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主题式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4 04:31: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主题式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主题式教学

第1篇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Young people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ocialism affairs.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and activity to sprea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Research of theme quest teaching model can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play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and get good effects.

关键词: 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探讨

Key words: teaching mode;theme quest teaching model;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07-02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人要想建功立业,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就必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1]表明用“德”来统率“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培养大学生德的主阵地、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必须下大力气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其生动活泼,使学生爱听受听受益。

有一调查表明:在回答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怎么样?这一问题时,回答内容丰富的学生只占37%;而31%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内容空洞;32%学生则认为教师授课方式呆板枯燥,应该加强实践性和趣味性。对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表示满意的占27%,回答一般的占66%,表示不满意的占7%。[2]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师必须将重要精力用在对教学的研究上。不仅应从理论上对党的科学先进理论进行研究,而且应通过有效方法传递理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每一种课堂教学都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3]。传统说教模式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采用概念、推论、结论三段式形式,使用填鸭满灌方法。其缺点是学生被动无参与性、教师说教武断式、师生断裂无互动性,效果很差,已经基本上被放弃。现在,更多的是验证式教学模式。所谓验证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先讲概念、判断、结论,再举一些案例去验证教材的结论。验证性模式的特点是先下结论后说服,本质上还是说教式模式,其缺点是先入为主、单向传递、缺少学生分析论证、实效性差。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近几年,尝试着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题探究式教学是以主题案例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案例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教学模式。[4]

从静态角度看,表现为教学系统各基本构成要素根据各自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联结起来的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从动态角度看,表现为以整体教学结构为运动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纵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程序。横向空间分布形态与纵向时间序列形态于三维空间中交会、融合、协同与共振以形成自催化循环回路式运行轨迹,从而促成整体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①主题案例一线贯始终。在教学过程系统诸要素中,教学主题案例居于中心位置,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既定的教学主题内含着其应该达成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规定了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可能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手段,进而也限定了在本教学主题内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主题,不能分散、分离。

②主体身份互换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师生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互转化的。在主题式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此时,与教师的“作用者”地位相对应,学生或学生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学生处于“客体”的地位;同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视角来看,学生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教师、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此时,与学生的“作用者”地位相对应,教师或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教师处于“客体”的地位。主题式教学设计教学主体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决定了其“双适应双发展”的目标假设。

③教学双程合一体。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学”的设计,特别是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设计。

④有限时空无限转。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交互作用,这一作用过程中必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在空间上以“教室”为主要学习场所、在时间上以“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有限封闭性,向教学时空的“无限开放”性转化。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进行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①确定主题案例。

主题应该根据各章各节划分,再根据每一次授课(90分钟)进行设定。可确定大的主题,在大主题下划分小主题。第一章第一节爱国主义传统作为大主题在90分钟内讲授,再设定三个小主题:科学内涵、优良传统、时代价值。选取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围绕这一主题搜集案例,最多2-3个。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冲击性、新近性。就是近几年发生重大的强烈冲击效果的事件剖析。

②设计实施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先阅读观看案例。如爱国主义内涵主题部分,用时60分钟,选取两个案例“欣月的心愿”和“叙利亚危机”。“欣月的心愿”案例首先,用文字图片简单介绍小欣月的故事,时间为3分钟。其次,“欣月的心愿”播放视频,时间为10分钟[5]。再次,设置问题:小欣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两千长春市民联合“骗”小欣月?什么在小欣月心中最大?有何感想?时间2分钟。“叙利亚危机”案例首先,用文字图片简单介绍叙利亚造成的难民流出、城市房屋毁灭、历史古迹的破坏、平民的死亡等严重后果,用时3分钟。其次,播放视频《200万难民无家可归叙利亚内战搅动大中东》用时10分钟[6]。再次,设置问题:为何两派残杀同胞?国家毁坏了,人们依靠什么?用时2分钟。

第二部分师生解析案例。首先,由学生发言,发表看法、认识,用时10分钟。教师解读分析案例,用时10分钟。

第三部分师生共同作出结论。用时5分钟。

第四部分思考题布置:观看电影《欣月童话》,在成龙的MV歌曲《国家》中结束爱国主义科学内涵主题教学。

主题探究式模式教学虽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些不足需要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M].

[2]赵图雅,斯钦,任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2011,12.

[3]杨绪华.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J].佳木斯大学.

[4]袁顶国,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第2篇

关键词:教学主题;中学数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09-0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改革,对于数学教学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形式化教学模式的缺陷。理论学界以及实践学界提出这样的口号: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在这一时代背景与现实背景之下,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思想,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将教学主题现实生活化、将教学主题问题焦点化、将教学主题活动化、用演绎归纳的方式体现教学主题、对教学主题进行反馈矫正。还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主题模式的探究应当注重主体之间的交流,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组与学生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等。

1 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实施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数学主题式的教学思想应运而生。要进行主题性教学的主要原因是,主题性教学体现的是实质性教学。称之为主题,是因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我们主要是讲述那些书本上的定理或者公式,很少将这些知识点引入生活之中,而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将现实生活引入数学课堂,使它成为课堂的焦点,从而成为主题。

2 中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主题式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一般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首先,设计合适的主题场景,以便于引发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焦点,随后在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形成教学的互动,其次,运用数学知识对焦点问题进行验证或者矫正,最后进行相应的课外延伸。当然这一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不同的数学主题,我们可以对程序进行互换或者相应的缩减。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即将教授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分析,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准确判断学生们在学习本章数学内容时需要的数学主题。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数学教学主题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下以内容为标准对数学主题式教学进行分类。

2.1 现实生活化主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目标。这些新的课程标准鼓励或者要求同学们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将一些知识的重点内容深化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当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即用生活化的眼光去看待数学教学。一般将数学教学进行现实生活化,主要的方式是构建一段生活场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进行一场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总之是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将数学思想、问题以及方法设置在故事结构当中,用引人入胜的描述手法吸引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或者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情境当定的问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2.2 问题焦点式主题。

在进行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之前,教师们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因为这一主题教学方式要求他们能够寻找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对教学内容事前进行扩展性的了解。同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寻找探究性的问题,并且以此来作为教学主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从抽象到符号的思维过程,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数学知识。

2.3 数学活动式主题。

数学活动式主题不同于以往的数学教授模式,而是借用物理以及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不事先告诉学生,教师所要展现的数学主题,而是给予一些象征性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实验当中,在自己的实验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自主的去认识教学主题。这种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4 归纳演绎式主题。

我们知道归纳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主要是从个别的情况出发,从而认识到特定事物的普遍性。演绎则刚好与归纳这一方法相反,它从事物的普遍性出发,去推定个别事物的特征。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归纳的逻辑方法演化而来的,如有理数的加法、角的概念等等,都是对个别事实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得到通用的数学公式或者数学定理。归纳演绎式主题,很多时候依赖的是教师,因为在这种主题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还原知识背景,让学生从这些知识背景中进行观察、操作等等,进而得到知识的一种形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我们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通过对生活中问题的研究从而引出数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上那些数学知识了,需要我们结合课外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以及全面的阐述,使得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

参考文献

[1] 刘云章,赵雄辉. 数学解题思维策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字】初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 实验研究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为适应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要求在不断的进行变更与完善,其中以“创设主题情境到引发问题焦点,再到问题解决数学互动,再到知识运演与反馈矫正,最后到课外延伸”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主题式教学被视为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主题式教学实验的效果进行研究与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共同参与到主题式教学中来。

一、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研究结果表明

(一) 主题式教学的设计理念可以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教师是知识权威的主导者,学生是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新兴的“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主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化、具体化及情景化的方式进行展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性和探究性,增加学生之间学习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三) 主题式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善于自我观察问题,然后进行问题的求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将问题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述,再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数学知识得以有效应用的效果。

二、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针对现有数学模式研究的现状,取向于现代数学教学观,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被提出,所谓主题式教学就是以现实生活化、问题焦点式、数学活动式、归纳演艺式和反馈较正式为主题,以创设主题情境到引发问题焦点到问题解决教学互动到知识运演与反馈矫正再到课外延伸为组织程序的教学模式。接下来分析主题式教学的五大主题特征。

(一) 现实生活化主题分析。现代初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而面对这些高度抽象的数学问题,初中生的思维水平仅凭课本解析和教师讲解是不足以理解的。而主题式教学中的现实生活化主题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从生活中的故事或是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 问题焦点化主题分析。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核心就是数学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需要问题来展现,问题的提出诱发学习氛围的活跃,问题引导教学策略,只有围绕问题,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动态教学。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中,问题焦点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出发,探索出具有挑战和创新性的问题,再由这些问题探索出多种解决方法,从而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

(三) 数学活动式主题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高高在上的讲解,学生无声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止步不前,为打破这一教学方式,新课程的改变便为主题式教学中的数学活动式主题提供了契机。数学活动式主题不是教师直接展现教学主题,而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以数学活动的形式交流、合作、探讨数学知识,它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以数学实验或数学活动为组织形式,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四) 归纳演艺式主题分析。归纳演艺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合作与探讨数学问题之后,再由教师辅助学生对所探讨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就把零散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以便日后复习与巩固知识点,再通过教师详细解析与演绎解题过程,屡清学生思绪,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和演绎,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自身参与和体验的数学解题过程,建立起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 反馈矫正式主题分析。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在数学学习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犯一些知识性或常识性的错误。反馈式矫正教学则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构设“错析题”,用非一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重视错误,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将学生常犯的错误解题方法与正确的解题思路作对比,使学生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三、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的过程

(一)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先给实验教师讲明实验意图、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教学方案,掌握试验流程,掌握实验技能,熟练实验操作,抓住学生心理,迎合学生兴趣。我们常说,当老师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只有当我们把教学的内容彻底吃透的时候,才能给学生讲解到位,让学生明白知识产生的过程及运用。

(二) 清晰的思维路线,流畅的实验过程。教师在教学或实验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成绩等特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的主题应与课本数学知识相适应,切不可超出学生接受能力范围。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呆板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思想转变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具体化、情景化,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性、探究性,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互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以其特有的现实生活化、问题焦点式、数学活动式、归纳演艺式、反馈矫正式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田雪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主题式教学

0.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天性烂漫的年纪,对于他们的小学语文学习来说,需要一种契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们应当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充分的契合小学生们的心理,可以将他们的思维带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总而言之,使用主题阅读式教学模式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大有裨益的,因此小学学校应当积极的推动主题阅读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小学教材改革,新的小学语文教材需要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1]。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指的是在教学的课堂之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使小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和课外的知识相互关联,学生可以全面的了解语文课文所蕴含的思想,从而促进小学生们语文学习的进步。

2.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原则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的使用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才能使小学生们更好的吸收语文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进行阅读主题式教学的时候要结合课文的内容,不能脱离语文课本。其次,教师在使用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时候,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效果[2]。最后,教师们可以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给小学生们阅读,让小学生们在各种阅读材料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3.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3.1 教师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阅读主题式教学的时候,要契合主题进行阅读材料的选取,要认识到契合主题选择阅读材料是进行阅读主题式教学的根本,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要选择契合小学生们的心理的阅读资料,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小学生们来说,契合他们心理的阅读材料可以充分的调动他们担心学习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古诗词《题西林壁》的时候,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些与作者苏轼相关的生平资料和苏轼其他的诗词,这些阅读材料针对性强,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小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能选择过于晦涩难懂的文章,不能使小学生们丧失阅读激情,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3.2 教师要建立一个良好课堂阅读氛围

在进行阅读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尝试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起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中阅读氛围的建立需要良好的阅读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寻找到契合小学生心理的读方式[4]。教师们可以采用分组阅读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提高阅读效果。教师们可以选择结合音乐、图片和视频的阅读方式帮助小学生们进入文章所传递的意境之中,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师们可以选择分角色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的趣味性,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带动小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学生们课文《景阳冈》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分角色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武松和店小二,这种富有趣味,契合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让他们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3.3 与实践活动相互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们在进行阅读式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学生们带入大自然之中,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语文文章中的自然之美,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之中可以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释放,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文章《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时候,教师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们寻找一片浅水洼,将文章中的情形与现实生活相互的结合,让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文章阅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使用实践活动和阅读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意学生们的安全,小学生们是一群活泼好动的群体,在自然环境之中,过于欢快开心的氛围可能会使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进行实践与阅读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好安全问题,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

4.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契合现今小学们的心理的,是符合现今小学语文的教育方向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多运用阅读主题式教学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运用各种阅读方式让小学生们充分理解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志平.探析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6(12).

[2]高丽.以数学史为载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76).

第5篇

一、注重生活化的主题教学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数学眼光于生活实际中捕捉数学问题,以所学数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促进学生自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生活化主题教学则是把数学教学主题通过趣味性游戏、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生活场景等生活化情境表现出来。同时,把数学思想、数学问题、数学方法融于这些情境中,通过活泼生动的情节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与探究欲望。在数学教学中,现实化主题教学的基本教学结构为:设置生活化情境—引发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运演知识与矫正反馈—课文延伸。

二、加强数学活动式主题教学

在数学活动式主题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对教学主题进行展示,而是适当指导与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或者数学活动展开合作与探究,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的相关数学实验作为数学教学的开展方式,教师起指导作用。其中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素质,提高学习能力,而其教学目标则是优化数学教学。

例如,在讲圆的对称性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操作:首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圆形图片,AB是圆的直径。(1)将圆沿着AB进行折叠,两旁部分相互重合,可知此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如果将圆沿着圆心开始旋转180° ,可以看到两旁部分也互相重合。我们可以发现,圆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然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圆不但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师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圆沿着其圆心旋转任意角度,都可以和原来的图形相互重合,这就是圆的特殊性质,即旋转不变性。通过这条特殊性质,我们可以推出圆心角、弦、弧、弦心距间的关系,这也是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这样,通过数学活动式主题教学,将学生引入新课的教学中。

三、活用演绎归纳式主题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较为抽象的学科,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如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演绎归纳式主题教学,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归纳,学会知识概括,学会知识迁移。其中,归纳是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对一些普遍性结论中存在的推理方法进行有效概括。而演绎则是指从某种普遍性原理中总结出个别的以及特殊状况下结论的推理方式。

在数学教材中,不少知识都有着它们形成的实际背景,如直角坐标系、角的概念、有理数加法等都是由实际中进行抽象概括而来的。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知识背景的还原,使学生于知识背景中借助观察、实验、操作、猜想、验证、演绎、归纳等获得知识。这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而加深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结构。这样,教学不再是让学生简单接受或者知识记忆,而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

四、把握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

问题式主题教学即教师紧紧围绕目前已学知识利用某个挑战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抑或由数学视角,以出现在其他学科或日常生活中的某个探究性问题为数学课堂主题。在一主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抽象表示至符号转换,然后到知识的检验与应用。通过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还有利于把数学知识所蕴涵的艺术形态转为教育形态。

第6篇

主题式教学即以现实话题和现实问题作为课堂的主要聚焦点,围绕实际应用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知识的深层含义以及实际意义。主题式课堂教学主要以项目探究形式和问题解决形式来对书本内容进行探究,并且在掌握书本知识以后再进行实际的扩充,从而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且牢固。

1.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具有指导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理论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得出经验: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知识拓展。因为主题教学的情境性、反思性、综合性、多面性等特点有助于完成学科目标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升起到显著作用。

2.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的内容

一般的主题式教学实验都是由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馈、课外延伸几个程序组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步骤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主题,对教学的侧重点有所掌握。

2.1 现实生活。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思维层面转变对数学问题的看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的问题要用合理的思维来解决。在教学课堂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教师要将一些日常的数学问题作为一个教学主题进行开展,其内容包含了生活场景、日常故事以及趣味游戏等,将此类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数学知识,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种思维形成之后,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就会主动运用数学思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数学知识可以更加容易地被学生吸收和理解。教师在对主题式教学实验内容进行设定的时候,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的兴趣。

2.2 问题焦点。如果教师将问题的焦点作为主体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个焦点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扩展,使学生可以学习得更加全面、更加具体。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些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给表现出来,将数学的主题通过知识去创造,再用非常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在采用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时,要采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进行探讨,如果主题的选择太简单,就使主题式教学失去了挑战的意义。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将实际问题用知识的问题化方式进行解决。在问题焦点主体式教学中,要将问题作为教学的主题,才可以将教学的精髓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将教学情景合理地创设,巧妙地选择问题的表现方式,使探究的问题具有更大的意义。

2.3 数学活动。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展示主题,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教学的主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用数学实验的方式作为组织形式,要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并且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的教学环境。主题式教学活动要按照特定的环节来进行,一般都是采用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问题反馈、课外延伸的环节来进行。

2.4 归纳演绎。主题式教学要以事实为出发点,我们在教学中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得出的结论方法称之为归纳,而根据普遍性的原理推理出来的个别结论称之为演绎。不同的数学知识都有产生的实际背景,在教学中演绎的归纳是通过实际的知识背景还原实现知识的探索,从而让学生在对整个知识的形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教师使用归纳演绎主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猜想、观察、操作、实验、验证、演绎推广来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是要被动地接受数学研究的成果,而是要在根本上了解成果的成因,在最根本上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3.1 在活动设计时,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①活动的探究性、问题化;②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③主题内容的学科综合性;④为师生实践留出生成的空间。

3.2 实施的过程:①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施主题式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的确立,使老师在理解教材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方面有明确的方向。②认真了解学生。学生是自己计划的实践者,计划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学生最为关键。因为教学对象是实实在在的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了解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总之对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③制定教学计划。老师在对教材、学生和课标要求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思考适合学生和老师自己的方法,同时处理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合理与科学,体现一种新的创新,努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提高努力。④确立活动的主题。这是实施主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它看似简单,但是它要通过几个字,或一个词、一句话来提炼教学的目的,包含内容的选择、方法的体现、活动的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7篇

一、密切教科书与生活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生活是一切学科的源泉。数学学科也不例外,从生活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所以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曾说:数学教学就是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翻开小学数学,许多数学知识都是由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很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所以在主题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直观入手,一是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二是在操作运用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三是可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小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以及四年级人民币的兑换教学,就可充分利用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但对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就可设定一定的场景如跳蚤市场,让学生通过购买食品、玩具、学习用具等活生生的生活事例,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感知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兑换,在生活事件中接近数学,爱上数学,喜欢数学。

二、关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提炼主题研究

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表现为超越学科间的硬性壁垒而走向综合和融汇,强调各学科的对话、合作与互作。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各位同仁纷纷创立了打破传统数学界限的相关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学科间相互渗透的、不同于传统单一学科课程形式的主题教学研究。

如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性,抓住数学学科中的数学思想,或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质思想,从中找出德育教育的素材,建立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学分秒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圆周率可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的辉煌,以此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等等。

三、针对教学效果积极反思,培养有效思维

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在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所以,教师要自觉地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针对教学效果、作业水平等反馈信息,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总结,重新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主题构建,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进行问题、资料的收集,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回顾,从而综合各方面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学习能力。

第8篇

一、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何谓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的德国,而传入我国教学界是近十年的事情。浙江大学的应惠兰 教授在 1996 年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Student-Centered and Topic-Based English Teaching), 在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听、说、读、写等活动要围绕一 个共同主题” 。华东师范大学的顾小清教授认为主题教学要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活动主 线,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不难看出,主题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某个英语主题 进行深入探究的教学方法。主题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围绕主题进行训练以培养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某 项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建立在任务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综合,凸显了语言的实际意义和创造 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外研版英语教材采用的是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 适合于我国中学生外语学习的编写体系, “主 题式教学法(theme-based approach)” 与“结构功能法(structural-functional approach) ”相结合 的编写体系。课本每一个模块涉及一个题材如:文学,体育,音乐,语言学习,世界奇迹和科技发展等等。每个单元以一个 主题或话题为中心,听、说、读、写技能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物型的教学活动均围绕主题活动或话题展开。 这为开展主题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及与主题教学材料的选择与整合

(一) 主题教学材料的选择与整合

1.研究教材,单元内主题材料的整合 外研版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或阅读材料,内容也是比较贴近生活,但 是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单元内容虽然主题一致,但是在内容的编排可能与教师要挖掘的不 一致,有的文章的难度与我校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材,广泛利用各种渠 道找到相关主题,并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整合教材,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材料。

2.突破教材,与学校主题活动的整合 心理学家 Carl Rogers 认为学习者必须感到他们所学的内容和他们个人相关,在情感上积极参与学习, 体验到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被教) 。因为语言学习不仅仅关系到语言本身,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认同 (personal identity) ,自知之明(self-knowledge) 、感受(feelings)和情绪(emotions) 。如果学生的 注意力被激发,并能够“拥抱”所遇到的词汇和语法,那么他们更可能会有效地学习和记忆。而我们知道, 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的差异,并不是每位同学对教材内容都有兴趣和 认同感。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材,做个有心人,寻找生活中与教材主题相关的,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吻合的, 与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合的元素,努力创造一种“拥抱因素” (Harmer 1991) ,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 内容产生情感依恋,并因此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我觉得学校开展的不同形式 的主题活动(如感恩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我们都能在外研版 高中英语教材中找到类似的主题,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种资源,与相同主题内容的教材做一 个整合。

3.拓展教材,与报刊杂志上相同主题的整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 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 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报刊杂志等”。 语言学习的迁移理论也指出:“教材仅仅是所学内 容的一个载体,要进一步巩固学生从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使之得到巩固和内化,就应该把所学内容迁移到 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进行多次的反复识记、运用”。换句话说,学生必须经过多种不同的语言环境才能把所 学内容扎实掌握。我们学校所订阅的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而且报刊主题也和外研版英语的主题不谋而合,如中外文化、风俗习惯、名人轶事、文教卫生、科技发展、人际 关系、环保知识等。此外,英语报刊题材新颖广泛,内容鲜活,语言生动,而且图文并茂,是富有时代特 色的课程资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在教学中设法将英文报纸上的内容与教材 内容有机结合,成为教材的辅助和拓展部分。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与不同课型的整合

按照四川省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中阶段除了开设基础型课程之外,必须配备一定课时量 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我们也知道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母语相比有一定的劣势,学生缺少语言环境 的熏陶。所以除了在课堂上的解释、学习,课外的练习之外,课外的补充也是很重要的。根据语言习得的 规律,如果我们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语言学习的一些规律,这往往要比他们坐在教室里被 动接受所学习的内容记忆深刻。那么在选择开设拓展课和研究性课程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部分的 课程主题与基础性课程有机的整合起来。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变课时较紧的问题,并能结合学生的所学与学 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教科书,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第9篇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能够拉进历史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教学方式就是将乡土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进行主题式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亲切感,就会想要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在听老师讲解时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促进主题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将乡土资源引入到主题式教学中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学形式来展现当地的历史,如PPT、视频、音乐等,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主题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大大地提升主题式教学的效率。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阐述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历史和文化,这部分内容是用一个学期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教学时间比较长,因而学生学完之后往往不会将其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对此,教师在期末时可以在班级里组织有关“我们家乡的唐宋元明清文化”,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对本地曾经在这五个朝代中出现的历史名人进行了解。由于学生查找的历史名人是自己本地的,所以在查找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且在查找时会将五个朝代的历史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较为全面地去进行分析,逐渐使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得到改善。

二、注重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开展历史主题教学时,需要对课堂的节奏进行把握。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显得教学过程很不稳定,稍不注意就会拖堂,还让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这违背了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教师在课堂上放映视频,若不对时间进行把控的话,就很容易超时,这就使多媒体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并没有在主题式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水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中国近代史,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想让学生了解我国曾经屈辱的过去,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因此,在接近期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我眼中的近代史”的主题教学活动,但在开展这个主题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教学的节奏进行控制。首先,在课堂的前10分钟,教师要给学生梳理近代史的知识脉络;其次,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给学生放映有关近代史纪实的视频;然后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说一说自己对于近代史中某一历史事件或者观点的看法;最后的15分钟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显然,这样的教学安排是环环相扣的,使整个主题的教学过程比较有节奏感,学生在这样的主题教学引导下,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底蕴。如果上述的教学安排过于紧凑的话,教师就可将教学内容分成两节课来进行,从而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安排实践内容,增强学生体会

历史本身就是对曾经发生的事情的客观描述,但是学生在使用课本学习历史时,往往没有深刻的体会,使本来丰富灿烂的历史完全变了样。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体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式内容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体会。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加强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他们周边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采访调查,了解这些老人对于改革开放的体会,了解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现代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从而对于改革开放有更深的体会,而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改革开放有全新的理解和体会,在那些老人的讲述过程中,学生仿佛回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看到了活生生的历史。于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就能够对历史产生好感,逐渐喜欢上学习历史,在遇到相关的历史问题时,也会主动积极地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对历史进行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好相关指导,并且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