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2:15: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质量 措施
近几年来,初、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又进行扩招,再加上很多省份的技工院校实行的是自主招生(没有被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的招生平台),其生源往往是读不了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的落榜生,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其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难度。技工院校面临这样的形势,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技工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我学习能力较差、思想松懈、纪律涣散、自我管理意识淡薄、遇事易冲动常与人发生冲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精神,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理解较为肤浅、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信心,抱着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对什么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们的这些问题和不良表现,不是一天两天所形成的,而是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受环境影响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当然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
关系。
2.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由于很多学生一开始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因此,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要组织各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教育。主要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人才的需求、就业方向及待遇;讲解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观实训车间,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等;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开展交流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并有一个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今后工作的认识。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3.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帮助学生重树学习信心
思想决定行动。技工院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而努力学习。很多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这一环节不够重视,缺少对学生思想的研究和分析,学生并不是天生的差生,而是不适应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产物。因此,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即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大会、学生科组织学生座谈会、班级组织班会;对后进生,班主任要做到及时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或家访,任课教师要将思想教育贯穿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建立党团员或班干部帮扶等方式;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和关心他们。当然,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育人工程,需要全校各级领导、教职工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
另外,思想教育还应从制度上予以保障,规定每个学期、每个月、甚至每一周,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帮助他们重树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4.严抓学生纪律管理,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和习惯
构建学校、学生科(处)和班级三级管理机制,教学管理部门协助实施。学校层面抓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学生科层面抓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班主任抓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班级任课老师协助管理,真正做到学校和科室齐抓共管,全面实行学生纪律管理班主任包班制,任课老师包堂制。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我们要严格执行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技工院校若出现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喜欢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的严重违纪现象,要对当事人和参与人进行严格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达到开除、留校察看的绝不手软;另外,任课老师要严格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对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和看闲书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或学生科。班主任要将学生的违纪情况计入个人的操作评比中,对每个学期操行分不及格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5.加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促使学生刻苦学习
由于技工院校的招生形式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往往有一部分学生无心上学、毫无学习压力可言,通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不认真学习的原因是:据往届的学生讲,不管你学得好不好,最后都可以拿到毕业证书。学生反映的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没有把好课程的考试关、技能等级考证的鉴定关和毕业关,才出现了在学生心目中所形成的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毫无外在的学习压力。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宽进严出,引导和迫使学生去刻苦学习呢?这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技能鉴定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等相互配合做好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把各门课程的考试关。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和过程考核,平时表现差或过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并要求其对该门课程直接重修。另外,考试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成绩低于合格分数线的要进行补考或重修。二是严把技能等级考证的鉴定关。在鉴定时要严格按照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由技能鉴定中心发放技能等级证书。三是严把毕业关。只有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并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才准予毕业,否则采取重修、补考和留级跟读的方式直到考试合格才能给予毕业。要确保毕业的学生货真价实,维护好学校的声誉和毕业证书的权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体化教师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呢?当然师资力量是关键,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比较严峻的问题是,近几年由于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再加上多数老师都是工科毕业,缺乏系统的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不知道教师的具体职责,出现很多年轻教师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而是更多地去追求物质生活。个别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课堂组织混乱:对学生的睡觉、玩手机、搞小动作和看闲书等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有的老师还出现上课迟到、随意接打电话等。其所作所为都严重有损于教师的形象,职业道德极其低下,更谈不上爱岗敬业和教书育人。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技工院校面临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老师们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做到爱岗敬业、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做一个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人民教师。
2.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校要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对教学一线人员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给教学能手和技术能手以高额津贴,使教师这个岗位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都羡慕的岗位,让教师乐于从教,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快乐。只有这样,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激情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成为现实。
3.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
因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因此,技工院校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一体化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近几年很多技工院校都开始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操作技能还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还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可以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有计划性地开展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的本职工作岗位,针对教学实际,采用适当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上的培训(如:备课工作规范、授课工作规范、批改作业工作规范、晚自习辅导工作规范、考试工作规范等常规性的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专业理论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校本培训时间可以在学期中的正常上课时间、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等,相对比较灵活,便于操作和实施,整个培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之经常化和常态化,体现继续教育的终身性。这种方式既组织方便、节省开支,又能使大多数教师受益,培训的成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对于校外培训,应根据学校教学或改革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交流,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新技术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的业务培训,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4.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
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学校应制定教学研究方面的奖励机制,使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教学研究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批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学研究专家,为名师、名专业和名校三名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投入,改善一体化教学条件
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和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受社会各行各业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致使学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行业技术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技术相对滞后,因此学校要在实训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尽量缩小与企业的差距。建立一体化教学场地,在实训设备的配置上要尽量做到技术要求适用和够用,在实训场地的规划和布局上尽量与企业生产布局相一致,场地要求有理论教学区、资料查阅区、实习教学演示区、仿真教学实习区和实习操作区、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料等。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用规范科学的工作制度来约束教师,制定完善并量化各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违规提醒和通报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可守、有章可依、有制度可遵循。严格按照ISO9001的要求,规范备课、授课、晚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师工作规范,各个环节对教师都提出明确的工作规范要求,并引导教师认真执行,督促教师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分担的教学任务。
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体化教学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分段实施,学习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校要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从业人员现状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编写实用的教材和学材,以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2.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体化教学
根据目前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无积极性的实际情况,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应尽可能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项目教学,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在一体化教学场室和环境中,首先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接着学生进行明确任务(咨询)、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通过全过程的参与学习,掌握了如何利用网络、教材、学材、发挥集体力量,如何去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中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电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无疑会使我们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创建了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态为动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通过声、光、电多角度去刺激学生的神经元,使学生动情入境、乐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习变得直观和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节奏加快了、课堂信息量增大了,其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技能人才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诊断、纠正、改进教学设计,进而回到实践,进行新一轮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不理想的状况。教师往往凭着经验预先设计好一节课,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课堂教学设计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不主动,积极性不高,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导致整堂课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精心设计教学,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是一节课的要求和方向,它决定着教学行为。因此,制定好正确、合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目标表述不科学,不够明确、具体。2.把教学目标简单等同于教学目的,从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和方法。3.教学目标的设计片面、不合理,过分关注“知识与能力目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够重视。
反思和改进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要科学、精准,教学目标要指导教学行为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不但要确定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教学目的,而且要提出达到目的的方法、教学用具和实施步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化、具体化,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明确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确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公式与定理及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难点指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或不会的方法。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联系教学实际,深入分析教材教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重点。落实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而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往往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串”“数形结合”等形式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降低难度的落差,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的调控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结构,理解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将课本知识信息整合。在选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练习以变式训练为主,作业要精选精练,控制题量,体现差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仅仅研究知识和方法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进行情感教学。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增进师生感情,助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这样将会收到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单调性》一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笔者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气温变化图)引入新课,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活动。概念的理解、符号语言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设计时,笔者设定了以下思路:先结合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然后用自然语言表述图象的“上升”和“下降”,再逐步上升到形式化的概念,并能用符号语言表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启发、点拨,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后,通过做课本练习题判断题的辨析,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完成对概念的再认识。
2.课堂提问的有效设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教师要善于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在学习内容和求知心理之间不断制造矛盾,诱发学生在“问”中学。恰当、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1)问题导向不明确,使学生不知其意,难以引发学生的正常思考。(2)问题简单、肤浅或问题过难、过偏,学生启而不发。(3)提问形式单一,大多是师问生答,学生感到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4)提问抽象、模棱两可,学生无法回答。(5)只提问小部分优秀学生,不提问中等学生和学困生。(6)难度较大的问题设计没有层次和梯度,学生不知所措,无从思考。(7)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或者简单评价甚至是不合理、不公正、错误评价,回答错误的学生往往得到的都是批评,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提问要注重启发性,表述清楚,导向明确;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问角度力求新颖,提问时机要恰当,切入点要合理,问题要难易适中;重难点问题应把握好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回答有误时,也要肯定其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答题,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大胆地深入。
3.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这是宁致义的一个观点,据他的观察,教师和蔼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真诚的信任、适时的表扬和鼓励,都是学生乐学的动力。如果学生喜欢某位老师,那么他一定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笔者非常赞同宁校长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精心的培育,教师首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营造出充满人文关怀、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其次,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沟通无碍、轻松活泼、和谐互动的交流境界。
关键词:成人;太极拳教学;问题;教学质量;措施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被誉为21世纪人类的健康工程。许多研究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以及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均大有好处。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今天,普及和推广太极拳运动,运用太极拳健身理论调整学员的身心状态、增进身心健康,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然而,由于太极拳自身的运动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为此本文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和维持学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使教学逐步做到教师教太极拳到学员学太极拳再到学员自觉练习太极拳,直至学员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一、培训院校太极拳运动比其他运动项目更易普及
(一)运动量适宜。在学员健身活动中,太极拳以其舒缓轻柔的运动节奏,合理适宜的运动强度,能适应不同性别、年龄和体质的学员;且太极拳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方式(球类、田径)运动耗能带来紧张和疲劳,整个运动过程耗能极少,运动结束学员感觉身体轻松,精神气爽,毫无倦意。
(二)锻炼方便。众所周知,培训院校能提供给学员用于健身活动的场地和器材太少,且设备器材不能及时维护更新。许多学员不是参与者,而是旁观者,这大大阻碍了学员健身的积极性。而太极拳运动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锻炼方便,更符合学员健身需求。
(三)经济实惠。目前中国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46%,但仍然占相当比重,西部地区比重更大。学员对体育的投入受经济收入的制约。太极拳运动无需花很大的经济投入,不会给参与健身的学员带来经济压力,是一个支出较小的运动项目。
(四)学员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培训学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修养,有较为完善的人格和人生观,在练习中能明拳理,善品位,易体会太极的内涵文化和深邃哲理,也易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其次学员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对传统健身、养生文化也较热爱;再有不少学员身体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不良的体质状况使学员迫切需要一种锻炼方式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肌体适应自然、抵抗疾病的能力,太极拳既能全面增强人的体质,又能调节人的心理和社会交往,符合学员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培训院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学员来自全国或全省各地,学员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以处级任职班为例:1.年龄跨度大,在35-55岁之间,且年龄分布不均。由于年龄差异大,体质上差异也呈显性表现。2.兴趣、爱好不同。40以上的学员,处于中年时期,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由成熟稳定逐渐转向衰退,是许多慢性疾病的萌发期,这部分学员能认识到太极拳这种锻炼方法对身体的好处。相反40岁以下的学员,处于青壮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由于体质好,运动爱好广泛,认为太极拳是中老年人的锻炼项目,节奏太慢,对学习太极拳缺乏兴趣。3.运动素质不同,对动作的协调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二)教学组织形式。培训院校一般教学组织形式是全班组织形式,通常称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同时面对全班进行教学,所有学员每次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是一样的。这种组织形式缺点是忽略了学员年龄、生理、心理及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差异,也忽略了学员在学习起点和学习速度上的差异,易造成能力较好的学员不够学,能
力较差的学员学不会的尴尬局面。
(三)教学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背对学员,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名称,教师领做,学员模仿。由于教学方法简单,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双边性,没有发挥学员的主动性,造成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特别在学习之初,学员动作不会用力,没有韵味,身体重心不会随动作变化而移动时,这种教学方法更易使学员产生知难而退的惰性。
(四)教学进度。按常规该课程一般安排15课时,每个课时必须完成2-3式的教学内容。由于学员年龄偏大,体力、记忆力下降,运动持续时间不长。在短短50分钟内,既要安排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时间,又要安排复习时间,还要安排学员必要的休息时间,这样对于新授动作的练习时间相对较少,教学进度难以保证。目前健身课一周一次,有时因调课、学员考察,节假日休息等原因,课程间隔时间竟达2-3周。由于课程间隔较长,对于前次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重新传授,更难保证教学进度的完成。再有太极拳是一种需要经常练习的运动项目,如果仅依靠每周一次课,课后没有一定时间的练习,势必造成这次课的动作没学会,上次课的动作已忘记的情况发生,即使每节课开始阶段安排复习,也会因动作不熟或忘记而影响教学进程。
三、提高培训院校太极拳教学的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指出,影响成人学习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而是成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其身体状况等因素。兴趣是促使学员主动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为:1.加强校园太极拳文化建设,组织学员收看太极拳比赛录像,成立太极拳辅导中心和学习小组,使集体练习太极拳成为风尚。2.开设太极拳理论课,使学员了解太极拳对身心的锻炼效果;有条件可外请体育专家、锻炼有方的老领导、老寿星来校进行讲学,谈自己练习太极拳的感受和锻炼效果,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3.教师言传身教,通过优美的示范吸引学员,动人的讲解满足学员,适当的表扬肯定学员,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4.教学中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进行简单的太极推手练习,来维持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分组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种:全班组织形形式、分组组织形式和个别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并分组进行教学。1.按照学员的年龄结构分组。40岁以上为一组,40岁以下为一组。由于年龄相仿,学员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大致相同,对太极拳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基本一致。2.按照学员的武术基础分组。一般是参加过太极拳培训的学员为一组,初学者为一组,这样,教师能按照学员的武术基础和需求进行教学,提高授课效果。3.按照运动素质分组。突破以教学行政班上体育课形式,采用合班上课方式,将学制时间相近的班级安排统一时间授课。通过调查问卷、身体素质测试,将学员按优、中、差分成三个层次,分别制定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内容和指导方法。另外,在学员对基本动作基本掌握后,也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可在各组巡回指导。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员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动作。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1)先示范,后讲解。初学阶段,在学员对太极拳运动有初步的理性认识后,教师应通过对全套动作的演练示范,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示范时教师应做到动作准确规范、舒展大方、神形兼备,充分体现太极拳柔美、顺畅、飘逸的特点,给学员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象。并在此基础上,讲述动作要领、要求及完成方法,必要时再做一次示范,建立动作表象,加深学员对动作的理解。(2)边讲解,边示范。在讲解动作时要利用太极拳本身动作,借用喻义名称特点,用语言加以描述。讲解同时进行示范,学员不仅加深对动作的印象,而且启发想象力。如白鹤亮翅,两臂好像白鹤两个翅膀一样张开、放松、自然、悠闲。(3)先讲解,后示范。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动作形成泛化阶段,极易不自觉出现错误,这时教师一般先讲解后示范。针对动作做技术性的分析,并运用正误对比进行示范,防止学员产生错误的动力定型。(4)重点讲解,重点示范。针对关键的技术环节重点讲解,重点示范,反复演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2.分解与完整相结合。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有机结合,其好处体现在(1)便于学员模仿,领会和记住动作要领。(2)有利于学习“定式”,使躯干、四肢所经过的路线和到达的部位正确。(3)教学时,可以使每个动作在那个姿势上停下来,便于教师和学员之间相互检查和纠正动作。(4)便于消除动作分解的痕迹,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规律,体现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如:云手是两手在体前交替划立圆,同时两脚向左侧方连续移步,上下配合,连贯一致。教学中第一步先模仿手的动作,了解手的运动轨迹,先练习单手由内向外划立圆,再练习两手交替划相切立圆;第二步模仿步法的转变,练习腿部侧向移步;第三步过渡到上下肢的连贯配合,做整个“云手”动作。再如:揽雀尾是由棚、捋、挤、按四种上肢手法和原地前移后坐的下肢步法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前移―棚,后坐―捋,前移―挤,后坐―按,前推移”分解教学,体会用力方向,路线、时机,再进行完整传授,以加强该动作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加深对动作特点、要求的认识,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
3.名称与口诀相结合。名称教学是指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要求学员将所学的太极拳套路的动作名称和顺序记忆或背诵下来,并有意识地进行提问,便于对动作的记忆和学习。口诀教学是指将动作名称及其运行路线的连贯过渡编成口诀,在教学中一边教授动作,一边口授口诀。如:白鹤亮翅口诀是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名称和口诀相结合,能促使学员记忆所学动作的名称、顺序、要领,并注意动作间转换时的重心移动及手、脚的运行路线,提高对套路动作的记忆能力,形成动作表象,避免遗忘。
4.口令与音乐相结合。在教学中运用口令,能不断刺激学员的感官,使脑内进行分析综合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充分强化,减少消退抑制,加深动作印象。太极拳的口令要柔和、缓慢、充分体现太极拳运动的松、柔、舒、缓的特点。初学阶段可用提示性口令,如“左右倒卷肱”口令是: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采用数码口令,“左右倒卷肱”的口令为:1―2―3―4。最后则直呼动作名称。在教学中采用音乐,可通过音乐的表现,烘托太极拳动作的特点,渲染太极拳动作的动静,使学员的思想感情随着音乐的快慢而起伏,增强学员对太极拳的领悟力。在教学中将口令与音乐有效的结合,在动作形成泛化阶段,为培养动作的整体感,应以听口令为主,兼听音乐;在动作形成分化阶段,为使学员精神集中,做到节节贯通,一气呵成,应以听音乐为主,辅以口令;在动作形成自动化阶段,为使整套动作流畅的演练下来,多采用音乐的伴奏,通过音乐调空动作的速度,通过音乐来帮助记忆。
(四)培养体育骨干,延伸教学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优势,规范其动作,有意识布置体育骨干课后帮助其他较差学员练习,延伸教学领域。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重点难点动作,通过录像慢镜头或用“定格”方式,逐一体展现给学员;利用录像把标准动作和学员的动作进行对比,便于学员感知动作要领和用力顺序,提高动作质量,巩固课堂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图片资料和光盘,便于学员课后复习,消化已学过的内容,拓宽教学领域。
(五)注重课堂时间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得最有效的成果。1.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①教师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案;②教师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占用教学时间批评学员;③适时安排学员练习自练,注重效果,防止学员处于失控状态。④语言精练,不拖泥带水,重在引导点化。2.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第20分钟,这一时间段也是太极拳教学的最佳时域,对此教师必须很好的把握这一时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完成该节课的主要任务,解决该节课的关键问题。3.提高学员的专注率。专注率是指课堂时间内学员专注太极拳教学活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①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②是提高过渡时间效率,保障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衔接,③是提高学员学习时间效率。首先要求学员专注于学习活动,其次针对太极拳的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课堂密度、课堂速度、课堂难度,保持轻快的教学节奏,保证学员学习的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5-327.
[2]许书琦.太极拳教学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02-104.
关键词:教学氛围;教学活动;辅导后进生;多媒体;游戏
在小学教学期间,数学课程是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基础。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促进自身成长。
一、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最为亲近的人。一般来讲,如果学生喜爱某位老师,那么就会更爱学习该科目,也就是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给予学生尊重,为学生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信任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语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找寻学习上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能够熟练通过动作、语言、眼神等给予学生肯定,真心赞美学生,从而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隔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教师还需要通过熟练的教学技巧及渊博的知识获取学生的信任。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送上赞美,并且告诫学生戒骄戒躁;当学生遭遇失败时,应给予学生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寻问题,激励学生下次努力。
二、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影响较大,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唯有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并且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等结合起来,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假如老师采用以往“枯燥讲解、机械记忆”的模式开展教学,则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力求通过新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程序化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的事物,自行测量身边长方形事物的长与宽,之后求解面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重点对后进学生进行辅导
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同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措施,都需要把握大局,帮助学生掌握全体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一个都不可以落下。教师应重点对后进学生进行辅导,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教学期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多进行练习,将学生划分成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帮助学生一起进步。例如,在讲解“比一比”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尽心发言,同时让后进学生指出自己还不明白的内容,互相帮助。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为学生以后成长夯实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能够将数学中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从而方便学生理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自制Flash小课件,让长方形动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更加深刻地记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再例如,在讲解“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放映一些各地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其不同,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五、利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较为喜爱游戏,偏爱玩耍,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创建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携带一把小剪刀,为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自行“剪一剪”“拼一拼”,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再例如,在讲解“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游戏:将两个半圆及一个长方形卡片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将男女生划分成两组,让学生在盒子中任意摸两个卡片,如果可以拼凑成一个圆形(两个半圆),则男生获胜,如果可以拼凑成一个小蘑菇(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形),则女生获胜。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结果是女生获胜,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种情况是偶尔还是必然?之后教师引入“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
基础。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也需要相应变化。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需要使自身的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为学生创建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同生活的关联,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发金.小学数学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中学物理 提高 教学质量 措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林口中学任教已经快十年了。对教育者而言,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搞好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近十年实践和探索,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四点:
1.重视情感因素在课堂上的作用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这就需要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学校也是温暖的家,这样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理由有3点:
1.1 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因此,教师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
1.2 要多和他们交流,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习惯。这是教育技巧与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才能高效的接收你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 情感教育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由此可见,情感教育也承担起了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2.加强班级管理,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利用自己是班主任的机会,选拔一批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起到带头的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班干部们能够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再加上自己精心的管理,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样的话,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3.抓好教学常规,把握好"备""教""批""复""考"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工作行为,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备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作业布置等),还要备学生(包括知识现状、接受能力、性格爱好和努力程度等因素),要做到一切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2 上课(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我们常说:"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努力程度,所以上课的方法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尽量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及时对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②深入了解,因材施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不相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渠道收集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③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样的指导思想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又把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3 批改作业和试卷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存在的普片性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解,将其纠正。
3.4 复习可以查缺补漏。教师组织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则要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个别后进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学习知识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3.5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考试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还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开放自信、勇于争先的高尚情操。
4.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
所谓计算机技术,是指在计算机领域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各门学科的综合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社会而言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意义,准确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通过本文对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措施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提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提高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进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协调。计算机技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而来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重要形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彰显魅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处在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应当加强自身能力,为我国未来作出贡献。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学具有较为突出的意义,小学计算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操作方式,推动教学模式朝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向继续发展,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极大丰富,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过于忽视计算机教学模式,没有提供一定的支持。当今我国大部分学校不重视计算机这一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简单的学习科目,老师讲授的计算机技术所用时间不长,仅仅是注重学生简单掌握,没有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予以深入研究,自然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的教学系统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科目,内容也只是泛泛讲解,学生不会通过学校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所学到的内容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认真履行计算机教学的规定课时要求。
2.老师缺乏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自身能力存在缺陷。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忽视计算机教学的种种因素,限制着计算机专业老师的整体培养,学校没有更多将注意力转向比较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只是通过一些专业基础较差的老师进行计算C授课,最终造成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影响着正常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良好发展。
3.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有待完善。计算机教学本身缺乏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造成计算机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成为小学教学课程中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所选用的教材内容也缺乏正确性和有效性,选择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导致计算机的教学模式过于保守和单一,无法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轨迹,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下降,部分学生可能产生对计算机的厌恶心理,阻碍教学质量的充分发展。
(二)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计算机技术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领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对我国小学生做好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必须对其予以重视,为教学效果的极大发挥创造条件。针对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实践研究能力,想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解决已有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1.确定学生在计算机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我国新课标改革之后,课堂主体由老师转向了学生,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人物,为此,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准确分析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加快学生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注重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2.提高老师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我国计算机教学缺乏有效的老师予以辅导,部分计算机教室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做到积极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为此,应当不断完善我国计算机教学实验室,重视老师计算机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进步,为老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培塑造学生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储备,学校应当逐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地位,为计算机教学过程的良好发展培养更为有效的教师队伍。
3.针对当今教学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应当针对不同时期教学情况发展进程予以准确分析,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条件和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熟悉掌握计算机教学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一些方案计划进一步端正学校的态度。另外,学校应当及时对比每个计算机教材的实用价值,核定最终结果以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另外,老师的课堂应当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能力的极大发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化,另设游戏类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让学生处在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保障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是我国成功发展的关键所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现代化经济的进步,为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加以制止,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极大提高,促进我国计算机教学的稳定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青青.浅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1):145.
摘要:随着国家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同样,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探究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新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提出新的教学措施和建议,希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能一味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还应该遵循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取长补短,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注意力较差,所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1]。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话语,不要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该从课文的内容中引申出来一些让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教师和家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学生在文字、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觉的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漫画,让他们从阅读中寻找快乐,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联系实际,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凸显学生的学习优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可能会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安排整节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时间会逐渐增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再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接受知识最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把重点的知识放在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间段内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有效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特别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讲,造成他们听觉性疲劳[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显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把握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逐渐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也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曜文.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4,(14):170.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 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5-01
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的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内容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对策,通过计划、招待、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为了保障一切教学活动顺畅进行,学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系统
学校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决定教育的成果。我们要依据现在的国情、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重新组建学校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具体地说,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它包括教学思想管理、课程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评价与考试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必须健全、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就是人体的一块块骨骼,把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连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
二、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也是管理者。教师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设备等,直接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应从两方面来增强教师的管理意识:
1.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经常发表学术见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挑选优秀教师到优秀单位进修、深造,交换先进的授课和管理经验。教师之间经常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优秀示例在全校普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所谓的对学生的“管理”要真正落实到“关心”上。
三、搞好教学质量的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1.每个学期开始之前,全体教职工要做好准备,各学科各年级依据课程特点做好课时计划,保证课时划分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度规划清楚。
2.教师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教案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3.教师一定要坚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不墨守陈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做到精讲精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给予尊重与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时,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四、创建美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要求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是指学校的教室,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达,课堂也不再仅仅指教室课堂,还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社会课堂、大自然课堂等等。要使各方面环境都能达到教学要求,针对实际状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吸纳充裕的资金,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这其中包括校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争取使各方面都利于教学工作。其次,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针对学科特点及其实际需要添置教学设备。鼓励教师教学多媒体化、保持教学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以致用。第三,肃清校内的不正之风,对于扰乱纪律的恶劣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未发展完全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学校、教师要维持好各班级内的纪律,形成优良风气,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环境的氛围。
五、结语
成功的管理不仅仅限于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更需要从人的切实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更追求和谐的氛围。学校内部从最高领导到教师,只要本着“一切为教育”的理念,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杜萍.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教学措施 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育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现实意义。体育课作为高中的必修课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党和国家的重视,但是现实的高中体育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扩招师资短缺,教学所需的场地与器材相对拥挤,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意义认识不高,学校领导不重视等直接导致当前我国部分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体育教学的头等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便需要各级各类高中向体育教学要效益。因此,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便成为时下高中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作为基层高中体育教师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具体探讨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体育教学兴趣,注重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的原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则会将有限的注意力更集中于这一学科的学习。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过于注重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过于注重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因此,很多时候部分高中教师会忽略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练习,强迫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根本没有兴趣的练习,虽然学生会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但其内心深处会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产生厌恶,长此以往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为更好地进行高效体育教学,需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男女同学的体育兴趣存在差异,男学生更加喜欢激烈、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女学生喜欢韵律感强能展现其女性阴柔之美的运动项目。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根据男女同学不同的运动兴趣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入手,男生班级可以多进行篮球、足球等对抗激烈的身体练习;女生班级可以选择形体练习、舞蹈等运动项目。从学生的不同兴趣入手,让学生真正喜爱体育课,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在短时间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有效教学服务。
一些高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只有运动习惯养成后,学生才能在课后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练习,并将这一运动习惯保持一定时间。这对于学生的体质增强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均具有现实意义。
二、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忽略学生的感受与意愿,在教学过程中高高在上,仅仅是口头指挥学生进行部分体育项目的练习,与学生的距离较远,融入性相对较差。部分高中教师对于新课标所倡导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利益这一教育理念置之不顾,使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切实考虑学生的利益,让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具体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需要真正融入体育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行基本的身体活动和项目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与魅力,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班级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行必要的身体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三、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魅力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为主,常被高中体育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范法、预防与纠错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一定程度上讲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具有一定意义。但从小学到大学总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则其教学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重复小学和初高中的教学过程,在一般教育情况下,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方法相同在其最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性。由于之前学生在小学教学、初中体育教学和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均是足球、篮球、武术和田径等,在教学方法基本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则教学过程基本一致,使得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到索然无味,体会不到任何新意。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则必须向教学过程要效益,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转而注重一些学生很少接触的合作式学习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带给学生一些新奇的感受,很好地让学生融入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现实作用。现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现实因素,体育教学过程与质量确实不容乐观。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兴趣,注重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魅力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体育教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身体素质出色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