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5:30: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i-meng777”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通知》,我市于2020年11月23日—12月6日在全市范围开展了“2020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
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24次,现场招聘会参加单位907家(网络招聘会464家),提供就业岗位20803个(网络招聘会9221个),参加现场招聘会毕业生数9778人;发放就业政策宣传资料5900份;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9场,参加毕业生总数1691人;开展企业HR经理进校园活动8场,企业HR经理参加110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单位23家,提供就业岗位1980个。多渠道全方位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人才服务,不断优化改善就业生态环境。现将我市就业服务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举办各种形式招聘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24场,现场招聘会参加单位907家,提供就业岗位20803个,参加现场招聘会毕业生数9778人,达成初步意向1114人;网络招聘会参加单位464家,提供就业岗位9221个,投递简历数3421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88人;其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单位23家,提供就业岗位数198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数367人,开展直播带岗7次,观看17750人次。
(二)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各地都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主动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高校。全面梳理2020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准确获取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录入实名信息系统,同时利用现有分布在全市各个村、社区的人力社保专职员对辖区内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统一作一次全面的排摸,确保实名登记准确无误。对在服务周活动期间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并及时更新到数据库中,做到动态管理。
(三)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新兴媒体各地区结合当地宣传平台,充分利用人事人才网、广播、电视、公告宣传栏、手机报、微博等途径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人才需求、招聘信息、服务政策、面试技巧等,深入解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加便利地实现创业。南湖区、秀洲区等人力社保局组织50家企业分别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嘉职院、嘉兴学院等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同时开展就业指导进校园宣传活动,发放嘉兴市就业创业政策E本通等宣传手册,为高校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
面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市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从搭建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创新方式提升就业能力、加大力度创新就业服务、完善制度实施就业援助、积极扶持鼓励自主创业等多方面入手,整合资源,畅通渠道,形成合力,营造氛围,推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公平充分就业上新台阶。
一、进展情况
1、持续开展区校对接。与华科、华农、中南财大等高校对接,新签订区校合作协议3份。参与“我选湖北•梦圆黄冈”计划,引进20余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到黄州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组织企业赴武汉理工、黄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招工引才10余场次,解决企业用工200余人。林立新能源、中船重工黄冈水中装备动力等高校院所产业化项目落户市区。正在对接武汉学院城市学院合作事宜,拟在银行建10个实习实训基地。
2、深化“千企联百校”活动。深入市区111家规上企业,征集企业技术需求30项。组织23家企业参与“千企联百校”活动8场次,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对接26场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3份,引进10名高校教授、博士担任企业科技副总,解决技术难题34个。组织科峰、中粮、中船重工、青江化工等企业申报技术创新平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3、培育优化创业项目。提升大学生孵化基地服务质效,2019年引进大学生创业项目21个,出孵项目5个,培植思勤智能、黄黄环保等创业品牌,着力优化双创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1、“双创”氛围不浓,形成合力不够;
2、高校联络站作用发挥不够,外出对接高校较少;
3、高校产业化项目落户少,创新创业平台数量不多,规模较小,成长性不强,孵化示范效应不明显。
三、下一步计划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海淀区大学生就业直通车工作总结推进会,对前一阶段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做阶段性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探讨和部署。刚才,大家共同见证了同学代表与对应的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也标志着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和效果。借此机会,我要向这些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海淀共青团工作的团中央、团市委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要向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的高校和企业表示最良好的祝愿!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市、区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周,总理主持会议,推出5项最新措施促进就业工作。其中第三点提到,要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团区委从去年开始,启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打造“1+2+5”工作格局,并将其列入2009年全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项目,这样的举措和力度,区委是充分肯定的,青年是热烈欢迎的,高校和企业也非常满意。围绕下一步工作开展,我再提三点希望:
一、充分认识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是团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三个服务的具体举措,符合党政的要求、社会的响应、青年的需要。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快了青年就业创业各项举措的推出;考虑到我国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的现实,即使当前没有金融危机,就业问题也始终是一项战略性课题。据统计,2009年我国内地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10万,这几乎相当于瑞士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算上往年毕业后尚未参加工作的近400万青年,重叠累计之后的待就业青年数将达到1000万人。海淀区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大区,在享有驻区80多所高校带来的地利之便时,理应有更强的责任意识、更坚定的大局观念和更加前瞻的战略思维,从长期性和战略性角度出发,把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做大、做强、做实、做细,真正为高校毕业学生和全区青年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以实际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青年为本。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全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能否最大范围地实现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大事。青年是新增就业的主体,新增就业问题主要是青年问题。开展青年就业实习基地工作,是共青团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联系企业、高校双方,为青年大学生出实招、办实事、显实效的重要举措,这类企业乐见、青年乐为的事情,共青团组织应该多想、多干,并且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整合资源,服务青年
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体系是共青团的优势,团组织要进一步思考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服务青年的行动。海淀共青团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整合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资源是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基础因素,没有资源,工作无从入手;有了资源,还要善于将资源进行排列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要素的效用。刚才说到,海淀区是教育大区,同时还是科技大区。科技的特点体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多,实力强。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团区委发挥青年联合会和驻区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作用,从中牵线搭桥,为双方搭建了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实现了学生的实习需求。围绕青年需求的多样化,要具有适变、应变的灵活性,进一步降低实习门槛的高度,拓宽实习领域的广度,挖掘实习内容的深度,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掌握工作经验,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个人能力。
通过在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实习锻炼,90%以上的学生找到了较为理想的工作,即使最后未必全部留在实习企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获取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有利于学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团组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通过实习,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围绕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要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查找具体原因,不断进行改进,切实服务青年的成长发展。
三、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基地的孵化作用,创业带动,创新发展
创业对就业有带动作用。海淀区有更好的条件和氛围去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无到有干成一番事业,离不开创造与创新。因此,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这个过程,就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的过程。建立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就是通过创业带动,实现创新发展,这与“创新海淀、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是相符合的。同时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必须变因循守旧为开拓创新,变四平八稳为拼搏历险,变求助等待为自立自强,变保守退缩为敢于争先。创新也是没有止境的,是持续不断的。永葆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才能具有勇于求新、不断求变的进取心态,才能在促进海淀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事业中施展才华,创造佳绩。
入选基地的企业,大部分都具有创业背景,是在中关村20年发展历程中经历竞争与挫折后成长起来的,深厚的创业文化和创新精神是孵化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的催化剂。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实习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提倡务实精神,讲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建立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就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孵化作用,一手抓就业经验提升,一手抓创新精神养成,做到两手抓两不误,让青年大学生在就业的激流中乘风破浪,在创业的环境中孵化成长。
在工作中我们时刻牢记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爱心解答有关政策咨询,对符合条件的档案接收、转出、查阅事项达到了只跑一次。在档案接收的同时我们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就业情况,掌握相关信息做好登记。
(1)2020年,我中心新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及区属企业用工人员人事档案147份,对接收档案进行信息资料整理后归档、立卷,电子登记;办理档案转出108余份;为存档人提供档案查阅、复印、投档等服务320余次;为律师、考研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存档人提供各类证明材料200余份;提供档案查询600余次。
(2)按照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工作的要求,我们对户籍所在地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对教育部下发大学生人员名单及市人才机构录入大学生人员名单,进行电话信息核实,及时掌握就业情况,通过电话,现场登记等形式,2020年我区未就业高校大学生实名制登记535人次,就业率平均达到89%以上。依据登记毕业生的需求,为毕业生免费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推荐参加就业见习、创业培训等服务。
(3)开发就业新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企事业人才需求情况,切实满足全区企事业的人才需求,我们开展了对全区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到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多家企业和卫生部门,了解人才需求,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有人才需求的企业统一参加市人才招聘活动,组织区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人才招聘周活动。组织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参加省、市、区毕业生招聘活动,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以下是2010年度我社区残协所做的几项具体工作。
(1)定期对社区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服务,共计走访服务185人次,电话问询服务54人次。
(2)4月28日至4月29日,我社区邀请了张玉、周立新、刘淑芬、张备良等4名残疾人参加了由市残联和市就业局共同开办的“创办你的企业”残疾人创业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中参加的学员都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3)5月13日,在市人民广场举办了第一届“城区残疾人轮椅比赛”。我社区由王虹和洪宝林代表参赛。在比赛时有许多路人驻足观看比赛,他们对残疾人这种“自立、自强、自尊”和对生活乐观的精神表示非常钦佩。
(4)5月15日,“助残日”前夕,市残联和市红十字会走访了我社区的周立新及刘玉芬两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去了助残金、白面和豆油。
(5)4月5日至6月30日期间,我社区残协共为22名贫困残疾人办理了医保申请。
(6)向社区残疾人提供转介服务4次,提供用品用具服务1次。
(7)为社区两名考入高校的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办理贫困残疾人子女助残奖学金申请。
以上是我社区2010年度的残疾人工作总结,请领导检查,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为社区残疾人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共青团 大学生 就业 创业
随着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高校无奈却又必须面对的难题。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长期艰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十中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到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支持青年创业,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明确共青团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关系及定位,有助于更高效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作为党和政府和青年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共青团在协助党政机关推动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的解决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指导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上作出正确选择,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切实为青年服务是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共青团组织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实现民生改善、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高校共青团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1.是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不断加剧着社会就业压力。从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110余万增长到2012年的680万,到2013年更是达到699万人。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仍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大学生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国人才资源中的优秀群体。所以总体上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也会不断扩大。但在需求量扩大的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视。高校共青团做好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缓解就业压力、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关键人才的重要举措。
2.是适合团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共青团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在青年在校阶段做好教育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毕业生进入社会敦实基础,为社会发展培育人才。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衡量共青团组织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共青团可以以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总结大学阶段的教育成果,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使自身在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得到丰富,并不断地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保质保效地做好青年教育,使之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仅对毕业生群体本身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也会在校内形成一种思想导向和文化氛围,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将现存的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并使之最终成为现实生产力,就建立在就业创业这个平台上。共青团组织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本质上是做好我国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转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的根本保障。
二、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
高校共青团工作直接面对广大学生,是联系党和政府、市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纽带。高校共青团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程教育中,在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作力度将最终决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际成效。
在我国高校,共青团员是高校大学生的主要构成群体,高校共青团来源于青年大学生,由青年大学生组成,能真正贴近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思维导向,明晰青年大学生的需求和意愿,是代表青年大学生利益的组织,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自信、独立、以及对新鲜事物强大的接受学习能力和广泛多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在面对社会时思维越来越成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上大学决非是教育任务的结束,而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所以,他们不仅有强烈的成才愿望,更加有理性的认识,同时社会多元化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机会。高校团组织工作正好处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对青年的成长发展方向有深远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实现大学生自我规划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路途。高校团组织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对做好青年服务工作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1.高校共青团的优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贯穿在大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就业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管理等多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体系优势。共青团组织体系结构清晰完善、覆盖面广,从高校团委,到院系分团委、团总支,最后到各班级成立的团支部,每一层次的团组织都建有相应的组织框架进行团内管理和开展工作。通过清晰完善的组织构架,团组织工作能覆盖到青年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团组织能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想法和需求,使就业工作从上级团委到基层团支部,都能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开展。
平台优势。高校共青团指导学生自主的开展就业创业类活动,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为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共青团以这些活动为基础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资源优势。高校团组织联系面广,能发挥自身与其它单位团组织的联系优势,加深学校与社会单位的联系,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单位就业。同时,通过与各行业的联系,能广泛有效地收集就业信息,使高校能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打好基础和指明方向。
2.高校共青团的职能
一方面,高校共青团以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方针为依据,认真考量社会就业形势,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设置和办学特点,来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优势,辅助高校内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发挥沟通协调校党委、就业部门和各院系间的桥梁作用、形成校党委领导,就业部门指导,各院系实施,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要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全程工作,开展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培训,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同时结合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办学特点,整合资源,深化与社会的联系,不断阔宽工作视野,找准工作切入点,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就业见习的良好条件,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
三、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相互关系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和共青团工作本质上都是服务青年,为社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的过程。大学生就业工作和共青团服务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成正反馈效果,不断放大工作效益。
1.在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就业工作
高校共青团为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广大青年学生的代表组织,在拥有深厚的青年基础的同时,也拥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团组织干部。他们思想进步,思维活跃,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推动高校各项学生工作开展的主力军,更是为高校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人才和智力储备。高校共青团集中高校青年团干群体的力量,在营造高校就业择业良好氛围上,有着其它行政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为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作为联系党和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桥梁,高校共青团能够更好地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运用到工作中去。共青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及丰富的青年教育经验,通过社团建设、开拓实践基地及科技文化活动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共青团从学生入学始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有助于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学习,自主地提高自身素养,使针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就业工作为标杆推进共青团工作
高校团组织处在青年学生服务的第一线,要想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就要不断加强共青团在青年心中的归属感,认同感。要更好地凝聚团结青年大学生,就要从实现大学生普遍性的需求入手,而就业创业是青年大学生迈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是大学生最现实的需求。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是实现团的基本职能和根本职责的一条重要途径。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覆盖面面广,涉及青年培育的各个领域,其中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共青团方面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共青团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培育青年大学生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利于高校内文化氛围的形成。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共青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为共青团的思想建设提供良好的形式。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强化自身建设的有力途径。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广大团干部的组织、策划和参与,在工作中有利于团组织推进自身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团干部队;同时,就业工作能够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树立导向,有助于共青团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能够真实地反映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成果。以就业工作为标杆推进共青团工作有助于一个“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的良性循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罗明忠.共青团组织推进青年创业与就业的策略思考[J].青年探索,2009(6)
[2] 张志辉.浅谈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出国与就业,2010(5)
[3] 胡献忠.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历史回顾与现实选择[J].青少年研究,2009(5)
一、1—10月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91.2;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94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110人的85.5;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971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1100人的88;转移农村劳动力860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600人的143.3;办理失业登记2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再就业培训55人;创业培训96人;技校招生147人,其中县职业高中与省林业技校联办汽修专业招生51人;审核推荐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贷免扶补”贷款申请126人,信用社已发放贷款86人430万元,完成市局下达任务86人的100,其中高校毕业生9人45万元;审查上报困难企业稳岗认定申请4户,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及转岗培训补贴75.6万元;对71户困难职工进行了“送温暖”慰问,发放慰问金22500元。
(二)社会保障工作 1—10月征缴养老保险费1636.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费收入1881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收入25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37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888.9万元;征缴生育保险费44.2万元;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28.6万元。 (三)、劳动维权工作 二、2012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是继续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服务,让更多的企业落户××,增加劳动力的吸纳空间;二是认真落实我县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三项制度”,继续确保各级党委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在我县得到落实;三是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方针,鼓励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劳动者树立劳动不分贵贱,职业不分高低的思想,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季节性、临时性、弹性工作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四是落实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贷免扶补”政策,帮助更多有创业愿望人员通过创业实现并带动就业。2012年就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人,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社会保障工作保险参保人数207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2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00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00人。
(三)劳动执法工作
由于学院对招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办由原来的4名工作人员新增至6名,组成了我们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全办6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特点,充满激情、相互协作、团结奋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正因为年轻,工作中也难免出现年轻人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就将一年来我办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工作
为圆满完成招生任务,我办今年专设招就办主任助理一职,由其专门处理招生工作。回顾2014年的招生工作,我办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招生计划分布合理、招生咨询热情周到、招生策略调整得当,这为我院2014年圆满完成省厅下达招生计划,实现新生报到率创历年新高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我办在招生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分析,科学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我院2014年分省分专业本科招生计划。为使我院生源结构更加多元化,2014年,我办大胆提出在上海、青海两地增设招生计划,招生效果明显。2014年我院共计在全国30个地区(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3100个。
2、加强招生宣传,努力吸引优质考生报考我院
宣传材料方面,3月初我办便开始设计招生简章,在总结以往招生宣传工作的基础上,以广大考生及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认真撰写学校概况和专业介绍的文字材料,突出我院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办学成果,认真挑选图片,精心制作学院的招生简章。宣传形式方面,我办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做好“三个平台、一场咨询会、一条电话线”最大化地发挥宣传效果。“三个平台”主要是指学院招生信息网、江西教育考试院高考平台以及学信网阳光高考三个网络平台,做到及时更新招生信息、及时回复考生咨询,热情细致地解答考生的问题;“一场咨询会”是指江西省高招咨询会,由于我院招生重点放在江西省,因此,江西省内的宣传尤为重要,每一年都会参加江西省组织的高招咨询会,通过与家长、考生的面对面沟通了解招生形势,为考生填报志愿做指导;“一条电话线路”是指学院招生咨询热线,高考前后,尤其是填报志愿之前,来电咨询的考生家长络绎不绝,为了给考生及家长更好地服务,从高考结束后,我办安排专人负责招生咨询,晚上及周末也不例外,受到了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好评。2014年,除少数地区有降分外,我院最低录取分均控制在三本线以上,确保了生源的质量,尤其部分省份最低录取分接近二本分数线,如广西、海南、福建、安徽等地。
3、实施“阳光工程”,适时调整招生策略,圆满完成2014年招生录取工作
2014年我院计划招生3100人,实际录取3597人,录取率116%,来校报到人数3162人,新生报到率87.99%。2014年在全国高招工作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我院招生工作分管院长能够根据各省不同的政策及时调整的招生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报到率。比如对山西、湖北、海南、重庆等不显示考生电话的地区,采用“根据分数高低,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尽量满足考生的第1、第2专业志愿,大大地提高了考生报到率,2014年山西省报到率达到了100%,比2013年提高近12%。
4、做好新生录取后各项后续工作
为了确保所有考生利益,在新生报到期间妥善做好考生及家长的来电来访接待工作,及时反馈新生请假信息,暂时保留学籍;对应征入伍的新生按时按要求办理学籍保留手续;新生报到结束后,及时核对已报到学生信息,及时上报录取信息,打印录取新生花名册;对新生邮寄来我办的学籍档案认真整理,及时分发;各项工作认真细致,未出现一起因工作疏忽引发的矛盾。
二、就业工作
1、认真做好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3月-6月期间,就业工作的重心是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继续做好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信息的,促进毕业生就业,同事发挥就业工作二级管理的作用,督促各分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信息周报制,督促各分院及时上交已签订就业协议,并及时核对、统计、公示,通过就业办与各分院的共同努力,上报省就业办就业率达到96.42%,相比2013届提高3.32%。
2、努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经申报教务处同意,拟在全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课,为此,在本年度,我办在分管院长的带领下,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编撰了《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不久将出版;此外,我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讲座以及各类创业设计大赛,2014年3月-5月,我办举办了“道亨斯”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有12支队伍参赛,参赛人员达到120余人,大赛经过报名启动、初赛、网上评选、决赛四个环节,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院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点子受到了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2014年10月10日,我办邀请道亨斯经济牧场总经理张模兵来校开展了以“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为主题的创业知识讲座,通过各类创业讲座、大赛的组织,大大增强了学院的创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2014届毕业生共计11人创业,在江西省高校位于前列。
3、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管理,规范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要求各就业指导课老师统一授课内容,注重就业指导课的实际作用;二是邀请上海乔布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志想老师来我院主讲“简历特训—打造个人职业品牌”大型讲座;三是开展“ 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四是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就业指导咨讯。
5、认真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我办非常重视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14年,我院家庭困难毕业生649名、残疾人毕业生1名、就业困难和残疾毕业生1名、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毕业生1名,通过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等措施,实现了我院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87.06%,其余三类毕业生完全就业的成绩。同时,为了尽量帮助困难毕业生,我办认真组织做好“2014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申领、发放工作,全院共计42名困难毕业生申请成功,我办工作人员虞赞华认真、负责、急学生所急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省人力资源省会保障厅及毕业生的好评。
6、做好2014届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为了使2014届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更通畅、更顺利,我办坚持“四个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和落实到位,想毕业生所想、急毕业生所急,由丰艳兰、虞赞华、章翠萍、全哲君4名同志分别负责5各分院的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办理方式既可以是集中办理也可以是个别办理,具体办理方式与各分院沟通确定,在离校手续办理高峰期,我们全办人员放弃午休、放弃周末,为的就是能让毕业生能尽快办完手续,开开心心离校。
7、认真做好毕业生报到证发放及学生档案的邮寄工作,努力实现“零误差”工作目标。为了使毕业清楚自己的毕业档案将寄向何地,以及如何办理报到手续,针对2014届毕业生,我办专门设计制定了毕业生档案邮寄告知单;在档案封装、邮寄过程中反复核查档案封装是否存在错装、漏装等问题,反复核对邮寄封面单位地址与报到证单位是否一致,努力实现“零误差”。
8、积极引进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择业就业搭建平台。2014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58场,中小型集中招聘会5场,就业信息网全年招聘信息222条(统计期间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共引进197家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截止目前,根据江西省高等院校就业状况月报(2015年第1期),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3.84%,在全省独立学院就业率排名第一。
9、做好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补充上报工作。截至2014年8月31日,经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核查后,经江西省教育厅赣教就字【2014】4号文件确认,我院共计2375人就业,初次就业率为81.79%。在6月10报盘就业数据基础上核查出530人为虚假就业,经将数据分解反馈至各分院,在各分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255人的就业信息补报工作,补报后就业率达90.53%。
10、做好2014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及单位问卷调查,完成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根据《关于做好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赣教就办字【2014】7号)文件精神,要求本科院校于12月25日前编制并本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真实、客观地撰写我院就业质量报告,我办早着手、早做准备,提前设计好调查问卷,通过各分院、各2014届毕业班辅导员发放给2014届毕业生并收回,顺利完成了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此次调查各分院共计回收513份学生问卷,35份单位问卷,回收率偏低,望各分院认真总结此次调查经验,今后在此项工作中争取更好的效果。
三、其他工作
1、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科学分工。我办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为此,年初便根据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同时明确部门办事流程,全办6人各司其职,运转顺畅。
2、加强内部学习,提高工作素质。由于部门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尽快提高新进员工的工作能力,部门从本年度开始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例会主要是学习省厅下发的各类工作文件、了解招生就业形势、讨论工作思路、布置工作任务。通过例会,迅速地提升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更增进了部门的凝聚力。
3、梳理规章制度,简明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2014年,在院办的统一要求下,本部门对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摒弃了一些过时的、低效率的规定,明确了学生办事流程并公布于就业信息网,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及学生满意度。
4、认真配合学院综治管理、资产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完成相关台账;认真履行学院指示,完成招生、就业评估材料。
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在全院各部门的配合下,我办圆满完成了招生、就业各项任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
(1)招生宣传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学院招生宣传仅通过有限平台开展,虽然目前我院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我办应积极思考新的宣传推广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招生宣传效果。
(2)就业工作信息化程度相对薄弱。
在信息化时代,职业活动将逐渐转向以网络为主,如由现场招聘转向网络招聘,报到证、毕业生档案由纸质全部转向电子信息等。我院就业工作也需要紧紧跟随时展的脚步,全面建立起就业工作信息化体系。但目前我院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单一,就业工作信息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3)就业指导的方式需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院就业指导方式不断创新,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课,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但是在开展团体咨询、网络职业测评与网络咨询方面还有欠缺。
(4)就业市场拓展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院就业市场拓展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起色,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且来校招聘的企业质量也逐渐提高。但是,在优质就业企业挖掘、优质岗位提供、毕业生回访、就业基地建设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5)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各高校要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创业工作虽取得一些成绩,2014届毕业生创业人数11人,在全省位于前列,但我们深知学院的创业工作还需不断完善,比如创业典型案例的收集太少,创业活动的开展仍需增加,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仍需加紧。
(6)国家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组织、统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7)与各分院、各部门的沟通需进一步加强。
2017年教师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 一、注重理论ѧϰ,力求学以致用。
江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思想上要适应形势要求,工作上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加强学习。
无论是WTO有关知识的学习,还是十六大文件的学习,自己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能结合实际思考一些问题,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能自觉的撰写心得体会,并在支部学习会上作了更新观念,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的交流发言。上半年,在教育厅召开的高校人事工作会议上,就抓住机遇,拓宽思路,构建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作大会发言。
此外,能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学习有关文件。
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只有认清形势,掌握政策,才能做好工作,处理好有关问题。今年下半年承担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教师职业道德论》课程,自己能利用双休日时间,对新编教材认真钻研,并且把当前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自己的工作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加强团结协作,实现年度目标。
作为处里的负责人,除了全面协调处理日常工作外,主要分管师资工作和人事档案工作。下半年,一位处长外出学习后,自己同时分管人事调配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