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12:34: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诊断学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首先接触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而言,既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其趋势是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新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诊断学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1]。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诊断学临床实践和体检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探讨,现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物理诊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讲解。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诊断学知识,必须重视集体备课,共同参照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编写、拍摄的教学资料,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学方案。对于初次从事诊断学教学的年轻医师,应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帮助其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讲解技巧,并从带教实习课和见习课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一)改变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多是传统的“灌输式”及“填鸭式”[2]。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见习时,教师示范,学生则多以看为主,动手机会少,也没有动手的意识;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问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验课,三是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体会融合于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诊断学内容繁多,理论课讲授应该做到基本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3],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查体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实验课或见习课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练习。物理诊断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论课讲授中,应充分利用诊断学教师多为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优势,在讲解中多举临床病例,以增加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犹如接触病人一样,提高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中记忆。比如,在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时,可以穿插一张自发性气胸的胸片,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介绍该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疗方法——胸腔穿刺术,并介绍胸腔穿刺抽气时,胸骨角是一个重要的定位标志,使学生在理解中记住了这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临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4]。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地交互作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地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又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使一些抽象的症状、体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心脏检查这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泵”作用机制,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图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做为一名诊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以其能将自己精彩的教学构思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对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比如在讲解肺与胸膜的触诊时,先讲解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触到的震颤是如何产生的,引出产生原因为喉发音沿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膜腔,传导到胸壁,由手掌触及。理解了产生机制,语颤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了。物理诊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检体诊断的理论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师授课辅导,个别答疑,还可以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近距离接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了解、因人施教。课堂讲授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挂图、标本来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时,可利用肺的解剖标本讲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增加趣味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一些简单的体检时,可以穿插1~2分钟学生自检或相互检查,以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体征,比如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可以利用录音、录象、VCD等直观形式辅助教学,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物理诊断学,要适应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变,讲究学习方法,不应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物理诊断学课程安排可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示教课,播放生动形象的体检录象或光盘进行示范,统一手法,规范操作,再由教师示范并指出常见体检错误和注意事项,最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相互之间检体练习,教师巡回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手法。随着科技发展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诊断实验室,学生在学完理论课进入临床见习前,可采用教师辅导或自学形式在全天开放的物理诊断实验室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系统上进行检体训练,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记忆,熟练检体内容,培养正确的检体手法,为进入临床见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一教学手段也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四)通过临床见习,强化临床技能。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问诊、体检及病历书写是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好这些技能对临床医生是终生受益的。由于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目前的物理诊断教学大多是理论讲的多,实践体验少,学生缺乏与病人接触与交流的亲身体验,不知如何进行问诊与体检[5]。物理诊断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与患者良好的沟通,熟练问诊、查体。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临床见习。临床见习是完成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一步。在课时分配时,应增加见习课时,如肺与胸膜的检体诊断应安排两次以上的见习。见习前带教老师应精心挑选病人,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帮助,并安排好见习顺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多接触各种病种和体征。见习可以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是安排观看体格检查录象或光盘熟悉见习内容;第二步是教师示范问诊、查体,嘱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如何问诊、查体;第三步是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锻炼沟通交流技巧,练习问诊方法及检体手法,学习异常体征,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第四步是设计、组织典型病例讨论,联系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主动性思维,使学生从中得到诊断疾病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见习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培养。为解决临床见习中学生多病例少的矛盾,可以通过增加教学医院、适当给患者一些报酬以取得配合、收集并制作典型少见病例的声像教材等方法改善教学条件。
三、完善考试制度,促进学习积极性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记所学内容。我院物理诊断学考试一直采取理论考试和体检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经过实习期后,毕业前再进行一次检体操作考试和一次问诊、病历书写考试。通过以上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即重视理论课学习,也不会忽视临床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但熟练掌握了物理诊断学的理论知识,也强化了临床技能,为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给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医生,做为一名物理诊断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云剑,赵景宏,杨惠标,等.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12(5):606~607
2.林宇.提高《诊断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6(10):1192~1193
3.黄卫卫.诊断学教学中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8(5):379~380
关键词:医学高专;诊断学;思考
教会医学生怎样与病人接触,通过问诊方式采集病人病史,掌握症状;通过正确运用视、触、叩、听、嗅等方法了解患者体征,正确判断患者病情,提出可能诊断的学科,被称为物理诊断学。本学科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课时分配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各有侧重。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思考,现分享如下: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指会使用到的实验器材的准备,比如说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叩诊锤、多媒体课件等,除了这些,更加重要的是对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的规范化精确化的准备。
1.1教研室有计划的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
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实施,拥有较为完备的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各高校通过实际操作能够证明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可以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通过新进教师培训、新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进教师每期形成书面总结等形式,达到此项目的。通过以上各项培训,将有利于教育理念形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具备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教研室具体采用的形式有:在授课前集体备课、说课、定期组织优秀教师示范教学、教研室共享典型案例和教学图片、教研室内部组织授课比赛并推荐优秀同志参加校级比赛、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讲座等。
1.2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其中集体备课应是重点,带教教师来自不同科室,工作中接触的疾病和体征特点不会完全一致,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教学态度端正,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统一规范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体统一,避免教师因个人水平的差异影响教学质量,可以有效的增强教学效果。参与集中备课的青年教师还能够直接获得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获得较快提升。但是青年教师应注意不能在集体备课中迷失自我,完全套用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是应该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经验,吸收、采纳、提升自己。
1.3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备课效率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中会用到的文字、图形、声音和影像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多方面刺激,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繁复,而且要求掌握较高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和教学相关水平,这就使得课件的制作将占用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的相当大一部分。如果教研室能够统一制作基础的多媒体课件,而让教师在基础的课件上拓展教学内容,能够使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活动的统一性得到保证,还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2.多样的教学方式
2.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上文提到,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故目前高校多媒体运用已经基本普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信息量较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又可以将临床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扩展信息量,还可以通过视、听等多感官刺激,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得到加深。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诊疗技能。
2.2板书的运用
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板书的重要性,如在讲授肝功能检查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前,通过板书手绘简图的形式,带领同学回忆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
2.3仿真人的运用
物理诊断教学里常常使用到仿真人,形式多样,有可以使用听诊器在仿真人的不同听诊部位练习心肺部正常和异常听诊练习的胸部半身仿真人,也有腹部检查常用到的腹部半身仿真人,还有穿刺常用到的仿真人体,这就是计算机交互式模拟训练系统。
3.注重实践联系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物理诊断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将大班分为4个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至8人,将进行全班集体实验教学前培养好的体格检查骨干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担任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进行实践操作,对同学错误的手法进行纠正,并调动同学积极性。这样两次分组优势明显,将大班学生60人左右分为4个大组,由带习教师分别示教,学生观看时人数并不太多,利于看清动作;分为小组,每组6至8人同学间可以相互练习,在掌握本节课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能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也有便于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按不同任务和要求去指导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结束后由教师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考核,通过对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再次强调,从而达到联系实践的目的。
4.物理诊断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内容
在物理诊断实践过程中,还有些细节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读者的注意,学生的爱伤观念不足,如在完成胸部检查后,在进行腹部检查时,有的同学未将患者上衣拉下,或未及时遮盖患者腹部以上身体,导致在腹部检查时,患者胸部持续暴露,这将大大增加患者院感的风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调救死扶伤是医学基本行为规范,强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其次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检查顺序未按照要求,导致重要内容遗漏;基本手法技巧不正确,手法不规范,动作不连续、不熟练,这就要求规范教师的检查顺序和手法。结合学校全身体检录像师体格检查手法和顺序。同时加强带教教师培训,规范带教教师体格检查手法,上课前进行试讲,并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督导,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研室有计划的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多媒体基础课件制作等课前准备,多媒体技术、板书、仿真人运用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联系实践和对细节的把握几个方面得以提高。(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捧英,王红芳.“提问教学法”在中专药剂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355-357.
[2]高东雁,吕莉,姚继红,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31-13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专科班1—9班共4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0名)和对照组(229名)。学生的来源、入学成绩、诊断学课程学习内容及学生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2组学生按照学计划、学大纲、材及统进度学习。诊断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多年带教经验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法,实验组则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案例分析导人,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法。实验指导和临床技能操作训练由统一的教师带教。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2组学生采用相同试卷,阅卷采取几位教师流水作业。分别比较2组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实验课成绩×0.4+理论课成绩x0.6)。
2统计学处理
有关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学生的成绩采用方差分析。
3结果
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学生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成绩: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学生成绩比有显著性差异(P<9.01)(见表1)。4讨论
4.1教学形式
启发式教学法是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并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包括:(1)直观启发,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实物、图表、影视、投影等来启发其积极思维、深刻认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方法。(2)质疑启发(PBL),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努力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比较启发,指通过比较揭示理论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方法。(4)情境启发,指通过实物或图画展示、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启发方法。(5)研讨启发,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启发思维、引出正确结论为目的的方法。(6)归谬启发,指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对问题的理解和结论的片面性有意推向极端,从而暴露出其中的谬误,使学生重新开辟新思路的方法。(7)悬念启发,指讲到精彩部分时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让学生主动查看有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综合使用。
4.2PBL教学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观念包含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包含学校及专业活动对学生应该取得成就的期望值,同时也包含毕业生是否真实拥有开始工作或继续深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传统教育的方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从表1可以看出,PBL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意识到,PBL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师生都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讲授诊断学理论课时,在传统教学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案例分析导入,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第二篇问诊的教学中,我们给出一个例子:有一患者,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伴胸痛来医院就诊。如果你是接诊医生,你应该怎样询问病史?问什么?如何来问?然后,再讲解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问诊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重点掌握主诉和现病史。在讲授“黄疸”症状时,先给出几个病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例1,某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部包块、纳差30天人院。体格检查:皮肤明显黄染,呈橘皮样改变,上腹部可触及不规则质地、硬的包块,有轻度压痛。例2,某患者,女性,45岁,有慢性肝炎病史2年,近来病情加重并出现皮肤及粘膜黄染,伴有出血点。例3,2009年秋,有一妇女因手心、脚心发黄,怀疑黄疸性肝炎到门诊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肝脾不大。问题:这些患者是否有黄疸?黄疸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先让学生提出看法,然后教师结合画图从胆红素代谢展开,讲解黄疸的分类、上述3例出现的机制、不同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这样,就可以把诊断学中“黄疸”这个较难讲的症状非常清晰地讲解出来,学生听起来也不感到吃力。物理诊断是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掌握如何问诊,问什么;如何查体,查什么;如何写病历,写什么。在讲授检体诊断时,我们每节课均先提出几个问题,如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有哪些内容,如何查体。然后,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然后逐项内容层层讲解。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先设疑,上课时直接讲解,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不能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厌烦,听课效果显著下降。从表1可以看到,采取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案例导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O.O1,也进一步说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建议多种启发形式结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3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局部施行PBL教学法存在不足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2]佣拐锒涎д嬲晌俅惨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点,就一定要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3.1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3]
缭诖笱Ф昙毒涂枇俅惨窖迪胺矫娴目纬痰取*ぁ糞THZ〗4.3.2增加临床实践的学时数,带教老师最好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
4.4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5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6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7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
2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医学教育,1991,(6):27-29.
【关键字】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1前言
诊断学作为当前运用医学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重要的科学,是为了学医的学生从学习基础的学科逐渐向临床医学各科逐渐过渡而设立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所以诊断学教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学中的重要的学科,直接影响到医学教育的质量。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卫生部诊断教学咨询委员会不断的进行指导,我国的诊断学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然而,随着世界医学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和革新,医学中的循证治疗和询证诊断等正在不断的兴起和发展,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短的增强。因此如何开展临床医学诊断教学改革是当前诊断学教学的重点。
2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2.1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对与改革整个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板书或者挂图的教学模式,由于没有很强的动态效果,同时又缺少声音和图像,对于培养学生的诊断学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认清有很大的局限,同时又限制了启发学生探索自己的临床学习的思维。因此,需要教师自制一些完整的关于诊断学学习的多媒体的课件,同时注重引入检体诊断的声音课件或者一些诊断方面的录音,教学中注重配备腹部触诊模拟人、综合模拟人以及心肺听诊等可供教学使用的教具。之后在实际的训练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这样能够规范学生的操作手法,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的更新,同时能够强化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学生的临床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诊断能力和技术,更好的进行医学方面的探索。
2.2注重实际的操作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医学中各种辅助检查的方法和项目都越来越先进。如果因为先进技术的发展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新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不但会影响教学的重点,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不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也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闭塞,严重的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发展进步。因此需要一方面的把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放在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中,以及医学中的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上,对于一些基层的医院中没有普及的先进的技术和项目作为专题进行讲座,例如“心血管疾病经常使用的临床检查项目”、“分子生物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发展和应用”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重点的学习临床医学诊断学中的内容,还能够不断的了解最新的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需要在保证理论课正常课时的基础之上,大量的增加一些课外的实际训练的课程,根据理论实践的比例能够达到1:1.2的比例进行设置,不断增加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3改革考核的方法
临床医学诊断学的教学改革需要注重的是改进考核的方法,不断的突出综合的技能。通常情况下的诊断学中的考核方法是以理论的考核为重点的,技能考核的成绩只是按成绩的10%的比例计入考试成绩的,同时在多项技能的考核中指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这不仅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训练的能力,同时造成在实际的训练中学生只是观看教师做自己却不动手,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在学校中需要改革考试方法,将诊断学的考试使用试题库的方法进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分离考核,同时需要将临床医学诊断学中的临床技能作为考核的一个重点项目。可以使用和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核的方法学习,学习其中的客观结构临床考试中的考核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经过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病例书写、病例分析、心电图、技能操作和化验单的辨认等多方面的综合测试,每一方面的测试时间需有规定,超出时间扣分。这种措施不仅能够合理的改革诊断学的考试方法,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认真,积极的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明显提高了能力。
2.4实习之前强化技能训练
对于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不但要注重改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同时还学要关注在实习之前进行技能训练和强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实习的质量。通常情况下诊断学的课程学习是在第三个学期内进行,距离实习的第五个学期之间相差一个学期,所以这段时间的知识空缺,会使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时在临床技能操作的技能方面有所生疏,尤其是当今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难以同意让一个学生进行医学上的操作,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因此需要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之前注重对学生的临床技能的培养,加大学时进行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对病历书写、病史采集等方面的技能进行规范和学习,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进入临床阶段的学习时能够很快的适应作为一个实习生的角色,同时能够大大的提高整个临床实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医学进行医学上的深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诊断学作为当今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学科,对医学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从教学模式以及考核的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够促进临床医学诊断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水菊.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人人健康,2008,5(5):57-58.
[2]杨继兵,金桂兰.谈如何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J].中医教育,2008,1(9):156-157.
1.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准备
教师由主讲人到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传统的高校课堂基本是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是枯燥、沉闷而尴尬的,造成“一人讲,多人睡”的现象。行为导向教学法使教师从主导作用变为引导辅助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师生一起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学生们根据问题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对自己及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再对此进行总结,进而在讨论式互动过程中每名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协调,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实现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的角色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正如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1.2教学项目准备
课前师生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通过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共同收集教学信息。师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准备多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所有的设计需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及个体自身素质;同时教师需预见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做好掌控全局的准备。诊断学实践操作教学,需提前了解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双丰收。通过项目教学课前准备,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目标,而且学会使用图书馆及网络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3问题设想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师生课前可提出自己的发现和设想,并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选出相对较好的问题方案。通过抛锚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对于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内容繁多的部分如问诊、全身体格检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求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2实施阶段
2.1组织工作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之前,教师根据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情况建立学习小组,每班约30名,分成5个组,从全班首先挑出5名学习成绩好、性格外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组员根据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力量激发每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2引导工作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教师主要在心理、方法及价值上充当引导者。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通过心理引导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组员间、各组间学生可主动帮助,教师重点指导,让其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方法引导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但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学习为主,教师多以“总监”的身份出现,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精神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价值引导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医学生肩负重任,必须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仁爱之心。
3评价阶段
教师和学生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主体。首先,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价,既是学生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同时也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进行小组互评,各小组间相互讨论及借鉴。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性评价,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同时进行反思小结。教学评价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过程是一个前进的过程,学生的表达、沟通、协作、创新及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4经验练习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学,当整个小组学习过程结束后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学生需对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布置学生课后练习。课后的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实践方法的重要手段,课后的练习与行为导向教学所倡导的连贯式教学的教育模式相辅相成,合理有效地布置教学课后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且还能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课堂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互联系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对知识的运用更加深刻。当然,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行为导向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者深思。
4.1师生存在的问题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作用,要淡出主动传授知识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建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应对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加以重视,因材施教;部分学习小组在交流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讨论,甚至有个别学生不参与、个别学生很活跃等,要及时进行引导;引导各小组及小组间开展互帮互助,让学习积极性高、综合素质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组成互帮对;要求各组学生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帮教。
4.2网络平台的使用与建设
行为导向教学法往往需结合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教师与学生可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网络系统的电子举手、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形式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创造性见解或共同话题进行小组或全班广播,以供学习和借鉴,这就要求师生都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同建设好网络资源。然而网络平台的建设,首先师生需共同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习惯进行设计;其次,师生必须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氛围,学生提问能得到师生的及时解答,提问有创新或回答正确,都能得到师生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以增强。
4.3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关键词:诊断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以输送合格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这些内容也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重点,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重视诊断学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很有必要。笔者在本学期诊断学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下。
1 重视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1.1重视诊断学教师的人选
诊断学教师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其最好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诊断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学好诊断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典型,疾病的个体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书本内容。另外,诊断学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诊断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包括长期带教、经常进行学术讲座等),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等。即要求诊断学教师既会治病还会教书,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举行各种讲课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师考评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现有医学资源,充分发挥高年资医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1.2重视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使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1.3重视教师听课
要求教师讲课前到其他教学医院听课,参加本院前一轮大课听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重视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强调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所以笔者在诊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树立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忽视患者感受、语言生硬、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诫学生必须以爱心和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并在课堂上以一道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题提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给患者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冬天检查时怎样使患者不冷)?”有的学生答“用烤火炉”,有的说“开热空调”。笔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应向年资高的医生学习,将自己的双手、听诊器捂热后再为患者进行检查。
3 教学方法
3.1充分备课
教研组根据每名教师的临床专长,安排他们讲授自己最熟悉的章节。强调教师备课三部曲:(1)反复熟读课本和教学大纲。(2)制作课件和准备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及在工作中拍摄的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图片制作幻灯片。要求幻灯片具有提纲挈领、文字醒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特点。(3)试讲。每名教师备课后都要在教研组试讲,在试讲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试讲时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重点偏离教学大纲,有的教师讲课超时,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试讲后得到解决。
3.2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有教师反映,现在大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随意进出教室的现象很普遍,但笔者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却出奇地好,原因是笔者应用了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标准、流利,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传授课本知识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讲课技巧。包括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形象),吐字清楚、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但不强调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课富有激情。(2)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授大叶性肺炎的实变体征时,讲到:“老师在大学实习时有一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去看望他,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东西,大家猜猜,我们都拿了什么东西?”学生正准备猜的时候,笔者笑着告诉他们:“我们手里都拿了听诊器!”笔者问:“我们当时会在他身上听到什么体征?”多数学生笑着回答:“管样呼吸音。”笔者又问:“为什么会听到管样呼吸音?”他们回答:“肺组织实变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大多数学生记住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之一是管样呼吸音。
3.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诊断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在讲解肺和胸膜触诊时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时,如果只做语音震颤检查,而没有做胸廓扩张度和胸膜摩擦感检查,只能得1/3的分。
3.4课堂讲授中强调重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是以后在临床上随时要用到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诊断学考试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全面复习,希望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事实上,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应使学生把握重点,了解非重点。比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提示他们记住这些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练习。
4 改革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背书不可行。但就我国目前医疗现状,一味强调在患者身上实践也不现实。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与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学生实践与患者维权的矛盾。
4.1教师各项示范操作标准化
要求带教教师尽可能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且所有教师要观看体格检查录像,使其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标准化。
4.2学生反复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拷下录像,带回寝室反复观看。
首先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学校、学院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学一票否决制”,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以“教学大于天”号召全校教师重视教学,并严格落实《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等有关职业道德的规定。每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
2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育教学观
近年来,有效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应用广泛,在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推广、普及。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过程,至于课后学生有无进步,似乎并非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反馈会议上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的说辞:我认真备课了、好好上课了,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学生不认真听呀!言外之意,好像学生不认真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只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与教师无关。而且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将教学过程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或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过程。按照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能动过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强调教学产生的结果,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因此而成长起来,这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尺度。
3努力钻研业务,具备广博的医学专业基础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基于有效教学价值导向下的教学学术概念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一个学术性的事业,这意味着教学应从一个知识传递的简单操作性活动转变为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复杂学术性活动[3]。作为一项学术性活动,教学活动同科学研究一样,也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教师不仅应学习有效传递知识的技能,同时还必然会涉及到对所传授学科知识的探究方面。从传授知识和创新知识这两个角度,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掌握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这是教师达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4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即组成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主题”[4]。随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临床实验室所开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着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要在通常20学时左右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限里掌握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将教学的重点从教授琐碎而庞杂的学科知识转向“教授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4]。为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本课程教学大纲需要熟练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以外,尝试着更侧重于讲授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范围和评价,以及如何利用循证检验医学的理论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何将实验室结果应用于患者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或健康评估等方面。目的是希望能将这些具有统领作用和迁移性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学科的具有普适意义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其临床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
5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虽然能将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学生能完整地、系统地学习知识。但在这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其积极的学习情感得不到体验和表现,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和拓展,学习的主动性常常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尤其对于学习动机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导致低效教学。按照有效教学的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阐述,他认为影响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清晰授课、多元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5]。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通常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营造一个包含所需传授内容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积极思考、探索,以达到对相关内容认知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性,适合于在实验诊断学这种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中进行实施。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无疑是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的支持,我们在前几轮教育教学改革中积累有足够的案例库,从中选取典型案例,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病毒性肝炎等案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同时将学生按学习情况不同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其建立一定的QQ群或微信圈。各学习小组分别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浏览专业网站、调研临床检验科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学习,完成案例相关问题的解答,并提交案例总结报告。最后教师在课上对其总结报告进行精讲评价、打分,以此作为小组成员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6],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时,在问题设立时因为选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最终目标。
6尊重学生,建立有效教学导向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LBL教学法;PBL教学法;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实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是临床检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临床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对优秀检验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临床的实验诊断技术也不断更新,这就导致在临床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与不断发展的实验诊断技术出现强烈的反差,这样在临床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1],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检验教学方法应随之改进[2]。在所有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临床实验诊断学也不例外。在我国传统教学(LBL)以教师为中心辅以多媒体的形式集中授课,许多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采取“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我国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而且能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3],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往往只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很少结合[4]。这样的教学模式显得单调乏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枯燥,很难培养学生对实验诊断学的学习兴趣,继而很难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容易培养出优秀的检验人才。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这些弊病,国内外的诸多教学改革方案把以“教”为重心的方式,转变为以“学”为重心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但能学到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及其同事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提出[5],该方法已成为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PBL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将学习与问题挂钩,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6]。PBL运用在临床实验诊断学中是以案例为先导,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辅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组将PBL教学方式引入到临床实验诊断学的教学中,并探究LBL与PBL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分组
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学生49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24人,另一组25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选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第五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LBL组和PBL组,结果24人的一组进入LBL组,25人的一组进入PBL组。对所有参与教学实验的学生,基础概念、基本理论教学均采用LBL的教学方式,即采用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PBL组:课间实习教学采用以问题为向导的方式,即上课前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临床问题或特殊的案例。每5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行回顾相关的知识点,查阅资料,并进行小组内讨论以及各小组间讨论。最后在见习课堂上各小组由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修正,再由带教老师集中点评。LBL组: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和示教。
1.2方法
教学结束后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考核,基础知识占60%,病例分析占40%。采用闭卷的方式,由其他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统一进行试卷评阅。对实验涉及的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以客观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和效果。所有问题回答分为5分,0分:绝对无效;1分:大部分无效;2分:模棱两可;3分:大部分有效;4分:绝对有效。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实验数据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2.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结果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考察,考察形式为卷面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另一部分为病例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LBL组与PBL组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没有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病例分析的考试成绩,PBL组明显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课程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参加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式满意度、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沟通和交流表达能力、临床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增加学习负担,占用过多时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表2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基本相同,均比较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调查项目PBL组与LBL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