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19 15:41: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 低年级阅读教学 多媒体教学 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孩子创新精神的渗透,使他们从小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媒体以其形象而直观的声像、图文和视听,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此,我谈谈自己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妙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创新。

运用多媒体“开讲”,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情有意,它能给学生以时空感,还能给学生以一种特定的撩人的气氛。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有利于头脑清晰,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迟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消极的学习情绪则会使学生思维迟钝,记忆困难,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上课开讲前一两分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本课的课题置于精美的画面背景上呈现于大屏幕,再配以优美动听的乐曲,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而且能为整堂课作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例如教学《黄山奇石》,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我一起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也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上。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更加活跃,渴望探索知识、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

二、利用多媒体,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创新。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的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利用媒体,可以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一下子拉近。例如《我们成功了》一课片断:

展示多媒体画面,出示句子:

“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师:人们是怎样相互击掌的,一边击掌一边会说些什么?

学生兴奋地相互击掌,嘴里喊着:耶!

师:还会说什么?

生:我们成功了!

师:是的,喜庆的场面我们经常能看到,为什么这次人们会如此激动?场面如此之大?

生:因为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成功,大家太激动了。

教师再次出示人们欢呼、拥抱、挥舞红旗的课件。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句话。

学生再次朗读,感情比较到位。

师:除了相互击掌,相互拥抱,热泪流尚之外,人们还会怎样欢庆?

生:人们手拉着手,一齐高声歌唱。

师:这时,会唱什么歌呢?

生:人们手拉着手,一齐高唱《歌唱祖国》。

生:人们手拉着手,一齐高唱国歌。

生:人们挥舞着国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高喊祖国万岁!

师:让我们再次朗读课题《我们成功了》。

生:我们成功了!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同时出示多媒体画面,学生配上动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注重肢体语言与朗读的配合,如击掌、振臂高呼等。低年级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体、动作和教师语言的引领下,尽情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学生、教师、媒体、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了有机的整合。

三、巧用多媒体,使学生善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正是由这些因素所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由于年龄小更喜欢一些可爱逼真的形象。例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多么精彩的发言啊。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活用多媒体,逆向求异,拓展延伸,使学生参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文时,我就充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面对狂妄自大的北风时小鱼的表现。再次播放课件,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学完课文,随后通过课件演示了在寒冷的冬天,除了小鱼,梅花、雪松等也是不怕北风的,它们傲然挺立。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一过程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对学生积极的求异创新的思维应该给予肯定,以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其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得教学工作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使得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尽量优化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其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下面围绕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弊端展开分析,对其优化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优势

1.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课程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定帮助,使其能够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1]。例如,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制作教学课件,并且利用相关视频和动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其不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而是能够从新颖的教学内容中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2.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为学生创设较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借助新颖的视频、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课程内容,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可以说,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活?拥目?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为其学好小学语文课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弊端

虽然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不利。一般情况下,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3]。然而,过于花哨的教学课件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忽视课程内容本身,还会加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负担。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教育教学工作者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反思教学活动中的不足。进而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一定消极影响,阻碍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和改善,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并做到善于应用但不依赖多媒体课件,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应当适当的运用板书开展识字教学等工作。

三、优化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措施

1.凸显教育教学工作者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认清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充分凸显自身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4]。此外,在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应当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先导,逐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眼界得到充分扩展。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中,通过对黄山奇石的介绍讲述了黄山的自然之美,课文结尾留给学生大量的想象空间,还有许多奇石没有得到命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奇石的形状通过想象为其命名。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美妙的音频和生动的视频、影像使学生得到视听享受,促使其开发想象力,领略祖国大好山河。

2.准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地位

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无法取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同时,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应当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减轻教学负担,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学习上,而不是消耗大量的时间去编写多媒体教学课件[5]。所以,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准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地位,为优化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重要前提。

第3篇

[关键词] 民主和谐 自读自悟 指导矫正 评价激励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随着课改的推进,个性化阅读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一面鲜亮的旗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构建生命课堂,谱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四部曲,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让个性之花开满语文课堂。

一、 锄草松土:民主和谐——东方风来满眼春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活了课堂教学,催生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指宽松的、民主的、平等的、活泼的学习环境。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教师真正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精心“锄草松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充分调动起来,创新的火花才会不停地闪光。在此环境中,师生双方的地位没有高下之分,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才会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敏捷的见解。

二、 桃李竞芳:自读自悟——红杏枝头春意闹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增加自主阅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从而读出感觉来,读出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体验,领略教材的无限风光。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有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黄山奇石;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黄山奇石图”……如此便有效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课堂,呈现的不仅仅是鲜花,还应有花开的声音,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生命在课堂枝头“拔节”的声音。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其个性得以弘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有位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的奖赏》时,问学生学完短文后,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学生的回答让人大为震惊,有的劝告仙鹤救人时要看清对象,有的则夸奖它助人为乐,有的批评老虎忘恩负义,有的则认为这是弱肉强食社会的必然规律。学生们从各个角度理解了文本,没有答案,只有个性化的见解;没有死的灌输,只有激情的师生互动;没有去接受,只有参与、思考、畅谈。思维碰撞之后产生的火花是最美的,才是触动学生灵魂的。让我们在个性与个性的碰撞之中去发现语文之美,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上绽开多种个性之花。

三、 呵护培植:指导矫正——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的火花是鲜嫩、脆弱的,需要教师宽容、呵护,尤其要呵护好奇心。要使学生的个性之花开得鲜艳,教师必须给予精心培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不指导,学生就不会阅读思考;对学生偏离文本价值的独特理解,教师不引导矫正,就会使个性阅读走入歧途。

1.指导思考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创新思维。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一边写批注等方法习惯,尤其要教会学生独特感悟文本的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换位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反应的过程。如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会怎样做?当凯巴伯森林毁灭后会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弥补?其三要教会学生大胆想象。如教学《七色花》时,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拥有了最后一片花瓣,会怎么做?有的说:我要把他送给小溪,让小溪像以前一样的清澈见底,使鱼儿有一个欢乐的家。有的说:我要把他送给灾区儿童,让他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其四要教会学生发散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进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途径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时,让学生思考讨论:除了“学鸟叫”给游击队传送情报的方法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会说出多种不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与课文中的方法进行对比。

2.矫正价值取向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课程目标制约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课程标准》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也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一教师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老师让学生读了课文后用一个词说说对其中一个人物的评价,一学生说“我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唐僧肉冒着危险,遇到困难不泄气。”学生的回答显然是片面的,这是关系到学生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认可了他的回答,是对他今后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一个误导,这就与《课标》要求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相违背了。这位教师反问:“白骨精这样做是做好事还是坏事?做坏事咱们可不能学她,不然,坏事越做越多了。”简单幽默的一句评价,如醍醐灌顶。如此巧妙矫正,学生的感悟才有价值,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在阅读中轻舞飞扬。

由此可见教师在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坚持文本意义的“价值引导”,必须在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维护文本的价值取向,又不因此而钳制、束缚学生的思想与他们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

四、浴光饮露:评价激励——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期以来,在语文阅读评价方面存在着片面化、简单化的弊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以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因此,教师应改变现状,实行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教师激励评价。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评价中去,实现评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功能,通过自主评价,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的权利,要教给评价同学的方法——先赞扬优点、再提建议。其次要学习评价自我。如问:“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你为你今天的学习情况打多少分?”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评价激励有如让学生沐浴阳光,吮吸雨露,让学生个性发展“茁壮成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闪光点及创新火花,采用有效的评价激励手段,就能产生“能动”效应,激励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潜能;就能使语文课堂成为生命生长的苗圃,生命享受的乐园,生命创造的天地;就能使语文课堂的个性之花、创新之花开得更多更灿烂。

参考文献:

(1)龚春燕,何云山.创新学习论[M].北京 红旗出版社出版1999.5。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oo3.6

(3)熊生贵.新课程:教学创新新视点[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4)谭小林. 扬长教育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改革[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4)。

(5)商德远.?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的引导[J],?小学语文教学.2005(10).

(6)陆华山\吴雪莹. 个性化阅读应有“度”[J],基础教育研究,2008(2)

(7)金彦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2008(11)

第4篇

1.创设民主氛围,营造自由心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进行延迟评价,将重点放在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如何加以改进上,“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一次,一位同学将一小段文字中的三句话数成四句话,我让他请三位同学加上他自己每人读一句。结果,三位同学读完了,他没读上,从而使他明白自己将分号当成句号的错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就会使他们感到自由与宽松,从而唤起创造的欲望与热情。

2.启发质疑问难,鼓励标新立异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是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表现,也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如学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课时,书中描写了内洞的景象:“……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有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这双龙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十分激烈。我提醒他们:“像与不像,是要根据课文内容决定的。先认真分析课文,想出充足的理由驳倒对方。”待学生再次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有的说:“从字面上理解,‘有点像’就是有一点像,而大部分不像,总的来说还是不像。”显然说理性不强,难以服众。他话音刚落,立即有学生起来反驳:“理解错误,有点像,应该是像。因为它们是由石钟乳积淀而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可能十分逼真。而且文中指出‘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是说像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张牙舞爪的姿态。而洞中光线很暗,大体轮廓很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这是肯定的回答。”……尽管答案不相同,但学生们根据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是可贵的。经过争论最终认识会趋于统一,无须教师做太多的解释。

3.利用情感情境,激发想象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得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力也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语文课本中描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均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或续写故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 黄山奇石 》一文,“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介绍得非常详细。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观看投影,一边图文对照展开想象,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金鸡叫天都”这一景点,只有文字介绍而没有插图,我便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再动手画一画,生动地再现“金鸡”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的样子。“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三种奇石,文中只提到名字,而没有具体的描述,这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后,试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述。如“天狗望月”:……像一只小白狗,长着一对翅膀,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狮子抢球”更有趣,有的说,像两只狮子面对面坐着,在争夺中间的一个球;有的说,像一只狮子抢到了球,另一只狮子不服气,伸出爪子想把球抢回来。真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学生们借助想象,既活跃了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造动机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乐趣与活力。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活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学习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可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或分角色表演;学习古诗文,可根据诗句所描述的意境,现场作画,然后配乐介绍自己的诗画;学习寓言故事,可根据情节编写课本剧……这种集观察、表演、复述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方式,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理解的同时,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例如教学《 景阳冈 》一课时,通过学习和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归纳出“说、读、演、画”这四种方法来展示文中的重要片段。随后便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伙伴,充分刻画武松这一形象。指导的、表演的、说书的、画画的,学生将武松这一勇敢、倔强、豪爽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5.实施多元互动,促进合作提高

学会交际,善于合作,在新世纪人才素质构成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也带来了另一个好处,那便是更易发掘人的创造性潜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因而《 语文课程标准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采取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异质分组的小组学习方式,即把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起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感情亲疏确定多元互动小组,如优生与优生组合的多元互动,中等生与中等生组合的多元互动,后进生与后进生组合的多元互动,优中差组合的多元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合的多元互动,为他们进行学习交流创造条件,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与奖励标准。目的是通过各种层次组成的小组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来克服差异。

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激发创新精神,互动交流,一起发现其中的奥秘,最后达成共识,解决个体所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合作比对立、独立等更能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更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失;改善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很多教师会觉得阅读仅仅是为了写作,认为阅读仅仅是一种手段,导致很多教师把阅读课当成写作辅导课。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阅读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下面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缺失问题

(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进行阅读指导之前,首先应该深入理解、剖析具体的课程内容,使课程教学形式更加偏向于互动性、对话性,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习阅读内容,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较高的合作意识以及社会互动意识。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很难跟上新教材的脚步。有的教师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仅是让学生识字、看书,并没有注重阅读内容,也没有进行互动性、对话性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 阅读教学缺乏个性

实际上,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包括想象、记忆、感知、意志、兴趣、思维以及情感等很多心理活动,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学生主体可以和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在情感上进行交流,汲取更多的精神文明营养,积累更多的知识。每个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以及个人经历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因此即使是相同的阅读的文本,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也就是指阅读的个性化。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新课程中提出了个性化这种新的阅读标准,觉得阅读应该属于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该受到教师固定教学方法的局限和束缚,也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代替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都不是那么注重阅读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也没有指导学生正确的个性化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乏味,认为阅读课可有可无,这样自然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成效低下。

二、 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 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兴趣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可以使学生更加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后,才会有动力继续进行阅读学习。上课前,教师一定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主、独立思考,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学习《黄山奇石》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话题,让学生们学习这篇课文后自己担当一次广告设计师,根据黄山的特点写几则具有特色的广告语,使更多的人了解、向往黄山。往往像这种话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很多学生会觉得很有趣,参与积极性会比较高。

(二) 实现个性化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千万不能采取统一的阅读教学方法,也不能抱着使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等生的想法,而是应该确保优等生和后进生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以及发展,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使不同爱好以及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直接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理解,应该让学生可以在各种情感活动中有进一步的理解和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那些条条框框的局限性,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体验语文学科的魅力,追求真善美,实现个性化阅读。

(三) 阅读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很多课文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有作者对于某个时代的独特感受。比如,《金色的鱼钩》、《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都是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代表作。这些作品反映的时代和现代小学生差距可能比较大,文章写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也相差很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很难亲身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向学生讲解一些旧中国的社会背景知识以及旧中国人们的贫困生活,更学生更好的了解在过程中的艰苦,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进一步延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的书籍非常有限,而且小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也比较有限,因此有的学生很难理解阅读文本。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引导学生超越课堂,走向更为广阔的视野,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明确(下转第152页)

(上接第147页) 阅读教学的缺失,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集中培训

本学期充分利用网络培训优势,开展岗位集中培训,共24学时。学习中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各教研组进行了集体讨论,并且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效果较好。讲座内容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经过参与、探究,主动获得的知识,更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并使创造力得到发展。

二、教研培训

重视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中的作用,集中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馈、总结,把每一次公开课当作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务处督促、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提高活动的含金量。

今年月,语文组组集体研讨了郑清老新的上岗课《黄山奇石》,课后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听课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还形成了书面反思,使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数学教研组也一样,在确定主题《认识钟面》后,全体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独立备课,最后统一达成一份教案,由周艳老师执教。课后,教师们认真评课,认真反思,把活动再一次推向。综合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研讨活动,根据研讨的内容确定一主题,教师们进行自我备课,又在组长的带领下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各自解说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后根据交流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一份优秀教案。选定一教师进行试教,进行认真评课、交流。

尤为突出的是教务处开展的“骨干教师献课活动”,校长、学校行政领导都能积极主动带头上课,带动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主动上课,集体研讨,反思实践,校园内教师热情高涨,教研氛围浓厚,使校本研训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校本培训

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校长作为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本着务本求实的原则,对“自修--反思--实践--研究”的培训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突出了根据需求自我进修,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1、自修。自修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学校规定自学内容,自学进度。每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达到20学时,2000字的笔记,并且字迹工整,书写认真。

2、反思。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在实践中形成“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3、实践。实践是教师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尝试。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检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主阵地。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公开教学。每学期都要搞评教评学活动,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找出得与失,找出理论依据,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课,教师们通过评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写论文、随感、案例分析、优秀教案等多种形式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教师们都能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写出成形的经验总结。将学到的新思想加以消化,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本学期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走出去”吸收新的信息,使教师开阔眼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学期,除依照上级有关规定选派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培训外,还及时收集各种培训信息,根据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其他各种交流研讨活动,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每次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都要写出培训讲稿,认真组织二次培训活动。老师们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将心得体会撰写在教学日记中。

四、存在问题,亟待改进,确保培训工作持续开展。

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现为:

1、部分教师认识不够,忙于应付,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有些教研组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及时完成所有的培训内容。

3、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4、培训应注重实效性,避免走过场,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第7篇

一、教学者的角色定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者的角色做出了一个新角度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两个词是对教学者角色非常明确的定位。教学者只有对自我的角色定位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

可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思想、习惯和体制使很多教学者只是在扮演着传道、授业的角色,大多数学生始终处于单项的被动接受状态。然而,学习的本质在于主动探究,学生只有真正做到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尝试性学习,才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质的飞跃。这便意味着教学者不可以再越俎代庖,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者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灌”为“导”,也就是“导趣、导疑、导思、导创”,让学生把握学习的真正主动权,同时又教给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学者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引进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课堂也有很多实践形式,以下便介绍两种创新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与孩童天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上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会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但是他们爱动、爱玩、爱做游戏。教学者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创设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情景和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以《黄山奇石》这一课为例,教学者可以在多媒体视频上放映一幅美丽的图画(图上是黄山的美丽景色以及各式各样美丽的岩石),然后教学者可以指着这幅图对大家说:“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大岩石,可不可以啊?”当学生们的注意力便被美丽的图画吸引过来的时候,紧接着教学者就可以对学生们说:“请大家仔细认真的观察,然后对我说你们在图画上都看到了什么模样的石头?”这时,学生们就会仔细地看着图画,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有的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不已:“我看到了吃香蕉的猴子。”“有长鼻子的大象。”“好像是仙女下凡啊!”……在这个时候,教学者便可以抓住时机,表扬学生:“同学们的眼睛真敏锐,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就发现了那么多可爱的‘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和这些‘动物’交个朋友好不好?”于此同时,教学者可以把“猴子、大象、仙女……”等词语贴在相应的岩石旁边,以图片和文字相对照的方式,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词语。孩子们便会一个个指指点点,摇头晃脑的读着。

教学者以孩童的天性和课文内容相融合,以趣开头,图文并茂,精心设计导入语,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者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他们们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和生活其实就是一回事,通过学习语文,然后懂得如何生活。教学者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创造这样一种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情景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好的达到表达及口语交际的目的。

例如:《日月潭》这一课,当教学者通过对《日月潭》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月潭的美丽风景。教学者便抓紧时机对学生说:“通过对《日月潭》这一课文的学习,我们对它的美丽风景都叹为观止。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假如今天在这里要招聘几名‘日月潭’的景点导游,你们想不想应聘当这个导游啊?如果想要的话,现在我要对你们进行导游考核,你们向游客介绍日月潭的相关知识。谁介绍、讲解得最好,谁就能成为景点导游。”这样一来学生们反应热烈,拥有高涨的积极性,教学者让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让学生们主动举手上台参加景点讲解。学生们连珠妙语,妙趣横生地运用了某些广告用语,极好的介绍了台湾日月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还能够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我。

三、结语

第8篇

一、 阅读应逐次分层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的本意在于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句意,并能大体了解文章的思想表达。教师的范读要求有一定的语速、咬字清晰、文章情感表达到位。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音乐来搭配突出文章情感,也可以运用辩论来突出文章主题,或是模拟文章情境分角色演绎等,进一步凸显文章的主旨。采用这样的方式方法,更能让学生从情感或内需上提升和延长注意力,也能弱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2.集体朗读。

集体朗读的好处在于,发挥集体声音共鸣的效果,让孩子被动地去接收文章的字义、句意和生字词读音,进一步明确文章字句的含义和整体意思。集体朗读,解决了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这个问题,使被动的学习通过集体阅读的方式逐步转向主动的阅读。选择集体朗读,我们的目标就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即解决生字词这个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大意,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拉近文章思想和学生个人理解之间的距离,基本上解决了所有层次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难题。

3.默读、分角色朗读。

当文章已经熟读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默读专注于学生个人对文章进一步的理解,它承载的是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所以采用默读就对文章内容有一定要求。比如《黄山奇石》这类景物描写的文章,需要的是学生个人对美的理解,从而在默读中与文章内容形成共鸣,进而理解文章思想。

分角色朗x则专注于学生对文章角色矛盾的理解,将矛盾从文字的描写展现为语言、动作、神态之间的冲突,使矛盾直白化。如《司马光》一文,可以让学生分演司马光和缸里的小朋友、缸外的小朋友,着重凸显掉进缸里那一刹那每个角色的神态、语言、动作,使死的恐惧、对生的向往直透学生心灵,最终实现生命教育。

二、 阅读应内化情感

1.读进去,悟出来――他悟化自悟。

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应对文章的教育意义进行阐释,使学生明白文章之外的含义和自己学过这篇文章之后应体悟的意义。这里需要教师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文章本意进行共鸣,形成故事事件类的讲解,便于学生从故事里寻找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初步体悟。如《司马光》一文,文字本身不多,但最后对于生命的教育意义升华很高。在分角色朗读时,教师应对每个角色的表情、语言、动作,进行故事性分析解读,从人的生存本能出发,淡化对死亡的恐惧,突出对生命的向往,从而阐释生命的意义。这样一个走心的体悟过程,才能实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2.扪心自问――自悟变升华。

扪心自问,要的就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些浅显道理进行习惯性的体悟,从被动的习惯养成到下意识习惯体悟,使学生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受到教育。如《司马光》一文,生死间有大恐怖,但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体悟不到或是体悟很浅。我们教学完这一课后,学生的体悟基本都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注意安全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成主动的下意识体悟习惯,就会有一个换位思考、反思、慎行等思维过程,最终有一个成熟的思考和体悟,形成修身、养性的主动习惯。

第9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242-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那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不断探究、反思,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两方面谈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其自身特点,最主要的一个就在于“有情趣”,同时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于是,课堂上我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达成师生情感共鸣,相互尊重,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见证了吕叔湘先生的观点: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可见,“活”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更是语文课堂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二、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引发活跃的氛围中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没有多的时间带你们出去玩,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一游,大家有兴趣吗?(生:有)师:那里的山特别高,而且山上的石头很多,很怪,每一个石头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不同的姿势。大家去了可要用心的记。同学们窃窃私语,还没有等到打开课本,一只只小手犹如雨后春笋,大家的提问就像开闸的水,随着课题的板书,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都迫不急待地打开课本,认真的观察文中的插图,自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去了解黄山上的奇石。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调动的氛围中让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

四、以微笑的方式提高教学艺术,从和谐的氛围中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