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生物实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9 10:33: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生物实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生物实验

第1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中,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调查校内的生物种类,并且可以把不认识的生物拍照课后查找。这样学生既了解了生物种类又熟悉了校园。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不同实验方式的不同功能

观察实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例如,在观察花的结构中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它是课文文字叙述的一个重要辅助部分。例如,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明显一目了然。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课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如空中楼阁,飞来之峰了。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中,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观察认得口腔上皮细胞三节实验课中虽然也是观察实验但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三节的实验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这样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实验中让学生体味了生物课其乐无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生物学是一门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开设生物实验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许多生物学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生物的结构才能观察清楚。因此,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初中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学生能够深化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生物实验课。

一、启发初中生物实验的主观机理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 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二、初中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欠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北师大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

三、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

四、结论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八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实验改进;实验设计

现行人教版初中生物的一些实验,在仪器选用,操作方法等不符合学校实际要求,存在使用仪器多,操作繁琐以及危险等现象,根据本人多年实践,结合本校实际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加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易用。现列举几例与同行分享: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改进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需要隔水加热,用到的仪器有大小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使用仪器较多,并在实验时需要酒精灯加热,容易出现着火及爆炸现象,实验非常危险。现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方法如下:原大小烧杯,现只要小烧杯;原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改为电磁炉、平底不锈钢锅,现在电磁炉又不贵,一两百元一个。实验时,以我的实验室为例,一个实验室里有28张实验桌,每张实验桌的学生2-3人作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用一个小烧杯。那么共28个烧杯加热时一个实验室用4台电磁炉就足够了。这样一来,实验就少用了很多仪器,既减少实验保管员摆放仪器的工作量,又不容易破损仪器,并且没有安全隐患。还有这个实验基本到12月才做,12月份阴雨天气的多,阳光不充足,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少,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时就加用日光灯照射,这样就相当于有强日光,实验效果就明显了。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的改进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这个实验中,在实验前交代每个学生自带一个易拉罐,实验时在易拉罐顶部中央剪一个圆孔,圆孔周围及罐底四周剪若干孔洞以便通风。这个实验中用到易拉罐,有时还不好找,并且易拉罐比较硬学生在剪时容易伤到手。还有易拉罐是金属容易吸热影响实验结果。现在我把易拉罐改为塑料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好找吧,柔软易剪不伤手,并且上面已经有一个大孔还节约剪的时间。具体操作如下:取一个矿泉水瓶,把底部剪掉(如果是小瓶可以不剪),又在侧壁剪一个长方形小口,某食物就从此小口进入瓶内燃烧的。还在瓶口两边的斜面上穿许多小孔用于排烟。实验时,往塑料矿泉水瓶内放一层锡箔纸隔热,把瓶立起放在试验台上。然后在试管中央套上几圈橡皮筋用于使试管固定在瓶口上,接下来把10毫升的水注入试管,把试管放到塑料矿泉水瓶口中,再把温度计挂在试管内,温度计底部要插入水中,但不能接触试管底部。这样就可以做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了。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的改进

在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时,唾液需要学生自取,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卫生,有的学生根本就取不了唾液而无法完成实验。所以在做这个实验时,唾液改成用淀粉酶溶液来代替。三支试管标记时一般用小纸片粘上浆糊贴上去的,到水浴加热时,由于有水浸泡,小纸片全脱落了,不知哪支试管是(1)号、哪支试管是(2)号,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三支试管在标记时我就进行了改动,不用小纸片,改用捆纸箱的彩色塑料带。例如(1)号试管捆红色带子、(2)号试管捆白色带子、(3)号试管不用捆了,再把本组的三支试管捆在一起便于不与其他组混淆。原实验,在(1)号试管中放入A馒头碎屑、在(2)号试管中放入B馒头碎屑、在(3)号试管中放入C馒头。A馒头碎屑是用刀把A馒头切碎的浪费时间又危险(现在学校经常排查学生带刀具,所以实验尽量不发刀具),所以A馒头碎屑和B馒头碎屑改为用可溶性淀粉,在实验时给学生解释,学生就理解了。放入(3)号试管的C馒头在做实验时也容易松软变成小碎片而影响实验结果,故C馒头在放入试管前先用手压紧压结实,放入试管后就不容易变成小碎片了。水浴加热时,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不好控制,并且又容易发生火灾。现改为用恒温水浴锅加热,温度好控制又没有安全隐患。

4.“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原来做这个实验时用的都是小鲤鱼或小鲫鱼,这两种鱼实验时容易死,学校班级多,人数多,两三个班实验过后,小鱼几乎死光了,后面的班级就因缺少材料而无法实验。现改为用小七星鱼做观察材料。小七星鱼生命力强,不容易死,好饲养,观察尾鳍血液流动时也很清楚。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纱布代替棉花,将小七星鱼放在载玻片上,用纱布适当捆一下,也可以用镊子把蘸足白酒(45%)的小棉球轻轻送入鱼口中,约5min左右,鱼就会安静下来。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完将鱼放回鱼缸内,这样就让学生形成了保护生命的思想以及降低了实验成本。

5.八年级学习到真菌的结构时课本安排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其实这个实验可增加观察大型真菌这个内容。方法是,到市场购买(有条件可自己培植)一些大型真菌比如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等,到实验时,发给霉组一个蘑菇,指导学生观察蘑菇的结构,让学生掌握菌盖、菌褶、菌柄、菌丝的具置及孢子产生的部位等,同时还可展示和讲解一些毒菌的图片和知识,让学生知道误食毒蘑菇的危险性。

6.八年级学习到遗传和变异,学到染色体和DNA内容时可增加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知道DNA形态。具体操作是:(1)准备研钵、三脚架、玻璃棒、滴管量筒、不同大小的烧杯、漏斗、试管夹、纱布;香蕉、冷冻的75%的酒精溶液、洗涤剂、蒸馏水、氯化钠、二苯胺试剂、0.15mol/L的NaCl溶液等材料用具。(2)制取香蕉研磨液,取一段长约2cm的去皮香蕉,加入3-4ml的温水和食盐进行研磨,研磨均匀后再加入20ml温水,用一层纱布过滤研磨液到小烧杯。(3)粗提取DNA,向小烧杯中加入2ml洗涤剂,按一个方向轻摇3分钟,洗涤剂中含有SDS(十二烷基磺酸钠)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膜的通透性,大部分DNA就能从细胞内流到细胞外有利于提取。沿玻璃棒从小烧杯壁慢慢加入75%(95%)冷冻酒精40ml然后轻轻晃动均匀,静置几分钟后观察,会出现大量絮状物,可用玻璃棒或牙签缓缓卷起,絮状物会缠在玻璃棒上。(4)鉴定,取两支试管,各加入0.15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均后沸水中加热5分钟,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试管的颜色变化,可看到有DNA的试管中溶液呈蓝色,从而鉴定DNA的存在。

7.“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个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为:首先配置不同浓度的酒精或烟草浸出液,然后测定水蚤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或烟草浸出液中的心跳次数,最后统计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酒精或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跳次数越少,最后由于浓度过高,水蚤窒息死亡。这个结论说明吸烟和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但有学生认为:吸烟吸的是烟雾,又不是把烟草吃进去,很多香烟都有过滤嘴,可能把一些有毒的物质都过滤掉了。因此,我们应该研究香烟烟雾对水蚤心跳次数的影响,才能更好的说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

现改进的措施如下:①用针筒对准过滤嘴抽取烟雾,慢慢注入到清水中,并不断的进行搅拌,制成溶液。根据注入烟雾量的不同,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②把水蚤放在不同浓度的烟雾溶液中,注意要设置一个对照组,用清水代替溶液。③观察水蚤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心跳次数。得到的实验结果和教材上是一样的。从而说明香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结语:通过对初中生物实验进行改进,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也提高了实验课堂的效率。在实验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力争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更加简单,效果更加明显。

第4篇

;培养骨干,明确目的,提高指导水平;巧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三个方面着手,结合当生物实验教学实际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 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生物学科的特点进行,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新课标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生物实验既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的根本保证,因而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典范、提高演示水平

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模仿实验技巧的过程。因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做好教材设置的演示实验,而且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演示实验,以满足生物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做到:操作规范、效果明显、数据真实可靠、方法科学、技巧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演示实验水平,但是,多年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很多学校的生物课也只停留在课表层次,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生物课,但教师往往只简单的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而且也使教师的实验能力大幅度下降。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反复操作实验,做到课堂上演示实验操作熟练、规范、准确,为学生做模仿的典范。

二、培养骨干、明确目的、提高指导水平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实验技能、技巧的接受速度是不同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仅凭教师一人之力是很难达到目标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指导水平。其中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培养实验骨干是比较有用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初中学生由于缺少科学实验的态度,只是觉得实验好玩,因而很多学生进实验室后只顾摆弄材料,而对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等不明确,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总是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有的甚至在整个实验室中乱串,实验教学次序非常混乱,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开展学生实验之前,我们应当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的操作方法。

教师在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时,可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并制作实验预习学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如操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教师可在学案设置如下内容:

自学37页“制作洋葱鳞片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完成下列问题:

(1)、______载玻片和盖玻片。

(2)、用吸管吸清水并______在载玻片______。注意:水量不要太多,以免污染载物台。

(3)、用解剖刀切取边长约1cm的洋葱______(填“内”或“外”)表皮,用镊子撕下表皮。

(4)、将洋葱内表皮______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5)、用镊子将水滴中的洋葱鳞片表皮______。

(6)、用______夹住一片盖玻片,将其一端先接触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再______下盖玻片,避免产生______。

(7)、染色:用吸管吸取少量稀释的______,滴加在盖玻片的一端,然后在相对一端用吸水纸吸取,使标本被染色。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每步用一个字概括应该是:______ 、______、______ 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 。

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还能识别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最后绘出细胞结构图。

2、培养实验骨干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班额极大的情况下,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时顾了这组顾不了那组,极易导致实验秩序的混乱。为此,教师可在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实验骨干(如生物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成员),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由于有了这些学生的有效示范和指导,其他学生都能专心进行实验,课堂纪律自然就好维持了。

三.巧用多媒体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第5篇

关键词: 明确目的 引导 问题意识

探究式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掌握生物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通过生物实验课的观察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生物学实验,在知识水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巩固,在综合素质及能力素质上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何进行实验课的教学呢?综合一直以来从事生物教学工作的总结,于此,简要的概括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生物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客观事实;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做事应该有目的,目的是人们采取行动的原因,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生物实验课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主地为了解客观事实而动手实验。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实验课的教学好奇、好动、陌生。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带着目的和任务走进实验室。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创设创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论课上、课下都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自始至终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敢疑,并引导学生会疑、善疑和释疑。在质疑和释疑及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做初中生物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时,就有学生提出:甲试管没有吹入任何气体,所以没有变化,而乙试管吹入 CO 气体,肯定变浑浊。我马上肯定这个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并说明在这个实验中,甲试管是用来做对照的,但没有对比性,应当改进。

如何改进呢?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可用打气针或注射器向甲试管中反复注入空气。这样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

在实验课中,一般以问题为指导,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观察时逐步提出设想,明确探索研究的方向,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如:介绍种子萌发时,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种子萌发时是否需要光和氧气?萌发时是先发芽,还是先出根?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这些现象,不清楚,便争论起来,谁也不服输。我趁热打铁,要学生回去设置几个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亲自动手做,并观察做好记录。看谁设置的实验最合理,结果最准确。学生都想争做最好,肯动脑筋,积极思考。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组的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有时要等一段时间。如唾液淀粉酶的实验、光合作用实验中绿叶的脱色等,这时教师要安排观察或讨论的内容,不要让学生闲等,否则课堂秩序容易混乱。

另外,教师还要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纪律不好的学生,要小声提醒,帮助他们及时改正。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收获、情感体验等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或期末考核中,鼓励学生从实验过程体会、收获科学实验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以前的学生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已经知道了结论,只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所以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有些学生就是由于对实验失去了兴趣,注意力涣散,破坏课堂秩序。

而探究式实验则不然,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给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心理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探索中,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不难组织的。所以,学生实验应尽可能以探究式实验为主,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创新性或开放性实验。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和空间,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而不会有时间去扰乱课堂秩序,课堂自然也就好组织了。

五、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学生和课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策略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来源于科学实验,许多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得到体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和进行各种知识创新,同时也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

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实验教学的重大功用。教师应当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而是一门与其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因此,良好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课并不是让学生来玩耍的,而是让学生在这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改善生物实验教学观念,无论是教师还是,都能从中获得益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主动去学习,教师要能够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目标来完成实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生物实验升学不考,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科学的态度,这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生物实验不仅仅要在课堂当中使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也有重要作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要想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要牵着学生一步步走,要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完成实验内容,鼓励学生从失败当中找到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做出实验总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形式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验内容多、实验器材、材料多、过程复杂,个别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重、难度大。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初中班级人数较多,小组成员以4人为宜。因为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超过4人会造成有的学生任务太少,有的甚至无所事事,养成学习的惰性,无法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其次,组内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在活动中承担一定任务,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有的大胆的学生负责携带、有的负责制作实验装置、有的记录、有的清洗器材,做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探究时,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课余的简短时间完成分组实验,并提出以下的要求:各小组所用容器的大小水量的多少、萝卜的大小要统一;对其所用盐的分量则有不同的规定。建议并鼓励学生同时做5个(包括不放盐的清水条件下的实验),以便形成对照;测量和观察液位的变化与萝卜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各小组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做比较。他们不难发现第1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少了,萝卜变硬了;第2~4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多了,萝卜变软缩了。通过观察和交流,还发现,当盐量增加到一定量之后,随着盐量的增加而萝卜软缩现象逐渐变得明显。而盐量较少时则萝卜反而类似在清水中的变化,变得硬挺。对不同组实验出现的差异,学生感到十分惊喜和迷惑,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与学习,已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一一作记录。然而由于学生们平时少观察,他们的记录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抓住他们记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给予指导与纠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数据分析等方式推理出一些实验结论,交流表达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这一实验中,学生们已通过教师的演示与讲解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这时教师应从中去给学生启示与指导:同学们你们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它有哪些特点,要认真给予记录,相互交流讨论,最后引导学生们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形态的细胞中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能够采取生动的实验,用新奇的方式来进行实验的讲解,活跃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知识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当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开启生物知识大门的钥匙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继青.优化与开放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7,(3)

[2]薛春江.浅谈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实验教学研究,2009,(8)

第7篇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就编入课外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教学,其理由如下:

1.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的“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没有关系”“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第8篇

一、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的“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没有关系”“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笔者认为,课外实验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为了使课外实验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加强下述几方面工作。1.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学生有所遵循;2.实验过程中通过谈话、课堂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

3.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条件许可时,还可指导学生就课外实验内容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9篇

(一)课堂实验

由于其并没有涉及到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只是把生活中的道理通过实验的手法进行再现与重点强调。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堂实验中,学生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种子萌发的现象,这一实验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知识感悟。

(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学生的科学分组,把一个实验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与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实验结果对比,通过小组合作与比较最终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如“.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一分组实验中,各小组可以通过任务分解得到属于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再把其各自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得到全面而真实的实验结果。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可以由教师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指导。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如在“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发豆芽”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家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而对于“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二、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关注实验目标,提高实验效率

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法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基础进行针对性强的实验指导。一方面,应让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实验准确率,教师在进行实验准备时,应全面吃透教材,把教材与课程标准间的相关实验要求进行全面解读,再根据学生目前的操作水平,进行实验步骤的优化,进而达到实验过程操作明确无误,实验结果准确真实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过程,再来统一分析实验结果差异,最终找出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因素。如在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其完成的实验数据也就有所不同。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但在实验数据结果出来后,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各自不同的操作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经验,最终发现影响实验效果的最大因素是“震荡”,也就是淀粉与唾液的混合性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分析与总结,体会到知识来源的整个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的目标。

(二)实验体现生活性,生活化拓展实验全面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