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08:36: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原因;对策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也相继减弱,甚者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成绩难以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具有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特色,尤其是中国古诗文,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接触生活几何少,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无自我的思考。
二、高中语文问题的成因
1.培养模式的单一化
从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让学生陷入了纯记忆中,虽然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精神却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过多于侧重考试的教学点,过多于侧重分数,过多于要求学生以标准答案为准。
2.学生认知的不足
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高中语文考试,其题多与课文无关,因此学生容易认为语文可听可不听,听了也没用,考试也不考,尤其是语文基础稍好的学生,此种行为更为突出。而他们并不知道,对课本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基础,没有日积月累对词语辨析、文章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无法在日后的考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只要用对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
1.注入“味”,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必能引起学生心情,再次激发起学习。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让学生感受更深。
2.引入“新”,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作文,往往是社会的热点,而作为学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10(18):88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原因;对策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也相继减弱,甚者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成绩难以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换了新面貌,但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实效性,加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让语文常常处于尴尬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具有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特色,尤其是中国古诗文,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更无法达到与古人感情的交流,在无法达到共鸣的学习中,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接触生活几何少,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无自我的思考。如此的学习也违背了《课标》指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初衷。
3.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气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反应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与老师的思路“擦出火花”,有时候笔者会将这些学生的反应完全作为全班同学的统一反应,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顾到学习稍差的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从跟不上到应付再到放弃。比如有次在学习《鸿门宴》时,翻译“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有几个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回答,笔者就简略的带过去,但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又重新问起,这才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忽视。
二、高中语文问题的成因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现分析如下。
1.培养模式的单一化
从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让学生陷入了纯记忆中,虽然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精神却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过多于侧重考试的教学点,过多于侧重分数,过多于要求学生以标准答案为准。
2.学生认知的不足
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高中语文考试,其题多与课文无关,因此学生容易认为语文可听可不听,听了也没用,考试也不考,尤其是语文基础稍好的学生,此种行为更为突出。而他们并不知道,对课本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基础,没有日积月累对词语辨析、文章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无法在日后的考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学生学习态度的漠视
对于语文的学习,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对其态度比较漠视,想听就听下,想做就做下,甚者有学生在语文课堂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之所以学生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多数原因为语文题目答案模糊,做题无成就感,而理科的题目既能带来刺激,又能带来成就感,因此学生更喜欢做此类的题目,从而对语文越来越“冷淡”。
三、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只要用对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
1.灌注“情”,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并非“无情物”,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2.注入“味”,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必能引起学生心情,再次激发起学习。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读万卷生活之书,学习生活语言,才能具备说好话,写好文章的基础。
3.引入“新”,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作文,往往是社会的热点,而作为学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10(18):88
1.1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将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情感认知实现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起来,实现均衡发展。可以借助于一般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课堂目标加以实现,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及有进步。具体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表现在学生认知上、情感上及技能上。学生认知上主要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少知到多知、不会到会;情感上主要表现在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不热爱到热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技能上主要体现在学生从生疏到熟练及灵活运用。这些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最基本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实现学生主观能性,同时最根本的是一种体现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做好后期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此外,教师还应该做好自己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师过程中来,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1.2贯彻“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组讨论”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贯彻“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组讨论”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首先需要树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的意识,切实提高阅读审美能力。教师不能够停留在高中语文现代文分析、试题讲解层面,还要充分考虑到应该给予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怎样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实现最有效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而不是牢牢锁住学生的考试分数。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深入到文章中,设身处地的了解当时作者写作的环境、情感情况,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也结合自身的感悟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有传递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师需要精心备课,强化课堂有效引导。通过前期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征的全面了解,制定出一个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
1.3坚持教学反思,强化自我评价
坚持教学反思,强化自我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及创新意识,进而实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高中语文现代文大都具有思想深邃、笔法灵活等特点,仅仅是泛读是不可能形成自身独特认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定期反思教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和质疑教学构想,及时找出教学过程中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进而深入总结,找出改进和修改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正确有效的评价,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形式进行检验、校正,例如让学生写读后感、随笔片段、经典模仿等等,形成对现代文的直观感悟,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赢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2结语
1.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绝对化。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实用性、生活化以及人文性等特征,其教学内容复杂多变,教学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跳跃性和发散性。当前,大多数中学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均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这过分强调了学科的共性,而忽略各学科的个性化特征。与此同时,在高考成绩论成败的高中教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这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相违背。除此之外,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由上级文件、学校领导层以及学科组长决定,通常一线的语文教学老师并不能参与标准的制定,标准不会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固态化。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学的语文教学评价没有长期的整体性规划,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明确,学生的语文期末考试成为教学评价的隐形方式。但由于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性,成绩并未能真正反映出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大部分中学的语文教学评价多采用领导课堂听课和学生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前者只对某节语文课进行打分,而不参与具体的评课,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后者只对语文老师进行被动打分,调查问卷表常年不变,且调查结果最终也未能完全反馈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当中去。
3.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教育部门领导、校领导、语文教学专家、学科组领导以及同行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大学经常将学生的综合评价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同,高中语文教师的自评和学生的综评很少被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毫无疑义,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使得最具有发言权的两大评价主体被排除在教学评价体系之外,这极大的抑制了教学评价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优化策略
1.立足语文学科特色,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人文性,教学内容有可量化部分和非可量化部分,对于不可量化部分,要采取定性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与此同时,既要考察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词汇阐释能力、技巧创新能力以及观点质疑批判能力的评价,真正将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相结合。
2.拓宽教学评价链条,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语文教学数学、物理等学科,其教学效果很难立竿见影的表现出来,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性过程。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要分阶段、划重点、看效果,要将语文教学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以诊断性评价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点,以总结性评价为补充。通过不断拓宽教学评价的链条,增加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深度与宽度,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大家都知道,教学没有完美,充满着遗憾。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虽说目前高中课改在强力推进,高考语文分值也将大幅提升,但实话实说,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积淀的顽疾在短时间内的确难以根除。
一、顽疾简述
简言之,高中语文教学顽疾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长期作用下,教学内容或结构形式发生异变或教学功能不全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或明或暗的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顽疾,医学上通常做法是:通过诊断病因,找准病根,接着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此法亦适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病因诊断与剖析,及时并准确发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缺陷,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二、病因剖析
语文教学是个多维的系统,同人的机体类似,出现的毛病有轻重之分,亦有内外伤之别。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1、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比如必修、选修课程定位不准,各方面教学资源缺乏,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备课不认真,文本解读不透,预设课堂活动不周全,编写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甚至不写,作业布置超时超量、难易度把握不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工具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等。
(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不考虑学生实情,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主要让学生被动地看、听、读、记、写,学习无互动,无快乐;学生阅读不够,体悟不透,只能胡乱理解,架空分析;解读文本不愿作个性化解读;课堂活动松散零乱,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没起好“导演编剧”“穿针引线”的规划、引导、点拨等作用,缺乏教学智慧等等。
(3)课后延伸:不重视作业的评改与反馈,在量与质上大打折扣;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参考资料,训练习题的设置过于粗糙,与学生实情不符,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与时代脱节,甘做井底之蛙,不愿吸纳教学新理念,不去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发展;教学上按部就班,不进行教学反思,也不愿与同行研讨交流,习惯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等等。
2、学生方面
各种主客观诱因导致对语文本能性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说是预习不够充分;不喜欢多读多看内外读本;学习资源匮乏;上课不听讲、不记录、不思考,学习方法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作业马虎,甚至干脆不做;课后用于语文巩固与提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该背诵积累的落不到实处等等。
另外,学校管理、学科分类、教师引导、考试机制、家长意见、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关联诱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开展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治疗药方
1、勤练内功本领,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成与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巨变,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要夯实自身功底,不断充实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要及时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研修、实践,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诊断知识、心理诊断知识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借助“教学相长”、同伴互助、研训进修等途径不断丰富专业涵养,提升专业水平,力争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语文教育工作者。
2、注重教学反思,增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趋于成熟并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和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内涵,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成就教学辉煌。
高中语文教师要落实教学反思,就必须以自身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努力方向,以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后扎记、立体教研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组织等的合理性与决策性进行反思、审视、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结果,并及时将之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螺旋式发展。这样一来,由于注入了造血功能,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就不再是止步不前,而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了。
3、勇于科学诊断,实施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靠教学反思解决教师的教学顽疾的确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得有大量的行动与实践作支撑。受医学病理学启发,个人觉得应该勇于论断,运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去治疗高中语文教学上的顽疾。
高中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个性倾向渐次明朗,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可能主要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存在阻碍他正常学习的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科学诊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开药方治病。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一系列有关学生方面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性格差异、学习方法、兴趣动力、环境条件、智力因素等综合性研究,弄清学生语文学习实情,归纳分析相关数据材料,找出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科学论断,对症下药,制定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学生,并跟踪帮助改进。
4、创新教研形式,倡导集体会诊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116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已有几年的高中语文任教经验,在高中语文任教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语文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一、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没能够对语文教学进行全程的监控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语文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收获最多的是教师的指导,而对于知识的识记等其他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学生在课下的努力实现的,因此可以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对于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更多提倡的是如何提高学生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而对学生课下的语文自主学习却有所忽视。这里所说的课下语文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的语文预习与课后复习。高中语文教师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会提到让学生进行课下预习与复习,但是,大都只是流于口头形式而已,只是一句简单的提醒,对于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和复习,却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导致一部分学生虽然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学习了,但是成效却很小,难以起到提高语文成绩的作用。
应对措施:面对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课下语文学习的情况,最主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不仅要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课下的预习与复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课下预习与复习的技巧,进而提高高中语文预习与复习的效率与质量。把学生的语文预习、课堂学习与课下复习紧密地联系起来,环环相扣,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加大指导与检测,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这些措施只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还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措施,笔者愿意和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二、广大语文教师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于技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倡要有技巧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有技巧性;语文考试要有技巧性等等,技巧充斥着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自不待言,对于高中语文的“教”与“学”,讲求技巧并没有错,但是当下却出现了过分强调技巧的现象。例如:学生在做语文考试卷的单选题的时候,教师会教给学生很多的解题技巧,比如排除法,如果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对于有些语文题目而言,很轻松的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其实,高中语文学习各个环节语文技巧的运用无非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的――提高升学率。语文技巧的使用过于片面化,其方向直指高考,而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却有所忽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对措施:出现只重视语文教学技巧,而忽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中语文教学被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所禁锢。第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语文教学的目的没有认识清楚。第三,没有能够真正理解语文技巧的含义。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这几种现象,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几项措施:首先,走出高考语文试卷的束缚,要知道高中语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机器。其次,高中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与交际,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要有清醒的认识。再次,掌握好的技巧也许能够成为数学高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却并非如此,语文更讲求一种积累以及在积累基础上的感悟,如果只注重技巧而忽视积累,那么,学生永远不可能学好语文。
三、语文教师把自己预设的情境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见解
语文学科较于自然学科而言,有很大的不同。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是客观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的、固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更强调对客观的概念、理论的灵活运用。对于语文而言,更注重学生的感悟,学生能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文章的写作意图。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整堂语文课滔滔不绝,一直在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丧失了独立对文章进行感悟的机会,而成为被动的观点接受者,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在语文课堂上抒发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要说在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得到语文老师的指导了。
应对措施: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机会。同时,广大语文教师也要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及语文教学规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进师生互动,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发言,对于正确的观点,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错误的理解,教师要予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被时代所淘汰,如果某些语文教师还存在这种教学习惯,一定要及时地予以改正,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接轨;新课改
高中语文新课改在目标设计和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给人的信号是: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是要与过程性评价挂钩,以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这也与当代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统一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高考接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如何接轨,旨在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一、高中Z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得以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素质,而学生所具备的这种素质是经得起高考考验的。具体而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自己在学什么以及学习到何种程度,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之中;(2)注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文知识的习惯,并使其养成动笔、动手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3)积极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4)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有条不紊;(5)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其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
二、依据新高考命题走势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1.新课改要求与高考的要求一致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出,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能力,不断地开阔其观察事物的视野。而对于高考语文的要求也是如此,也是在开阔学生视野以及加强学生的社会洞察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而言,已经不适应新高考的根本要求和考试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应该创新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注重与高考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务必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仅限于教学课堂以及语文复习的怪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对当代文艺给予高度地关注与重视,关注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生,尤其是重要的社会主流媒体报道或者探讨相关问题,努力做到语文课堂内外的有机整合以及导学与自学之间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
2.出课改亮点,变“镣铐”为“鲜花”,举着鲜花跳舞,让新课改为高考添彩
比如,“综合性学习”就是新课改的亮点,但是许多学校都称师资不足,班级太大太多,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名存实亡,以至于高考一遇到综合性的试题就头疼,认为考试的难度太大,要求降低难度。这是理解的误区,仿佛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上大课,要语文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目综合,其实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注重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变化
有人曾经说过,一堂课“像不像样”,主要是看“一课”有没有“一得”,即该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预习课最后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不结巴,不错,不漏,明白文章大致意思;教读课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写作课就是要学生会使用一种文体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等等。现在,新课改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但是我们教师仍然不能忽视课堂以及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课堂效果。新课改后,我们仍然要改变对“灌输知识”这一词的看法,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现实中,直接灌输不仅少不得,而且要加强,不然,鉴于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完全自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语文新课程的重心是回归课堂。所以说,我们既然强调“回归”,就必须要考虑“课堂”定位:只有将教读课、自习课、写作课、语文活动课的课堂定位准了,才能考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比如,有老师认为,作文就是将文章提供的材料抄在开头,中间加上平时背诵积累的文章片段,结尾再将文章材料稍做改造,使之形成“照应”,就算完整;也有老师说,改高考作文卷,凡卷面不整洁或者字体不工整的一律“不及格”。而我认为,就作文指导而言,应该是平常或总复习的某节课怎么上,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有可能会提高。
四、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能够与高考考点相融合
对于新课改而言,紧紧地抓住了高考考点,在高考考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改革。例如,高考语文中有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项,语文新课改内容中对这一项也有所反映,并以专题的形式对这个考点加以练习与训练。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考要考好只靠解题能力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使应试能力得到增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高考没有突出的矛盾。那种认为只要高考不变就谈不上课改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所谓的解题技巧等是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分不开的。
五、结语
关键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微课实践反思
翻转是有一种敢叫传统换新天的勇气。从孔子开讲之始,二千多年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至今似乎定格在课程——讲授——作业——考试这种仿佛工厂生产流水作业的态势之下,万变不离其宗。如今,翻转来袭,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日渐涌入人们的视野。于是,笔者尝试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本文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课堂引进微课的实践与反思。
一、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意义及价值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掌握学习为目的[1]。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这一变革,有它的意义价值。首先,教师是翻转学习的设计者,通过微课能够对学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次,学生是翻转学习的主导者,通过自测评估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然后,家长是翻转学习的督促者与陪伴者,通过微课家长可以加入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督促陪伴孩子学习。
二、微课是实施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关键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课微效高”的微课精选重难点突出的与教材同步的基本知识点,配以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电影,教师讲解词,微课关注学生学法,优质微课形成知识链条,让学生学习流程重新建构,更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课微效高,使学生学习负担减轻、学习效率增大,正是有了微课视频,高中语文课堂才得以真正实现翻转。
三、高中语文微课在《鸿门宴》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必修1《鸿门宴》为例,谈谈在Moodle平台下怎样应用微课的。
(一)课前,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正式学习《鸿门宴》之前,学生通过Moodle平台以《鸿门宴》为主题的“自主学习指引”板块的学习任务单指引,观看“学习资源”的微课,读懂全文音准,知晓司马迁与《史记》的介绍、写作背景、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鸿门宴座次表、名家对《鸿门宴》的解读等资料。
(二)课堂,微课帮助学生解决文本中的难点文言知识。鉴于《鸿门宴》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较长的文言文,为此,笔者针对文言文的知识点方面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系列微课。文言文的知识点方面制作了特殊句式如固定结构、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微课;制作了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微课;制作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文言文的直译和意译等微课。每一个微课至少包含例题分析和规律总结两个要素,如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微课内容有:首先让学生写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夜”、“日夜望将军至”的“日夜”、“吾得兄事之”的“兄”、“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等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这属于哪一类的词类活用,最后找出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是:“名+动”,当名词不作动词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状语。但是每个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选择的观看微课,解决自己的疑惑。当然,如果观看微课之后,依然不明白,学生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和老师就能以“再回复”的形式帮助解答。
(三)课堂,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答错题目的原因。为了检查学习成效,笔者针对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点设置了15道选择题,并将每题的分析都录制了微课,学生在Moodle平台检测完后,平台会自动显示对与错,也会显示正确的答案,倘若看了答案还不明白,就可以点击相应的微课看详细的分析,便于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课后,微课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学习内容。学生只要下载了微课,这个学习资源就能够永久保存,其具有的重复性有利于学生的再次学习。
五、结语与反思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的优势。首先微课视频的群体容量没有限制,教师可呈现数倍于40分钟课堂内容的资源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观看,就能够将个性化学习进行到底。同时,引进微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借助Moodle平台的讨论功能,学生就可以对不懂得地方进行质疑,通过不停的发现、质疑和探究,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就更加愿意主动学习。另外,微课视频所具有的灵活性,能让学生较为自由的支配学习时间,。正如黎加厚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微课程教学法与教學方式的变革》中提到:“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东西,用数字化的手段把他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3]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存在的问题。语文老师毕竟不是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学校的硬件配置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微课的需要。无论是使用电子产品下载,还是在线观看,上网时间均需延长,家长们不一定全力支持。把微课引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当然,让学生有准备的(带着问题、带着课前观看微课的笔记)进入课堂,对老师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个考验。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这何尝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良好契机呢?所以,只要能够结合校情、师情、生情,积极研究和探索,相信可以让微课以最佳的姿态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全面让学生从“要我学”转换至“我要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惠萍.教育心理学[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2011:301-30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改进策略
阅读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独占鳌头。学生通过阅读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还可以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只有一个人的素材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所占的比重也相比之前高。虽然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很多改革没有触及本质。笔者现结合实践分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虽然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渗入教学中,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只是单独地采用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法开展互动学习。
其次,纵观高中语文的课程计划还有教学要求,会发现很多学校重视高中语文课主要是因为阅读在应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数,他们制订的课程计划也几乎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一般课本上有规定要进行活动教学的,教师也会为了节省时间而只是走个形式。阅读教学可能只是围绕一些考试阅读的材料展开,很多时候教师着重按照考试的方向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阅读能力很难拓展到日常的课外阅读中去,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迁移的学习行为就不能够发生,学生也就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最后,仍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如果只是单独地采用教师教,学生听的这种方式,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课本进行整体研究,不难看出虽然相对之前的课本是有所改进的,但是语文课本阅读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单一,单一的内容会造成学生无法接触各方面的知识,不能够充分发展扩散思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果老师不能够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迁移性的阅读,就不能够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素材。
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究
1.改变刻板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
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我们在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时候,如果在教学中引进了徐志摩当时写诗的情景,通过短片展示并播放这篇文章的朗诵,那么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形象性思维,能运用听说读写看等技能。科学表明,只有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够真正融入阅读的意境中去。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或多或少地引用了多媒体教学。教育部门应该保证每个学校资金的供给,能够让学校有能力购买多媒体设备,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脱离应试教育的条框。
好的阅读环境、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自主地加入到阅读这支队伍中去,只有真正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他们才能够持久地进行学习。应试教育过分地注重分数,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围绕考试的内容进行灌输式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学生不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有的学生还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辍学、厌学、偏科的现象,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合适的阅读内容,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需要引导学生课外的阅读。教师应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不要过于呆板。
3.创建良好的阅读体验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语文学习最关键的是阅读,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例如《狱中书简》,最能体现文章“情”“采”的内容当然是文中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句段和拯救孔雀蝶、看杨絮飘飞、倾听夜莺歌唱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品读,学生的阅读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交流碰撞的火花也就开始绽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如果在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敏感阶段给予一些引导,就能及时解决学生阅读时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提供自我展示机会,交流个人阅读经验。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不能够发挥主动性,空间和时间都相对缩小,就会影响阅读兴趣。有的教师甚至硬性地规定学生不能够随意地选择阅读内容,必须按照他规定的范围进行阅读。如果学生真的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将会产生反感情绪,不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才能够在阅读中集中注意力,整个大脑参与到阅读行为当中去,全身心地阅读产生的兴趣会让学生持续地进行学习,还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础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生产应对考试的机器。自我反省和反思必须时刻地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地掌握,教学方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此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