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10:06: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怎样写汇报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表达训练型
以语言训练或写作方法、技巧的训练为切入点、载体、手段、目标,同时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情感,让学生为表现生活的“真味”而积极进行表达训练。
语言的训练如象声词的运用,形容性词语的运用,某些句式的运用等,写作技巧训练如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怎样写具体,怎样写人、记事、写景,怎样写静态、动态等。比如训练怎样写好开头。教师先让学生反思自己以往作文在开头上的妙处与败笔,总结出“开门见山”“交代事由”“提出问题”三种好的开头方式。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材写作。其目的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好开头。
二、实践体验型
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观察、制作、实验、游戏、竞赛、辩论、访谈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担当观察者、实践者、研究者的角色,从动脑、动手、动口中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并随即让学生以此活动或观察对象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写出作文。这种“现炒现卖”的“素描”式、活动式的习作活动,使学生对素料记忆犹新,比较容易表述真实的见闻和感受。
三、设境想象型
设置并将学生引入某种假想的情境并担任角色,通过设身处地地体验,获得一种经验和感悟,然后以这种想象的情景和结果为题材写出作文。其形式有两类:1.现实性想象作文。一种是想象未来社会的现实情况,如,《未来的……》〈20年后的……〉〈假如我是……〉还有一种是以现实为原型,经过加工、组合、想象,编创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文学性写作。2.虚幻性想象作文。包括童话作文、神话作文、科幻作文。童话作文和神话作文都可以使用拟人、夸张、渲染等手法。但神话作文角色的主观性更强,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而童话作文中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也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写长颈鹿可以夸张它的脖子有多么长,多么神奇。而想象它的牙齿比老虎的还锋利就不合情理。科幻作文的特点最为独立,强调想象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可以有科学设计、科学童话等不同形式。
四、素材挖掘型
每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生活,对周围人与事的认识、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自身,处于模糊或不清醒的状态,自身难以发觉。这就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思,唤醒学生平时已积累却“沉睡”在脑海中的有关素材,使它们在脑海中清晰起来、活跃起来,从而写出具有各自特点的习作来。其形式一般有两种:1.面线点,即由教师宏观调控写作题材,引导学生从中选择出个性化的题材内容构思写作。例如引导学生在一次办队报的活动这个“面”上抽出“线”:自办队报的过程中的趣事、人物、简介等,启发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各自选材、自由命题。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点”:围绕题目,选择行文思路,具体构思谋篇。2.由点到面,即由一个细节、一点感受生发开去,逐渐联想起整个画面和情景,追忆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其程序一般为:关键词扩为完整句扩为段落(进一步说明前因后果及具体情景)写出全文。
五、汇报交流型
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按有关要求在课外搜集的资料或调查研究的成果,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写成叙述性或研究性的习作。这就要求在课前安排学生用充裕的时间开展观察、访问、调查及亲身参与体验及相应的语言积累等活动,收集好资料。在课堂上搭建平台让全班学生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在选材时,学生要以自己搜集的材料为主,并通过比较、鉴别和筛选,吸纳别人搜集的有价值的材料,写出有个人特点的习作。
六、交际实用型
在作文课上,要创设一种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境或直接把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按照假设的或真实的书面交际、实用的需要,“为生活而作”,写出有实用意识或实用意义的习作,训练在实际生活中的写作能力。比如海报、广告词、说明书、对联、实录、活动纪实、研究报告、书信、导游词、建议书等。在习作完成后,尽可能体现出习作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比如让学生为班级、为学校写建议书,完成后,教师要尽可能协调班级、学校针对建议书上的某些内容作出回应。
七、间接体验型
1.对小学六年级课文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明确阅读写人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与一般方法,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外写人的文章,并学会将习得的阅读方法作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六年级上、下册的语文教材各一套;
2.学生人手两份课外阅读短文材料;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学习写人类文章的基本方法以及技巧,并学会灵活地加以运用,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梳理写人篇目
1.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特别是进入六年级以来,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了解了他们许多不同寻常的事。他中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平常的百姓,也有英雄伟人……请大家回顾一下,在我们六年级的课文中,都学过哪些写人的文章,又有哪些人物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手中的六年级上、下册课本,归纳、汇报。
3.同学们可能发现了,部分写人的文章和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那就是题目中往往含有人的名字。但也有不少题目是以事件来概括的,写人离不开写事,人物形象需要在具体的事例中加以体现。
二、重温文本,感受人物特点
1.同学们稍加整理就找出了这么多写人的课文,那么在这些不同的人物身上,有哪些东西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难以忘怀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语概括以下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投影出示):
2.看来,这些人物都在同学们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明确目标,归纳阅读方法
1.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写人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已经总结积累了不少经验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习这类课文时应该清楚哪些方面。
首先,我们从标题上来看,“写人”类文章围绕着“人”字,我们应该弄明白哪些情况呢?
(主人公是谁?文章写了哪几个人?他或她是怎样的人?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点,那就是写什么的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弄明白哪些东西呢?
2.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所关注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学习所有写人类文章应该解决的问题。
3.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补充,梳理出大致以下几项(投影出示):
(1)写了什么
主要内容;人物做了哪些事情;是怎样的人
(2)为什么要写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是怎样写的
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4)积累语言材料
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
1什么是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就是把自己履行职责是否称职的情况写成书面文字所构成的文体。具体一点是,机关负责人就任职一定时期内所做工作向任命机关或机关群众进行汇报并接受审查和监督的陈述性文案。
个人述职报告是随着人事管理制度和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它是考察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是否称职的一种手段。
2述职报告与总结的异同点
个人述职报告和个人总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述职报告与总结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可以谈经验、教训,都要求事实材料和观点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述职报告可以借鉴总结的某些写作方法。
(2)述职报告与总结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要回答的问题不同。总结要回答的是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不足,有何经验、教训等。述职报告要回答的则是什么职责,履行职责的能力如何,是怎样履行职责的,称职与否等;
二是写作重点不同。个人总结的重点在于全面归纳工作情况,体现工作实迹。个人的工作述职报告则必须以履行职责方面的情况为重点,突出表现德、才、能、绩,表现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是表述方式不同。总结主要运用叙述的方式和概括的语言,归纳工作结果。工作述职报告则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表述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又说明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思路,还要申述处理问题的依据和理由。
根据现实情况,工作述职报告可以分为现任职务的述职报告和竞争上一级职务的述职报告。
3怎样写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组成:
(1)述职报告的标题
可简单标明“述职报告”。也可以根据正文内容另行拟制。
(2)述职报告的称呼
工作述职报告一般要当众宣读,所以应选择好恰当的称呼,一般写“领导、同志们”。
(3)述职报告的正文
述职报告的正文一般要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述职报告的开头:述职报告的开头要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表明自己对本职责的认识,并阐明任职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还要概述所取得的成绩。
述职报告的主体:述职报告的主体要选择几项主要工作,细致地将过程、效果或失误及认识表述出来。这一部分要写详细,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对棘手事件的处理思路,对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要交代清楚。要对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对履行职责的事迹进行深人的分析研究,做出具有一定理论层次的概括。要回答称职与否的问题,应从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开拓进取精神,政策法律水平,处事决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廉洁模范作用,上下左右关系,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描述自己的形象,回答好称职与否的问题。述职报告的主体还要说明履行职责过程中得与失。竞争上一级职务的述职报告,要注意紧扣上一级职务的有关要求来写,以说明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担当上一级的职务。这部分是述职报告的关键部分,一定要精心构思,写出特色。
述职报告的结尾。在述职报告的结尾可简述一下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以“谢谢大家”的语言结束。
4述职报告写作要求
写好述职报告,要注意下面几点写作要求:
(1)实事求是。述职报告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以诚感人。无论称职与否都要与事实相符。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要分清功过是非。承担责任要恰如其分,既不争功,也不必揽过。
(2)写“述职报告”要形成制度,不仅在离任前要述职,而且在任期中也应定期述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述职和鞭策的作用。
(3)内容要周详,述职报告要重点突出。在全面汇报任职期间所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任职期间的重大成绩和创造性业绩,以表明自己的胜任和事业心。应当明确,述职报告必须围绕“职责”二字做文章。它的写作目的,不是评功摆好,而是为了说明是否称职。
关键词:教学模式;习作资源;精读;略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11-01
一、精读课文
实施“开发阅读教材中有效习作资源,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初读,整体感知
细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品读,体会文章表达方法
实践,开发有效习作资源,语言运用
在这个理论模式中,很明显,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得“意”(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得“文”(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只有读写结合的“点”选择得好,使“字”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开发阅读教材有效习作资源,进行读写结合。
具体说来: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初读,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感受。
以《生命生命》一文为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认识,通过阅读,懂得生命是飞蛾求生顽强不屈的精神;是瓜苗顽强生长不屈向上的精神;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这是学生对生命的初步认识。
第二环节:细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还以《生命生命》一文为例,可以引导学生默读,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语句,采用多种方法深入理解,指导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第三环节:品读,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再以《生命生命》一文为例,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段落,在今天的课堂中,陈主任就以第一件事为例,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由学生先来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升),从而使学生明确写此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第四环节:实践,开发阅读教材有效习作资源,语言运用。运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在习作(练笔)中加以运用。还以《生命生命》一文为例,教师开发阅读教材有效性习作资源的表现如下:(1)开发阅读教材有效习作资源――习作内容。由文本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的生活――阅读实践、实际生活(亲身经历),无论怎么拓展,不管是生命现象,还是生命故事,始终都围绕着生命的主题。(2)开发阅读教材中有效习作资源――表达方法――具体事例+感受,在具体事例中,引导学生通过写清楚在事例中怎样克服困难,引导学生借鉴阅读材料中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从而使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得到长足的发展。(3)开发阅读教材有效习作资源――积累。在学生习作中,自觉引用课文中积累的语句、平日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从老师、同学中习得的优美语句。
二、略读课文:
明晰要求:阅读导读
理解内容:自主学习、汇报展示
提炼写法:学习借鉴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练习《我爱大海》。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养成思考、感悟、总结的习惯,在师生互动中受到启迪,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习作,提升学生对大海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学习用不同的习作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大海的情感,培养清楚、具体、生动地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用通顺、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张雨生的歌《大海》。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
师: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海给人带来无限畅想和心灵的震撼。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巴、自己的心灵来看一看、说一说、赞一赞神奇美丽的大海。
二、阅读文本,明确要求
师:在写话前,我们先来明确本次写话要求。(生读)
三、回顾课文,积累素材
师:请同学们回顾这个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从《我爱大海》这篇课文中学会了可以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进行谋篇布局,而且文章首尾呼应,使中心更突出。
生:我学会了很多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联想。
师:你真善于发现。谁还有学习收获,可以是文章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
生:我喜欢《我爱大海》中早晨的海。
生:我喜欢这篇课文中上午的海。
生:我喜欢夜晚的海,因为这一段作者充分表现了大海的狂暴凶恶,但这时的大海才更能考验人的意志,激励我们不怕困难,就会成功。
师:说得真好,大海带给我们的思考真是深刻!这一段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
生:比喻。
师:作者运用生动形象比喻把大海的狂暴表达的淋漓尽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师:为了丰富同学们对大海的了解,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和整理有关大海的材料,谁愿意汇报你对大海的了解呢?
生:我没见过真的大海,但是我通过童话故事,对大海有所了解。
师:说说哪些童话故事?
生:《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还有《海的女儿》、《鱼童》等。
师:从这些故事中,大海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生:大海是神秘莫测的,有时像一个温柔慈祥的老人,有时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有时像一个面目狰狞的怪兽,有时像一个魔力无边的法师,大海带给我太多的神秘,让我迫不及待地要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师:你说的真好,一连串的排比,为我们呈现了变化莫测的大海。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我看过真正的大海。
师:快来说一说,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夏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大连,看到大海一望无际,海水碧蓝碧蓝的。
师:你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此时你见到的大海吗?
生:此时的大海真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水晶,让人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喜爱之情。我走在金色的沙滩上,看到各式各样的贝壳,真是让我目不暇接。我捡了许多贝壳,收藏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师:谢谢你,为我们勾画了这么美的大海美景。还有谁看到过大海?(生答)
师:真是太美了,连老师都忍不住要到海边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感受大海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大海?
生:老师,我虽然没有看到过真正的大海,但是我看到过生活在大海里的许多小动物。
师:太好了,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我看到过善解人意的海豚,在水中表演各种高难的动作,真像一个舞蹈家;看到过机灵乖巧的海狮,能接住高空抛来的套圈,真像一个杂技演员;还看到过凶猛可怕的大鲨鱼,龇着一颗颗尖牙,真像一个刽子手;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它们身穿华丽的外衣,像一个个仙子在水中穿梭,组成了一副美轮美奂的海景图。
五、合作成功,畅谈感悟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汇报、交流,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那让我们用自己心里的话来赞美大海吧!
生:大海,我爱你,爱你的变化莫测,更爱你的浩瀚无际!
生:大海,您像妈妈,用你宽广的胸怀拥抱着我,温柔的海风吹拂着我,洁白的浪花拍打着我。我会永远爱着您,大海妈妈!
生:大海,你真是太神奇了,长大我一定要揭开你的神秘面纱。
师:你能学以致用,值得我们大家向你学习。
师:谁还愿意说?
生:美丽的大海,我想大声对你说:“我爱你!”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对大海说:“我爱你!”
六、动笔写话,加深感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笔,写出心中对大海的向往和喜爱。这次习作的体裁不限,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诗歌,重点是要表达自己爱大海的真情实感,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课前我们还进行了关于大海好词佳句的搜集,在稍后的写作中,可以用上。
(生写作)
师:请同学们坐好,有几名同学已经写完了,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样写的。
(生汇报,师简单点评)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几名同学的汇报,希望能借鉴他们写作的优点,写出你心中美丽的大海。有信心吗?
生:有!
一、呵护热情,耐心期待
1.“淡化”作文概念,营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研究、想象、感悟。在课堂上反复宣讲人人都能写好作文,只要愿意都能成为作家,并用大量事例来佐证,从而充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为学生喜爱作文、愿写作文创设了一个好的氛围。
2.放宽写作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生活,明确“事事可以入文”,要“以我手写我口、我心”,只要注入感情都能写成优美的文章。如下雪后写《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早晨下大雾后学生来学校很困难,我让学生写《雾中行》来描写在浓雾中行走的样子……因为这些景、事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写起来时也就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就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二、口头训练,坚持不懈
1.习作指导,学生唱主角。在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时,通过范文引导,教师指点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落笔写,应先让学生弄明:写什么?怎样写?选择哪些材料来写?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后复述或边构思边复述,采取小组讨论,同桌互说、自由说等形式,让学生说说写作材料的选择、作文构思和写作方法,说说如何开头、结尾以及文中材料的组织安排,说说哪些方面该浓墨重泼,哪些方面应该惜墨如金等等。
2.抢抓机遇,无处不训练。口头训练应采取多种形式,结合课文复述,结合观察讲述、结合活动表述,结合事件评述等。训练的途径也是很多的,除在语文课作文课训练外,还可利用晨会、班会、校会、自习、活动课、家庭等时间进行。训练的方法可以有问等式、演讲式、报告式、汇报式、讨论式等。训练过程中必须师生共同活动,教师管导、管训,发挥“导演”作用;学生管练、管演,发挥“演员”作用。
三、善待模仿,鼓励自我
模仿是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且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是初学写作者的必由之路。教师不应回避这一现象,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同时又能充分地保护学生的天然个性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1.课内仿写,受益匪浅。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后,仿造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练习写一段话,学习比喻句的形象、拟人句的生动、排比句的气势。
2.佳作借鉴,少写多练。对于优秀作文选,应该是取其精华,有选择而不完全依赖。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选择性地看,其中有些作文选的确是优秀的,可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感到自惭形秽,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结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全盘照搬,长期下来,增加了学生的惰性,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降低要求,写少一点,多练一点,从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练写。
3.仿中求异,力求创新。在进行句式、结构等方法上模仿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想象,甚至可以发展求异思维对文章改编。如添加人物。在正常的文本中,增添某一个人物,从而改变或推进情节的发展。如学习了《狼和小羊》,可以设想添上个猎人,以表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如《诚实与信任》:“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我”的字条是怎么写的呢?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微小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放大:《我的真诚道歉》。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无比的画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草原上教学教案设计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草原上教学教案设计材料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_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草原上教学教案设计材料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2.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碧千里、渲染、明朗、柔美、拘束、羞涩、天涯”等词语。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无比的画卷。今天,我们将和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草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二、美读课文,品味佳句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4.此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5.引导在多媒体欣赏中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联欢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实践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表达、社会交往、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时间意识,养成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主成立“采蜜”、采访、调查、辩论四个合作学习小组,并明确分工。
“采蜜”组同学负责搜集鲁迅业绩及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名人名言、成长故事。
采访组同学负责采访身边的企业家、劳模、先进老师、优秀同学等,了解他们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时间和他们的成功有什么联系?并预约部分人员为现场嘉宾。
调查组同学负责一是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楷模,为采访组提供线索;二是实地观察一周师生到校情况,特别留意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到校时间。
辩论组同学围绕“时间的公平性”话题分正反两方搜集佐证材料,准备参加辩论赛。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忆“早”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学完《早》这篇课文后,一个什么字在我们头脑中的印象最深?(早)
是啊,这个小小的“早”字犹如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不仅刻在鲁迅先生的课桌上,更深深地刻在鲁迅先生的心坎上。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个“早”的呢?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回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三味书屋,去重温那个影响了他一生的“早”字。
2.启动多媒体课件《早》。
3.看到这个小小的“早”字,我们会想些什么呢?
(1)这个小小的“早”字和鲁迅取得的巨大成就之间有什么关系?
(2)成功人士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3)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
……
二、说“早”
1.说鲁迅。
这个小小的“早”字和鲁迅取得的巨大成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课前采蜜组的同学搜集了资料,现在请他们把成果与我们分享。
采蜜组代表汇报鲁迅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过渡:当有人问中国巨人,世界伟人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时,鲁迅先生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其实,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谁来说说?
2.说“名人”
(1)采蜜组代表把惜时的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故事与大家分享;(2)采访组代表把采访到的惜时的先进事迹与大家分享。
3.说名言
过渡:大凡成功人士都很珍惜时间,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聆听他们的声音。
采蜜组交流搜集到的勤奋、惜时的名人名言。
如: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
……
三、访“早”
过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楷模。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来了几位嘉宾,请他们来谈一谈时间和效率,时间和作为的关系,以及自己是如何珍惜时间赶“早”的。
1.邀请嘉宾就坐。
2.采访组代表现场采访校外赶“早”的优秀职工,厂长,经理,商人等嘉宾。
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正是这种对时间的珍惜与热爱,才让他们每天辛勤耕耘,早出晚归而乐此不疲。其实,在我们校园内,在我们师生中间,也有很多感动。上一周我们的调查小组进行了一周的实地观察,现在请他们把感动与我们分享。
3.调查组汇报实地观察一周师生到校情况。
4.采访组现场采访校内“早”到校的师生。请他们谈谈为什么“早”到校,到校后干了什么?惜“早”、赶“早”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四、论“早”
过渡:同学们,时间留给勤奋者的是串串果实,留给懒惰者的是一头白发,空空两手。可时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有人有时间,有人没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会从同学们的辩论中得到一些启示,现在,请辩论组的同学上场。
正方观点:“时间是公平的!”
反方观点:“时间不公平!”
唇枪舌剑,各抒己见。
小结过渡:同学们,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也从不少给谁一秒。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在未来的世界里,随着“地球村”的形成,生活节奏会越来越快,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呢?
五、赶“早”
1.小组交流自己将如何赶“早”。
2.推选基础不同的(好、中、差)代表上台发言。
3.小结:
古人云:笨鸟先飞早入林。不错,有些同学虽然聪明,但有寒号鸟的思想,做事等、拖、磨,结果聪明反被;有的同学虽然暂时成绩不佳,但不自暴自弃、消磨时光,而是更加努力迎头赶上,成绩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生活就是这样:既需要“赶”也需要“早”,当“赶”和“早”合成“赶早”时,就别有洞天了。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如果你常常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就心中的梦想。亲爱的同学们,时间多么美好,让我们记住莫向光阴惰寸功的古训吧。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时时“早”、事事“早”,做时间的主人!
六、写“早”(任选一项)
1.写座右铭。选择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写故事。把自己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的故事写下来,交流赏读。
3.“写”小报。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合作出一期关于惜时赶“早”的小报,在橱窗里展出。
【活动反思】
让学生语文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
1 以平等对话的情感心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喜欢实践
《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是,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却普遍存在着:在功利主义驱使下,失去了一些最不该失去的对学生的爱心、关怀、理解。因此我们要以平等对话的情感心态填平师生间业已形成的情感沟堑,营造一个‘实践的乐园’,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有“供程序运作的良好平台”。
首先,我们应树立起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即课堂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中进行。离开了这一教学理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的‘教学’是假教学”(余文森教授语)。
第三,既然是对话,对话双方就必须是平等的,互相尊重。教师的角色也因此必须“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版”文章)。
我很欣赏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主持人,我以为“以平等对话的心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就需要像他这样的角色。
2 以母语内化的学习规律安排课堂教学的结构,让学生大量实践
“母语的内化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它更强调大量的实践。”(语言学家克拉申)。《标准》在实施建议里也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母语内化的学习规律,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有“供展翅翱翔的有力翅膀”。
2.1 读书自悟——课堂教学主体化。学生只有大量的读书实践活动才能学好母语。如:于永正在教学《全神贯注》时,安排了四次读书,第一次读书的目的是让学生读懂大概内容;第二次读书给了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读了两遍,目的是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三次是指名汇报读书,在长句处、难句处指导多练,目的是指导学生将书读得更顺畅;第四次是读书比赛,比赛前先让各组讨论怎样读,然后是各学习小组读书基础差的同学比赛和各学习小组读得好的同学与老师比赛。至此,学生读了七八遍书,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课堂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生活化。“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所学的东西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去,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如于永正在阅读《狐假虎威》,指导用“管理”造句时,先问“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让学生找出后读几遍;然后问:咱们班张明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引导学生用“管理”一词造句;最后问:你妈妈当会计是干什么的,知道吗?说说试试……这样引导,能有效地沟通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沟通生活库存与言语实践的联系。
2.3 语言表达——课堂教学尝试化。语文实践能力只能依靠个体在语言表达实践活动中习得,不能在个体之间直接传递。如:教学《买文具》(第三册)一课,可先布置学生逛商店,了解文具的种类、形状、颜色、用途等,买文具时有意识地与售货员进行交际。课上,先引导学生议一议售货员是怎样与顾客交谈,怎样推销商品的;再让学生有的扮“顾客”,有的扮“售货员”,买卖双方畅所欲言。最后,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进行“买文具”实践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了《标准》关于“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的建议,为学生语言实践提供了尝试运用的良好机会。
3 以主动探究的个性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实践
《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这一精神的落实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我以为应该倡导“主动探究的个性学习行为”。因为,每位学生的实践环境不同,实践的广度、深度也不一样,而且,学生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天生的探究者”(课程专家任长松语),所以,我们更应该在的“良好平台”、“有力翅膀”的实践的基础上“开创未来”。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有“供大浪淘沙的澎湃激流”。
以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为例,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课堂上应该这样扶着学生开展主动探究的个性学习:
3.1 课前探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①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②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②你喜欢或不喜欢的是什么?④有不理解的吗?
3.2 课始探究:讨论解决以上四方面内容。
3.3 课中探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①你认为或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或告诉的是什么思想或感情?为什么?②从这一思想或感情,你想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交流评议。划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的词句,③作者为什么能有这些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