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息化建设规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10 00:12: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化建设规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1篇

关键词: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108-01

Discuss of the Group Enterprise in Informatization Plan and Construction

WENG Yong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12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oup enterprise's informationization from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group, and unified some experience of some group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lan to introduce the mechanism for imply and safeguard informationization pla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group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plan

1 引言

在建设科学发展的社会中,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集团企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集团企业的发展还很年轻,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加上企业的生存环境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环境、资本市场、产业格局等因素影响,我们还很难照搬照抄国外成功经验,所以中国集团企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由于其投资不菲、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很多集团企业不事先进行认真规划和充分准备而匆忙实施,导致无法支持集团企业的业务与经营活动,从而对集团企业实现未来的信息化战略产生严重制约。

2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战略高度

表现为集团企业较少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考虑信息化建设问题,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集团企业还未形成定期制订或修订中长期信息化规划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定期考虑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而不是缺什么就建什么,缺乏总体规划。

2.2 缺乏统一规划

集团企业各个成员企业信息化各行其是,个别企业信息化可能做得不错,但集团不能分享成员企业的信息,集团与成员企业之间没有共同的网络,信息交换还处在公文、报表、电子表格的时代。

2.3 信息化程度不高

国内新组建的集团普遍存在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局面。其信息化仅仅停留在集团财务、办公、报表汇总等,其他业务仍然处于各行其事的局面,这个领域基本被国外软件垄断。

2.4 缺少复合型信息化人才

现在我国很多集团企业信息化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使得各级信息化决策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问题,往往从技术和成本角度选择高校和纯软件公司进行白行系统开发,增加了项目的风险。

3 加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措施

3.1 强化思想认识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思想认识。为此首先领导层要坚决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能会涉及到原有流程的改造,会影响到原有的工作习惯。有时甚至会需要进行局部组织调整,可牵涉到部分利益分配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必须依靠管理层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排除阻碍,建立起更有效率的工作流程。其次是成员企业的积极配合。由于是集团整体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因此必须要求成员企业进行配合才能推进。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让成员企业清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集团整体及成员企业的积极作用,让他们愿意配合。当然,在系统建设时也应站在子公司的角度充分考虑,得出彼此满意的方案。

3.2 明确集团企业现状

对集团企业当前形势进行分析,是规划的基础和依据。首先,通过对集团企业战略的分析,明确集团企业的发展目标、需求以及

各个关键部门需要做的工作。其次,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第三是分析集团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状况,包括基础设施、应用规模、应用层次和人员素质等。第四是了解成员企业的信息化状况。由于很多集团经营的业务种类范围广,各子公司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其各自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也往往存在差别,随着系统的增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母公司要获取各专业子公司的信息数据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在进行集团层面的企业信息化规划调研时,应详细的列出本部及各子公司的所有资源清单,深入分析同类系统在各子公司的特性,找出其共同点与差异性,以便为以后进行系统改造、系统互连时参考。

3.3 合理确定信息化建设目标

为了有效规避、减少风险,在严格遵照国家、行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集团企业必须拟定信息系统建设中采用的各项标准,如数据标准、编码标准和流程标准等。标准的选择应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顺序依次执行,使建设的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用性、兼容性、扩展性、协调性和一致性。比如中粮集团信息化建设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应对其他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围绕集团国资发展战略,该集团提出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推进四大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广域网网络和数据仓库平台,初步建立实现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的集团信息化应用平台,为集团领导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近期将围绕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来开展,以此为基础形成数据集成模式的集团信息化总体架构;将来为配合集团集中控制的应用系统建设,形成应用集成模式的总体架构,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3.4 加强人才建设

信息化建设规范的核心是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其是集团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应将核心人才与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战略以及实施这种战略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联系在一起考虑。信息化核心人才是拥有信息化领域核心知识和能力的人。他们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此需要不断地培训投入。如何建立一个系统,把信息化从业员工个人的能力转化成组织的信息化整体能力,企业的团队激励方式都将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建立。我们认为,在集团企业对信息化核心人才的激励方面,一方面注重给予薪酬待遇的提高:如为人选核心人才的薪酬水平享受同级别带宽中更高位置,并保证具有市场竞争力;针对核心人才设立专项奖金等。更重要的是,为核心人才提供一个职业发展的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国内外培训:为核心人才定制高端培训,包括国外、国内课堂以及在线网上课程。教育:公司为核心人才提供与工作相关的教育机会,并提供一定资助。工作机会:优先参与集团内、外跨地域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机会;以及优先参与本地域重大战略、管理转型与改进项目机会等。

4 结束语

总之,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集团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国集团企业将会面临更多国际同行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上的业务方面,在企业信息化水平上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谁能更有效地掌握信息、更快捷地做出反应,谁就能掌握市场上的主动。

参考文献:

[1] 邹来龙,杨晓晨,王武耀.企业集团信息化组织结构研究与规划策略[J].电力信息化,2004,2(10):21-24.

[2] 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规划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3,3(5):7-10.

第2篇

1、本院及基层医院计算机资源不足以及老化严重,逐步解决各个科室不足问题,未来3年内预购计算机800左右。

2、考虑计算机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新买计算机用不了几年就面临被淘汰风险,固想建立桌面虚拟化系统,一来解决部分计算机配置较低资源不足问题。二是解决部分计算机本机资源浪费问题。三是解决系统故障问题,如出故障为统一问题,减少维修人员工作量及成本。

3、考虑本院未来2年内,网络及硬件环境所限,因数据中心新建及网络安全等保评级。未来3-5年内还仍需加强网络方面建设。网络环境风险越低开展的业务越多也越广泛。云桌面、云存储才能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

4、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目前总医院及基层单位都没有远程会诊的建设。只有总医院本部有个宝石花视频会议室。目前只限用于远程视频会。未来3-5年内实现以总医院本院为中心的区域会诊中心。既能与基层单位的远程会诊,也能与任丘矿区外医院的远程会诊。

5、机房数据存储。目前总医院业余越来越广泛,数据越来越庞大。要求存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未来3-5年内现有存储设备部能支撑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考虑数据托管。既数据托管到其他运营商的机房内,这样能减少本院的投资成本,但是对网络安全环境要求过高、也应当考虑数据安全问题。

6、未来3-5年乃至以后考虑建设以本院为中心的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区域体检中心、区域远程会诊中心等。

7、数字化医院统一视频服务平台。既远程会诊、远程视频会议、远程监控、手术示教等集成在一体的统一平台。

第3篇

关键词:劳动就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

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概述

1.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形成依托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人事人才服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需求,采用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技术,着力打造统一规范、先进实用、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利用该信息化平台向下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业务办理流程,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向上可以有效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应用系统的整合与集成,提高整个部门IT应用架构的关联度与集成度,从而提高对部门领导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知识支撑能力;对外持续完善和丰富公共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内可以加强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办公和决策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水平,降低事务性消耗和行政管理的成本。

1.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内容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以及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最终建立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和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其中,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协同办公平台,用于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二是通用办公平台,包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三是内部门户平台,用来实现整个部门IT的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四是义务流程统一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办公系统等提供统一的业务流程服务;五是数据集成平台,该平台用来建立一个可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同步、共享、交换的数据处理中心,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六是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来解决用户访问平台的权限和身份真实性安全认证的问题。

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 坚持科学规划,避免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

像城市建设的规划一样,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应做好开始的规划工作,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规划。其中,在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要求相关的规划方案要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信息资源,建立集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以及面向社会的远程培训、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与一体的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还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信息特色的数据资源库,从而有效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滞后和信息落后的问题。

2.2 强化就业服务能力,解决就业服务平台深度和广度覆盖问题

建设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一个专门针对就业服务部门业务管理软件和就业服务平台,应该在积极促进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全面深入的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向各个基层单位的延伸,全面推动各级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全面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确保上层决策者充分、准确、快速掌握各基层的就业情况,为其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要确保为地方就业人群提供规范、标准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为就业者提供良好的标准化就业服务。

2.3 加强应用系统整合工作,解决平台协同应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要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和效率,还要解决各级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办理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各级决策者全面、准确、快速的掌握各项数据和指标,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地支持。因此,相关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应利用门户技术、关联分析技术、应用整合技术、数据仓库等复合型IT技术,加强部门应用系统的整合,提高应用协同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从而为各级员工提供一个集成的日常工作平台,为决策层提供一个高效的决策分析平台。

2.4 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要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办公的信息化,关键是要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效率。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在提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各相关社会事业的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3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设计

3.1 设计思路

随着J2EE技术和中间件产品的日益成熟,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所依靠的支撑平台的设计可以采用基于多层框架结构和组件技术的符合J2EE规范的平台设计策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电子政务规范和数据设计依据标注,以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办公,全面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灵活便捷、易于维护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支撑平台。

另外,为克服平台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引入基础平台作为业务系统开发的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以通用技术架构(如MVC)为基础,通过业务组件实现平台的共,然后再依靠应用支撑层,将组成应用的业务组件整合在一起,显示给用户。最后由专门的开发人员根据接口规范,合理设置接口属性,科学处理各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为业务实现提供灵活、高效的实现途径。

3.2 支撑平台体系框架设计

为了满足平台体系可扩展性、安全性、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可采用基于SOA的中间件技术搭建应用平台,从平台部署逻辑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如下五层:一是网络层,主要包括对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交互标准和通讯协议的管理;二是支撑层,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组成;三是信息资源层,包括信息共享域和数据交换域;四是应用层,主要由工作流管理平台构成;五是展现层,包括内网信息门户、领导办公门户、内容管理以及即时消息通讯等。

整个支撑平台体系的核心包括应用支撑域、信息共享域、数据交换域三部分。其中,应用支撑域集成有内部办公、政务门户以及内容管理功能,主要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应用提供流程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域是以接口封装的形式为应用支撑域中所需要的应用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流程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交换域以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了可覆盖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所有业务的数据交换平台,完成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系统业务数据的同步、回转、合并等一系列操作。而基于MQ的消息中间件为整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底层数据传输通道,提供了安全保障机制,可以很好的保证核心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姚诗慧.劳动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2]丁新军.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分析[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0,19.

第4篇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政府、企业及社会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改善自身的工作效率、生产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进行的各种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工程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

第三条

我市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联合共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适度超前地实施信息化建设。

第四条

设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是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机构。市信息产业局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全市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工程管理、信息应用培训、信息安全以及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信息化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本部门和本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应当确定一名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人,并确定一名技术人员作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联络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信息化工作。

市信息中心作为全市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管理和服务部门,技术上负责全市政府部门公共资源的建设和管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监管。

第二章

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六条

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由市信息产业局组织有关部门拟订,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编制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和*省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

编制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

第七条

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生效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变更;确因需要作相应调整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八条

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经济功能区应当根据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专项规划和区域信息化规划,报市信息办审核并经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检查政府各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

第十条

市信息产业局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三章

信息产业

第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业。

第十二条

市信息产业局应当会同市经贸局等有关部门编制*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信息产业发展。

第十三条

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开发生产的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没有强制性标准的,鼓励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第十四条

在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和中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市政府就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开发、生产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

第十五条

市信息办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信息服务业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公平竞争,维护国家和用户的利益。

第四章

信息工程

第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信息工程,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等工程。

第十七条

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应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建设方案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核后,由市信息办批准执行;非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施工及质量监理方案报市信息办备案。

第十八条

市信息产业局和市发展计划局审查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行业垄断。

第十九条

信息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并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标准,保证建成后的信息网络、应用系统能够互联互通;没有强制性标准的,鼓励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第二十条

市信息产业局及其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信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建立并完善信息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

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由市信息中心负责具体监管。

第五章

信息资源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信息资源,是指本市范围内的组织和个人在履行职责、机构运行或者开展社会活动时及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和使用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具有一定社会应用价值的信息。

第二十二条

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均归政府所有,任何政府部门不得对应当公开的信息资源实行部门垄断。

市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并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对各领域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实行宏观指导和监控。

市信息中心负责全市政府部门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发、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对纳入全市范围内信息化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必须提供共享接口,通过市信息资源及网络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数据交换,实现互联互通和办公自动化。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必须将有关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及依据等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资源,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并履行开发、更新信息资源的义务。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网上对外公开的信息,应当允许社会组织和公民无偿查询。

第二十五条

公共信息网络的经营单位和利用公共信息网络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确需收费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六条

公共信息网络的经营单位和应用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制度,接受安全保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合法授权,不得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妨害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

第二十七条

申请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单位和用户,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办理有关接入手续,并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第二十八条

信息提供者和信息者通过公共信息网络信息的,应当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网上信息,必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对网上信息内容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文件不得在网上运行,政府专网上运行的文件不得进入互联网。

合法的信息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信息所有者许可或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删除、修改信息网络系统中存储的信息。

严禁和使用危害国家安全、内容等国家禁止传播的信息。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擅自变更规划、或者不按总体规划内容制定专项规划和区域信息化规划的,由市信息办提请市政府对违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九条规定,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由标准化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所建设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不提供共享接口,或者不将本单位应当公开的信息资源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或者不履行开发、更新信息资源义务的,由市信息产业局提请市政府批准后对违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第5篇

关键词:集团企业;建设目标;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信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集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加上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因此集团的中国企业管理,有很多问题。因此希望学习,探索集团的企业信息技术规划和实施意见,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

1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现状分析

(1)企业大量的员工流失,提高企业数据的风险。很多企业员工的流失是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流失势必会给企业发展的长期流动性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的影响。在短期内也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人事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复杂程度。除了一些在主要业务领域突出的企业集团围绕建设信息技术,如ERP这样,制造业的共同的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横跨多个行业,导致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思想一样,非常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缺乏统一规划企业集团。各种企业信息化走自己的路,个别企业的信息可能做得不错,但本集团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及成员企业信息化交流的正式文件,报告,电子表格常见的网络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时代。

(4)信息化程度不。新成立的集团广泛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它的信息仅仅是在本集团的财务办公室,报表汇总等,其他企业仍然在个人行为,国外软件的垄断领域的基本情况。

(5)缺乏认识。缺乏认识,我们说,一方面,内部管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短期规划的企业,这需要内部和外部不争的特定情况下,领导者需要进行分析和重要部署,规划和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标准化的系统是相对落后。信息标准体系的落后,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团企业IT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时机尚未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标准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今后的工作。

2 信息化的服务与原则

几乎所有主要的国际企业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当然也包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的专门知识,下属企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有效地减少专利支出的浪费。这些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相对做得比较到位。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规划应考虑的几个关键的共享区域。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程度相匹配的组策略能够做到。

原则:企业自己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而缺少与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各个权属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又缺乏从集团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的考虑。

信息化规划首先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按其层次逐渐细分并展开,直到分析到最后的每个具体的权属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式。针对每一个分析层次的特点、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层次分析内容的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管理和业务服务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业务发展和管理变革做出的总的规划。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部分。

3 加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策略

(1)企业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传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途径。传统的方式,获得可靠的员工肉眼,手数或用仪器测量的原始数据。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货架重量感应装置的库存量自动测量,自动监测设备,而不是责任。它的自动感应设备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精度高,24小时的实时数据采集,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

(2)加强执行的标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实施的众多的“信息化孤岛”,势必会形成,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实施工作,并监督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到正确的执行标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3)管理规范化。明确各人职责,增加责任感。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4 结束语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的基本纲领,其核心内容是从业务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使信息一致的总体协调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为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县信息化发展,明确未来五年我县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和方向,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广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用信息技术优化政府服务职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县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建设了环盖全县的光纤传输网、高速宽带通信网和宽带ip城域网;实现了县城芦台、淮淀、任凤有线电视入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无线网络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

——电信业迅猛发展。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2.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3万户;adsl用户近9000户,出口总带宽为3.5g;移动电话用户为14.3万;县城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为100%。

——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县政府于20__年5月正式建立了xx县政府门户网站--xx政务网,设立了xx概况、领导介绍、xx经济、社会事业、社会保障、xx名人、县长信箱、xx视频等栏目,在此基础上筹建了覆盖全县14个乡镇和连接近百县直单位的电子政务内网,初步形成了办公自动化的格局。有部分单位及乡镇申请了域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业务专网。

——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20__年,我县在市农委、市信息化办的统一要求下,启动“村村通”农业信息化工程,搭建了覆盖全县14个乡镇283个自然村的专用网络,建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系统,实现了全县各村队上网,为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建设态势良好。“校校通”工程广泛开展,全县中小学大部分都配有计算机教室,各校都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师,各中学及中心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为我县信息化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五”期间,我县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重复投资与低水平建设并存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分散,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较低;信息化软环境的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软件和开发尚属空白。政府内部办公网、专网和一站式服务公众网、各行业信息系统和各专业数据库还有待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综合交换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县“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服务社会、稳步推进”为指导方针,紧紧围绕我县“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总目标,以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以电子政务整合优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方面的深入应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和我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指导方针,我县“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即:由县信息化办公室制定全县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规划,各单位、各乡镇按照总体规划作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以县政府为主导,统一开发,综合利用,行政部门以政府网络交换平台为标准,避免各自为政,各不相容,实现各单位建设的局域网与政府办公网互联,并实行各种公文和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确定重点工程,按照网络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分步实施。

(三)总体目标

到20__年底,建成功能完善的县政府信息网络综合交换平台。提升政务专网使用功能,实现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为公众提供内容丰富,信息查询快速,业务办理方便的“一站式”服务网站。

逐步建成功能完善的专业信息系统。优化信息数据库,建成xx企业信息网、农业信息网、旅游信息网、远程教育网等专业网站,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成全县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逐步为全县人民提供涉及家庭娱乐、家庭购物、家庭

银行(网上缴费)、家庭教育等一系列方便快捷的网上应用。

建立较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和管理体系。

三、我县信息化建设具体任务

全面提升我县信息服务能级和竞争力,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形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一)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覆盖全县各镇的数据通信网、数字移动网、多媒体信息网,以atm、sdh等光纤传输技术,构建全县高速宽带运载网络。逐步开发微波通讯网络。全面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户,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声音、数据、图象双向交互传输,实现终端用户接入宽带化。开发数字化电视传播,推进广播电视节目上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

(二)搞好电子政务建设

1、整合政务网和办公业务网。高起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行政资源,在实现各单位内部办公网与政务内网连接的基础上,实现部门对外业务网与政府网络中心平台信息整合交换。逐步将政务网建成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应用和数据采集查询平台,确定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并确保能与上级信息平台相衔接。

2、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各行业在建设单位局域网的同时,积极开发本行业信息系统和建立信息数据库。我县重点建设的信息系统有:政府宏观经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财税管理信息系统、外贸管理信息系统、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公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的信息数据库有:综合经济信息数据库、企业数据库、公众数据库、商品价格数据库、农业数据库、国土资源数据库、社会保障数据库、人才信息数据库、影视节目库。

(三)加快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大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力度,重点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改变管理模式,改变生产流程,改变营销理念,应用符合信息时代的管理方法,提升我县工业产品竞争力,实现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建立企业上网统一平台,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电子身份认证,开发网上业务,建立企业数据库、信用信息网、经贸信息,为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加快社区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业建设

在中心镇和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信息化社区,建立连接家庭的多功能社区信息网,为用户提供综合高速宽带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网上保健、视频点播等服务。开发网上缴费系统,建立水费、电费、电话费、管理费等资料库,引进网上支付手段,建立缴费平台,使居民足不出户可缴纳各项费用。建立网上安全报警系统,与公安、消防、管理处联网,实现防火、防盗、停车等自动管理。

大力推广信息咨询服务,开展政策法规咨询、气象信息、旅游信息、交通信息、房屋中介、劳务、家政等服务;鼓励发展信息接入服务、网吧、计算机培训,普及信息技术等应用。

(五)积极发展信息制造业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在企业中大力推广信息应用技术,增强竞争力。要开展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等活动,加快信息制造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加快我县信息服务业发展,涉及领域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实施突破,促进全面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县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落实信息行业管理职能,明确其组织协调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对信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和管理的职责。各镇各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工作落实。

(二)强化投资政策引导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必须积极运用调控机制,建立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环境。增加政府投入,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政府重点信息化项目经费的支出。引入竞争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招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换资本,把有市场、有收益的信息工程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产业。

(三)推进信息化教育和人才的引进培训

强化社会信息化意识,提高全民操作技能,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普及信息技术,营造社会信息化应用氛围。加大学校计算机教育力度,在中小学普及开展信息技术课教育,在中等院校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县政府信息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加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培训。

第7篇

关键词:财务信息系统 建设规划

一、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宁海电厂信息系统的架构。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是将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宁海电厂运用了ERP系统中的FMIS财务核算、HRMIS人力资源管理及SCM物资管理三大模块,同时在ERP系统中新开发了合同管理模块及费用中心,通过数据接口实现了与BFS++及基建MIS两大管理系统的衔接。ERP的核心模块是FMIS财务核算模块,是企业所有数据流的归集。

(二)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在FMIS核算模块中,数据查询不是很方便,必须借助DISCOEVER系统进行查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2.SCM物资管理模块虽然与BFS++建立了良好的接口程序,但是在数据打包导入SCM物资管理模块中时,数据出现了断点,不利于数据追溯,采购员须建立台账进行辅助管理,浪费了较大的人力。同时采购申请无法做到与采购预算衔接,不利于采购预算的控制,对降低库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领料申请、审批在BFS++中进行,只是通过会计科目映射导入到SCM物资管理模块中,不利于预算控制和精细化管理。

3.合同管理模块未与SCM物资管理系统形成良好的衔接,未对物资类的采购形成有效的控制。由于物流网还未实现人工类采购、招标等管理功能,合同管理模块也未能与物流网形成对接,招投标在系统外进行,合同管理模块流程不够完整。

4.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标准化功能涵盖固定资产新增、处置、调整、计提减值准备、资产折旧、资产会计期间。由于资产模块未与总账关联,资产的新增、处置、调整等均需建立手动台账,在总账模块手动进行账务处理,无法由账务对资产进行追溯。

5.HRMIS未能将企业缴纳的保险、公积金等充分管理起来,不能将数据传递到FMIS模块中生成凭证,工资、保险等审批不能在系统中进行。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具体规划

总体目标:信息系统建设要紧紧围绕宁海电厂的发展规划,立足于实际,着眼于未来,坚持“目标明确、统筹规划,分块实施、有机统一、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务实有效”的建设思想,建设适合宁海电厂发展的信息系统,提高管理层的综合决策水平、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具体规划:根据目前宁海电厂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结合宁海电厂发展战略规划,在国华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财务部的指导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拟开发资金管理模块、预算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银企互联系统、智能分析模块等。

参照国华电力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根据目前信息系统的基本建设情况及难易程度,将信息系统建设分为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的时间跨度是2014-2020年,远期规划的时间跨度为2021-2030年。

(一)近期规划。根据国华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及财务部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近期将实施开发资金管理模块、预算管理模块及合同管理模块优化,实施时间为2014-2020年。

1.资金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借还款、委托贷款、票据管理、利息计算、资金集中管理等功能。2013年国华电力公司开发了总部资金管理的功能,宁海电厂计划于2014年对该模块进行功能拓展,开发实际适用于厂级资金管理的功能,同时与合同管理模块、费用中心衔接,实现资金计划自动生成、上报及统计分析,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预留与预算管理模块的接口,在预算管理模块开发时,加入由预算业务计划主导的资金预算,由系统自动生成年度、季度及月度资金计划,平衡资金需求、生成融资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借还款计划及资金支付计划。

资金管理模块与费用中心、合同管理模块的衔接,将有效控制资金的支付,无资金计划的项目,系统自动禁止支付,待资金计划变更完成后方可完成支付,将有效地促进资金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同时资金计划通过合同管理模块及费用中心间接地与预算业务计划建立联系,通过预算业务计划控制资金计划也将变成现实。

2.预算管理模块是企业围绕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融经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薪酬预算、财务预算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化工具,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预算的编制、上报、审批、执行、统计分析、变更、风险管控等,同时预算管理模块与资金管理模块、费用中心及合同管理模块建立数据关系。预算编制注重细化业务计划,将业务计划具体到项目内容、时间、责任人、工时、人次、单位人工成本及所需要的材料备件的数量、单价等信息,主要目的一是加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二是为今后开发生产管理模块预留接口。

3.合同管理模块的优化。将BFS++的物资采购申请、领用申请移植到SCM物资管理模块中,将SCM物资管理模块与预算管理模块对接,形成完整的业务流、数据流,有助于控制采购预算及领料预算。建议国华公司开展物流网的改进优化工作,支持人工类项目的询价、招标或直接采购,同时与合同管理模块对接,采购申请可直接上传至物资网,待询价、招标或直接采购形成结果后再下传至合同管理模块中,审批后形成合同。

4.建设集成化个人工作台。ERP系统功能模块较多,涉及的领域较广,业务人员或管理者不能直观地查看所需要的信息,模块之间的功能切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通过个人集成化工作台的建设,将各模块重要的数据流、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等功能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工作台上,方便不同人员的调阅或使用。集成化的个人工作台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个功能模块,是对各模块已存在功能的集成或链接。

(二)远期规划。从功能模块建设的必要性、实用性及功能模块建立基础的完整性角度考虑,将生产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及银企互联系统作为远期规划项目,实施时间为2021-2030年。

1.项目管理模块,实际是对基建MIS功能的移植,以保证从基建到生产管理的一体化及延续性,提高系统之间的整合度,达到整齐划一。

基建MIS的主要功能包括概算管理、工程管理、竣工决算、统计分析、档案管理等。将基建MIS移植的过程实际也是功能取舍、整合的过程。将基建MIS中的工程管理、概算管理、投资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移植到项目管理模块中,合同管理、资金管理、仓储管理分别共享合同管理模块、资金管理模块、SCM物资管理模块,提高系统间的融合度,在竣工决算完成后可以保持合同结算、资金支付及库存管理的连续性。同时基建未使用完的工程物资可直接从SCM物资系统中交付于生产,避免重新对数据进行整理。

2.银企互联系统是将FMIS核算模块与银行系统对接的一个中介系统,在系统中审批完毕的付款凭证,可自动提交到银行,经审批后完成付款,同时银行收款经审核确认后,传到FMIS核算模块中生成会计凭证。银企互联系统还起到银企自动对账、生成银行余额调节表的功能。

3.生产管理模块是对企业所有设备、建筑物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包括资产的检修、技改、资产报废、运行监督等功能。

(1)做好资产基本信息的整理及维护,资产按属性逐步细化。在系统中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属性、名称、型号、功能、附属结构组成、价值、存放地点、责任人、责任部门等详细信息,功能上类似BFS++中KKS码信息。每一个附属结构细化至检修所需要的材料备件、型号、数量、单价、检修或维护需要标准化的工时、人次、检修周期、检修类型、实际检修时在系统中登记检修工单等详细信息,主要包括实际检修所耗用的人次、工时、单位人工成本、检修起止时间等信息。

(2)做好材料备件、人工成本归集精细化管理,防止虚用、错用。检修材料备件的领用不再通过BFS++系统,直接通过生产管理模块,领用时,直接选择相应的检修部位,若有拆除部位的零配件,在系统中进行配件拆除操作,领用或拆除成功的零配件所对应的数据可直接传递至SCM物资管理系统中,领用零配件达到出库的目的,拆除零配件达到重新进入到废旧物资仓库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领用的材料备件与检修部位毫无关联的材料费的产生,为有效降低材料费提供了保障。

(3)生产管理模块也为基建项目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奠定了基础。在基建期,若国华电力公司在系统内已定义好标准化的设备构成,新建项目在机组容量、构造等方面与现有的生产项目存在较大的相似度,宁海电厂可直接将生产管理模块的信息共享至项目管理模块中,已存在的信息直接共享,不存在的单独设置公司级的信息。将设备的建造成本、型号、KKS编码等信息准确地维护到项目管理模块中,待竣工投产时可直接转入生产管理模块中,以实现从基建到生产的连续管理。竣工后,通过资产类别、卡片等关键信息的映射,将项目管理模块中的信息转入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生产管理模块及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数据都来源于项目管理模块,确保数据一致性,也为后续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4.智能分析模块是计算机对已存在的功能模块中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及分析,找出关键数据及根本动因,并按用户要求的模式呈现出来,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决策效率。

(1)智能分析模块必须可自定义,根据使用者的需要灵活定义,切不可在程序中固化。自定义模版所运用的取数公式、图表公式及因素分析公式在设计上要考虑数据的来源、纬度、时间跨度、数据及其影响因素的排序规则等重要参数指标。

(2)通过专业报告模版的定义,设置带有参数的取数公式、图表公式、因素分析公式,计算机可根据参数判断取数的范围、图表类型、主要影响因素,快速生成企业所需要的管理报告,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3)智能分析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智能分析建立在其他基础数据之上,只有建立起一套庞大的综合管理系统,积累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动因分析,才能成功建设智能分析模块,若操之过急,建设出来的智能分析模块也只是起到数据统计、数据对比的作用,与智能分析的定义相距甚远。

三、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安排

根据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结合目前宁海电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充分梳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业务流、数据流等逻辑关系,各模块拟建设时间如下表所示。

第8篇

关键词: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4

近三年来,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陆续成立,既壮大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审查队伍,也提高了我国的专利审查能力。而信息化建设是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各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信息化也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各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都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必要对其信息化建设进行设计与规划。

1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应当紧密围绕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建设一流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两大任务,为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专利审批和行政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为地方提供专利信息服务,从而为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统筹规划。坚持从大处规划,从小处着手,在保证中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大前提下,以永久性业务用房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为主攻方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2)服务提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中心的各项业务发展,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3)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人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4)建管并重。把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入拓展信息化应用的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化的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是以需求为导向,运用最可靠、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着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最优的成本效益模式,为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实现信息化对中心各项业务发展的全面支撑,服务于中心事业的长远发展。

2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2.1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过渡性业务用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永久性业务用房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将形成以计算机主机房为通信中心,以中心内部局域网为主干,与国家局、其他分中心局域网互联互通的数据通信平台。

2.2 完善应用平台建设。加强软件系统的管理,提高软件系统的利用率;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整合;进一步建设门户网站,完善政务公开、服务公众、推广宣传等功能。

2.3 健全制度体系。围绕着中心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等方面设计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心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软硬件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信息化服务的需要,以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为核心,扩大信息化人才规模,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相关工作能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2.5 提高信息化运维能力。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流程规范、安全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信息化运维队伍,实现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和可控化。

3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搭建信息化基础环境。开展计算机房的建设、网络建设、门禁系统建设、考勤系统建设、安防系统建设;根据新增人员规模,合理采购及配置自动化设备;在对集群打印设备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探索“以租代购、服务外包”的新型管理模式;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适时建立容灾备份系统。

3.2 大力发展和有效管理软件系统。加强对现有通用软件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软件的作用,提高利用率;建立长效机制,从采购、安装、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统一部署,推广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根据中心业务发展需要,在陆续开发的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审查业务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这些独立系统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涉及公文、人事、劳资、考勤、物资、财务、日常运行保障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涉及审查质量、任务、培训、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中心各项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3.3 持续改进中心门户网站。门户网站的建设将围绕政务公开、服务公众这一主题,对门户网站进行改版、丰富内容、拓展功能;加强网站新闻和稿件的编辑、报送工作,抓好中心知识产权工作亮点、重点和热点的报道;在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推动各处级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设计、建立子站。

3.4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机房、网络、网站、自动化设备、软件系统、信息安全、信息化运维、项目开发、信息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广泛宣传、严格落实,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制定紧急预案,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中心信息系统的使用。

3.5 全面构建信息安全体系。通过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保护中心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站以及所有数据,使之不因为偶然或者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露;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安全策略规范;定期对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技能培训,在全中心范围内开展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中心信息安全事故防范能力和员工信息安全责任意识。

3.6 组建层次化的信息化管理架构。从宏观上将信息化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决策层由中心领导组成,主要职能为对中心信息化工作做出指导性的决策;管理层由办公室领导及信息化室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组织实施决策层的重要决定,提出中心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方案,组织和协调实施,管理信息化设备和项目,负责信息安全工作,参与知识产权信息化工作的局内合作与交流等;执行层由具有IT技术实施能力的信息化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职能为执行落实决策层的重要决定,完成管理层下达的信息化工作指令,承担中心信息化具体工作。

3.7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注重知识更新,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人才队伍的培训,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拓展培训,普及信息化专业知识,提高中心职工信息化知识的整体水平。

3.8 探索信息服务体系。为加快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全面推动专利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促进地方知识产权事业的长远发展,以《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统盘规划、精心组织、充分调研,以中心对外服务的需求为导向,探索面向湖北及周边省份公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

4 结束语

京外审查协作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既能实现全国专利审查队伍的壮大和专利审查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推动地方专利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作为京外审查协作中心的基础保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鉴于当前京外审查协作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本文所提出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京外审查协作中心的健康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芳.用信息科学发展观推进规划信息化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5).

第9篇

一份公文,从省政府机关传递到县一级政府部门需要多少时间?

原贵州省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曾方举告诉记者:“过去平均需要7天时间;而现在,理论上只需要几秒钟。”

在曾方举看来,电子政务带来的不仅是邮寄、纸张等成本的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效率提高”了!

从“办公自动化室”到“电子政务处”――政府信息化在加速

曾方举现在名片上的工作单位还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但这个部门在去年底已经被撤销。“新的电子政务处还没有正式挂牌。”他告诉记者。

在省政府,曾方举所在的处室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99年以前隶属于省政府信息督察处,叫“办公自动化室”;1999年,省政府成立了“贵州省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2009年底“信息管理中心”被撤销,省政府成立了“电子政务处”。

如果把“办公自动化室”看作是省政府对“信息化”的一种尝试,“信息管理中心”、“电子政务处”无疑可以看做是在“努力加速信息化”。

信息化的第一步被认为是“上网”。

从1999年开始,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开始“触网”。当时,为确保办好省政府门户网站,省政府决定成立省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专门负责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时任贵州省省长钱运录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省政府门户网站的请示上批示:“要办就办好。使其真正成为宣传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钱运录的支持下,信息管理中心的职责得到“扩大”。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抓好政府上网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信息管理中心”将负责组织全省政府上网工作,集成上网信息,对信息资源建设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和协调各级政府和部门上网工作,规范政府上网行为……

但信息化并不会止步于“上网”,省政府“电子政务处”2010年应运而生。

在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印发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电子政务处的主要职责被定义为:负责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化规划、建设、技术与安全保障;指导全省政府系统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承办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文电及相关业务。

虽然“信息管理中心”在成立一段时间后,也开始负责诸如“公文收发”、“政务信息公开”等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但成立“电子政务处”后才把这些工作职责真正“明晰化”。

新电子政务处“起航”

2009年,是“信息管理中心”收获颇丰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 “信息管理中心”成功实现了省政府办公厅公文收、办、发的全流程网络化。据统计,2009年2月1日至12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共节约纸张约104.9万张,节约印刷排版费约36.71万元,机要发行费比上年节省约7万元;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这一系统,省政府办公厅与各地、各部门均可在1小时内完成文件收、发工作。

曾方举告诉记者,贵州省的公务收发系统在全国算最早起步的。但受限于网络建设速度较慢等方面的原因,发展速度一直不理想。“到了2009年我们就赶上来了。”他说,“现在已经能覆盖所有省政府直属部门,所有的市州地,以及40余个县政府。”

曾方举告诉记者,电子政务处还将在余下的33家部门、单位全面推广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同时,我们也在开发一种‘短信提醒功能’。它可以使下级部门的设备不需要一直处于开机待命状态,而是在接收到提示短信后再开机接收公文。”他笑着说,“这也算是对‘低碳’的响应吧。”

而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群”,曾方举则希望能消除“信息孤岛”,改变“各自为政”的现状,将政务公开的信息集中到一起以方便群众查阅。“当然,这还需要一个复杂的协调过程。”他说。

息烽:“城乡一体”的数字化理想

在信息化的道路上,息烽县正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过去,作为农业部“三电合一”第一批试点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试点县,信息化改变了息烽当地百姓的生活,人们学会了依靠信息来收益。

未来,息烽县希望到2015年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信息化之路――将各种涉农信息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通过信息化全部实现城乡共享。

数字改变生活

在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有一个“信息化超市”,农闲时节,村里的农民都喜欢来这里“玩玩”。这个“超市”里没有日杂用品,却摆放着电视、电话、电脑,农民在这里能得到关于蔬菜种植、销售,集中营红色旅游、阳朗辣子鸡等特色产业的信息服务。

“因为能提供各种实用信息,而且是免费服务,‘信息化超市’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息烽县科技局郭庆元告诉记者。

2007年开始建设的立碑村“信息化超市”,在息烽县是第一家,它是该县以“三电合一”(电脑、电视和电话)为平台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不断深化的又一体现。

2008年底,贵阳市信息产业局与息烽县科技局共同出资分别在小寨坝镇红岩村,养龙司乡茅坡村、幸福村,鹿窝乡田坝村建成4个农村信息化超市示范点,使农村信息化超市与农村远程教育网同步使用。

农业信息服务的强化,让农户逐步认识到信息的价值。

息烽县小寨坝镇茅草寨的农户有种植兰花的习惯,但农户种植兰花随意性很大,并没有认识到兰花也是一种商品。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户看到当地兰花种植蕴含的商机后,到县信息服务站要求兰花供求信息。信息后,农户种植的兰花很快便通过网络销售一空,很多农户因此收入上万元。

在息烽,信息化工程带来的不仅仅是销售渠道的改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观念变了,人们对市场、对信息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郭庆元说。

过去息烽县许多农民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搞生产,缺乏市场观念和信息观念。如今,农民开始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学会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生产。

“网罗”城乡

如何综合利用“三网资源”,实现信息、网络、终端相结合――这是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为此,息烽县采用多种信息技术和服务手段,大力推广“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实效性、覆盖面和入户率。

该县还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以搭建具有较高带宽和较完善管理制度的电子政务外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为主干核心层,以延伸到基层行政村的公网(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网络、数字电视网络等)为汇聚层和接入层,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如今,息烽县已基本实现县、乡两级联网,初步构建起由县委组织部远教办、政府涉农部门、广播电视、科技教育服务机构和通信运营商广泛参与的新农村普遍服务网络体系。此外,全县农村远程教育网站点也已覆盖全县100%行政村,并不断向农村自然村组延伸。

2010年,息烽县的信息化建设还将提速。为配合贵阳市实施完成“1311”工程,息烽县将搭建起一个县级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和完善息烽县农村综合信息传播服务体系;建设1万个信息终端。

届时,息烽全县100%乡镇、行政村都将建成信息服务站点,每个站点有1名以上信息服务人员;全县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基地都将有电子显示屏系统和上网信息点,播报和交换各类信息;LED、PC、触摸显示屏、数字电视、语音、手机短信等信息终端将被广泛使用,大部分农民还可以获得声讯、短信或网络视频等普遍服务……

黔西:信息富民的“三级服务网”

在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农民杨守金家里,电脑和摩托车成为必备的“两大件”。这位刚刚开始搞农家乐就赚了点钱的农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虽然还不太会用电脑,但是“脑子转得快”的他却固执地认为“这东西一定很有用”。

眼下,一张由县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5个乡镇和1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组成的“三级信息服务网”,已覆盖黔西全县。在这张“网”上,农民一改以往的“闭塞”,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上。

“新十万个为什么”

每年一开春,农民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年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往哪销?怎么销?……

现在,通过“三级信息服务网”,黔西县的农民清楚地知道该“种什么,养什么”了。

素朴镇索丰村的科技信息服务站,根据索丰村地理、气候等条件,为素丰村提高金钱桔产量及夏秋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并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果蔬产业,取得实效。

通过这张“网”,农民可以知晓“怎么种、怎么养”了。甘棠乡杨柳村是黔西县远近闻名的西瓜专业村,全村80%以上的村民靠种西瓜致富。以前,由于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种植户缺少作物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知识,经济效益一直提不上来。自从启动实施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后,群众种瓜的积极性大增,纷纷根据学到的知识扩大种植规模,科学栽培,全村年种西瓜1500亩以上。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一年可增收500万元。

不仅如此,农民通过这张“网”还能知道“往哪销,怎么销”。以往市场信息不畅通,农民常常是种出了瓜果却找不到市场,仍然是致富无门。如今,远程教育网成为了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市场。

黔西县科技局局长颜亨廷告诉记者,这项由国家科技部发起,省科技厅安排具体实施的“喀斯特地区灾后农村信息化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肩负着“信息富民”的重任。

在当地,这张网被认为是“打开了农民致富的路”。

颜亨廷自豪地告诉记者,自项目实施以来,农户通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如黔西县农村科技信息网站运行以来,总访问量达50000余人次,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10400余条)、农业专家系统、触摸屏、信息公开栏、短信(50000余条)、语音和信息大蓬车等方式传输信息,全县有近20万人次获得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农民通过信息应用,有的发展烟草农业,有的调整产业结构,有的引进优良种、养殖品种……

据统计,2009年黔西县农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3000元。

农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

据称,“三级信息网”建设是“喀斯特地区灾后农村信息化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颜亨廷介绍说,这一项目将根据喀斯特山区灾后农业、农村重建对信息的需求,搭建起地、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将通过整合开发本地涉农信息资源,建立地、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示范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服务队伍,分批次开展信息入户示范,建立适合当地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最终是想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服务‘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有效模式。” 颜亨廷说。

实现信息化,首先要为信息的流动“铺路架桥”。农村中农户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低。通过什么样的信息终端,才能适应农村实际需要,解决信息进村、入户、到人的问题,也就是专家形象地比作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当前农村信息化攻关的重点。

黔西县“三级信息网络”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突破,使打造农业产业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为农民致富插上“金翅膀”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到2010年底项目实施完毕时,我们将培育20户科技信息应用示范大户,带动700户科技信息应用示范农户,培训信息员、示范户、农民8000人次,信息服务最终覆盖全县26个乡镇,惠及40万以上农民。”颜亨廷说,到那时候,将实现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高效、低廉、快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信息支农、信息助农、信息惠农。

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现代化支付”的信息枢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09年贵州省金融系统发生的往来账总笔数超过500万笔,往来账总金额超过60000亿元;平均每天的往来账笔数超过20000笔,日均金额超过240亿元……而这每一笔账、每一块钱的往来,都要通过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的支付系统来实现。

人们很难想象,一旦处理这些业务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贵阳市城市处理中心”出现问题,贵州全省的金融、经济将会发生怎样的“灾难”――银行间的资金往来被中断,企业间的交易很可能无法实现,老百姓无法跨行取款……

张志刚,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科技处处长,这位贵州“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的“亲历者”告诉记者,“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贵阳市城市处理中心”已经成为我省资金流动的“高速公路”和枢纽中心。

据介绍,这一系统不仅支持公用事业费用、税款缴纳等传统的借、贷记业务处理,还对财税行库横向联网业务,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工资、政府福利津贴、养老金和保险金的发放等定期贷记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实行7×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为全省老百姓的日常支付提供了很多方便。

大到银行、企业间的金融业务、大额资金往来,小到老百姓的跨行工资发放、公用事业缴费……“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可谓无所不在,时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究其原因,“现代化支付系统”已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系统,是连接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大动脉”,是一条“金融高速公路”。它为实现资金运行高效、金融创新活跃、货币政策畅达、方便老百姓支付提供了平台。

“能够处理如此‘海量’的资金往来,这得益于人民银行信息化的发展。”张志刚介绍说,人民银行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我省人民银行开始运行计算机业务。但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水平较低,信息化的运用还是尝试性的,应用系统一般较为简单――单机运行,核心业务还没电子化。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我省人民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这一时期,我省不断融入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而成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金融统计系统等,计算机技术作为人民银行业务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越发显得重要起来。

第三阶段,也就是2000年后才真正“现代化起来”。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数据通信技术的进步,使我省人民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货币金银管理信息、财税库银横向联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系统国库核算集中系统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信息系统在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成果,现在人民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可以用计算机来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有力地支持了贵州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