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村级科普基地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8 08:01: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村级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村级科普基地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第2篇

根据镇党委要求,结合我村党支部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强化基础建设

1、完善党建阵地建设,建设完整的办公场所,有合格的标志牌,有完整的党员活动室,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有规范的档案,有村务公开栏。

2、计划扩宽X组通组公路并进行硬化,在XX安装路灯并进行绿化,确保村民交通安全。

二、党支部活动规范化

1、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支部工作要有新创意和新举措,村两委班子配合的好,及时通报情况,交换意见,做到和谐共事。

2、利用“”制度,搞好党员教育工作,保证全体党员参与决策、管理,监督权力的发挥,努力做到党员活动参与率在60%以上。

3、搞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新党员发展要求,确定发展目标及培养人在党员大会上进行公开确定,认真做好新党员发展公开公示有关要求。

4、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做到表册齐全,及时足额按时价收缴上交。

5、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年内组织党员学习不少于6天,有学习资料,有学习记录。

6、认真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年末将评议党员的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7、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利用微信、QQ、邮箱做好线上送学,专人管理。

8、制定切实可行的村民增收目标,并按照规定完成。

9、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争星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在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

三、宣传思想教育工作

1、定期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开展科普知识、市场经济理论学习、讨论活动。

2、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培训党员,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率要达到95%以上。

3、两委班子成员要抓好理论学习,力争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

4、抓好通讯稿件上报工作和理论成果转化材料。

四、精神文明建设

1、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农户”等活动。

2、利用重大节目开展文体活动,做到活动内容丰富,参加人数多。

第3篇

一、继续完善联动网建设。XX镇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于2002年10月份,虽然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初步构建了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但这毕竟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常务副主任上任后,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立即着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2004年下半年XX镇联动中心工作方案》。

1、继续扩大联动网覆盖面,提高联动网的知名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城南联动中心的宗旨、服务内容及城南信息网的功能作用。二是全面改版了城南联动网,增设了劳动力转移、各村特色产品等版块。三是及时产品、劳务信息,宣传镇域产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水平。抓好科技特派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鼓励联动中心工作人员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并要求科技特派员协同所包村科技联络员在所包村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协助村科技协会办好科技夜校,联动网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设立村级服务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帮助群众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3、进一步完善健全联动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度。联动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所包村(居)的基本情况,如人口数量、劳动力结构、经济状况、农业资源、村委班子结构、可发展潜力等。每月至少走访四户或四家企业,并做好下乡记录,同时,每月至少上报两条信息,每月至少编一期联动网宣传栏。坚持每月25日例会制度,要求联动中心工作人员汇报本月的工作情况及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二、继续抓好莲峰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1、针对城南莲峰三村比较薄弱的经济状况,与村民们探讨发展大计。莲峰三村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地,多年来一直以种植蔬菜为主,品种单一,已造成品种退化,产量降低。为尽快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镇联动中心积极与福建农科所联系,结合山区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建议引进该所的新品种金蕃五号、广东黑皮冬瓜等,更新了种植品种,并经常上山为村民指导,目前长势良好。

2、努力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针对现有莲峰三村示范基地内种植的水果、蔬菜等缺乏科技含量,大部分品种老化,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常务副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与福建农科院及市、区联动中心联系,尽可能地为基地提供新品种、新产品等有关信息,以增强示范基地科技含量,使村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目前基地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品种更新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为其争取资金以解其燃眉之急。目前,该笔资金正在落实中。

三、抓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解决当前突出问题。

XX镇地处城郊,随着城市东扩南移,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见突显,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被镇党委、政府摆上“三农”工作的重要议程。常务副主任上任后,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在她的组织部署下,XX镇于2004年8月3日全面展开新一轮富余劳动力培训意向调查摸底工作,并根据调查摸底的汇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以有效地提高村民的就业率。目前,第一期富余劳动力电脑培训班有望在近期举办。自5月以来,已成功转移富余劳动力170余人。

四、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第4篇

一、继续完善联动网建设。×镇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于××××年月份,虽然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初步构建了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但这毕竟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常务副主任上任后,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立即着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下半年×镇联动中心工作方案》。

⒈继续扩大联动网覆盖面,提高联动网的知名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城南联动中心的宗旨、服务内容及城南信息网的功能作用。二是全面改版了城南联动网,增设了劳动力转移、各村特色产品等版块。三是及时产品、劳务信息,宣传镇域产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水平。抓好科技特派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鼓励联动中心工作人员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并要求科技特派员协同所包村科技联络员在所包村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协助村科技协会办好科技夜校,联动网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设立村级服务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帮助群众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⒊进一步完善健全联动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度。联动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所包村(居)的基本情况,如人口数量、劳动力结构、经济状况、农业资源、村委班子结构、可发展潜力等。每月至少走访四户或四家企业,并做好下乡记录,同时,每月至少上报两条信息,每月至少编一期联动网宣传栏。坚持每×月×日例会制度,要求联动中心工作人员汇报本月的工作情况及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二、继续抓好莲峰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⒈针对城南莲峰三村比较薄弱的经济状况,与村民们探讨发展大计。莲峰三村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地,多年来一直以种植蔬菜为主,品种单一,已造成品种退化,产量降低。为尽快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镇联动中心积极与福建农科所联系,结合山区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建议引进该所的新品种金蕃五号、广东黑皮冬瓜等,更新了种植品种,并经常上山为村民指导,目前长势良好。

⒉努力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针对现有莲峰三村示范基地内种植的水果、蔬菜等缺乏科技含量,大部分品种老化,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常务副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与福建农科院及市、区联动中心联系,尽可能地为基地提供新品种、新产品等有关信息,以增强示范基地科技含量,使村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目前基地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品种更新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为其争取资金以解其燃眉之急。目前,该笔资金正在落实中。

三、抓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解决当前突出问题。

×镇地处城郊,随着城市东扩南移,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见突显,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被镇党委、政府摆上“三农”工作的重要议程。常务副主任上任后,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在她的组织部署下,×镇于××××年×月×日全面展开新一轮富余劳动力培训意向调查摸底工作,并根据调查摸底的汇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以有效地提高村民的就业率。目前,第一期富余劳动力电脑培训班有望在近期举办。自月以来,已成功转移富余劳动力余人。

四、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第5篇

一、2007年新型农民培养工作情况

(一)结合素质培训工程,启动三级培训计划

1、成立创业青年培训基地,启动县级培训计划

今年团县委继续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在服务青年增收成才工作中,与县劳动局合作,成立了创业青年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根据青年所需,开展实用、丰富、多层次的创业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青年的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为广大青年搭建创业增收平台。近期,团县委将举行创业青年推进会,会上将为创业青年培训基地揭牌,将举行首期创业青年开班仪式,对现已报名要求参加培训的80名农村青年进行培训。

2、努力实现部门联动,启动镇级培训计划

在团县委整体部署安排下,各乡镇团委加强与乡镇社保所、计生办、农发办、经发办、林业站、民政科等职能科室所的联系沟通,发挥共青团组织协调优势,借助相关部门专业职能的优势,广泛开展“新农民大讲堂”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青年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促使农村青年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此外,在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注重青年典型的培养宣传工作,通过对优秀青年典型的地宣传,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农村青年,更为有效的发挥典型带动引领作用,从而在广大农村青年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进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取得实效。

3、积极发挥村官作用,实施村级培训计划

07年,团县委要求各乡镇团组织充分利用好494名村官,80名服务基层志愿者这一庞大队伍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发挥其智力资源优势,组织其参与新农民大讲堂活动,在全县各行政村中广泛开办“村官大课堂”,启动村级培训计划。一方面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围绕文明礼仪、常用英语、法律常识、卫生防疫、生殖健康、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在青年中心、业余党团校、村委会等宣传阵地定期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青年进行培训,帮助其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推进农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通过举办“村官大课堂”,为大学生村官和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成员搭建展示才华、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锻炼,让其成为未来农村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拓宽工作方式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形式

1、开辟“新农民大讲堂网上论坛”

团县委充分利用*共青团网站的宣传优势,在网站上开辟“新农民大讲堂网上论坛”,搭建工作交流平台,青年可结合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对课程安排、授课内容进行论证,以便最广泛的争取青年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工作良性互动,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2、开办“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大讲堂”

以团县委为主体集中开展“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大讲堂”活动。组织县内奥运会、残奥会赛会申请人、城市志愿者、服务基层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及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奥运政策、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语言翻译、医疗救护等方面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为志愿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月10日、14日,团县委集中2天,对全县335名“好运北京”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志愿者进行培训,大力宣讲奥运,传播奥运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并就赛场突发事件处理、急救常识等相关内容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圆满完成测试赛志愿服务工作。

3、深化“青春之音”广播站活动

06年,*县“青春之音”广播站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团县委继续深化此项工作,组织大学生村官及服务基层志愿者利用各村集体广播,宣传科学文化、文明礼仪、政策法规、北京奥运等方面知识,丰富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年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贡献力量。

4、举办*县第23届青年文化节

在青年文化节期间,团县委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全面深化*县“迎奥运、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活动,弘扬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辟提高青年农民文明素养的新渠道。

二、2008年新型农民培养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计划

继续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在15个乡镇中广泛开展以政策知识普及、素质培训、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

(二)启动“技术骨干乡村行”活动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协调各培训单位,整合社会资源,组织一批青年技术骨干,下到乡镇农村、下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讲解并实际操作有关养殖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及技术,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的能力,有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三)启动“青年创业讲师团”巡回报告行动

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和旧的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及农村青年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思路狭窄,创业勇气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年创业行动的顺利实施。为此,团县委将组织我县资深专家学者及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创业青年成立青年创业讲师团,并在适当时机下乡进村举行巡回报告,以积极先进的青年创业成功典范进行现身说法,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觉走创业之路,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步伐贡献青年才智。

(四)深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

组织种植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水务局、林业局、环保局、文委等涉农单位的团组织,通过举办科普知识宣传、实用技能培训、文艺节目演出等形式,向广大青年农民灌输丰富的知识,帮助其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全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加快转型、加速升级”的要求,突出科技引领,大力发展高端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促进全区“三农”工作加速转型升级。

二、目标任务

农业增加值达3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00亩(其中亩效益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面积900亩),建设蔬菜基地500亩,高效渔业面积2700亩;新增发酵床养猪示范场1个;引进“三资”投入农业2.3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农产品出口200万美元;新增绿化造林面积4800亩,新增20个绿化达标示范村,确保通过省绿化达标整体推进县(区)达标验收,预期森林覆盖率达25.68%;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入社农户1050户;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带动农户0.5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3%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加速推进产业升级。2011年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00亩(其中亩效益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面积900亩),建设蔬菜基地500亩,高效渔业面积2700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果树和花卉苗木、茶叶,加大重点设施农业工程建设力度,充分挖掘观光农业潜力,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二)注重突出科技引领。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在蔬菜研究所建成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加强与南京农大等高校的合作,通过组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及“园艺作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心”,提高科研设施装备水平。二是加强新品研制。加快小白菜、辣椒、豇豆、南瓜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造新品种研发中心、新种苗繁育基地、新技术示范基地和新产品会展基地。同时,确保省小白菜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加强科普示范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户“一户带五户”的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形成“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链。加大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全年引进推广30个以上农业新品种,20项适用技术,高效农业适用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现场会15场以上。

(三)继续深化生态创建。围绕生态市创建考核目标,主攻难点,继续深化6项重点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一是抓好绿化造林。新增绿化造林4800亩,重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和全区26个村庄整体推进县达标工程(其中示范村20个),确保所有国道、省道、铁路可视范围内的村庄绿化达标;落实好绿化造林领导责任制和林木管护责任制,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预期值达25.68%。二是抓好清洁工程,对全区已建成的规模化养猪场沼气池加强规范管理,积极推广标准化猪场建设,实施生态养殖;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新增发酵床养殖示范场1个,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三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坚持堵疏结合,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就地还田、粉碎还田和其它秸秆综合利用方式,2011年继续实现秸秆零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四是抓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继续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和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降低化肥施用强度,2011年化学肥料施用强度<250千克/公顷。五是抓好农药减量工程。在2010年农药施用量下降20%的基础上,坚持粮油作物病虫防治以配方指导、蔬菜作物以测报指导的方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防治的宣传引导,有效促进作物病害防治节本、高效、安全。六是抓好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以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基地农产品检测、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销售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已落户我区的农业企业,要主动帮助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不断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项目扶持、产品推介等服务,争取以商引商。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合作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提高我区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的知名度。全年完成“三资”投农2.3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完成农产品出口200万美元。

(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一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全年计划新增入社农户1050户,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把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的组织,做到“管理不包办,扶持不代替”,鼓励做大做强,向股份制企业的方向推进。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并将其作为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点发展方向。二是强化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下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镇润政〔2009〕28号),开展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抓好村(社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建设力度,对优势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加强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推介力度,组织有关企业协会开展优质农产品创名牌活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品牌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全年重点培植“五洲”、“彭公”、“源春”、“嶂山”、“金莲”等农业品牌,力争再争创1个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

(七)加大资源管护力度。加大依法治农力度,维持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农业资源。一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护农行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查处销售假劣农药、肥料、兽用生物制品、兽药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全区农业生产秩序稳定。二是切实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落实好长江春季禁渔期各项工作,依法查处破坏渔业资源行为。三是切实保护森林资源。认真抓好森林防火,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建设好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加强松材线虫病清理;严厉打击滥砍乱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四是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严厉查处私屠乱宰行为,对定点屠宰场实施监管。

(八)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坚持常年防疫与突击免疫相结合,督查台帐与抗体检测相结合,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抗体合格率达85%以上。认真贯彻落实“防、检、消、杀”四字方针,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规范养殖户档案管理。加强防疫、检疫和投入品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事故。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要重点研究部署农业工作,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落实,班子成员全力支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农口系统和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调查研究、指导服务、检查监督的职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执行落实。各地要认真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切实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一是认真把握好统计、公示、发放等环节,规范操作、加强监管,认真落实好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二是落实好宣传、统计理赔等各项工作,做到农业保险应保尽保,应赔尽赔,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三是进一步加大区、镇两级财政资金的支农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第7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从思想、组织、措施、投入等方面确保精神文明各项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规划、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落实、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的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认真在全镇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文明创建的目的意义,积极在全镇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了镇村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健全了工作落实机制、强化督查指导机制和调度协调机制,提出了具体、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创建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将创建内容定标准、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层层分解。同时,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与一年一度的目标考核紧密结合,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良好局面。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狠抓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发放学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势不断规范群众的思想道德行为,每年召开道德建设模范表彰大会,对全镇涌现出来的入围中国好人榜,全国首位捐献器官的现役军人-徐园;背着母亲上学的中国好人-王璐;当选好人的中国最美供电所所长-陈长宝进行表彰。

二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礼宾协会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修订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反对铺张浪,反对封建迷信。

三是抓好文明言行规范活动。在全镇倡导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大力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代精神,有力的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三、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改扩建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投资450万元建成了镇文化广场,购置安装了健身器材,成功举办全省农民篮球大赛。同时,加强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目前,全镇24个村全部建成了文化大院,其中15个村的文化大院包含有活动室、器材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健身器材等,每个村利用文化大院坚持每月放映一部公益性电影,建设文化大院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组建文娱团体,着力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精品,舞狮、旱船、二楞扳跤、金香丝等6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资文化遗产。镇党委、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个村奖励1000元,鼓励各村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并利用农闲、节假日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普遍好评。此外,每年举行一次农民篮球运动会,提高了群众的身体素质。

三是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为载体,从完善镇区功能和加大综合环境整治入手,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对镇区和沿S304省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新建了镇国土所、规划建设环保分局、国税分局和为民服务大厅,建成了镇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益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2009年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

四、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社会服务优质高效规范

全面实行村级工作目标管理,全面推行镇村干部绩效量化考核,全面实施镇干部当日去向公示、一周工作计划总结、当月工作考核公示通报,通过实在管用的机制制度载体,促进干部作风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政府系统自身建设,致力破除“”顽疾,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责任担当和团结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我负责、我来办、马上办”的理念深入人心。认真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和养老金发放工作,全镇新农合参合率103%,城乡居保缴费28921人,享受养老金8207人。

五、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

镇计生工作按照坚持“一个核心”,做好“两个优化”,依托“三为主”,做到“四个一”,实现“五个提升”的工作要求(“一个核心”即:以孕前型管理为核心;“两个优化”即:优化数据采集和全员流动人口建档;“三为主”即:以经常性为主、以避孕节育为主、以宣传教育为主;“四个一”即:建成一支优秀计生干部队伍、打造一个计生村为主示范点、力争万人一例两非案件突破和工作争创一流;“五个提升”即提升孕情检出指标、两女户结扎及时到位率、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出生引流比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格奖惩,不断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2013年,省计划生育考核调查小组对我镇样本点刘圩村进行调查考核。考核结果认定:我镇样本点村刘圩村出生、节育、孕情、全员人口信息等无虚、重、错、漏报;流动人口无漏建档、虚建档,圆满完成了省考核调查小组对样本点的考核目标,实现了“零失分”。文教工作方面:对全镇所有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实施了“合校并点”,建成了两所寄宿式初中、一所寄宿式小学,并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同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平安建设,改善了教书育人环境,保障了师生安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投资200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免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的参合费。

六、完善服务,健全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我们把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立了镇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咨询服务和困难救助。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增加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

二是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全面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障群众依法享有民利。同时,积极推动“四议两公开”在全镇的贯彻落实,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求各村按照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程序进行。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村为主、镇负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干部开门接访、积案化解工作,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得到解决。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组织开展了“打盗抢保民安”等系列专项行动,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严厉打击“五强”行为,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

七、突出重点,齐抓共管,环境面貌整洁优美

一是统筹发展修规划。按照适度超前的城镇化的理念,修定和完善了镇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交通体系、精神文明建设等详规。依据东部商贸、中部政务、西部工业的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镇发展。

二是打造城镇显特色。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投资5000余万元对304省道两侧进行绿化亮化提升,投资3000余万元对镇区基础设施实施彻底改造。吸引资金建成农贸市场和金宝商业街。围绕商业街,打造城镇亮点,建设生态。

三是靓丽城市树形象。严格落实了门前“五包”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吸纳沿街摊点入市,严格车辆停放,大力整治乱搭乱建和乱扔乱倒现象,不断健全环卫体制,提升卫生保洁水平。加强环卫宣传,不断增强市民环卫意识,提升城镇良好形象。

八、严格制度,依法选举,基层民主健全有效

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镇党委着重抓了政务、村务公开。镇村两级均设有相关领导小组,设一名主管领导专抓此项工作,镇辖24个村均设有村民自治委员会和村务公开栏。凡涉及人事安排、重大项目承包、财务收支、房基地审批等重大事项,均由村民理财小组研究通过,并上栏公布于众,从而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也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九、双轮驱动,率先发展,村镇经济发展壮大

工业强镇步伐加快。从2006年开始,举全镇之力在全县率先开展全民创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建设“凤还巢”农民工创业园,搭建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平台。目前园区道路、架电及土地补偿共投资2000多万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达到“五通一平”,并已征用土地近500亩,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现已有华冠光学、鼎信服饰、今世缘家具等12家企业落户园区,园区效益初步显现。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贯穿农村工作始终,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全镇结合种植养殖业发展现状和潜力,按照“十百千万”的农业工作思路,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全镇已形成十个养殖专业村(专业小区),八百户百头养猪户,六个千头养殖场,2000户养殖户年收益超万元。

十、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志愿服务广泛深入

积极开展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镇社会志愿服务做到了有组织机构、有实施方案、有活计划、有记录。一是组织镇农技、农机、畜牧等涉农部门的骨干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农民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二是积极开展科普法制走进企业。志愿者常年到企业开展环保法规、安全生产知识、科技管理等宣传活动,强化了企业中青年团员的科技、创新和法制意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志愿宣传活动。组织环境整治志愿者分队进村入户,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挂图、粉刷标语等多种形式,挨家逐户的开展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四是积极开展扶危济困志愿活动。志愿者经常到镇敬老院,帮助老人理发、洗衣、打扫卫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8篇

当前,正值我县春耕大忙季节,*长一行到我县检查指导农业农村工作,充分体现了上级部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狠抓传统支柱产业的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小区域经济,使全县的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下面就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做个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

20*年,全县春耕生产动手较早,农田地备耕充分,农业及农资部门及早就位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目前,全县大春生产栽种进展十分顺利,截止4月10日,全县完成大春栽种面积万亩,同比万亩,完成计划的%。其中:水稻栽插万亩,同比万亩,完成计划的%;旱谷播种万亩,同比慢万亩,占计划的%;玉米播种万亩,同比快万亩,占计划的%;薯类栽种万亩,同比万亩;杂粮下种万亩,同比快万亩;豆类下种万亩,同比快万亩。二、各项农业生产措施落实情况

1、蔗、茶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生产情况(1)高优蔗园建设情况20*/20*植期,共完成高优蔗园建设面积万亩,占计划万亩的%,其中,秋植蔗完成万亩,完成计划任务万亩的%;冬春植蔗完成万亩,完成计划任务万亩的%。20*/20*榨季,实际砍蔗面积6.776万亩,较上一榨季减0.324万亩,实现农业产量23.97万吨,较上一榨季增2.87万吨,农业产值达4551.7万元,较上一榨季增1519万元。工业入榨量为20.54万吨,较上一榨季增2.36万吨;入榨蔗平均含糖份和产糖率分别为14.72%和13.2%,较上一榨季明显提高;生产白砂糖2.7万吨,生产酒精0.155万吨,工业产值12*3.5万元,实现蔗糖业总产值16625.2万元,较上一榨季增6492.3万元。(2)茶叶生产情况20*年,全县茶叶面积累计达9.6万亩,新建高优生态茶园0.535万亩,累计建成高优生态茶园3.978万亩,茶叶可采摘面积达6.3191万亩,毛茶产量2016.1吨。农民实现茶叶收入2115.1万元,比上年增720.6万元,增51.6%。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9.0*万亩(含农场),其中,2000—20*年建成高优生态茶园3.4369万亩(含0.7886万亩的无公害茶园),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8.2%;老茶园5.5682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61.8%。今年计划完成万亩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任务,现已完成开挖种植沟万亩,完成计划的%。

2、生物能源完成情况

目前,全县共完成木薯种植亩

3、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调供情况去年11月至今年4月10日止,共调入两杂种子万公斤,其中,杂交水稻种子万公斤,杂交玉米种子万公斤,玉米群改种万公斤,截止4月10日,共销售杂交水稻种子万公斤,杂交玉米万公斤,群改种万公斤。4月10日止,县供销社、勐省糖业公司、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共调进化肥吨,其中,尿素吨、复合肥吨、钙镁磷肥吨、其它肥料吨;农药吨,其中,杀虫剂吨、除草剂吨、杀菌剂吨;农膜吨。农用物资就位早,数量充足,为今年的大春粮食生产提供了物资保障。

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全县共建成高稳产农田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完成坡改梯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万亩,开挖新田万亩,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完成水利排灌沟渠建设公里,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万个,完成土石方开挖工程万立方米。

4、三大粮食作物各项增产措施落实情况(1)良种种推广情况截止4月10日,全县共完成良种推广万亩,占计划的%,其中,杂交水稻万亩,占计划的%,水稻中矮杆良种万亩,占计划的%,优质稻完成万亩,占计划的%;玉米良种完成万亩,占计划的%,陆稻良种完成万亩,占计划的%。(2)各项配套措施完成情况①实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3.71万亩,占计划的55.37%;②培育壮秧万亩,完成计划的%;③推广水稻品种多样性抗病混栽技术万亩,占计划的%;④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万亩,占计划的%;⑤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万亩,占计划的%;⑥推广山区旱粮多元化立体栽培技术万亩,占计划的%;⑦切实加强对大小春粮经作物病虫草鼠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工作。共发出病虫简报期份,指导大田防治万亩次,占计划的%。⑧为使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期,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份。

(3)中心样板落实情况典型引路样板推动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惯用做法,也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以在生产上应用的重要手段。我们选择公路沿线,交通方便,群众文化素质高,经济基础好,集中联片的田地块举办样板。据统计,截止4月10日,完成各项中心样板万亩,其中,优质稻示范样板0.4万亩,杂交玉米示范样板2.5万亩;水稻品种多样性抗病混栽样板0.2万亩;杂交陆稻示范样板0.*万亩;高寒山区粳型杂交水稻(鄂粳杂)示范样板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0.15万亩;旱地立体栽培示范样板0.4万亩;水稻旱育稀植示范样板0.4万亩。5、小区域经济作物的种植完成情况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开发具有佤山品牌的地方名、特、优、稀农产品,目前为止,全县共推广无公害蔬菜0.32*万亩,小区域经济1.145万亩,其中:香红辣0.34万亩,香红蒜0.1万亩,黑葵花0.25万亩,土烟0.1万亩,草果0.15万亩,香芋0.12万亩,芝麻、苏子等0.*5万亩;开发花椒、核桃、木瓜等经济林果2.176万亩,使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值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6、新品种、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情况今年根据我县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在去年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粮食作物新品种,对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高产性等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共计亩。其中,杂交稻品种个,杂交玉米品种个,以期通过良种试验种植。带动全县良种种植面积。

7、农资市场清查整治情况为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保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入户,我局共组织开展赶科普街1次,放心农资下乡宣传2次,食品安全宣传2次,整顿农资市场10个,检查农资门市13个。对农资经营大户进行农药标签抽查15个,农业系统内部自检自查1次,均未查到不合格的化肥、农药流入我县。查处假种子案件1起,使我县的农资市场质量得到保证,避免了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我县99.2%的土地面积是山区,交通不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的救灾、防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弱,各种灾害频繁发生,一定程度上仍属于自然农业的现状。二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大春生产形式严峻。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群众的生产费用增加。加之财政困难,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措施不够力,群众的购买力弱,三大作物生产缺肥现象突出,特别是山区玉米更为严重。

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上也因缺钱,不能及时施药预防。三是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由于缺乏农技推广经费,各项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均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开展,农业技术全面普及的难度越来越大,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新机具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四是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由于农业系统内部执法部门多,局上又无专门的执法协调机构和人员,涉农法律法规宣传落实不够到位,广大农民不知法不懂法,出现了法盲的误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要取得我县20*年农业工作新突破,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调动,农产品市场价格拉动,各项工作推动的有利时机,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竟争力,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好“十一五”期间我县“5.8”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及工作基础,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及农业技术普及率,确保粮食丰产。结合实际,加强水稻新品种引试推广,促进坝区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山区粳稻良种的利用率;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对我县玉米良种实行补贴的时机,合理布局不同海拔高度的玉米品种结构,特别要做好适宜东部高海拔地区,和西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杂交玉米良种的引种推广工作,在水稻、玉米良种利用上取得更大突破。以项目为载体,抓示范样板建设,带动面上技术推广,认真组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配套落实优质高产良种、培育壮秧、规范化栽培、水稻多样性抗病混栽、陆稻立体栽培、玉米立体栽培、平衡施肥、蓄留再生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技配套措施。要正确处理好稳定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把农业结构调整理解为“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玉米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资补贴工作,加大宣传落实力度,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应用良种的积极性。

(二)围绕农业资源和特色立县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县农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竟争力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当务之急是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橡胶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培植木薯、核桃新兴产业。一是夯实基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甘蔗、茶叶、橡胶经济水平。要加强蔗区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产高糖甘蔗品种,实现原料蔗生产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目标,提高蔗糖业竞争力;要持续大干高优茶园建设,提高茶叶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整合茶叶品牌,加强宣传和市场开拓,尽快产生品牌和规模效应,极积开发茶叶新品种,做到名优茶和大众茶同时抓;要抓住天然橡胶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条件,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做好橡胶种苗培育,中小苗管理,割胶技术培训,胶林管理和更新工作。二是稳步推进木薯、核桃新兴产业的培育。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品种对路既要适合自然条件,又要适应经济、社会等条件因素,高标准种植,加强管理,良种良法配套,确保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县仅有勐省糖厂可以称得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十分低下,农业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力弱,在结构调整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要围绕“5.8”产业基地建设,对现有企业通过重组和联合,加强资源整合,为其争取配套项目,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落实有关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它们引进资金、技术、人材,建设原料基地,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促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二要引导、扶持、壮大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等农村中介组织,使它们成为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有效纽带,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我服务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三要积极培育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排头兵”,要把培育好、利用好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力武器,不断总结并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技术培训、项目扶持上给予倾斜,增加其发展后劲,使他们在先富起来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四)抓好示范亮点,推动整体工作。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围绕全县35个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抓工作典型,所选择的典型不求多,只求精,要在新、奇、特上下功夫,要有新内容,新特色,新看点,示范作用要强,推广价值要高。在办样板的过程中要做到有实施方案、有工作措施、有责任人,要自始至终加强管理,达到种植规范,管理科学,记载详细,数据完整,说服力强,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大农村国债沼气建设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农村沼气建设,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保持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落脚点,要把建好沼气池作为一场硬战来打,在布局上要做到集中布局,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精心组织实施,杜绝或减少病、废池,提高建池质量,同时要加大农村能源技术培训力度,造就一支沼气池建设、管理专业队伍。

(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务经济收入。

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省、市两级的充分肯定,为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劳动力转移的档次水平不高,劳务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甚至由于输出的男女比例不平衡,还导致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输出和转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要在输出的档次上下功夫,着力打响劳务经济“佤族歌舞”这一品牌,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第9篇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实施“文化强区”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努力,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马江剧院、船政博物馆、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马江城市广场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区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等一大批与文化相关的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之中。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变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得到根本性的完善。

(一)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初具规模。该项目是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一期工程投资2300万元,主要是对天马山东部坟墓和山体进行园林景观改造,修建四通八达的登山道、适宜运动的场所等。该工程于2009年上半年动工,同年底建成。目前,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已成为区人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总投资5900万元、建筑面积9980平方米的区青少年校外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自2010年12月16日开工以来,学生宿舍楼、综合训练馆主体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等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位列全省前列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以适应新城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需要。

(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在抓好区文化馆、图书馆二级达标馆建设的同时,加强两镇一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财政投入500多万元资金,建成两镇一街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2个社区文化中心(其中亭江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站示范点);重视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资金,建成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亭江镇等3个乡(镇)分中心,罗星村等47个村(居)网点,形成了覆盖区、乡、村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四)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完成。全区33个行政村(不含琅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已于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并全部通过了省、市两级的验收。随着农家书屋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村级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加了农村群众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新途径。

(五)船政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市、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船政文化建设逐年加强,投入逐年增加,已初具规模。船政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日益提高,成为了省、市、区的一大文化品牌。

增强保护意识,文化保护工作成绩明显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和船政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积极开展文物专题调查,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维护。经过普查、挖掘和保护,通过上级文物部门的认证,全区现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

为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管理工作的领导,于1987年成立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并设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文物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中,明确一位副区长分管文物工作。同时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每年定期召开文物工作会议,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编制了《区文物保护一览表》,把全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纳入保护范畴。区文物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根据文物修缮、馆所建设的实际情况,划拨项目专项经费。

2010年以来,我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首先对省重要涉台文物:闽安协台衙门、迥龙桥、怡山院及濒临倒塌的朱子祠等4处文物进行修缮保护,闽安协台衙门立项建筑工程于2010年4月动工,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已完成图纸设计、设计报批、资金概算等,经区评审中心、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资金确认后,预计工程可于2012年下半年动工。朱子祠的修缮工作也正在抓紧实施,目前修缮方案已报区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评审,评审一结束即可进入施工。

强化指导,广泛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节假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建区25周年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两马同春闹元宵、两马体育联赛、两马书画展、两马学生体育夏令营等活动,以及“文化三下乡”、激情广场大家唱等大型文化活动100多场(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区文化馆充分利用现有较好的场馆条件,依托马江剧院开展群众文化服务,长期坚持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承办各类社会文艺活动,辅导下属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等。在马江剧院内开展主歌舞表演、体育比赛、文化艺术培训、放映公益电影、举办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2006年以来,马江剧院先后举办了各类89场大型文体活动。同时,注意抓好基层文化站建设,加强对村级文化协管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提高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补贴(从每月50元/人提高到每月100元/人),提高文化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文化进社区、村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文化活动倡导者和爱好者组成的社团组织。如区老年大学及其合唱艺术团、激情广场队伍和民间文化培训团队。在区文化馆的指导和辅导下,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为活跃城乡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激情广场”的广场集体舞和民族健身操的普及,满足了广大群众自娱自乐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拓宽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途径,促进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和实践初见成效

(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完成。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组建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配备6名专职执法人员,负责对全区文化市场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持续开展打击制作传播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专项行动,开展以学校周边环境及网吧、游戏场所为重点的整治活动,加强日常检查和突击行动,建立网吧长效监查管理机制;2006年以来,区文体局等单位出动了600多人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28家次、取缔黑网吧11家、收缴非法盗版影像制品10万多片、非法盗版图书1万多册、取缔无证音像店、书店、游戏机店52家,进一步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区级电影管理职能实现平稳划转。按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区于2010年完成了区农村电影管理划转工作,从原区文体局划归区广播电视局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促进了事业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时期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文化服务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服务管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还难以适应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特别是琅岐镇的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而制约了我区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投入欠债较多。由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发展,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多,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迟滞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是缺少各个门类专业型人才。文化艺术各个门类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缺少系统学习训练,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由此形成各个专业门类缺乏学科带头人、文化建设中精品打造困难、国内知名度低的不利局面。

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着海西建设和新城建设的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十二五”期间,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建立起功能完善、运转正常、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区将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全面加快加大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为新城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建设新城、建设文化新城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惠及广大群众原则,把文化事业发展重心下移,努力改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和文化保护,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二)抓机遇、抓项目、抓重点,实现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紧密结合“海西建设”和“新城”发展战略,致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满足全区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

(三)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实现文化乐民经常化、文化育民制度化、文化富民目标化。按照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大实施村级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村级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和服务设施建设,拓宽文化产品供给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农村文艺演出队、农村科普服务队、民族文化传承人等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培养好骨干队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经常性开展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

(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重在建设,加快文化人才培养步伐。通过政府主导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常性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通过调动和激发群众自身文化需求来促进文化的自主发展与繁荣。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工作队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五)严格执法,加强文化传承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重点做好各级文物保护、文物抢救维修等工作。通过努力,使我区文化遗产在新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