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创新思维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7 18:37: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创新思维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创新思维论文

第1篇

人们对于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都是通过各种信息接触媒介对过去的接触积累,进而判断和确定它的存在状态和精神价值。尽管因生活背景、学习经验各异,但经过人类自觉和不自觉的归纳、总结,形成了几乎相同的感官经验。设计也是如此,通过对设计过程的把握以及设计感性资料的积累,并运用一定的思维和想象手段有意识的将其规则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一定的设计思维。

在设计中常常使用的线条运用,其形态表达一般是没有任何方向性的。但由于艺术家或设计者经验的积累,粗线、细线、快速线条、断挫的线条分别携带了不同的人的感觉,因而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设计思维恰恰是寻找这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含义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方法有意识的表现其内在含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人类设计思想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渠道。

优秀的设计不用声音就可以表现节奏和旋律,不必模拟实物的外形,就地能准确的表达出软硬、疏密、虚实、斜正等结构形态。利用点、线、面的规划,疏密均衡,大小错落及动静收放,产生顿挫、缓急的节奏,进而达到优美旋律的追求。

正因为如此,要在自然与思维之间建立联系,就必须要求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扎实的形象表达能力,而且要求设计师能对技术和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能够不断激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设计的内涵。

1设计思维内涵

思,就是想;

维,就是序;

思维就是有次序地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

一般认为,设计思维是将思维的理性概念、意义、思想、精神通过设计的表现形式实现化的过程,具体体现在设计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手段从而实现设计的最终目的的思考过程。其主要研究包括设计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思维程序及思维模式等内容。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分析,就是在产品设计行为实现过程中对思考方式、思维组织模式的整合,通过对产品在形态造型语言的推敲、色彩材质的选择和行为理念的把握,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和满足人们使用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物品行动。

2设计思维外延

设计思维的外延包括:设计思维的思维形成过程与思维方法,设计过程思维形成控制,创新性设计思维组织方法,设计心理的调整和设计思维形态的整合等。

设计思维的学科基础包括:设计心理学、设计创造学、设计美学等人文学科,同时也包括人机工程学、设计优化等技术学科的内容。

设计思维的核心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形式,创造之意在于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设计,整个设计活动过程就是以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最终生产出设计产品的过程。“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缚,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形成设计构思

“调查”、“分析”、“突破”、“重构”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一般进程。在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过程中,通过调查,截取到大量的可供进行设计的思维火花,各种思维形式而产生的设想和方案就非常丰富,依据已确立的设计目标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恰当分析,从而为突破、创新提供了条件。突破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实质,广泛的思维形式奠定了突破的基础。使供选择的大量设计方案中必然存在着突破性的创新因素,合理组织这些因素构筑起新理论和形式,进而重构目标形式。这便形成了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在因素。

3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3.1.创新是设计思维的灵魂与核心

设计思维的重点在于创造性设计思维。而对于创造性设计思维而言,创新又是其本质要求。因而设计与创新密不可分,而设计思维就是实现设计创新有效途径。创造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以人类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创造环境、创造者人格、创造力及实践经验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创造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在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创造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由此可以认为创造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图3-1国外早期汽车

3.2.创造性思维环境

创造性思维环境对参与创新的设计来说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每个人和群体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致使其创新能力得以拓展或或受到阻碍。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环境需要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并且在这种关系体系内部形成良好的协作气氛,每个人均能够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提出创新性想法,同时保护参与创新活动者的创造权益,特别重视对知识人才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3.3.创造性设计技法

所谓创造性性设计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创新思维发展规律总结出的创造发明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例如三国时,一名叫蒲元的制刀工,创造了“淬火”工艺,制造的刀能“削铁如泥”;商朝发明的火药,到唐朝被定名为“伏硫璜法”;南北明綦毋怀文,创造了“灌钢冶炼法”;继战国时代秦始皇的石刻印刷之后,出现了“泥活字”法,接着王祯又把活字置于转盘上,被定名为“造活字印书法”等

在创新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些创造技法还可以在其他创造过程中加以借鉴使用,成为能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成果实现率的工具。

3.4我国古代创造性设计与现代创造学的关系

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许多为世人所瞩目的新工艺和新生产方法。在商代先民就总结出了“漂絮法”的缫丝方法,从而为我国丝绸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发明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创造了条件。

古代劳动人民所总结的创造方法与现代创造学所总结的创造技法,从总结的对象上看是相同的,都是从前人的成功的创造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并被用之于实践而得到证实的方法,具有科学性;从二者的作用上看,都对后来的创造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古代的创造技法与现代创造学上的创造技法又有一定的区别。这表现在:在总结的方法上,古代人往往是从人们的具体创造过程中直观地总结出创造的过程和手段,只限于总结以往的经验,是创造活动的物质过程和手段;而现代创造学在总结创造技法上,注重的不是创造活动中具体的创造过程和创造手段,它注重的是创造主体的思维方法的开发和培养。前者是直观地总结创造活动的经验,而后者是在心理学上发掘出创造活动的指导;同时,古代的创造方法只是对某项具体工艺的指导,而现代创造学上的创造技法,并不是具体对某一个领域的指导,而是在各个领域的创造活动中都可以采用它的方法。

自20世纪初开始发明创造技法研究以来,国外已有300多种方法问世,我国也有几十种方法研究成功。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如智力激励法、列举法、设间法、检核表法、联想法、组合法、形态分析法、信息交合论法、等价变换法和物场分析法等。这对于从事科技与设计活动的工作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创造技法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使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工作开拓前进,不断创新。

4结论

设计思维是思维方式的延伸,是设计过程中所必需的内容与方法,它不是设计的思维,也不同于设计中的思维,而是独立成为系统的一种认识观和方法论。“设计”是前提,“思维”是手段,二者交互作用最终形成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通常认为是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方法学的有机结合,同时又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等方式在设计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设计师经过有意识的训练与长期的设计实践,逐渐认识了设计对象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各种联系,逐渐熟悉设计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设计思维方式和方法。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观察和体会,设计思维的演进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启发开始,逻辑思维推理渐进的复杂过程。

设计思维的具体形式与形成过程都遵循思维形成的机理,设计思维在形成过程中不一定能够以科学的语言表述清楚,常常以灵感之类的词汇描述,使得设计思维通常被笼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2篇

论文关健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创新

教育部于20伪年3月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修订版》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一些修改。《修订版》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并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意识,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文化。它成为人们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本人清醒地认识到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就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辩证地处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单纯地“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还是更多地引导儿童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创造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实质都涉及到正确树立现代数学教育观的根本问题。针对这种情形,作为新伐纪的教师,我们要认真思索。改变旧有的不符合新大纲要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与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本人总结了以下三种数学棋式,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四要度”教学模式

(一)导人新课要有“强力度”

新课的异人要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小数点位策移动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抽象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26,83和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教师叙述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3.,有个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洽治这个2683,于是趁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魔术师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教师演示时用粉笔把小数点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移位后的这个数还神气吗,为什么,通过这一问一答,把知识蔽入于童话形式,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思维。

(二)传授知识要有“参与度”

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切不可搞一言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单纯接受知识的活动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因此,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采用了以下做法: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学习活动的优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从几方面体现。

(1)冲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师生的积极性统一起来。一般教师在提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同时,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点。这样就引导学生参与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2)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学生找出了学习的重点、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确定的重、难点,既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强厂责仔感。

(3)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

(4)参.与板书设计与练习中学会学习。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井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分四步进行,让学生寻找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第一步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第二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多边形的面积。第三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带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找出了多种解决间题的方法.但实质都是割补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并为后面的独立探索打下了基础。第四步不做任何标记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独立求出不带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让他们自由选择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巩固学习要“多角度”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要从教材、疑点等不同角度来组织练习。因此,数学习题设计与评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数学评批不仅是巩固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极为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习题设置与评批做到如下儿个方而:第一,实现从“布里习题”到“设计习题”的思想转变作为课堂教学的部分。习题常常是一堂课的尾声.因此,搞好习题设汁,实现从“布置”到“设汁”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的练习中进一步提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第,习题设计的几种有效方式。为了达到练习的多角度”,教师在挑选和编配习题时,可以采用:①由浅人深的递进习题,使习题有层次感。②一题多变的拓展式习题。在设计习题时,通过代换移植、转化等方式将课木中的例题由一类变多类,原貌换新貌,使间题逐步引申和拓展,将解题方法顺利迁移,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联想,开阔思路,训练思维的灵活③同题异解的辐射式习题。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在讲例题时应注意一题多解,而且要在习题设计中细做文章。因此,教师在精选习题时要有意识地偏重那些可川多种思路来完成的习题,并鼓励学生不拘常法,寻找变异,敢于创新,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灵感。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思维锻炼。第-.在习顾评批时.应注盒评批中的“粗”与“细”,调整讲评中“重”与“轻”并且组织学生对作业的“思”与“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四)课堂总结要“高浓度”

一堂课临近结束时,教师要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浓缩,提纲甲领是一堂课的归纳概括,正如写文章一样,要有“点睛”之笔,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匆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二、“精讲巧练”的教学棋式

精讲:时间上‘.限讲”,内容上有选择性地讲,教师讲课的时间根据疑难问题的多少而定,疑难问题多,讲的时间就多一点.疑难问题少,讲的时间少一点巧练:紧扣知识要点,设计知识迁移训练,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总是纵横交错联系着,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应紧扣知识点,进行重点强化训练。

三、“启、导、练、评”教学结构模式

第3篇

一、营造具有充分英语文化环境的空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才会生动,也才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语言以情景为依托,通过视觉、听觉的协调作用能力加速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过程。

比如,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若到北方去生活一段时间,受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如我对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boysandgirls.I’myourEnglishteacher.MynameisZhouLiqin.YoumaycallmeMissZhou.WelcometostudyEnglish.Agoodbeginningishalfthebattle.IwishyouworkhardatEnglishandgoodluck.课堂英语也用英语说的。如:It’stimetostartnow.Openyourbooksatpages.Let’slistentothetapenow.Pleasereadaftermeonebyone.Wouldyoupleas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就说:Bequite.根据学生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习明白。

在教室的布置上,突出英语的地位作用。比如,教室后面的墙报和评比栏的标题都用大号的英文书写,教室内的物品都贴上英文标签等等。在师生的交往中,强调交际要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平时以英文名字相称呼;老师也有英文名字,师生交往时,互叫英文名或叫Miss\Mr等。总之,尽力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使学生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英语,在不自觉中学习英语。

二、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是有感情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对于语言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在教学中,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

我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如在教学用品时,我拿着一支钢笔说:Thisisapen.又指着旁边的一支铅笔说:Thatisapencil.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单词pen和pencil的读音,学生耳朵听着单词的读音,眼里看着实物,很快掌握这两个单词。

如在教小学英语第一册第22课时,首先我用大屏幕投影给学生放一段有趣的课文配套的动画片,在动物园里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有老虎、有熊猫、有小鸟``````他们还不时地发出相应的叫声,还自己介绍说:I’matiger.(panda,bird)动物园里老虎、熊猫、小鸟滑稽有趣的动作,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语调和鲜艳的颜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注意,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初步了解。随后,我又出示幻灯片,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逼真的画面,优美的乐曲,加上老师贴切的解释,学生一下子便对所学课文熟悉了。接着,我放课文的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说,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很快便掌握了对话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利用表演体会情景,整节课学生兴趣怏然,注意力高度集中,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合作互动,发展创新思维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

基础上都有进步,都有愉快的实践和成功的喜悦。这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智慧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每节英语课上都有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会话,我给这段时间取名叫“Freetalk”。这个小栏目一改过去的师问生答,采用人人会话的形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日常用语进行会话。刚开始时,教师先进行师范,提供一些简单的问句。如:What’syourname?Howareyou?Howoldyou?等等,而且只要一问一答,然后用“滚雪球”的方法,每节课加一点内容,并渐渐提高要求,要求双方能连续问答,而且要加上礼貌用语。如用“Hello,***”招呼对方同你说话,会话结束时说声“Thankyou.”通过练习,现在学生能用运用书本上学到的内容互相会话。如:

A:Excuseme,what’sthisinEnglish?

B:It’sabook.

A:Canyouspellit?

B:Yes.Ican.B-O-O-K,book.

A:Isthisyourbook?

B:No,Itisn’t.

A:Whatcolourisyourbook?

B:Mybookisblue.

A;Thankyou.Goodbye.

B:Goodbye.

这样的会话练习,使学生真正将书本上的内容化为己用,并能灵活的进行组合。在这段时间内,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言的意识,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是开拓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假如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4篇

推动学生间的思维互动我们经常说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来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以小组辩论、比赛和游戏等方法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或者裁判参与学生的互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敢于放开学生、包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会使问题的展开更加全面和开放,使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和“宽”。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这种多变互动的活动中,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而且会很好地激发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有效利用直观教学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学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因为直观教具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强化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很多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演示得来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制作各种直观教具,包括挂图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标本的制作展示、显微镜的观察使用、生物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教具的使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比较抽象的东西直接展示出来,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接认识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

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对课文内容中的一些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处理,将其设计成学生比较喜欢的问题,并且提前设计好预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去观察、讨论、推理,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抛给学生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四、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第5篇

创新思维,主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在当今的低学年的语文课程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难以言喻的巨大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里都难以离开对创新思维能力应用。妇孺皆知的是,学生开始了解学习方法与出现理性思维的时期,以及他们身心发育的阶段均是小学这一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路,能很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充分运用到创新这一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详尽的介绍并提出了,锻炼提高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路,这便是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小学生创新思路的锻炼。进而,我们在严肃对待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完成并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一目标。

二、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怎样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诱导知识接受者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便是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要想调动潜力,激发知识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涌现创新思维的成果,只能靠主动参与这一方法。因此,阅读必须构建一个互动活跃的学习空间,建立一个敢于想象大胆思考的学习气氛及,培养一种求思笃行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在上《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老师提出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一方法,乌鸦还能怎样才能喝到水?学生可能会回答在瓶子上弄个洞或者是倾斜瓶子甚至提出找一根吸管来喝水等等,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这时则要充分鼓励学生回答,用合理的方式表扬他们,并把这些观点择写在讲台前,对其进行分析,让全体学生进一步思考。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合理利用积极参与这一方法,可以较好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表述过这样的一句话:主动质疑比解决质疑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好的质疑,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大家一共需找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顿悟,所以支持学生合理提出问题。第一,要确保学生主动质疑的动力。在学习文章之前,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对课文某些方面提出质疑,并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动力,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再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在自己的质疑中找出解决之道,这中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第二,还要让学生有思索质疑的手段,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和质疑的途径,指导学生要有对症下药的能力。通过可诱导孩子联系课文的类别特征和生活主动质疑,可引导孩子思考标题主动质疑,可开导孩子依照文章核心段落和语句主动质疑,可指导孩子找到课文的中心词语主动质疑等等的具体操作办法,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的能力,激发思维,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曾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远胜于知识。这不光是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还在于它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想象是种催化剂,它能催生出知识。在语文阅读活动里,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课本上的一些图片,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能力,通过让学术对课文细节的展开,对文章故事结局的补充描叙或者合理的编纂全文等方法,使学生能在图文结合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的能力,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在锻炼知识接受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合理利用现代科技。

在当下现代科学技术充斥着的时代,多媒体教学也更多的走入在我国的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师更因跟随时代的脚步,合理把现代科技融入到教学中,便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如今的社会,小学生早已接触了电脑等教育设备,因而为了更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平台,把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的读物放在这一平台上,在电脑上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例如:语文老师在取得学生家长支持配合的提前下,增加学生网上阅读的作业,这在让小学生掌握了解现代技术的同时,还能是他们拓宽阅读知识视野,更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第6篇

导师在指导和为研究生进行课题论证的时候,往往立足于已有的课题研究的框架和固有的研究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既有知识,显然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高明。一个工程型的导师,多半也会按照特定工程问题常有的分析和解决思路进行辅导和指引学生,这并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应有的教学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人们都会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话,可随着课题的深入和曲折,就渐渐忘记了这句话的根本。在应对具体问题解决方式的纷扰中,在层出不穷的意外因素中,老师和学生都迷失了方向,我们都陷入了事物复杂的表面现象之中裹足不前。实际上,在为研究生进行课题方案论证时,不仅瞄准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来设置研究内容和目标,而且应该贯穿对工程问题中理论本质的提炼,引导学生去提炼科学问题并拓展一般性的规律,最终又能回到特定的工程问题上来。经过这样一个循环,可以使研究生在工程技术中抓住问题的本质,保留关键的边界条件和进行必要的简化,抽象为数理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并明确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结论,不仅仅可应对特定情况下的问题,而且初步掌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以超声电机技术的研究方向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应用和应用基础为主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超声电机(UltrasonicMotor)是一种新概念动力装置。它的实质是依靠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弹性结构体的机械能,使定子产生高频的微幅振动(微米级),再利用接触和摩擦作用将定子的微幅振动转换为转子的回转或者直线运动,从而输出机械能以带动负载工作。这种新型电机使用频率高于20kHz(即超声频率范围)的交流电源来进行驱动,故称之为超声电机。在向研究生教学这种新型电机的时候,如果只是仅仅停留在“动力装置、驱动执行器”的层面,那只是告诉了对方一个工程应用的概念。正如美国的罗兰说的,研究只停留于电报机、电灯和其他的便利设施,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是无法创造出物理学的,而没有物理学基础则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在解释类似超声电机这样的工程概念时,可按照表象—实质—基本原理的流程进行引导。比如,超声电机的特点(低速大力矩、快速响应、断电自锁等以及结构形式灵活)决定了其独特的应用优势,这是由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决定的(压电结构激振和摩擦传动)。在压电激励方面,涉及到铁电材料的基本属性、正逆压电效应的存在机制、弹性结构的振动模态及诱发机理,涵盖了凝聚态物理、功能材料学以及结构动力学等基本领域。在摩擦传动方面,涉及到波动理论、高分子材料学、接触动力学等。掌握了这些基本领域内特定部分的知识,引导研究生对超声电机系统中涉及的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本构关系以及力学行为进行抽象和描述,即忽略次要、繁复的特征,得到物理模型和其数学模型。

二、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超声电机表象,引导研究生对产生其特点的基本原理进行学习和钻研,过程中辅以多媒体动画甚至实物的形式表现知识要点,引起科研学术的兴趣,激发科研学术的活力,有助于研究生科研素质、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的成果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尤其是从事类似超声电机等精密驱动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本身就是面向工程应用的。但要取得源创、有价值的成果,往往不能仅仅拘泥于特定的应用实例,而是要在学习这些已有范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创造力与创造思维密切相关,面向工程的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类创新思维新式,深刻认识其主要特点。导师在讲授和指导具体学术要点时,要能够把握和融合创新思维的各种形式。仍以超声电机为例,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是一个关键概念。首先让学生在直观的例子中了解结构振动是由频率和运动形式组成,通过秋千、桥梁、跳绳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结构体的振动来了解和体会概念的表象特征。两大要素的概念有了后,就可引入模态的定义。模态的定义是抽象的,因此这里是表象到抽象的第一个提升,但还没有达到本质。学生了解到描述振动物体需要用到模态,即振动频率和形式。而模态是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由其材质、结构拓扑形式决定。自然界中的结构体都是连续体,因此且振动频率和形式一般是难以穷尽的。实际上,上述的过程已经由工程对象抽象到物理模型了。更进一步,要求研究生运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方法,结合形象思维等形式,利用直觉、灵感和想象等思维方法,对具体工程对象的比较和类比、分析和综合等,形成对具体对象的一个新的认识。更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对象及过程进行分析思考,进行定量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还以超声电机定子为例,有了物理模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振动模态进行分析和计算,即数学模型的建立。很重要的是,让研究生们明白超声电机定子和一般结构体振动的共同点:都是连续结构体的共振模态。但又要掌握其区别:超声电机定子是力电热多物理场耦合结构,而且工作在同频异形模态之下。在数学上,模态的概念是与线性代数的特征值问题关联的,频率和振型即对应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退化了的同频异形模态,实际就对应着重特征值。让学生掌握定子振动—(多物理场)结构模态—特征值问题这几个知识要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能够从数学关系上来进行转化,从公式上就能看出其物理意义,对应到工程现象。到此,学生就能够明白超声电机的结构为什么可以多样化:因为构造椭圆轨迹的结构振动形式很多,即结构的振动模态是丰富的,这就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有很大的设计空间来构造定子的拓扑结构形式,所以有圆盘、长杆、环形、圆柱形等不同外形的超声电机问世。

第7篇

想象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脑部思维改造、加工的环节,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想象的价值,要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想象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会留下意义上的空白处,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处的主要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这些想象往往能帮助学生可以深层次的掌握课文,理解课文。例如: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鲁迅先生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完结这篇作品,这里的空白之处给学生们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扮演导演的角色,如果要拍摄《孔乙己》的结尾,你将怎么样去拍?通过点拨式的质疑,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被这样的方式完全吸引了,完全融入到空白处所留下想象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激发下,敢于大胆想象,敢于创新:部分学生说,基于孔乙己的潦倒生活,可以让孔乙己的背影慢慢模糊,最终消失;也有一部分学生说,为了突出孔乙己,要给孔乙己来一个特写镜头,就以手为主题。因为,孔乙己习惯用手蘸酒写字或者偷东西、或者书写服辩、或者还能“行走”,这些都是“特殊”的功能,这双手本应该让孔乙己谋生的手,却逐渐成为他走向死亡的手等等。学生掌握了全文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亲身体会到作品的言外之意,将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牢牢抓住,非常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2更新教学方法,创设新的教学空间

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改善教学观念,敢于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要有创造性,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引导”,讲解要做到“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的讲是指: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带有规律性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思维,做到举一反三;二是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要精讲。对文字次要的内容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讲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督促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善于发现与总结新的规律,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学习方法,实现会学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与教师在思维上出现矛盾的时候,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要保护学生的心理,鼓励他们有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8篇

1.开放探究式教学,轻松快乐地学习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轻松、和谐、愉悦的。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使小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充分展现出来,更有利于开发其创新思维。因此,我坚持开放的探究式教学,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改变以往的严肃形象,把自己和小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和蔼可亲的形象更有利于教学的开放性。其次,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让小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发言,鼓励提出疑问,且鼓励自主解决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好奇心很重,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真正地为其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敢说、敢问、敢做,从而真正地开发其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后,有学生提出:“回声是怎么回事啊?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呢?”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先去寻找答案或查找更多关于回声的资料,然后开展一节讨论课。这样教师鼓励小学生的做法,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追求自己的好奇心,更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开发。

2.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互帮互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教师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高低分为6人小组,前提是教师一定要对班级成员做全面的了解,真正做到小组成员间能够和谐有效地互动学习,在组内形成合作的关系,组间是竞争关系,既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培养其竞争意识。组内的合作使小学生充分发挥小主人的地位,生生之间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营造出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学习环境,组间竞争更促使小学生不甘落后,激发斗志,敢于表现自己,提出质疑,这无疑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创建小组合作学习,是真正坚持了新课程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不同见解,积极探究。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节《造一艘小船》时,我组织了合作小组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让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改进小船的形状,增大船侵入水中的体积,加大装载量。此时教师就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完成后,教师也不急于评价,而是先让小组代表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再让小组间互评,指出对方作品的优点及缺点。这样小组间的交流进一步开阔了小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吸收不同见解,不仅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二、坚持科学实验,“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最终归宿都要“实践”。认为,“实践分化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过程。”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坚持实践就是坚持科学实验的活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坚持注重科学实验课,积极做好指导,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使小学生敢于大胆地假设求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最后一节《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用语言表达一下实验工具、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注意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共同准备实验工具,集体动手完成实验过程,然后让制作成功的小组讲解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没有完成的小组虚心听取,并在课后继续完成实验。最后一定要展示学生的实验作品,不论作品美观与否,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耐心指出作品的优点,婉转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加小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使其真正感受到动手实验的乐趣,把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三、结语

第9篇

不论一个民族的文明渊源如何,他们都会有自己的艺术。在孩子们眼里,世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艺术。孩子想象力的开启,不仅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更需要好好地保护孩子们那些奇特的梦想。如:三年级《小燕子》有关手工制作“鸟巢”课中,笔者先让学生课外自行观察屋檐下的鸟巢,并上网搜索一些关于小燕子做巢的信息,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鸟巢的制作大胆设想,并要求他们抛开鸟巢的一些常见形状(如半圆形),进行富有创意的新鸟巢设计。最终,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们的思维被拓宽了,制作了许多形状各异、造型别致的鸟巢。此外,笔者还不忘与学生共同评出几个佳作,予以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手工精致艺术的强烈创作欲望。所以,黑格尔说:“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笔者相信,只要赋予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会把太阳想象成老爷爷;把树枝在风中飘动想象成树姐姐在比谁的头发最美丽;把人的脸想象为五颜六色的衣服。所以,自然界的一切都可进入他们缤纷的画中。然而,孩子们的想法不论多么离奇、多么荒谬,这都是拓展思维迈出的第一小步,如果将它约束住,那只会窒息了他们创造的火花。

2艺术的感染是完美的结合

艺术可以延伸到很远。每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封闭的。只有相互借鉴,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美术教育。第一,美术教育离不开音乐艺术的熏陶。一切艺术创作过程都需要优美轻松的环境。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相互结合能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分蛋糕》一课上,老师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生日歌》,而后又弹琴给他们听,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沉醉于对美的向往;在学生制作工艺的过程中,播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获得愉快的心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在展示评价作品时弹奏乐曲《铃儿响丁当》,把一只“星娃娃”送给做得最好的学生,这既能使师生共享创作的喜悦,也能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跟随教师随音乐律动,使学生在感受美的音乐中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把表演融进美术教学。在美术课堂上,借助灵活的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利用形体语言的表达,丰富学生的创作力。在教学《小蜜蜂》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先听故事,然后通过自己对它的理解,表演这个故事。这种积极的表演和观察活动,让孩子充分投入到教学中,并创作了蜜蜂不同的飞翔姿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