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规范化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09 07:47: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规范化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规范化管理论文

第1篇

板桥林场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板桥镇,界于北纬32°50′~33°10′,东经113°15′~113°45′之间。东北、西北和北部分别与确山县、方城县和舞钢市接壤。森林经营总面积1.28万hm2,公益林总面积1.21万hm2,其中2004年经国家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0.95万hm2,2006年认定的省级公益林0.26万hm2,全部为水源涵养林,权属国有,森林覆盖率为95%。由于地域优势,林场林地植被丰富,其中有香果树、杜仲、粉椴等,辖区内分布的哺乳类、两栖类、蠕性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2公益林工作开展情况

2.1抓好护林员选聘,注重业务能力培养

护林员的素质决定着公益林管护的成败。为此,板桥林场专门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委派2名林业技术骨干,专职公益林管理。林场专职护林员实行聘用制,按照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一年一聘。管护公益林的护林员在本场范围内,且有《森林管护》等级的正式职工中产生,并与场签订《国有板桥林场公益林护林合同》,佩证上岗。合同明确规定了护林员的护林范围、面积、期限、权利、报酬、义务及违约责任等。管护区域按《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在不打破林班的原则下划分管护区域,确定管护面积,结合护林员的档案工资发放护林员的管护劳务费。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进行相关的政策、法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有关公益林管理知识的岗位培训,使护林员具备森林管护的技能,从而更好的胜任公益林管护工作。

2.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岗位责任监督

为加强公益林管理的长效管理,板桥林场严格按照公益林管理办法,签订“二级合同”,先由板桥林场与市林业局签订《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和《省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再由板桥林场与护林员签订《河南省公益林护林员护林合同》,具体落实管护责任。为规范公益林护林员管理,评价护林员的管护效果,建立长效机制,制订了《国有板桥林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细则》。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护林绩效进行考核,护林员的劳务费与护林绩效挂钩,及时调换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护林员。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各林区护林员召开一次例会,随机查岗不少于2次,查验护林日志记录,上岗签到,管护区内有无盗伐林木、乱采滥挖、乱牧滥猎等毁坏公益林资源的现象。护林员请假必须经林区主任批准,以请假条为准,说明请假原因和时间,电话请假一律不予认可。护林日志要求每日记录,认真记录时间、天气、巡护路线、巡护期间发生案件记录、违章纠查记录及宣传记录。同时要求护林员做到“三必须”:必须记录好巡护日志,必须认真参加培训,必须坚持参加例会。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及时通报巡查结果,为场考评护林员提供依据,进而安排下步管护工作[1]。

2.3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益林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和林区群众对公益林的生态作用不了解,对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不清楚,为了确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仅靠林业部门一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提高大众的认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举办了公益林学习培训班,利用广播、电视、场宣传车、印发宣传册,多种宣传途径,向广大社会人员宣传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政策。同时在重点公益林周边的主要路口,河流交叉口设立公益林标牌,明确公益林的管护范围、责任和进入重点公益林林区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些工作的落实,取得了社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预防了放牧、砍柴、违法征占用公益林情况、活林木丢失等人为破坏公益林资源行为的发生,减轻了公益林管护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公益林概念的社会认知。

2.4完善公益林档案和数据库管理

板桥林场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明确专人做好公益林档案管理工作。从公益林区划界定到管护合同、有关管理方案、方法、规章制度及上级文件,分事权等级,分类别存放。档案资料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档案室及档案柜,充分发挥档案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使公益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建立完善河南省生态公益林数据库,对全场生态公益林进行全面核查,核实公益林小班面积和小班相关因子,将全部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落实到具体小班,并制作shp格式的矢量数据库和河南省生态公益林小班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公益林数据库相关资料。

2.5建立监管机制,强化科学支撑

林场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克扣或挪作它用,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公益林管理上去。

2.6注重管护绩效,提高生态意识

《国有板桥林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细则》规定,护林员的管护效果和护林劳务费挂钩,护林员管护区内一年中无森林火灾发生、无乱砍滥伐、无乱占林地,优先续签护林合同,对考核不合格的护林员终止护林合同。建立宣传机制,提高职工的生态保护意识。负责公益林管理的同志不仅要自己首先学习好公益林管理规定及补偿政策,更要主动为护林员和领导提供学习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手段,共同把公益林管理工作做好。

3存在的问题

3.1林分质量低

板桥林场为事业差供单位,经费30%来源于财政拨款,70%需要单位自筹,林场为了生存,争取了低产林改造、林木皆伐等项目,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林分质量下降。板桥林场树种为建场时营造的马尾松、黑松、麻栎,树种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山上土层厚度较薄,树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危害比较严重,林区立地条件不高,藤灌较多,有些树木大面积枯死,加上林区内群众封建迷信,进入林区上坟烧纸,使林区内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影响树木生长,降低了林分质量。补植补造后,管护区内牲畜过多,啃食幼苗,幼苗生长缓慢,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造成生态林林分质量不高,起不到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屏障保护作用,生态功能等级偏低。

3.2补偿标准低,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自2004年生态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虽然各级财政投入林业资金总量逐年增加,但与林业建设的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补偿资金只能够满足一部分护林员的护林劳务开支,远远满足不了公益林补植、补造、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开支,国有林场尚未摆脱贫困,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3管护难度大,缺乏护林经验,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致使林区工作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林区道路较差,加大了林业资源管护难度。在选聘管护人员队伍中,大多数是初、高中文化水平,只有少数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是大专以上学历。因此,他们对管理好生态公益林缺少清楚的认识,也缺少应有的护林知识、技巧和经验,致使公益林管护目标不明确,护林效果不好。

4公益林管理的建议

根据生态区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综合森林质量、管护难度,对现有生态公益林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景观资源、林下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全面禁伐。通过中幼林抚育和大径材培育,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林木成熟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实行造林树种多样性(适地适树),改善树种单一结构问题。板桥林场管护面积大,各护林点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亟待加强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提高管护人员素质是为了更好地管护生态公益林资源,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应对护林员进行林业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和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培育壮大专业管护人员队伍,增强林业基础保障能力。

作者:刘红云 单位: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

第2篇

1.1严重缺乏档案征集的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档案工作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重视收集、轻征集”。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征集档案的意识,不愿主动走出去拓宽征集渠道,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档案征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宣传,导致社会群众及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档案征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愿配合或支持这项工作。

1.2缺乏完善的档案征集机制

新时期下,随着相继出台《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同时一些地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档案征集工作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档案收集、征集方面的法律制度,部分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缺乏健全完善的相关组织保障体系,从而严重阻碍了征集工作的发展进度。

1.3档案征集方式较滞后

当前我国各级档案馆为了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档案征集工作方面花费的很大的精力,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受到经费、库房等方面的限制,档案征集方式仍然以主动宣传、被动接受为主的方式,没有采取新的手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征集渠道,也不能与民间、市场相联系,不能全面了解档案资料情况。

2.对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为了对档案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措施,严格规范档案征集工作中的各个工作步骤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作为档案征集工作管理的依据。只有从源头上规范化了档案的征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1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

在档案征集工作的整个流程中,提前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对整个征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是评估和鉴定征集对象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来说,档案征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征集的方式、原则、标准及范围等,档案工作人员应该熟悉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征集目标,包括明确征集的重点以及整个征集过程的各项经费预算等。征集的档案应交由征集人员进行分类归档管理,由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实行对档案的接收。档案工作人员应根据征集对象的评估报告、征集档案的审批表、持有人签订的征集协议、征集过程中的经费支付凭证、专家鉴定回忆的会议记录及档案点交记录表等方面对档案进行归档。

2.2提出征集意向,做好档案评估

在档案征集前,应由两名以上的档案征集人员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征集档案的意向,并准备好相关的征集材料,主要包括档案征集意向书、档案征集申请表、征集对象原件及相关材料。通过上交档案征集意向书,可以确认征集对象的持有人是否完全自愿地出让征集对象,为了更好的提出意向,必须认真记录清楚征集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和持有人所提出的要求,将征集对象的名称、所属年代、出产地及数量等基本情况明确记录在案,对持有人所提出的要求包括对所有权的分配情况等也应一并记录。除此以外,为了确保档案征集的后续工作有序的进行,工作人员还应登记持有人的有效联系方式并请对方确认签名。档案征集表的准备,一方面便于征集人员提出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便于更好地确定评估专家。

2.3召开专家鉴定会

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准备好专家鉴定会的材料,主要材料包括档案征集的意向书、申请表、征集对象的图片和资料及征集对象的评估报告。从档案征集专家库中抽取此次鉴定会的鉴定人员,最后以专家对征集对象的鉴定会会议纪要形成文件,其中应包括对征集价格方面的建议。由档案整理人员将归档所需要的资料移交给业务档案管理部门。在移交资料的时候,应将征集对象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档案征集申请表和意向书的正本、征集对象专家鉴定会会议纪要及征集对象评估报告正本等按照程序移交给业务档案管理部门。

3.结论

第3篇

关键词:计量项目;规范化;管理

随着计量专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变化发展,用电信息采集建设不断进步,并且智能电能表得以有效推广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计量项目专业管理的职责,要求计量项目管理工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强化计量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一套现代化且系统性的计量项目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计量项目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1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计量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在计量项目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情况,推广智能电能表,并充分做好用电信息采集建设,通过多元化的项目投资方式来建立计量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在此过程中,设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管控小组,通过规范化的部门分工协作,来促进各部门职责的落实。与此同时,对电能计量项目的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等进行有效的梳理,在遵循相关《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文件进行有效的整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标准,促进计量项目规范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在明确计量项目工程前期、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以及工程验收和档案管理等全过程的制度规范后,对电能计量项目工程各环节进行细化,促进计量项目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和技术标准全覆盖的实现。

2严格履行计量项目储备制度

所谓计量项目储备管理,是指对与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以及电网安全运行标准相符合的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在经过项目储备和项目优选后,对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以促进公司资产效能的提升。发展策划部门应当积极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无计划不安排预算、无预算不支付资金”要求的基础上,遵循“规划引导、突出重点、匹配合理、注重实效”原则的基础上,促进综合计划年度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计量项目储备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提高项目储备工作质量,应当充分做好计划工作,积极开展营销计量项目,促进营销储备项目的实现,从而为计量项目的最终入库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计量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组织编写统一的项目储备核算表格和科研模板,明确多元化设备、材料以及施工项目单价等,充分做好计量项目的储备预算工作。在此基础上,严格履行营销计量项目相关储备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计量项目评审小组,在严格遵循可研审批制度的基础上,对计量项目储备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开展集中评审和统一批复,确保计量项目管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计量项目评级、筛选以及排序等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3对计量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就宏观层面来看,计量项目过程管控的顺利开展,能够促进项目跟踪分析制度得以有效完善,促进计量项目分析质量的提升,实现管理信息的高效反馈,从而促进计量项目规范化管理效率的提升。那么在计量项目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供电企业在计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其当月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并对季度计量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明确计量项目实施进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化的解决措施,以促进计量项目管理效果的提升。在对计量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和控制的过程中,其主要包含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招标管理、合同、监理与项目安全管理等项目关键点的管理和控制。那么在计量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监管和控制效果,应当在编写设备、材料统一招标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统一采购标准,编制科学化的施工方案,促进计量项目质量、工期以及责任等满足企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要求。在对设备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计量项目工程的实际采购标准,规范出入库手续,对风险进行科学化控制。基层单位合同签订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证计量项目管理效果,应当在明确施工范围、质量以及优质服务和违约责任的基础上,对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并签订科学且规范的安全管理协议,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纠纷而严重影响计量项目的实际管理效率。

4提高计量项目验收的管控水平

计量项目应开展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其中,安装工程类项目应分别开展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其他非安装工程类营销项目只需开展竣工验收。关键环节或重要节点验收包含以下内容: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工程的选材情况、施工工艺情况等,并采取拍照、录影等方式进行取证,纳入项目档案管理。工程验收做好“四核对”、“双验收”。核对领取设备材料数量减退库数量与工程量汇总表数量是否一致,核对现场使用数量和工程量汇总表数量是否一致,核对废旧物资退库是否和SG186系统数量一致,核对上报工程明细、数量、施工类型是否和SG186系统上单数量一致、上报明细是否重复。核对无误后组织系统和现场“双验收”,现场验收施工耗材,评价施工质量,系统验收施工数量和牵连指标达标情况。

5完善计量项目归档工作的管理

在建立完整规范的计量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档案的客观、完整和准确。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单位实时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按照项目的合同文本、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施工文件、验收文件等完成该项目的资料收集,并将收集、整理齐全的档案资料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指导项目管理部门开展档案收集和归档,并接管相关营销项目档案资料。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智能电能表推广等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的安装工程类项目,供电公司要做到“一项一档”,归档资料包括:项目可研报告及批复文件;项目及资金计划批文;初步设计或建设方案及批复文件;设计、施工、监理等中标通知书及相应合同文本;施工前期资料;施工过程资料;工程竣工资料;项目内市资料;项目合同结算审核单、项目结(决)算书;后评价报告;项目相关的其他资料。结束语就宏观层面来看,计量项目规范化管理是计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计量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总体管理效果。那么在计量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规范化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明确计量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和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监管和控制效果,促进计量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张妮 赵煦 单位:国网大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鹤,陈丽辉,粱禹.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创新及其启示[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第4篇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

在目前的市场采购中,地区保护主义和行业分割比较严重,且歧视供应商的现象经常性发生。不少的地区,通过部门垄断、封锁等手段,对其他地区的供应商进行打击和排斥,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比较高的、歧视性的资质要求、评审标准等,限制外来企业;二是规定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政府指定本地企业或者个人为政府提供服务;三是在指定招标文件和办法时,制定对本地企业有利的“霸王条款”,对本地企业进行保护;四是设立投标许可证,对外地企业多收费,提不合理的资质要求等。这些均为地方保护主义保护本地企业的手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

(二)采购的投招标方式单一

在政府采购中,核心的为采购方式,这也是确保政府采购“物有所值”的重要手段。在各种法规规范下,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不过,也必须看到,政府采购对于工程项目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招标过程缺乏规范性。这些问题对投资效益的影响较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全力或领导干预招投标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在公开招投标过程中,钻法律空子的现象尚未杜绝;三是招标单位与投标人相互串通,弄虚作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四是相关部门监督乏力,无明确的执法主体,无法及时查处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政府采购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政府采购活动的特点较多,比如复杂性、知识性和政策性等,所以要求政府采购人员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了解财经、建设工程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操作技能,并熟悉与采购相关的法律政策,积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高采购的效率及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采购人员的组成主要是财政机关转制、内部抽调人员和政府后勤机关转制人员三类。经分析不难发现,这三类人对财经知识略有了解,但是对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有效,所以就会对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购人员队伍素质问题也成为政府采购中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二、政府采购中投招标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持续完善投招标法规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投招标这一市场经济行为,为了规范这一市场行为,我国建立了初步的投招标法律体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需要不断完善投招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主体,不断深化、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在实施细节上的规定,统一执行层面的理解和认识。规范政府采购中的投招标工作,首先需要完善和清理现有的法规文件,并构建统一的、完善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落实力度。其中,在各种法律中,需要特别指定对于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标准,严格招标及投标人的资格审查程序,并加大对招标文件的审核力度。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强行政监督力度,作为法律责任的补充和强化,切实提高投招标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强化采购中的投招标监督管理力度

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即政府,作为政府,应将规范市场秩序,维持市场的公平竞争作为重要的职责之一。在市场管理中,以法律为依据,加强对整个招投标市场的监管。政府进行监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平竞争。因此,在招投标管理中,政府部门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查处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并通过媒体、网络等公开处理结果,维护投招标市场的秩序。在政府进行监管的同时,可将纪委监察部门引入到投招标活动中,充分发挥纪委监察部门的作用,对于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查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建立和持续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采用信用档案管理,用以记录企业的行为、业绩等,并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使无信用者无处藏身。

(三)准确把握评标原则

在政府采购的投招标工作中,准确把握评标原则,需要把握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第一是完善专家评审制度,第二是合理选择评标方法,公正、客观进行评标。

1.完善专家评审制度

在投招标管理中,持续完善专家管理制度,需要对评标专家的资格进行严格的认定,并加强对专家的培训、考核及档案管理,并及时补充或者裁撤评标还价,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在管理中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以保证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客观性,并通过禁止通讯、封闭抽取和专车接送等,确保转接的名单不外露。

2.合理选择评标方法

在招投标工作中,投标人对供应商或承包商的要求,都体现在其中,因此在政府采购的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评价方法是关键性的因素。目前,招标文件的评价方法,有综合评估法和最低投标价法。其中,前一种评级方法,包括商务、技术和资信等三个方面,其适用范围比较广。

(四)加强政府采购队伍的建设

政府采购由采购人员负责完成,所以采购人员的素质对采购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采购队伍的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借鉴西方国家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采购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二是规范政府采购人员用人机制,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三是逐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实施考核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紧迫感。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完善的采购人员用人制度,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及效果。

(五)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地方保护比较严重,对于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竞争机制有诸多的妨碍。为了保证投资的效益,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政府的投资计划进行评估。比如我国可由人大对政府部门的投资规划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给行政机关的支持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也可加强对项目的审计。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也可尝试新的评标方法,比如,建立数据库用以评价投标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信誉,并对企业的信誉进行评分。总而言之,采取多种手段,尽快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科学考察船;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管理制度体系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新建造各类科考船多达30余艘,约是2008年之前拥有量的1.5倍。但整个行业对科考船的管理相对混乱,船舶管理中有的个别事项多部门重复管理,有的方面却无人问津;并且船员配备问题也难以解决,即使管理经验丰富的单位也存在该问题,造成船员晋升困难,存在船员人才流失的隐患。因此,对科考船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和建设应该同步推进。

1科考船管理现状分析

科学考察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船术语》定义为:用于海洋科学调查、应用技术研究、测量或勘探等船舶的统称[1]。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拥有自己的科考船,科考船总数不低于500艘。由于国外海洋科考事业发展较早,国外对科考船的管理也比较完善、规范。其中美国不仅科考船的所属单位对科考船的管理比较完善、规范,全国还建立了美国大学—国家海洋学实验室系统的科考船队管理机制对科考船队进行统一管理。我国海洋科研事业起步晚,科考船舶主要归属于国家海洋局、国土资源部所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以及教育部等国家机关、教育、科研单位和地方海洋研究机构等。这些单位的管理机制均发展自计划经济时代,面对新的海洋环境需要对其做出更科学、规范地改进。因为这些单位的管理情况大致相同,下面只选用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例分析。1.1A单位科考船管理现状分析A单位是一个北方的涉海科研单位。自2005年以来,A单位拥有一艘620总吨的近海调查船,现又在筹建一艘4000吨级综合调查船,由于船舶吞吐量限制远远不能满足自身海洋调查的需要,所以其每年均需要租赁非自有船舶开展科研调查工作;并且对于科考船的管理及船员配备,该单位一直是委托专业船舶管理公司实行委托管理。换言之,该单位并没有船舶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标准和管理制度体系等,再加上后勤、安全、调度和装备等部门也都参与船舶相应的管理,导致各部门权限和责任界定不明确,增加了船舶运营及维护成本。随着新船的建造、下水、运营和后续船舶的再建,上述问题将更加凸显。1.2B单位科考船管理现状分析B单位是一个南方的涉海科研单位,有比较丰富的船舶管理经验,现拥有5艘科考船,整个船舶大队配员180人,其中高级船员占88人,船长12人,轮机长13人。然而,B单位在科考船的人员配备上暴露的问题,从表1(不含学历要求)和现有的船员人数可知,B单位的高级船员在职务晋升上将会出现无岗可派,职务晋升慢,待遇无法匹配等诸多问题。(表1)由表1可知,一艘船舶(不考虑最低配员和多配等情况)只需要8名高级船员,B单位目前拥有5艘船舶,因此40名高级船员即满足配备要求,即使按照双套班子配备也只需要80名高级船员,而B单位至少配备了88名高级船员,这就势必造成有些高级船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上船工作,从而影响他们的晋升时间和工资待遇等。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三副/三管晋升到二副/二管最快只需要18个月相应船舶的资历,然而这些船舶的高级船员配置已处于满编状态,即原有的二副/二管还在该职位上,同样道理,二副/二管,大副/大管的职务晋升都会遇到这些问题。这样势必会影响船员正常晋升和发展及工资待遇等,更严重的将会造成人才的流失,这也是科研单位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科学考察船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

通过对A、B两单位进行实例分析,本文提出科学考察船舶的规范化管理的措施:组织结构建设,人员配备,制度体系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可以使船舶的管理统一,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从而避免了混乱管理等问题;通过对人员的科学配置可以对船舶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拓展人员发展空间,从而推进科考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可以使船舶的运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1科考船管理的组织结构建设

科考船的组织结构分为岸基和船队建设。组织结构在管理学上又涉及到管理层次,如图1。管理层次[2]与管理宽度有关,宽度较大意味着层次较少,宽度较小则层次较多,其可分为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所谓扁平结构,是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而直式结构的情况则相反。二者的各自优势(见表2)决定了其适应于不同的情形。单调、枯燥的困难,有利于组织结构的最高管理者与各个职能部门人员交流工作,上下级关系密切,被管理的船员和科学家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基本组织机构如图2,相关部门的主要基本职能概述见表3。图2的组织结构不是唯一标准,而是根据科考船自身对管理的层次结构设计要求,加上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对很多科研单位科考船管理经验的总结分析提出的基本构架,图中的安全生产、机务、物资和综合管理室可以不是独立的部门,但应该配专业人员负责相关的业务职能。通过图2和表3可知,有了管理组织结构和岗位基本职能,科考船将会管理清晰,分工明确,工作协调、执行能力加快,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等。

2.2科学考察船人员配备

这里讲的人员配备主要是岸基人员配备和船员配备。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对船舶中心的人员配备应按照差额配备的方法,岸基人员按照各部门职能配备1~2位专业人员;科考船的工作时间约为6个月,考虑船员轮休和靠港情况,高级船员按照船舶数量进行3:2的配备,每艘科考船的高级船员既能满足工作要求,又能满足船员的正常轮休,同时所有的职务都存在很大的晋升空间,不会出现长时间的职务降级使用和无法正常晋升等人员拥堵的情况;普通船员则通过人才公司进行人才派遣配备。这样就可使单位的船舶专业人才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2.3科学考察船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科考船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国际海事组织(IMO)相关公约和本单位自己的相关制度。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能使单位人员有效执行单位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结构和相关文件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手册、船舶安全手册、航海日志、法定的其他海事文件和证书、航行文件、甲板操纵、机仓操纵、应急程序、防污染措施、通讯程序、船舶与机器维护计划、安全设备表、船员训练计划等。IMO相关公约如IMO/公约/ILO等;单位的相关制度如考核制度,配件、物料申请制度,作息制度等等。通过科考船制度体系的建立,向本单位和相关的海事管理部门申请审批通过、领取有关的资格证书。

3结论

本文通过相关科研单位的科考船管理现状分析得出科考船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首次对科考船的规范化管理提出组织结构建设、人员配备、制度体系建设三方面的措施。本文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仅使科考船管理清晰、分工明确,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差额的人员配备则不单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还解决了船员晋升发展的难题;而制度体系建设则使得对科考船的管理与社会接轨,合法、合规。然而,本文未对科考船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研究,以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科考船的管理也将会在这三方面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作者:王兆国 彭波 龚奇勇 单位: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参考文献:

第6篇

领导重视不够,投入不到位。由于档案管理不规范,也没有引起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设施设备、装具用品等投入不足,档案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价值也就无法体现;档案管理无专用库房和办公场所。由于没有专门库房和档案室,院里的档案资料在一段时间内都散落在各科室,有时领导因工作查找一些档案资料都找不见,更谈不上集中统一管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医院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实现医院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院档案开发利用的频率逐年提高,也让我们看到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与效能。2005年,我院现任领导班子组建后,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全省一流的、学科优势突出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在狠抓医院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院领导对档案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一是在组织管理方面。成立和调整了院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档案专职人员;建立了符合我院工作实际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抽调各科室精兵强将负责科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明确了工作职责、强化了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了综合档案室和各科室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了档案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二是在设施设备方面。我院在原有基础上,先后增加了60平方米的档案专用库房,做到了档案库房与办公室、阅览室、陈列室“四分开”,进一步完善了“八防”措施;新增了档案柜、密集架、消毒柜、资料柜、防磁柜、加湿器、除尘器、空调、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档案管理软件等设备。

三是在业务建设方面。我院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和《山西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以及《事业单位档案分类编号标准》,对我院13个类目的档案资料重新进行了编目、排序和上架管理。对档案资料管理台账:即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移交清册、查借阅登记簿、利用登记簿等都进行了重新整理和装订。同时我们还按照国家档案局10号令的规定,重新修订了我院《文件材料收集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四是在档案队伍建设方面。为尽快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我们在确定各科室档案员的基础上,每季度进行一次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邀请市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辅导,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多次到省级和市内兄弟单位参观学习档案工作,增强档案意识、借鉴管理经验、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第7篇

1.1管理技术落后及制度不完善

新形势下,计算机管理技术已在科研档案管理中得到运用,是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从目前现状上来看,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科研档管理中的运用还不容乐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基本手段还是靠手工操作,而计算机管理技术并没有在科研管理中真正实现。同时,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上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对较少[1],并且由于对档案的检查与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部份档案丢失或残缺,而使科研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与开发。此外,科研档案工作与实际工作的相互脱节又导致了科研档案的管理制度处于被动状态。

1.2科研材料归档困难,导致材料不完整

材料归档困难是目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而且使档案管理处于失控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科研档案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在档案的入档过程中仅按照一般文件管理要求来进行,并没对科研档案进行细分,只包括了申请书、立项文件以及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同时又因为负责人出现责权不清的现象,对于科研档案的入档管理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部份项目负责人认为入档是档案管理员的事,与自已无关,因此便无法对负责人交档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只能做到项目负责人交什么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就归什么材料。与此之外,一些项目负责人对于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还不了解,认为科研项目属于自己产权,为了技术保密,而不愿公开科研技术材料[2]。

1.3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而导致了科研档案管理不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做好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积累工作,而使科研档案信息不完整,使档案不能及时有效的为医院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只重视科研成果的申报工作,而不关心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造成了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散乱、差错、遗漏等现象[3];三是医学科研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不信任,不愿将档案资料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限制了科研档案的信息共享,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1.4缺乏相应的管理条件

科研档案缺乏相应的管理条件主要由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导致了科研档案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在档案整理、归档等管理方面不够专业,而使档案得不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设施,而不能对科研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编排、利用和长期保存,这对于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到了科研档案的立卷工作。

2.加强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2.1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技术

新时期医院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把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相结合应用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具有科学化、自动化和规范化,以方便科研档案的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医院应重视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有效的改革传统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技术,将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的运用到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以完善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归档工作,使科研档案管理质量及效率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才能为科研档案的检索、利用、开发及信息共享创造更好的条件。

2.2创新管理机制,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实现高效率,为使医院科研档案得到可持续发展,应不断丰富科研档案信息并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构建一套由院长-档案管理委员-档案管理机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为主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4],以实现科研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是科研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根本保证,也是档管管理工作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医院对科研档案实行统一集中管理,首先是要制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并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多方面培训,努力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意识及工作责任心,使医院科研档案在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统计、保密、移交以及销毁的工作中能更加规范、到位。为了调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可建立奖惩制度来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以此来确保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能切实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

2.3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科研档案的创新管理理念需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培养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来创新科研档案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不但能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发展与时俱进,还能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档案自身价值。此外,科研档案的创新管理不仅能做好科研档案信息的开发与编研工作,还能在医院开展医学研究过程中为科研人员提供多方面的科研信息资料,这样有效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减少医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重复、迂回现象,另外,通过创新管理可以更好对科研档案进行综合和归纳,能为医院作出相关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从而能使科研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对医疗科研成果的科学管理,在档案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可以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可直接使患者受益,这样也体现了科研档案信息的社会经济效益。

2.4强化科研档案人员的管理意识

第8篇

一、当前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会数据真实性差强人意。传统的银行财会工作素有铁账、铁款、铁制度的“三铁”美誉,但深入分析基层农发行财会工作却发现,对负债的会计管理确实很规范、要求很高,而对债权的会计管理就要稍逊一筹,贷款本息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的问题并非罕见。

(二)基层农发行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影响了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分配制度的落后和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基层行财会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四)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不够合理。目前各行的规范化考核标准仍实行差错扣分的办法,没有考虑业务量的因素,对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扣分标准也没有拉开,所以,考核结果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某个行的真实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一)切实提高财会数据的真实性。

真实、准确、全面、完整的财会数据是加强财会管理、促进决策层决策的重要基础。因此,当前必须把财会数据的拨乱反正作为财会管理的头等大事,甚至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摸清家底,切实提高财会数据的真实性。

在这方面,一要充分认识财会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认识到计划指标超额完成或完不成都是可能的,关键是要对完成或没完成计划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准确评价完成或没完成计划的合理性。只有如实反映并作深入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改进计划工作,准确评价计划执行者的业绩。简单地强调指标管理只能是掩盖问题、推卸责任,对改进工作、加强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弄虚作假比不严格执行计划或突破控制指标危害更加严重。二要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各级行的真实性检查,尽快掌握真实情况。其中包括:

1.对固定资产,包括营业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电脑设备、各种车辆等,不论账内、账外全面进行核查登记,彻底弄清单位实际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面积、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产权关系、使用状况等,并进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对各项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准确性进行全面深入的核查,认真清理虚增、虚减收入,乱摊乱挤费用或费用挂账的情况,保证损益结果的准确性。三要将真实性检查制度化、常规化,明确检查的要求和工作纪律,加强检查人员队伍建设,加大违规违纪、弄虚作假问题的查处力度,准确考核各级行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从而为今后保持财会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证。

(二)加大财会人员的更新和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首先,改善财会人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试行“内部退养制”,使年龄偏大、知识不能适应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需要的,从现有岗位退下来,同时,安排优秀员工到财会岗位。其次,加大财会人员岗前和专业培训力度,在人员相对充足的前提下,实行技能达标上岗,优胜劣汰,增强财会人员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会计业务规范化操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9篇

一是制定可行目标。医院结合实际制订了节能工作的“十二五”规划,逐年制定节能工作目标,并对任务进行分解。二是强化机构职能。适时调整医院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担任组长,强化管理职能。三是完善规章制度。修改并完善了《节能降耗目标与考核奖励条例》《能源消耗统计制度》《驾驶员用油管理制度》《节水用水管理制度》《节约用电管理制度》《空调使用管理制度》《日常办公节能管理制度》《节约办公用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节能措施监督体系。如安排专人进行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定期公示能源消耗情况、按季度进行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分析;院领导每周行政查房、院行政总值班、节能降耗管理办公室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节能降耗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对耗能占全院耗能1%以上的部门如洗涤中心、食堂等能耗大户制定目标责任与降低能耗指标,考核到人。其中,2012年末该院洗涤中心在医院收入比2010年增加25%、员工人数增加15.83%的情况下,能耗下降幅度大于25%,布草类损耗下降11%以上,仅此1项平均每年就为医院节约40万元以上。

2强化宣传培训增强干部职工节能意识

首先有效运用现代媒体宣传。医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媒介进行节能降耗培训与宣传,院节能办、宣传处等积极组织人员用图片、广告灯、宣传标语、院内电视等形式开展宣传。其次在开展活动中进行宣传。在国家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期间,院党委副书记亲自带队环城骑自行车宣传环保、病区助理骑自行车几十公里至术后病员家中随访,工会、共青团联合倡议将车位留给病员,乘坐客车上下班,全员提倡绿色消费等绿色低碳行,绿色出行已经成为淮安一院医务人员的基本理念。第三是在工作中进行渗透宣传。在食堂张贴节约粮食、文明餐饮、杜绝浪费倡议书,各用水点张贴节约用水标识,空调器温度设定张贴友情提醒,办公电脑设置半小时无人自动关机,制止跑、冒、滴、漏已经成为该院职工的自觉行动。

3突出科技节能促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3.1采用合同能源管理

2012年,淮安一院就中央空调系统节能项目与天津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定合同能源管理协议。对方公司投资约300万元,运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对医院的中央空调进行了节能改造。对中央空调主机、输配系统、冷却塔和能源系统实行智能化总控制,根据系统的负荷对系统各设备控制,实现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采暖泵、卫生热水泵等根据负荷的变化改变运行频率,提供实时负荷所需的流量、转速,达到节能60%以上;优化主机的效率特性,实现主机节省蒸汽耗量10%以上。通过实施该项目,实现了节电、节气、节水的全方位节能。

3.2实施资源回收利用

冷凝水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制造冷热源的副产品,对冷凝水进行回收,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所包涵的水和热量。冷凝水经过处理后,通过设备输送给热水系统,还可节省大量的水和加热所需的蒸汽。通过添加智能化控制管理设备,将温控器改为智能化液晶数字温控器,当温度达到设置时,对末端停电停水,降低了能源损失,进而实现了智能总控、卫生热水的回收利用。本系统改造投入运行后,全年实现节电90万度、节蒸汽6000吨、节水19000吨,每年可为医院节支保底达78万元。

3.3改造陈旧供水管网

水工班在正常作业巡视时,发现宿舍区下水道有清水溢出。经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由于原水管网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铺设的老铸铁管,“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且管网铺设没有规划、没有图纸,维修十分困难。经研究后,决定对宿舍区水管网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完成后每年实现节约水费15万余元。

3.4用水用电设备改造

对医院原按压式龙头实施了技术处理,通过限制按压龙头的行程,将出水时间控制在3~4秒;更换200多只老式水龙头,改造80只热水龙头、70只按压龙头,更换调整550只座便器水箱,减少无效用水,经过节水措施的落实,每年节约水费65万余元。优化用电照明系统,通过使用LED照明系统,实现节电80%以上;全院淘汰功率为18.2千瓦老旧式开水器,更换为6千瓦新型耗电较低的开水器,实现节电20%。

3.5淘汰高耗能设备

淘汰洗涤中心的老旧洗衣机及烘干房,使用高效节能的全自动洗衣机及烘干机,调整布局集中洗涤,洗涤用水收集了制剂室生产后的冷却水洗涤,既达到了软化水洗涤又节约了水资源,楼顶建晾晒场,天气晴好时采用自然光晾晒,烘干房控制温度,当棉织品烘干过程中水分减少70~80%左右时关闭蒸汽阀门,使用余热蒸发水分;临床保洁使用标准化物料,擦试小毛巾及拖把集中洗涤,减少了保洁员在病区洗涤拖把及毛巾的水浪费。为达到既能提高病员满意度又能降低棉织品消耗的目的,改邮票样缝补为纵式缝补拼接,同时取布质较好的部分为中单供临床使用。通过使用自然光晾晒及冷却水洗涤,水、电、汽消耗明显下降,使用新法修补后报损量减少,实现每年节约40万元以上。

3.6积极使用新能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