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6 21:22: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

第1篇

(1)检验申请:①医生站录入检验申请单;②可打印多种形式的检验申请单,如:标签、条形码等。(2)样本采集:①门诊患者可在采样处打印标签或条码;②住院患者可在护士站工作站打印标签或条码;③可记录采样者、采样日期、采样时间、样本描述等。(3)样本核收:①可按照执行科室、日期、患者标识等条件对比核收检验申请;②可在样本核收的同时自动计费。(4)样本检验:①计算机不仅自动接收仪器检验结果,还能向仪器下载检验任务;②可键盘录入、修改检验结果,包括单个和成批方式,同时写入日志系统;③自动生成计算项目,判定结果高低状态,标示结果异常状态危急值判断,同时发送至医生工作站;④可区别常规报告、急诊报告、打印报告、未打印报告。(5)报告审核:①可以单个报告审核,也可以批量报告审核;②可以按照设定规则自动审定检验结果。(6)报告:①自动向相关科室通过网络发送常规、急诊检验报告;②自动将异常检验结果通过网络发回申请科室工作站;③单个或成批打印检验报告。(7)查询:①可按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病房、病床、检验医师、检验项目等条件进行查询;②可按单项条件快速查询;③可按多项条件组合复杂查询。(8)统计分析:①相关分析图:相关直线方程、相关系数、直方图人工比较;②正态分布图:t检验t值变异系数等;③细菌有分离率统计,阳性率统计等。(9)报告打印:①提供多达十种以上报告样式由用户选择;②提供远程报告打印。(10)检验计费:允许录入检验住院时收费、检验科收到检验申请时收费、报告时收费。(11)权限管理功能:①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可记录每个进入系统人员的操作内容;②具备多层权限控制,不同组、不同检验技师拥有不同的操作口令;③具备多种权限管理,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操作权力。(12)微生物学模块:①含有完整规范的细菌/抗生素分类库;②培养结果的默认自动输入;③阳性率及跟踪;④细菌发生率及跟踪;⑤抗生素耐药性及跟踪。

2业务流程

①门诊流程:CIS门诊医生开电子检验申请单,CIS系统完成检验自动划价,并打印电子检验申请单,患者持电子申请单到收费窗费,HIS收检验费并打印检验发票,患者再持检验交费发票与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登记处登记(刷条码登记)并打印检验标本条码,之后到抽血窗口排队抽血,由抽血员贴标本条形码标签,之后进入检验LIS的业务流程,检验报告出来后同时传递到CIS系统中,在门、急诊医生站上可以阅览检验结果,患者也可刷条码打印检验报告。②住院流程:CIS住院医生开电子检验申请单,CIS系统完成检验自动划价(可打印电子检验申请单),护士审核检验医嘱,打印标本条码并执行(抽血、贴条码),送标本到检验科,检验科登记处刷条码登记核收标本并连接自动HIS记费。之后进入检验LIS的业务流程,检验报告出来后同时传递到CIS系统中,在住院医生站上可以阅览检验结果,住院患者历次检验结果都可查阅。

3应用LIS系统的意义

第2篇

1.1项目管理

1.1.1纵向项目管理

纵向项目是指从国家、部委、省(市)政府等拨款资助的研究项目.系统的纵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登记、过程管理、项目变更管理、结题管理等.由于科研人员需要在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的不同系统中申请纵向项目,因此无需在本系统申报.获得政府批准立项的项目需要在本系统中立项登记,纳入学校科研管理流程.纵向项目信息录入采用个人登记—院系审核—科研院/文科处审核的流程.也允许院系或科研院/文科处直接录入立项登记信息.

1.1.2横向项目管理

横向项目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系统的横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登记、结题管理等.横向项目管理的特点是要记录比较丰富的委托单位(甲方)信息,系统满足了对甲方单位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要求.横向项目信息录入采用与纵向项目管理相同的流程.

1.1.3校级项目管理

校级项目的管理流程与纵向项目类似,所不同的是增加了申报流程.校级项目申报采用在线填写申报书的模式,通过OFFICE控件以及申报书的预先配置,减少了教师录入信息的量,科研院/文科处可以同时收集到可供统计的校级项目信息和WORD申报书材料.通过专家评审模块,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申请书的评审工作.被批准的项目,其申报信息直接纳入立项登记,无需重复填写。

1.1.4项目预算管理

科研人员在填写项目信息时,可以一并填写项目预算,通过学校数据交换平台将预算信息连同项目信息同步到财务系统中.

1.2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登记项目预算,到款经费的确认、分配与统计,各项管理费的提取、预算执行进度管理等.经费管理流程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财务系统实时交互.针对交大科研经费管理的复杂性需求,项目经费管理做了如下流程规范:(1)科研院/文科处可以灵活地设置项目类别、不同学院的经费分配比例;(2)财务系统每天将最新的到款信息同步到科研系统中,供科研人员认领和查询;(3)科研人员在线认领项目经费,只需把来款与本人负责的项目关联即可;(4)院系科研秘书可在线审核认领项目经费,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5)科研院/文科处可以对认领的到帐信息进行经费的分配;(6)科研院/文科处可以打印出经费分配单或分配表,经费认领数据同步至财务系统;(7)系统实现了项目管理费退免/减免申请、经费校内转账审批等科研业务审批流程.

1.3科研成果管理

科研成果管理包括论文、著作、获奖、技术标准和专利等的管理.系统支持期刊库的管理,方便教师准确地找到论文的期刊信息,方便学校对论文等级的评定.交大使用专利事务所的软件管理专利,为使科研管理系统也能实现对专利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强大的EXCEL数据导入功能,能根据导入数据的单位、成员姓名等信息,匹配校内单位人员信息,极大地减少了录入工作量.并且对于国内专利、国际专利、PCT专利、软件著作权开发了不同的管理功能.系统还增加了技术标准管理模块.各类成果都能够关联到作者的科研项目上,方便科研项目的结题管理.

1.4科研基地管理

科研基地指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基地管理不仅包含基地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信息,对基地的人、财、物和研究方向等都存在管理需求.本系统实现了对科研基地成员、资源、项目、成果的管理,可以从科研项目、成果模块直接采纳基地成员参与的项目和成果,自动生成基地年报.

1.5查询与统计

在系统的所有管理业务模块都建立了查询功能,还单独设置了主课题查询、子课题查询、科研详情查询等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查询模块.例如,科研详情查询满足科研人员查询本人全部科研信息的需求,把个人的科研项目、成果、经费等信息整合在一起.科研统计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开展的工作,是为学校科研决策提供支撑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系统的科研统计功能,不仅方便管理员简单地自定义报表,还可以设置常用报表筛选条件,保存设置条件后,今后需要时只需要选择已保存的条件即能生成需要的报表.

1.6系统权限管理

系统设计了数据管理权限-菜单管理权限-子分类(例如项目类别)管理权限三层权限架构,满足不同的权限管理需求,方便科研院管理员对权限的设置.

2系统创新点

2.1科研与财务一体化

通过学校既有的数据交换平台,打通了科研项目-财务经费管理之间的信息孤岛,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重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实现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一体化,切实方便教师和管理部门.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上,学校研究制订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专职岗位,提供编制项目预算、办理到款经费、经费使用过程监督和决算编制与审核等全过程服务.在信息系统中,重新设计并实现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通过学校数据交换体系,新建或重建财务系统和科研系统中的相关功能模块,保障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数据的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2.2校级项目在线申报

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在中央高校全面推广了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用于支持高校的自主科技创新.基本科研业务费已经成为中央高校稳定的政府资助非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来源,在学校科研总量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通过申请基本科研业务费开展的科研项目在系统中称为校级项目.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及附属医院医务人员投入科研工作,交大开展了各类校级项目的申报工作,针对校级项目的申报流程系统做了一些创新.校级项目由科研院管理整个流程.项目申报是项目管理的起始点,申报方式既要在数据库中采集到有用的数据,又要生成方便阅读的Word文件,还要让青年教师熟悉纵向项目申报方式,交大采用了类似政府纵向项目申报的模式.既可以填写详细的项目数据,也能将申报书通过线上提交.通过采购一套成熟的Office控件,预先将校级项目的申报书模板配置到系统中,并将基本信息中的字段内容配置到该模板上,科研人员填写完整的项目基本信息后,大部分的项目信息都会直接出现于在线申报书上,包括了成员、预算等扩展表内容.完善申报书上其他信息后,即可提交审核.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入库、申报书生成提交的统一.

2.3专家评审管理

校级项目是否通过立项,需要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系统开发了在线专家评审功能.首先,丰富了专家库的信息,通过增加专家信息,方便将专家通过校内/外、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向进行划分;其次,在遴选专家方式上,既可以通过领域选择专家,也可以在设定专家数量后随机遴选,达到公平的目的.最后,通过邮件将申报书等材料发送专家,专家只需要通过邮件内的链接,即可登录系统进行评审.评审的结果,可以在科研院管理员的页面进行统计和展示.如果专家比较忙,评审较慢,系统还支持邮件催办功能.

2.4科研机构管理

在数字大学整体架构中,交大按照国家标准GB/T29808《高等学校管理信息》中规定的TB02标准集“校内单位基本数据类”的要求统一管理校内组织机构,建立了包括院系部处、附属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内的组织机构树.该组织机构树通过SOA架构分发到科研系统中.然而,学校的科研管理业务与其他管理业务一样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部门在科研系统中都完全按照组织树进行管理.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在已经分发到科研系统中的组织机构树筛选出学院级的科研机构,避免了大量不进行科研活动的单位在系统中出现,同时也解决了某些挂靠学院的机构按学院同等级别进行科研管理的需要.校内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登录科研系统.而对于尚未纳入统一身份管理的校外人员(如附属医院医生、已参与科研活动但尚在办理进校手续的人员),在系统中增加了校外人员维护模块.添加附属医院管理员账号后,附属医院管理员可以维护本院科研人员的登录账号.通过校内统一身份认证和系统后台认证的两种模式,满足校内外人员登录系统的需求.

3建设效果

交大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已存储了1988年至今的全部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成果和其他科研信息,通过系统在科研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系统已新生成了28000多个项目、15000多条成果数据.系统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改善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推进了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4结束语

第3篇

1.1高校科研管理队伍良莠不齐

科研管理工作量庞大,设计的科研项目也是包罗万象,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科研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人才管理队伍。然而,在科研管理的实际过程中,部分高校的人才流动性很大,频发更换管理人员,甚至让专业讲师或者教辅人员兼任科研管理工作,加之,部分高校“轻培养,重使用”,另外,一些高校的的科研管理人员不重视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只是办事员,受益的是科研人员,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科研管理机构沦为“传话筒”的境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

1.2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方法落后

高校的科研管理往往跟着科研项目流程走,缺乏对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布局,加之,部分高等院校重视教学,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与专业教学以及行政管理等交杂在一起,导致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缺乏自主性以及服务性。例如,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科研成果仅仅是成果,是档案,由于科研管理工作缺乏服务性,使得科研成果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建立联系,进行成果转化,严重制约了科研创新。另外,有些院校缺乏相应激励机制或者激励程度较浅,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跟不上时代,导致科研管理工作者工作懈怠,团队不稳定。

2信息环境下对高校科研管理进行工作的创新思考

2.1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环境下,高校科研工作者必须转变自己的工作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服务科研人员两个方面。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掌握的大量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了解以及解读国家的科研政策,在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对科研成果进行必要的保护。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例如,高校在建立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设置科研成果与市场衔接的中间通道,在网络上但不公布科研项目成果,标明科研成果的应用方面,使得市场能够与科研成果进行沟通;或者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进入社会市场,积极主动地进行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在服务科研人员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以及信息的全面性和开放性,积极进行科研信息的收集,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研究进程,给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把自己摆在服务位置,向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帮助。另外,在制定规章管理制度的时候,多进行换位思考,对科研人员的难处进行体谅,对科研人员的疑问要虚怀若谷,“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2.2高校科研管理人才专业化,实现管理信息化

科研管理工作技术性强,要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就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以及引进现代化、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技术。在科研管理人才这方面,一要,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网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教育,培养他们处理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二要,在引人才方面要主要人才的综合性以及复合性,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这样才能建立一支获取以及处理信息能力强而服务意识又高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人才是实现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高效化的基础,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是其实现途径。在引进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技术方面,必须在科研管理工作机制以及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引进相关的信息化设备,积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处理。例如,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科研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学校学报的建设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在汇总以及对比分析学报中的科研成果时候,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使得科研成果报告变得多元化、非线性。另外,利用开放的科研管理系统能够对科研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出各行各业的前沿技术,做出数据统计。

2.3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提高管理能力

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管理体系方面,建立科学、高校、开放的管理体系的时候,一方面要要注意整合行政与专家两个方面管理,形成科研管理体系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强合作交流,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管理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对科研成果转发方式进行创新改造,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在管理评价体系方面,一方面要从物质层面进行激励,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激励体系,打破平均主义,将奖罚与工作绩效进行联合,拉开收入差距,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从精神层面进行激励,对他们的发展机会以及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安排他们适应的工作强度。另外,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中的一员,制定管理体系与评价激励体系的时候也要将科研人员的科研难度纳入考虑之中,科研工作不是短期能够产出成果和收益的,甚至有以失败告终的科研项目,因此,制定评价激励体系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将长期和短期的影响结合起来,将个人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

3结语

第4篇

在现代科技信息处理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信息动向进行处理,使得现代科技信息的服务具有前瞻性与能动性。“信息化”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的动态概念,即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光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缩微复印技术、声像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仿真技术等。科研管理中的现代科技信息,实则更多地指向了如何运用信息科技量度、识别、转换、存储、处理、传递、再生、压缩、利用、共享信息的动态过程。

2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科研管理是对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活动的管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一般包括两种运动:一种是“物质流”,涉及人、财、物的流动与分配;另一种是“信息流”,体现了信息的质和萤,即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技术档案、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有关科技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推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在“信息流”不断反映“物质流”的状态。“信息流”通过科技信息系统将“物质流”的状态反馈到科研管理系统,由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组织、调节和摔制着“物质流”,使之有效地、合理地流动与分配;“物质流”流动与分配的结果又源源不断地充实、完善现代科技信息系统,进一步保障科研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以使科研系统整体获得最佳状态。

2.1“静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再决策、再计划、再组织、再协调和再控制的螺旋上升循环过程,任何组织系统要实现有效的管理,都必须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传输足够的信息,产生足够的信息和反馈足够的信息,才能保证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由此“,静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首先表现为一种资源,即科研管理的加工素材,是科研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次是经济财富,现代科技信息是形成新一级研究与成果的最经济“成本”,是科研管理的支柱;再次是时机,现代科技信息俨然成为一种战略武器,谁在关键时期掌握了它,就掌控了制胜点,也使得科研管理成为知识创新、财富创新的坚实基层。

2.2“动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2.2.1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科研管理人员开始利用各种数据统计软件,利用信息化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对于科研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查找相关资料时,也利用网络,比翻阅相关书籍查找的更迅速、快捷。改变了过去靠翻阅书籍,靠人力统计数据、分析、计算等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获取的更及时、准确。

2.2.2科研管理流程信息化。过去的科研管理过程较随意,没有固定的流程、模式所约束。现在科技信息的使用,改变了以往随意的状态,建立了科研管理流程,使流程达到信息化管理的高度。科研管理申报流程如下:申报、受理,到评审、评估、初审、复审、审定、立项、科技计划编制,到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执行情况管理、验收管理、后评估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按照此流程的规定,利用网络技术,还建立了“网络信息评审”平台,并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科技立项的公平、公正发展,使各企业可以随时申报科技项目,随时进行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

2.2.3对科研专家管理的信息化。科研管理活动中,科研专家是活动的主体,因为任何的科研活动都需要专家来完成,或借助相关的科技信息,或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或实验,以获得最先进的科研数据。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库的建立,使得科研专家的管理也走向了信息化的进程。政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选择专家,建立专家信息库,以便于进行科研项目的网上评审。注意专家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家的专业性与对学术的态度,二者缺一不可。在专家执行工作过程中,要做好相关记录,公平公正的对专家进行评价,为专家信息库的更新与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科研专家的管理应逐步走向信息正规化管理,详细记录专家的科研成果,建立专家信用档案,对专家资质的评审管理等都要走向信息化。

2.2.4科研成果评价的信息化。在科研信息管理过程中,科研成果都是靠人进行评价的。在过去,科研成果评价都是由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相关部门组织评价,其评价专家组成员也是在当地寻找的,政府或相关企业单位和专家间可能都认识,专家碍于人情关系,或是政府部门授意,使得一些科研成果的评价结果参与了专家过多的主观评价,使得评价结果失真。而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信息评审”平台的建立,流动专家库的组成,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科研成果由专家库随机评审,随着信息评审系统的完善,逐渐实现了“盲审”,大大降低了评审过程给“人情分”的局面。

第5篇

通过对全国烟草行业省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陕西省烟草公司及所属地市级烟草公司进行了调研,可以发现虽然因地域、企业规模、当地经济、人口、消费偏好、企业自身特点、企业经营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状况等各种因素影响,各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各不相同,但依旧可以梳理归纳出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

1.烟草企业条块分割,工商分离,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

2.烟草企业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比例较低,应用范围较窄,使得一些很好的科技成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烟草商业企业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少在整个烟草商业企业中,科技创新主要集中于管理模式、规范、管理系统等软科学、标准化和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层面。

4.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同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各不相同,不少烟草企业的工作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或者不够科学,更多倾向于褒奖成功,缺乏谅解创新过程中失败的举措。

5.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内,员工特别是科研人员文化程度、岗位技能、科研能力等等参差不齐,创新的意识有高有低,科技队伍总体呈现总量偏少、高层次人才少等现象,缺乏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整体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6.由于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的经营管理范围包括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卷烟物流、营销等生产经营活动及专卖局与烟草公司双重性质的内部管理等,造成了其科技创新工作也涉及到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烟草物流、内部基础管理等多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其直接结果是科技创新目工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二、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现状

通过对全国烟草行业省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陕西省烟草公司及所属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及效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对烟草商业企业创新管理现状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科技创新工作基础管理水平不一,缺乏统一管理规范和标准。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烟草企业科技项目管理规范和管理标准,使得全省各地市科技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不一。

2.缺乏“一站式填报”的科技管理平台,各地市级科技管理部门在组织项目申报、检查、验收等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纠正文书格式,指导信息填写,不能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

3.各地市科技成果和项目研究报告等电子档案不共享,容易发生项目重复申报现象,造成了公司内部资源浪费,影响了科技成果资源的推广应用,各地市科研人员也难于继承前期科研成果,致使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

4.科技项目管理平台的缺失,使得科研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不能被关键决策者和专家学者提前介入并及时知晓,项目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5.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中,缺乏全省统一的人才库,不利于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如果这种管理模式一直改变不了,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对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带来限制。

三、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201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这种形势要求下,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步伐,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深化烟草商业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实现此目的,烟草商业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快速,让使用者快速的并且低成本的反复使用基础资源,实现立项申报快速,成果推广便捷共享学习等。

2.成本,极大的缩减成本,将非经常性开支转化成为经营开支。这从表面上降低了成本线,因为使用者并不需要为一次性或者是非经常计算任务而购买整个基础设备。

3.方便,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浏览器来访问系统,而与他们的位置或使用的设备无关。基础设备是非现场的并且通过Internet访问,使用者可以从任何一个位置访问。

4.可靠性,通过冗余站点的使用来提高可靠性,这使得科技项目管理系统适合业务的连续性和灾难性恢复;规模可变,根据需要动态的缩放资源供应,让用户不必考虑系统的最大负荷。

5.安全性,由于数据的中心化,可以使得安全性有所提高,但是用户可能对敏感的数据失去控制权。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通常都等于甚至要高于传统的系统,这部分原因归因于提供者相对使用者更加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资源去解决安全问题。提供者通常会有访问记录,但是访问审核日志可能会变得很难甚至不可能。安全的复杂程度也由于数据被分布到更广的区域而得以提高。

第6篇

信息管理论文2600字(一):“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病案信息管理论文

医院病案记载着各个时间段的患者诊疗状况以及疾病演变状况,其中关键的病案信息包含患者家族史、患者本身的病史、医院诊疗过程、病情检查与病情诊断得出的报告等。

由此可见,医院病案信息牵涉各项日常的医院业务,有关部门对此有必要予以全方位的信息审核、信息收集以及档案存储。但从现状来看,当前仍有某些医院并没能全面关注综合性的病案信息管理,而与之有关的病案管理措施也没能真正实现健全。在此前提下,医院应当尝试在现阶段的病案管理中全面使用大数据模式,以此来全面保障病案信息管理的成效性。

医院对于病案信息管理运用大数据手段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提升医院当前利用各类病案信息的整体水准。大数据手段在客观上有助于实现多层次的数据与信息整合,从而显著提升了利用医院病案的水准。医院在全面集成当前现有的病案信息基础上,应当能够妥善划分各项相应的患者信息,确保将其分成收费信息、患者检查信息、患者诊疗信息、门诊信息、报告与检验信息等。在划分上述各类信息以后,运用大数据手段还能创建针对各个患者的识别身份编码,以便于实现多层次的信息关联集成。

第二是全面支撑医疗决策。医院由于具备了大数据手段作为管理病案信息的必要辅助,因此针对实时性的病案信息都能着眼于精确进行搜集。在决策系统的全面支撑下,有关科室就能全面明晰现阶段的患者病情种类、院内患者分布与其他相关要素。相比于传统模式,大数据手段更加有助于汇总信息以及统计信息,对于某些潜在误差也能予以彻底杜绝。除此以外,医院针对当前入院的各科室危重患者应当予以侧重关注,以便于提供日常各项医疗决策必需的信息支撑。

第三是拉近护患关系并且突显以患者为本的宗旨。在集成病案信息的基础上,医护人员针对当前阶段的各项患者信息都能予以全方位的精确掌握,上述措施有助于增强现有的患者满意度,拉近护患关系。例如近些年来,患者已经能够凭借电脑或者手机等工具来随时查找个人诊疗信息,对于实时性的自身健康状态也能全面加以了解。在某些情形下,患者一旦表现为某些危重病情,临床医师对其就要及时进行处理,全面保障患者健康并且提升患者生活水准。

医院当前病案信息管理现状

目前各地已有较多医院正在尝试引进病案信息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并且逐步将大数据手段渗透于管理医院病案信息的各个流程中。但是不应忽视,各地医院在现阶段仍然表现为相对较低的病案管理综合水准。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医院及其有关部门针对病案管理仍然欠缺必要的关注度,同时也没能着眼于引进大数据手段作为其中必要的辅助与支撑。

此外,多數医院并没能设置独立性的病案管理专门科室,医院现存的病案管理部门体现为较强的附属性特征。作为管理医院病案信息的专门人员来讲,上述人员本身应当具备优良的病案管理水准。与此同时,上述人员也要掌握涉及到大数据的有关常识,并且将其灵活适用于当前的医院病案管理。但是截至目前,负责管理医院病案信息的专门人员仍然表现为滞后性的专业素养,甚至没能熟悉日常性的病案信息汇总、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处理操作。除此以外,医院部门针对此类管理人员也没能给予专门性的管理技能培训,甚至聘用某些兼职人员代替专职性的病案管理人员。

探求改进举措

增设专门的病案信息管理机构

医院如果要着眼于优化病案管理的综合效果,那么关键在于设置专门的病案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对此也要引发更多的关注。近些年以来,各地医院都在致力于建成病案管理的专门委员会,在此前提下助推信息化的医院建设。与此同时,医院还需结合自身的真实状况来增设病案信息的新科室,确保该科室在整个医院体系内占据独立的位置并且拥有独立职能。

通过运用上述的改进举措,病案管理机构就能全面突显其具备的价值与意义,确保该科室能够覆盖于医院临床管理、制定病案管理规划以及收集病案信息等领域。每隔相应的时间段,管理委员会针对当前的医院病案信息要予以全方位的归纳汇总,此举措有助于保障病案管理能够达到的综合水准。

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辅助管理

在目前阶段中,各地医院已经能够凭借信息化技术来显著增强病案管理的实效性,在这其中包含自动式的条码识别、微缩光盘技术、数字化的病案管理与其他相关技术。医院通过灵活使用上述大数据手段,就能够着眼于挖掘深层次的患者病案信息,确保现有的病案信息符合准确性与真实性的基本要求。近些年各地医院都在致力于创建资源共享的病案管理网络,在此前提下诞生了新型的电子病案。此外,医院在存储各类患者病案时,也能够借助大数据手段予以完成。这是由于运用电子化存储的方式有助于在线查询各项病案信息,从而服务于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优化与完善。针对出院后的患者来讲,运用大数据手段就能打印并且查询患者现有的各项病历信息。数字化管理应当能够覆盖于医院当前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此项举措在根本上保障了病案信息共享,同时也便于利用与存储病案信息。

全面提升人员素养

从目前现状来看,各地医院针对自身保存的患者病案都给予了更多关注,同时也认识到了病案具备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作为管理医院病案的专门人员而言,应当全面提升自身具备的综合素养,针对医学统计学、外语、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都要予以相应的掌握。

因此可见,病案管理人员是否拥有优良的专业素养,在根本上关乎病案信息管理的整体效果。病案信息管理牵涉多领域以及多层次的学科与专业,因此作为管理人员而言,上述人员应当能够精确检索各项信息,以便于实现全方位的信息获取。在此前提下,医院针对各类临床信息应当予以全方位的传递,确保病案信息能够体现其应有的临床价值、科研教学价值以及其他价值。在目前阶段中,医院针对原有的病案管理思路应当予以相应转变,确保将病案管理的侧重点全面落实于分析收集以及汇总各类病案信息。

结束语

医院病案信息在医院现有的管理系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是由于病案信息记载着全过程的医疗信息。与此同时,医院如果要给出相应的医疗决策,那么也必须凭借病案信息予以完成。

截至目前,医院及其有关部门正在逐步意识到医院病案管理与大数据手段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对于医院当前的各项管理举措也能够予以相应的优化。因此在病案信息管理的有关实践中,医院针对信息化手段有必要着眼于灵活加以运用,在此前提下服务于病案信息管理实效性的提升。

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过程中档案价值重新发现论文

【摘要】基于信息与知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档案价值的新特征。档案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将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显现化,通过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进一步挖掘使档案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价值特征

一、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对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入手。有关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观点。一种观点持有者们认为,信息存在于自然环境、人类社交活动以及人们思维之中,而知识的存在局限在人们的社交活动范围之中,因而信息包涵了知识。另一种观点持有者认为,信息是可编码化的知识或显性可视的知识,而知识除了显性之外,还包涵隐性知识,即存在于人类大脑之中、不可编码化的知识,因而知识包涵了信息。对于以上两方观点,有学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信息是一种具有物质属性并以物质存在的方式反映呈现给大众,这种物象化及其存在方式可以广泛地包含人类活动及其成果。而知识是人们对这种反映的一种主观性的认识结果,是一种智力成果。因而,就信息与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信息是具有知识属性的,并以知识成果作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企业管理中被提出来的,知识管理的概念可能会因为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差异而存在各种不同的版本,但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大抵是相同的,即知识管理想要实现的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最需要的人,以便于此人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并付诸实践活动。然而档案又是如何与知识管理存在联系的呢?档案根据其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最明显的特征为原始记录性。档案的这种原始记录性的特征奠定了档案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是将档案区别于图书、信息等的重要凭证。因此档案凭借其固有的原始记录性的根本属性无可厚非的可称其是信息的最根本来源。知识是我们依靠自身主观能动性对信息进行筛选的结果,故档案也可以称为是知识的源头。

二、知识管理的档案价值

当今由于知识管理层次的不断深入,档案的使用价值呈现出来了新特征,因此对于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笔者认为是必要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档案是一种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显性知识,是知识的来源,因此档案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部分。

(一)从理论基础角度分析。理論基础角度主要可以从档案后保管范式与档案双元价值理论两个方面。档案后保管范式包括新来源观、宏观价值鉴定论、知识服务三个方面。1.新来源观。新来源观就是对于文件的来源问题进行一种全新的认识,传统意义上,我们是在文件转化为档案之后才开始对档案进行管理,而新来源观理论则强调对于文件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文件形成之初就着手开始进行,从开始形成时就开始对其管理,即强调的是一种“前端控制”“全过程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方便人们从文件形成之初的背景,文件形成过程的结构层次以及文件未来可能会涉及的研究发展的方向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2.宏观价值鉴定论。宏观价值鉴定论强调的是对于档案价值的鉴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本身形成部门、机关所产生的价值作用上来判断是否对其进行保存,而应将价值的鉴定提升到对整个社会层级上来。使更广大的人群可以受益,进而实现档案的第二价值,这也正是谢伦伯格所强调的档案双元价值理论中的第二价值。3.知识服务。知识服务顾名思义主,要是将档案信息上升为知识层次对其进行管理,这一理论主要表现在传统档案保管员身份的变化上,可以说档案保管员的工作并非只局限于对档案的排列、档案、上架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知识服务中档案保管员的工作主要是将档案中的文字信息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部分,对这些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整理,使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提供给人们利用,即提高了档案信息的质量,也节省了档案利用者筛选档案的时间。以上就是档案后保管范式中所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档案后保管范式是在电子文件不断产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将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与知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肯定了档案价值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4.档案双元价值理论主要指档案的工具价值与档案的信息价值。工具价值所指的就是档案产生之初所赋予的价值。正如一个事物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并能在其产生的基础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信息价值主要是依据信息接收者,即知识主题与知识客体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关系。这种价值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载体对信息进行传递实现的。知识主体的不同对知识的需求自然就会不尽相同。主体带着目的和需求查询接受信息,并且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素养,知识储备的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的。正如每个人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不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待同样的问题我们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分析理解所获取的信息。

(二)从实际理论角度分析。实践基础主要表现在公共档案管提供利用的层面上,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三个方面。1.知识获取是实践的前提保障工作。正所谓没有原材料我们就无法进行生产加工一样。所以要想使公共档案真正体现价值,首先我们需要获取到一定的知识。知识管理权主要指的不再是对纸质文件的有序化整理过程,而是对文件上所反映出来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对文件上面的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出更有价值的部分,对其进行管理。2.知识服务体现在政府信息公开这一层面上,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的场所,具有提供知识服务的合法地位,同时主动提供信息查询等方面的服务也是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满足公众的需求是其应当做的。同样也是公共档案管发展的动力所在。在知识服务提供利用方面,公共档案馆可以借鉴公共图书馆的成功措施,如举办展览,提供远程服务,提供电子化检索平台等等。公共档案馆通过提供新的利用服务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进而实现其公共服务的价值。

三、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实现的特征

传统档案管理活动中只有有价值的文件才可以转换成档案进行管理、保存。而在知识管理活动过程中,档案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时同等重要的。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隐性知识层面,档案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显性知识层面。因此对于知识管理中档案的这种价值与实用价值并重的条件下,档案价值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一)集成化与灵活性。传统的档案价值体现在主题对客体的需要,对主体需要的档案进行归档保存以实现其价值。而知识管理中更加注重的则是知识,并且这一管理从文件形成之初就需要开始着手进行了,体现在外在内在结合的全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因可能涉及的不同人提出的不同要求,故灵活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多元化与共享性。公众对于档案的利用可能是间接的,而公众对于知识的获取则不同,这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曾经提到的“我们淹没在信心之中,但我们仍处于知识的饥渴中”。作为知识个体的人因其自身处于不断发展中,所以人作为知识个体是渴望获得知识的。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则强调的是,将档案中的知识以一种共享的方式传播开来,呈现在公众面前,以便于公众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知识。这种共享性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方式。正如我们需要完成一项工作可能一份文件就包括了我们所需要获取的全部信息,也有可能我们需要通过搜集不同文件中的部分信息,进行整合后的信息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个体的需求可能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化的。

(三)显性化与增值型。知识管理需要的是主体通过交流的方式将隐形的知识显性化,知识管理中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投入管理、技术管理三个方面,这三点主要是依据企业知识管理所提出的。而当前就档案而言为了实现档案的价值应更加趋于主动性。主动性主要指主动提供服务,知识管理重视的是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过程,进一步促进知识创新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增值型。

四、档案价值在知识链中的体现

(一)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包括信息采集與信息创造两个方面。采集的过程我们强调的是对于信息的获取要注重其完整性与信息的可靠性。创造则更加侧重于,将隐形信息显性化的过程。档案室信息是一种外在存在形式,因此可以说档案室信息的承载体,也就是知识获取的主要来源,对于有价值的信息获取应该对其加以记录以便日后更多人利用。

(二)知识开发。知识开发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存储整合的过程。使信息有序化、体系化。这种信息开发的过程要遵守信息本身的客观性原则,知识开发者不可以根据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信息进行任意的更改,要保持信息的原貌。知识开发就是档案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转换的过程。

(三)知识利用。知识获取与知识开发的过程都是为了知识最终能被有效地利用,利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传播、信心交流、信息之间的转移,到最后的信息共享过程都是档案价值实现的体现。

(四)知识评估。知识评估就是对知识的有用性进行评估。同样也是对于档案价值重新进行鉴定的过程。评估的标准主要是以下三种:对无用的知识进行删除,对有用的知识加以保护,对可用的知识进行创新,其中重点在于知识的创新。在利用过程中将知识显性化,并通过人们之间的交流共享实现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实现了价值链的进一步循环。

第7篇

【摘要】目的为发挥管理效能、促进物流取血智能化,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高效运作,设计建立LIS平台血源物流管理系统。方法通过Query向Excel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实施源数据的自动更新来达到信息管理系统资源与Office办公软件相兼容的数据共享。结果使用Query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后,不必重新在Excel中键入需要分析的数据,且在每次打开工作簿时能够自动刷新Excel数据透视图,并自动打印制式“取血凭证”。结论通过LIS平台血源物流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为平战条件下血液储存和输血安全提供更切实际、更有价值的软硬件保障平台。

【关键词】血源 物流 信息管理 监控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55

近年来, “血荒”以及突发事件涉及的紧急血源供应已成为临床用血安全的热点问题[1],而血库储发血安全又是临床用血面临的三大安全话题之一,尤其是医院后勤保障实施社会化服务后,标本送检、血源收发等工作都交与物流人员进行。为发挥管理效能,促进血源物流管理智能化,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高效,我们利用LIS平台建立了血源物流管理系统,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为上海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0版本)产品,运行平台为支持Windows 98/或Windows Xp普通计算机,Office 2000/Excel 2000操作平台,惠普HP Laserjet 2020激光打印机,TSC 234E-pro条码打印机。

1.2数据源建立

在LIS系统检验项目库中增设血源物流相对应的信息项(如血量),并借用LIS系统标本类别和备注项设置血源类别、ABO/Rh血型等,并与Excel建立数据源链接[2]后,将数据源名称改为“血源物流数据源”即可

1.3血源物流信息的录入

在LIS系统创建“血源物流信息”手工输入模板后,设定为系统自动加载状态。信息录入时,只要打开LIS系统,即可进行对应信息的输入。

1.4血源物流信息的获取

打开“血源物流数据源”,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在“查询向导”左侧列表框中选择labvwmaindetail、syscode和labdoctor数据表的Patna、sex、patage、bedno、diagnose、patno、confirmda、itemno、clinicapp、bk、numval、reportda、sampleno、seqno、sampletype、codena、docna字段,点击“下一步”按钮进行添加后,在Query的SQL中输入:“WHERE labvwmaindetail.srcdepno = syscode.codeno AND labvwmaindetail.confirmman = labdoctor.docno AND ((labvwmaindetail.srcdepno=syscode.codeno) AND (labvwmaindetail.confirmda>={ts ’2013-05-01 00:00:00’}) AND (labvwmaindetail.sampleno Like ’%50%’) AND (labvwmaindetail.instrid=’s2’))ORDER BY labvwmaindetail.confirmda DESC”语句,并将数据返回到Excel中,同时,将工作表改名为“数据源”,保存工作薄为“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1.5血源物流管理表单及透视表制作

在“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簿中点击新增工作表,根据图1所示要求制作取血凭证表单,并定义对应的单元格函数[3],同时根据不同要求制作相对应的数据透视表后保存。

1.6VBA语句的编写

参见文献方法在工作簿“宏”中输入以下语句并保存:

“Private Sub Workbook_Open()

Sheets(“数据源”).Select

Range(“A2”).Select

Selection.QueryTable.Refresh BackgroundQuery:=False

Sheets(“取血凭证”).Select

ActiveWindow.SelectedSheets.PrintOut Copies:=2, Collate:=True

ActiveWorkbook.Save

ActiveWindow.Close

End Sub”

2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打开“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文件后,系统自动进行数据刷新(见图2)。点击透视图左上角相应按钮,即可进行血源物流相关信息的跟踪和分析以及血源物流制式“取血凭证”的打印(见图1)。“取血凭证”一式两份,物流人员持“取血凭证”到中心血站取血时,一份留血站做发血依据,另一份返院后与血库人员进行交接签字后留作物流工作量以及往返交通费依据。

3讨论

临床输血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足导致血液采集困难而使血源紧缺;另一方面由于临床用血不科学导致血液资源浪费进而加重血源紧缺现状[4]。在管理层面,由于血库储发血以及物流等环节存在错位、张冠李戴等因素诱发输错血事件,因此,对于过程的纪录与监控尤其必要。本文应用PDCA管理循环[5]对血源物流社会化保障后输血安全环节进行分析,提出创建LIS平台血源物流管理系统,以此进一步发挥管理效能,促进物流取血智能化,有利于夜间急诊取血等环节的监控和取血信息的保存(见图3)。

血源物流管理系统通过Query向Excel引入LIS系统数据,实现血源物流过程的动态分析与监控,达到Office办公软件与专用系统相兼容的数据共享,有效解决血液储存、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控,完善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纪录,确保临床血源保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Query是一种将外部数据检索到特定数据库的应用软件[6],且能保持与源数据的实时刷新,当每次打开Excel文件即“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系统即可通过源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更新Excel报表和汇总数据,简单方便,为平战条件下血液储存和输血安全提供更切实际、更有价值的软硬件保障平台,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小梁,宋朝辉,梁巧米.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8):34.

[2]黄学忠.利用LIS信息平台创建科务会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242.

[3]黄学忠,董红兰.科研论文智能评价计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2):296.

[4]黄学忠,胡招正,潘乐乐.Excel透视图在临床成分输血监控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4):339.

[5]黄学忠.PDCA循环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5):2117.

[6]黄学忠,胡招正.利用Excel操作平台对军卫配发血管理系统实施动态数据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0):136.

帕罗西汀+普伐他丁与其他药物治疗血糖值无异

第8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1-03

当前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必然。实践教学对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谈谈对于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公共管理教学较为发达的美国大学通常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和技能培养等实践教学。我国当前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成人才市场上的普通求职者,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反映实际社会需求。当前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国内高校对于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普遍共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某些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实践教学标准制订不合适,不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不符合学生意愿等。

二、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上述不足,不仅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同时还应注意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细节,本文就此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增加大一、大二学生的参观调研活动,让学生尽早获得对行政管理的感性认识;通过挖掘校内行政资源,使学生在校内行政机关锻炼,亲身体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掌握行政管理工作基本职业技能。同时积极支持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通过开设行政管理论坛,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支持学生策划、组织、参加校内外一系列文体活动和创办学生社团和报刊,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教师应带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校级科研课题以及教研项目,为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提供机会。同国外大学建立交换培养机制,以及与跨国公司达成实习或赴海外研习的合作。学校还可以尝试三学期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暑期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但关于如何利用好小学期的问题,还有待探讨,防止流于形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长见识和锻炼才干。当前国内一些行政管理专业知名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此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

2.更新学生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管理技能。实践教学内容也应注意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才能到达实践教学预期效果。办公自动化技术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时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对办公自动化技能学习和掌握能力较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此项技能就显得十分突出,加之可用于办公自动化实践设备不多,行政管理专业组建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意义重大。当前上述组织成员素质普遍提高,办公自动化设备非常普及,办公自动化技能已经成为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计算应用技术主要指能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信息和输出结果的能力,能够编制网页、利用网站信息或维护网站常规运行的能力,以及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完全没必要组建专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而是针对培养学生上述技能组建多功能信息管理实验室。

3.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案例分析既是教学平台,也是分析工具,对于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适应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案例还比较缺乏,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需改进,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也比较稀缺,案例库建设也非常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也较低。当前行政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更新严重滞后,国内高校普遍使用国外案例,无法适应国情,行政管理专业要加大案例库建设力度,便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随时选用。

4.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标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在8000字左右,论文格式也日益冗杂,有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标准趋同的势头,这样的要求虽然更能体现学术规范和追求,但往往却是“揠苗助长”、“本末倒置”。目前高校许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写作目的不明确、选题材料准备不足,正文撰写时间仓促,并限于知识积累丰度和深度不足,根本不具备撰写这样高标准学术论文的能力和条件,只能为了凑够论文字数而进行大量文字堆砌,乃至抄袭,或过于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化,而忽视毕业论文的自身写作质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反而有强化浮夸空洞文风和形式主义之嫌。多数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一般不需要撰写如此高标准的学术论文,只需要具备在一般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论文写作能力即可。故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考虑要求在3000字左右,能够符合一般学术期刊格式和标准即可。同时毕业论文也可以考虑采用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注意实践教学安排与学生意愿相结合。实践教学安排只有符合学生意愿,才能提高学生参加的兴趣,故在实践教学安排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和兴趣。如当前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但这样容易同学生该学期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究生相冲突。毕业实习时间可以开始于大三暑假,结束于大四第一学期前10周内,这样既可以避免冲突,又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有个“查漏补缺”和反思、定位的机会。在为学生分配实习单位时,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分配要求,采取“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有些学生愿意自己选择实习单位作为未来就业跳板也可以考虑予以满足,但都要有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跟进。当然对于某些学生希望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去打工挣钱,认为去实习单位就是打杂,充当廉价劳动力,还要受实习单位约束,不如在学校自习或娱乐等不恰当想法应及时予以教育。通过将毕业实习安排与学生志趣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安心投入到毕业实习当中去,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学生只有更多地接触社会,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做到能写、会讲、能做,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就人才培养而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成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改善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推动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23-24

[2]罗湖平.“挑战杯”与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8):80-81

[3]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78-81.

[4]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第9篇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9-0016-02

教研室(学科组)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教研室在高等学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办学和科研的最基层组织,教研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1][2]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教学管理在逐步规范中,事务千头万绪,本文主要讨论新建本科院校中基于本科专业划分的教研室建设,并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研室(简称信管教研室)为例。其主要原因有二:信管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教研室教学团队凝练与目标定位等工作的难度;本专业由于历史原因演化为现有名称,对于确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等具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以信管专业为例展开研究。

一、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尚未规范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特点和教研室建设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由地方专科学校升本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制约等原因,大多以任务为发展驱动力,其主要职能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组织科研课题研究、协助校系进行教学常规检查。[1]大多数为满足学校教学、学士学位评估与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而设立,相关规章制度、运作模式等还不完善。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活动不充分

教研室活动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师水平提高,并对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新建本科院校也出台了一些教研室相关活动的规章制度,比如把参加教研室活动列为考核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教研室活动流于传达或完成学校、学院任务的形式,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活动场面,没有很好地形成教师提高、发展且行之有效氛围。

(三)对该教研室所负责专业认识不足

信管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信息学专业发展合并而成的。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对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林业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与管理信息系统这五个分别来自工学、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学科进行资源整合,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入管理科学类[3]。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培养思路认识不足,并直接影响到信管教研室在开展专业建设中的难度、复杂性。

(四)教研室在践行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中的不足

由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信管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需要及时跟进信息化的最新成果,作为该专业具体实施的教研室,需要从实践教学设置、应用型或双师型师资培养等方面落实或加强学校的应用型定位。现有新建地方型高校大多由专科高校升本而来,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约束,在贯彻应用型教学环节非常薄弱,教研室也只是有此类思想,而无具体实践。

(五)学校对教研室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够

作为一个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大多数高校设置了教研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对教研室教师、负责人制定了相应奖惩措施,但绝大多数教研室负责人没有相应行政级别或只停留在比较低的薪酬待遇上,并且缺乏相应教研活动的经费,此类情况在信管专业教研室活动中尤为突出。由于信管专业由经济类、管理类与计算机类等学科交叉而成,并且作为一类信息化的专业,其更新速度非常快,作为信管教研室活动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最新信息化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并掌握信息化动向,那么就无从谈起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

二、加强教研室建设的措施

(一)加快教研室规范化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标杆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首先,学校应加快教研室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并督促相关教研室落到实处,然后对有条件的、发展势头好的教研室,学校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和奖励措施,使其尽快形成建设中的榜样,最终使学校所有教研室建设水平得以共同提高。

(二)尽快形成有效的教研室活动局面

教研室活动在完成上传下达任务的同时,需要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并加强教研室教师的分工与协作。信管专业教研室,在实际活动中可利用系统论的观点,采用项目组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在本教研室内部可采取类似学院人员设置,可设置主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管理等人员,并在教研室负责人的协调下统一开展工作。同时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室活动,除开展传统的讲课比赛、共同备课与学术交流等活动外,还可以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最新信管专业软件学习活动,例如ERP软件、企业沙盘模拟软件等的学习。并积极开展基于信管教研室的信管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信管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共同进步。

(三)及时开展本教研室的专业论证

新建本科院校在申请本科专业时大多基础比较薄弱,对专业的认识也是随着人才培养的进程逐渐加强的。每个学校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培养特色也不同,并且其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那么教研室教师就需及时进行专业论证,了解其发展思路、发展渊源与最新研究方向,并结合学校与社会的实际,凝炼培养特色,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教研室建设中需切实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

教研室是落实学校教学理念、办学定位与办学目标的最基层组织,其相关学校的政策与文件的落实情况,关系到学校是否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定位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建设中的落实情况。

(五)加强对教研室建设的支持力度

学校需要在制度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教研室建设更大的支持力度,并给予教研室负责人相应的制度、物质保障,以切实调动负责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广大教研室教师的参与性。在建设中,对教师参与的信息化建设类、电子商务类等技能比赛或学习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对于信管专业类双师型教师给予相关鼓励政策。

三、结束语

教研室建设直接关系到专业发展、学校的定位能否实现,因而需要加快教研室建设并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发展的、反映本专业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教研室建设思路,并有效施行。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课程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