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7 19:56: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西医护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1观察对象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67人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69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女63人,男4人;平均年龄(19.0±2.5)岁;已实习时间为3个月;学历:中专34人,大专22人,本科11人。对照组中女64人,男5人;平均年龄(19.0±2.4)岁;已实习时间为3个月;学历:中专36人,大专20人,本科13人。2组护生性别、平均年龄、已在院实习时间、学历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辅助支持管理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观察组开展辅助支持教学管理。
1.2.1《手册》的建立根据我院临床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甘肃科技查新平台检索、借鉴近3年国家级核心期刊教学管理文献并咨询6位以上同类教学医院、中医学院的教学管理专家,由护理部主任、外科护士长、教学组长及专科导师按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卫校护生实目标制定管理《手册》,内容涵盖实习建议、护理工作精神、病区情况介绍、实习相关规章制度、带教老师及负责教学内容介绍、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多媒体资料、实习目标及重点学习内容、不同学历护生实习内容时间安排表、护理教学查房标准及出科考核评价11个维度。
1.2.2辅助支持管理的实施
1.2.2.1临床护理教师使用手册模式每年2次实习期之间,护士长邀请护理部主管教学主任参加、指导科室教学组长、带教老师集中培训及讨论会,内容包括:师德教育、教学方法、手册使用方法、不同学历护生带教重点,专科理论教学老师进行PPT试讲并负责每年对理论内容进行修订及补充新知识,操作示范老师演练操作,教学组长按照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制作教学查房教案模板,理论及操作演练时由护士长及相关专科高年资教学组长进行质量监督,共同讨论上一实习期存在的问题并修订新实习期专科实习手册。
1.2.2.2护生使用模式教学组长负责在护生入科前一周将手册发放至护生手中,便于护生提前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及环境进行预习;入科后护生按照自身学历选择相应的实习内容、时间安排表进行学习;理论和操作示范课后,护生可参照课件PPT及操作视频复习相关知识并进行操作练习;按照手册出科考核内容准备出科理论、操作、综合能力、小讲课考核。
1.2.2.3规范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将每一期实习时间4周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熟悉环境及工作流程阶段,护生入科一周内由教学组长、总务护师强化培训所有专科工作流程,周五接受教学组长考核,合格者正式跟带教老师进入专科护理实践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专科护理实践阶段,每位带教老师在2~4周内只带教固定的一名护生,在第二、三周的时间内按照实习内容安排表对护生进行教学,指导护生操作,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并通过考核由带教老师和护生在表单上面签名;第三阶段是出科考核阶段,周三进行小讲课及护生操作演练,周一至周四晨间床头交接班时现场进行综合能力考核(由护生对所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周五进行理论、操作考核。
1.2.2.4专科护理教学专科护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操作、教学查房、沟通宣教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培训5方面,此模块为辅助支持管理的精髓。理论及操作资料均为多媒体课件,理论涵盖外科基础护理、中医基础知识、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知识、专科药物知识等相关内容;操作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等;教学查房要求护生注重中医护理资料的收集整理,以问题引导护生掌握专科典型疾病的辨证施护,考察护生专科中医护理操作掌握情况,提高护生中医护理实践能力;沟通宣教能力集沟通技巧与宣教技能、应变能力为一体;小讲课侧重引导本科护生临床观察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达到培养本科护生收集中医护理资料、组织教学、授课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同学历护生的培训目标有所侧重,以培训-练习-演练-考核之常模进行培训与评价。护生有目标可指引,有内容可学习,有资料可复习;教师有框架可执行,有课件可教学,有反馈可调整。
1.2.2.5出科反馈评价第4周考核后,护士长、教学组长组织护生及教师进行双向评价,检查教学效果及征询教学意见,将反馈意见记录并组织讨论解决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管理,便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3评价方法统计使用辅助支持管理及手册以后护生专科理论、操作、综合能力、小讲课考核成绩及护生、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与使用前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质量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小讲课考核成绩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教学质量满意度观察组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57人(85.07%),满意9人(13.43%),不满意1人(1.49%);对照组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42人(60.87%),满意20人(28.99%),不满意7人(10.14%)。2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辅助支持管理改进了中医院护理教学模式辅助支持管理并非仅简单设计护理教学内容,而是针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进行临床教学[3],充分调动所有新进科护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尽快达到专科护理教学目标。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经常采用跟班制,导致一个教学月不同老师分阶段带教,加之理论与操作教学后护生无参考资料可复习,可能导致因仅追求教学内容数量而影响教学质量的现象。而辅助支持管理中,每位护生从入科初级考核合格进入临床实践学习到出科评价实现全程固定老师教学,护生课余可参考教学多媒体资料复习、巩固、练习。《手册》中完整记录了护生各项学习内容的学习考核状况,有助于护士长及教学组长迅速完整地掌握护生基本情况,从而能及时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方案。此种有的放矢的全程、全面的教学,在提高护生专科学习质量的同时,得到带教老师、各学历水平护生的好评及满意。
3.2辅助支持管理提高了临床教学老师专科中医护理教学水平辅助支持管理后,各学历层次护生与专属教学老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协调的教学整体。教学老师在临床教学中使用《手册》,根据所带护生的学历层次明确该护生需要学习、掌握的所有内容,按照实习内容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学,完成带教任务。每年两次实习期之间的专科护理老师教学能力培训及讨论会,通过护理部主管教学主任-护士长-高年资教学组长质控体系,支持、帮助临床教学老师提高理论及操作、教学查房授课水平,培养带教老师因人施教的意识、方法与能力,促进老师自身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同时,教学老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有完整的教学方案及管理体系可遵循,减轻了带教老师心理及教学工作压力,从而使专科中医护理教学及考核小组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护士语言的基本要求
1文明礼貌
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要求学生掌握的“六艺”中礼就为其首。约翰逊(美)这样形容礼貌的作用:礼貌像只气垫,尽管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却能奇妙的减少颠簸。对他人的礼貌,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也留给对方以亲切、可信赖的感觉,能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礼貌,最基本的就是遵循优质护理服务礼仪中的“七有声”,即患者入院有迎声,治疗时有称呼声,与患者合作有谢声,操作失败有道歉声,患者咨询有解答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送声;另外,牢记患者的名字,并根据年龄或职业使用尊称,也是礼仪的基本要求,切忌以床号或简单的代号称呼患者。
2真诚
真诚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态度决定结果,真诚的态度能美化语言效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换位思考,学会用患者的眼光去看问题,用患者的心去感受问题,言语中体现对患者的理解和包容。真正履行“七不讲”,即不讲不耐烦的语言,不讲训斥对方的语言,不讲为难对方的语言,不讲挖苦对方的语言,不讲侮辱对方的语言,不讲庸俗的语言,不与患者发生争执。注重细节,无论事情大小,及时解决患者的难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不能敷衍了事,应取得患者的谅解后请求相关人员协助解决。
3主动性
优质护理强调主动服务,但一定不能单纯机械地操作,要带着爱心和责任心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患者的需要、感受,做到“询问在需求之前,服务在患者开口之前”。让患者在每时、每刻、每个细微的环节上都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贴切服务,处处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被理解。当他们的正常需求得到满足时感到满意,潜在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动,最终表现为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否则,再专业、再高超的技能也不一定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和称赞。
4科学性与准确性
护士与患者交谈,对于涉及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必须使用科学的语言,使用有理有据、真实可靠和有事实根据的语言,切不可随便乱说或不懂装懂。对于涉及数量的解释,尽量避免用“多”、“少”之类的形容词。例如新生儿脱水热的护理中,对于“多喂水”这一要求,成人和儿童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有根据患儿的体重及体温,计算出所需的水分,并以毫升数告知,对于老年患者,还必须以所使用的奶瓶容量为单位具体告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严谨性
保护患者的隐私及不在不适宜的场合讨论病情。特别是对手术中的患者,可能会把无意中听到的病情描述和自己联系到一起。曾有一位患者在剖腹产麻醉清醒后迫不及待的询问自己的子宫肌瘤和术中出血情况,原因就是在手术过程中模模糊糊的听到医护人员提到“子宫肌瘤、大出血”等字眼,虽然手术过程很顺利,手术医师讨论的是其他患者,且经过及时的解释也消除了患者的顾虑,但在医师进行解释前已经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伤害,由此也会降低患者对医疗行业的慎独精神的评价。
6适当的反馈技巧
交谈中,注意观察对象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表现形式,以及时了解对方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老人和儿童,应适当重复,对于术前或特殊检查前的准备,要及时评估对方的接受程度,必要时可请对方复述一遍,并适时插入“是的、很好”等肯定性语言,提升患者的自信感。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问题时,应首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所在,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
重视语言交流时的细节处理
细节处理包括体态、仪表、环境、声调、语气等。细节决定成败,沟通交流要取得满意的效果,细节的处理很重要。交流过程中注意运用合适的表情、动作和语调,并与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相配合。如在倾听的过程中注视对方的眼睛、不做无关的事情、及时反馈表示自己的专心,又如不在表示同情的时候说笑。
特殊情境下的语言艺术
1临终患者及家属的语言技巧
死亡是人的自然归宿,每个人都无法超越自然规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仍然无法避免死亡时,应帮助患者及家属坦然面对。切忌在死者及家属面前说笑、打闹、说不敬的话语,随便谈论死者病情及隐私。应避免使用人们忌讳的“死”“死亡”、“死了”等刺激性的词语,而使用“逝世”、“去世”、“走了”、“没了”等非刺激性语言。对家属过激言行要宽容、理解,对于明显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影响其他患者的行为,护士则应指出、规劝这种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就事论事,最好不要将其行为归为“德行”如何而加以指责。
2发生纠纷时的语言技巧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一月至三月共收治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协助诊断。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1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7天。
护理措施: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的患者,用温开水持续在大血管处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38.5℃之间。另外,考虑发热病人代谢较快,消耗大,我们常规给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机体之氧供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之变化,做好纪录并作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尽快取得相应治疗。2、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嘱患者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保证日尿量在2500----3000ml,通过液体排出带出体内过多热量,达到降低患者体温之目的。3、口腔、皮肤护理:高热病人体液丧失过多,影响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溃疡。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如协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尽可能减少口腔致病菌。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其致病菌,做对应口腔护理,使其尽快痊愈,防止其成为感染源。高热患者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皮肤往往干燥,容易汗腺途径诱发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护士则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澡一次,并嘱其勤换内衣,同时保证患者病床整齐、清洁、柔软。尽可能减少皮肤感染。4、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向生物----社会----心理的转变,我院护理小组也做出相应的举措,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这一措施使我院医、护、患关系较前有明显改观,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已经在我院形成。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呼道感染病人,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因为他们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心理问题较普通病人多得多。我们常常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对自身医疗行为进行评价,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努力洞察病人之内心世界,用巧妙的办法与病人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房间管理:对高热患者与高热患者及其他病种进行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病人感染上类似疾病,并且24小时紫外线消毒机循环消毒,尽可能使病人远离致病菌。
体会: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上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感染,尤其在季节更替之时,要告诉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另外,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住院病人一定做好严格的系统化护理,使感染病人在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口腔及皮肤卫生、心理、房间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护理,尽快使患者痊愈,减少由上呼道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医学问题。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产后抑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护理组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组,每组100例。产妇年龄(29.32±4.25)岁,孕周(38.28±3.03)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对象
本组所有患者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制定的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产后两周内出现5条或者5条以上症状,其中(1)和(2)必须具备:
(1)情绪抑郁;
(2)对多数活动缺乏明显的兴趣或者愉悦感;
(3)失眠或睡眠过度;
(4)精神运动型兴奋或阻滞;
(5)疲劳或乏力;
(6)体重显著下降;
(7)思维能力减退;
(8)反复出现死亡想法。排除精神病史和严重并发症患者;所有患者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通过电话等方式随访。
1.3方法
1.3.1西医护理方案提供妊娠分娩知识的心理咨询,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提供安全、舒适分娩环境,陪伴分娩,减轻分娩时的紧张、焦虑心情。指导正确的喂养技巧,宣传新生儿护理知识。住院期间,同时对住院产妇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支持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干预。哺乳期用药较为谨慎,抑郁症患者可适当服用安定药物。用药时间需严格限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
1.3.2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在单纯西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积极调动患者的内在积极因素,发挥自我控制能力。与此同时,进行中医膳食指导,必要时进行针灸、按摩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情志护理:由于产后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很易激惹。因此对产后产妇开展护理时,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注意倾听产妇的想法以及感受,积极鼓励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教会他们护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消除其自认为无能的态度。
(2)合理膳食指导:叮嘱产妇食用清淡而有营养的产后食物,同时还应叮嘱产妇禁止吸烟、喝酒、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可以提妇一些粗细荤素搭配恰当的食物,食量适宜,既要保证营养丰富,同时又不可过肥腻厚味,不能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起居有常,既不可过于操劳而耗气伤血,同时也不可久卧床而导致败血痰浊的残留。
(3)穴位按摩:产后抑郁症产妇应注意按摩百会、肝俞、脾俞、合谷、太冲、内关等穴位,同时应保证每一个穴位按摩时间为2~5min,各个穴位按摩间隔时间大约在5~10s。同时在穴位按摩的过程中,按摩手法采用揉法,按法,并辅以心理暗示,引导呼吸。另外,还应该教会家属选穴以及按摩方法,在产妇出院后由家属进行穴位按摩。
1.4干预效果评价标准
使用EPDS分别在孕晚期(面对面访谈)、产后6周(随访)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心境、乐趣、自责、抑郁、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每个条目分4个等级,症状从无到重,分别赋值0~3分。以上述10个条目的代数和为总分,作为评价产后抑郁的评分。本研究根据文献推荐使用9.5分为筛查产后抑郁患者临界值。抑郁率=抑郁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EPDS评分比较
研究结束时,失访12例,失访率6%。其中单纯西医组失访5例,中西结合组失访7例。两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EPDS评分均比入院时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单纯西医组干预后抑郁发生率为10.53%(10/95),高于中西医结合组7.53%(7/93),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4,P=0.473)。
3讨论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丁洁李颖祁子欣杨玉立王媛工作单位: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504名护士中,有12名男性,492名女性。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55岁,平均年龄33岁。职称:护士占28.6%,护师占27.8%,主管护师占37.3%,副主任护师占6.3%。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源(见表1)及缓解压力的主要措施(见表2)。
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本调查显示护士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护理工作超负荷。被调查护士中每天工作长达10~12个小时者占44.6%,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理人员体力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足。床护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足,难以达到分工明确,护士面临高风险、复杂化的工作,压力相对增加。护士待遇差、地位低。医院重医轻护,医护薪酬差距较大,护理人员相对较低,不能很好体现其劳动价值,缺乏归属感,心理不平衡[3]。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的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之间竞争压力大,同事之间缺少应有的关爱。同时,医生及各级管理者对护士缺乏理解、支持和认可,而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又过分挑剔[4],导致护士在工作中时常被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扰。更为严重的是在家庭关系中,护理人员时常因加班加点遭受家人及朋友的埋怨和指责等,极易导致护士心理失衡。此外,由于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加之有些媒体对此类事件大肆渲染,导致社会大众对医护人员的评价日益低下,甚至在医患矛盾中,患者把矛头直接指向护士,这对原本处于高风险、高紧张状态的护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完善激励机制。被调查对象中,希望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缓解工作压力,寻求心理健康的护士比例占40.7%。其中,希望提高待遇的占61.5%,希望得到管理者鼓励的占24.4%。提高护士的工资待遇,是缓解护士压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实施人性化管理,组织业余文化活动,给护士以适当的鼓励,使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
改善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有24.2%的护士希望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面对复杂的护患关系,医院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杜绝由仪器设备导致的差错事故。此外,要增加护护、医护、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护理管理者给予护士更多的关怀,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社会及家人应给予理解。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社会宣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让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和护士的价值有真实的了解,纠正社会上对护士的错误认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通过整个社会对护士全新的认识,促进护士家属给予护士工作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消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自我调适。在利用外界资源缓解压力的同时,自我调适十分重要。本调查显示:有14.9%的护士在遇到压力时会选择自我调适。经常进行自我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目标,肯定自己的价值才能不被日常繁琐的工作所困扰,及时为自己补充新知识,接受更艰巨的挑战[5]。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面对不同的压力源,无论是护士自身、护理管理者,甚至是社会大众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了解护士的真正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护士缓解心理压力。
【摘要】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渐进性髋关节致残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多不满意。笔者根据收治的ANFH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后动脉置管5~7天,连续局部灌注药物治疗38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介入治疗后留置导管于旋股内、外动脉或闭孔动脉持续灌注药物治疗ANFH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31~76岁。双侧8例,单侧30例,病程6个月~3年。接受过激素治疗18例,长期饮酒12例,外伤史3例,无明显诱因2例。其中有3例既有长期饮酒史又接受过激素治疗。其主要症状为跛行、髋部和下肢疼痛、麻木、不能下蹲等。
1.2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患侧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4F导管或5FCobra造影导管分别超选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患侧股动脉血供情况,造影后将导管置于病变血管,缓慢注入尿激酶50~100万u,复方丹参注射液90ml,川芎嗪120mg,低分子右旋糖酐150ml。注药比例:闭孔动脉为药物总量的1/3,旋股内外动脉为药物总量的2/3。每次注药后再造影观察血管数及血供改变情况。交换4F的直头多侧孔导管,将导管头置于旋股外动脉或闭孔动脉内5~7天。术后每日遵医嘱用上述药物经导管做持续灌注溶通治疗,最后一次灌药后4~5h拔管,股动脉加压包扎,患肢制动8h,卧床24h。
二、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中,经扩张血管、溶栓介入治疗后,27例股骨头髋部疼痛明显缓解,髋关节运动自如;10例股骨头疼痛消失,术后血管造影: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坏区染色变浅,血液回流加速,1例无效。
三、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此种治疗方法不了解,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手术前护士应主动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介入治疗的优越性及病人需要配合的有关事项,使其解除思想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1.2术前准备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观察和询问病人有无牙龈出血、消化性溃疡等出血性疾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女病人避开月经期。完善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术前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肢体制动的需要。做碘过敏试验,穿刺局部备皮,术前4h禁食、禁饮,术前15min肌注安定10mg。
3.2术中护理
3.2.1密切观察病情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安慰并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病人能配合术者顺利完成手术。
3.2.2物品准备护士准备好一次性无菌手术包、无菌手套、注射器、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造影剂、穿刺针、血管鞘、Cobra导管、直头多侧孔导管、导丝、肝素帽、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等。配制肝素盐水。
3.2.3导管使用方法最后一支血管注药后,往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10ml,导管尾接肝素帽。术毕协助医师用酒精纱布将导管、鞘管表面、穿刺口周围皮肤的血迹擦净,用两块小方纱遮盖穿刺口,然后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穿刺口;将导管卷曲,连同鞘管一起再用一块无菌透明胶布固定于大腿上,导管尾露出胶布外约5cm(便于术后灌注药物),导管尾用无菌纱布包裹,写明标识。
3.3术后护理
3.3.1做好饮食及生活护理术后给予患者高蛋白、高钙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禁烟酒。卧床期间保证大小便通畅。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3.2妥善固定,避免导管脱出置管期间,病人要严格卧床,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踝部用约束带固定于床尾,松紧度以不影响患肢血运为原则。病人可翻身,但患肢一定保持伸直。
3.3.3保持管道通畅每次注药前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冲管前先回抽,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无回血,切不可用力推注,否则易将血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注药后用肝素盐水10~20ml(肝素1支1250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配制而成)封管。
3.3.4注意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因需连续几天用血管扩张药、抗凝血药等,极易引起出血。因此,术后每次灌药前均需做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尿激酶的用量。如穿刺口渗血,要立即用手按压穿刺口上方的动脉,直至止血并报告医师。做好交接班。
3.3.5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及其周围的皮肤,并更换敷料,如有渗血随时更换。每次灌药前要吸好所有的药物至床旁,肝素帽用碘伏消毒后用7号头皮针接注射器灌药。灌药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同时严防气泡进入动脉内。
3.3.6留、拔管时间一般导管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机率越高,拔管时也越不易止血。最后一次灌药后3~4h拔管,如灌药后立即拔管,因药物在起作用,恐怕不易止血。拔管时压迫穿刺口的时间要长,松手后如无出血,即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再制动8h,拔管后24h才能下床扶拐行走,不可负重,以免引起股骨头塌陷,加重损伤程度。坚持扶拐行走6个月~1年。
四、讨论
动脉置管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38例ANFH患者动脉置管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的护理,认为在术后护理中避免导管脱出、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穿刺口的出血和感染,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滨,曹贵文.介入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30例,手术治疗15例。共死亡5例,治愈40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死亡率较高,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达20%左右。现将我科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以来收治的45例重症胰腺炎救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8岁~70岁。胆源性胰腺炎30例,非胆源性胰腺炎15例。所有病人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腹膜炎体征,血象明显升高,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
1.2方法
非手术治疗:给予重症监护、禁食、胃肠减压、给氧、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使用抗酸药和抑制胰腺外分泌药,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密切监测各重要脏器功能及动态影像学监测。手术治疗:采用胰包膜切开减压、坏死胰腺组织清除、胰周持续腹腔冲洗和引流术、三造瘘术(胆道造瘘、胃减压性造瘘、空肠营养型造瘘)。
2结果
45例中非手术治疗30例,死亡3例,治愈27例。手术治疗15例,死亡2例,治愈13例。共死亡5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3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必须严密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意识、腹部体征。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需要持续检测。在足量应用抗菌素后体温仍持续在38.5℃以上,应警惕进行性胰腺坏死的可能。心率由120次/min以上逐步转为40次/min以下、呼吸由急促逐步变为深慢,应警惕心包积水、胸腔积水及呼吸衰竭的可能。当补液及有效循环血容量正常,而尿量<20ml/h应警惕急性肾衰的可能。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后病人仍腹痛加剧、腹膜炎体征明显、病人表现烦躁、继之表情淡漠甚至意识障碍、昏迷等,应警惕胰性脑病的发生。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及时动态的临床资料,为医生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3.2管道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中在腹部放置腹腔冲洗管、低负压吸引管、引流管、造瘘管、胆道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多根引流管,术后护理难度较大。
3.2.1要了解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具体放置的位置。
3.2.2分别标上标记,妥善固定,防止折叠、扭曲、阻塞、脱落。
3.2.3有效地冲洗能消除胰腺坏死组织,减少吸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防止胰床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产生。腹腔持续冲洗是治疗胰腺炎术后的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是关键。
3.2.4做好胃管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
胃管及胆道引流管两者就起到降低胃肠道、胆道及胰管压力作用,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严防脱落,特别是严防病人拔管。
3.2.5做好导尿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24h尿量、颜色、性质、透明度,膀胱冲洗每日两次。
3.3营养支持护理
重症胰腺炎患者禁食时间长,大量消化液丢失,加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易出现负氮平衡,从周围静脉供给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静脉点滴速度宜慢,选择血管应从远心端开始,禁止在同一血管连续输液,待肠功能恢复后尽早试用EN,从空肠造瘘管注入营养液。
3.4呼吸道护理
胰腺炎病人卧床时间长,宜密切观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流量4L/min~6L/min,保证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
早期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鼓励病人有效呼吸,教会病人深呼吸。给病人取半卧位,每2h帮助病人作有效咳嗽。若有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警惕呼吸衰竭发生,应积极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呼吸兴奋剂应用等救治措施。
3.5基础护理
保证病人舒适,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协助病人床上四肢活动,严防下肢肌肉萎缩及血栓形成。
3.6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病情反复波动,护理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有责任与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娴熟的操作技能,细致周到的服务,以获得病人的安全感,支持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4护理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术前及术后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痊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除了关心体贴病人外,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病人产生良好的情绪,愉快的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减少死亡,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王炳煌,张小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7,12(4):211.
[2]郝艳军,郑长青.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的护理5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5:10.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4]王春友.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认识及防治水平中[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6,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