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26 03:57: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1篇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三)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6.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7.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四)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4.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对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医院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医院自配消毒药时,应建立消毒剂使用登记册,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配制。

7.医院使用消毒器械时也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8.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医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

9.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医院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淘或作农肥。

2.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并有专人负责。

3.污水处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

4.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5.化学毒性废物的管理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执行。

(七)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第2篇

1、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5、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6、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二、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三、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四、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

五、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六、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七、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8、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含皮试);用后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凡不能回收的垃圾由后勤部统一进行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

9、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二者之间需设置缓冲区。

二、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专用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三、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做。

四、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

五、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接送病人的手术平车必须注意及时换轮或消毒,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一人一换。

七、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八、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九、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

十一、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登记。

十二、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作好个人防护。

十三、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换药前必须按要求认真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二、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四、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第3篇

【关键词】加强管理;控制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1-0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不断增加,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都使医院感染防控问题愈加突出。而消毒供应中心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是医院的“心脏”,它担负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发放等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与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

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合理布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

医院CSSD建设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宜接近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环境清洁,区域相对独立,工作区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空气流由洁到污,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严格划分3个区域。工作区域的温湿度设计和材料有严格要求。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保障

健全CSSD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并落实到实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以一切为了临床,一切防控感染为目标。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3 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即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其操作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供应中心人员须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质量标准,层层把关,既满足临床需要,又保证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格物品回收

采用封闭式方式回收,传染性的污染物应双层封闭包装,表明感染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中心有一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得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清洗时一律戴手套,玻璃用品执行四步洗涤法(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首先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清洗程序:冲洗含酶洗涤剂洗涤软水漂洗纯化水终末漂洗,消毒烘干上滑润剂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自2000年卫生部颁布《消毒技术规范》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法规,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为了保证其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5 对紫外线灯管每月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不得低于70uW/cm2,新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

6 供应中心应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验收制度,登记账册,记录每次到货数量,生产厂名、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和有效期,登记人签名。按规定使用。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等文件,强化无菌观念和正规化管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中心的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第4篇

关键词: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供应室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医院各种无菌器械、辅料的供应、消毒、灭菌工作和其他无菌物品供应的工作。供应室工作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是预防热源反应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整体工作支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1合理的建筑布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必要条件

为此我院从2013年10月全面改建了供应室,加强了基础设施减建设。供应室的建筑面积与工作量相适应,有明确的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布局符合净无菌发放路线原则,污染路线、无菌路线不交叉、不逆行。有物品回收间、 物品专用的洗涤间,有包装间、压力灭菌间、热源监测室、灭菌物品存放间、一次性物品存放间、无菌物品发房间、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严格分开。各工作间配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为做好供应室工作,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了物质保证。

2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的保证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供应室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T"型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尽快掌握现代化设备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一提高设备的效能,避免无谓的损坏和浪费。"T"型知识结构(纵向为供应室专业技术知识,横向为临床各科的业务知识)。有利于供应室各环节质量的提高,保证物品供应的可靠性、灵活性、有效性、有利于主动为临床当好参谋、协助临床达到诊断正确、全面、及时的要求。所以根据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定期对全科室人员分别进行消毒灭菌及专业知识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题,每周对每个同志进行晨间专业知识考核,一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

3供应室职能的转换及各项制度的完善、建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力措施

3.1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明确供应室的职能

3.1.1护理部主任亲临供应室召开座谈会,让供应室护士理解"整体护理"内涵,以及转换供应室职能(全面开展下送下收工作)的必要性,使其明确主动为"临床一线"服务,随时保证临床需求是供应室每位护士义不容辞的职责。

3.1.2重新修订供应室各岗位工作职责,实行弹性派班,随时保质保量地满足临床需要,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3.1.3彻底废除医用玻璃器皿,将灭菌医疗用品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集中到供应室管理。

3.1.4加强供应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沟通,由供应室护士确定临床各科日常所需的一无菌医疗用品及其他灭菌物品的名称基数,2次/d(上、下午)到科室下收下送,并随时收集使用中的信息做好记录、签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设备科、院感科、护理部)反馈,并同时把好质量关。

3.1.5供应室建立意见沟通记录本。通过各科提出的不同意见,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保证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3.2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完善供应室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按污清无菌的程序合理开展工作,各环节按人员、设备、工作项目分配任务,形成了合理的工作流线。由接收-清洗-上油-干燥-组装、打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存发放。物品流程无逆行,做到了合理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各工作区更加集中,充分利用了作业空间,使供应室的建筑格局产生了根本性突破,符合物品消毒、灭菌质量。

3.3全面修订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监控、安全防范、财产、奖惩等管理制度,使之科学有效,切实可行。供应室工作人员认真遵循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做到了保障供给、合格率均为100%。

4加强灭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4.1把好清洗质量关 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凡洗涤后物品质量检查不合格者重新处理。其目的:①是保证患者接触物品时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接触感染;②也是为了在消毒、灭菌过程中,物品能有效地与消毒灭菌气体接触,防止有机物等理化因素影响消毒灭菌效果。

4.2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我院供应室在包装间内安装了动态消毒器,上下午打包前用动态式消毒器消毒30 min,包装间湿式打扫2次/d,大扫除1次/w,保证包装间的洁净度,定时进行细菌学的检查,结果存档。高压灭菌包的包布需要双层制作、清洁完整无破损,包装严密,大小适宜(敷料包不超过55 cm×33 cm×22 cm,手术器械包不超过35 cm×32 cm×22 cm)。灭菌包外标志清楚,有灭菌有效日期、灭菌标志、物品名称和打包者签名;不达标不能进行灭菌处理。所有物品包装后在2 h内及进行灭菌,保证灭菌物品质量。

4.3严格灭菌物品的装放 灭菌物品装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灭菌物品的质量。因此,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不同消毒时间的物品分类装锅,按规范放置,锅内物品不能超过锅内容量的2/3~3/4,包与包之间,包与壁之间须留一定间隙,呈"晶"字形排列。

4.4加强灭菌物品的储存管理 无菌间专人负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时洗手、更衣、更鞋,戴好口罩、帽子方可进入无菌间。室内温度保持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湿式清扫2次/d,空气消毒1次,大扫除1次/w,定时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存档。所有储存物品距地面≥25 cm,距天花板≥50 cm,距墙壁≥5cm。并分类存放于固定的位置,灭菌物品有效期为7 d,要求无菌间做到无过期物品,不发湿包、落地包、过期包。

4.5加强下收下送的质量管理 下收下送是保证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医疗、护理质量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淘汰竹篮与箩筐下送无菌物品、收污染物品的运作方法,设制封闭式的送灭菌物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以及半封闭式的回收污染物品车辆。下送无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工作人员要严格分开,做到服务热情周到,送物准时。下送无菌物品的要求:护士下送前按要求常规洗手,送物品时戴一次性手套,发放无菌物品前脱下一次性手套。下收污染物品的要求:护士收取物品时戴一次性手套,收取完毕后脱弃一次性手套。回收时认真检查清点数目,发放时做到三查四对。并保持下收下送车的清洁卫生,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后再用高压水龙头冲洗,然后污物车用清洁巾擦干备用,无菌车用清洁巾擦干后敞开车门再用消毒机照射30 min备用。

5严格监测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5.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有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带),灭菌后由米黄色变为黑色,预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做B-D试验,指示图变色均匀;每月用国际通用的耐热性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作为指示菌做生物检测,结果阴性。

5.2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空气细菌落总数≤200 cfu/m3;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落总数≤5 cfu/cm2。

5.3使用中化学消毒液 现配先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定期抽样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6.1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每次购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等中文标识。

6.2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对每次购进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除了认真检查外包装、中包装、小包装识标和"三证"外,每批号注射器、输液(血)器、针头等按卫生部规定抽样热原监测,合格后方可由供应室发放。

第5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科室,其回收清洗间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场所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供应室可重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作好各类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为强化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化学监测 要求在每个待灭菌的包和容器中放置化学指示卡(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包外黏贴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一个灭菌周期后查看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的颜色变化,指示胶带由米黄色变为黑灰色,此包裹可以向科室发放;指示卡达到或深于标准色表示灭菌合格此包裹可以使用,否则应退回消毒供应中心重新灭菌处理。

1.2 B-D试验 每天进行正式灭菌处理前对灭菌柜进行B-D试验,将测试图水平放入试验包的中央层布巾之间,外用纯棉包布包扎,封口处用化学指示胶带固定,将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上方,当温度达到134℃时保持3.5-4min,测试图由原来的浅黄色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表示此灭菌柜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可以进行灭菌处理[4]。

1.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根据不同消毒剂的性能,现配现用或每日更换或检测,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以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不达标者立即更换。

1.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季度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1.5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ml洗脱液中含15μm~25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1.6 蒸馏水质量监测 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

1.7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3]。不符合规定时进行管理干预。

1.8 生物监测 将两个湿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分别放在灭菌器的上、下、前、中后,每层以进气口为前点,排气口为后点,前后之间为中点,共设9个监测点[4]。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60℃培养24~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水蛋白胨培养基均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

2 结果

自2005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对灭菌物品、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及灭菌柜和消毒供应中心环境进行定期监测,每包化学监测、每锅B-D测试、每周生物监测、每日配制化学消毒液、每周蒸馏水监测、每月紫外线监测,并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监测,避免了过去重治轻防的不良倾向。自加强管理后,院内未发生一例因消毒供应中心原因造成的医院感染。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在新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消毒灭菌质量检测、确保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清洁灭菌物品绝对无菌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保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变事后把关为事先预防,强调过程管理,环节控制,才能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达到质量保证和持续质量改进,达到灭菌物品零缺陷。(1)强化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合理布局,严格操作程序,从污到净制定强制性质量控制措施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源头”,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严把质量第一关,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强调工作人员细节的一致性是提高灭菌率、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2)化学指示卡作为物品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的判定依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及时判断每个包是否灭菌合格,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进行灭菌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使用指示卡的过程中要检查指示卡的有效期,选择优质可靠的指示卡,可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因指示卡的质量问题造成错误的监测结果。(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监测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各项符合本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工作流程[1]。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培训,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贴近临床、方便临床、服务临床。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 1-3.

[2]黄淑萍.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 1005.

第6篇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2011年5月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布局进行了改建,流程进行了规范。现将工作介绍如下。

1建筑要求

1.1合理的建筑布局 CSSD建筑布局科学合理,是提高CSSD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根据我院门诊量,手术量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卫生部CSSD的3个规范标准要求,合理优化布局。

1.2整体改造与布局 因地制宜由以前的回收间、初洗间、精洗间、灭菌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改成流程合理的CSSD。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发放区。三区划分清楚、标识明确并以清洗机、传递窗、灭菌器作为实际屏障。 三区均有缓冲间。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符合管理规范要求。

1.3规范CSSD标准建设 工作区地面采用防滑地板,既防滑又易于清洗、消毒。天花板用铝扣板,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洁。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为弧形设计。防溢式地漏,污水集中至医院污水系统。

2流程及无菌物品质量管理

2.1回收清洗 严把回收清洗关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回收时用专用车和密封盒,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清洗人员在去污区对各种器械进行清点、分类。并根据物品不同选择相应的清洗方法和程序。

2.2包装质量 清洗后器械进入包装间及时包装防止污染。包装前认真检查器械性能、清洗质量。用放大镜和目测方法检查。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光洁、无污渍、无血渍水垢、锈斑等。尖锐、精密器械有防护措施。一人配包、一人包装,包内放置指示卡,双人核对无误后胶带封包并注明品名、灭菌器编号、灭菌时间、有效期及责任者工号。

2.3灭菌 消毒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天第一锅空锅做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每周生物监测。根据灭菌物品不同采用相应的装载方法和灭菌方式。

2.4储存和发放 (1)接触无菌物品前应进行手卫生。(2)灭菌后物品分类存放、位置固定、标识醒目。存放架距地高度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3)发放物品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认真核对回收物品固定数目,及时将无菌物品送到临床科室。并签名,作好记录。

3人员管理

3.1人员培训 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对CSSD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职业防护原则与方法,医院感染控制预防相关知识培训。根据专业进展更新知识[1],逐步培养CSSD人员向专科方向发展。

3.2人员流程 各区域严格划分,人员物流由污到洁强制分离,不得逆行[2]。各岗位人员固定,每月轮换一次,减少人员流动。

4讨论

CSSD合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物、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物品无菌供应的前提。强化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是提供无菌物品的有力保证。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7篇

消毒供应中心是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预防医院感染和阻断传播责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 本院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技术操作程序, 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确保无菌物品质量及医疗安全。

1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布局

本院消毒供应中心设在综合楼二层,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采用新华医疗国际新标准个性化消毒供应中心设计, 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 做到了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

2 落实法律, 法规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体制

2. 1 规范各项工作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各项要求, 制定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树立严格把关意识,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1]。

2. 2 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由医院感染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业务院长, 医务科, 护理部, 护士长, 质检员组成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并进行效果跟踪, 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得到真正落实。

3 规范管理

3. 1 回收物品的分类规范管理 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2], 回收车每次用后应消毒, 干燥存放。对回收物品根据器械, 物品材质, 精密程度进行严格分类。如不慎被锐器刺伤, 按职业暴露原则常规处理, 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

3. 2 清洗消毒质量规范管理 清洗消毒在灭菌过程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环节, 高压蒸汽灭菌不能替代清洗消毒质量。应根据清洗消毒方法和程序使用不同的水。

金属器材等硬质器械采用超声清洗方法, 器械轴节必须充分打开, 器械表面和管腔内充分接触水流。超声清洗设备仓每日用后必须清洗。

精密器械采用手工清洗, 清洗器械时操作者应戴护目镜, 面罩[3]。应将器械轴节完全打开, 在清洗液面下进行刷洗, 防止产生气溶胶, 用清洁纱布进行干燥处理。

严重污染器械先清洁剂浸泡、冲洗, 再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

被朊毒体, 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用品应先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60 min, 再按照常规标准进行处理。

3. 3 包装质量规范管理 包装前后操作台面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操作前后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各类物品必须有两名工作人员检查符合清洗消毒质量标准, 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盆、盘、碗的器皿类物品, 应单个包装, 包装时应打开盖子, 管腔类物品盘绕放置, 不可打折。灭菌物品包必须包装严密, 松紧适度, 包内有化学指示卡。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50 cm,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 kg, 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 kg。灭菌包外使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 应注明物品名称、物品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期、操作人员代号、灭菌器锅号、锅次, 确保无菌物品的规范管理与追踪。

3. 4 外来手术器械质量规范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相关规定, 制定了符合本院院情的《外来手术器械管理规范》。对外来器械集中处理规范化管理, 严格按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 每一环节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4]。

3. 5 装载质量规范管理 本院采用山东新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装载时尽量将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 纺织类物品应放置在上层, 金属器械类物品放置在下层。器械类包应平放, 盆、盘、碗类物品应当斜放或倒立, 纺织类物品应竖放, 自动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平放。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应倒立, 纸袋、纸塑包装侧放, 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 防止吸入冷凝水。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90%, 同时应不小于柜室容积的10%, 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3. 6 灭菌质量规范管理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 B-D测试合格后, 灭菌器方可使用。每锅要记录压力、温度、时间、灭菌效果和操作者[5]。 每周生物学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 外来手术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学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 灭菌物品方可发放。灭菌质量记录保留3年, 易于无菌物品的完整记录与追踪。

3. 7 灭菌物品规范管理 所有灭菌物品均应经过仔细检查, 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无菌室。无菌室应干燥通风, 并有清洁与消毒措施, 专人负责, 进入无菌室要洗手, 戴口罩, 更衣换鞋。 灭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 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 严禁过期。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体会.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3):324.

[2] 李箭,姜青峰,白建萍.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2):289.

[3] 石毅,何秀影,弓艳霞,等.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监控预防医院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6): 3449.

第8篇

【关键词】 供应室; 消毒; 医院感染; 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医院对各种器械、敷料以及用品进行消毒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不仅关系着医院内医疗和护理的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1]。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向临床各相关科室提供无菌的医疗物品[2]。对本院所有的医疗器械、辅料等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包装后输送至各科室。消毒中心的工作质量好坏,与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保证,对各工作岗位实施标准化管理,使各项工作保持稳定、均一的工作质量[3]。加强人员培训,降低差错事故、污染事件的发生,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本院自2012年3月对供应室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负责全院手术室、门诊及病房所需器械、敷料以及其他用品的消毒工作。共有护士12名,年龄22~48岁,平均(32.61±7.17)岁。

1.2 方法 自2012年3月起对本院供应室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并明确供应室去污区、包装区以及灭菌物品的储存区,既要保证物品在供应室的流动通畅而方便,又要保证流动方向的单一性,不发生交叉和呼唤;人员流动由洁至污也需要进行更衣和吸收,并通过气流进行控制;气流由压力控制由洁至污。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明确奖罚制度,在护理人员中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在制度的约束下自觉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把握各个质量环节,保证物品的无菌性。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了解行业内的新技术、新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为护理人员订阅相关杂志,定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在条件允许时选派优秀的人员参加相应培训和学习[5]。对于重复利用的器械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器械进行妥善的处理。从器械清洗到包装均严格执行标准,对消毒灭菌物品及环境进行严格监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2012年2月以及2012年9月对本院供应科消毒物品消毒合格率进行统计,并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规范操作情况进行考核;调查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实施科学管理后,物品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科学管理之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以及规范操作考核得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明显改善。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进行消毒灭菌的重要科室,也是保证医疗质量并预防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部门。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供应室的工作也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卫生部对供应室提出了新的管理标准和要求[6]。向临床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基础。合理布局供应室是对供应室进行科学管理的第一步。在对供应室进行设计时应保证设施的齐全、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供应室的工作相对独立,很多工作都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觉来完成,因此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教育,统一护理人员的观念,严格把握质量关。增加对护理人员培训的投入,鼓励护理人员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7]。对器械进行清洗时消毒的第一个步骤,使用过的器械表面可残留有血液或其他体液,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可能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为细菌的滋生提供条件,因此彻底进行清洗有着重要的意义[8]。器械回收后根据其材质、用途等进行分类和清洗。在进行消毒时首选物理方法,煮沸至100 ℃并持续30 min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水平;对于不耐高温的器械可以采取化学消毒的方式,但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酶类以及pH值应维持在有效的范围之内[9];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可以通过环氧乙烷进行消毒[10]。灭菌结束后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查,合格者可进行发放,不合格者重新进行消毒。

本研究中对供应室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关联科室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健全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确保各项管理规定得以落实,和实施科学管理之前比较,实施科学管理后医疗器械、辅料等无菌物品的消毒合格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成绩、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消毒供应室采用科学管理,尤其是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整体工作质量,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放心的医疗服务,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钟振锋,萧帼穗,王宏.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294.

[2] 徐冉行,张建英,周林福.预真空高温高压蒸汽对手术包的灭菌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5-96.

[3] 赵香玉,邱欣,生晶辉,等.骨科植入物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安全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47-2648.

[4] ]汪秋菊,王云秀.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当代护士,2011,(5):102-103.

[5] 田桂登,田玉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384.

[6] 尤容.消毒供应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地位与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0,10(5):480-481.

[7] 肖艾萍.消毒供应中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1):93-94.

[8] 王芹.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124-125.

[9] 赵冬梅,朱杰.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420.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80-01

消毒隔离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防控地点,为探讨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1]。本文由本院的感染控制小组对2010年1月前的手术室感染问题情况进行总结,并制定出具体整改措施,在2010年实行,比较整改前后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跟踪观察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的手术3432台,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的手术3567台,对出现医院感染的例数进行统计。

1.2 方法 由本院的感染控制小组对2010年1月前的手术室感染问题情况进行总结,并制定出具体整改措施,在2010年实行,比较整改前后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情况。

1.2.1 发现的问题 手术室的环境的布局问题,污染区和洁净区的布局存在不合理情况,手术室和污染区布局不合理,会导致手术室遭到感染。对污染物品的处理不当,没有及时送达污染区,进而导致手术室的污染;对手术室的管理不严格,存在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2],人员流动过大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手术室使用人员不注意对手术室温度、湿度的管理,随机调整,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引起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到位;手术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着装、洗手,或者在手术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都会导致感染的发生。

1.2.2 整改措施 合理进行手术室和污染区的布局,科学化制定硬件布局设计,提高合理化布局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积极作用;加强手术室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最大程度降低进入手术室的人数;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的认识,不随机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和手术室硬件设施,在手术前严格进行各项消毒,在手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感染发生;严格进行手术器械的质量监管,定期对手术器械的质量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的交叉感染发生[4],医护人员在使用相关医疗器械前,一定要认真查看医疗器械的消毒日期和失效日期,对于失效的医疗器械立即进行更换;对于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严格进行分离,对于存在患者体液污染、血液污染,以及梅毒血清抗体阳性手术和HbSAg血清抗体阳性手术所产生的医疗垃圾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存放、处理[5]。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χ2检验对整改前后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当p

2 结果

2009年1月―2009年12月跟踪手术台数3432台,其中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145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4.22%。2010年1月―2010年12月跟踪手术台数3567台,其中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23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0.64%。可见,整改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24,P

3 讨论

消毒隔离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防控地点。本文经调查发现,2009年1月―2009年12月跟踪手术台数3432台,其中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145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4.22%。2010年1月――2010年12月跟踪手术台数3567台,其中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23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0.64%。可见,整改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24,P

参考文献:

[1] 杨美兰.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医学信息,2010,2:372-372.

[2] 杨美兰,何琼.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10):97-98.

[3] 李卫芝,王凤英,郑清圈,等.洁净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问题与防范策略[J].海南医学,2012,23(14):152-15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