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班主任教学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18 20:40: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班主任教学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班主任教学管理论文

第1篇

班主任应该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以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有效处理班主任管理工作出现的各类问题。当前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兴奋点和注意力被分散,如果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则不能发挥管理工作的价值。同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跳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会在实际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创造各类问题,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和较高的素质,将会难于应对迅速发展的社会、教育和学生状况,使班主任管理工作沦为一句空话。

2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2.1建立新时期新型班集体新时期班主任应该将管理工作重点放到班集体的建设上,要将班集体看作是自己的家庭,把学生真正转变为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多层次、多角度沟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公平性,让他们在合理、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切忌将学生冠以“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标签。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同学,要给予更大的鼓励,后期还应该对这些同学更好的关爱与重视。要经常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学会团结互助。对于班主任,要在活动中把他们当成朋友,挖掘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更好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热爱班集体,更好的发展,也能让家长放心。

2.2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应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增加家访的内容,更多的是要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提出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爱好。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更好的挖掘他们的潜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且不可直接了当的责骂孩子。可以以提意见的方式,告诉家长,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让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方法。

2.3提高班主任的自身修养当前学生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班主任应该更多了解一些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对于学生的提问,或者是和学生聊天,才不会觉得茫然和没有话题。班主任平时除了课本和批阅试卷以外,还应该多看一些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书籍,或者和其他班级的教师交流心得体会,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水平。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样学生才会信服教师,更好的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方法,才能成为优秀的班级的管理者。

3结语

第2篇

随着生源的增加,原资历深厚的班主任就出现资源不够,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这样就出现了聘任班主任过于草率的问题,在聘任过程中,也没有过多考虑教师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尤其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自身就缺乏工作经验。本着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当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相应的学校应多组织班主任培训。帮助班主任们了解工作性质及工作意义,向优秀班主任或其他院校的班主任学习、考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班主任自身们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担任着学生管理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学校对班主任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班主任津贴应和工作量成正比,而不是一味到底地扣罚。除物质条件外,相应的对班主任的工作予以肯定,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班主任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班主任实行一票否决制,大大降低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对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让班主任真正意识到自我的价值,这样班主任才能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身为班主任,我们就要保持者一颗责任心,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对学生要有爱心,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班主任面前敢说话,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这样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和纪律差的学生,更应该去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这样他才会在心里面感激你并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班级管理工作才会顺利。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衡量合格班主任的标准,就是要具有奉献精神。正常工作制朝8晚5,而班主任工作制是24小时,电话保持开机,时时刻刻处于待命状态,总是担心班级学生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班级几十号人乃至百把号人,大事小事有可能随时发生,确实要花不少精力,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压力很大。所以,没有奉献精神是肯定不行的。

二、剖析工作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尤为重要。新生入学后,从初中进入中职院校是一个转折,学校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还应在新生入学后军训期间组织学生学习,学习讨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学习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在校期间顺利的完成学业。除了基本的入学教育,也得让同学们知道来这个学校干什么,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区别。比如,我们机械系,不是天天语数外、物理化、史地生之类的,而是天天机械基础、制造工艺、金属材料,与机械打交道相关专业的,还得下车间实训,脏及危险都得灌输给学生,使他们了解职业院校的特殊性,职业性。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找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班干部的工作尤为重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正是这种角色的最好演绎,因此,在开学初期要选拔一支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一个班级的优秀,不能全源于班主任的工作,班干部是班级领导核心,所以我通过考察,和同学们民主推荐及选票确定班干部。只有建立了一支优秀班干部团队,在这些优秀的班干部领导下,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班级的各项工作就得以顺利开展。当然,在班级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情况下,班主任自身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凡事要注意坚持原则,对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如学生做错了事,违反了校规校纪,该批评的就要批评;对那些屡教不改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否则,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更大。教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塑造人才的工匠,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设计师。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一定能够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做学生满意的优秀教师。

精心策划好每次班会课。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交往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平台,开展好每次班会课是班会课取得良好效果的首要条件。每周的班会围绕校学生工作处及系部学管工作,制定班会内容,或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班主任作引导发言,同学们参与讨论,积极采纳学生们的反馈意见。如果有条件的班主任,如住在校内。这样,我们可以每天早上到班跟早操,协助班委清点人数,组织好,随后跟其跑操,维持班级在整个跑操过程中的纪律,目的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出勤,并能在早操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晚自习可以利饭后散步顺道溜弯到教室,看看他们自习情况,维持纪律,并有效的让学生们利用晚自习时间,充分有效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晚自习毕至熄灯时间,可以在熄灯前期,去学生宿舍,清点学生人数,督促其早洗刷早休息,不干无关之事,注意个人财产安全及其个人与公共卫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我们就得利用每周的一次值班日,一定要与学生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热心。

第3篇

当前各大高校班主任教育管理,还没有真实的落实到位,虽然说有的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但是,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很多大学班主任都是晚自习的时候来班上打个转,有的班主任甚至一个星期才能看到一次,一个学期才去两次学生宿舍,对于班上发生的事情居然全然不知。有的班主任只有在学校有事情,需要宣布的时候,才会来到班上,否则一个学期也见不到几面。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并且也没有积极的去实施,进而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学生旷课逃课等现象频频出现。学生遇到困难找不到帮助的人,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变得孤僻,部分学生变得脏话连天,所以学生的素质日益下降,进而给学生今后的创业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例如:江西南昌某一所大学,男生想女生表白,遭到女生室友的侮辱,进而导致男生回到宿舍后就自杀了。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班主任的管理教育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进而因想不开而自杀生亡。如果班主任在早期就发现该同学不对劲,及时的找学生进行交通,疏通学生心里的心结,细心的开导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校园事故。

2.工作要点分析

2.1营造良好的氛围要使班主任的工作能够得到好的展开,就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班主任的号召力。大学生都处于一个半成熟阶段,因此对于任何事情跟事物都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自己的主见,因此,选取班干部来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样对于学生今后走出校门也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2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的领头人,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取得联系的纽带,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左右手,因此,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工作积极性、综合素质、团结能力、工作态度、奉献精神等。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50-01

语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传承,是一门规范我们言语文字的工具,同时也是用来开拓精神文明的一门学问。既然语文是我们重要的瑰宝,那么我们有必要将语文中的精华融入到初中班级的管理之中,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应该起着指明灯的作用,因此,将语文学科的优势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在班级管理之中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情感,让班级管理绽放美丽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有着丰富的情感,而这同样是管理班级的关键所在。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感情,想学生之所想,和学生一起分享心情,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工作,留下小孩在农村学习,这些小孩缺少父母的关爱,长期以往,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孤僻,他们抵触学习,不愿意在呆在学校,宁愿跟着父母外出干苦力。面对这种问题,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就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而语文教学恰恰体现了这种关爱,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慢慢的疏导他们厌学的心理。语文本来就是以渲染感情为主的,语文时时刻刻都在告诉我们:爱可以给人以希望和温暖。因此,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宣扬语文教学之中所着重体现的爱,并且从实际出发,关爱每位同学,让他们真确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实实在在的爱。这样他们就会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德育,让班级更为健康文明

无论什么时候,班主任都不应该忽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宣传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对学生的管理之中,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初中语文课本之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其中所包含的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教学融入到班级的管理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好习惯,开启学生健康人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之中,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于他们的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利,而且对他们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初中,课程较难,缺乏家长的监督,学习习惯不好,这时班主任就应该从细节出发,让学生从点滴之中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学生从潜意识之中开始注意自己的习惯,慢慢改正那些不良习惯。正如语文作文一样,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成为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班主任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班主任应该经常走入学生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爱,在思想上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向学生宣传语文教学中涉及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多读、多看,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实践,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语文为生活服务,而且小学语文中所学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这也需要学生借助实践平台来提升素质[1]。 初中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点,让学生多读多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当中的每一首诗歌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如我们所知,诗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联系生活,能够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同时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活。因此,在阅读一首你所喜欢的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找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列出诗歌的优秀之处,把你的理解向同学分享,就会取长补短,增加学生之间的友情,同时还能够提升彼此的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之时,老师可以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自己理解到作者写这篇诗歌的时候所怀着的那份喜悦之情,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那份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感情,学到真善美[2]。

五、结语

周所周知,学生是根,老师是雨,没有根便不能生长;学生是花,老师是光,有了光花才会开。这句话就形象的点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总之,老师应该利用语文知识管理班级,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生做真正的朋友,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专业引领;机制激励创新;问题;对策思考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家普遍认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学校自我准确定位,立足本校实际,发展自己,实现特色;有利于学校引导教师理性反思教学,促进自己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因此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事情,付出了不少的汗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许多学校由于师资、历史、管理等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学校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许多学校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每一学期安排上几节公开课,然后教研组进行评课。至于对教材分析与探讨、教学反思交流、作业设置研究、命题研究、试后分析、学生评价,学生差异分析、学生管理等则没有列入其中,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更谈不上针对本地、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体现本校的发展特色。

(二)教研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

校本教研要求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大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课堂中发生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适于自己研究,如何去研究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教研组、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活动只能表面化,没有主题、没有规划,只是安排一些常规的教学工作,如议论一下本周的课时安排,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相关测试安排等。

(三)教研活动主体缺乏全员性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在实施新课程中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者,每一个人都会碰到许多问题,但目前在很多学校,校本教研却成为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就是上课、评课也就是几个教师评议几句,大量教师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游离于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之外,校本教研中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校园内缺乏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

(四)教研活动发展缺乏专业引领

虽然各地都有教研室,但作为教育局的一个机构,行政成分明显,专业功能在弱化,热衷于组织各类教学业务的评比活动,热衷于组织区域性测评,忽视对所在地各校的教学作深入的了解和指导,加上许多教研员长期脱离教学、脱离课堂,对教学第一线的问题缺乏了解,缺乏研究,因此对一线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就勉为其难了。由于学校所在条件不一,有许多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研究能力弱,教学研究的氛围淡,接触有关高校专家的机会少,高校专家也不可能下到这一类学校做相关研究,所以对这些学校而言校本研究只能是停留在学校原有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就像专家称的“萝卜加萝卜还是萝卜”。

(五)教研活动评价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许多学校对什么才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应体现在什么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是不是教师在上级举行的各级业务比赛中获奖就算成长,或能把自己学生的成绩教好就是成长,或教师能写几篇论文、做几个课题就是成长。在学校教师群体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比赛、论文、课题,往往与其所教学生的成绩不能成正比,学校、上级部门认为的好教师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这些表明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存在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评定问题,如何认定校本教研活动效果的问题,这导致一线的学校教学管理者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内容把握比较困难,制度的出台难以达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的作用,以致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存在应付心理,教研活动成了完成学校任务的无奈之举。

(六)教研活动设计缺乏整体性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常规、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学校以及教研机构在教研活动组织设计上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方式转变、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要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认真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实际的情形是,在基于学校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出的往往是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少有学校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

二、学校校本教研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本来为促进教师发展而精心设计的这些校本教研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效呢?笔者试着从教师角度做以下归因: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没有内化成教师自身的内部需求。这一点在普通学校或者是乡镇学校特别明显,也就是说这些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不是很高。原因是这些教师不用面临下岗的危险,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明确地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要求。教师职评制度没有适应时展的要求,没有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性要求,目前职评制度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又有封顶,一般而言,教师的职称上去了就不会降级,同时也不可能超越高级这一极限。教师在没有评到中级或者高级职称前,他们普遍会去认真完成这些职称评审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但一旦被评上了,教师对自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项要求的态度就会淡薄,甚至全无,参与各类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只满足于所教学科在学生考试成绩上不要太过不去就行了。这一点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高级教师的有关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因此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上级有关部门制度设置来看,只适合教龄约在12年以下的教师,对于作为学校中坚力量,正当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来说基本上算是半路夭折。

(二)教师误解校本教研。近年来,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十分热门,于是各个学校聘请专家前来指导非常频繁,这在无形当中给教师造成这样的阴影:课题研究只有专家才行,自己还是先教书再说。这是对校本教研的一种误解。笔者认为:1.教师的教学研究要立足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这就是属于自己成功的教学研究,更可以把它堂而皇之地冠名为校本教研。教师无须神化校本研究,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这就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时刻在我们教师的身边。2.校本教研无须刻意追求新异,求实求真才是根本。如果能引用他人的成果做实践性的研究并能取得成效,也是校本研究。如果引用高深的理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么结果只会南辕北辙,校本教研无从谈起,恰当地说这就不是以学校为根本的研究。3.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在与同伴相处时真正开放自己。校本教研被专家称为“草根研究”,因此同事之间在工作中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这也是一种校本教研的形式,而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民主性的特点。同时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教师只有畅所欲言,大胆地摆出自己的观点,活动才会有效。因此校本教研要求教师相处时不但要坦诚而且要大胆,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相信同伴之间只有付出,只有思维的激荡才会有思想的火花,才会有自己的进步。

(三)校本教研教师付出大而回报低。这是构成现实中出现校本教研形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开展校本教研教师需要不断地分析学生、教材,还有自己,分析自己的教学与管理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对策是什么,而且年复一年,天复一天,每天的工作都需要思考、都需要研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次教师每天的事务性的工作也非常多,如备课、上课、改作,测试、自修坐班等,尤其是班主任从早到晚要处理的班级事务多而繁,耗费精力大。再从对教师一天时间分配来看(一天24个小时,每位教师的睡觉时间为 7-8个小时;教师的家庭生活、锻炼或者是娱乐休息时间5-6 个小时;工作时间8-10个小时,这包括备课、听课、批改作业、学校的各种会议和上课,有的学校还有晚自修跟班;留给自己学习阅读时间每天最多为1小时左右;还有上班来去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具有相当强的毅力、勤奋精神,需要牺牲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才能开展研究。虽然教师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回报并不多,甚至没有(这里主要指的是经济报酬),所以很多教师的想法是与其把属于自己的时间花在回报效果不明显的教学研究上,还不如把这些时间花费在给家庭富裕的学生当家教上,这样报酬来得直接而且又明显。有的学校也对在校本教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但相比之下,这些回报来得慢,来得少,覆盖面比效窄,有的学校甚至连这样的回报制度也没有。总之,笔者认为,校本教研的贯彻落实只有教师把专业化发展变为自己的内在需求才会有效、才会持续。这样就无须学校用行政的方式来落实。

三、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校本教研的支持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服务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构。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健全、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要继承与发展传统教研中包含着校本教研因素的方式与内容: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业务学习、教改课题研究等,并给予创新、补充与完善,努力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使传统教研制度与新教研制度建设相辅相成。要在教师激励评价制度上加大校本教研的要素,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人人爱教研,个个求进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最终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的学校。

(二)注重培养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会碰到许多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课程改革毕竟是新的事物,我们希望教师做的是不但能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有一种问题研究意识。因此在学校教研日和每周的备课组或教研组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鼓励教师多提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困惑,大家共同探讨解决,以培养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增强合作意识。要使教师能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相关专业素养,因此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如:《教学个案的撰写》《教后记的写法》《行动研究》《教育科研的方法》《课程标准的解读》等。也可以开设“教学、管理论坛”,提供经验交流平台,互相启发,合作共享、改进教学。学校还可以倡导教师开展以身边问题为先导的课题行动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的条路。”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构建国家、省、地、县、校、教研组六级课题网络,做到学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

(三)开展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实践性智慧是缄默的

它蕴含于教学过程中,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讲授获得,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校本师训应当走在行动中学的道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纽带中介的地位,它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师面对日益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典型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程反思。我们可以根据一课“三设计两反思”模式,规范“说、上、评”开课制度。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设置由精品课(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执教)、教研课(围绕某一课题设计方案)、家常课(即老师的随堂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课例。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体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卫.应对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新取向,上海教育科研,2005,(10):14-17.

[2]胡庆芳.我国校本教研理论研究的多维度检视,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8):15-1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