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岗位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20 09:41: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岗位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成本会计 岗位角色法 实训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与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教育目的,并以人才市场需要为切入点。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历来就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岗位角色代入法”(简称“岗位角色法”)。按照企业“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营造接近“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成本会计中采用岗位角色法的实训目的与要求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性质及实训项目。

《成本会计》是会计及相关专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主干专业课,也是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本文中实训的内容是“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在学习了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之后,进行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实训。

(二)成本会计中采用岗位角色法的实训目的与要求。

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相关账簿等的填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要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熟悉现代成本会计工作的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内容和基本解决方法。最终能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专业兴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具有一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实训指导与岗位的设置与职责

(一)实训指导。

首先要合理分组,配置优秀学生为“财务科长”,合理安排其他学生的“工作岗位”;建立“轮岗”制度;其次,对学生明确提出每一实训内容要完成的任务,要达到的目的和相关要求;再次,指出重点、难点、提示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各岗位学生分别动手操作。教师指导以个别指导为主,发现共性的问题,采取“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研究——得出结论”或采取“与教师互动”方式。

(二)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岗位角色法的基本应用程序是:职业岗位群细化岗位角色学生岗位角色代入按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岗位能力考核。

本次实训配置的实训人员是笔者所在学校07大专会计2班学生,共30人。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一家“公司”,选择一名成绩优秀学生担任财务负责人,其他人就是该公司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因为人数及岗位数量的限制,各公司自行安排一人多岗的人选及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体验”,至少轮岗3轮。

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切实体验”,本次实训是建立在手工做账的基础上,我们对于成本会计的相关岗位进行了变通。岗位设置较为细致,具体设置如下:主管会计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基本生产成本核算岗位;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岗位;制造费用核算岗位;产成品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出纳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等。另外在实训中需配置实训所需的凭证、账簿,胶水、曲别针、尺子、红笔等。

三、简要实训流程

假定,本例只涉及成本核算,而不涉及成本分析。

1、各明细岗位根据实训资料开设相关总账和明细账。

2、根据实训资料,审核各项要素费用,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进行分配计算。以各要素费用分配表作为记账编制凭证,或者以其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明细账。

3、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编制生产成本计算表,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5、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登记有关“库存商品明细账”。

四、实训总结

本次实训结束后,要求进行组内讨论,争取最终每位同学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资料,至少保证一组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手工模拟实验的具体情况及完成实验的质量和工作量,在自评、组评的基础上评定实验成绩。

(一)成绩总结。

本次实训是在07大专会计2班中的首次正规应用,大多数学生很感兴趣,气氛比较热烈,投入程度较高。特别是三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能够认真督促公司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思考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积极与老师沟通,很负责任。在期末成本会计考试中,07大专会计1班和07大专会计2班的成绩有明显比较差距,无论最高分、平均分、还是最低分,07大专会计2班都比07大专会计1班要高一些。很显然,这次“岗位角色法”的实训对07大专会计2班的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问题总结。

在第一轮实训中,发现一个重大缺陷:大多数同学更多的只是在完成任务,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不能很好的体现岗位分工与合作。因此,又补充规定:设置“会计凭证传递表”,会计凭证在传递时,交接双方必须签字;后续工作人员必须检查她所接到的会计凭证是否正确;必须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在实训材料方面,将数据以原始凭证的方式提供,效果会更好。

第2篇

【关键词】能力培养 会计教学方法 “教学做”三位一体化

财务会计类专业是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而高职院校培养的财会人才不同于本科院校或普通专科院校,他们毕业后更多会在企业直接从事一线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强化专业技能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根据会计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现状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作用

(一)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相关课程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财会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本人认为会计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水平。

(二)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

1. 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三位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2.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3. 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4.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 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四、结语

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通过循序渐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92-94.

[3]蔡秀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实训[J].会计之友,2007(23):36.

[4]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9(6):89-90.

第3篇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从而强化已经学习过的会计技能,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是困扰会计人才培养的难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以期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

关键词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优化业务循环一体化

中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财会类专业毕业生提高会计技能的重要手段,其教学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承上,即全面复习基础会计、出纳岗位实训等已经学习过的技能;启下,即了解企业各种业务处理、面向更加具体的会计实务。为此,学校以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技能为目标,构建一个更加有效的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模式,从而贴近就业要求相当必要。但是,目前在会计模拟综合实训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训资料不够完整。比如:外来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开具单位的公章,影响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没办法达到与实际业务相接轨。

其次,对会计单证的传递的整体过程不甚明了,不理解会计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片面割裂财务会计的操作流程,对会计工作的全貌不甚了解,感到似懂非懂。比如费用的摊销和结转等,其一定的难度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情绪。

再次,过分重视核算,许多中职学生过分重视经济业务处理,认为只要会做会计分录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了各项内部控制,从而不去注意会计单证的审批、复核等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笔者提出“业务循环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借以改进。

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业务循环一体化”改进方案

所谓“业务循环”,指企业处理某一类型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的总称,包括购货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总账循环,这些业务循环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业务整体,是学生理解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的前提。

因此,我们探索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采用“业务循环一体化”实训,从两个方面进行模拟实训:一是认识会计岗位,二是会计岗位实操。认识会计岗位是在业务循环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得各个会计岗位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明白企业在实际中各种会计岗位的设立与岗位之间的联系,了解实训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性和连贯性。例如购货与付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请购商品和劳务、编制订购单、验收商品、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编制付款凭单、确认与记录负债、支付负债、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有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发票、付款凭单、转账凭证、付款凭证、应付账款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卖方对账单;涉及业务部门;采购部门验收部门、仓库、应付凭单部门、出纳。岗位实操方面,教师选取的实训资料应该包含尽量仿真的原始凭证,同时让学生一个人完成几个会计岗位的工作,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处于企业真实业务环境之中,亲自尝试出纳员、材料核算员、成本核算员、财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的每一具体工作。

教师通过正确指导,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处理问题,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接触不同种类的经济业务,而且还可以正确理解企业与股东、供应商、政府、债权人的关系,提高了模拟实训的效率。

实训中,教师还应该兼顾涉税实务的复习,如小规模纳税人的零申报、国税申报和地税申报,并且附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书、营改增税收变动表和一般纳税人年审登记表的全部内容。报表的填写与报送发票的认证,教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获得纳税常识,培养学生总结经验、分析疑问和处理疑问的才能。

此外,要确保学生的诚信获得与保持,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训中。教师首先促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实习单位的会计核算、内部稽核、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通过模拟实训,把所学的会计技能与实际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然后在整个实训中,从记账凭证的审批、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到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实现程度的评估,都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基础工作规范,督导学生遵循会计法规,强化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4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群;模拟实训;记账;一体三结合

探索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该课程群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课程群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会计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群采用“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 “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群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三、“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功能

(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三结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四、“一体三结合”教学实施的条件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一体化的“教室”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这个“教室”就是公司财务室和教室的一体化,是会计账本、账簿、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电脑及黑板、粉笔、投影等的组合。

(二)一体化的“教师”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的这个“教师”是会计师和教师的一体化,是理论扎实,精通会计业务及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 “双师型”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三)一体化的“教材”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教材”既可以是实验手册和课本的一体化,也可以是行业规范和课本的一体化,还可以是操作流程和课本的一体化。总之,这种教材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注册记账公司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的关键条件。真正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必须“真刀实枪”,它需要学院有自己的实际会计公司。这个“公司”可大可小,业务可多可少;既可以是盈利的,也可以是学校补助的,其关键是真实的公司化运作,有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能真正零距离接触会计岗位的工作。

财务会计的课程群通过循序渐进“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36.

[2] 杨汇凯.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室的环境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5-46.

第5篇

关键词:技能;会计专业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9日

一、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要求来看,技能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课程开设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是一门以企业典型经济业务案例为依托,融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于一体,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会计综合能力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就课程体系来说,《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之后开设,通过该课程,不仅强化了前续课程的专业技能,而且以实际工作为切入点,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从而大大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大方面。在知识层面,期望通过该课程,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能力层面,期望通过该课程,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及会计核算的内容,具备担任实际会计工作的能力。在素质层面,期望通过该课程,塑造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耐心细致、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无论从课程体系完整性的角度还是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的角度,都很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通过《会计专业综合实训》的开设,为学生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率和收入增长率架桥铺路。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设立的虚拟生产型企业实体为平台,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设计一个月的百余笔典型的经济业务,通过建账、凭证处理、登账、出具报表等手工会计处理和系统管理、总账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UFO报表处理等电算化会计处理,让学生根据源于真实企业的原始资料,按“一人多岗”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分析,最终完成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处理过程。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安排手工会计实务和电算化会计实务基本并行。比如说,周一安排四个学时的手工会计实务对1~10日记账凭证进行编制,周二再安排四个学时让学生在实训室通过财务软件进行1~10日记账凭证的录入。在课时分配上手工和电算基本各占50%。(表1)

三、教学方法

针对《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情景仿真与实际操作为教学活动形式,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六步教学法、反思教学法、拓展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1、六步教学法。所谓六步教学法就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了解企业,进入角色。学生对仿真实训企业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建立职业概念,进入岗位角色;第二步,识辨业务,任务安排。学生对实训资料中的原始凭证进行识别,判断是何种经济业务,需要完成哪些会计核算任务;第三步,讲解分析,知识储备。教师针对实训内容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几方面向学生进行讲解;第四步,实务操作,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主的辨识和教师的讲解,自己动手进行实务操作,教师从旁进行个别指导;第五步,点评反思。每阶段完成经济业务处理后,学生参考教师公布的答案进行自我检验,教师总结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进行点评讲解,学生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正;第六步,总结答辩。完成整个实训后,教师依据实训资料,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账簿、报表进行答辩。同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学习态度、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作出相应评价。

2、直观演示法。对于每一个典型的操作实训内容,通过录像、教学课件和教师课堂直观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直接掌握。直观演示法生动形象,对规范实训操作、提高实训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3、反思教学法。在实训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相关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某些障碍,通过对前期任务完成情况的反思来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完成任务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在会做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巧做。

4、拓展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而应该借“题”发挥、拓展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该任务创设出一系列延伸性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联想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遇事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解决这些拓展任务的同时,又能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而实务中又很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全面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适应会计岗位工作环境。

四、教学过程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后凝练三个方面。

1、课前准备。主要体现在三个备:即备内容、备学生、备策略。所谓备内容,就是通过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和研读参考资料,将教材内容还原为工作任务,设计任务情境,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所谓备学生,就是了解教学对象的层次,充分了解授课对象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和学的尺度。所谓备策略,就是根据课程内容考虑以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表达方式来开展教学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课堂组织。课堂教学围绕六步法为主线,以任务安排、知识储备、实务操作、总结反思为主要环节。下面以手工总账登记为例介绍课堂教学组织过程:

第一步是任务安排:根据模拟企业的核算要求,需要对当月业务按旬进行业务汇总并采用科目汇总表程序进行总账登记。在学生完成1~10日业务的记账凭证编制及明细账登记后,就可以对各学习组提出任务要求,根据模拟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求进行总账登记。

第二步是知识储备: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法复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关于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及总账的登记方法;其次,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授科目汇总表程序登记总账的方法及技巧,并选取2~3个账户进行举例说明。

第三步是实务操作:各学习组根据理论知识及实训资料编制科目汇总表并登记总账,完成实训任务。学习组成员之间以及各学习组之间可以通过比对、检查等方法进行数据准确性的核查。

第四步是总结反思:在完成总账登记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将记账凭证中的数据以不同的方法分别登记到明细账和总账的理由是什么?进而为下面的对账工作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安排集中讲授、多媒体演示、软件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组合,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凝练。学习过程既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强化与拓展,以巩固学习成果。这一点可以借助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固化学习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模仿提升为应变。这一点主要是通过总结答辩进行的。完成整个实训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实训心得,就实训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所感进行总结。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总结内容出发,结合实训资料,就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提问,学生进行回答。

第6篇

关键词: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研究

2009年1月9日至11日,总理在江苏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传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会计专业技能,但不能很好地适应要求,难以应对各种严峻现实。解决的方法在于创新,在于建构创新型的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了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其中高职教育基本目标定位于普通的财务人员,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也是普通财务人员的主力军,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在同一领域竞争的优势并不突出,因此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核心能力显得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

笔者认为:专业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繁简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基本会计和税收问题都能处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因此,“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技能”除了知识作为基础外,必须能面向实践解决实际的问题,且要达到自动化的定型。

二、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内容的应用性、思维的开放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重点。

结合高职学生的会计学习特点及影响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因素,并在有关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教师要全面改革教学方法,以新颖的教学手法,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的切入形式,融会贯通的思维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构建了以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在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下反映了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完整过程,包括理论教学、仿真实训、岗位实践、反思总结这4个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贯穿于每一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的过程知识。强化各个环节中的工作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理论教学

任何实践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扎实地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才能更灵活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2.仿真实训

在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在校内还要给学生加强仿真实训,让学生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方法。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这样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3.岗位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平台,是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学生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仿真实训,然后让学生走进岗位,进行真实会计工作实践,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才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精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反思总结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进行反思总结,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实践探索

1.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是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训练的阶段。“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课程与之相配套的实训项目有机组合。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会计单项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面向社会实践设置会计技能课程

所谓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种任务所要求的方式;另外,会计岗位是一种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岗位,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是利用必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计课程,而技能的学习是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一般通过感性认识、模仿、练习反馈等过程达到目的。为此,技能课程的设置必须在对出纳、核算会计、报税员和审计岗位群的调研分析后,以工作过程为线索构建程序化的知识要点,并设置具体的情景或引用实际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解决具体而实际的会计问题。这种设置课程的理念,既有程序化的知识作指导,又面向了实践领域,完全符合技能的本质及学习要求。

3.建立校内记账公司,让学生进行真实岗位实践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升华。

4.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论证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这席话中隐含着这样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虑),二是反思具有有象性、自觉性和技巧性。从本质上说,反思不仅仅是“回顾”或“回忆”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因而反思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仿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给出问题让同学讨论,鼓励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发现什么问题就思考什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思考解决,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反问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加强会计专业改革步伐,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凝.高职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5:111

第7篇

关键词:教学体系;基础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总结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62-1

会计技能训练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对接会计就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与设施是开展立体实训的基础

财会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针对本专业与现时经济发展紧密性性强、难度大、操作性强的特点,学校应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单项实训课以及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等一整套实训教学制度。实训教学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本校形成本专业的特色。教学过程以完善教学大纲为切入点,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以及重点、难点问题,以科学、严密的教学大纲统驭教学内容。根据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实务的理论和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基础工作规范,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我校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并丰富教学内容,以理论适度、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等,使之整体更加优化;利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施仿真性的实训教学;通过与金碟软件和用友软件公司建立相关的培训、考核、实训,引进“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基地,构筑学生就业实训的平台。

二、夯实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融理论为实际操作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即会计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的专项训练,其目的是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

1.点钞与传票: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单纸、单张、多纸、多张的点法;会用点钞仪器辨别人民币的真伪;掌握键盘录入的指法。

2.会计基础实训:规范书写数字、熟悉各种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装订及账簿报表的使用;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启用、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各类明细账、总账,对账、结账等;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

3.初级会计实务实训: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从完成整个会计循环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去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使学生学会:货币资金结算、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日常核算;各种方式对外投资、借款与债券的取得、计息、偿还等业务的核算;所有者权益取得、各种结算方式下收入的确认及收入实现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和利润分配的核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能胜任中小企业出纳、会计工作岗位。

4.成本会计实训: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掌握直接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其他费用归集与分配程序及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

5.财务管理实训: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掌握资金筹措方式、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财务预算的各种方法,具备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三、强化会计综合技能训练,融训练为项目实战

会计综合技能训练是在会计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会计岗位群所有的技能集中训练,是多学科的综合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1.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分岗位实训是一个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仿佛真正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会计分岗实训训练后,虚拟小型组织财务部门的会计设岗模式,若干会计岗位集中于一人的业务的实训。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会计综合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2.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把从设计账套、设计科目和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做完后,在电脑上再进行一次实训,要求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均是相同的。通过手工模拟和电算化对比训练,领略到二者的异同与优劣,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操作技能。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第8篇

关键词:改革;实训;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1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是相当不错的。我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这些成果是和我们学校实施的教学改革分不开的。

一、我校教学改革之初学生实习分配状况

教学改革以前,我系学生就业状况并不理想,部分学生最初走向工作岗位心里有恐惧感,不自信。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比较大。致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流动性比较大,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二、针对就业现状实施教学改革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校本着“教学为就业服务”的宗旨,针对学生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使课堂理论与实训密切结合,并将其渗透到各个工作岗位;结合会计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化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进入相关岗位,为学生拉近课堂和就业岗位间的距离。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以下侧重点:

(一)充分做好企业调研

我们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取得不同岗位的就业资料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职业素质强、能够直接上岗的、业务熟练的实用性人才。

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学生就业初期会出现工作流程不明确的现象,出现对岗位环境的不适应、技能的不熟练、实际操作生疏的情况。

我们对这些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深入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了解财务岗位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情景和工作内容,明确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为教学改革找到了最直接的依据。

(二)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

经过大量的基础调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应重点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在具备了会计认知能力后,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出工作过程,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系统的会计综合业务实操训练。

1.教材的整合。目前会计综合实训教材是按照不同模块设计的,比如会计认知、商品购进核算与管理、商品销售核算与管理、会计业务综合模拟等多个模块。从结构上看,能够满足不同岗位训练的需要,但是从工作过程上看还需要做进一步调整,教材的整合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基础,以职业任务为逻辑依据,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借鉴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式的职业教材理念,将会计核算流程与岗位结合,将每个模块进行再整合。比如将商品购进与销售模块整合,按照实际业务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编制,再现工作情境,突出实际操作。

2.教法的选用。根据会计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模块,恰当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中,除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传授之外,主要是通过符合实际工作的行为方式来训练。“行为导向”教学理论是一种围绕某一问题或项目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使教与学的过程在一种行为情境中实施,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因此,行为导向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任务为内容和以活动为方法的特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完成实践行为的过程中主动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际上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效。例如: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大部分知识模块的教学就非常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而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为了更好地突出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效果显著。所以会计专业课的教师要注重教法的正确选用。

3.增加实训比例,突出实际操作。会计专业课原来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现在会计实训课占会计专业课总课时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30%左右提高到65%左右,实训量大幅度提高,包括出纳、会计、银行柜员、报税员、中小企业综合实训模拟等多方面的系统训练,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和实际接轨的实训课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将教学改革重点落在会计业务的实训操作上,使我们的课堂与实际工作越来越近。学校课堂与工作岗位近可能地缩短距离。增强学生适应性,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做到毕业生直接上岗。

(三)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加大实训量后如何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会计模拟综合实训的课堂设计。

(1)岗位角色的设置。会计模拟课堂综合实训中要按照财务工作的岗位设置角色,不同的财务工作,设计的岗位不同。教师要按照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模块设计岗位,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岗位角色。

(2)工作过程中体验。在岗位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充分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操作行动进行导向的同时,通过互动形式,请学生演示并一起制作流程图。

(3)引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对不同模块在区分角色的前提下进行完整业务操作。在业务操作中以小组为单位。

①小组内合作,在完成自己所担负任务的同时,体会自己的任务环境。各小组以单据传递为主线,展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不同技术点的衔接性,将能力点与技术结合,在操作中明确责任,认知每个模块内的工作过程,完成业务操作。

②引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接受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任务及所涉及到的不同的工作环境。教师的行动导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所布置的任务要以实训操作为目标,并且突出能力训练的典型性。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四)改进教学评价的方法,引进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必然带来其考评机制的改革,建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上,其传统的考核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如何进行考评机制的改革是会计教改的重要内容,根据综合实训课的特点,应该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教学评价内容多样化,包括学生学习表现、过程记录和成果展示等内容,学生自我评价落实在总结收获,展示成果和需改进的方面。小组评价重点要求学生考虑,出现的错误如何承担责任,组内团队意识如何进一步增强等等,按企业财务部门的责任制规范和评价小组内部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和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责任的重担,获得健康发展。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同,使学生明确只要努力,只要进步都能达到的要求,顺利就业,从而加强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就业自信心。

如何将考评工作渗透到教学改革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认知考评的作用。考评的作用表现为:通过考评达到反思行为、了解状态、肯定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弥补。

2.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估任务。在考评过程中,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使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相结合,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过程很关键,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完成这项任务:包括评估工作效果、评估工作内容、评估工作表现、评估工作效率和能力等。在评估过程中,除自我评估外,组间评估与教师点评也十分重要。通过科学的量化考核,使每位成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能够进行合理定位,找出不足;最后的教师点评是总结归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成果展示,完成整个行动导向,对每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出科学评判,制定下一阶段的努力目标,同时也要将这个环节的任务进行总结,既作为前项工作过程的结束也作为下一项工作过程的开始。

第9篇

关键词:FBL教学模式;会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41-02

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外部环境“反映式”发展的会计专业教学来说,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存在不能胜任会计岗位工作的现象。由麦可思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3年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竟高达42%。企业认为会计毕业生对会计工作的处理能力与水平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这种企业高标准和高职会计毕业生低素质的现实差距,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做出调整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岗位需求、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不清晰,与企业现实需求对接有距离。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高职院校就应该教什么,一切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甚至于高职教师的市场意识不够强烈,只是满足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对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得比较好,能熟练地进行单项业务处理,但是对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和会计综合业务处理似懂非懂,感到很迷茫,尤其是缺乏职业判断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胜任会计工作。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但是总的来说,理论讲述占据了会计课程的大部分内容,而实践环节则相对较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太紧密,大都流于形式。由于教学任务紧张,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主角,学生被动性的接受,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学生对学习并不主动,教师讲多少就是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跟着怎么做,学生缺乏质疑的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一旦踏入社会面对现实问题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的局面。

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会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由于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任教,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深厚,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会计教学中无法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还需要具备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心理,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要敢于质疑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PBL教学模式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很多学者认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该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教学活动的中心应该是学生,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则顺应了这一思想,它是一种以真实情景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引导,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现象提出问题阶段、分析问题阶段、在已有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从而去解决问题阶段。它相对于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而言,教学目标则更为明确、具体和详细;教师的角色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成了“管理者”和“协调员”;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上更注重过程的评价,而不再单单是结果的考核。

三、PBL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当中,“会计综合实训”是一门基于各类专业课程之上的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业务处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该课程为例,谈谈PBL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

1.问题的提出。在会计综合实训前一周,教师实训任务,实训任务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有工业企业的实训、商品流通企业的实训和其他行业的实训,有一般纳税人的实训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实训,有手工会计的实训和电算会计的实训,等等,并且还要提出明确的实训目标。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分岗位进行,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准备和自由组合。实训任务的就相当于PBL教学模式中的“提出问题”,实训任务的内容应注重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拓展性,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思索的空间。在实训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训设计内容应分层次性,配合不同程度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2.问题的分析。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先利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深入探讨和交流,发掘问题的深层内涵。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之前,已经进行过比较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都已经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在实训中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综合实训中,分项目进行专题分析,熟悉实训中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联、业务处理的流程和涉及的相关单据,讨论各小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部分内容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在进行综合实训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对其实训任务所涉及的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从而不断地发掘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在每个项目实训中,教师都会同每个小组成员进行15~20分钟的研讨,包括:实训企业环境分析、关键业务分析、疑难问题讨论和解答。这样就把教师置身于小组当中,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探讨,不但密切了师生关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着重注意研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气氛的活跃性,提高研讨的效率。

3.问题的解决。会计综合实训依托会计实验室,采用自主式、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加以综合运用,并且把原来专项实训中分开的零星的项目综合运用起来,学生更能清楚各类企业的性质、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业务处理的流程,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开展研究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提前熟知企业环境,实现零距离就业。自主式、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是辅导者、讨论者或督导者,这些角色的变化,正体现了自主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共同进步。

4.思考与总结。PBL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思考与总结,学生在实训进行过程当中,通过不断的思考、总结来逐渐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实训结果的检查和实训过程的答辩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实训中,教师对每组实训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训进展、实训目标实现、发现并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通过检查,教师可以把握每组学生的实训状况,清楚每位学生的能力情况,以做出相应的指导和评价。在实训将要结束的时候,安排实训答辩。聘请3~5位教师作为答辩小组成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包括实训陈述、回答问题等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点评,提出相应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实训中的真实想法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答辩,还可以对每个人在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其继续努力并改正当前问题。

根据高职会计教学的现实情况和企业岗位的现实需求,探索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奠定了基础,这才是高职会计教学教改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赵海涛,刘继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12):54-57.

[2]Stokes,S.,Mackinnon,M.,Whitehill,T.Students’experiences of PBL:Journal and Questionnaire Analy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Didactics,1997,21(1):161-179.

[3]Margetson,D.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94,19(1):5-1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