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厂人才培养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31 13:35: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厂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厂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第1篇

2013年11月1日,2013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次技术委员会暨设施园艺高端技术论坛在北京市龙城华美达酒店召开。本次会议是由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专家、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客户代表、媒体人士等60余人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科主持,公司董事长田真致欢迎辞。与会专家听取了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增产教授汇报了一年来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的建设情况、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对科研平台的建设情况、植物工厂产业化发展遇到的瓶颈及解决措施、无土栽培未来发展前景和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步工作计划出谋献策。

日本千叶大学的Toru Maruo教授应邀介绍了日本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齐飞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志斌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邹志荣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蔬菜研究所蒋卫杰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王秀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卢凤君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孙周平博士等8 位专家分别就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升级、现代农业设施的区域分布特点及未来格局、设施园艺人才培养方式探讨、无土栽培类型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上的应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路径等内容做了主旨报告,与在座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会后,与会专家和代表还实地参观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双埠头村的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该基地占地面积22.7 hm2,是一个坚持自主创新,通过产-学-研联合,集成多学科优势,进行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平台。其中,国内首座最大规模的“植物工厂”和集成了低碳节能技术、物联网信息技术、智能花卉栽培传输一体化系统、多种立体栽培模式等功能的“智慧温室”引起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本次论坛的召开将对我国设施园艺的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植物工厂新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2篇

生产总监需要熟悉工艺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能够指导工艺部门的人员进行产品的工艺流程制作,下面是小编整合的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共同阅读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11、参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完成与之匹配的人才规划、组织框架设计及优化、制度建设、生产运营计划、技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布局,以推动其落地开展工作,定期检讨、总结、纠偏。

2、系统梳理企业运营流程,并贴合企业现阶段需要,设计组织结构,厘清各部门、各岗位权责,结合岗位特点设计相关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制度,并监督落实。

3、制定全面详实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文化落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推动运营活动正常开展,对招聘流程及定岗定薪、新产品研发及导入量产的流程、质量体系建设及异常改善、工厂扩建及设备管理规范、生产作业纪律等均建立了合理的制度,为企业规范运营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

4、关注行业动态,根据发展规划制定人才需求,建立内部晋升、社招、校招等人才渠道,指导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招聘与人才引进,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选拔、任用、淘汰机制,搭建梯队,从技术线到管理线,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5、统筹计划、供应链、人力、设备、工艺等部门,组织生产,解决过程中遇到的质量、制程、设备等异常,确保订单按既定目标完成交付。

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21、负责品牌服装的整个生产管理,生产计划,面辅料采购的管理等;

2、围绕产品计划,制定各品牌的年度产品开发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打板、生产任务;

3、组织落实、监督调控生产过程各项工艺、质量、设备、成本、产量指标,对面辅料和成衣供应商进行合理布局,控制成本。

4、随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5、持续开发新供应商,同时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和优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6、建立安全库存管理体系,物料消耗管理系统,高效运作系统,有效节约成本;

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31、负责策划、制定并组织实施生产战略规划,制定各类生产工作计划、生产预算、产能提升计划、提升生产能力和效率;

2、根据生产情况及时配置调整生产物质、场地、设备、人力等资源,解决生产现场问题;

3、配合组织审定技术管理标准,编制生产工艺流程;

4、推进精益生产、清洁生产、6S管理等先进生产模式:

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4根据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方向,开展供应链生产运营工作,对生产、工艺、质量、计划管理及团队建设等进行整体部署及把控,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及交付能力;

根据公司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主导产线设计、建设和维护,统筹生产布局规划,指导精益生产管理,规划工艺路径和工序流程,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质量管理培训、过程监督、质量三检、质量风险防控、质量识别与解决等,不断降低公司经营质量管理风险,保障质量目标和指标的达成;

开展计划管理工作,包括计划制定、过程监督、资源协调、质量管理和交期管理等,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体验度,保障交付目标和指标的达成;

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包括过程监督、资源协调、生成成本优化、成本异常问题识别与解决,不断降低公司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演习、安全事故调研和安全预案制定与实施等,不断降低公司经营安全风险,保障安全生产目标达成。

负责部门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立与优化部门流程、制度、标准、工具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业绩,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51.负责管理8个组长,2个主管,1个PE工程师,1个生产经理,指导分配好工作目标,提供具体的实现方法;

2.负责工厂的现场管理和5S管理,对每个区域每个人的范围提出具体明确的生产规范要求并进行监督改进;

3.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带领团队合理分工,能够分解到具体项目并落实具体日期和具体人员,区域等;

4.负责生产质量改善方案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对生产PE.IPQC的工作细节非常了解,监督指导他们的日常工作;

5.负责员工激励方案的提出和落实,让公司,员工,客户实现共赢;

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61、制定生产制造部月度工作计划,确保工厂年度生产目标达成;

2、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全面负责部门的日常生产运营、组织协调生产任务,掌握生产数据,分析生产效率,做好成本管控及质量的控制,达到产品质量标准管理;

3、确保生产计划满足销售需求,并组织实施;

4、贯彻、执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负责组织、建立部门生产运营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考核体系以及各项制度流程,并监督、保证高效正常运行;

6、组织落实、监督调控生产过程各项工艺、质量、设备、成本、产量指标等;

7、按工作程序做好公司市场、财务、行政、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财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

8、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型事件;

9、培训并提升下属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022年生产总监最新岗位职责71.负责品牌时装整个生产管理,生产计划,面辅料采购的管理等

2.有200家门店服装公司生产管理工作经验

3.有供应链渠道优先

4.计划并指导与生产、工厂管理、原材料供应及质量相关的工作,完成公司既定的工作目标;

5.组织落实、监督调控生产过程各项工艺、质量、设备、成本、产量指标,对面辅料和成衣供应商进行合理布局,控制成本。

6.随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7.持续开发新供应商,同时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和优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13-03

目前,海南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合作不紧密、合作缺乏深度,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愿望不强烈,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意向、劲头不足。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社会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建设国际旅游岛所急需的人才无法得到满足。为此,必须加快资源整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互惠双赢,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办学模式:校企合作

(一)树立亲商理念,实现互惠共赢

“亲商理念”是开放融合的产物,它以企业服务为最高宗旨,在招商引资、日常管理服务中形成一种“以商为本”的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客商获得满意回报率,同时使自己获得相应收益从而形成双赢格局。“亲商”最直接的层面就是让企业的成立、运行更为便利,就是想企业所想,实现换位思考。职业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作为办学目标,时刻关注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主动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如果我们没有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亲商”服务理念,没有为企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不可能奢望有企业的投资,所谓校企合作,只能是一厢情愿。只有让“亲商”理念化作一种共识、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一方面,行业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较为充足的实训资源,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毕业后,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生源,职业院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只有这两方面良性循环,协调发展,才真正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互惠双赢。

(二)实行股份制办学,改善校企合作方式

目前海南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基本上是职业院校一家在单打独斗,政府投入不多,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结构松散,企业没有真正融入学校建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实行股份制办学。只有让企业在职业院校占有一定的股份,职业院校的兴衰存亡与行业企业的兴衰密切相关,才能调动企业和职业院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形成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培育人才、共享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首先,整合政府、企业和学术三种资源,使得三方分别从政策、经费、专业等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形成真正体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次,建立严谨、高效的校企合作体制。校企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署合作文件,明确校企双方责权。如学校按企业标准进行人才培养,为企业培训员工,开放教学资源并提供技术服务;企业投资或占有一定的股份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或向学校捐赠设备,选派优秀的技师或工程师到职业院校任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就业岗位。再次,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由当地政府发改委牵头,成立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代表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发展战略、工作计划,协调校企关系、整合资源、促进合作。成立以合作企业人事经理、工程师、同行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最新发展态势,不断开发新专业,负责专业建设,以及实施教学改革,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和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等工作。“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使校企双方能较好地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存在的决问题。

(三)三种主要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1.访问工程师模式。高职院校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经过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触,进行深入实际的培训,使专业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发展前沿的视野、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既能担当专业理论的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操作指导,还可承担企业、公司的一些项目研发,成为一支融理论教学、实训指导、项目开发为一体的“多技能型”师资队伍。企业派遣工程师等技术骨干担任职业院校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学校承认其讲师资格。校企双方均对兼职人员实施双向培养、双向考核。

2.双元制培训模式。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约60%~70%时间在企业,40%~30%时间在学校。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培训,职业院校负责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学生需修完企业与职业学校两个方面的学分,达到一定的国家标准,才能毕业。双元制培训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参与度高,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贴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降低失业风险。但管理难度较大。

3.共建实验室模式。围绕区域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区域地方政府主导,以工业园、产业园、科技园、职教园等为载体,按照“学校主体、政府扶持、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与产业领域优秀企业紧密合作。企业投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建设,或占有一定的股份,或向学校捐赠设备来共建实验室,以服务产业链和相关专业群,满足学生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的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高水平的实训室,配置相应实训设备,坚持真实、仿真、虚拟相结合,软、硬件建设兼顾,建成装备技术水平适度超前,集教学、生产、培训、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区域内高、中职院校、行业企业共享的大型、综合性实训基地。使得这些基地,既能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需要,又能满足行业企业培训员工的需要,还可以开展技术应用与研发。

(四)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招生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的设置,共同开发课程和专业教材,根据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实行调整。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管理,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企业在职业院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奖教金,捐赠先进设备,为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装备提供有利条件。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派遣行业专家予以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职业学校共同搭建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健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二、教学模式:“教学工厂”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职教模式,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它把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第一、二学年宽基础培训,进行课程学习和各类实验,也从事小型项目研究,让学生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但强调“两年的基础”不是理论的基础,而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第三学年,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并分组专门从事企业项目研究、实验、校内项目设计、到企业实习等。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CDIO项目制教学

将CDIO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据学生在CDIO工程教育中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和学习内容需求,将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等级:新手级、基础级、专业级和创新应用级。按照每个等级的目标要求,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学习中心,通过真实场景的制造活动,在为完成项目目标、制造成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通过学期项目、毕业项目的学习与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得到提高。按照典型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通过每个案例的“整体、连续”行动过程,培养其注重知识的完备性与系统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学习模式:工学结合

大力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采取学生在校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或者采取“引企入校”的模式,由学校出让场地、企业建厂房并购置设备的原则进行合作,形成校企共建生产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提早体验到企业的工作、生活氛围,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做好铺垫[2]。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在“课堂—场所—企业”三个层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要实现职业教育与相关企业的相互促进及和谐发展,就要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在人才、设备、场地和技术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1.实施项目化教学针对汽车维修接待人员的组织要求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设置专业基本技能群和岗位能力群,不同能力群设置不同课程,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比如对于专业基本技能群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理论+实训”的方式,采用注重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技能和知识目标,在此过程中,将每个模块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工作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项目任务、目标、工作计划、工作程序等,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计划实施,然后采用师评和自评方式,师生共同检查、评估项目工作成果,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每个学生既有知识学习,又有技能操作学习,实现了学习、工作、工具、方法、对象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和现代生产、服务意识。

2.创设教学情景情景教学法属于项目化教学,是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和实际教学内容,编制一套与该职务相似的项目,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处理各种问题。情景教学可分为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比如在学习汽车服务与礼仪洽谈技巧时,教师可选择大众、丰田、东风雪铁龙等这些常见品牌4S店的服务接待人员培训教材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步骤;之后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针对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扮演客户、接待人员、维修人员等不同角色,指导教师可根据情景的发展随时向观看的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解答;最后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法考核学生经过角色扮演后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进行基础训练后,教师可带学生进入4S店进行实地考察和锻炼,使他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体验接待顾客的过程,并与维修接待人员加强交流,让学生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做出改进。

3.教学保障条件加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创建一体化教室和仿真实验室,设置多媒体教学区、汽车零部件陈列展示区、接待区、交车区等,配备完整的教学资料,比如教学进度表、管理文件、教材、教师指导材料、汽车配件名录、学生学习工作单和成绩表、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仿真实训软件等,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提供条件。加大校企合作建设推进,比如我们学院就与宝马、上海大众、东风标志、雪铁龙、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厂家进行合作,使用厂家最新资料、设备,使用各培训中心的仿真实训场地。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应积极为教师创造知识能力提高的条件,让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实习,学习汽车维修接待技术,强化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聘请企业高技术人员到学院开展讲座,努力培养一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汽车维修接待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束语

第5篇

要害词安全责任实践教学安全教育安全责任合同制

1安全责任是实践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常言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实践教学当然不能例外。学界普遍认为,实践教学论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教学论,其研究对象是发生并存在于课堂的教学现象和规律。从本质上讲,实践教学是一种不断超自然性和给定性、创造人的新的规定性的实践形式,对传承知识、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原则的实施、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按照完成特性规律组织教学。既然如此,也不能回避安全问题,要完成实践教学,就存在实践教学的安全问题。

实践教学要达到“无危则安”、“无损则全”的目标要求,必须处理好权利、责任与义务的关系,“责任是义务的结果,义务是责任的原因”主观要素及规则,义务的违反是否必须引起责任的产生,这要取决于行为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和社会对其所作的评价。形式要素及后果或负担,它是责任实质要素的外在表现形态,也是责任得以存在和实现的要素。实践教学的安全责任问题,除主观要素和形式要素之外,客观要素即义务的违反这一事实状况。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产生基于一定义务的违反。因此,实践教学的安全责任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这是一个属于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第一,不可回避,不能回避。

2安全责任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

2.1没有安全责任就没有实践教学

大凡高等院校,不可能没有实践教学。“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要进行实践教学,就会有安全及安全责任问题。例如,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去工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渉及到路途交通安全、车间生产安全,设备运行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等等直接关联于人身安全。那么,企业从员工人身安全防护出发,配发安全服装、安全手套、安全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可谓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学生进出车间,同样如此,会有一系列的安全责任,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安全责任,就没有实践教学。

2.2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社会性

安全及安全责任无处不在,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性。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社会性并非孤立存在,涉及到工厂、企业、车间、交通;学生、家长、学校及各方面环境等等。法学界对社会责任一说不同程面、不同角度有多种理解。但不管作何诠释,共同首肯的是,社会责任应当是现行政策法律体系中始终贯穿一项公共政策。机关、团体、学校事业等单位是基于社会性目的而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产生初衷与社会责任有着天然渊源,故对其社会责任不应有太多争议。安全责任的社会性,绝非某一政府或某一行政部门、某一单位或个体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它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行成社会合力予以系统化协作方可能实现。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社会性则不足为奇,前提是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并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形成安全责任良性互动机制。

2.3安全责任培养人才的必经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环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知识的积累和完善、聪明和才能启迪与开发等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必经之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对实践教学培养人才必经环节的充分肯定。培养人才必经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毫无疑问会有安全责任。因此,安全责任是培养人才的必经环节。

2.4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安全目标的高度统一

实践教学具有安全和安全责任,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无时不在关注安全问题。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既是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属。以学生为本,涉及学生的安全问题,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生家庭的全部希望,甚至是几代人的掌上明珠,出现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会造成家庭、学校、国家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是任何一方任何时候都不愿意见到的事实。即便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企业,也难以避免责任。家庭、学校、企业都是社会的细胞,在实践教学安全和安全责任问题这一目标要求上无疑实现高度的统一。

3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实施

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的实施,始终是以人为本,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具体的讲就是以学生为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实施实践教学的安全责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问题在于如何实施。

3.1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安全教育,熟悉安全责任

往往有这种情形,召开安全教育大会,领导讲话“声势浩大”,会场下面“叽叽喳喳”,至于为什么召开安全教育大会,只知道讲安全就会开大会,至少在概念上流于形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能停留在一次报告。实践教学的安全教育,要解决思想熟悉问题,这是一个难点,涉及到实践教学主体的灵魂深处。推行安全“互动式”教学法,克服课堂教学中单一的“你教我学”、“我讲你听”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可进行正反例证教育法、安全文化教育法、格言警句教育法,安全格言警句一般具有押韵、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既轻易记住,又乐于接受。还如监督教育法,在实践中,不一定人人都会遵章守纪,必须进行安全监督。再如示范教育法,身教重于言教。除此之外,应重视情感教育法、思想安全教育法等。尤其是思想安全教育法值得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工伤事故的发生,既不是员工安全技能缺乏,也不是作业环境恶劣,纯粹是责任者思想上麻痹大意造成的。思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只有思想上重视安全,安全治理上的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真正熟悉安全和安全责任,有一个过程,要发动实践教学的全体成员,熟悉安全和安全责任;分析研究安全和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和安全责任。这是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安全责任环节

实践教学涉及安全责任环节比较多,例如,实践教学主要负责人、组织机构、前期预备工作、学生学校家庭三者沟通等。因此,以下工作需要强化:第一,谁主管,谁负责。对学生而言,涉及到家庭和学校,家庭父母系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虽然有直接的院(系)、学生工作处、团委等,在责任问题上,学校是当之无愧的主管,当仁不让地负责。作为直接领导实践教学的院(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精心组织,不打无预备之仗。“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一是学生的思想预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预备,安全教育到位。二是实践任务明确,调查研究的内容清楚,实践教学的方式可行,前期预备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或公司)的紧密配合。实践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学生的吃喝拉撒睡一应俱全,环境安全舒适。第三,学校、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学校要向学生讲清楚道理,学生要向家长讲原因,家长向学校表明责任。三者沟通,缺一不可。总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安全责任环节,必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3.3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契约

人们普遍认为,老实守信非常重要,以至于十分痛恨翻脸不认人,闭口不认账的现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旦出现安全责任问题,受损失的一方祖宗三代齐上阵,无理也要“闹翻天”。因此,实践教学安全责任以契约的形式,约法三章,约定学校、学生、学生家庭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各方面的责任,签订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合同书。重视安全责任,增强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先来的话不怕多,后先来的话不怕少”,形成必要的约束,按原定计划推进,把实践教学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3.4制定与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

有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合同书,那是实践教学安全责任法律意识的表现。要完成实践教学,尤其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首先要制定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安全责任工作计划非同一般,同样,“在订计划的时候,必须发动群众,注重留有充分的余地”。其次是扎扎实实的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往往有这种情形,制定安全责任工作计划轻易,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困难。体现出好说不好做的现状。因此,既要重视制定安全责任工作计划,更要重视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否则,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还要实行监督、检查、验收。

3.5实行安全责任目标考核

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目标是否达到,要经过考核、验收这一关。考核的主要依据:一是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合同书;二是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考核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是否合格的验收过程。在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目标问题上,出现任何人身伤亡事故,都将是一票否决,这是实行安全责任目标考核的前提。当然,在考核过程中,对于合同书的履行,要具体分析其责任、权利和义务,不能不分清红皂白,轻重缓急,尤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会有碍实践教学工作的推进。对于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有可能发生变化,工作计划要做出相应调整,否则又会成为考核验收的障碍。不管情况如何,安全责任,人命关天,非同小可,考核既是复杂的,更是必须的。

4结束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但是,只要进行实践教学,就必然会有安全责任问题,不了解、不熟悉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实践教学安全责任问题的提出,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需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观点,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实践教学工作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值得研究,实践教学安全责任目标考核指标及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向新柱.实践教学“五结合”模式剖析[J].知识经济论坛,2006(2)

2赵文武,廖巍,戴年红.工程安全与工程安全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

3俆德蜀.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林纪东.法学绪论[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3

第6篇

关键词:订单教育 电工专业 教学模式

“订单教育”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所商定的人才培养协议,是学校与企业针对社会需求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方面合作的一种培养模式。“订单教育”开辟了当前职业教育的新思路,促使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了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更好地就业,“订单教育”已愈来愈被中职学校广泛接受。近几年,学校密切联系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浙江星星集团等企业,先后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核电工程施工总承包部等企业签订了“订单教育”协议,并按协议招收了核电电工、电气技术等专业订单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中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使教育与就业零距离对接。中职学校应该在“订单教育”协议总体要求下,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下面以学校电工专业教学为例做如下探讨。

一、“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理念

“订单教育”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能适应“订单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订单班的任课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与订单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1.注重实践

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对电工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学中应弱化理论知识教学,注重电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基本理论指导下加强技能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电工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由于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将电工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师生双方共同在电工实训场所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实训场所应既有真实的生产,又整合学习功能的实训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

2.贴近生产实际,服务工作岗位需要

电工专业知识教学要密切与日常生活、生产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实用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学校核电电工订单班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过程中,不定期下企业学习,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学生在实习期间及进入企业工作后,就能更快地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二、“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目标

“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的,是同未来的岗位要求和专业发展能力需要相适应的,具有特殊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是任课教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任课教师拟定的教学进度计划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电工专业订单班教学的总体目标应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需的电工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电工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就业所必需的电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订单教育”的任务,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按订单协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1.深化“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订单班应该重点构建其培养模式,将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将电工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相联系,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轨,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用工保证。

第一年通过校内“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和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通过维修电工初级工的考核;第二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技能,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训练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实现校内实训、校外教学实习交替进行,有机互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第三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门化技能,开展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内容的训练,以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维修电工高级工的水平。学生通过三年的培养,能较好地达到企业所要求的岗位适应能力,顺利通过校企共同考核。如学校2010级核电电工、电气技术等班级学生已经在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浙江星星集团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受到了所在企业的好评。

2.实施项目教学法,实现“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教学模式

根据“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实施项目教学方法。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将电工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以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或案例为学习情境,按照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步骤,重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过程。每个学习项目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为:学习情境描述相关知识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布置工作任务相关技能教学(一体化教室或实训现场操作演示教学)小组讨论(制订工作计划、小组分工)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实训车间,技能训练+自主学习)考核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拓展知识教学拓展技能教学。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以生产过程真实任务为实训项目,制定实训项目工作单,确保学生在实训中高质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实现专业教学与生产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同时也更接近未来工作的真实情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内培外引,校企共同参与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一批集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能力强于一身,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工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选送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业接受电工专业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如学校派遣了多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以及到三门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等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也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校教学,如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等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来校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这样整个教师队伍结构就更加合理。通过培养与引进,形成一支教学业务精湛、专业技术熟练、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企业的职业技术岗位能力相适应。

4.构建电工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对电工专业课程的开设,除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外,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本专业岗位实际需要,同时在“订单教育”背景下,主体专业增设了单片机、机床排故、维修电工、工厂供电等课程,还组织电工专业教师编写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如已经编写了电工基础、内线施工、传感器原理与制作等校本教材。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学校教师为主,县内有关行业专家和多家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共同开发了《工厂供电》《PLC技术及应用》《维修电工基础》等3本核心课程教材,已与浙江科技出版社联系出版,还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修电工考证教程《实用安装电工》等校本教材已编写好初稿。

5.校企共建电工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作为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窗口,学校在现有的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场地、设备、技术以及资金为纽带的校企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建设模式,通过学校独建和与企业合建等多种形式,逐步建成了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各相关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如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制造了电工实训台、电子装配实训台、高低压配电控制柜等实训设备。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和服务能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超前性,让学生更好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要求,适应企业需要,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训场所。学校要继续拓展与校外企业的联系,选择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设备先进、产品品种全、技术力量强的有关企业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之成为专业教师“产、学、研”平台,为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订单教育”要求学校招生与就业同步,按照企业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教学,探索有效的中职电工专业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3).

[2]杨广斌.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职教通讯,2006(6).

第7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岗位意识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职教学基本规范,是高等职业院校培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质得到强化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责任感;同时,推行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之目的。

我校历来注重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食品专业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季节性制定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大二学生经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企业生产旺季及时安排学生雨润集团内江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汇源果汁万州公司等大中型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近年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分析总结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个方面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与方式。

一、顶岗实习的主要教学效果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加工行业的窗口,一次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的机会,一个磨练意志力的战场。参与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过程实现了思想、意识、能力诸多方面的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岗位意识

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自觉地将自己由大学生角色转为企业员工,将每天的学习生活方式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每个学生都从基层岗位做起,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们自觉遵守工厂各项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岗位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普通员工一致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员工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体验职业岗位、体会责任意识,学生大多能做到改变角色、适应岗位、转变观念的需要。

2.融入企业精神,磨练坚韧意志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亲历着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着融入企业精神。食品行业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比较艰苦,这正是学生磨练意志的好场所。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穿上工装和胶靴,完成着重复着单调的手工操作;克服了因“三班倒”打破的常规作息时间带来的生理不适;不少学生在生病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仍然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能够坚持岗位责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精神的激励,他们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把个人的岗位责任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之中。

3.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做的是比较具体、简单的操作,但他们与招聘的普通工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也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和岗前新员工培训,从企业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将来基本定位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性、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以自己专业知识的眼光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不同岗位学生感受和体会不同,学生们通过工余之间互相交流,与带队老师及企业领导探讨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敏锐的职业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4.接触现实社会,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通过经常接触、交流,增长、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提高了交际、沟通能力。由于实习工厂大多处于城乡郊区,工厂生活娱乐条件较差,离城区较远,但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彼此增加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组织实习生与企业职工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实习生活;不少学生与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结下了难舍的友情。

5.增强学习动力,强化求知愿望

进入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之后,许多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知识不足,让她们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当看到农民工在工厂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工资待遇低下,还经常受气,部分学生从这些民工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深刻感受了挣钱的艰辛,也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看着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主管、经理,能用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客人,能顺利的处理好复杂的业务事项。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她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才有自己一席之地。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在校学习了基础理论、专业综合知识后,对食品企业一般都憧憬着美好的期望,他们希望到食品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被分配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的情况。面对包装、称量、贴标等单一岗位,认为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价值,浪费了学习时间。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极个别的甚至擅自回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单一性,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以效益为目标,效益以质量为保障。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能顶岗的学生,而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我们在某果汁厂顶岗实习时,企业对于我校学生寄予厚望,许多全新进口设备都由外国技术员带领学生安装调试。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操作,外国技术人员撤走以后,生产期间部分机器出现了故障,我们的学生却无法排除,其结果是影响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现实让学生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差距。认识到现代企业员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也要有一定外语水平,起码能读懂专业说明书。

3.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学校教学进程的矛盾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大二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2-3个月,然后回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锻炼和体会,明确学习目的,增添更强的学习动力,成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一是可以借助学校的实习生力量,解决企业生产旺季中季节性用工的突出矛盾;二是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中选拔人才,并希望留下他们。但这批学生因需回校完成学业不能继续留在企业,如果等到学生毕业后企业再招回很可能因学生重新择业而丢失这批满意的“苗子”,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是校企双方目前较突出的问题。

4.企业效益追求与实习生基本权益保障的矛盾

学生实习期间一般是企业最忙的生产季节,部分工厂人员超负荷运行,从效益出发,企业一般都尽量减少后勤方面的投入;住宿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后勤条件难以满足众多实习生的需求。特别是新建工厂,企业领导主要精力倾向生产设施建设完善方面,更加容易忽略员工后勤条件的创造,学生们下班后生活用水保障不力,工厂没有医务室,生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学生正常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完善工学结合机制探讨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努力追求的办学理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1.关于顶岗实习的主体和主导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需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者,学校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

2.关于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要与企业、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认真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带队,加强实习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系部可派领导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3.关于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

学校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要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原则上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直接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不得安排学生从事没有安全保障的实习工作。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协商保证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要将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有关事项写入实习合同中,要求厂方给予一定保障。学校不得拖欠或扣发实习单位向实习学生支付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关心爱护实习学生,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朱乐敏.高职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4):64―68.

[2]李崇高,黄建初,韩明等.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计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1):75-80.

[3]杨建平.浅谈离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J].工贸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69.

[4]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2.

[5]徐银.高职食品专业毕业就业质量调查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261―263.

第8篇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签订责任书

在国家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为让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有效地实施新《标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须要成立实施新《标准》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指导思想,定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和安排测试工作,明确领导机构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逐级签订年度实施新《标准》的责任书和工作目标,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体育工作主管领导(教育局长和校长)的年度量化考核,实施行政问责制,让各级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有效地推进和落实新《标准》的实施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证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结合体质测试的特点和要求,落实测试必需的经费是保证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为完成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的测试工作,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学校必需联系县级卫生部门的医务人员在秋季对学生进行体检,必然要产生一定的费用;另外,还要购买一些必要的测试仪器、体育器材和打印纸(打印登记卡),肯定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三笔开支只有学校在年初以报告的形式上报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上报到政府审批和统筹落实,或者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文件明确从某种专项经费中支付,才能最终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适当调整测试对象,提高测试工作的可行性

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高职院校采用的分别是“2+1”(中专和专科)和“3+1”(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或三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第三年或第四年到企业、工厂参加顶岗实习或提前就业。特别是西部省市职业院校的学生,为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提高收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顺利地完成学业,在第三年或第四年要奔赴到千里之外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企业、工厂去参加顶岗实习或提前就业,这已成为当前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家庭收入,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在顶岗实习或就业期间学校还要召集已提前就业的学生返校参加体质测试,学生很可能会失去一次就业的机会,即使返校参加体质测试,发生的差旅费等相关费用将由谁来“买单”?这些问题都将牵扯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与现实是极为矛盾的。解决的办法只有适当调整测试的对象,取消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或提前就业期间的体质测试,中职学校只测试一、二年级学生,高职院校只测试一、二年级(专科)或一至三年级(本科)学生。同时,国家应调整体育课程方案,适当增加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时量,上好体育课,再由学校多组织各种形式的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有效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样才能提高测试工作的可行性。

四、培训基层体育教师,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新《标准》的实施最终是由基层的体育教师来完成和落实的,于是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假期组织体育教师培训,而且把培训的对象扩大到村级小学的专兼职体育教师,同时加强实施新《标准》的宣传力度,逐渐在基层学校扩大影响。结合新《标准》的精神,要求和特点,首先是组织体育教师学习新《标准》的实施办法,让体育教师详细地了解测试的对象,项目、评分标准、等级评定方法、级别和相关的规定;其次是让体育教师学习掌握各个测试项目的测试操作方法,如坐位体前屈、往返跑、台阶试验等项目的操作方法,以及上报软件的下载方法、使用说明、上报数据的操作程序、档案整理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的业务知识。这些工作都关系到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测试工作的效率,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9篇

物流实习的全员管理

物流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习时间长,涉及面广。学生、学校、物流企业三方利益相关者应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协调,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兼顾物流企业和学校的利益诉求,在合作中尽可能地寻求最佳契合点,避免冲突,化解矛盾,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1.建立物流专业实习基地。物流实习基地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实际训练场所,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可以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帮助合作企业改进技术水平,并为企业获取优秀人才创造条件。因而,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与物流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是物流专业实习的关键环节。学校站在战略协作的高度签订长期稳定的校企协作实习基地协议,以便双方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校企双方全程规划、全程参与,共同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制定教学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计划,技术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方案等。可以考虑的建设模式有:一是建立以教学单位为载体的校内实习基地。教学单位提供实习基地建设用场地和师资,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和岗位,双方联手将工厂或车间搬到学校,在校内建设与物流要素和各环节相适应的实习基地,形成真实或仿真的物流职业岗位与技术、技能训练环境。二是建立以合作企业为载体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教学单位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资金、技术和设备优势的互补,把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尽可能融入企业,把教室搬到工厂或车间,让学生直接接受全真的生产环境的训练。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与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技术难题,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

2.协调三方利益,弱化冲突。学生是实习的主体,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实习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合理协调,积极探索,弱化冲突。校方应尽量与实习企业商榷适时恰当的岗位轮换,减少学生由于一直在一个实习岗位实习产生的枯燥感、单调感等心理不适。对于那些表现优异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学校可向实习企业建议安排一些初级管理岗位,让其得到充分锻炼,实习企业也能从中受益,孵化未来的管理人才。另外,合理的实习待遇是对学生利益的保障和权利的尊重。校企双方应在充分兼顾学生、实习企业和学校利益的前提下,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完善的实习协议,特别明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薪酬福利、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岗位培训、安全保险等待遇条款,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待遇满意度。

物流实习环节的全过程管理

PDCA循环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他把质量改进的全过程划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可以成为物流实习环节全过程管理的借鉴模式。

1.P(plan)计划阶段。

1.1实习目标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系是构建物流专业实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根据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和实习企业的要求,建立实习企业实习各环节的实践质量目标。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社会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实习目标体系应物化为文件,包括实习计划、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手册、实习周志、实习报告、实习指导工作记录、实习简报、实习论文、实习成绩评定表等,使物流实习全面质量管理文件化。

1.2实习评价体系的建立。物流实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不能仅仅依赖实习企业,而是实习企业、学校及学生本人共同参与完成。实习企业的观测重点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纪律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学校的观测重点是:岗位任务、职业技能、实习周记、实结等;而学生主要是通过实习报告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对学生实习的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

2.D(DO)实施阶段。目前大多高校对实习指导采取全托管的方式,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主要委托给企业方,校方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主要通过电话、QQ等采取“远程遥控”的方式。这种全托管的方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校方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不能对一些特殊情况迅速做出反馈,也不能最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要真正对实习学生进行全过程管理,笔者认为,安排指导老师到实习企业挂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对校方而言,尽管付出了更多的管理成本,但是除了保证实习过程控制以外,还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职责包括:(1)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物流实习的工作计划与进度,并严格执行;(2)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好MSN、QQ群,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3)加强企业实习管理。指导教师要定期下企业指导学生,检查学生实习进度,及时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书;(4)关心、爱护学生。指导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与生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5)做好学生实习的工作考核、实习考勤,客观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