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研活动反思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9 05:36: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研活动反思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研活动反思总结

第1篇

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 、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4、进一步调动教研热情,使教研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color=red]下面是我在论坛中发表的有关教研活动的帖子,敬请交流与指教!

../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0&id=248539

第2篇

1.校本教研认识不充分

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访谈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平时教学任务较重,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应付各项检查等,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反思教学、参与课题研究、投入校本教研活动等;也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不大,没能从主观上重视校本教研。

2.校本教研“供需”不对口

不管学校开展哪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标都应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但从校本教研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校本教研活动并没有迎合教师真正的需求。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前,没有充分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需求进行调研,没能了解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来规划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内容,而仅仅关注的是对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后期的科研成果。

3.校本教研缺乏合作

合作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少,任务部署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多。大多数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缺乏可以促进教师合作的教研活动,未能很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更多的是邀请专家、学者给教师举办讲座,讲座的主题也是由专家、学者拟定,缺乏针对性指导。还有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为了迎合地市级课题需求,强制性地将课题任务部署给教师,这都难以达成校本教研应有的效果。

4.校本教研评价不到位

当下,对学科教研组的评价都会与教研成果结合在一起,然而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会专门针对校本教研进行考核与奖励。此外,评价方式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与激励,忽视教师的日常教研投入。这样的导向会造成教师重视公开课,轻视家常课;重视学科成绩,轻视学生素质培养;重视科研结果,忽视科研过程的势态。同时,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评价缺乏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过程与质量得不到有效的衡量,无法很好地体现对教师参与度、研究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激励评价,缺乏发展性的评价。

二、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走向哪里?

目的地一:反思性校本培训模式

反思性培训是指通过校本培训课程的实施,指导教师针对薄弱的语言素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对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用以指导后续语言实践。在后续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通过校本培训模式帮助教师强化语言结构,提升语言能力,循环往复,不断促进。

目的地二:反思性校本教研模式

反思性校本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主题式教研、网络式教研等,开展互助型教研。以课例分析、教学专题研讨为载体,以个体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途径,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习惯、改进反思教学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个体的反思,实现教师间集体智慧的分享,促进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技能的提升。

1.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阶段式的校本研修,围绕主题内容进行集中、深度的研修,可跨时半个至一个学期。

聚焦问题通过小组或整个教研组的教研形式开展。无论哪种形式的主题教研,都需要围绕主题定内容,定形式,并制订具体的教研方案,保障实施。实施步骤可以分为:研讨立题、实验矫正、汇总提炼。教师对教学中比较困惑的教学专题或难点进行梳理归纳,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某个阶段教学研讨的主题,根据该研讨主题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与教学实验,引导教师进行过程性反思,并运用反思结果来调节教学行为,继而针对实验活动进行汇总,提炼出针对该主题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2.网络式教研。

网络式教研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研修活动成为随时随地都能按需进行的非固定式的教研形式。

网络教研平台不仅可以发表区域教研的官方信息和先进的教研信息,一线教师也可以即时进行互动教研,问“需”于教师,问“求”于教研部门。常见的网络教研平台有QQ群组、网络论坛、教研博客、教研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个网络平台都可以推送教研信息、教学策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微课程、优秀微视频等,还可以聚焦教学疑难问题,教师之间进行教研互动讨论。这样的网络式交流,为教师提供了灵活与机动的教研方式,教师们可利用闲暇,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和交流。

目的地三: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

研评价模式

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研评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实施过程、教研成果,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建立规范制度化的评价办法,其目的是通过考核手段来促进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教师是校本教研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教师参与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校本教研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考评制度,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三、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做什么?

策略一:完善制度,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建立合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保障,有助于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

为了完善监督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教研组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确定教研组长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围绕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与反思。同时,设立由全体组员共同实施的管理模式,创建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校本教研取得应有的成效。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为使教师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质量,教研组应有规定的集体备课的时间段,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相关专题研讨。教师之间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教学建议,力求使教学设计更完善、更科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反思,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最佳设计。

策略二:同伴互助,构建学习型校本教研机制

同伴互助指在两个及以上的教师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实施校本教研强调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可以在教师集体中形成教学思想、模式、方法的交流,弥补教师个体学习的局限性,实现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师资队伍的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有以下形式:

1.沙龙会谈。

在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促使教师深度会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教师可以畅谈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与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与经验。每次沙龙时,教研组确定活动主题,教研组成员就平时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

2.一课多研。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可以通过三个环节开展一课多研:自我设计实践――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实践。(见图3)由一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成员听课、评课,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教学意见,授课教师反思、总结后,改进教学方式与环节,再次进行课堂展示,教研组成员再次听课、评课。这种“一课多研”的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为主要途径,能够切实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策略三:专家辐射,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专家指导的形式有教学理论讲座、教学专业座谈、学术专题研讨等。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邀请专家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报告、讲座等是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前沿教学资讯的有效形式。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引领课题论证与成果鉴定。对于课题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申报、调研、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课题活动,专家的分析、判断、建议与引领能够有效地推动课题式教研活动。此外,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学校除了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外,还应依托这些优秀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推动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

策略四:网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网络教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与安排,随时随地参与教研活动;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实现自主教研,以参与者或组织者的双重身份,灵活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

教师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实现网上集体备课、评课,一改以往教学研讨中单纯的即时性效应,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各个过程,如教材分析、重难点处理、教学设计、课后点评等。这样的在线交流作为自主式主题研讨和互动式课例分析的补充,能够帮助教师实时地开展互动交流,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总结教学心得,是培养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良好途径。

策略五:课题引领,推进校本教研深度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激活英语传统教研,秉承“以常规教研为基础,科研课题为依托,有效课堂为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教研特色,从知识理论的整体引领、教学实践平台的搭建、个体反思与集体智慧的交流以及使教研顺利开展的各项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着手,将英语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且有效的创改思路。每一位教师依据学校的科研工作长远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与目标。教研组应定时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做培训指导,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发展。

策略六:自我反思,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充分说明了自我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期对教学目标、方式等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

第3篇

一、主要特征

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是园本教研的深化。课程化的园本教研需要幼儿园在传统教研的基础上,基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明确教研的目标、内容及形式,并引领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具有如下特征:

1.教研目标明确性。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应有明确的教研目标。幼儿园可以依据园本师资实际情况,从提升教师的某一专业能力方面确定教研目标,如从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有效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游戏活动的指导能力等方面确定教研总目标;也可立足解决幼儿园保教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问题、教学教法问题等确定教研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总目标细化为递进式的小目标,落实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

2.教研问题系列化。来自于教师的共性问题解决,是园本教研的基础。幼儿园的教研问题,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实践问题,而不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问题,更不是解决诸如家长素质生均活动而积等客观问题。因此,幼儿园的教研问题,是主观性问题,更是实践性问题。

虽然说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程化教研活动的内容,但是一些教育现场中的问题由于己有比较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需要一次教研或老教师的指导就能明白怎么做,如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哭闹问题、新教师如何做好教育活动计划等问题,并不适合将其作为课程化教研活动的问题。

在幼儿教育现场中,教师的做什么问题,一般是教育活动的内容问题、课程资源问题;教师的怎么做的问题,一般是涉及教师的观念、能力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如,围绕某一内容的科学活动材料投放问题、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区域玩具材料的投放与指导问题、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推进问题等,都可以成为课程化园本教研的问题。

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更提倡的是基于幼儿本位、教师本位、幼儿园本位的教师共同需求的可推进研究的实践性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能从围绕一个中心线索螺旋式上升的教研系统中获得专业成长。

3.教研过程螺旋式。不同于将问题分解为平行的子问题的形式展开研究的线性主题式教研,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强调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实践问题解决与推进,这需要教师个体具备问题意识与反思能力,需要教研参与人员间建立自主学习、专业反思与平等对话的学习共同体,需要幼儿园形成积极、信任、民主、向上的教研文化。

教师应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现与反思问题的能力,拓宽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如某一同样内容的游戏结束后,A教师想孩子们很喜欢这次游戏,可见我组织的有多成功!可是孩子们都没有把玩具收拾好就跑开了,因为他们都急着上厕所,只好我来收拾了。B教师想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次游戏,因为他们都很主动一起想出各种办法来玩游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能玩得这么好呢?是这些玩具材料吸引了他们,还是因为我能够允许他们自主游戏呢?可是他们都急着上厕所没有把玩具收拾好,我下次得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收拾玩具,或者请他们上完厕所再来收拾玩具。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的教师,在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这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自主学习、专业反思与平等对话的教研学习共同体,需要教研参与者在共同教研的过程中做到对事不对人,针对问题能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火花,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促进专业成长。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园本教研文化。

综上,教研目标,是教研活动的方向;教研内容,是教研目标的落脚点。因此,幼儿园需要从提升师资专业技能、解决保教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等方面来确定教研活动为什么研、研什么,明确教研的目标和内容,在实践过程推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深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幼儿发展。

二、实践流程

课程化园本教研是基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的现场式教研,其过程是不断深化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

课程化园本教研的实践流程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发现实践问题。源于实践的问题,是课程化教研活动的前提。课程化教研活动的问题可来自于管理者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来自于教师在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2.设计教研方案。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教研组织者需要从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形式等方面围绕共性问题设计简要的方案或思路,以更好地引领教师解决问题。

3.展开螺旋式教研。有了较为明晰的教研方案或思路后,教研组便可展开基于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教研。这一环节,也是课程化的园本教研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采取的流程及形式有现场观察、案例记录、问题剖析研讨、理论学习等,在每一次的教研中,提出问题解决思路、回到实践中验证问题的解决,从而再一次发现问题,进入深一层次的教研

在上述系列化、螺旋式上升的教研过程中,教师的反思与研究、思维碰撞与经验凝炼的能力得以提高。离不开问话与总结提炼。问话,即追问、反问,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在教研过程中的问话,能引发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提炼,是对教研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的梳理与提升。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应是在教师之间对现象或问题的问话、反思、总结提炼中得以推进的。因此,教研引领者应更多地采用问话的形式引发教师不断地思考,并及时帮助教师总结梳理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提升教研的理论高度。

三、推进策略

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推进,有赖于教研引领者及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及问话与总结提炼的能力。因此,需要以提升教师及教研引领者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为抓手,来推进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1.问题在实践中发现。在教育现场中,能否发现问题,需要观察者具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及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应引领教师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有利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深化课程改革。而教师在正确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与观察视角,将有助于他们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反思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支持。

2.剖析在本质处进行。教研过程中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有赖于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因此,幼儿园应引导教师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引导教师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能力。同时,教师应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特点与目标,并在一日活动中养成自觉观察幼儿言行的习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精彩与需求,判断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契机,促进幼儿发展。

3.深化在思辨中提炼。教研活动的深化,离不开问话与总结提炼。问话,即追问、反问,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在教研过程中的问话,能引发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提炼,是对教研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的梳理与提升。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应是在教师之间对现象或问题的问话、反思、总结提炼中得以推进的。因此,教研引领者应更多地采用问话的形式引发教师不断地思考,并及时帮助教师总结梳理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提升教研的理论高度。

四、文本资源

第4篇

【关 键 词】主题教研;教研模型;教研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14-03

教研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是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策划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是摆在全体教研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坚持“课题带动教研、教研推动课改、课改促进发展”以及“科研重心下移、教研品味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图们市“十二五”主导性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引领下,教研员不断探索教研活动策划策略,建立了课题引领下有效教研活动模型,即“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教研活动真正发挥了高水平引领作用,形成了教研活动文化特色。

一、提出“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研究活动模型的背景

有效教研是教研员追求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基层教师解决在课改推进和打造高效课堂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当前教改的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但是,我们开展的教研活动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教研活动没有整体规划。教研活动脱离学科科研课题研究进程,脱离学校课改和教师教学实际需要,教研活动主题不明,目标不明确,组织者心中对教研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有效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教研活动缺少教师参与交流。教研活动没有创新,形式单一,从准备到结束,广大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参与交流互动的机会,深入研讨的少,所以教师教研活动虽然参加了但受益甚微,教学状况依旧,达不到理想的教研效果。

第三,教研活动缺乏效果意识。教研员没有安排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的成效进行反思梳理、消化吸收的要求,教师对教研活动成果尝试运用于教学实践状况也没有跟踪指导,因此教研活动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问题,我们的教研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发展成效。为了不断提高每一次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从经验性转变为科学化,从随意性转变为规范化,从粗放性转变为精细化,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严密组织,提升质量,追求实效,做到组织一场活动,提升一层能力;开展一次研讨,受益一批教师;搭建一个平台,展示一方风采,真正把有效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

二、策划“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内涵

(一)教研员组织开展一次学科教研活动要分“三个阶段”

任何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一次有效教研活动必须要围绕研究中心议题,整体策划,做到两头延伸。活动前期做到精心规划与充分准备;活动实施追求规范过程与提升质量;活动以后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与有效落实,使得每一项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变成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一次学科教研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活动准备阶段:选择主题;制定方案;组织学习;指导研课;其次,活动实施阶段:课堂观课;组织议课;专业引领;活动总结;活动评价;第三,活动延伸阶段:主题反思;跟进指导;实践延伸。以上三个阶段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准备阶段是有效教研的前提和基础,实施阶段是有效教研的重点和关键,延伸阶段是有效教研的深化和发展。

(二)教研员组织开展一次学科教研活动要做到“十有”

1. 有主题。教研员做好大量调研基础上,根据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确定教研活动主题,最好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

2. 有方案。学科教研活动实施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方案制定得如何,因为它是活动实施总的一个设计蓝图,也是活动的一个具体化表达。方案主要包括活动背景、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程序和方式、活动要求等。

3. 有学习。要围绕中心议题,对研讨课承担者和参与活动者落实相关专题理论的学习,这是有效进行研究探讨的重要基础,也是研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4. 有研课(或磨课)。展示课是研讨教研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要围绕研究主题,策划者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展示课的设计。做好展示课的设计和集体共同合作磨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参与研讨的实践过程。

5. 有观课。围绕中心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观课,落实一个具体教育教学理念、研究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观课使得组织者和承担者公开教学,以引起参与者的思考。

6. 有议课。组织议课研讨,这是互动参与式教研的一种形式。观课以后由出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对本节课进行议课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路问题。

7. 有引领。聘请专家针对主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进行专业理论引领,介绍最新的改革动态,以理论指导和引领研究实践。

8. 有总结。组织者全面总结每次活动,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教学建议,促使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

9. 有评价。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要在活动结束时,填写对参加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活动本身的评价表,以便今后改进我们的教研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10. 有反思。反思就是大家结合参加教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反思,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消化,并深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实践。

三、策划“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策略

(一)选择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为主题

任何一次活动必须先要搞清楚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教研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必须结合学校课改和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确定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员通过深入学校进行视导调研、深入课堂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途径,了解和掌握区域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研活动主题。如,教研员可以围绕全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带着课题深入学校集体“蹲点”和个体“深潜”相结合,跟踪课堂听课与教学视导,挖掘和选择一线教师热切需要的问题,如开展自主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主题式系列化教学研究活动,为基层教师搭建一个分享成果,研究问题的舞台。由于这些问题在实施新课程中具有共性的问题,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中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精心制定教研活动方案

教研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前必须具体设想进行主题研究的思路和框架。这就是教研活动方案,方案设计的越好,越有助于研究工作的成功。教研员研究设计方案的过程,就是整理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过程,因为有了研究方案,主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每一个活动它都涉及到非常多的环节,因此就需要制定方案的时候对各个环节要进行解释和说明。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制定教研活动方案的环节,坚持开展教研活动方案先行的原则,严格执行教研员教研活动方案的审批制度,在活动前两周制定,并上报学校领导审批备案,方案不过关绝不批准开展活动。

(三)做好教研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教研活动主题选择得当,计划方案设计也好,但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精细、不充分,将会影响教研活动的效果。教研活动准备到实施过程千头万绪,而且事事关键。教研活动准备阶段,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主题或专题学习的落实。活动准备阶段提前向教师公布研究主题和探讨的问题,落实围绕主题的理论学习,这是有效教研的关键环节。二是抓好研究课或展示课准备。通过研究课或展示课展示新的教学理念,展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展示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启发性和引领性。三是抓好教学研究活动相关工作的审核。无论对承担研究课执教者的教案与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堂观察者的观察量表的准备,或者专题主讲人的报告材料或经验材料,主持人的主持稿等应认真审查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四)科学、周密策划教研活动形式

调查研究证明,教师最欢迎高质量的教研是课例研究及课后评课议课,尤其是大家共同参与的课后课例分析、交流研讨。通过研究课课例教师可以直接看到如何把新的教育理论变为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通过课后深度交流研讨互相促进,在创新教学思路上教师得到新的启发和灵感,寻求自身的发展。针对以往教研存在的问题,教研员设计教研活动的形式上,一方面要注意搭建教师参与观课议课,听课教师、上课教师、专家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专业人员的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作用。

(五)高度重视教研活动的辐射延伸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研究教研活动的辐射作用,使每次的教研活动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教研成果都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教研员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可以利用书面交流、会后个别交流、网络交流等方式延续和拓展教研活动时空,进一步达成研究共识,并将共识转化为教学建议与教学行为。还有,教研员对重点骨干教师在学科教研活动中的研讨主题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在日常教学视导与听评课中,重点跟进,进一步做好指导,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实践研讨主题和内容,成为教学的自觉行为。

四、实施“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反思

(一)“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追求问题解决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直接作用是解决教学问题。由于主题教研本身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教研活动主题针对的是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研究的是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或者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二)“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重在全员参与互动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模型强调全体教师在明确的主题下参与教研活动过程,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中得到启示和受益。

(三)“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课题研究相适应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模型有效地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以教研活动过程为载体,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一次或几次教研活动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来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从而在系列化主题教研活动中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四)“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规范教研活动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第5篇

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以园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深化特色教育教学为核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组有教师12人,分别是:项**、沈**、汪**、方**、徐**、郑**、杨**、黄**、姜**、倪**、邱**。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能发挥骨干引导作用。沈**、项**、方**、张**是年轻教师,她们在教学经验上还有所欠缺,但是却拥有勇于创新,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在教研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新生代力量。在本学期的教研任务中,老教师们在注重提高自身保教技能的同时,更要关照、帮助年轻教师逐步成长,进一步增强我组的教研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提高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规范性、有效性。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培养研究型教师,以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3.加强园本研修,督促教师按时完成学习、实践、成果阶段的任务。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开展园本特色课程,将特色教学融入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创设之中。

四、活动具体措施:

1、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方面的研讨,共同研究教学技巧,分享教学亮点,让每个老师在研究讨论中得到提高,加强教学质量。

2、要求每位教研组员真正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根据自身的特长或学习需要,至少负责一次的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先进性,做好教研活动的资料收集、准备,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3、每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有方案准备、文字记录、照片拍摄以及活动执教者的反思。

4、要求每位教研组员至少负责一次教研活动记录,做到认真记录教研过程,把活动中的亮点、难点都记录下来,以备在下周教研活动中继续深入研讨。每次活动后做好活动反思或小结。

五、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1、保教一日生活常规的落实。这是本学期我园马上要落实的内容,也是我们组教研活动的重点。我们将通过五次活动进行研讨,针对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生活环节、就餐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等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中。

2、绘本膳食研讨课的选课和磨课。根据我园健康特色的园本理念,我们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健康饮食的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会选择健康食品,不吃或少吃垃圾食品。结合主题,把适合的绘本分享给幼儿。

3、我园户外体锻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户外区域活动在我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本学期,我们要将各个户外区域进行整合和调整,融入情境,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与更多的自主性,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户外体锻活动。

4、室内区域的研讨。每个班级的室内区域创设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观摩、记录和反思,加强交流和创新,希望能有更多想法的碰撞,让区域活动更加精彩。

5、视频游戏观察及案例分析。幼儿自主游戏已渐渐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教师在这些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正确、理性的保证自己的位置,让我组的教师们学会放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更好为幼儿游戏服务。

具体活动内容及人员安排见附件一:

序号

周次

日期

研讨主题

研讨重点

地点

负责人

记录人

1

2.29

教研组计划的制定及任务布置

确定每期的研讨主题及人员安排

多功能厅

倪**

沈**

2

3.7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一)

生活环节细节研讨

多功能厅

汪**

沈**

3

3.14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二)

实际操作及反思

教室

沈**

郑**

4

3.21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三)

实际操作及总结

教室

郑**

姜**

5

3.28

绘本膳食研讨课(一)

确定研讨主题

多功能厅

徐**

杨**

6

4.4

绘本膳食研讨课(二)

研讨课磨课及反思

教室

杨**

邱**

7

4.11

绘本膳食研讨课(三)

研讨课磨课及总结

教室

杨**

倪**

8

4.18

户外体锻项目(一)

项目整体规划

多功能厅

邱**

项**

9

十一

4.25

户外体锻项目(二)

项目准备细节调整

多功能厅

项**

黄**

10

十二

5.2

户外体锻项目(三)

户外试玩

操场

黄**

汪**

11

十三

5.9

户外体锻项目(四)

户外试玩

操场

汪**

沈**

12

十四

5.16

班级区域研讨

参观区域创设

教室

姜**

郑**

13

十五

5.23

一日活动常规(四)

半日观摩大三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方**

姜**

14

十六

5.30

一日活动常规(五)

半日观摩中一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邱**

项**

15

十七

6.6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如何进行案例分析(讲座)

多功能厅

倪**

徐**

16

十八

6.13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自主游戏案例分享交流

多功能厅

徐**

方**

17

十九

6.20

学期总结茶话会

反思和创新

多功能厅

倪**

第6篇

转瞬间,这一学期的幼儿园教研工作就这样结束了,那么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_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以及计划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一)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

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

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4、进一步调动教研热情,使教研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二)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

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

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三)时光飞逝,大班下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转眼结束了。在园长精心指导和带领下,在本班两位教师的共同努下,本学期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新方法,带领本组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本组教师都是年轻人,富有朝气的袁老师,对工作充满热忱和激情,教学水平也明显提高。我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教具准备等。并经常浏览学前教育网站,查看学前教育研究等专业书刊,努力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并在杨主任的带领下多次组织音乐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结合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大胆尝试新的音乐教育形式。

本学期区域活动的开展,弥补了集体教育活动的不组,将幼儿分组进行区域活动,让我们没有一直没有机会深入开展的集体舞教学得到了发挥,区域活动中,例如我们在集体教育“红绸舞”活动中,幼儿初步感受学习了红绸舞的风格特点、基本步伐“十字秧歌步”后,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分组带领幼儿到走廊、大厅、户外等地方的瓷砖反复练习十字步,因为区域分组活动个别指导到位,我们班级孩子的基本呢步伐掌握达到百分之95以上,同时,孩子在舞蹈过程中做到了看舞谱自主地变换队形。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清晰地关注到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并创设性的环境材料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我们又利用孩子们掌握的红绸舞蹈动作让幼儿尝试用新的曲目“大中国”进行整首歌曲的系统动作创编并完整表演。做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是真正感受到了区域活动的优点。

同时,本学期的教研重点是集体舞教学,我在10月份尝试开展了一次集体舞观摩课《瓷碟舞》,给了大家一些启示。活动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敲打瓷碟的动作表现出乐曲凤阳花鼓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结合节奏图谱、队形图谱的使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者,引导幼儿自主地看舞谱、尝试变队形、调整队形。孩子们通过舞谱的对比,掌握了横排、面向圆心、面向圆上等队形,并尝试单圈变双圈。提高了幼儿音乐表现力,孩子们在与伙伴合作舞蹈过程中,充分体验感受与伙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

1、幼儿方面

虽然这些孩子都是大班的幼儿,但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的训练,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因此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还有待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音乐素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幼儿音乐素质方面系统地培养,从小班就开始,为中大班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方法过于保守,缺乏创新能力,或者对于新颖的教学方法信心不足、理解不透。无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先进理念渗透到自己的音乐教学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新学年,新希望,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我们的幼儿园明天更美好!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四)一、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说起教研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研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把让教师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首要问题。具体做法是:首先,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幼儿园保教业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针对性很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疑难。通过教研可以改进工作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其次,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第三,让教师明确教研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而这种实践经验又来源于日常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时,不能忘记自己是研究者,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许正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的意见和想法被纳入研究的行列中来,教师的意识上得到重视,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一年来,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一年来,我们先后选派10多名教师到北京、济南、潍坊、淄博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根据教研组的工作安排,三四月份我们在全镇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活动”,首先进行了教学环境的创设如何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中如何优化主题环境、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等理论知识培训。中心幼儿园以突出乡土特色为主,在各班级进行了石材、草编、花布、纸艺、瓶艺、果实不同特色的环境创设,在4月10日,我园成功为莱州市农村幼儿园现场会提供现场,得到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各村园的环境创设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既贴近主题,处处以幼儿为中心,又体现出灵活性和趣味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首先让教师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内容,先后进行了如何科学的做好分类归档工作、归档的常用方法等理论培训,并组织观摩中心幼儿园的档案管理。现在全镇每处幼儿园的档案管理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都能做到分类明确、目录齐备、内容充实,并建起了赋有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档案。

另外,我们还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三、注重教师实践操作,加强反思学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选择性,单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因此,我们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她们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自己预设在活动中幼儿会提出什么问题、幼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游戏更适合幼儿、什么样的设计更利于幼儿接受、如何评价幼儿。这样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维得到了碰撞,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个性,所有教师都能资源共享,在教研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新理念,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教学过程能首先考虑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求。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我们邀请全园的妈妈来园参加活动,让妈妈们在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同时,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家长开放日中,组织家长观摩区角活动、操舞表演、户外游戏、集体教学,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我们邀请制做月饼的专业师傅来园为孩子们演示做月饼的过程。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吃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别有一番乐趣;幼儿故事大王比赛、六一联欢、舞蹈比赛、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另外,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教师反思性学习。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切入口,使教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从研讨中列出问题、总结经验。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让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经验,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研形式多样化,教研效果有新高

本年度,我们开展以培训为主体,组织研讨和比赛为辅助的多渠教研活动,有集体教研也有分组教研,有现场观摩也有现场点评及教研互动。活动中,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教研形式多样化,能够让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取知识。一年来,我们组织了环境创设比赛、教师弹唱赛、技能技巧比赛等比赛活动、现场观摩活动、多次教研现场互动和多次理论培训。通过教研,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有了跨越式的前进,如:观察的敏锐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等,教师发表在山东学前教育网上的论文、活动、教育随笔、教案二十余篇。

教师教研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增进了领导教师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整个幼儿园得气氛更加和谐,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五、教研活动中的不足

目前的教研活动随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活动中虽总结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实践过程中的反复论证,缺乏对经验的整理与交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的不够充分;个别教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忽视了家长在教研中的作用等。

本学年的教研活动已经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改进方法、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促进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教研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力争教研中有新的突破。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五)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们南麻五小幼儿园立足本园发展,加强园本培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园本教研工作

如果说,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我们认为,面对今天我园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园本培训及开展园本教研应是我园保教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的办园理念就是:“自主、协作、探究、创新”。通过园本教研,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在施教的同时,为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加强园本培训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首先,园长亲自抓幼儿园工作,由她牵头成立了以园长为首的园本培训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辅导员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其他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次,我们把园本工作列入幼儿园每周活动设计中;每学期,我们还定时召开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活动,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园本培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度,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计划,确保培训落实到位

第7篇

东湖区校本教研开展得如火如荼,各校有自己的特色,如:育新学校的师徒结对,培养新人;百花洲小学的“沙龙研讨”;豫章小学的专家顾问团、“豫章书吧”等,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情,不断规范校本研训,在研究中前行。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

现状一:认识表面化,主动参与少

经历了多年的课程改革,东湖区的老师对校本教研大多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调查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已经认识到校本教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能改进教研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尽管有正确认识,但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老师们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并不高。首先表现在教研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教师人数少。在教研活动后能将活动所得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的比例少,即在教研活动后,教师没有具体的“行为跟进”。

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大多数教研活动形式化,主题不明确,教师无法积极准备;二是缺少相应的教研管理机制,教研活动前,只是由负责活动的教师准备,其他人只需要带个“耳朵”来听,把自己放在“圈”外,主动参与性不高;三是就开展教研活动的动机而言,出于自身发展需求、解决教学问题而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人数并不多,从事科研活动多为评职称,评先进而用。

现状二:内容常规化,特色研究少

校本教研活动应具备“教学研究”功能,要以解决本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但我们在查阅各校教研活动记录中发现,一些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常规化,年复一年的教研活动模式可以概括为:开学初传达区教研中心大组备课的精神―中间按单元进行集体备课―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整个过程研究成分偏少,停留在常规工作上,没有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的功能。

校本教研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学校自身条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开展的集体研讨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校本活动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校本活动的资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选择的课题或材料(占被调查者的74%),基于学校自身的活动资源很少(占被调查者的24%)。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得到的帮助也主要来自于网络信息和教学书刊(分别占46%、48%),来自专业人员和同伴的直接帮助的较少(分别占20%、26%)。可见,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目前校本教研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析原因:(1)学校对自身研究不够,不能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引发、提炼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活动主持者照本宣科、循规蹈矩,使活动失去活力和真实。(2)由于老师们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而基层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等事务性工作多,占了大量时间,导致老师们得到的专业引领有限。

现状三:研讨形式化,反思质疑少

公开课对开展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总结传播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等不失为一种好形式。因此,该教学研究模式被我区各校广泛使用。据调查反映,各校每学年都会以各种形式开展公开课及研讨活动。通过参与一些学校的研讨以及查看学校研讨记录,我们发现,公开课研讨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到位,研讨力度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缺少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公开课。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讨课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验证某种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或经验、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等。它关注的是教育教学上的学术问题――通过研究,获取结论上的普遍性意义(如某种教学模式能否得以推广、教学中还要进行怎样的修正、某教育理念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等)。它能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甚至整个学校集体的智慧,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形式。遗憾的是,我们难觅其踪迹。正因为没有问题中心,老师们在研讨中缺乏主心骨,只能凭个人的经验就课谈课,无疑可质,点评一般只是泛泛而谈、空洞乏味。有时是碍于面子,更多的是由于教师没有深入思考,不能探究问题的本质。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讨论是形式上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这样的教研组活动对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是不大的。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各校都很重视老师的反思,可是对反思的要求往往停留在数量上。翻阅老师们的教学反思,任务型居多,老师们真正能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教训的很少。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认为:其一,基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有感性认识,能谈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设想,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缺少必要的理论学习与思考,一旦涉及比较深层次的理论化的内容,就不能从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进行研讨,因而更愿意“听别人发表意见”,其主动参与教研过程的积极性就不高;其二,不善于主动质疑,创新精神欠缺。不习惯总结和反思他人与自己以往的经验与做法,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解剖自己的意识较弱。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质疑的能力也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专业引领时考虑的内容之一。

面对“三化三少”,我们该如何破解,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呢?

策略与建议

一、问题研究精准

校本教研的问题性研究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研究,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是功利性的,也不会收到研究的效果。

问题的来源: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先由教师个人认真思考与研究,力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记录表”,提交学校教研组。

问题的汇总与梳理:教研组长将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筛选确定拟提交教师集体研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研组长有聚焦问题和细化问题的能力。聚焦问题就是从众多的问题中寻找共同点,挑选相对重要的问题。细化问题则是对问题内涵进行确切表达的“任务解码”过程,可以从理论框架构建的角度、从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研究的角度、从工作领域的角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必须注意的是,细化时问题的关键不遗漏,分解出的小问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

教师个人研究:在集体研讨之前,组长告知组内每位教师下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教师个人先独立思考、研究、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意见,以备集体研讨时交流。

集体研讨:(1)组长(或主持人)向组内成员公布本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2)问题的提交者讲述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形成与意义,自己的研究情况等;(3)每位教师谈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

生成研究成果:主持人总结大家的意见,集智慧之光并达成共识,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使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对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实施系列跟进研究(或主题研究),对价值较大、本校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实施校际联合教研,或请有关专业人员指导研究,或申报课题立项。

二、活动策划科学

教研活动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案例反思、专题研究、教学沙龙、教学比武等,但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有效的、有质量的教研活动一定是充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是老师所需要和所期待的。有效的教研活动是需要用心策划的。那么,怎样策划呢?我们在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活动策划者要像备课一样,事先要掌握老师的需求,精心确定活动目标,即对老师们通过此次活动可能有的收获做好规划。

(2)强调互动。要有真实的收获,必须让参与者融入活动。因此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要考虑老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让老师的思想动起来。同时要注意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老师都有参与的可能,使每一位老师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谈自己的设想,从而使每一位老师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与“陪客”。一次令人期待和满意的教研活动一定是有交流,有互动,有知识共享的,是一种对话。

(3)鼓励生成。要通过事先提供老师相关资料、运用征求意见表、预先制定一些基本的准则,巧妙利用参与者自身资源,让活动既有预设,也有生成。

三、专业引领及时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汇聚大家的智慧之光,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然后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让实践与理论对话。其实质是为大家明方向、指路子并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调查数据显示,老师们对专业引领的期望值很高。专业引领一方面来自高校专家、教研员等各级专业人员。学校要为专业人员准确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信息,以便在教师需要时,及时获得他们为教师提供的适时的“引领”机会。另一方面,专业引领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外界专业力量的支持,本校的骨干教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是教师集体中的业务尖子,是实践在教改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十分熟悉校本情况,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改与教学的统一。因而培养这些本土专家,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是校本教研的首选之策。学校应注重发挥好本校的名师、教学标兵及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持教研沙龙的交流,参与备课小组的协作,肩负起“引领”的重要职责。

四、行为跟进到位

校本教研的收获与成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提高;二是行为上的改进。仅仅停留在认识是不够的,光说不练未必是有效的教研,只有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才是教研的目的。

介绍两种行为跟进式校本教研:

(1)“反思跟进”式:它包括“聚焦问题―设计教学―教学行动―教学反思―行为跟进”这样可循环的五个环节。

这五个环节不断循环,构成一个教学问题研究的片段。行为跟进既作为一轮的结束,同时它又是新一轮的开始,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改变教师“不在状态”“低水平重复”的途径是实践,行为跟进课的提出,它不仅仅是反思后的再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们进入这样的一种状态,有这样的专业紧迫感支持着,这样真正把行为跟进当做自己专业成长的事情,才会推动老师们专业向前不停止。

第8篇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语文教研组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研工作。现在把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以区级教研、竞赛活动为契机,语文学科积极组织各年级开展语文学科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说课-上课-评课,本学期以年级为单位,我校一共展示了质量较高的教研课6节,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参与了听课,双周周二的集体教研活动,老师们更是做到了全员参与。

教研活动中,我们以教研课为轴点,上课之前由执教老师说课,各位老师预设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在各种思维碰撞的启示中,执教老师改进教学设计并上课,课后的集体教研中,执教老师说反思,听课老师们畅谈宝贵意见,针对某一个教学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众人拾柴火焰高,每次的教研活动,我们都能从中获得点滴收获、些许进步,发现教学中的“精”与“巧”,“真”与“实”。

此外,“北派名师观摩活动”以及邀请的蔡主任来校做的《“聚焦课堂,高效减负”讲座》,为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听课、培训,把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带进了我们的课堂,提升了老师们的语文教研能力。

在一次次的说课、作课、反思、总结中,无论是老师个体还是教研活动都能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发现了一些不足,为以后的语文教研明确方向。

下面想说一些感谢的话,话可能稍落俗套,但却发自内心。开学初学校突然把教研组长的担子放在我身上,我很意外也很忧心,意外于毫无准备,忧心于自己的业务能力有限、资历有限、见识经验有限,和在座的老师们相比,我只能算的上是个学生,总有种“老虎不在家,猴子充大王”的感觉。所以本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开始做,一学期过去了,教研活动顺利结束,报课顺利,上课认真及时,集体教研有序,评课言之有物,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老师们积极配合,我心存感激,知道这不仅是老师们对于工作的认真负责,其中也不乏对我的尊重和爱护。

非常感谢教研活动中准备教研课的六位老师,在常规教学的繁忙之余,花精力、花时间备课,分别是:李xx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杜xx老师《落花生》、王xx老师《猫》、孙xx老师《富饶的西沙群岛》、郭xx老师《红领巾真好》、刘xx老师《雪孩子》,六位老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节真实、有价值的课堂教学,青年教师观课,犹如照镜,自己的问题从其中也能窥得一二,得以反思;有经验的教师前辈们评课时倾囊相授。吴xx老师对徒弟刘xx《雪孩子》整节课各个环节的认真点评,可见吴老师听课时认真的思考;李红艳老师对低段识字书写四步走“观察、占格、指导、评价”让我对写字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王xx老师总会关注到老师教学中的细节,结合学生的学情,给予中肯的建议;马xx老师和王xx老师对杜xx《落花生》一课中“详略得当的作用”教学点的深究;张xx老师往往在评课中言语恳切、一针见血……除了提到的老师们,其他老师对教研活动的认真我也都记在心里。

第9篇

【关键词】 教例研究;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例

【中图分类号】G6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01

一、关于教例研究

教例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真实事例,也称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1]。研究,已经成为我们文明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它的影响。[2]教例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教例研究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其思考的深刻性、性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所难以达到的。[3]本文主要从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特征,剖析中小学语文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和实践。

二、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教例具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隐含问题,引发思考,揭示规律的作用。[4]教学案例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1)增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加强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

撰写教学案例,要把教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帮助教师总结教改经验

教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教例研究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教学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学效益;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撰写教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再次提高思维能力。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最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从而产生某些创新。

三、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教例研究的应用

我们按“教学实践探究问题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报告”四个步骤进行教研活动的教学案例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教学实践。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选择一次课作为公开课,语文组所有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进行记录。同年级的语文老师选择同一课题,在同一周的周一到周四进行。同时同课题教师在备课时不可相互讨论,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也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问题的发现。

第二步:教研探究。确定周五为教研日,由教研组长组织语文组教师每周五进行教研。以每周进行的公开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探究。同一课题的教师先阐述教案的设计意图及具体实施情况,并指出在具体理论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差异。语文组的教师依次对同课题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述,指出其优缺点,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评述讨论,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步:教学反思。(1)教研会后,执教者要对本次的研讨作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教师的建议作一个书面总结(2)开展网络评课。将上课录像、教研组评课记录、教学反思等材料组成的教学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组网页上,让全校的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评述。

第四步:撰写教研报告。由执教者综合教研会上的资料及网络上的评述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撰写教研报告,并交由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将每份教研报告整理成册,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料,供教师们学习交流,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4]方亮辉、赵培敏编著.小学语文教例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2):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