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1 11:10: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监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物监测;环境监测;生物
最近几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人类也开始加大了对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力度,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视,一直在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方式与手段进行着完善,并开始将生物监测技术运用到其中。为了对该项技术进行有效运用,首先应对该项技术的监测原理进行明确。
1生物监测工作原理
生物监测技术是以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运用生存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根据生物改变情况来对环境变化进行研究[1]。主要是因为,如果生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这些生物自身就会发生变化,例如,生物如果吸入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堆积,并会使其自身性状发生改变,这时监测人员便可以此为依据,对周边水资源以及空气等资源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问题根源,依赖于生物对周边环境改变的敏感度。
2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方式
2.1在土壤污染监测中的运用。土壤污染问题一旦发生,地下水也会受到污染,周边动植物会受到直接波及,对地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的生长及生存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一直都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运用生物监测技术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的方式,主要有三类:第一,植物监测。监测人员要对监测区植物进行关注,要根据植物正常习性,对其目前的生长状况以及生活习性进行对比,以便对其变化情况进行明确,像生长是否过快或者快慢、植物表面是否出现异样等等;第二,微生物监测。这一监测方式就是通过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分析,来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掌握。作为土壤主要污染物,污水以及人类排泄物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群,监测人员需要对土壤中这些微生物数量与结构进行研究;第三,动物监测。在运用动物监测手段对土壤进行监测时,一般会将蚯蚓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2]。主要是因为蚯蚓对于土壤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可以准确感应出土壤中是否含有铅以及农药等有害物质,而且该生物体中拥有一定数量的“镉元素”,这种元素和土壤中的镉元素有着直接关联,所以可以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
2.2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运用。大气中的污染物以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物质为主,在对这些物质进行监测时,技术人员通常会运用植物监测的方式,来对污染物浓度进行确定。一般常用的监测植物主要有苔藓、高等植物以及地衣三种[3]。苔藓与地衣生理特征与形态较为特殊,对空气污染物有着较高的敏感度,目前已经在空气监测中得到了广泛推广,而且能够对偏远地区大气中长久性有机污染物情况进行明确。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植物内部重金属含量的计算,分析出空气中的重金属浓度以及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且监测结果较为理想。在运用高等植物对空气进行监测时,技术人员会挑选出对空气污染敏感性较好的植物作为监测对象,并会将其暴露在空气之中,使其宏观层能够发生反应,像繁殖能力、形状以及新陈代谢等内容出现变化,以便监测人员进行观察。同时植物微观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像植物细胞质体、净光介速率以及气孔导度等内容,都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些都为监测人员提供了有效数据,使空气污染情况得到了指示。
2.3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运用。生物监测技术在水体污染中的监测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指示生物法”。由于生物会长期生活在同一片地域,且会拥有生活习性较为固定以及生命周期相对较长等方面的特征,而运用这些特征,就能直观了解到水体环境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到水体污染物进行确定,通常这种方式多会以鱼类以及贝类等生物作为监测对象,但一般不会对脊椎动物进行观察;另一种为“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由于在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群落,且这些群落都对污染有着高度敏感度,所以监测人员通常会运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的方式,来对水体中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运用这种方式不仅监测结果更准,而且更加方便、快捷,极受监测者推崇[4]。
2.4其他生物监测方式。随着人们对于生物监测技术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该项技术一直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新分子工具也逐步加入到了该项技术之中,像免疫监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以及敏蛋白标志物等技术,都已经应用到了水体监测工作内,环境监测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相关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及时对水体环境污染进行预防与治理。运用生物荧光传感器对水体氨基酸类污染物进行监测时,可以运用该传感器与其他监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此类污染物残留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对其进行治理。免疫传感器监测技术,是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展开监测的,能够对环境中的苯并芘以及芘类污染物进行有效监测,且能够将线性范围控制在每升0.2~10.0μg之间。这种监测方式能够对环境样品进行快速筛查,能够在十分钟内完成初步监测。
3生物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项技术监测对象主要以生物为主,能够根据生物变化情况直接获取到环境污染标定数值,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因此该项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进行运用是切实可行的,且今后其使用范围势必会得到不断扩展,国内环境监测水平也会得到切实提升。同时目前生物监测技术在使用时存在的监测对象涉及范围较复杂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在生物监测技术不断完善的同时,得到有效解决,监测结果也会更加准确。由于生物监测技术需要大量生命科学理论作为支持,因此随着该项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形态、机体构造以及遗传物质等研究会更加成熟,该项技术也会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因为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生物系统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这时生物监测技术也会更加繁琐,这就会增加监测的难度,这时污染成因以及污染物组成也会更为复杂,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生物监测模式也会更加标准,生物监测技术的价值也会得到更好地体现。
4结论
鉴于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人员应对生物技术具体内容以及使用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并能够根据不同环境的污染特点,灵活对该项监测技术进行应用,使其能够准确监测出土壤、水体以及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质,进而帮助环境治理人员精准分析出污染物成因以及污染程度,为碧水蓝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云.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4):172.
[2]郑雪松.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92-93.
[3]官明兰.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148.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35-01
随着现如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攀升,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保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全面的分析模式,能够有效检测出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但由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物种群的繁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仅仅凭借环境层面的理化监测无法全面反映污染物对于生物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之中的运用成为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选择。
1 生物监测的原理分析
生物监测主要是基于生物学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生物会与环境之间发生相互制约和影响,但同时又相互依存,并时刻进行着密切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一旦环境中出现污染,就会迅速进入到生物体之中,并发生蓄积和迁移等现象,进而对各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都造成影响。生物监测正是对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对污染的反应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状况进行量化和分析。
2 生物监测所具有的优点
2.1 连续性、持久性强
由于传统的监测手段是进行定期采样,因此其所反映出的情况实际上是片段性、即时性的。与传统手段相比,生物监测所具备的持久性与连续性能够对环境中的细节进行时刻监测,随时采集环境内各种变化的相关信息,并对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污染进行全方位的反映。
2.2 破坏性弱
由于生物监测的数据来源是植物的枝叶、树皮以及动物的排泄物、毛发等等,这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与每一个生物个体而言都不具有任何破坏性。换句话说,生物监测的信息来源和使用对象,以及最终的目的都在生物本身。
2.3 反应灵敏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传统的理化监测手段难以实现长期污染物的发现和甄别,而凭借生物监测进行污染物的寻找相对而言就要快捷很多。通过对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等效应的相关分析,能够极大提高生物的灵敏性与寻找污染物的效率和速度。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生物监测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在生态系统这一整体之中,植物因根系固定,无法躲避污染物,再结合具有敏感性的污染物等原因,最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所以常用作大气污染的检测对象。通过生物监测的灵活运用,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并确定污染程度高低。如苔藓、水杉、落地松等,常用来监测大气中SO2含量;番茄、烟草、向日葵等则常用于CO2含量的监测环节之中;郁金香、大蒜、金线草等则对大气中的氟化物非常敏感。
3.2 生物监测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
微生物、地下水以及地表的植物都会因土壤的污染情况受到影响,所以对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方式主要有三:
(1) 植物监测。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发生污染区域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观察的主要对象在于植物的习性和发育情况是否有变化、植物叶片表面是否出现异常的斑痕、光合作用是否受到抑制、新陈代谢情况是否良好等等;
(2) 动物监测。这种监测方式通常选取区域内土壤中生存的蚯蚓作为监测对象。由于蚯蚓对于土壤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土壤中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有害元素,蚯蚓能够立刻察觉。此外,蚯蚓体内镉的含量与土壤中镉的含量关系密切,所以蚯蚓在土壤监测的过程中能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3) 微生物监测。这种监测手段指的是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推断出土壤中污染程度的强弱。土壤污染物中,人的排泄物和污水是最主要的两类,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结构与数量的变化进行分离统计,能够对土壤污染程度有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3.3 生物监测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水体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
(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微型生物群落是水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对水体的情况有着非常敏感的反应。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多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进行微型生物的群落监测,这种方法在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准确、经济和快捷的优点;
(2) 指示生物。指示生物的选取需要考虑生活习性是否规范、活动地点是否固定、生物周期是否够长等问题,如果这些要求均能满足,这类生物即可作为良好的指示生物,并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做出全面反映。常见的指示生物有鱼类、底栖类、贝类等等。
4 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
从本质上来说,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作用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因此生物监测技术对于这些生产活动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指示作用。如果生物监测所选取的对象过于复杂,就会面临精确性、灵敏性等方面的问题。在相对复杂的生物系统状况之下,对生物监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可能更加困难。此外,在环境中所选取的指示生物所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只局限于污染物质,土壤、季节、气候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所以必须构建标准化的监测模式,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生物监测技术的价值。
5 结语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生物监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监测手段应用到环境监测之中。由于生物监测技术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所以将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相当广阔和光明的前景,继而为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川.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59.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 Biological Monitoring)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角度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的一门技术。早在19 世纪,Nylander 即肯定了地衣对城市环境的敏感性。20世纪初Koikwitz 和Marsson(1908~1909)提出了“污水生物系统”(Saprobien system),并由Liebmann 和津田松苗等不断补充完善,生物监测有了初步的发展。 50 年代后,一些国家相继应用本地区指示生物来监测水质和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利用生物指数(Biotic Index)来评价水质污染。随后,生物监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监测的概述
1、生物监测的原理及优越性
水环境生物监测的生物学依据是: 天然水域中各种水生生物之间, 以及生物与所生存的水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稳定平衡状态, 一旦水体受到污染, 水环境发生变化, 各种生物就会对此产生不同的反应。根据生物的外在表现及体内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可显示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对水体的综合危害, 甚至是污染程度。与传统的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相比, 生物监测对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系统有更直接、综合的指示作用,其优越性表现在:(1)生物监测表明外源性化学物质影响生物物种或生物调控过程的细微变化, 而这些变化可能被常规的物化分析所错过; (2)在环境中, 生物接触的污染物不止一种, 而几种污染物混合起来, 有可能发生协同作用, 使危害程度加剧, 生物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综合效应;(3)生物监测具有灵敏性, 一些低浓度甚至是痕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 在能直接检测或人类直接感受到以前, 生物即可迅速做出反应, 显示出可见症状。因此, 可以在早期发现污染, 及时预报;(4)对那些剂量小、长期作用产生的慢性毒性效应, 用理化方法很难进行测定, 而生物监测却可以做到; (5)生物监测克服了理化监测的局限性和连续取样的繁琐性;(6)不需要烦琐的仪器保养和维修工作, 可以做到大面积的连续布点, 甚至是在边远地区也可以做到, 因此生物监测的费用较理化监测大大减少。
2、生物监测的分类
(1)按照生物的生长环境
根据生物的生长环境,生物检测可分为被动生物监测(Passive Biomonitoring, PBM)和主动生物监测(Active Biomonitoring, ABM). PBM 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天然存在的(原位)生物个体和群落对污染环境的反应,评价环境状况.如Faria 等(2008)利用Chironomus riparius 幼虫原位监测河流金属污染状况和评价水雷危险区恢复措施的有效性,是一种被动监测方法. ABM 是在控制条件下将生物体移居至监测点进行各种参数测试.有研究表明,应用ABM 的结果优于PBM,可能是因为本土生物已适应了污染环境状况(刘小卫和陆光华,2008)。
(2)按照生物的分类法
根据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生物检测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监测. 各种环境介质中的生物是生物监测良好的“指示剂”,如鱼类、蚯蚓和指示植物. 微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来反映环境污染状况。
(3)按照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
根据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生物检测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 监测大气污染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如地衣等. 水体生物监测方法主要有生物群落法、叶绿素a 测定法等. 土壤生物监测主要有指示植物和动物监测、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测定等.
(4)按照生物学层次
根据生物学层次,生物检测可分为生态监测(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生物测试(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理生化指标和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测试等方面.
二、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1、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是通过对大气环境下生物监测确定大气的环境质量水平。在生物体系中, 植物更易遭受大气污染的伤害, 植物固定生长的特点使其无法避开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敏感性强, 本身位置的固定, 便于监测与管理,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 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物, 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较常用的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有以下几种。
(1)SO2 指示植物
主要为地衣、落叶松、苔藓、杜仲、水衫等。其典型症状为叶脉间显现块状伤斑, 也可能在叶缘, 伤斑多呈红棕色或土黄色。
(2)氟化物指示植物
主要是有唐昌蒲、金线草、郁金香、大蒜、葡萄苔藓、杏、梅等。典型症状为叶尖多见伤斑, 少数在叶脉之间, 伤斑一般为浅褐、红褐色, 坏死部分与健康部分存在明显的界线。
(3)NO2 指示植物
应用较多的有向日葵、番茄、秋海棠、柑桔、烟草等。典型症状为叶脉间有不规则伤斑, 呈现白、棕色或黄褐色, 也可能全叶点状伤斑。
2、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1)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微型生物群是水体系统的重要部分, 对水体污染有敏感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 特点是将这种泡沫塑料块投入水体, 收集其中的微型生物。基质的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其它的生物群落法, 具有快速、经济和准确等优点, 也适用于工业废水的监测。
(2)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最经典的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之一。利用对水环境中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 来指示其所依赖的水体内污染物的存在状况。指示生物应具有生命周期长, 活动范围固定等特点, 便于持久地反映污染物对水体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着生生物。从分类地位看, 无脊椎动物地应用最广泛。指示水体严重污染的生物包括颤蚓类、细长摇静裸藻、蚊幼虫、小颤藻等。指示水体中等污染的生物包括四角盘星藻、居栉水蚤、脆弱刚毛藻等。指示水体清洁的生物包括扁蜉、蜻蜓、田螺等。
3、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
(1)植物监测法
利用土壤污染的指示植物进行监测。土壤受到污染后, 污染物对植物产生各种反应“信号”, 产生可见症状, 生理代谢异常, 如叶片上出现伤斑, 蒸腾率降低、呼吸作用加强, 生长发育受阻, 植物成分发生变化等。
(2)动物监测法
利用动物监测土壤的污染程度最常见的选择对象是蚯蚓, 蚯蚓对土壤中的农药、铅等有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蚯蚓体中的镉的浓度与土壤中镉的浓度明显相关, 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土壤镉监测的指示动物。
(3)微生物监测法
主要是通过监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来反映土壤受到生物污染的状况。人粪尿是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其次污水灌溉也可引起土壤的生物污染。通过对土壤中异养菌( 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的分离和计数, 观察和了解受测土壤中微生物群系的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从而评价土壤被微生物所污染的状况及程度。
生物监测是未来环境监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将在宏观、微观领域为人类提供大量连续、综合的环境信息。但如何更好的应用生物监测, 与传统的理化监测相结合, 体现其综合、灵敏的优势特点, 还需要从技术、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生物监测结果是一种累积、综合的生物反应, 因此, 要注意其监测结果运用的连续性, 对结果进行时间和空间中的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表现
引言
做好污染物结构和含量分析是保证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而由于环境特征的复杂性和地域差异性,也要选择不同的检测方式和技术手段。本文基于生物检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特征实施了细致的阐述。
1.生物监测的原理和特征
特定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生物和环境可以通过彼此的接触,实现能量的转换、交流和补充。因此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旦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生物的各种体征也会随之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包括状态分布、习性和生理指标等。举例来讲,水体中的藻类对周边的水质变化极其敏感,一旦其遭受破坏,它的生长密度和光合作用程度也将发生明显程度的变化。生物监测技术也就是利用上述变化来表达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生物监测相对于其他监测方式来讲,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非破坏性,生物监测所采用的检测样本,多是一些生物遗物,例如枯萎的枝叶、动物的毛发等,因此它完全不会损害动物的生命安全。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保护其生存的目的,也能够实施较为准确的环境监测。第二,灵敏性。由于各种环境条件和介质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对环境监测的难度极大,而利用生物积累的方式,便可以迅速准确监测被测环境的实际污染程度,这也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其三,综合性。通常来讲,环境污染造成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而通过生物监测的方式能够较为全面的呈现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程度,便于实施综合的管控和预防。
2.生物监测的分类
2.1以生物的成长环境为依据 根据生产环境的不同,通常可将生物监测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主动监测,即针对生物特征指标进行全面的归纳和分析,最终确定环境被破坏程度的高低。被动监测,即针对在原始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研究,来定性环境污染影响的大小。经实践证明,前者的检测结果较为科学,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2.2以生物层次为依据 根据生物层次的差异性,通常可将生物监测进行如下几种分类,如生态监测、分子、污染物、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等。
2.3以物种为依据 根据物种的不同,生物监测也可分为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监测三种。例如,微生物监测原理,就是通多对其群落机构、生物机能指标的综合监测,最终获得有效结果。
3.生物监测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实施
3.1生物群落监测法 基于生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它们的群落生存状况特别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例如一旦水体发生污染,一类生理机能较为脆弱的生物群体,就会出现群落式死亡或消失的现象。反之,那些抗性生物则会呈现出异常迅猛的增长趋势。因此这种方法通常被用来检测类似于水体、大气或土壤介质的污染。一般采用的指示生物种类有底栖动物、着生动物和浮游生物等。3.2微生物监测法 它通常是指通过对生长在被测环境体系内的生物成长状态,来反应所处环境介质的污染程度。这种方法的指示微生物通常采用如下几类:菌根真菌、真菌、假单胞菌总数、放线菌等。而首次获得试验成功的就是在2004年,以Berno为主的一干学者,利用重组大肠杆菌为指示生物实现了对空气内苯等多种污染物的检测结果。进入新世纪以来,该技术再次得到升级和突破,最为先进的代表是发光菌法,因为其充分利用了生理发光的性能,检测效果十分准确和有效,得到业内人士的亲睐。3.3生物残毒测定法 顾名思义,该法的实施原理就是通过对所处环境内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含量进行检测,来反应被侧环境的污染程度。例如一些环境内,可能存在较多的放射性物质、毒素等,而对于某类生物群种来讲,其体内可能出现富集的现象。在2009年,著名生物学家Fialkowski,通过实验的方法,成功的实现了对沙蚤体内微量元素的含测定,最终有效评估了其所处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来源。3.4生物测试法 它通常是指通过对受到污染作用的物种进行生物学变化状态的研究,侧面体现污染程度的一种过程。该法通常被运用在污染物排放、监测废水处理等工艺上。例如,通过实验证明,热休克蛋白在生物体内的指标高低能够有效体现环境质量水平。在此理论支持上,著名学者Monferrán组织了多位专家进行专项实验,利用检测眼子菜的谷胱甘肽芳基转移酶等其他元素的变化,最终找到了导致水污染的来源。3.5生物传感器技术 在初始的HPLC或LC-MS分离分析技术运用条件上,现代又发明了更为先进的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前两者相比,它不仅能够实现全面连续检测多元化生态体系的效果,并且依靠其极地的造价和极高的灵敏度,迅速占领了当今的环境监测市场。尤其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值、BOD等参数的检测十分便捷,结果也较为理想。据最新研究报告,在光纤生物传感器的技术支持下,首次对地下水炸药成分RDX和TNT检测试验获得成功。
4.生物监测的前景展望
生物监测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和应用技术,通过今几年的实践应用,它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也应当明白任何一种生态环境的组成非常复杂,生物监测的实施必将还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技术阻碍。在不断技术改进的过程中,它仍然需要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共同支持和配合,才能保证其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某种单一元素污染直接造成的。它的成因和来源及其复杂,因此相关部门也应当对生物监测的结果持科学的认识态度。
5.结语
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其未来前景也将不可估量。由于生物监测能够通过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将其所处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连续检测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对于自然物种的良性循环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于生态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应致力于生物监测的充分利用和优势发挥,通过强化管理、技术改进等方式使其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一种科学技术。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水环境;水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问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1-009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1.046
生物监测技术,顾名思义,是利用生物生长、生存的特点,研究其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不同生长情况,对该生物的生存环境做出监测、观察。当前使用最多的是利用生物的种群及群落的生存情况及不同个体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监测,从而了解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情况。当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峻,因此,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显得尤为重要。
1 生物监测概述
生物监测是指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影响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影响,了解生物与周边环境间存在的具体联系,针对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联监测出当前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而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水生生物在水中的生长性状的变化及其体内各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的观察监测,了解该水环境中存在的水质问题及相关的污染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
近年来,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用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全面地了解当前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水环境对不同水生生物的实际影响。传统的物理、化学监测方案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一些外来物质甚至是化学物质,容易对水环境产生进一步的不良影响,而生物监测能够利用生物习性,更加全面、科学、环保地进行水环境监测工作,更能够通过对环境的监测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的生长变化,有利于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2 生物监测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业发展的脚步也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也令广大社会群众注目。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对自然环境的监测、关注、治理。环境监测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以后,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技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监测都是利用物理、化学方式,采用一些药物、机械对环境进行监测。此类监测手段简单明了,适用于较为简单的环境监测,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水环境,由于其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或是多种问题,就可能需要对水环境进行综合考察,了解不同污染源在同一环境下有怎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方法就难以达到目的。而生物监测能够利用生物在水环境中的实际生长情况从而了解环境对生物的综合影响,能够对较为复杂的水环境起到很好的监测。
3 生物监测在水环境中的运用
3.1 群落监测
生物群落作为生物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生物群落进行监测能够了解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群落在自然环境中的功能以及不同环境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从而能够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对生物群落进行监测能够很好地了解该生物群落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整体环境情况,了解其污染情况,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通常意义上,群落监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水环境进行评价;二是对水域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3.1.1 水环境评价。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能够对水域的整体情况进行监测、评价,能够通过生物群落及生物种群在不同的水环境中的不同生长情况,全面地了解不同的水环境中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水中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例如长江流域中所建成的不少水库中众多生物种群及群落,尤其是水中不少植物出现的富营养化,通过对这些生物群落在一定时期内的生长情况的研究,充分了解这一时期内水库中水质变化。了解水库中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根源才能够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缓解水环境污染的情况,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水污染的情况。这表明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能够起到巨大的指标作用,还能够对环境的治理起到实时监控观测作用,能够将环境的实时情况向社会大众进行公开,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环境恐慌。
3.1.2 水域宏观规划。采用生物监测全面地了解不同的水环境实际情况以后,针对不同水环境的情况能够通过生物角度,利用生物规律进行整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水环境的综合改造规划。针对当前长江流域部分水库中段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众多藻类,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治理显然会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带来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能够采用生物办法,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水域养殖以藻类为食的鱼类,能够很好地缓解水质富营养化的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使用较低的成本进行鱼类饲养,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利用环境进行科学的发展。
3.2 生物测试的应用
生物测试通常是指通过生物办法,采用一定的实验手段,全面研究自然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从而了解当前水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找到污染源从而进行综合治理。生物监测中的生物测试手段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监测水中不同的植物营养素和生长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是了解被不同程度的污染源污染的水质对不同生物的毒害情况。在当前的生物测试过程中,通常是对生物群落或是生物种群进行整体的监测,而非单一的某一生物个体的情况。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测试应用主要有生物传感器和通过生物测试而制定出来的环境标准。
3.2.1 生物传感器。传感器作为当前科技发展过程中使用极为广泛的现代技术,在生物监测技术中也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生物传感器作为近年来全新兴起的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相关的生物元件作为识别元件,按照特定的规律将生物传感器感知到的生物信号通过内置芯片及特定技术转化成为能够被计算机所识别的信号,从而进行人为的操作分析,对环境做出更好的分析评价,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针对不同的需求现已研发出多种不同识别元件构成的不同生物传感器,常见的有细胞传感器、DNA传感器等。
3.2.2 制订环境标准。当前生物监测技术还能够用于制定环境标准。针对不同的生物技术进行对水环境的监测,全面了解不同水环境对不同生物种群的生长影响,从而了解适合不同生物生存的最佳环境,根据这一指标制定环境标准,全面改善当前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变化引起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改变。另外,通过水环境的环境标准制定能够解决当前人们饮用水中存在的诸多水质问题,解决社会一大安全隐患。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的物理、化学手段进行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众多缺陷,更好地完善环境监测工作。采用先进的生物监测手段,结合已有的传统的监测方式,能够在当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到更为全面的监测,确保环境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玉平,张庆国,吴朝.生物监测及其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8).
[2] 王平.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广州环境科学,2009,(4).
[3] 吴波.上海苏州河、黄浦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指示作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水污染生物监测概念 特征 方法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恶化,尤其是水体污染问题的普遍增多和处理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生物在水环境监则中的功能愈发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六泛。探讨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水污染的生物监测
1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概念和依据
在某种前提条件下,水生生物群落及水的环境有着相互关联并且有着相互限度现象,其保持着非常自然的、暂时性的均匀衡干系。水环境中注入的污染物资,必将会用途于生物本身和其种群或者其群落,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固有生物种群其数量和物种组成与及其更多类特点、坚定特点、生产力和生理状况等,使某些水生生物逐步消失,然而在别的某些水生生物却能够继续生长下去,其本身和其种群的数量逐步增添。运用技术、仪器监测水污程度,从这种变化的水污染生物体现,得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这是水污生物监测概念也是其依据。
2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特征
在这种同理化的监测对比当中,相对于某种生物监测,同理化的监测有着自己的特征:比如,生物监测能反应其种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作用;其污染物的理化监测就是定期采监测,最后答案不能反应采样前和后的状态,但是,而水中的生物,集中了全部生长久环境下的原因及改化其状态情况;有一些水生生物对于污染物非常敏感,但是又有一些连精密仪器都测不出来的微量元素其密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即可以经过“生物扩大”的效果,在生物体内堆集然而被测出来。但是,生物监测本身同样有自己的不完善的地方:生物监测不能定其特点及定量地作出测定水质污染,其检测的灵活特点和专业特点方面不比理化检测,比如在时间上来说,一些生物的检测需要的时间很长。
二、水污染生物监侧的方法
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polyurethane foam unit,聚氨醋泡沫塑料块法)法是应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来收集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以评价水质。还可以用毒性试验方法预报废水或有害物质对受纳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的毒害强度,为制定安全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提出群落级水平的基准。
2 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是利用筛选的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或生物类群与水体质量的相关性,特别是考虑它们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划分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生物指数法包括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相似性指数(similarity index)和生物指数(biotic index)。前两种指数是利用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参数为基础建立的。
3 生物毒性试验
生物毒性试验是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等变化测试污染状况的方法,分为静水式生物测试和流水式生物测试。生物测试法主要应用于对污染源的监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很多重要信息,如有害物质进入周围环境时其毒性如何或能否发生改变,何种有害物质的致毒性最大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毒性最强,对生物的生活史能产生什么影响等。此外,在侦察、寻找污染物,评价环境污染程度,确定废水处理要求和监测废水处理效果,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4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等。目前核酸分子标记技术包括核酸分子损伤检测技术、报告基因技术、DNA 芯片技术、16S rRNA 检测技术等。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就会产生微核。1982 年,Hooftman 等最早将微核试验用于鱼类,并首次证明了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能够诱导泥荫鱼(Umbrapygman)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形成。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 DNA 链损伤的方法(即彗星试验)。钟远等通过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彗星试验对扬中市不同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显示: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一致,且彗星试验在检测痕量遗传毒物污染方面比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更为敏感。
蛋白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包括酶分子标记物检测、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检测、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检测、抗氧化剂防御系统的检测等。绿色荧光蛋白是动植物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上广泛的选择标记,可以对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尤其是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标记,从而对转基因动植物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监测。霍传林等运用鱼体肝脏中的 EROD(72-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活性作为生态标记物,EROD活性与多氯联苯(PCBs)类物质浓度之间存在着定量响应关系。
5 幼虫变态实验
研究表明,浮游幼虫变态比现有的生物个体水平的毒性实验指标更为敏感。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的变态期是其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变态期的幼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阶段,胚胎发生和幼虫发育不受影响的污染物浓度会阻碍其变态[18]。幼虫的变态过程易于观察、易受环境污染的干扰。与死亡率比较,能否在附着基表面顺利变态是监测污染物毒性的更敏感的指标。
常用的生物监测技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我国长期以来都有应用各种物理、化学、仪器等方法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十面埋伏”的情况下,黑心商家仍是有空子可钻,食品安全问题仍频频发生,这是因为物理、化学、仪器等监测方法自身存在局限性,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不足,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食品检测的要求,就只能被淘汰。生物监测这项技术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新型技术,由于其精确、快速、灵活、成本低等特点备受各行各业的青睐,也在食品检测中逐渐发展起来。具体常用的生物监测技术有以下几种: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由于其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直备受医学领域的青睐,它是根据分子识别原件,让待测物产生光热等信号,之后将其转换为易于输出的信号从而得到检验结果。但是由于其对计算机技术和微制造技术的高要求,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不能完全普及。PCRPCR技术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简称,它将克隆与转基因相结合,实时关注酶的变化情况,从而对食品安全进行的检测和评定。虽然该项技术对设备和人员都有极高的要求,但其极高的精确度还是让人们广泛采用。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酶标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产生的颜色深浅程度来进行食品检测的,它的优点是具有稳定性和灵敏性,但是如果在蛋白质浓度偏低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监测技术中最快速、最适用的高新技术,正是因为它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技术把生物识别分子排列在载体之上,利用特异性亲和反应对食品进行检测。
生物监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生物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与分支,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监测技术都适用于食品检测,在应用生物监测技术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在食品安全方面,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转基因食品、食品的成分和品质以及食物中的违禁药品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在利用生物监测技术时就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应用。转基因食品检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特定生物体中的过程就叫转基因,转基因技术能提高产量的特点受到了产商的追捧,大量生产转基因食品,但是由于转基因技术还处于成长期,还存在着不成熟和不确定性,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使得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蛋白质检测、酶检测、酶活性检测等生物监测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药物残留检测农药的喷洒在瓜果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它能有效的抑制害虫对瓜果蔬菜的残害,但是过量的农药残留在食物表面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是威胁生命安全,所以对药物残留进行检测是对生命健康负责的必然要求。由于药物残留以半抗原居多,因而酶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是生物监测技术中最适合药物残留检测的方法。食品的成分以及品质分析纵观常用的生物监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是最早应用于食品成分和品质检测的,可以算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元老级”监测技术,该项技术不仅能检测出食物中糖的含量,也可以对食品的气味进行检测与分析,是食品成分以及品质检测中的极为有效的监测技术。有害微生物的检测生物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药物残留以及食品成分等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生物监测特征,对有害的生物进行分析,从而让人们能避免受到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结语
【关键词】 生物监测; 植入物; 灭菌效果
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衡量灭菌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花费2 d的时间才会出结果,时效性很差[1]。这样必将大大影响手术室植入物以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发放速度,甚至有可能影响相关手术的正常进行[2]。为了探讨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及时供应手术所需,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的300次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本院的300例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植入物主要包括钢板、钛板以及关节等。高压蒸汽器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G1.D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设定灭菌气压为0.21 MPa,温度132 ℃,灭菌时间10 min。快速生物检测显示设备为3M公司生产的290自动阅读器以及配套的快速生物指示剂,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通过专门的荧光探测器检查其特殊酶的活力,快速判断灭菌结果[3]。
1.2 检测方法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医院消毒员资格,对高压灭菌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必须非常熟悉,并具有高压灭菌器操作上岗证书,参与过3M快速生物监测相关知识培训,并能够对相关仪器进行熟练操作。然后根据相关标准制作标准测试包和器械包:取若干条约40 cm×65 cm的毛巾,折三折后对折,将折好的毛巾叠放在一起,制作成长宽高分别为15 cm、23 cm、23 cm的的测试包,然后将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及化学指示卡置于标准包的中心。将测试包放置于高压锅排气口上方的灭菌筐内,并最大可能保证植入物或手术器械放于灭菌器上层,高压锅的物品堆积不得超过高压锅容积的90%,每个包之间的间隔要在2.5 cm以上,最上层的灭菌包要离锅顶距离超过7.5 cm,以保证其蒸汽穿透。根据相关标准设置高压蒸汽灭菌参数开始灭菌。在灭菌的同时,准备好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确保仪器性能良好,运行正常,设置好参数后,预热半个小时[4]。
待灭菌结束后,取出标准包内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操作者戴好护目眼镜、手套后,将试管内的培养基湿润试管底部的芽孢菌片,再轻轻摇晃是指混合均匀,接着将生物指示剂放入对应的阅读器孔内,同时以同一批次的没有经过灭菌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试管作为对照管,放入阅读器后,关闭阅读器孔盖,经3 h的培养后,根据指示灯显示结果判定灭菌效果。如果阅读器红灯亮,则表示灭菌失败;如果阅读器绿灯亮,则表示灭菌成功。
同时将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送到检验科并移种菌片到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中进行56 ℃传统培养48 h的方法,观察灭菌效果[5]。
为了确保消毒以及检测效果,本院消毒供应室针对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监测设计了相关记录本,每次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检测均要进行登记、填写相关内容,并进行存档。记录表填写内容主要包括本次灭菌的时间段,操作者以及负责人,仪器状态,灭菌锅的型号、灭菌次数、灭菌温度、压力以及时间,灭菌的物品名称(包括器械总件数、植入物数量、生产厂家)以及快速生物监测结果等。在高压灭菌结束以及快速生物监测工作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高压和生物监测结果相关内容,并张贴生物监测标签及化学指示卡,由负责人对该过程进行审核,并签名确认,整个过程实行双人负责制[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率表示,P
2 结果
本组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临床也未见有关由于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灭菌不彻底而导致感染的病例。同时对该300次快速检测的样品使用传统生物检测进行验证,发现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与传统48 h培养检测结果相一致,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新的标准要求对于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每一次灭菌效果都要进行生物检测[4],生物监测阴性,显示灭菌效果良好后,方可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发放使用。而在此时,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工作量大,时效性差等缺点将会暴露无遗。这也激励医学科研工作者寻求更加高效、可靠的生物检测技术。
因此,快速生物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生物监测手段原理有所差别,快速生物监测的原理是利用杆菌芽孢在复苏过程中,生长发育启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的生长酶,该酶的存在可以证明芽孢的存活,可以作为分子探测芽孢生长的证据[7]。3M快速生物监测仪器即是利用该原理,在特殊物质的作用下分子水平上识别该生长酶,并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即可被仪器所显示,最终得出植入物的灭菌效果[8]。
传统的生物监测是在灭菌结束后将相关样本送到检验科,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菌片并移种到蛋白胨培养液中,放置于56 ℃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后,根据培养基颜色变化判定灭菌效果。这样检测结果需要在灭菌结束48 h后才会出来,而快速生物检测能够在灭菌结束后极短的时间内检测出灭菌效果[9]。且与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性高,结果可靠以及监测效果理想等优点,还可以避免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由于操作不规范,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快速生物检测最大的优点是大大缩短了检查周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灭菌效果。可以使不合格灭菌物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召回处理[10]。本研究中,分别对300次的植入物灭菌效果进行传统的快速生物监测和传统生物监测,发现两种不同的生物检测方法的合格数均为300次,合格率均为100%,两种不同生物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快速生物检测检测结果高度可信。这种快速的生物监测方法,既保证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灭菌质量,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也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痛苦,保证植入性手术的成功。
综上所述,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的检测中效果可靠,快速高效,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检测技术,为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安全使用、及时供给、手术正常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杜秋焕,王江滨,等.可追溯管理在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9,19(7):802.
[2]赵香玉,邸欣,生晶辉,等.骨科植入物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安全管理[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48.
[3]黄靖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2009.
[5]周逞丽.快速生物检测法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85.
[6]孙芳林,赵翼玲,孙慧芳,等.植入物快速生物无菌检测的管理[J].天津护理,2009,17(5):261-262.
[7]肖雪林,蒋莉玲,肖艾萍.骨科手术器械包内化学监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99.
[8]肖艾萍,肖学林,张桂兰.快速生物检测法在植入型手术器械灭菌检测中的应用[J].医院消毒和灭菌,2012,29(2):158-159.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社会生产的发展之下,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各个国家针对环境保护问题也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环境监测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工作基础上开展的监测工作,其监测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出被监测环境状态与发展趋势,该种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依据。传统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使用物理监测与化学监测法,然而这些监测方法无论是在监测成本还是监测效率,是很难满足监测需求的,因此,就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监测方式,种种研究显示,生物监测就能够很好的弥补物理监测与化学监测的不足。
1 生物监测的原理和特征
1.1 生物监测的原理
生物监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理论,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是一种互相制约、影响以及依存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出存在能量与物质交换的,如果其生活环境遭受污染,那么有害物质就会在生物体中迁移和积累,久而久之,各个生物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与生长情况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利用生物来监测环境能够有效反映出环境污染情况,与物理检测和化学监测相比而言,生物监测有着分散性、复杂性、长期性以及综合性的特征,是一种涉及多目标、多角度、多学科的工程,但是,生物监测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很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种方法的使用。
欧美等发达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生物监测法,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开始应用该种监测方式,例如,美国在上世纪40年代中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在了排水管理中,加拿大在1971年制定了渔业法,使用鱼类成活率来分析排水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生物监测技术的起步相对较晚,从20年代80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种标准、系统的检测体系,还有待进行发展。
1.2 生物监测的特征分析
传统物理与化学监测方式仅仅只能分析出环境指标偏离情况,是无法分析出其生物化学效应的,但是采用生物监测法就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这一指标,与物理与化学监测方式相比,生物监测的特征表现在几个方面:
1.2.1 连续性与长期性
物理监测与化学监测只能够反映出当时监测情况,无法分析出采样前以及采样后的情况,而生物监测能够富集生物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类信息,可以更加系统、全面的反映出环境污染状态。
1.2.2 综合性
环境中各个污染物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孤立检测是无法获取到理想检测结果的,物理监测与化学难以对多种途径与多种类型的污染来开展评价,生物监测能够反映出不同污染物的综合效应,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能够为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依据。
1.2.3 灵敏性
对于在环境中污染时间较长,取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微生物,能够通过生物监测工作进行提早预警,这就有效提升了监测工作的灵敏性。
1.2.4 探测性
物理监测与化学监测难以评价出未知的监测指标,无法分析出不明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危害,实质上,不仅仅是已知污染物,未知污染物也能够对生物产生生物学效用,生物监测法不仅能够监测到已知污染物,还能对未知污染物的毒性进行分析,全面反映出不明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影响[1]。
1.2.5 非破坏性
生物监测法能够利用动物毛发、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脱落树皮进行监测,不会对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产生破坏。
1.2.6 经济性
使用生物监测法不需要使用大量的仪器,能够进行大面积布点,在边远地区也能够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监测费用,有着理想的经济性。
虽然生物监测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是还尚未制定好完善的环境标准,监测专一性也相对较差,难以对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2]。
2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
生物对于环境的变化具有多层次性的特征,因此,生物监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2.1 微生物监测法
微生物监测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生长情况来分析环境污染情况的一种方式,常用的微生物有纤维素分解细菌、假单细胞总数、放线菌、菌根真菌等等,近年来,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之下,基因重组均也开始在生物监测中得到了使用。其中,发光细菌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发光细菌有着简便与快速的特征[3]。
2.2 生物测试法
生物测试法就是利用生物污染情况出现的生物变化来分析环境污染情况,该种方式主要应用在污染源的监测中,在废水处理效果的检测、污染程度的评价与污染物的追溯方面有着理想的成效。
2.3 生物群落监测法
生物群落监测法已经开始在水体污染的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该种方式也能够应用在大气污染与土壤污染的监测中,在水体污染检测中,指示生物包括鱼类、着生生物、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几种类型。
2.4 生物残毒测定法
生物残毒测定法就是利用生物含污量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一种方式,生物对于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农药与重金属有着良好的富集能力,因此,计算生物体内的残留量就能够分析出环境污染情况,具有理想的精度[4]。
2.5 生物传感器技术
与化学传感器技术相比而言,生物传感器有着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的优势,在复杂的环境体系中也可以实现连续性的在线监测,在水质监测中,能够采用生物传感器来监测水体富营养化、BOD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关报道显示,使用光纤生物传感器还能够有效分析出地下水中的残留炸药含量。
2.6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基因芯片、PCR与分子杂交技术,能够得出污染物与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分析出具体的作用靶点与作用机理,继而预报出环境对于生物体的影响。就现阶段来看,分子生物学技术常用的指示生物有藻类、无脊柱动物、鱼类、细菌与种子植物[5]。
2.7 生物标志物法
目前,生物标志物法也开始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一定的使用,很多专家学者已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Damiens使用贻贝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测试地中海污染情况,计算了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取得了良好侧成效。
3 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监测法在环境监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会继续为各个领域的环境监测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但是,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还处于一个起步状态,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的范围需要涵盖到管理、技术以及方法上,相信在相关专家与学者的努力之下,生物监测技术定可以在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阿克木・吾马尔・关虎丙,扎依尔・买买提尼牙孜. 浅议生态环境监测对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性[J]. 企业导报. 2009(04)
[2]房英春,刘广纯,田春,何小惠,宋钢. 浅析河流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及指标生物[J]. 水土保持研究. 2005(02)
[3]田仁生,邹首民,张治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 上海环境科学. 2003(07)
[4]李天威,聂永丰,严刚,田仁生,王业耀. 论我国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优化管理[J]. 中国环境管理. 2003(01)
[5]高峰,帕丽达・牙合甫,庞梦舟. 被动采样法监测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BTEX污染现状[J]. 环境工程.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