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会调查报告评语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7 17:04: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调查报告评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调查报告评语

第1篇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区公安分局坚持以鲁苏边界平安区建设为着力点,以促进全区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治安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大局。

(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强化治安巡逻,重视技术防范,城镇电子监控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有了新提升。在农村推行了治安双保工作,积极探索农村治安防控的新路子。开展了重点部位治安专项整治工作,为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备了专业保安和防护设备。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在校园门前增设了安全警示标志,安装了100余盏监视探头,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区公安分局作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在打击犯罪、保护一方平安的同时,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维护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台儿庄古城重建等重点工程中,区公安分局靠前参与,主动工作,强化安全保护,妥善处置紧急事件,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国庆节期间古城游客高峰期及各项重点活动的安保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深入打击经济犯罪,今年以来破获各类经济案件2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加强警企共建,搞好服务指导,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重视加强基础和队伍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今年利用网上预警系统抓获各类逃犯7人,信息网络对办案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完善了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连续7年被市局评为执法质量优秀等次。开展了大走访活动,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重视干警素质提高,多次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了民警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认真落实五条禁令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加强对干警队伍的监督管理,连续五年未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我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是充分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对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当前,两抢一盗案件还处于高发期,特别是街头抢劫、抢夺财物,超市、医院等人员聚集区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等行为还较为猖獗,居民小区入室盗窃现象时常发生,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少数痞霸、恶势力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社会治安管理控制还存在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员、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管理控制不够规范严格;交通事故的控制效果不够明显,少数交警执法理念有偏差,工作中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的现象。

(三)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治安双保作为农村治安防范的一种新机制,在执行中出现了安保人员进村未得到有效落实、保险范围较窄、理赔难等问题,治安双保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未充分发挥,警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群防群治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

(四)干警素质和工作效率还需提高。部分干警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有生、冷、硬、推的现象发生;一些案件接出警不够及时,案件处理周期长,效率还不够高,警民关系和谐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对评议调查中反映的问题,评议调查组及时向区公安分局进行了反馈。区公安分局高度重视,通过召开警民恳谈会、开展大走访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一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调查组认为,有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一时难以彻底整改到位;有些问题并非公安机关一家能够解决,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为此,对下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打防并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要继续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下沉警力到基层,对一些治安复杂地区、行业或某一方面犯罪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以增强治安防范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大对治安管理案件的举报和查处力度,重点打击盗窃、抢劫、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积极开展对公共娱乐场所、流动人员聚集场所、网吧、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努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进一步加强对事故多发地段的监管,加大对无牌无照、酒后驾驶等危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切实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严格消防监督管理,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两抢一盗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两抢一盗是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研究措施,周密部署,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要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确定打击的重点场所、重点地段、重点对象。要提升侦察破案水平,对一些有影响的恶性案件,要集中全力快速侦破,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寻衅滋事、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城乡流氓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2篇

如果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困惑还算正常,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需要布置作业的想法,则让笔者不解。至于学生,已经到了作业交付的规定时间,完成的不到一半,问及原因,学生的回答是“忘记了”,或者索性说“政治作业不重要”。思想品德作业遭遇了师生一致的轻视与怠慢。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对生活,就必须延伸到课外。合理安排课后作业,是强化和巩固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深化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培养和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课外延伸的重要内容,作业设计理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作业设计也要及时作出调整与改变,即由以往的单一式转向多样式,由被动抵触式转向主动接受式,达成低效向高效的转变。鉴于思想品德课程包含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大模块,特点不同,在作业设计上也应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心理和道德部分的作业设计应以非纸笔为主,辅以纸笔作业;法律部分应采用纸笔作业与非纸笔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而国情部分则应以纸笔作业为主,辅以非纸笔作业。另外,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关于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还倡导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非纸笔测试多元化的评价。

本文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从思想道德行为、基础知识内容、社会实践类三方面切入,谈谈笔者关于非纸笔测试作业社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一、行为养成类作业――让品德从书本走向人本

思想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化,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初中生思想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自尊自信、尊重他人、文明礼貌、注重仪表、勤俭节约、讲究卫生、不吸烟、不酗酒、不违纪上网等。鉴于思想品德行为是在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笔者把思想道德行为列入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内容,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每日作业,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掌握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作为引导的依据。

例如,初中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笔者按照中学生守则的要求,从“注重仪表、文明礼貌、遵规守纪、尊敬师长、遵守公德”五个维度设计了“记录表”来记录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先由学生自评、组评,笔者再在周评中给予等级和描述性评语。等级标准按A、B、C、D分四级,而描述性评语因人而异,但以鼓励为主。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一学期一总评。整个评语由学生、小组、教师三部分评语构成,过程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评语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在其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观察给予评语,有点像班主任的“周记”。评价结果作为班级期末参加先进单位评比的依据。

事实证明,行为养成类作业能让思想品德养成从书本走向人本,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有效地达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二、口头表达类作业――让品德从内容走向内化

笔者发现,对基础性学习内容,学生普遍存在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不良学习习惯。于是,笔者设计了口头表达类作业(表2),帮助学生培养、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类作业主要进行的是单元练习,每结束一单元教学,笔者就先让学生个人或分组出题,再交由笔者放入题库、整理答案。最后,学生抽签口试,由学生自己打分和教师面批组成口试成绩。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复习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拟每一单元的口试题,经过筛选,按不同题型、每十题为一组,构建了学生自拟的口试题题库;学生当场抽签,依序各从题库中抽取十题,每一小题10分,共100分;如果学生对测试结果不满意,允许进行二次口试,成绩以最高分记录。由于题库中的题目是学生自拟的,难易程度切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复习效果较好。经过单元口试的积累,题库越来越充实,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了最后的复习阶段,取得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

口头表达类作业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且贴近学生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让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其效果在中下层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因能力的欠缺,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愿意做纸笔作业、不按时完成纸笔作业,而自拟口试题进行口试,大大减缓了这部分学生的过重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从而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书本内容较好地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三、实践探究类作业――让品德从课内走向课外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包括交往沟通的能力、道德判断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将主题探究活动和小组项目作业相结合(表3),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指定或者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包括问卷设置、调查分工、材具准备等,让小组围绕项目主题完成实践探究类作业――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例如,教学第八课“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以“如何拒绝学校周边不良诱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7位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两周内用双休日时间完成对学校周边不良环境现状的调查,并用教材中的知识去分析其危害性,提出“拒绝不良诱惑”的措施,以调查报告形式呈现调查结果。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认真地完成了社会调查和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根据“计划制订、资料搜集、实践调查、撰写报告”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学生逐一进行了项目评价,先组内自评,再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评价,综合评定各小组、每个人的表现。其中做得很好,无任何问题的为优秀;做得较好,但有一些不足的为良好;做得不太好,有明显缺点的为合格;做得较差或根本未完成的,为不合格。成绩是主要的,如某小组学生提出“开展拒绝不良诱惑监督月”“拒绝不良诱惑,从我做起”等活动建议,得到了学校的表扬。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有效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家曾先后多次颁布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或规定,然而,年复一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非但没减下来,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从初中数学学科来看,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题海战术”依然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如何走出题海的困扰,做到减负不减质?我认为应从数学作业入手,做足课堂工夫,布置有效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减负工作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单一,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不仅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无效作业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如何把学生从大量无效、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减轻初中数学作业负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作业

合理的、有价值的作业能够正面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数学能力和知识创新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数量。作业内容选材要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设计的题目要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生是否可能完成,学生是否乐意完成等因素。

1.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课外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觉得完成课外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后,我给学生出了五道作业题:

搜集下列数据,并对数据加以整理:

(1)全班同学中姓氏人数分布情况;

(2)全班同学中订阅杂志数量情况;

(3)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种球类运动的人数;

(4)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的人数;

(5)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科目的人数。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由组长通过抓阄的方式选题,组员通力合作,完成此项作业。具体要求:作业中要写清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种作业非常感兴趣,每个小组都精心设计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同时各组都根据调查情况,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如在第五题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大家认真对待每一科的学习,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等等。

2.增添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行”中做

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从多种不同途径了解这些数学问题、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让学生情绪体验强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之前,我组织学生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自愿结组。作业布置下来后,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采用的调查形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平日里最胆小的女生在组长带领下去采访商场的经理,俨然一个小记者的形象;调查报告做得非常精美,PPT中插入影音文件;报告会上的讲解形象、透彻,涉及的问题也在调查中得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现实问题:人际交往。此项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颇多的收益,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3.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励学生在“玩”中做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对孩子们的诱惑同样非常大,尤其是初中学生,要想控制他们上网很难,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经常设计一些查文献资料的作业,如数学家的故事等。每学习完一章的内容,我都会安排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阅资料,画图可以用几何画板,并要求学生用PPT完成,课堂上还要请一些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点评。这种的作业不仅满足了学生玩电脑的愿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二、全面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师认真、全面、艺术地批改作业,既能起到使师生及时沟通,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又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使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感受到做作业所获得的和成就感。

对于学困生评语的激励作用更强,下面是我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的一段话:

“回想起最初那段写数学日记的日子,是多么的无奈和郁闷

啊!可是仔细一想也是值得的。以前没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自然而然就把它带到了试卷上,所以致使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是自从写数学日记后,期中、期末考试最起码都能及格了。数学日记能把我不会的知识引出来,并且能成功地解决。还能督促我每天复习,总结每天所学习的知识,有的时候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和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能通过数学日记和老师沟通,以获得释放,并且数学日记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觉得写数学日记不仅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方式,还是一种自我释放的工具。”看得出,老师在数学日记中的评语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也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作业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题海战术,避免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学与管理,2001(1).

第4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实践性教学环节 ; 资源建设

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坚持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正如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多次明确提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对于在职人员更多的是业余学习,而不是集中在课堂教学,这些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毕竟解决实际总是要在应用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人必须进行有思想理论指导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代替。要建立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这就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就要针对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明确,可操作性要强,要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要便于学生自主完成。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的教学都应该按照学科培养目标,大力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其形式有课程实验、实习和社会调查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形式有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各类实习、毕业作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由省电大在教学大纲中分别作出具体规定,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将提供相应的集中实践教学训练大纲,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不仅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关键,乃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1 课程实验(含模拟实验)。 课程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要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还应采用多种媒体(如录像、计算机课件等)指导实验操作。课程实验应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应具有时间要求,即与该课程的理论学时同步进行,还应按统一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辅导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负责课程实验的指导及实验报告的批改。

2.2 实习。 实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各专业应根据省电大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习和集中实习活动,学生应按统一要求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批改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未完成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学分。

2.3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能力、转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各专业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参加社会调查。

调查之前应按照所学专业及课程的要求确定调查单位及对象,选择调查主题,列出主要提纲和做好采访笔记,事后要写出调查报告,报告中应有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调查体会。调查报告由指导调查的教师负责评定成绩,成绩合格都给予相应的学分。调查由各班主任保留备查,评定的成绩及时上报。

2.4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围绕所学专业的课程,结合工程设计而进行的综合训练。具体应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2.5 毕业设计。 工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素质训练,是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分,也不得毕业。在毕业设计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所创新。

2.6 毕业作业(论文)。 文经科、外语科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应完成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可以是毕业论文,或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模拟综合练习加小论文。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也不得毕业,应鼓励学生密切联系工作岗位实际,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上有所进步。

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毕业作业,还是毕业设计,如有抄袭现象,均作不及格处理。

3 明确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内容,实施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1 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主要内容。

(1)配套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材料。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的大纲和计划、指导说明与要求、管理与检查措施、考核与评定标准等。 (2)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领导机构;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人员。 (3)学员方面。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对象是学员,在学员方面,要充分分析他们的特点,包括其现有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等。 (4)其他方面的资源。我们的实验、实习条件与场所;完成教学所需的经费;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等。

3.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1)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集中实践环节的内容、形式、操作和考核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2)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好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对于实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利的。在确定选题时,学生需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充分听取同学以及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意见。 (3)选题确定后,可让学生编写工作提纲,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应付可能的意外情况,及时的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 (4)拟订一个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开展工作,掌握进度,保证其工作按时完成。 (5)成果形成。最后我们应写成报告、论文或设计,并向同学和教师展示学生自己的成果。这是我们集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便于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成绩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展示和教师、同学的评判,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同学们相互交流、提高的一种形式。毕业答辩是我们学生自己展示成果的一种好的形式,可让学生把其报告、论文或设计,通过多媒体文件表现出来,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和成果的良好体现。

4 对实践教学环节资源建设的思考

4.1 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 为了使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和完善,各试点学校必须考虑人员、经费和场所等方面,需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1 加速实验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对各专业的实验和实习基地的统一要求,尽快建立符合条件的实验和实习基础。要建好计算机专业、水利工程施工专业、工程测量专业等急需的专业实验室。另外,尤其要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验,加快实践性教学的课件制作,进行网上模拟实验室的尝试。

4.1.2 要充分发挥电大开放办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在相互磋商的前提下,签订协议、完备手续,并由所在单位提供师资和专业人员协助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4.1.3 增加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增加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经费,以保证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必要开支。

其次,抓紧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能够正常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专兼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他们应熟悉电大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毕业设计和毕业作业(论文)指导及毕业答辩的老师都应具有所指导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1)指导教师资格。 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专业工作者。凡承担过本专业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应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指导教师资格由各试点学校指导小组确认,并报省校审批备案。指导教师应指导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作业,不得跨专业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10名。

(2)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并对学生选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向学生推荐必要的参考资料和文献,指导和审定提纲。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审阅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初稿,写出修改意见。对定稿写出评语,帮助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指导教师一般对每位学生指导五次左右,指导课时不低于10课时。每次都要有简要的记录备查。

第三,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领导,我校将成立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指导、审查和评估等工作。

教务部门应负责按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落实,协调该项工作的开展,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1、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的管理

(1)毕业答辩及成绩: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答辩,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我省电大系统长期以来持之以恒的办学特色之一,必须坚持进行。答辩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指导教师不能主持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答辩成绩应由答辩小组共同评定。

(2)课程实验的成绩管理:课程实验的成绩由各教学班班主任记载在“学生课程实验成绩登记表”中,并在期末考试前两周逐级上报至省校教学教务科。课程实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3)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管理: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由学生科记载在“集中实践性教学换机成绩登记表”上,并在学生毕业前两个月逐级上报至省校开放教育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不能毕业。

(4)原始材料的管理: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所有原始材料均应保留至学生毕业一年后,以备上级电大和有关部门核查。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审核、验收

(1)学校毕业工作指导小组审查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并上报省电大备案。

(2)各试点学校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课题审查和验收工作。

(3)学校教务部门应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各教学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汇总毕业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并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将汇总表上报。

5 在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方面,我站积极开展了 “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以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为例,我站借助我校正进行示范校建设这一良好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规划并逐步实施了水工实验车间、校园测量控制网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源建设工作。

6 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近几年的工作开展,对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认识、管理、实施和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我们要提高对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想认识,把握好其实施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为开放教育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造就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任兴武,胡艳红.《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2] 屠立红,周立波.《吴嘉晖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

[3] 王莉艳,张浩波,等.《论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第5篇

一、参与的引领者

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他真正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力。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者,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

如教学“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形式,在活动之前我首先进引领学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让同学独立构思活动内容,编排活动程序,布置活动会场。整场活动在我的指导和协助下,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的引导者

兰本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获得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罩、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的点拨者

小学语文活动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因此教师在语文活动课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以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又如,指导学生就“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报刊,网络,图书馆、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学习,并称之为“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出校外,从书本走向社会。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并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评价的组织者

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的。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对儿童的评价必然是多样化、综合化的,在南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还应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评定与鉴赏,具体可采用下列3种方法。(1)档案袋评价法。这种评价主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之下制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鼓励学生及时将语文活动中的表现记入档案袋,有利于学生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2)成绩评语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老师的评价与学生同伴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3)活动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以竞赛作为奖赏机制的反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动参加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参与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6篇

一、让准确的评价定位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航标灯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和反思、改进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其功能在于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了解学习的成绩、问题与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通过评价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鼓励,对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因此,教师必须为自己针对学生所实施的每一次评价进行准确的定位: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活动组织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用眼睛和心灵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状态。创造出适宜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的各种状态达到最佳,并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照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分析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设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以此为定位领航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让多元的评价主体成为学生焕发崇高品德的引路人

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没有活力的客体。科学评价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家长或其他人员。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会设置“说说这节课自己的表现与收获”“谈谈你最敬佩哪个同学的表现”等环节。既能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也能使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在每个教学主题结束后,我会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下发一个品德评价表。围绕学生在这一学习主题方面的品德形成情况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让学生本人、小组成员、教师、家长、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使学生在与同学、教师、家长的有效交流中,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促使学生自觉地内省与反思,认真总结自己的前期行为,思考今后的行为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的习惯,不断地改变、完善。让多元的评价主体共同引领学生,促进其崇高品德的形成。

三、让多种的评价方法成为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助推器

在评价方法上,我除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成长记录袋、学生作品分析、测验等方法外,还结合学校实际,利用有效宣传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如,学校有校报、校园电视台,楼道两侧设有校园明星展示区,我将其与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巧妙结合,使其成为特有的评价方式,助推学生高尚品德行为的良性发展。品德与社会课中经常会开展一些画画自己的家乡、制订暑假计划、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我及时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感受、活动体验和收获、调查报告、绘画作品等进行整理,向校报投稿;将学生的成长故事、突出事迹推荐给校园电视台;推荐事迹特别突出的学生参加校园明星的评选等。通过这些特有的、积极向上的宣传评价方式使小学生内心渴望得到关注、渴望成为校园名人、明星的心绪得到极大的满足,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为更多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取得了很好的评价效果。

四、让全面的评价内容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绚丽的七色花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的内容上,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对学生学习技能、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特长才艺等各方面素质的全方位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和课堂,还要关注学生在校内外各种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多年来,蓟县城关小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与评价展示的空间。学校创立了机器人工作室、小天使艺术团、合唱团、芭蕾舞队、鼓乐队、小交警支队等团队;连续举办25届“我伴一同开”系列创新创优活动和20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培养德、才、艺、能兼备的未来优秀人才搭建了成长平台。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将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学生的评价与学校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评价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活动的参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及道德体验,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每学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之星、艺术之星、礼仪之星、进步之星、劳动小能手、体育小健将、学习雷锋标兵、环保小卫士等评选表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受表彰的机会,从而激励他们取长补短、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让恰当的评价时机成为激发学生成长动力的点金石

第7篇

【关键词】引领引导点拨开发组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线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实现语文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教师找准处理好以下五种角色很关键:

一、参与的引领者。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因此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真正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身内部发生作用,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皮亚杰说过的“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 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者,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结合语文教学的语言交际训练的要求,在一次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了“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形式。在活动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由他们自己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整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最初活动的引领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活动设计是否恰当,学生活动是否充分的关键因素。

二、合作的引导者。“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对已学知识巩固的同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的点拨者。《语文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活动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上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比如,为了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又如,指导学生就“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学习称之为“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实施课改之后,自然和社会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出校外,根据本校实际、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场所、人士,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第8篇

关键词:课堂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53-02

思品课教学方法一向较为单一、古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们不敢想、不敢说,思品课堂成为说教课堂,这样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半点的兴趣。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在思品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开展富有成效的课堂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多层次的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促进双方面的共同发展。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大力开展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交际能力,在学思想品德中,用思想品德中摸索思想品德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应用能力。新教材出现的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课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给略显死气的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很多生机。纵观现在的教学,我们为了追求分数,为了追求升学率,将学生禁锢于课文中,沉溺于题海里学生根本没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于是他们纷纷大呼学习思想品德很痛苦,根本就没有能够体会到祖国语言之花的美。我觉得,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对增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准备的充分性

进行实践活动课时,教师要时刻记住,这是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课程,虽然不同于传统课程,但它依然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部分,是为思想品德教学服务的。我们进行实践活动课,不能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要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必不可少。每次的实践活动从准备到成果展示,我建议以四周为一个阶段,四周刚好是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长,在课文讲授前布置课题,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准备进行不定时的指导,在单元教学结束时展示成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活动有序进行。我曾组织学生准备《我就是一道风景》实践活动,因此,活动成果以编辑诗集的形式和幻灯片形式展现,同时让学生明确查找的范围,可搜寻性也较大,学生的自由发挥度也很广。引导,学生自然能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人教版实验教材每一个单元都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其内容涉及了各个领域,贴近生活,时代感很强,这样就对思想品德实践课的课型有了更高的要求。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多样,简便易行,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从而活动中提高思想品德素养。例如《走上辩论台》和《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就可以用辩论赛,演讲会的形式呈现;《乘着音乐的翅膀》就可以用音乐欣赏会的形式,甚至可以让同学自己唱,自己表演,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单元的主题选择活动形式,但有一点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不能只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不能只追求活动课的热闹。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课活动的开展,是服务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发展。趣味性与实效性两者兼备,才能使学生既乐意参加,

四、课堂教学主人的可变性

这个特点是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延伸开来的,既然课堂模式发生变化,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那么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样会发生变化。综合实践课上,学生应该成为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体。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给教师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就提到: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表现自己。最成功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意味着老师的作用会减弱。相反,开展综合实践课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变的,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五、教师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思想品德教师不愿意,不乐意开展综合实践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种课型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课文分析课基本上是以教师的分析为主,教师只需要将文本解读通透就可以了。但是,综合实践课不再是单纯的文本分析,更多的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对综合实践课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教师固步自封,认为“师必定贤于弟子”的话,那么我们肯定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以及“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思想品德,运用思想品德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思想品德老师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养,才能使学生折服,积极地参与思想品德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何乐而

不为呢?

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除了应当具备随时更新知识的能力,适应并改变学生的能力,更应具有一颗爱心。综合实践课讲求的是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已经逝去,我们不再高高在上,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他们的合作者。从活动的准备阶段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无尽的支持和鼓励,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将以往的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化为多方面的评价。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多采用激励评语,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实践活动作为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活动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课堂讨论、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会、黑板报设计、模拟法庭、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还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去认知教材,感悟真理。如我在授完《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主题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观察等方法,从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从学生、居民到工厂负责人,对他们是否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否落实保护环境的行动进行调查。最后指导他们形成书面调查报告。经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保护环境就是就保护人类自己;每一位公民都要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认知、理解到实践运用的过程,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第9篇

一、参与的引领者

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因此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他真正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者自身内部所发生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皮亚杰说过的“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者,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

结合语文教学的语言交际训练的要求,在一次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了“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形式。在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进引领学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的引导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的点拨者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小学语文活动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上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比如,为了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又如,指导学生就“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学习称之为“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实施课改之后,自然和社会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出校外,根据本校实际、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场所、人士,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五、评价的组织者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综合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同时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的。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对儿童的评价必然是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师应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评定、鉴赏,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情感表现、取得的体验和经验成果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作为评价的依据,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位学生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知识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