网页设计工作,开展顶岗实习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让学生有机地学习各部分掌握的内容。
3.3实践教学方法
由于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的课堂,使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网上教学是无限的空间,考虑信息容量等因素的影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在房间里探索互联网,学生在BBS平台上讨论,举行每学期的网页设计大赛,根据学生对教学网站的工作,让学生选择入围的优秀作品,再由老师评出学生奖项。
4课程教学体系建构
这个课题的意义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实现学生的思维、行为和态度的整合,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4.1运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
教学改进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怎么样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特色,怎么样能实现教学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式就是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模拟和角色扮演的场景以及其他创新教学方法,而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三个注意层面,分别为:老师讲课实践指导,开放自我的做法,引导和探索性实践相结合“,进而实现教学中的多层次的教学方式。
4.2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基于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主要是在“知识交流和自学相结合、综合教学实践与研究相结合、课堂培训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下进行的多样教学活动,如使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从一个典型的任务开始,从网络的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出发推动教学活动,抓住设计问题的重要而艰巨任务。教学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接受不同的能力,目前的水平和兴趣,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到内;二是要提高的思想能力,注重教学生一种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继续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精神。
4.3进行多重性的能力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应具备基本课程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课外协作,从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网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的展,同时沟通,心理学专业素质,这样才能真正的得到业务综合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既满足标准和市场需求,有使得我们在培养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巩固和着力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多重性能力,是学生的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网页素养、能力通过中建立教学平台,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电子内容,让便于自学的学生放学,提高学习水平,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5小结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笔者的做法是:
第一是情感为上原则
以学生情感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中学生活动的天地大多是学校和家庭,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感知范围,要想让学生写出或写好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使他们有大量感知了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众多的表象。所以必须在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二是要出一些开放型的作文题目。例如,给出一个范围(不定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题目进行写作;教师给一个“母题”,如《马》,学生可以据此确定一个有关“子题”写作,如《马的说明》、《马的故事》、《马的构造》或《马的贡献》等。
第二是目标自定原则
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诸如文体、材料选择、表达手法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方面,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标准。一般地说学生“自定”的目标总是较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且正因为是“自定”的,若目标含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让学生变换题目写。对于同一事件,学生从不同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进行写作。如“登山”,可按中心、时间、人物、事件、感受等方面进行写作。二是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的辛勤劳动等。三是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技巧写。可按顺序写,也可用倒序写;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等。四是对课文进行补写、续写等。
第三是过程开放原则
在写作过程中允许学生自己完成,也可自由讨论;可以一次性定稿,也可一人写多篇。总之,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方式、过程尽可能不加干预。只要学生“写”的目标达到了,手段由学生自由选择。这一原则下具体的做法有:一是让学生建立自由的创作交流组织。如笔友。写作小组:每4人为一组,可在课外就某个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开展调查、实验、查阅图书,然后再写作。“作者——编辑——读者”群体:组成3人小组,在课后一人任作者,一人任编辑,一人任读者。二是教师要有民主的指导方式,促进学生大胆准确地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并容忍学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如《一件……的事》,学生一般都从正面写,其实还可从“反面”写,如后悔的事、伤心的事、想起来令我汗颜的事等等。又有学生写《我的母校》总是写校园如何吸引人,生活如何难忘,其实也可谈令自己伤心的事、令自己生气的事,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此,教师应予肯定。
在高职院校谈论最多的就是职业和技术,而对于作文很少有人把它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想成为作家几乎就是梦想。尽管你的作文如何优秀,最终要找到好工作还得依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这种想法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却不符合客观实际。问题还是出在教学本身,高职的作文课没有自己的特点,脱离职业教育的本质,只是为作文而作文的纸上谈兵,和学生将来的求职需求相去甚远。
2高职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
显然,高职作文教学的难点很多,有的陷入了困境,有必要对教学思路进行大幅度的创新。
2.1高职作文教学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观把作文教学定格在课堂,所以它对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会大为降低,才会产生似乎和高职教育格格不入的感觉,这就需要一个创新的理念取而代之。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全新”课堂的理念,这个课堂拓展了原有的框架和空间,紧密地和高职的其它课程联系起来,把作文的应用和技能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有用的力求精炼,少用的选择扬弃,用教学理念的创新带动教学方式的创新。
2.2使作文教学充满情趣
写作是理科生最为头疼的科目,高职生也往往把写作当做负担,这就是教学方式出了问题,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频率上。其实,作为最为开放的教学科目,教学方式的创新具有相当的空间。要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活是写作的最好老师,随时随地都可成为学习和训练的课堂,只要能想到,可以说出来,便能写出好文章。写文章不是苦差事,那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会在独立的思考中领会人生的真谛,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就可以消除他们对于写作的恐惧心理,鼓励他们拿起笔来多看、多想、多写,不怕天南地北,不怕标新立异,只要自己有兴趣尽管写出来,在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技巧。
2.3课堂教学和写作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写好作文的基础知识及方法,而通过实践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写作活动相结合。为了节省课时,学生要在各类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教师应该深入其中进行指导,比如:发现意义深刻、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主题,怎样根据主题搜集写作所需的原始材料,以及立意的灵感、切入的角度、层次的设计、修辞的运用等等方法和技巧应用,使丰富多彩生活场景在实践教学的引导下成为精彩的文章。二是,改变作文教学的程序化方式。教师在学生写作前设定一定的场景、人物、事件,不设定写作采用的形式和步骤,由学生应用写作知识自由发挥。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实践环节,在其中发现有意义的思想主题,选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应用所给的素材进行写作,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历练见景生情,提笔成章的快速作文能力。三是,作文教学紧密联系高职学生的专业训练。经过以上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的最佳途径,在用于实践需要时就会得心应手。在专业技能的操作实训中会遇到许多和语文写作相关的问题,这正是锻炼和培养他们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机。比如写实训总结、实习报告、革新建议、调查报告等等,都在考验学生的写作功底。这时,教师不再具体地指导,要交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对每篇文章进行讨论、交流、评价、修改,成为合格的写作作业。这样,使学生在就职后需要作文时,对程序不再陌生,轻车熟路,水到渠成。
2.4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一是针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重点是基础教学,使之掌握写作所需的知识,尽快跟上全班的节奏;二是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主要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文章写得规范、漂亮;三是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作文尖子生,要鼓励他们进行文学性的作品写作,比如散文、小说、诗歌等等。同时,差别化教学还体现作文时的扬长避短上,按照学生擅长的写作形式,或写作手法,专攻一种类型作文的写作,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
2.5结合将来就职岗位进行作文演练
当学生临近毕业时,作文课要多多选取最实用的作文内容进行模拟锻炼。比如,求职所需的个人简历,面试所用的计划书,展示自己技能的演讲稿等等,以及就职后经常接触到的产品说明书、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等。同时,作文写作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优秀气质的重要方式,举止言行透露出文人的优雅从容,接人待物文质彬彬,语言优美简练,与人沟通轻捷顺畅等等,都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受益。这样,学生自走出校门,将要用到的作文写作都在校内演练一遍,更利于求职的成功率和就职后的工作衔接,有文化、有水平、有气质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综述
该课为学生的第一次专业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开始了解汽车发动机专业知识,逐步从基础课程走人专业学习,此外,情感目标上,教师一定要让他们觉得专业课学习并不太难,激发兴趣。下图为某四冲程汽油机结构总图,本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这个图形展开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汽车发动机专业知识相对陌生一些,与初中所学知识无太大联系,如何开展教学、如何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是一个难题,而这个时候,小组协作与任务分配法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课程开始,首先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大致构造,接着引入正题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初步观察下图,会被几十个零部件的复杂构造弄的厌烦、害怕,部分学生初中时候所形成的厌学心理骤然出现,这对开课是非常不利的。而这个时候,就是这种教学方法开始奏效的时候了。仔细观察下图,可以发现由29个主要零部件组成,我把整个班级按照座位顺序分为4组,并且说明,我接下来要对发动机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大致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每个小组理解一部分即可。然后开始将教学内容拆分。第一组记住1-7个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作用,第二组记住8-14个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作用,第三组记住15-21个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作用,第四组记住最后22-29个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作用。这样一说,学生马上放下心里负担,更加乐意的去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承担责任的人数变多的时候,人们的紧张心理总是会变低一些,在学习上也可以应用这一原理。当学习任务分配好后,再由学生推荐两位到三位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最后总结。整个过程采取各个小组互相点评类似竞赛的模式。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就绪,上课开始。1-散热器;2-冷却风扇;3-曲轴正时齿轮;4-曲轴;5-发电机;6-机油滤清器;7-油底壳;8-起动机;9-起动机齿轮;10-蓄电池;11-飞轮;12-连杆;13-活塞;14-气缸体;15-水套;16-气缸盖;17-化油器;18-空气滤清器内芯;19-排气门;20-进气门;21-空气滤清器壳;22-分电器;23-火花塞;24-凸图1.1某四冲程汽油机结构总图轮轴;25-凸轮轴正时齿轮;26-凸轮轴正时齿带;27-水泵;28-点火开关;29-点火线圈。教师首先对散热器、冷却风扇、曲轴正时齿轮、曲轴、发电机、机油滤清器、油底壳的作用、位置、工作原理进行解释,并说明这是第一组的任务,同时提示其他组的学生,稍微了解一下,可以方便他们之后对自己的任务内容的理解。接下来是第二组的任务,起动机、起动机齿轮、蓄电池、飞轮、连杆、活塞、气缸置、作用、工作原理,然后是第三组的任务,水套、气缸盖、化油器、空气滤清器内芯、排气门、进气门、空气滤清器壳内容,和第四组的任务,分电器、火花塞、凸轮轴、凸轮轴正时齿轮、凸轮轴正时齿带、水泵、点火开关、点火线圈,讲解完后,给学生留出5分钟时间准备,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和普通教学相比,学生主动提问的几率上升非常明显。而最开始被点名要总结四个组全部内容的两位同学往往学习会更加的主动,问的问题也非常的多。5分钟准备结束,学生上台讲解过程开始,每个学生讲完,教师在旁点评,修正内容的不足之处,其他组学生提意见,如此下来,一个知识点的内容,由教师和上台学生反复讲解,相当于多遍的复习,效果较好。最后,再由两位同学将所有的内容讲解一遍,给全班同学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达到对整个知识点的掌握。
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要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始终贯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实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兼备的人才。“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出现是为了给学生模拟以及创造工作实践的岗位,进一步拉近学校教育和职业工作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由教师引入社会实践项目或是模拟实践类别的活动项目,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一)实践教学——集中转向分散
首先,应从建立导师制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在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可行的办法是以导师为核心,成立各个专业的“艺术团”或“工作室”等实践教学机构。工作室制的教学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和所属专业的优秀教师构成。教学团队承担部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从工作室了解到新的艺术动态,掌握新的艺术创作技巧,熟悉职业工作的形式和过程。各教师将依据自身所长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来,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学为辅”的双方结合、师生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次,应从时间变化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在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以往的艺术实践活动通常集中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管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飞跃,三年一次的实践活动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掌握艺术技能的要求。艺术活动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为了保证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可以得到实践活动的锻炼,教师有必要在考虑各年级学习进度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舞蹈教学为例,在大一到大二阶段,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较重,这时教师应把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两方面,通过设置课堂知识竞赛、民间文艺采风、剧场舞蹈剧目欣赏和各艺术院系学习成果交流展览等活动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在大三以后,学生同社会的距离更接近了,此时的教学重心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这两方面,教师要从宏观上理解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控制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组织社区文化辅导、社会文艺调查、舞蹈团队下乡和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等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单一转向全面
传统的艺术教育定位于艺术知识的认知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忽略学生对艺术活动全面、立体的理解和认知,也忽略了艺术教育的主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全面、立体的艺术教育应包括对学生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与社会各种团体的合作能力、艺术教学的职业能力、艺术产品的营销能力,以及艺术活动的策划能力、艺术活动的报道及写作能力等。以舞蹈教学为例,为提高学生组织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会以及舞蹈类的学生社团。从培养合作能力的方面出发,教师可以负责联系校内或校外的学生团体,让学习编导的学生应委托方要求,结合各种舞蹈类型的比赛设计编导出相应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艺术教学的职业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专门课程,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模拟教学活动。当学生中出现了出色的编导人才和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由教师引导工作室内的学生形成小组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宣传和推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营销能力、策划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三)教育目标——“实践能力+理论掌握”
教学应确立人文视域中的艺术教育实践观,不再仅视技能展现为唯一的教学活动,而是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组织策划活动都纳入课程教学的体系,如艺术教学、比赛、策划与营销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引导性平台,在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扩大想象空间,达成“实践能力+理论掌握”的教学目标。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教师不应只重视肢体技巧和舞蹈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在课后积极开展以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不同类型的舞蹈为主的舞台表演或比赛。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从宏观的活动布局出发设计各种创新环节,从局部节目的板块出发,把握细节的提升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浸染在艺术舞蹈创作的自由氛围里,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还能在整体的表演中将课堂中学来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案——“多元、自主、一体”
艺术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塑造和传递情感。通过艺术实践课有效的组织,单一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可转变为充满挑战性的技能训练,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心态调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使高校艺术人才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可。主张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强调自由艺术精神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艺术实践课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具体构建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时,“小课题”的研究战略更符合课程多元化,学习自主化、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在操作中,我们可以实行分级分流、规定学分、自主选课、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案。下面,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应用“工作室制”模式开展高校的艺术实践课。教师舞蹈工作室在建立之初,根据当代舞、现代舞等分支设置不同的群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自由选择。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舞台表演元素的运用,还应该讲解节目设计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独舞、双人舞和舞剧等各种类型的舞蹈节目。在期末考核中,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校内的舞台实践。通过制定相关教学政策作为总方针,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参加校内艺术实践的次数,组织学生参与到由个人、组合和学生团体形成的不同级别的艺术活动。由校内到校外,社会艺术实践是“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主张“多元、自主、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桥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找到更多锻炼和工作的机会,不仅能在表演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还增长了见识,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意义——实用有效、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9月1日)的理解与执行,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高校本科艺术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传统的艺术教育框架进行突破。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宗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精”而“博”的专业技能
因为个体所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差异的共同影响,每个学生在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表现。在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更加全面评价。教师能够主动保护学生身上所带有的宝贵特色,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手段,进而培养出适应于艺术求新、求变、求独创要求的保持自身优秀特质的人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念,紧跟时代价值观的变化,其教学内容达到了基础知识和动态变化相结合的要求,突破了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限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精”而“博”的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因“需”施教,解决“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问题
当前社会需要具备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才。工作室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团队协作、信息分析和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可以说,工作室成为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窗口。同社会各团体组织的交流,使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果能够面对市场和大众的考验,从而减少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工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提高就业率。
(三)因“势”施教,提升艺术教育价值空间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出现,从几个方面提升了艺术教育价值的空间。首先,工作室制模式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引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观察、感悟、思考、实践和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想象力及有关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够促进其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最后,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高校艺术工作室的出现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优良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传统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授课形式单一,偏重于对重点段落的标识与背诵。学生或许对某个概念、某个段落背诵如流,但对知识点的理解却陷入混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合作思考空间,在启发学生思维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尝试探究过程当中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终身学习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更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将会时刻提醒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与成绩相比,能力对于个体终身发展影响更大。初中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在掌握学生身心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生动形象的引入方式。
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生动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来开始新的授课,或者先播放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游戏拉回课堂。
2、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
媒体教学是政治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式,图片和音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学通过相关的案例展示,提高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激发学生课下主动去搜集相关资料的兴趣。
3、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
政治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思想情操和政治素养的一门课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能够把生硬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比如讲述法律中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被侵犯权利时该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既能够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够进行最直接的情感交流。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学习的主体或者说是课堂的主体终究是学生。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插入生活实例让同学们讨论,在学期设置几场辩论赛或者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建立主人翁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1、重视预习与复习,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列出预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这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督促学生按时复习,温故知新,按时复习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避免造成知识堆积。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初中政治课程章与章、节与节的联系非常紧密,清晰的逻辑、简单明了的知识框架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政治学习的规律,提高政治学习的质量。
2、扩大阅读面,加强知识联系。
课本对学生的素养教育是不够的,学生道德水平和思想领悟很大程度需要其他学科以及课外知识补充。政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通过看报、看杂志等形式来补充课本不足。其他学科与政治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性、互补性,建立学科间联系便于学生更完整掌握知识点,深刻领会知识内涵与外延。
3、勤学习多思考,剖析知识重点与难点。
学生思考提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深化和延伸,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提问的勇气。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指导,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衬托出知识重点与难点。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深化高职语文的情境教学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其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节,教学的内容多数源于生活,其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对生活的反思,进行小组讨论,可再现生活场景。
(二)小组讨论教学激活高职语文课堂讨论
高职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对话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不再是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学生及师生之间进行共同的探讨研究,这样会是教学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高职语文中运用小组讨论法存在的问题
(一) 难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处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还很欠缺。我们发现学生中成绩较好的对于讨论问题的理解还没有十分的把握,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而那些成绩相对于差一些的学生,对与讨论题目更是显得无从下手。
(二)学生表达能力欠缺,影响讨论结果的有效性
在我们进行的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在大家的小组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候,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或者是讲的没有说到重点。
(三)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不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没有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或者是部分学生去和其他同学聊天等诸多因素,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影响课堂讨论教学的质量。
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小组讨论法的实践性探讨
(一)有效搭配方式的分配方案
1、构建结构合理的讨论小组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A在小组的人数上要求合理
课堂讨论小组一般人数以5—6人最为合适,小组人数如果太多的话,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个人的才能展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人数太少,也不利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以上的小组的人数的分配,主要考虑到组内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改变以往的很严肃的设计风格,在高职学校,更多的应是和谐、有趣、生动的课堂。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小组的人数上应该控制在五到六人左右,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中来。
B分组时应遵循优势互补原则
在教学中,对于小组人员的配置,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组(ABC三等)。通过这种分配方式,让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性格的学生进行最优化组合,我们要让组内成员的拥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生搭配方式,不仅是有利于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且这样使全班所有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C小组内分配要求男女搭配均衡
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时,教师应注意小组内男女的比例问题。在小组的男女的搭配上,应力求在女生的稳重和男生的活泼之间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平衡点。只有找到这和平衡点,才能把男生和女生的个性特长充分的展示,同时让男女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和促进。我们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小组讨论男女搭配最佳的数量是各一半。主要是根据男女的性格特征及习惯来对组内男女进行搭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般都会精神愉快,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男女同学对于来自异性的帮助和支持总是更有鼓舞的动力,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面常说的——异性效应。
D性格差异的有效搭配
小组性格的搭配主要是遵循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有效组合,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组内成员的性格互补,毋庸置疑,学生的性格差异其表现出开朗的、快人快语的外向性格和羞羞答答的内向性格。所以,老师在分组时候,应该注意其搭配的合理,使在一个小组内形成互补。
外向性格的学生比较容易形成主见,喜欢自己独立的自主的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比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性格内向的学生的独立能力就相对于弱一些,总是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属于“随波逐浪”的那种,对其他的同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和别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表现出比较沉静,往往就一个人在那里想;而外向性的学生就比较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较活泼开朗,在小组合作中,喜欢和组内其他的学生进行讨论。我想把这两种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有利于带动性格内向的同学的讨论情绪,使讨论更加激烈。
【关键词】教学质量 智力理论 潜能 智能化培育
1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1.1看重结构和技巧,忽视生活来源。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但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人生观、价值观低下,甚至是人文底蕴的流失。
1.2习惯模式训练,忽视认识能力。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单纯传授写作技巧,仅有“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技巧的指点,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1.3注重指导,忽视讲评。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不少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如何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得当的讲评,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只要作文写好了,他的语文成绩也就保证了。为学生的写作指路,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或者系统的理论指导。
2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智能培育的意义
2.1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写作是一个信息输入、储存、加工和输出的过程,我们目前的作文指导和训练,多集中在“输出”这个环节上,对如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如何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加工材料等等,则缺乏必要的指导与训练。学生之所以无话可写,并非缺少生活素材,而是缺少认识能力,记忆能力。
2.2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在作文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智能的综合性体现,正如叔本华所说:“谁思考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
2.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当是写作智能的核心,写作活动的各个环节——观察,想象,构思成文,无一不是思维沿着一定轨迹的运行。”(叶圣陶语)由此可见写作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2.4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如将思维能力训练纳入写作训练的系统中,并把它作为培养重点,写作教学就能形成完整的系统,智能培养为中心的作文教学体系,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写作能力。
3进行智能培育可采取的措施
3.1研究良好规范与习惯养成的训练方法。要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尤其在写作的后阶段,经常不修改,或不认真修改,这都是不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
3.2研究思维训练的方法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历史是无法再现的,也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模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语言的传递。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感知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概念。
3.3研究写作技法训练的方法。可以进行训练内容、作文类型、作文结构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注重加强分项训练,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合在一起,形成技法。坚持写日记,多做随笔录,贯彻“激励、积累、训练”多元化作文研究方案。
3.4建立一个能促进作文教学的评价系统。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的新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并据此引导教师去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结语
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学仍存在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等不良现状。针对上述现状,可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转变观念,树立智能化培育观点,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才能进入作文“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信. 新课堂,新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董耀会. 中华教育教学文丛.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会计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会计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能力。比如除具备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的能力外,还要具备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思维、行为、语言、情感技能等职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课题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服务。所以,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一门职业基础能力的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养成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
三、课程设计
考虑到很多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需要,模拟公司的组建过程及工作运行,将与工作实际相关的工作特性科学合理地整合在“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六个项目之中。
1.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依据课程内容源于职业生涯的原则,结合专业工作岗位实际,选择了与就业指导相关的知识点:如社交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态度与素养、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能力等。
2.内容的科学安排
为了科学安排上述知识点,打破传统的按照课本的章节从前到后的讲解,将知识点的学习安排在六个项目之中,每项内容设有如下板块:第一,正能量分享。以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展现出更自信、更有活力的自我。第二,教学做目标。通过目标的制订和工作任务的布置,先师生教学做,再学生独立做,并且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四,课外拓展。在每个项目完成的最后,提供有关高职类的实际材料,对所传授知识做有力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培养的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不是产品。六个项目具体设计如下。项目一:走进高职校园。要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就接受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本院的概况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及能从事的相关职业。项目二: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走进校园开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项目三: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观;学会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学好职业技能。项目四:做好就业准备。充分的就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重要一环,就业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内容: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职业素质要求与工作职责;认识求职服务与求职安全。项目五:勇于推销自我。善于推销自我、勇于推销自我,是找到合适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推销自我的具体内容包括:掌握如何在面试中成功推销自己的方法;了解面试前应准备的必备材料;通过模拟面试熟悉面试过程,掌握面试技巧。项目六:模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所追求的,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模拟自主创业的训练十分必要,其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申请流程和优惠政策;认清创业的风险,使得创业不盲目;了解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哪些计划。
3.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程以“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为主线,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由正能量分享、教学做目标、师生教学做、学生独立做、相关知识、典型案例和课外拓展组成。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知识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需求设置技能要求,做到知识够用,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并适当照顾其系统性与逻辑性。在体例设计上,采用引导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这种体例形式不仅新颖,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做合一。加入这些环节,旨在加深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该课程的可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做,教师引导教。
(2)教学过程举例。
以规划职业生涯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分享正能量,讲述《改变人生的两小时》,通过小故事告诉学生:平庸与卓越,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或消极与积极的生活方式。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如果想干一番事业,那就从现在做起利用零散的时间,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像故事中所提到的人物那样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第二,任务布置:完成教材项目二中的任务2(职业生涯规划)和任务3(学业规划)。第三,各公司进行任务展示和抽查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以PPT形式讲述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四,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对每组进行评讲,并且让各组选派学生代表结合会计专业的就业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第五,各小组通过评讲和自评后进行检查修订,写出本专业正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六,组织学生参与“你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仿真模拟的趣味小测试,测试学生自我对抗压力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效果。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人人参与,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争取达到本门课程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小组讨论、活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在教中学,在做中学,把乏味的知识融入到活动和游戏中。
(4)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