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23 07:50: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第1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 常见问题 有效对策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理与预防水土流失问题,其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优劣。因此,在实际编制过程中,编制部门应依照建设工程的实际特点,制定恰当的水土保持治理与预防方案,尽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并在方案中明确划分施工单位应承担的水土流失职责与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为项目建设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方法与制度保障。

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方案编制质量的大幅提升,现将这些主要问题总结如下:①预测的水土流失量偏差大。当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部门对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是:土壤侵蚀预报法,该方法主要用在预测坡形耕地中的土壤流失量,而每一个建设工程的开挖面积、弃渣弃土场地、地形地貌等都有很大差异,这就使得该预测方法中需要用到的参数不易确定,这就导致预测结果和真实的水土流失量之间有过大差距。有的水土保持方案编著部门借助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用套表格的方式来预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量,该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合理性。还有的方案编制部门通过类比法,依据周边与建设项目地貌地质相近的已经开发完成的项目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推测出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量,这种预测方法不够合理与科学,因此得到的预测结果也与真实数据有较大差异。②主体工程介绍逐次不清。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部门在介绍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时,只是简单地将主体工程建设前期搜集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摘取,缺乏详细分析及系统的文字组织,这就导致编制出来的水土保持方案主次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与水土保持无关的社会发展历史等资料罗列过多,而与水土保持对策有关的内容只有三言两语,甚至为了增加方案分量,还出现了胡编乱造、四处抄袭问题。这就导致编制出来的水土保持方案大多像流水账,没有太大的价值。

2 优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的策略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依据自身多年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的经验,在分析形成以上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策略。

2.1 增强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的科学性

为了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水土流失量预测准确率,就需要编制人员依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恰当选择预测率较高的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比如针对扰动面积比较集中且不大的建设工程,在预测其水土流失总量时,比较适合选用类比法。但是用来类比的建设项目必须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并且有详细的检测资料。类比预测法是依照项目周边地区的有关研究与观测成果,借助对相近情况的比较与分析进行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编制单位都习惯用类比法预测水土流失总量。在运用类比法预测水土流失总量时应从堆放位置、开挖位置、土壤、地貌、地形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以确保两个项目之间有很高的可比性,比如降雨量比较也是一项重要因素。由于降雨量是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关键自然因素,在其他各种因素比较接近的情况下,重点比较的内容是强降雨量与次数。实践表明,用相同地区已经竣工且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信息预测该工程建设前与建成后的水土流失量,具有计算简单、较为准确、十分务实等优点,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从长远发展来看,为了切实提高预测建设工程地水土流失总量的精准度,水土保持研究部门应对当地需要扰动的每一种土壤在扰动中进行类比分析、模拟实验研究、定位定点观察,从而归纳总结出适合本地区预测水土流失量的恰当参数与计算方法,进而不断提高预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的精准度与科学性。

2.2 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素质

针对当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体工程介绍主次不清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方案编制人员编制能力有限、编制水平不高造成的。因此,为了快速提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必须充分认识编制人员综合素质对编制质量的重大影响,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提高每一个参与方案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编制技能。比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机构应依据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以不断提升方案编制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得他们通过培训更加清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作用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编制方法是什么、编制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需要参考什么资料、如何确定相关指标、选用什么预测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技术、工作目的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才能使得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完成编制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部门可为编制人员提供交流编制经验的平台,以实现经验共享;邀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方面的专家为工作人员做专题讲座;选派学习能力强的员工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示范单位学习。

3 结语

总之,随着公众水土保持知识的不断丰富,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变成了和社会经济、资源、林业、农业、水利、计算机、化学、物理等学科高度交织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应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编制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编制出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充足准备,才能为项目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昌红.关于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常见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137.

[2]卓跃飞.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4,01:80-83.

第2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

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第3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在监督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可以说水土保持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但是目前看来,在水土保持方案的一些编制和审核工作上做的还不够,因而从这方面来进行探讨有着较为实用的价值。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分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的提高。

2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的意义和目的

(一)有利于开发建设项目法定义务得到有效落实

根据我国的水土保持法律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建设维护和获得时,主体单位也会被要求承担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土资源的义务。可见制订水土保持方案已经是很多与建设有关单位的一项必要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在保证方法切实可行的前提下,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才有得到具体落实的可能。

(二)有利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有其特别的职责,管理和检查各种开发建设项I1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些问题的检查和防范有利于各项目在发展时能够很好地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防止出现各类无法弥补的失误,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

(三)有利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生态环境

改善工作的开展根据法律规定,方案和主题工程将同时施工与同时投产使用,系统、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可以全面防治水土流失,其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十分显著,水土保持和开发建设的双重目标可同步实现。

3 方案编制的实际可操作性

(一)不可缺少的方案编制前调查勘察

1、项目区内的调查勘察

水土保持编制方案具备可操作性、符合实际,是方案编制质量的首要要求。在编制一个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方案时,对项目区的细致深入的调查勘察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区内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类型等都属于调查勘察的内容。这些都属于方案编制最全面、最客观的基本资料,不能仅仅依靠项目业主所提供的一些关于自然地理的文件资料。

2、项目区周边的调查勘察

周边的区域环境也在项目区调查范围之内,对周边区域环境的调查勘察是为了掌握彼此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对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进行正确的布局和设计。项目区的周边调查勘察的内容主要是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地质地貌关系等方面,指导设计应建立在准确调查的基础上,这样做出来的方案才是科学合理的,能够有效杜绝或者减少开发项目在生产与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另外,在调查勘察过程中对当地的乡土树种、植被类型等方面的了解,有利于项目区绿化措施合理设计以及适地适树选择。

(二)建设业主的密切交流尤为重要

1、交流能有效体现服务企业的目的

通过与建设业主的沟通,对其水土保持的方案进行了解,对其基本情况也进行了解,能够解决的交由建设业主去解决,无法解决的共同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够编制较好操作和经济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和布局,这从服务好企业、对企业负责以及工作敬业角度看,具有积极意义。

2、交流能更好掌握主体工程的建设实情

通过有目的、有方向地与建设业主沟通交流,尽量细致深入地对主体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主体工程的施工安排与设计等进行了解,在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促进主体工程和编制方案的协调统一,构建项目区内和谐科学的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体系。

4 精心构筑系统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一)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的全局系统性

对长时间从事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人员来说全局系统性或许很简单,具备良好功效的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其关键是对全局思维的牢牢把握,能跳出一定的视野限制。

1、全面布局整个项目区

充分按照项目区开发建设实情,统揽全局,对项目区内的拦挡渣措施体系、植物防护措施体系、截排水措施体系等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在布局整个措施体系时,要把相互间的制约和联系充分考虑进去,从而达到有机结合布置的目的。

2、对项目区和周边区域环境实现布局的和谐统一的全局性

鉴于项目区同周边环境的关系,要根据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合理修正和完善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的整体布局。

(二)单元措施设计的科学实用合理性

目前对水土保持单元措施提出了合理化、人性化设计的要求和理念。单元措施设计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精髓,紧密结合项目使用特点、位置特点等,对水土保持的各种措施灵活运用。

1、综合措施设计取代单一措施设计

在设计中若有挡渣固土问题时,常规设计常常是用工程措施的挡渣墙设计处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可用工程和植物措施搭配使用,挡渣中下部使用工程措施进行挡渣固土,上部分使用植物措施从而使植被覆盖绿化环境提高。

2、深化内涵,细化植物防护的措施体系

在实际运用中,植物防护措施体系正逐步发展为改善环境景观型植物防护措施和保护水土型植物防护措施。前者是指在园区、城镇开发建设情况,应该偏重选择那些兼顾休闲性、观赏性的绿化树种和草种;后者指的是区域边坡防护等,须要采用具有良好水土保持功能的草种和绿化树种。

(三)项目方案编制中应着重注意的两个问题

1、准确界定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

项目直接影响区和建设区组成了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它是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依据法律而承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任务区域的重要依据。可是直接影响区常被众多水土保持方案所忽略。它与全面防治区域受扰动破坏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认真分析项目建设情况与特点,对项目有直接影响区的,必须如实计入。

2、充分利用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

充分利用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是指目前很多的编制方案还没有意识到各方面的重要性,也没有对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充分估计,这就使得建设者们的认识仅停留在水土流失量数据计算的层面上。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不单单是项目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危害的重要部分,也是制约评价主体工程水土保持的重要依据,应该通过预测水土流失来认真分析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是否存在对主体工程否决性的制约影响。另外,水土流失预测应该与方案治理投资相互联系,对治理投资的效益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考虑。

第4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 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 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 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 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第5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公路建设具有线路长、跨度大、占地面积大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在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路基填筑与开挖等工程活动不仅会加剧水土流失,而且也会阻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开发项目的必备条件,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使公路沿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就必须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本文就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土石方平衡、弃渣场选址及防护进行相关分析。

1 土石方平衡分析

实践表明,土石方量计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方案比选、占地面积计算、取弃料场设置、防治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投资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公路建设项目主体设计中有关土石方的工程量计算,普遍存在深度不够,考虑因素较少,缺乏统筹性。土石方统计仅考虑主线路基的工程量,未考虑路基与其他各项目之间土石方的相互利用,从而使得挖填平衡过于理想化,给水保方案编制过程中的土石方平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水保方案编制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土石方量换算

土石方平衡表包括挖填方总量、挖方量、填方量、利用方量、调出方量、调入方量、借方量、弃方量。通常公路建设项目的土石方量计算方法是:挖方按天然密实体积(以下简称“自然方”)计算,填方按压(夯)实后的体积(以下简称“实方”)计算,石方爆破按自然方计算,借方作填方时按实方计算,并称其为计价方;而水保监[2008]8号文要求各种土石方均应折算为自然方进行平衡。表1给出了土石方的松实系数。

表1 土石方松实系数

从上表得知,在进行土石方平衡计算时不应直接采取设计计算出的挖、填数量,必须全部折算成自然方,否则看数字是平衡,实际上相差很大。因此,在摘取主体设计资料中的土石方数据时,编制人员应了解其是否采用了计价方的规则进行计量,若不是则应换算成实际的土石方量。换算时,应按照上表1的换算系数进行换算。

1.2土石方量计算

1.2.1复核土石方量组成

公路项目土石方工程应由主线工程、桥涵工程、路线交叉工程、隧道工程、绿化工程、附属工程、施工生产区及生活区、施工便道、料渣区和渣场区组成,现有大部分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中只考虑主线工程的土石方量,存在缺项漏项,导致土石方计算不准确,因此在计算土石方时应根据各项目特点,仔细分析主体工程土石方量的组成,要复核是否每个部分的土石方量都计算到位,对于查实确有漏项的,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土石方量的补充计算。

1.2.2明确不能忽视的几个数据

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如剥离表土、钻渣、泥浆等问题,虽然其土石方量并不大,但也应该引起编制人员的足够重视,否则会影响整个报告书的质量。因此,建议在土石方平衡小节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实际出发,明确表土剥离(包括水域淤泥清理)的范围、厚度、数量、堆放场地及其后期利用方向。

(2)明确桥梁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钻渣、泥浆数量及其后期处理方案。

(3)明确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及处理方案。有关研究表明,沿线拆迁产生建筑拆除物的60%~80%为拆迁房屋的门、窗以及木材、完整的砖块、瓦片、钢筋、混凝土预制块等,这部分一般由附近村民回收综合利用;剩余废弃砖混、砂石土、瓦砾等建筑垃圾一般占总量的20%~40%,通常与工程其余弃渣一并处置或运至城市垃圾站处理。

(4)公路施工中,对天然路基不满足要求的,需要进行软基处理,若采用换填法将产生部分淤泥质软土,这部分土方应考虑其工程量及对应的处理方式。

1.3 完善土石方流向方案

在补充临时工程土石方量和复核主体工程土石方量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工序、现状地理情况等实际情况,分析土石方内部调运利用的可行性。 如将隧道弃渣或路基开挖余方调运至施工便道回填是不可操作的,因为施工便道在施工准备期就已经铺筑完成,其先于道路主体工程施工,施工时序无法衔接。方案编制人员应在充分了解了公路工程中各项工程之间的施工时序性,首先在施工时序可以衔接的工程之间进行土石方调配;其次通过在拟建道路沿线合理设置临时堆土场进行中转,完善土石方调配;再通过与周边工程协调,完善土石方调配;最后再考虑选择弃渣场处理多余土石方。水保方案报告书中应给出土石方平衡表及其流向框图。

表2土石方平衡表

2 弃渣场的选址和防护

2.1 弃渣场的选址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路线长, 弃渣场数量多, 建设单位常常为方便运输而就近选择弃渣场,作为水保方案编制人员,应对弃渣场场址进行实地勘察, 从水土保持角度上分析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筛选掉不合理的弃渣场。

选择场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需考虑地质状况是否可行, 是否会因弃渣诱发各种地质灾害;2、尽量利用荒地, 少占用耕地;3、尽量选择山谷或凹地, 不得已情况下才考虑选择冲沟、河岸及河漫滩;4、场址选在山谷时, 以口小肚大的形状为最佳;场址选在河滩时, 应避开河岸的冲刷段。

图1某弃渣场平面图

2.2 弃渣场防护措施

弃渣场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拦渣工程、护坡工程、防洪排水工程、临时防护工程等。根据先挡后弃原则, 渣场在堆渣前需先布置好挡拦措施。

(1)拦渣工程

根据弃渣堆放的位置与地形特点, 拦渣工程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拦渣坝。在沟道中堆置弃渣的, 应修建拦渣坝。②挡渣墙。渣体易发生滑塌, 或堆渣在坡顶及坡面时, 应修建挡渣墙。③拦渣堤。弃渣堆置于沟道旁的, 应按防洪治导线设置拦渣堤。

图2某弃渣场挡渣墙断面图

(2)防洪排水工程。

弃渣场的防洪排水措施主要有: 拦洪坝、排洪渠(沟)、排洪涵洞、防洪堤、护岸等。

弃渣场在堆渣前需先布置截、排水沟, 以防止降雨对场内弃渣的冲刷。若弃渣场建在路边, 可考虑利用公路的边沟作为渣场的排洪沟。

(3)护坡工程。根据渣场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 护坡工程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渣场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 1. 5的, 应采取削坡开级。②对边坡坡度小于1: 1. 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 可采取植物护坡。③对高陡边坡, 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 应采用工程护坡。④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 应采用综合护坡。

图3 某弃渣场防护典型横断面图

(4)临时防护工程。

各弃渣场应在弃渣之前保存表土, 用于弃渣结束后恢复植被。在弃渣场施工和堆渣前, 先剥离20~30cm的表层土, 根据施工进度分期进行。表土剥离后集中存放在渣场的一个角落处,周围以袋装石渣进行临时挡护, 并采用一定保肥措施。施工结束后回填覆盖在渣场表面, 并复垦或绿化。

3 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对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优化主体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土石方平衡分析和弃土弃渣场的选址和防护更为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把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到实践中去,要求编制人员加强沟通学习,立足实践,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加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问题

前言

近些年来由于我们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政策,使得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国家逐渐重视环境的保护。水土问题也是环境保护的内容之一。由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刚刚受到推广,技术的不成熟和民众重视程度不高使得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什么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由于水土保持方案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到底什么是水土保持编制,对它的含义很模糊。其实,水土保持方案的含义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的方案。这就是它的含义。

二、研究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

许多人由于对水土保持方案的不了解,对为什么研究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充满疑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对普通百姓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之所以要研究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水土保持方案其实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它能够对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并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

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上面已经让大家了解到了研究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大意义。现在就应该让大家了解一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了。其实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1、政府重视程度不高

我们大家应该知道,一个政策的实施或者是一项新项目的展开是需要政府的支持的。如果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则这项政策或项目实施起来的难度要大大提高。相反,如果政府的重视程度很高的话,那么这项政策或者项目的开展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但是很不幸的是,水土保持方案这个本应该收到政府重视的项目,却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由于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工作寸步难行。

2、控制性数据把握不准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随便设计便可以实行。它的每一步设计要求都是非常精确的。尤其是涉及到数据的问题要求的精确度是非常高的。在这里本文想要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控制性数据的问题。提到“控制性”这三个字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它的重要性了。控制性数据是所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数据中的核心。如果控制性数据掌握不准确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寸步难行。遗憾的是由于技术不到位的问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所掌握的控制性数据并不准确。

3、主体工程重点不突出

每一项工程都有他核心的部分,其余的部分都是围绕着中心工程进行开展的。如果中心工程不突出,则各个分工程实施起来便没了中心。大家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各自为各自的目标而努力,各自为各自的利益而努力。缺少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使得各个工程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不得不提的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并没有主体工程,也就是说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主体工程不突出,这也给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许多困难。

4、没有典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

中国讲究照本宣科。意思就是凡事都得有凭有据,凡事也都得实现制定以下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行。不能盲目的乱做。这句话的含义运用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就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需要有一定的设计方案。如果设计方案不典型、不突出,没有创新点。那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永远都会停步不前,不会取得大的突破与进展。然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真实情况中就真的没有典型的设计。

5、实施过程中任意改变原水土保持方案

有方案如果不按照方案实行后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没有具体去实行,谁也不能说的很有把握。但是先斩后奏结果不一定都是好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不同于其它的过程。稍有差池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过程可以用一句古语来描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但是相关人员在执行的时候却缺少了必要的遵从态度。任意改变原有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这使得取得的成效大打折扣。

四、为什么水土保持方案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会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其实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人的思想意识程度不同,所领悟到的东西也就不同。其实这就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豁然开朗。比如说你不能要求一个食不果腹的人去考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问题。这两件事情的道理是一样的。此外,没有过硬的技术理论支持。理论技术方面的欠缺使得我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其它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结语: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会一直被别的国家远远落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需要相关人士不断的努力和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我们国家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会克服所有的困难,得到逐渐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永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9.

[2]焦居仁,姜德文,蔡建勤,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第7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概括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的重点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并根据主体工程的布局布设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措施,这对主体工程施工、运行安全、环境美化施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使编制后的水土保持方案更加完善。

2 水土保持包含的内容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维护、改良并能合理的规划水土资源,最大化的提高生产力,充分的发挥出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制定的水土保持规划具有科学性的依据和可行性,采用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即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

3 编制方案的意义及其目的

通过对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的调查,大致的估算出实施工程的规模、性质,进一步推算施工方法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准确的预测水土流失总量和危害,做到以上的几点,编制方案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为追求防治责任清晰,设计的方向明确,投资项目规范,实施方法得当的编制方案要求,需要沿着科学治理方案的道路施工,主要针对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重点防治,有效的控制新增的水土流失,这也为主体工程的设计、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参考依据。

4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原则

水保方案的编制,以“预防、规划、防治、因地制宜、有效管理、注重效益”为原则;以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为前提;从保持水土、爱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对主体工程深入的分析,辨别其合理的程度,尽可能谋划出减少占地和降低植被破坏的方案。在时间上,水土保持工程需要与主体工程共同进行,保持一致性。谁开发就由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就交给谁治理;并能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动态管理。分区控制,在总体上合理布局,落实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方案设计需要以地方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保持一致为前提,编制方案要将保持水土资源和生产建设进行结合,更好的保护项目区和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防治管理和开发利用结合,维持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护措施协调一致,满足双方共同需求;水保措施的布局要从实际出发,更要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突出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5 方案编制的重要组成内容

5.1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布置、占地数量、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等,是编制人员在制定方案时,要全面考虑的因素,需设计好整个工程综合防治体系。在整个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科学的规划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开挖方式是保证该项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同时,配备相应的统计表格,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5.2 水土流失预测

工程的建设,必将产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给建设区及周边生态带来影响和危害。依据工程布局的合理性、施工建设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施工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分区、分时段预测,并对其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为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设和单项工程的防治措施设计提供依据。

5.2.1 范围

根据本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对地表变化、扰动的分析,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全部扰动并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

5.2.2 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流失的预测内容包括: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预测;弃土、弃渣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5.2.3 针对上面的预测内容采取的预测方法分别为:

5.2.3.1 预测面积

通过实地调查和图面量测的方式,对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进行准确的预测。

5.2.3.2 弃土(渣)量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和地形图,对土石方量进行复核计算。

5.2.3.3 水土流失量

采用类比法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

5.2.3.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在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形式、数量、位置及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特点进行预测。

6 设定防治目标和措施

6.1 防治的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性方案必须符合以下的基本目标:有效的治理项目建设区原有水土流失;有效的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有效的水土保持安全设施;整治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总体治理程度、土壤流失的控制比例、拦渣率、林草植被的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要求。

6.2 防治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形成完整而科学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要掌握水土流失的防治分区,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主体工程基础上,准确的预测出建设施工活动引发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危害程度。同时,根据各防治分区的具体情况,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本着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并辅以临时工程的原则,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防治措施体系将按照系统工程原则,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单项与综合、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力争达到投资省、效益好、可操作性强,有效地控制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7 小结

第8篇

【关键词】植物;氯素营养;含氯化肥;科学施肥

1 植物氯素营养的研究

植物的体内所含的氯量均比较高,其所存变异性也比较大,要想对作物自身耐氯力实施定量化测量与分类非常困难,但是,若对作物的耐氯力类型不进行正确地区分就很难对含氯化肥的施用进行有效地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初时,基于毛知耕所提出的关于耐氯临界值的实际测定方式,分别对30多种作物的耐氯力实施了试验研究,从试验结果来看,可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明确耐氯临界值、划分作物的耐氯力类型以及确定其毒害浓度等。

第一,按照等质与等产原则来明确作物的耐氯临界值,将一元二次回归方程统计分析和直观分析法结合起来,基于不同施氯的水平试验结果,明确氯对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若在该临界值的范围内,对作物质量并未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则是等质。接着按照所获得的各种影响结果,按照上述原则来对各种作物自身的耐氯力进行排序和分类。

第二,明确氯对作物的毒害浓度。因作物自身氯的吸收面积较宽,其毒害浓度的范围也相对较大,因此,当其施氯浓度是产量的80%~90%时,其中毒浓度为轻度,若为50%,则其中毒浓度为严重。

第三,作物耐氯力类型的划分。基于上述内容,按照耐氯临界值来进行划分的话,可分为以下几种:耐氯临界值大于600mg/kg的这些作物为强耐氯作物;耐氯临界值在300~600mg/kg这一范围内的作物为中等耐氯作物,在该类作物中,又分为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作物;耐氯临界值在150~300mg/kg这一范围内的作物为弱耐氯作物。通过作物耐氯力类型的准确划分,使得植物氯素营养的定义也得到了相应的更新,而这也为含氯化肥合理科学施用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资料。

2 土壤中氯含量的影响

含氯化肥的合理施用还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土壤中所含氯的容量。为了对含氯化肥的合理使用予以定量化以及模式化的指导,在施用含氯化肥之前,首先必须要对含氯化肥带入到土壤中的实际含氯量进行测算。通过多年的研究,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即植物土壤氯容量,简而言之就是植物耐氯临界值和土壤含氯量之间的差,该差值就是植物土壤氯容量。在某一个地区,若某一种作物氯容量偏大,则相应施用这些含氯化肥的用量也会增大,继而得到的效果也就更高。反之,若作物氯容量偏小,则在施用含氯化肥后,其效果也就相应地变低。通过上述内容,基于作物类型和土壤区域的不同,以及不同含氯化肥的施用,可将土壤分为以下3种:第一种,含氯量处于中低状态下的土壤。在该土壤中,大部分作物均可根据作物对钾、氮的实际要求来施用KC0肥或者NH4C0肥,其中耐氯力较弱的烤烟或者莴苣等一般不适合施用NH4C0肥,但是可以适量地进行KC0肥的施用。第二种,含氯量高的土壤。和第一种相同,大部分作物均可用KC0肥或者NH4C0肥,但是对于耐氯力比较弱的作物,通常情况下不适合用含有氯的化肥。第三种,含氯量尤其高的土壤。在该类土壤中,大部分作物均适合用含氯的化肥,对于耐氯力强的作物可适量进行KC0肥的施用,只有那些耐氯力很强的作物,比如谷子、甜菜等才可施用KC0肥或者NH4C0肥。在此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含氯化肥种类以及品种选择时,应结合作物土壤氯含量来明确。

因在土壤胶体中,所带电荷主要为负电荷,在施用含氯化肥时,带入到土壤中的这些氯通常情况下会随着水进行移动,而在此时,残留于土壤中的氯也就相应地减少。针对这一问题,为了研究含氯化肥持续施用可能对土壤肥力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在紫色土壤中长时间进行了含氯化肥的施用,连续施用30季左右,发现并未对作物产量、品质造成影响,同时对土壤的性质及其pH值也并未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从该研究过程来看,在多年连续施用含氯化肥的土壤中,大部分氯随着水流失,其均为常数,并非一种累加效应,而该结论也为含氯化肥的持续施用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作物耐氯力类型的划分、作物土壤含氯量的分析和土壤中氯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不仅为含氯化肥合理施用理论以及实践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也使得化学氮肥的品种得到增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种植业的发展,为今后我国农业的增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菊行.含氯化肥施用当谨慎[J].农家科技,2013,(3):17.

[2]兰兰.福建龙岩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异常区查证[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0.

第9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根源的解析

水土保持方案的设定有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存在,为何会出现不合理,首要问题是没有区分水土保持以及水土保护概念的差异,因此,弄错了工作目标,以下就从这些方面入手讨论解决方法。

1.1 肤浅地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Conservation)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Protection,improvement and rational use)。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Erosion control)等同起来,忽视了改良土壤的意义,以及科学开展林业,农业事业的意义,忽视对土壤可持续利用,所以,方案的设计往往只考虑防止土以及水分的流逝,过程死板而机械,方法选择盲目而缺乏科学计划,仅仅从表面含义理解内涵。

1.2 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由于在他们看来,利用一定办法将土壤固定在某地即是加固土壤,甚至有人用硬化的办法来达到使其固定的目的,虽然,这样一来土壤受到侵蚀的几率也下降,不过这种方式破坏了土壤的形态,再次使用成为难事,必须经过撬开表层硬化部分,再进行系列程序完成处理,使土壤的成分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制定方案时也注意不加入化学成分,但是在建设程序中,出现的化学成分,经营时也有很多化学成分流进土壤,形成持续破坏,甚至出现盐碱化的情况。

另有一些人忽视植物与土壤可以发生互动,植物的合理种植将促进土壤的优化,如果忽视这一点,不种植物,对一些本身就缺乏植物的场地来说,更容易荒漠化,例如石料开采场,大型工地,另有一些方案表现出另外的欠缺,方案忽略了土地的保养,提升生产效果,而是用复垦的办法,吸取了土地仅有的养分,另外,还缺少对于风力引起的土壤沙化现象的关注。

一些人对土壤生产力理解十分欠缺,不明白为何要提高生产能力,而片面理解土地制约农业发展,不知道中国仅有10.2%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现在,不但要关注土地与粮食的关系,另外还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土地的开发,持续利用资源。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因此,个人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1.3 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肤浅

并且,绿化和美化相关,都是为了环境更美好,而一些人片面认为多种树就是美化与绿化,胡乱种植植物,或者植物方法浅显粗糙,总之,没有完全了解美化以及绿化的内涵。

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再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和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他们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 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水同土地资源一样,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下水资源有限,地面水分配不均,事实上只有20%的水分布在64%的耕地上。估计到2050年,将缺水4,000亿立方米(目前设施,总共为供应5,000亿立方米,已经不敷需要),水资源方面形势严峻。

最先被提出的概念是水土保持,现在,仍然有大部分工作还在这一阶段,导致了环保工作片面化,将目标放在水以及风导致的水土情况受到损害的问题上,因此,很多人忽视了对水的保护,又忽视了化学成分的严重侵害。这实际上忽视了节水意识以及水的战略思想的联系,自然,这些工作还牵扯到水体保护相关工作概念,对于这部分工作,一些人员意见相反,一些单位对水体保护的开展是利用入渗,另有人反对说,入渗进入地底的水体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个人觉得,水资源保持应当合理使用水,以及方便采用入手,并防止污染侵害。

3 对今后方案编制工作的希望

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概念在不断完善、深化,水土保持学正在逐步演变成一个涉及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气象、水利、农业、林业、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的综合学科,相信今后的水土保持会更完善、更丰满。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尤其对于方案的编制,要以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作为出发点,深刻了解其内涵,并采取行动,工作中要注意结合时展步伐,杜绝水土散失,合理繁殖植被,促进环境和谐,同时,要考虑更灵活更科学使用资源,种植混合农业,防止旱情和洪水,严肃方案编制的态度,以求得到最高水准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蒲勇平.关于水保方案编制中几个共性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