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统计学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3 14:46: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统计学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统计学教学论文

第1篇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2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2.5创新统计学教学考核方式

结合统计学自身特点,打破原有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采取“理论+实践”的考试形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可以将考试分为卷面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卷面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实践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选题,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这种考核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对“团队”、“合作”等概念有更切身的体会。

第2篇

概率分布(probabilitydistribution)是医学统计学中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授课内容一般包括:二项分布、Possion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借助概率分布常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指标的特征、医学现象的发生规律等等。例如,临床检验中计量实验室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就是依据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原理计算得到;许多医学试验的“阳性”结果服从二项分布,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化学毒性的生物鉴定、样本中某疾病阳性率的区间估计等;而一定人群中诸如遗传缺陷、癌症等发病率很低的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数或死亡数的分布,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细菌数的分布等都服从Poisson分布,我们就可以借助Poisson分布的原理定量地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

在生物信息学中概率分布也有一定应用。例如,Poisson分布可以用于基因(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分析。被研究者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BLAST(BasicLocalAlignmentSearchTool)能迅速将研究者提交的蛋白质(或DNA)数据与公开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序列比对。对于序列a和b,BLAST发现的高得分匹配区称为HSPs。而HSP得分超过阈值t的概率P(H(a,b)>t)可以依据Poisson分布的性质计算得到。

二、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hypothesis)是医学统计学中统计推断部分的重要内容。假设检验根据反证法和小概率原理,首先依据资料性质和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检验假设;在假设该检验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根据样本算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最后,依据概率分布的特点和算得的检验统计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支持所建立的检验假设,进而推断总体上该假设是否成立。其基本方法包括:u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和非参数检验方法。

假设检验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例如,随机抽取某市一定年龄段中100名儿童,将其平均身高(样本均数)与该年龄段儿童应有的标准平均身高(总体均数)做u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该市该年龄段儿童身高是否与标准身高一致,为了解该市该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又如,医学中常常可以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用2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是否相同等等。

这些假设检验的方法在生物实验资料的分析前期应用较多,但由于研究目的和资料性质不同,一般会对某些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和结合。

例如,基于基因芯片实验数据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问题。基因芯片(genechip)是近年来实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突破之一,它允许研究者在一次实验中获得成千上万条基因在设定实验条件下的表达数据。为了从这海量的数据中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在对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找到那些在若干实验组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的基因是比较基础和前期的方法。这些基因常常被称为“差异表达基因”,或者“显著性基因”。如果将不同实验条件下某条基因表达水平的重复测量数据看作一个样本,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问题其实就可以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加以解决。

如果表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比较两样本(或多样本)平均表达水平的差异。

但是,由于表达数据很难满足正态性假定,目前常用的方法基于非参数检验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改进。该方法分为两步:首先,选择一个统计量对基因排秩,用秩代替表达值本身;其次,为排秩统计量选择一个判别值,在其之上的值判定为差异显著。常用的排秩统计量有:任一特定基因在重复序列中表达水平M值的均值;考虑到基因在不同序列上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其中,s是M的标准差;以及用经验Bayes方法修正后的t-统计量:,修正值a由M的方差s2的均数和标准差估计得到。三、一些高级统计方法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一)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clusteringanalysis)是按照“物以类聚”的原则,根据聚类对象的某些性质与特征,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聚类对象比较相似或相近的归并为同一类。使得各类内的差异相对较小,类与类间的差异相对较大1。聚类分析作为一种探索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相似性度量方法、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Clustering)、K-means聚类法、SOM方法等。

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医学中诸如:人的体型分类,某种疾病从发生、发展到治愈不同阶段的划分,青少年生长发育分期的确定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基因表达谱数据的不断积累,聚类分析已成为发掘基因信息的有效工具。在基因表达研究中,一项主要的任务是从基因表达数据中识别出基因的共同表达模式,由此将基因分成不同的种类,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其生物功能及关联性。这种探索完全未知的数据特征的方法就是聚类分析,生物信息学中又称为无监督的分析(UnsupervisedAnalysis)。常用方法是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对基因(样本)进行聚类,将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基因(样本)聚为一类,根据聚类结果通过已知基因(样本)的功能去认识那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对于基因表达数据而言,系统聚类法易于使用、应用广泛,其结果——系统树图能提供一个可视化的数据结构,直观具体,便于理解。而在几种相似性的计算方法中,平均联接法(AverageLinkageClustering)一般能给出较为合理的聚类结果2。

(二)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analysis)是根据观测到的某些指标的数据对所研究的对象建立判别函数,并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与聚类分析都是研究分类问题,所不同的是判别分析是在已知分类的前提下,判定观察对象的归属3。其基本方法包括:Fisher线性判别(FLD)、最邻近分类法(k-NearestNeighborClassifiers)、分类树算法(ClassificationTreeAlgorithm),人工神经网络(ANNs)和支持向量机(SVMs)。

判别分析常用于临床辅助鉴别诊断,计量诊断学就是以判别分析为主要基础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如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体征及检查结果作出诊断;根据各种症状的严重程度预测病人的预后或进行某些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以及流行病学中某些疾病的早期预报,环境污染程度的坚定及环保措施、劳保措施的效果评估等。

在生物信息学针对基因的研究工作中,由于借助了精确的生物实验,研究者通常能得到基因(样本)的准确分类,如,基因的功能类、样本归结于疾病(正常)状态等等。当利用了这些分类信息时,就可以采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基因进行分类,生物信息学中又称为有监督的分析(SupervisedAnalysis)。例如,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中,对于已经过滤的基因,前三种方法的应用较为简单。而支持向量机(SVM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s)是两种较新,但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三)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是医学统计学中研究两变量间关系的重要方法。它借助相关系数来衡量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关系的强弱,以及相互影响的方向。其基本内容包括:线性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检验、典型相关分析等。

我们常常可以借助相关分析判断研究者所感兴趣的两个医学现象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例如,采用秩相关分析我们发现某种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相对含量与肝癌死亡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采用线性相关方法发现中年女性体重与血压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等等。

生物信息学中可以利用相关分析建立基因调控网络。如果将两个不同的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表达看作是两个变量,相关分析所研究的正是两者之间的调控关系。如采用线性相关系数进行两基因关系的分析时,其大小反应了基因调控关系的强弱,符号则反应了两基因是协同关系(相关系数为正),还是抑制关系(相关系数为负)。

四、意义

生物信息学不仅是医学统计学的研究前沿,更是医学研究由宏观向微观拓展的重要领域,其研究内容已逐渐为多数医学院校的学员了解和熟悉。而如何对新技术产生的生物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却成为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主要瓶颈之一。

在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物信息学实例,而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医学、卫生领域的例子,将难以理解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与前沿的生物实例相结合,拓宽了学员的视野,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使学员掌握了生物实验数据的先进分析方法,扩大了学员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今后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3篇

1.1独立学院学生的统计学学习现状

学生缺乏对于统计学的兴趣,很多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意识不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并不太重视统计学的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差,并且经管类专业的生源大多是文科生,对于数据、公式、原理的理解和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也不善于数理类课程的学习。授课的普遍经验是学生对于描述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很轻松,但是对于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推断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则是“叫苦连天”。讲授推断统计学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看到学生茫然的表情,似乎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下课后,不少学生向老师抱怨“好难,好难”。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是36-54学时,在这有限的课时里,要完成经典统计学的大部分内容———描述统计学、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的授课,时间已然不太足够。更何况,学生在高中对于排列组合的学习并不深入,甚至很多文科生反映他们完全没有学习过排列组合的内容;在大一只学习了微积分,并没有开设概率论相关的课程。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基础知识,不仅时间不够用,而且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1.2独立学院教师的统计学授课状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基础薄弱,教师能够按计划完成教学计划已属不易;由于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学习太难,一线的授课教师迫于教学质量评估的压力,不得不删减掉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这就使得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得不局限于教材基础知识,而缺乏对于基础知识的延伸和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方面,由于现在的年轻教师授课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虽然展示了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也能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图形的变换。但是多媒体授课很难帮助教师把握好授课的节奏,尤其是统计学这种需要深入理解的学科,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

2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教材选用不太合适

独立学院的很多课程在教材使用方面都和母体院校保持一致,统计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也不例外。然而,母体院校本身就是偏重科研,在教学方面也偏重于理论教学;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方面也更应偏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母体院校的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学习同等难度的教材肯定会很吃力。因此,简单的套用母体院校使用的教材肯定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冲突的现象。许多教材都是重理论、轻应用,太过注重讲述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计算过程,而缺乏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相关案例,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2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独立学院对于统计学的教学大多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单向灌输式的向学生介绍基本方法及其推导,缺乏学生的全身参与,就会使得课程更加枯燥无聊。而现在的学生都是思想活跃、个性活波的90后,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2.3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由于课时或者教学条件的限制,在统计学教学方面,只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单向讲授,只是机械的向学生灌输理论和相关公式,没有把统计学的授课和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出现很多个专业在统计学授课时用同样案例的现象。这导致学生们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统计学之后,对它的印象只有“和高数一样难”,“一大堆公式”,而不知道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该怎样用。

2.4考核方式简单

如今统计学课程的考核仍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计算分析附带一堆数据的题目。这样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的掌握,却很难考察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挂科”和评奖学金的压力下,学生最关注的还是试卷上的一个分数,他们希望取得高分,所以在期末时会拼命的通过习题进行演练,这个过程当然也能带来强化基础理论的效果。但是更真实的情况是,只要学生练习足够多的习题,即使他完全不会运用这个知识点,仍然能在试卷上按照早已经熟记的步骤和公式写出解题过程,仍然能取得不错的分数。很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冲突的。

3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选择或开发合适的教材

前几年的统计学教学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写的统计学经典教材,该系列的教材内容全面、逻辑清楚,为很多高校所采用。然而该教材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偏重于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讲解,而缺乏详实的经济管理领域的例子。近两年来我们采用国外学者主编的《经济与商务统计》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包含有丰富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源于经济与管理领域,有些案例是讲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之后怎样运用统计学的思维进行解决的。较简单的教学内容能够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负担,丰富的案例能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统计学的实用性,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建设学生参与型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教学方式上来说,要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树立“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互动式教学。具体来说,在教学中不能单纯采用教师讲授的灌输式授课,要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案例教学法中,通过精心准备的案例,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培养他们应用统计学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统计调查任务;让学生作为任务主体,通过独立完成任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3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

统计学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工具,他们没有必要很清楚具体的统计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也没必要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更没必要擅长把数据套进公式进行计算。他们只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学方法解决问题,统计的结果代表什么含义就可以了。所以在经管类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强化基本原理的讲解,弱化公式的推导和统计计算。教学手段上,不应该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应当结和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并增加上机课。统计学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全部采用幻灯片授课,学生对于上课内容无法深刻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了。板书教学会放慢课堂节奏,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考和理解时间,并且步骤清晰,更方面学生进行复习。上机课主要着重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讲解相关统计软件的使用,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技能的训练。

3.4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核方式不应该只是期末闭卷考试,描述统计学部分可以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撰写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图表结合的报告是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可以找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和数据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整理并撰写分析报告,以此来培养和考核学生撰写规范的统计报告的能力,也可以考察学生对于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4总结

第4篇

统计学是高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教材涵盖内容广泛,图表数据较多,计算公式也较为复杂。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处理分析数据主要依赖手工,速度慢且效率低,学生对统计活动的过程和功能只能部分或片面地认识和体验。多媒体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多媒体教学在我国高校统计学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学课程多媒体教学常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运用Powerpoint等课件。常用的制作课件软件有Word、Powerpoint等,后者更实用普遍。教师在占有大量统计资料、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规律精心选材并设计课件脚本,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在Power-point课件中把文字、符号、动画、声音和影像等众多信息有机合成起来,通过操作计算机向学生一边展示课件内容一边讲授课程内容,包括解释新概念、讲述基本原理、分析论证及实践应用等,在引入案例时可配以漫画、动画及专家解读等,还可以超链接加入视频和网页资料,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第二,运用Excel、Sps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选择处理各种数据的科学方法至关重要。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Spss、Eviews等,使现代化的计算和分析工具与传统的统计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将教师从繁杂费劲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还可将数值计算、预测、绘图、制表等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同时,采用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可以去掉烦琐的理论证明和推理计算,增加统计软件使用方法的传授,将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提高学生观察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运用Authorware交互手段。Authorware是一种解释型、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语言,编制的软件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任意控制程序流程,主要实现方式为提问—回答—反馈,在人机对话中,提供按键、按鼠标、限时等多种应答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编制各种统计学问题,由学生基于任务或兴趣自主检索解答。由于系统能够自动反馈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式学习,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训练、答疑和测试中,学生可以通过该交互系统进行自我检验,考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对模型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统计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点

第一,多媒体教学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主要利用板书形式,教师通过讲和问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拘泥于课堂的讲和听,是一种注入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拓宽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文档及统计分析软件、互联网等进行教学,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统计分析软件将教师从繁重的计算和验算劳动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传统的统计教学建立在手工计算的基础上,由于受到课时和学生数学基础的限制,教学重点是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原理,教学广度与深度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用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Eviews等代替手工计算后,教师能够快速完成数据资料的处理,将统计学概念和原理演算以课件方式自动演示,节省复杂演算的时间,减少体力劳动的付出,将时间和精力转向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实践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实际效果。

第三,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规律精心选材并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制作以文字为主,穿插图片、统计图表、超链接视频等资料的课件,统计学中的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式和计算过程等也可以通过操作Excel软件完成。演示课件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板书时间,大大缩短演示图表、统计计算的时间,非常适合统计学类课程教学。

第四,互联网强大的链接功能,可以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统计学中的各种统计方法和模型的应用和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多依赖教师的语言和肢体描述,学生无法真切地体验统计模型和方法在经济社会中的具体功用。而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为课堂教学营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模拟与仿真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第五,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软件完成模拟分析,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统计学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计算、演算及分析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无法让学生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处理同一组资料,显示多种统计图形,快捷地输出计算结果,也无法让学生体验不同统计方法的优缺点。在统计学实践教学模块中,借助计算机能快速完成数据处理,学生在实训室操作计算机,通过录入数据、选择模型、检验参数、数据分析、导出统计图表等一系列活动,对统计理论及计算过程的理解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突出了统计学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第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统计学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统计思维。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习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统计调查环节,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题,从调查方案的设计、制定和实施,统计资料的整理、审核、分析,再到调查报告的编写都由学生完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一项完整的统计活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统计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第一,以辅代主,过度依赖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书写与讲解能够清晰地显现思维过程,教师的黑板书写、娓娓道来的讲解不仅能将问题讲清楚,也使课堂氛围显得生动与亲切。从目前统计学教学现状来看,有些学校要求课程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有的教师授课时过分依赖课件,课堂驾驭能力差,难以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甚至在多媒体出现故障时无法正常讲课。

第二,缺少高质量的统计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统计学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制作课件的能力、能应用至少一种统计分析软件。教师制作一套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绝非易事,如果仅仅是将教材上的文字和图形搬上课件,其思维方式和设计思路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就无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多媒体教学初衷。

第三,信息超量,教学没有重点。信息充分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信息量太大、节奏太快,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过程。而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追求课件的新颖性和动感,过多地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或插入过多的动画及视频文件,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从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看,过多的课件信息,会使教学显得主次不分,学生不知教学目的所在。因此,按照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收集合适的资料,向学生传递适量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第5篇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第6篇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扭曲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数量的方法论科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既有归纳方法论,又有演绎方法论。目前,统计教学仅仅注重了课堂讲授,偏重于定性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在制定教学目的时,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引导学生在专业中对统计学加以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也很少根据专业的需要设置,而是由任课教师依据教材、课时而定。如果统计学教师不清楚该专业统计学原理的前期及后续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该专业对统计学的需求情况,不同专业采用一成不变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学生听起来乏味,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学的教学,普遍仍局限于课堂讲授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属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本理论、轻实践活动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注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很少做到把原理与统计分析方法在各专业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讲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未得到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使用统计软件的能力相当缺乏,甚至有的还未用过任何统计软件。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停留在对统计学概念、公式、方法和理论的粗浅掌握上,却无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不期望学生利用它来解决其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不知道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其实,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只有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显示出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学博大精深的分析方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只注重利用功能较弱的统计软件。传统的教学都是采用“粉笔+黑板”,但统计学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要让学生参与,这时采用传统的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又妨碍了统计软件的学习与应用。统计学的软件有很多,从功能较弱的如Excel到功能较强的SAS、TSP,都为统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但是教师却并未对其加以充分利用。作为统计学教师,要想站在学科前沿,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一至二个统计分析软件,倘若对数据的处理仅停留在功能较弱的分析工具上,必然会限制其教学能力,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限制自身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影响研究成果的规模和档次。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作为认识和探索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社会经济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统计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实验教学,提高计算机应用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统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从目前统计学教学的不足可以看出,过去理论性和描述性的传统型统计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学生普遍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统计实验教学,构建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成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根本途径。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模拟数据搜集整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对象,搜集整理数据是进行统计过程的基础阶段。这一方面需要锻炼学生对数据的洞察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统计数据,建立各自的“统计数据信息库”,为下一阶段的统计分析打基础。从数据本身计数的来源看,统计数据最初都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实验。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这是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别人的调查或实验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统计软件包应用于统计分析。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统计软件包是其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对Excel电子表格、SAS、SPSS、SYSTAT等软件有详细的了解。

(三)实验课程体系。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在统计学课程中,有必要开设实验教学的主要有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市场调查技术、统计信息处理(统计软件)、数据挖掘技术、质量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等。构成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三大模块具有相当强的关联性。其联系主要体现在运用上,特别是针对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软件以及侧重点上。

三、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本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取舍,同时将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纳入到教学目的当中。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情况、手机拥有率或逃课情况等展开调查,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调查问卷设计、资料搜查、整理和分析,指导他们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料开展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设计问卷、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等基本统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进行分析的调查研究能力。

(二)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师生互动、同学互动的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互动式教学方法提供有力的设备支持,它不仅可以演示、分析篇幅较长的实际统计资料,使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更生动清晰,而且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统计软件,促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现代信息处理手段,从而强化其阅读、理解运用统计资料的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充分地使用统计软件。

首先,选择统计学中适当的内容,利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把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进行集成,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内容,其中包括引入新概念,讲述基本原理,分析论证新问题,大大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力。课件能起到增大课堂容量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能大大缩短演示图表、统计计算的时间。

第7篇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学习需要,而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学习动机则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数学作为文化基础课,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课抽象、枯燥无味,无新鲜感且无应用价值。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会有高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概率论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既学到必要的知识,又享受到一定的学习乐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挖出潜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并加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是共同的,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能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治本”的方面。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研究的问题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理论都有其直观背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致力于从多方面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体会每个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产生过程中,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具体方法有:

1.安排实验活动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与其说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如让学生学习“数学化”,学习数学不能仅满足于记住结论,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某种偶然性后面所隐藏的必然性,从直观背景中了解某些理论产生的过程。如在讲授几何概率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下著名的蒲丰实验;在讲授随机事件的独立性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下著名的德梅尔掷骰子实验等。安排实验化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概率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2.采用疑问式教学法

疑问式教学是指通过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养成学员积极思考、新颖好奇、敢于批判、勇于超越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要全面实施这一方法要善于设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好的疑问能激发兴趣,促进思考,而不好的疑问不仅不能引发兴趣,可能适得其反。善于设疑就是设置问题要自然、恰到好处,不能故作技巧。

3.组建课外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行优化设计,形成合力。为此,有必要组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成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外兴趣小组。小组活动的宗旨,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定期组织活动,激发人家的学习兴趣,探讨热点、难点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拓宽知识面,锻炼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组织课外兴趣小组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显著成效。

二、教学中要突出一个“活”字

1.教学案例要“活”,注重学科实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的数学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准确把握这门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点,突出其应用性。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很多高校教师是文理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都带,这就涉及到课程实例的选择问题。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调整教学实例。对文理科的实例分别对待,因为它们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的问题。在讲授过程中,将统计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实际

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改变灌注式教学,发展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重视教的过程,忽视了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以教师的系统讲解为主是目前教师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它虽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系统地掌握较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整个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着,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教师所提供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极易受到忽视或限制。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突出一个“活”字,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法并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启发”形式写出自学提纲,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在上课时,或是请学生们讨论本节的知识要点,或是请学生讲解本节的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全面进行教与学的评价。这种方法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变以前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辩论、理论联系实际、与他人合作等综合能力。总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即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所隐藏的规律性,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要真正建立起先进、科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必须通过系统优化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意义表现在:

1.动画演示。多媒体具有色彩斑斓的二维动画显示,能演示一般课堂教学难以表达的内容。例如,借助于计算机,可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些随机现象进行模拟。对诸如分布的性质、分布之间的关系可用图形的方式进行演示。

2.高效性。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以崭新的而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再加上计算机本身的功能,能设计出形象的画和舒服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概率论与数

理统计的教学中,利用对某些试验进行模拟、演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改变传统的口授、板书传授知识的方式,使题目中静止的内容运动起来,使学生能充分地观察到运动的全貌、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3.自由性。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是教师要用计算机,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使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进行模拟活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外,还可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并使枯燥无味的习题变得有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深刻地体会统计的思想和概率的意义。

四、重视“辩误”的教学方法

许多学生由于对概念缺乏理解,因而在解题时常会出现许多共同的一些常规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一些有典型意义的错误题解,从而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正确理解概率统计中的概念,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比如有许多学生认为,不同的随机变量,它们的分布函数一定不同;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一定相等;两个一维正态变量合在一起就一定是一个一维正态随机变量;若ε与η不相互独立,则ε2与η2就一定不相互独立等等,就是对概念缺乏正确而全面的理解。教师应该结合恰当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纠正这些错误观念。“辨误”教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而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一学科领域。

参考文献:

[1]杨金英.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应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10,(4).

[2]赵晓芹,王国宝.浅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5,25,(4).

[3]赵姝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1).

[4]陈建兰,吴明,孙伟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1,(2).

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

1.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

1.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2.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多做一些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3.1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3.2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3.2.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

3.2.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

3.2.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居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

(一)吉祥与长寿类。中国传统图案中,较多的是吉祥如意类。吉祥代表了美好的征兆,也象征着善良的事件,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祝福与希望。在现代首饰设计中,通常会运用到一些花鸟、人物、走兽等形象化的、吉祥如意的图案造型,结合比喻、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展现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图案有:“龙凤呈祥”,将龙、凤和祥云结合起来,是天下太平、美好的预兆;“喜上眉梢”,代表喜鹊枝头报喜,一对吉祥鸟的代表,寓意好事将近,喜形于色;“三阳开泰”,寓意去掉邪恶,好运吉祥。长寿多福类图案有“五福捧寿”、“三星高照”(福禄寿三星)、“鹤鹿同春”等。长寿类首饰设计图案中经常会采用寿桃、寿星等代表长寿的图案作为纹样来体现美好寓意,有时候也采用龟、鹤、松等来表现寓意,期望健康向上,长命福寿。

(二)家和与平和类。家和万事兴,家和也就寓意兴旺。一般代表夫妻和睦、家庭兴旺等寓意。在首饰设计中,一般会采用荷叶、鸳鸯、白头鸟等图案作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类图案的玉佩一般作为结婚礼物赠送,代表着夫妻和谐、家庭和睦。家和兴旺的图案有“百年好合”、“年年有余”、“白头富贵”等。这些都代表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年年生活富足。安宁和平一般是现代人对社会生活安定、和平的向往。一般会选取如意、宝瓶等图案设计在玉佩上,适用于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佩戴,以此寄托亲人、友人对他的平安祝福。代表这类寓意的图案有“竹报平安”、“富贵平安”(花瓶内插一枝牡丹花)等。

(三)事业与消灾类。代表着人们的事业发达类美好寓意的事物也比较多,一般是寄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是选取桂圆、核桃、竹节、鲤鱼等事物作为代表图案,来象征人们对于仕途前景的美好向往。较为常见的寓意图案有“鲤鱼跃龙门”、“连中三元”、“状元及第”、“节节高升”等图案纹理等。消灾驱邪类的传统寓意是向往着人们的生活顺利、万事如意、和谐幸福、一切顺心。一般在首饰设计中选用佛、观音等图案作为寓意代表,以期望生活和谐、驱除灾难等。将传统的图案与现代的首饰设计元素相结合,可以创新设计理念,打造符合现代人们需要的吉祥愿望。

二、传统图案应用在首饰设计中的方法

(一)临摹与仿照。纵观现阶段的首饰设计,将古代纹样借鉴进入首饰设计中的做法有很多,将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首饰设计有机融合,进行二次结合设计,其中对纹样进行临摹与仿照是常见的二次结合设计方法。具体思路是,选择造型较为简洁的、具有丰富寓意的纹样,依据其本身含有的寓意,直接将其作为设计元素,当作首饰设计的主要造型元素,再充分赋予首饰结构性与功能性,使得其设计成一款独具匠心而又具有传统意义的首饰。

(二)简化设计。简化设计理念,就是选取复杂的优秀传统图案,进行造型提取和元素简洁化操作,实现传统提取,再根据平衡、对比与对称的现代化美学设计元素,实施结构再次组合和二次设计,有效设计出符合现阶段人们审美品位而又保留传统文化寓意的首饰作品。例如,将传统的凤凰双飞的图案简化设计,设计出“凤凰双飞”项链,简单的展翅设计与纹理设计,使得凤凰的造型栩栩如生,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快乐和谐。

(三)运用深层寓意。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结合图案与图案载体造型。在现代的首饰设计中,往往大多只考虑图案设计本身,而没有结合图案的承载主体来进行分析。对此,可以将图案与图案的承载部分设计相融合,充分利用纹样与其载体本身,将这两者进行结合,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这两者,创新设计理念。例如,兰花戒指设计“自然”,将图案与造型这两者相结合,结合了兰花的纹样,也结合了兰花的自然形态特征,设计出造型新颖、形态生动的首饰作品。“门”吊坠设计中,将门的原有传统图案进行保留,这是外观的层面,其次,在造型设计方面,结合“门”的功能习惯,将平面的图案设计成立体化的“门”功能造型,有效打造出设计独特的主题吊坠。第二,结合历史背景的造型设计。一般的传统图案由于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也就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朝代的历史背景赋予了纹样特有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是设计首饰的首选主题。现代首饰设计中,比较善于运用传统图案的艺术理念,将主题中的故事展现出来,表现出图案的象征含义、隐喻等。结合乡土特色、生态文化、古典气息等不同种类的特点,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在设计首饰作品时做出内涵的诠释。例如,战国时期粗犷、狂野的首饰纹样,适用于男性首饰;唐朝的柔美风格纹样,适用于设计出东方和古典风格的女性首饰。

三、传统图案应用在首饰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沉淀,带给我们优秀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在首饰设计教学中,选取首饰设计的主题,追溯其历史,还原历史高度,挖掘传统图案的含义,以此赋予首饰文化与历史内涵,从而使得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够传承与发展,回归到民族文化的历史画卷中。

(一)借鉴传统纹样。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历史文化却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关键。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借鉴传统纹样,要与时尚和民族特色这两者相结合,寻找现代设计元素中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契合点,将传统优秀元素应用到首饰设计中。传统纹样中有丰富的灵感来源,也给我们提供了简洁的造型、符号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回纹样、万字纹样这些简洁的几何纹样直接或者间接地运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以此设计出具有时尚气息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首饰作品。例如,“回”字纹样中,它以点作为整个图形的中心,结合方形的不断向外环绕构成的图案,由此形成简洁而又韵味十足的图案。清代家具中的“回”字纹样设计,具有整齐划一的画面感效果,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装饰效果。“万”字纹样中,它比较类似于古代的符咒,象征着火与太阳,在梵语中也象征着“吉祥集合”。将其运用到现代首饰作品中,装饰性很强。

(二)借鉴吉祥图案。借鉴吉祥图案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首饰设计方法。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样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图案作品中,例如,上文提到的福禄寿、吉祥如意等,象征着人们生活福气、富贵、长寿,而又吉祥顺心。吉祥图案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它标志着我国上下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运用吉祥图案于首饰设计中,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民族志向,同时,也可以让我国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结合首饰的本土特色,打造具有民族风格的首饰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龙凤呈祥”首饰创新设计中,结合不同的应用场合与背景,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主题寓意,借助龙凤恰当地衬托出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三)借鉴传统建筑。借鉴古代建筑图案进行首饰设计,包括了建筑的颜色、造型等各方面。现阶段,建筑的造型变化很大,与古代传统建筑相比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而古代建筑的独特颜色、造型等,独具特色。红色的墙体,碧绿的瓦片,建筑体本身雕龙画凤,独具匠心,而现代建筑中缺乏这些美的元素。借鉴传统建筑,在首饰设计中将亭台楼阁、屋檐屋顶等传统元素应用于首饰设计中,以此使得首饰更加灵动,也扩宽了现代首饰设计的来源。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