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副高级职称申报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6 19:08: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副高级职称申报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副高级职称申报材料

第1篇

根据今年省职称工作会议精神,为做好**年我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职称(含教授级高级讲师,下同)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评审的时间和程序

1、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工作执行《关于印发〈**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等138个条件的通知〉(苏职称[2003]2号)文,以及《关于当前职称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苏人发[2004]24号)文精神。技校教师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7月下旬进行,申报对象为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其他职业培训、教研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请各市将送审材料于5月25日前报送省技校职称办(以市或厅局为单位、逾期10日不再受理)。请各单位申报人员严格按照统一要求(见附件一)报送材料,并按省物价、财政核准的收费标准,每人缴纳评审费400元(申报正高及破格申报者500元)。申报材料不足或手续不全的作无效材料处理,材料未按清单要求整理将予以退回。

2、各市以学校为单位,按照结构比例,对申报人员行筛选,通过组织考核、群众公示等办法确保让表现好先的人员申报,表现差的人员延缓申报。教授级高级讲师申报侧重为一线教师和长线专业(兼顾其他人员和专业),具有突出贡献和突出业绩的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优先申报,同时各市须在限定申报名额内申报(见附件二)。教授级高级讲师申报情况需在本单位公示,评审时应按规定参加论文答辩(答辩期间食宿费用自理)。

3、凡破格申报者任期内年度考核须合格,并具有一次单位(同级)以上表彰(先进)(提供为优的年度考核表或先进表彰证书),同时填写破格证明(说明符合破格申报及评审条件的哪几条,单位盖章确认)。破格人员申报情况需在本单位公示,评审时应按规定参加论文答辩(答辩期间食宿费用自理)。

4、凡经省技校高评委会评审通过、省人事厅职称办确认,具备技工学校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者,由市劳动保障局职称办统一到

二、申报评审的条件和规定

1、申报专业须与申报者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并按要求归类(具体归类见附件三)。外语和计算机必须有人事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或有免试证明(有关文件规定免试者),除此之外严格要求(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获国家省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其他特殊情况者可适当从宽填业务骨干审批表)。单位学科带头人请填写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审批表(见附件四)。

2、后学历须相同或相近专业,且满1年以上方可正常申报评审。

3、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级(高级技师)、年龄45周岁(含)以上者,可作为符合破格申报及评审条件之一。

4、确实在学校工作各方面表现突出优秀人员如在评审时未评上,学校可暂根据实际情况低职高聘。

三、申报评审的材料要求

1、各市随申报人员简历表集中交申报者1寸免冠彩照一张备用(照片后写姓名,以信封装)。

2、技工学校教师年度考核表由各市依据省规定格式自行印制,任期考核表到市职称办申领或依人事部门规定格式自行印制。

3、申报材料中需有“**省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市职称办申领),一式5份。

4、凡是发表的论文均提供复印件不提供原件,但需单位加盖公章确认发表,同时复印期刊杂志的封面与目录(不需要提供整本刊物)。

5、申报材料档案袋须整洁牢固,每人一个档案袋(至多不超两袋)。

6、申报以市劳动保障局(或厅局)职称办为单位,集中填报《**省技工学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人员简历表》一份(见附

五,不开委托函,请市人事局职称办在简历表上加盖公章,并签署同意几人申报的意见)。

7、各市填表人需对照申报人评审表认真填写简历表的有关内容,防止出错。

附:

1、**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含正高)材料清单

2、**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教授级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称名额分配表

3、**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专业归类对照单

4、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审批表

5、**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人员简历表

二00七年四月九日

附件一

**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含正高)材料清单

第一部分(3份评审表不装订)

一、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1、外语考核合格证(省人事厅印发)复印件或免试证明(相关文件规定免试者)。

2、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省人事厅印发)复印件。

3、破格申报者应提供破格证明(说明符合职称评审条件之破格评审条件中的哪两条,单位盖章确认)。

[注:外语、计算机合格证均提供单位盖章证明的复印件(破格申报者和破格证明一起),装订在其中一份评审表的第2页上。]

二、**省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市职称办申领)一式5份。

第二部分(分三分册装订)

第一分册:

1、专业技术人员任期综合考评表(即省、市职称办印发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期内5个年度的综合考核表,反映教学工作量情况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等)1份;

2、任职期内年度考核表1份(即各市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规定格式印制的技工学校教师年度考核表,破格申报者2个年份以上);

3、学历证明材料(或学历证书复印件);

4、现任(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资格证书复印件);

5、反映本人实际动手操作水平的技术等级证书;

6、继续教育证书(复印件);

7、其它能反映本人业绩的奖励证书、荣誉证书(含所教学生获奖证明等);

8、教师上岗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证书);

9、班主任证明;

10、公开课、课题组织、教研活动证明;

11、帮教证明(申报副高对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申报正高对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12、身份证复印件;

13、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审批表(申报正高、破格申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填写)。

第二分册

能体现本人业务水平的、任职期内使用的二门课程各2章教案(政治、语文、数学、体育、英语等课程可提供不同类型或课型的教案)。

第三分册(申报正高侧重此类材料)

1、主编或参编的教参、教材及论文(正规刊物发表)专著等。

2、其它能反映本人业绩和成果的材料。

说明:

1、复印件如公章不清晰请加盖单位公章确认。

2、正式发表的论文请提供复印件,同时复印期刊杂志的封面和目录,以判明刊物级别。

3、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应由两位非同一单位工作的专家提供书面鉴定意见,应加盖专家所在单位的公章(证明其专家身份)。

4、各分册请自制目录。

第2篇

现将*省建设厅青建政[*]232号《关于*年度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人事局二00一年九月三日

抄报:省人事厅专技处。

抄送:本局各局长、专业技术人员科(5),存档。

*省建设厅文件青建政[*]232号

关于*年度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州、地、市人事(劳动)局、建设局,省直有关部门,厅属各单位: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青人专字[*]167号)要求,现将*年度建设工程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职称评审工作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要认真学习省建设厅、省人事厅印发的《*省建设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青建政[*]214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青人专字[*]167号)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今年职称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凡申报建设工程高级职称的,以及无建设工程中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地区申报中级职称的,由各州、地、市及省直有关厅局按《评审条件》初审合格后,出具正式委托函,按规定将评审材料报送省建设厅职改办,厅属各单位直接报送厅职改办。

三、申报推荐程序:有主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审查推荐工作;无主管部门的,由单位负责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审查,并报相应的登记注册部门审核推荐;个体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材料报相应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推荐。

申报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层层审查、层层推荐、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逐级上报。所有参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人员,要在本单位道德实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凡越级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四、非国有制单位及个体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按我省现行的报考,评审程序及条件,同步进行。

五、申报材料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年限,论文(著)和各种证书取得的时间均截止到*年9月30日。

六、职称外语合格证的有效时间均从证书签发之日起计算,对不属于青劳人专字(*)13号文规定的职称外语"以培代考"培训对象的人员所取得的合格证,一律视为无效。

七、青劳人专字410号《关于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停止执行。

八、为严肃职称评审工作,使晋职人员名符其实,从今年起,取消破格评审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和突出贡献、业绩,并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各单位将体现其突出业绩成果的材料并附单位专题报告,报送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报送省人事厅。

九、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报送材料:

1、州、地、市人事局(职改办)或省直主管厅局、地专级企事业单位人事(职改)部门的委托评审函1份;*年度拟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况表一式二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四份,中级一式三份;

3、《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两份;

4、《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简表》中级20份,高级25份,所填文字内容必须打印;

5、最高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外语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并复印件(1份);

6、任现职以来的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材料,如著作、论文、获奖证书,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等,工作业绩和学识水平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报送原件;

7、申报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论文(著)要求一律为核心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著)在2篇以上。

8、《单位推荐报告》一份;

9、评审表第9页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一栏中除当年考核结论外,还应填写任职期间的考核结论及年份。

上述各种材料、表格必须填写清楚、真实、完整、一致,不得漏项,要求加盖印章的栏目必须加盖印章(印章不得复印),上报材料应由主管职称工作的人员专人报送。

十、报送材料截止时间:

厅属各单位申报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应按本通知要求务于*年*月*日前报送材料,各州、地、市及省直有关厅局务于10月10日前将推荐评审材料报送省建设厅职改办,逾期不再受理。

教育、卫生、会计以及其它系列按该系列职改部门的报送材料要求和时间执行。

十一、评审费收取事宜:

第3篇

关键词:

体现中小学不同特点

今年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

统一名称

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关键词:

破格评审

根据河南省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在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基础上,制定我省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

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少数特别优秀的教师,制定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的评价标准要体现中学、小学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所区别,并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关键词:

评价办法多样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的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形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业务测试、量化赋分、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要在水平评价中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关键词:

与岗位聘用相衔接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关键词:

试点范围涵盖中小学、幼儿园

本次改革试点选择郑州(含河南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焦作、许昌3个省辖市。改革试点的范围包括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省、省辖市、县(市、区)教研室和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民办中小学校教师可参照本方案参加职称评审。

关键词:

人员过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牵涉到的人员过渡问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以及现聘任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对于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已经取得的资格依然有效,择优聘用到相应岗位时应给予适当倾斜,不需再经过评委会的评审。

关键词:

少先队辅导员纳入教师范围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人社部、全国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青联发[2010]33号)精神,在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将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内容、工作量以及获得少先队工作方面的奖励和成果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范围。

关键词:

中学高级评审时间为11月下旬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0月9日至10月16日接收申报材料,10月下旬召开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0月22日至10月27日接收申报材料,11月上旬召开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中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1月3日至11月10日接收申报材料,11月下旬召开河南省中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工艺美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0月23日至10月30日接收申报材料,12月上旬召开河南省工艺美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小学、图书资料、工艺美术和中职学校等6个系列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1月3日至11月30日接收申报材料,12月上旬召开评审会议。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工学院和信阳师范学院等11所教育部已授予教授或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高校的评审工作,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经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批准后进行。

第4篇

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高端智力集聚工作,服务实施“三高四新”战略, 按照《长沙市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项资助实施办法》和《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决定组织开展2021年度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报主体:在长沙市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拥有专门研发机构及研发团队,科研人员不少于10人,年度研发投入不低于300万元或不低于销售收入总额的2%。

2.与相关领域1名以上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签订建站协议,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任务,合作方向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导向,合作期限不少于3年。

全国范围内,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

3.工作站运行保障和合作投入经费每年不少于10万元,能为院士及其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科研、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

已与院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承担过国家或省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二、认定程序

(一)企业申报。申报单位登陆长沙人才智慧导航平台(changsha.gov.cn/csrc_portal/)下载《长沙市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表》,向各自税务登记地的区县(市)科协、园区报送申报表及相关附件材料,申报截止日期为8月25日。

(二)初审推荐。税务登记地在国家级园区内的企业由园区归口申报,税务登记地在省级园区及园区外的企业由区县(市)科协归口申报。申报单位按要求准备好电子版申报材料后发送至邮箱csdstm@126.com,由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形式审核通过后生成书面材料打印稿一式两份,经合作院士签署说明,归口申报单位(部门)和国税登记所在地财政局签署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于8月25日前报送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长沙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A402)。

(三)评审认定。依据《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评审办法》,由市科协牵头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报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审定。

(四)批准认定。审定后的拟认定名单在市级媒体或部门网站公示。公示期内,拟建站单位的合作建站院士须在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完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备案工作。公示期满无异议且完成备案的,由领导小组发文认定,并以市政府名义授牌。

三、申报材料及其他要求

(一)申报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申报单位建站申请报告(见附件2);2.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申请表(见附件3);3.相关附件材料(见附件4)。申报材料须按照以上顺序编好目录、页码,加盖公章并添加封面(见附件1),以A4纸装订成册,双面打印。

(二)各归口申报单位要高度重视市级工作站的推荐工作,广泛进行发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我市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为重点,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组织好申报推荐工作。

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卢慧芸   0731-85450237            

联系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人民中路308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A402

 

附件:1、申报材料封面样式

2、申请报告模板

      3、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表

      4、相关附件材料清单

 

 

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23 日       

附件1

(封面样式)

 

×××××××××

院士专家工作站

 

 

 

 

 

 

 

 

 

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 

附件2

 

关于成立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

申 请 报 告

 

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企业简介

……………………………………………………………………………………………………………………………………………………

    二:建站目的及意义

……………………………………………………………………………………………………………………………………………………

    三: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资金筹措、建站预期目标及项目市场前景等

……………………………………………………………………………………………………………………………………………………

 

申请单位:(盖章)

申请日期: 附件3

 

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表

 

 

 

申报单位:(盖章)

加盟院士姓名:

院士管理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院士任职单位:(如:XX大学、XX研究院)

合作期限:xx年x月- xx年x月

 

 

 

 

 

 

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制

 

 

 

填表说明

 

一、申报单位填写此表前请先认真阅读《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长沙市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项资助实施办法》及《申报通知》,严格按照申报条件与要求认真填写。

二、申报表封面“院士管理机构”指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

三、申报单位需如实填写申报表,若无特殊说明,本表中的数据填写上年度统计数据。申报单位必须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在考察评审过程中发现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都将会酌情扣分,严重失实的直接取消评审资格。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注册地址

 

法人代表

 

注册资金

            (万元)

成立时间

 

所属行业

 

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

是o            否o

通信地址

 

联 系 人

 

手机号

 

QQ号

 

邮箱

 

 

二、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情况

 

序号

平台名称

建立年份

 

 

 

 

 

 

 

 

 

 

 

三、申报单位生产经营及科研投入状况

项   目

金 额

上年度销售额(万元)

 

纳税总额(万元)

 

税后利润(万元)

 

上年度研发投入经费(万元)

   万,占销售额的  %

累计投入工作站经费(万元)

 

四、申报单位人员状况

现有职工总数(人)

(截至2021年6月底数据)

研发人员(人)

 

占职工总数比例(%)

 

高级职称(人)

 

占职工总数比例(%)

 

副高级职称(人)

 

占职工总数比例(%)

 

中级职称(人)

 

占职工总数比例(%)

 

 

五、院士主要科研团队情况(包含院士)

姓 名

年龄

工作

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及研究方向

站内主要工作

 

 

 

 

 

 

 

 

 

 

 

 

 

 

 

 

 

 

 

 

 

 

 

 

 

 

 

 

 

六、企业配套团队情况

姓 名

年龄

工作

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及研究方向

站内主要工作

 

 

 

 

 

 

 

 

 

 

 

 

 

 

 

 

 

 

 

 

 

 

 

 

 

 

 

 

 

 

 

 

 

 

 

 

七、申报单位与院士合作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总经费

(万元)

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或实现的技术突破点

 

 

 

 

 

 

 

 

 

 

 

 

 

 

 

 

 

 

 

 

 

八、申报单位近三年知识产权情况

发明专利授权

   项

实用新型授权

   项

外观专利授权

   项

国际标准

共   项 其中参与    项,牵头制定    项

国家标准

共   项 其中参与    项,牵头制定    项

行业标准

共   项 其中参与    项,牵头制定    项

 

九、申报单位近三年承担的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省级/国家级)

项目经费

 

 

 

 

 

 

 

 

 

 

 

 

 

 

 

 

 

 

 

 

 

十、申报单位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时间

XXXX系统

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

长沙市科技局

XXXX年

 

 

 

 

 

 

 

 

 

 

 

 

 

 

 

 

 

 

 

 

 

十一、建站优势

 

 

十二、工作计划

分别列出三年工作计划和2022年工作计划。

要求:三年工作计划为总体规划,2022年工作计划须依据《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绩效综合考核指标》各分项指标列出有具体量化数据的条例式计划。(2022年工作计划将作为首次考核的指标依据)

十三、院士说明

合作建站院士意见及承诺:

1.本人承诺此次建站合作符合《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全国范围内,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

2.本人已了解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事宜,并仔细审阅了申报材料,支持XXX(单位名称)申请认定长沙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如获认定,将按要求及时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完成登记备案。

   

                             院士签名:

                                          年   月   日

 

 

十四、归口部门及国税登记所在地财政局意见

归口部门推荐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国税登记所在地财政局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4

 

相关附件材料清单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荣誉证书、资质证书

3、审计报告(标出上年度税收、销售额、净利润、研发投入等数据)

4、院士基本情况表(见样表)

5、与院士的共建工作站协议(包括合作年限、合作形式、双方权利和义务、成果应用和保护等内容)

6、与院士或院士团队的项目合作协议(技术开发合同)或立项证明材料。

7、与院士合作项目情况介绍(与申报表中内容一致,主要包含项目内容、项目计划、项目目标及考核、技术难点、团队分工等)

8、近三年专利授权清单(见样表)及发明证书复印件(与申报表中数据一致)

9、近三年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清单(见样表)及证明材料(与申报表中数据一致)

10、近三年承担的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证明材料(与申报表中数据一致)

11、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证明材料(与申报表中数据一致)

12、工作站相关制度清单(见样表)及首尾页复印件

13、与院士或院士团队合作的相关报道、照片等

院士基本情况表

 

 

院士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院士方联系人姓名

 

联系方式(手机/邮箱)

 

邮寄地址

(若接收人非院士本人,还需写明接收人姓名及手机号)

院士类别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研究领域

 

 

 

 

 

 

 

 

 

 

获得项目成果情况

 

 

 

 

 

 

 

 

 

 

备注:一表对应一位院士的基本情况。

专利授权清单(近三年)

专利类型

专利名称

授权专利号

授权

时间

 

 

 

 

 

 

 

 

 

 

 

 

 

 

 

 

 

 

 

 

 

 

 

 

 

 

标准清单(近三年)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标准

类型

牵头

或参与

是否现行

有效

 

 

 

 

 

 

 

 

 

 

 

 

 

 

 

 

 

 

 

 

 

 

 

 

 

 

工作站相关制度清单

制度名称

时间

 

 

 

 

 

 

 

 

第5篇

一、传统的职称评审运作模式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解放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就是由国家规定统一的技术职务级别,各单位根据需要和机构编制来确定技术职务,提升职务就可增加工资。高校教师分五个级别,即教授、副教授、讲师、教员、助教。到了6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这种需要增加工资的职务任命制度也就基本上停顿下来。第二阶段: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务评定制度。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只要能评上相应的职称不需聘任职务,不用履行职责,也可享受相关待遇。在这种意义上,技术职称实际上成了工作成就、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标志。1983年9月,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审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并研究改革方案。第三阶段:自1986年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986年,中央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其主要做法是:企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结合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企事业单位在获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任。聘任职务有任期,在任期内履行职责,并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待遇。并且将“公正评审、科学设岗、严格考核聘任’,作为职称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已走上正轨,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评审程序,个人评审材料反映了其教学科研水平、实际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大量的优秀教师通过职称评审晋升了高一级职称,这对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职称评审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申报阶段审核阶段评审阶段和审批阶段.

(一)申报首先由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向学校人事处提出评审申请,为客观评价申报人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全面掌握申报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期间的业绩情况,上级主管部门设计了大量申报表格,由学校人事处转发,要求申报人员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进修信息、教学工作信息,业绩成果信息(含(著)、承担课题、授权专利、各类获奖等情况),并要求提供对应的业绩成果证明材料。

(二)审核审核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申报者的资格审核和申报材料的审核两方面。资格审核用于判断申报者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以确定是否受理其申报材料;而材料的审核则是通过对照申报者填写的申报表格和提供的原始证明材料,以确定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审核结果通常以职能部门的盖章为准,以彰显其严肃性。

(三)评审评审具体工作由高校人事部门负责组织,仅以评审高级职称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组织通讯评审代表作对于申报高级职称的人员,必须提交2一3篇代表个人最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著),由高校人事部门按照学科类别,随机选择送达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同行专家的鉴定意见将被提交给学科组和各级评委会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之一。2.召开专业学科组会议我校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外加思政、综合、图书馆等组成各个学科组,学科组评委名单在学校人事处备案。学科组评委们在会议上审阅申报者的材料,参考同行专家鉴定意见,根据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评审,最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完成表决,并在申报人员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学科组意见。学科组的表决票数作为中、高级评委会的参考,但学科组没有否定权。3.召开中、高级评审委员会会议由学校人事处组织先后召开学校中、高级评委会议,评委们重新审阅申报者的材料及专业学科组的评审情况,根据任职资格条件再次评审,最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完成表决。

(四)审批学校有评审权的,高评委会议结束后将通过人员进行公示;若公示期内无异议,将该结果上报给主管部门审批。没有评审权的,则将学校中评委通过人员材料进行再次整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组成高级评委会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学校进行公示。最后,学校将所有通过人员名单统一发文,晋升职称即生效。

三、近几年我国高校来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这里所说的各类问题,相对比较具体,主要是站在学校人事处的层面展开。如学校人事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申报职称评审材料的规范和合理性问题,二级学院对职称评审材料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评聘以后的管理问题等。传统的职称评审运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当完善,实践表明,它对我国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新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早已来临,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称评审的传统运作模式因其工作量大、效率低、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而受到冲击。近年来,我校职称评审工作虽然也在传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但是仍然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申报者需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申报人员在现专业技术岗位上至少有四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要全面梳理这些年的专业技术工作,并准备好全部业绩成果的证明材料,工作量相当大,很多教师为了申报评审职称,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来准备材料,这个过程包括填写繁杂的申报表格,去各个部门复印各类业绩证明材料。因为教师们相对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填表经验,而为确保表格填写的规范性,虽然学校人事处事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包括发放样表,做P班,演示,但是他们仍然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因而对于申报人员来说往往感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利于其开展其他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首先,申报者在准备申报材料时,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其实很多内容都是具有重复性,但是仍然要一遍一遍的填写。其次,二级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在审核材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如:二级学院作为初审部门,加之对申报者更为了解,因此经由二级学院审核过的材料应该比较完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事处仍然要对申报材料全部进行重新审核,而不是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教务处和科研处对教学的课时、效果以及对科研项目的重新集中核实,这以上的工作其实都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

(三)学校职能部门在材料审核阶段的工作量过大为了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学校人事处需要投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核对申报表格和原始材料,由于申报者的业绩涉及到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人事处还必须联合教务处、科技处、高教所等职能部门来共同审核。随着学校教师规模的扩大,申报职称的人员越来越多,对受理的材料的要求也逐年提高,这给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荷。

(四)职称评审标准不够细化和量化:学校的职称评审标准是在了解专业技术队伍各个专业的性质、职责范围的基础上而来的,但是它是按照大一统的形式来概括制定条件,它表明了学校职称评审的导向和要求,给申报者指明了总体努力的方向,但是这种统一的硬性规定,带有普遍性,不够具体细化,很难适应每一个学科乃至每一个专业;而且对工作能力、水平、业绩等软指标较难掌握,特别是不同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业绩滩以用统一的指标衡量。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评委都是各个学科的权威人士,但是他们对其他学科的了解毕竟会有一定限度,而且职称评审工作相对评审内容而言,时间较短,评委就难以面面俱到详细了解每一位评审对象的情况,对其工作能力、业绩等软条件更是难以准确把握,往往只能直接依据学校的评审标准,按照条条框框简单地对其下一个结论。所以,这样按照统一的评审标准模糊性的投票结果不能避免会出现一些偏颇。

(五)评聘不分家,聘后管理工作仍需加强。目前实行的仍然是评聘结合的原则,只要通过了各级评审,取得了相应的任职资,学校都会按其任职资格聘任,并兑现工资待遇,一般情况下是聘任终身制。这就使得教师在职称晋升前后,工作的积极性有反差,对自身的要求也出现高低。学校今年开始实行全校教师岗位聘任,这是对职称评审后加强聘任管理的一个新举措,但是由于尚属首次,所以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对聘后管理方式的研究和深人。

四、探讨解决高校职称评审工作问题的几点对策

职称评审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会损害我校职称评审工作的原则性与公正性,更会对高校教师队伍产生冲击,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针对我校职称评审工作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探索方法,不断完善,使职称评审工作程序更合理化、结果更公正化。

(一)改进职称评审运作模式的探讨实际上,高校职称评审工作的核心应该是评审环节,申报材料的收集与审核都是直接为评审服务的。目前传统的“串连式”运作模式过于强调各类表格填写和材料审核的过程,加大了申报者和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负担,偏颇了职称评审工作的重点,降低了工作效率。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和高校“办公自动化”的推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大幅度提高,各类办公软件的不断出现和更新,已经为改进职称评审运作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

(二)进一步转变职称评审工作的模式

1.“办公自动化”下行政工作模式实现转变。“办公自动化”后,每一项行政管理工作都应在一个对应的信息化平台上运作,如我校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专项行政工作的信息化,在信息化办公过程中,完成数据信息的增加和修改,并如实记录在档案信息中予以存储,实现档案材料的信息化,以方便查询和统计。人事处作为一个综合性部门,理所当然应该建立完备的人事管理系统,并且可以通过人事管理系统访问科研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等,并直接调用存放在这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如此一来,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

2.职称评审工作模式的转变在人事管理系统中单独建立“职称评审信息系统”,每位教师的年度考核结果、进修记录、工作经历和奖惩情况等都在该子系统中备案,同时将职称评审中所需要反映的一切信息都设计到系统中,教师填写完毕后能自动生成统一规范的文档形式。那么教师在申报职称时,只需要借助该子系统,便可以轻松完成填表工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做好“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选取其中对职称评审有用的信息录人其中,日常中就进行不断的补充记录。在记录信息时,认真核实其真伪,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得“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中的每一条信息,都是经过核实之后的有效信息。等到职称评审工作开始时,在负责审核申报者申报材料时,只需要调用存储在子系统中的申报人业绩的历史记录即可,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重复性审核工作,减轻了工作负担。可以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评审阶段,强化评审阶段的各个环节,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3.职称评审新模式的改进环节

(l)减轻申报人的填表负担由于申报者的所有工作业绩都可以从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中查询出来,并且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规范性文档,所以申报者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填表工作,由于申报者这些业绩也都为记录时核实过,所以只要是校内有评审权的学科,申报者就没有必要再重复性地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

(2)将材料的集中审核转化为日常审核由于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中存储的信息都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已经完成了审核程序,人事处没有必要在职称评审阶段再次集中地重新核实,只需要提供符合条件的历史记录即可。

(3)强化评审过程人事处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细化且可操作的申报条件和评审工作手册,规范评审过程,真正把职称评审工作的重心放在评审阶段,并以此为核心来统筹其他各环节。

(三)新模式的特点

1.该模式建立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利用了信息化办公“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的优势,简化了繁杂的表格填写工作与重复性的材料核实工作。

2.该模式突出了评审阶段的中心地位。以评审工作为中心,申报、审核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有利于统筹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3.该模式下职称评审各阶段相互之间高效率的信息传递替代了传统模式的单向信息传递,在简化“申报”、“审核”等阶段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申报材料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五、关于推进职称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岗位意识,引人激励竞争机制,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建立公正、竞争、开放、效益的职称评审秩序。职称评审要立足当下,筹谋未来,既考虑改善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又要为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起到导向作用。

(二)按需设岗,形成合理梯队必须深化职称改革,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实行按需设岗,逐步从身份管理转到岗位管理。通过对所需或急需的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确定合理的比例,使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称等形成合理的梯队,不仅有利于学科建设,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一帮二传”,带动整个梯队水平层次的提升。

(三)严格评审条件,强化考核制度。根据学校的师资队伍现状和今后学校的发展要求,制定适用于我校的职称评审条件,为即将参加职称评审的教职工明确一个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同时注重对参评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考核,既要考察其教学水平,业务能力,也要考核其思想道德水平,细化年度考核的内容,做到真正全面的评价。

第6篇

1前言当前,我国深化职称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在这种情境下提出了评聘分开模式,即任职资格评审或考核不受岗位和职务限制,够条件者可自主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这种模式应该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和职务聘任两个作用的最佳模式。但是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按照评聘分离模式来运行,因而也就并未达到评聘分离模式预期的效果。

2高校职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称改革工作的推进,各高校在职称改革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与高校职称改革相配套的政策不完善,改革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高校职称改革工作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高校在职称评审中缺乏自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有四个等级: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在这四个等级的职称评审中,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的审批权归省级行政主管部门,高校只有推荐权而无审批权。尽管初级和中级职称的审批权下移到部分高校,但是高校在评审过程中也要受指标和岗位职数的限制,没有完全的自。

2.2职称与职务概念混淆长期以来,围绕着“职务”与“职称”概念就曾引起过多次讨论,直到现在有些人对于二者的界定也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管理者也认为职务和职称一样。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而表示教师的职位也被划分为四等,而且也被冠以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称呼,这样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职称与职务是一样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职称属于人才评价范畴,职务属于人才使用范畴。职称是标志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能力和工作成就的等级称号,是社会对其综合学术能力、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大小的认可标志,是一种资格,不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一旦获得,终身享有,只能作为应聘职务的依据;而职务是同职权相联系的工作岗位,担任某一职务,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行使一定的职权,担负一定的职责,获得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即职务是责、权、利的统一。当前,教师只要获得职称,工资待遇及相应的福利就能得到提升及兑现,高校教师管理者力抓职称评审工作,而教师则以职称提升为己任,从而造成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广大高校教师都以职称评审为主,而聘任只不过是职称评上后理所当然的程序———流于形式,教师只要能够评上职称,就会被聘为相应的职务,这就形成了职称评审后聘任的虚化现象。从而导致教师“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的现状。

2.3职称评聘制度不够灵活,人才的正常流动受到限制对于想要引进的人才,由于各种限制引不进来;或者是能进不能出;或者是引进后配套政策跟不上,想留又留不住;同时对于聘用人才在项目合作、访问、进修等特别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存在政策上的不完善,致使人才的内部和外部流动受到限制,造成了高级职称人才状况的参差不齐。这必然影响到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4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在实际的职称评审过程中,申报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申报材料,但是学科评议组和职称评审委员会却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几十甚至一百多位申报者的材料评议完成,并作出评审决定。这种过于草率的评审方式给申报者“托人情找关系”以可乘之机。另外,职称评审委员会是由各单位选派人员组成的,各评委在投票时难免会对本单位的申报者网开一面,而对外单位的申报者则严格要求,这严重影响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公正性。

2.5职称后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聘后管理仍停滞在收发考核表、掌握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等低端层面,而以能力业绩为基本评价要素,以激励人的文化管理为基本手段的现代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最终流于形式。种种弊端,使一些人的才干得不到施展,潜能得不到发挥,严重束缚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职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对高校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有着特殊的意义。

3对我国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目前,我国深化职称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真正做到职务能上能下、工资收入能高能低。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考。

3.1扩大高校职称评审的自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要求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一种宏观指导的关系。具体到职称评审来说,就是高校先根据本校的规模、层次和发展方向确定所需设置的学科和专业,然后按照学科和专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等级,并自行评审。而政府的职责就是对高校的行为进行适度规范。这种由下至上的评审模式既可避免原有模式中评审指标不切实际的情况,又可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

3.2优化职称评审指标体系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多强调论文的数量、学历的高低和资历的长短,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改变现有的评审方式,确立科学、合理的评审指标体系势在必行。如,在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中,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标准,分别从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教学方面主要是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同行评价。科研方面主要是考察教师发展科学的能力,考察重点不仅要看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撰写了多少部专著,更要看这些论文和专著的质量。在评价论文和专著的质量时,不能只看发表刊物的级别,还要由同行进行匿名评价。公共服务方面主要是考察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具体包括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参与学术性组织的活动、社区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横向课题等。

第7篇

记得在《红楼梦》里,葫芦僧给贾雨村讲过“护官符”,什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等等。其实,大概讲的是那时做官的“诀窍”。而今,顺口溜式的“诀窍”满天飞,既有如何为官的,也有如何过日子的,还有如何办事的……关于办事,坊间流传一种说法,“不疏通,什么事也办不成;疏通了,没有办不成的事。”吾几十年受的是正统教育,头脑僵滞,好较死理儿;办事刻板,丁卯分明。故对这种说法很不认同。若果真如此,那原则何在,天理何在?关于这种说法,吾与身边的人有过多次争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欢而散。但是,慢慢地,吾觉得底气有些不足,理未屈而词有些穷。因为道理在事实面前,显得格外苍白。众人讲了好些叫吾语塞的事。

某君娶了一位外地姑娘为妻。熬了好些年,他已近不惑之年,研究生毕业,又有副高级职称,完全具备了人事部门明文规定的解决妻子进京户口的条件。于是,向所在单位正式提出了申请。当时,有朋友提醒他:“不疏通,什么事也办不成”,还是求求人帮忙为好。此君连连摇头:“这是明文规定该办的事,不过走走程序而已,求什么人!”半年过去了,没有动静。此君询问人事部门,答曰:“正在办,别着急!”一年过去了,仍没动静。此君又询问人事部门,答曰:“在等上级下指标,别着急!”两年过去了,还是杳无音信。此君的妻子实在着急了,便开始疏通。跑了不少腿,磨了不少嘴,托了不少人,终于寻到一个可以“说得上话”的人。此人找到人事部门的“现管”询问,现管道:“您怎么不早说呢!早说早就办了!我们抓紧办吧。”没过多久,某君接到人事部门的通知:你申请爱人户口调京的材料已经过期,尽快重新报一套材料过来。原来,按要求,申请报告要附多份材料,而这些材料大多有效期为一年。几经周折,问题总算解决了。事后,某君后怕地说,若不求人疏通,不知申报材料还要在人事部门的办公桌上睡多久呢!万事得疏通,不服不行啦!

某单位要搞一个项目,请有关部门帮助研究过多次,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准备充分,报批不会有问题。于是,一方面呈文向主管部门报批,一方面进一步做具体筹备。按规定,主管部门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复。到25个工作日后主管部门来电话了:报批件还需要补充两个材料。该单位连夜按要求做好两个材料报了上去。按规定,需要补充材料的,主管部门在接到补充材料后重新计算批复时间——30个工作日以内。无可奈何,只有耐心等待。又过了二十五六个工作日,主管部门又来电话了:有一个材料需退回重新审核一下再报来,请派人来取。仍然无可奈何,只得立即派人去取回材料,组织人重新审核。经审核,没发现什么问题,更没有差错,马上派人送了上去。可是,批复的30个工作日又得重新算起。眼看两三个月过去了,筹备工作已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已是箭在弦上,若再批不下来,代价可就太大了。不得已,便向明白人请教。那人听了情况、看了材料之后道:项目没问题,材料没毛病,问题出在缺乏与主管部门沟通。大家一听都明白了,于是派人用各种办法与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沟通。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主管部门终于答应尽快批复。过了几天,主管部门的一位同志来电话说:正在办理批文,可有几份材料没找着,恐怕得晚几天。单位又派人与主管部门管材料、档案的人员沟通了一番,材料便很快找齐了。项目终于批了下来。有人问该单位经办的同志如何做的“沟通”工作,经办同志笑笑:天机不可泄露,总之,“不疏通,什么事也办不成”!

有一个时期,国内报刊过多过滥,管理跟不上,屡屡出问题。经过一番整顿之后,政府主管部门决定,今后一段时间,除极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不批准新办报刊。这期间,外地有人找到在中央机关任职的老同学某某,请求帮忙给批一个刊号。某某听完情况后认为,这不属于“极个别特殊情况”,不可能获得批准。于是答道:根据目前的政策,这个刊物不可能被批准。请原谅,恐怕帮不上忙了!对方曰:你在这个领域也算说得上话的,就不能通融一下?某某又道:正因为管点事,我更不能带头破规矩。对方很不快地曰:“看来你是不给老同学面子,不肯帮这个忙了。”说完,一下挂了电话。

过了几个月,那个外地人又给老同学某某来了电话:“老同学,就不劳你的大驾了!鄙人舍得花钱,刊号已经拿到了。我劝你以后跟老同学不要装腔作势假正经。现如今,疏通了,没有办不成的事!”说完就挂了电话。某某感到心里堵得慌。不发作吧,嗓子里像卡了一只苍蝇;发作吧,又跟谁发呢?

第8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09-05“远程教育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远程教学形式,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用远程实时多点双向交互式为原理的一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远程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以下简称“年检”)是针对现代远程教育设立的评估项目,旨在通过评估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广东省于2003年起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在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由广东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具体实施,对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办学规范、办学规模、硬件设施、师资水平、课程建设、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

一、年检模式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从2003年开展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一套规范的操作模式,为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严谨的政策依据

相关政策是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开展的依据。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的开展严格遵照教育部《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广东省远程教育实际情况制定了《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抽查内容要求及方法》等文件,以科学严谨的政策规范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

(二)规范的操作流程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规范的操作流程,分为启动、开展、公示、总结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全面的检查内容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内容涵盖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各个方面。既包括课室、实习实训基地、计算机设备,也包括网络环境建设、资图1广东省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流程图源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既包括办学理念、办学规范、考风考纪,也包括学习支持、咨询服务等。从硬件到软件,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考评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客观全面的评估。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校外学习中心(点)抽查内容

基本建设人员队伍建设网络建设功能场室建设招生管理招生定位招生录取入学管理教学管理政策落实日常运作教学计划教学质量考试纪律办学规范招生宣传收费管理制度执行照章办学教学行为材料虚实其他试点高校职责落实政策传达、落实及质量检测教育资源供给考试管理教学指导及人员队伍专业发展

・前沿理念・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现状、问题与对策(四)多样的评估方式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采取多种调查方式,全面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前期通过审阅申报材料的方式对校外学习中心(点)进行初步检查,后随机抽取10%-15%的校外学习中心(点)进行实地抽查。在实地抽查过程中,为全面客观地评估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办学情况,采取听取汇报、查看场室设施、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评估校外学习中心(点)的总体办学情况。

二、年检结果分析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自2003年起开展,面向省内外试点高校在粤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于每年年底启动,于次年6月结束,历经启动、开展、公示、总结阶段。年检结果显示,广东省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在过去12年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一)校外学习中心(点)规模稳步发展

截止2011年,广东省共有全国53所试点高校在粤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共258个,校外学习中心(点)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年检合格率保持在一定水平,如表2所示:

表2校外学习中心(点)规模表

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试点高校(所)4746444753学习中心(个)274235218241258年检合格数(个)210205218226231年检合格率%76.687.2100.093.889.5

根据2011年年检结果,广东省258个校外学习中心(点)分别分布于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但以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城市居多,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6市共占全省总数的58.5%,其中广州、深圳两市共占39.9%,如图2所示。根据这一检查结果可知,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地区分布不均衡,珠三角地区拥有更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而非珠三角地区相对落后。

单位:个

图22011年校外学习中心(点)城市分布图

(二)在读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审批及规范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各试点高校在粤招生数量保持在一定水平,在读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校外学习中心(点)的招生数、毕业生数和在校生数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读学生人数由2008年的114468人增加至2011年的182310人,毕业生数由2008年的73548人增加至2011年的177253人,招生数由2008年的45615人增加至2011年的73017人。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在读学生数增长4.7%,毕业生数增长18.4%,招生数增长3.8%。(见图3)

单位:人

图3校外学习中心(点)2008-2011年学生规模

2011年在读学生182310人中,高升专占55.7%,比2010年增长5.3%,高升本占1.9%,比2010年负增长2.1%,专升本占42.4%,比2010年负增长2.6%,在读学生中,高升本学生占主要部分。如图4所示:

图42011年校外学习中心(点)在校生层次分布

(三)人员队伍逐渐壮大

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人员队伍包括辅导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三类。如表3所示,从2007年至2010年,总体而言,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人员队伍逐渐壮大,尤其是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呈递增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外学习中心(点)对教学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人员队伍中,教师是校外学习中心(点)人员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从2007年至2010年,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辅导教师由1704人上升至2512人,辅导教师队伍人数随着校外学习中心(点)规模的扩大而壮大。

表3校外学习中心(点)人员队伍情况

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辅导教师(人)1704163019132512管理人员(人)1159123414331600技术人员(人)441430190610

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可知,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7%;硕士学位75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9.2%;本科学历287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0.9%;专科75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6.0%;其他5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2%。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共计3912人,占总人数的82.8%,是校外学习中心(点)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校外学习中心(点)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有376人,占教师总数的8.0%;副高级教师926人,占教师总数的19.6%;中级职称教师155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2.9%;其他186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9.5%。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具有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四)设施设备逐渐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基本硬件条件均能达到办学要求,说明校外学习中心(点)普遍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11月,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已统计的227所在粤校外学习中心(点)共有实验基地407个,实习基地596个,实训基地579个,多媒体教室2862个,计算机课室1226个,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课室大幅度增加。网络建设方面,所有校外学习中心(点)都具备联网条件,在互联网接入方式上,采用ADSL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共有104个,采用DDN的有71个,采用ISDN的4个,采用光纤接入的45个,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网络带宽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

三、成绩与经验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支持和推进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以评促建,促进校外学习中心(点)持续发展

以评促建,通过评估促进校外学习中心(点)持续健康发展是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的目的之一。在多年年检工作的规范管理下,广东省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在办学理念及办学条件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各校外学习中心(点)对现代远程教育以及校外学习中心的使命、职责、功能和定位更加明晰,纷纷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经过多年的努力,校外学习中心(点)在办学理念与品牌效应上取得一定的成绩,逐渐实现内涵发展。从2008年至今,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实验基地、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的数量有大幅度的增加,硬件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校外学习中心(点)十分重视网络资源与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投入资金,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教学教务管理平台或本地课件镜像站,丰富学习资源,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部分校外学习中心(点)重金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聘请名校兼职辅导教师,并十分重视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的教辅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先后选送多人次到试点高校、专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乃至国外名校接受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以评促改,实现校外学习中心(点)办学规范

办学规范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办学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在设点初期存在一定的办学不规范现象,经过广东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整改,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办学规范水平大有提升,

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是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进行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规定、出台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相关管理办法、开展调研指导等方式规范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办学行为。根据年检结果以及以往调研经验,广东省大部分校外学习中心(点)都能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以及广东省教育厅有关的远程教育方针、政策和各试点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政策落实、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到合格、规范,大大提高了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办学规范水平,广东省远程教育规范化管理取得成效。

(三)以评促管,监测校外学习中心(点)教育质量

教育评估是监控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广东省教育厅自2003年开展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以来,一直坚持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年检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于每年的12-1月份启动年检工作,次年的3-4月份进行实地抽查,考察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办学理念、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考试制度等等,根据评估结果做出是否合格结论,对于不符合办学要求的校外学习中心(点)视问题严重程度责令其限期整改、暂停或取消其远程教育服务资格,并上报教育部。多年的实践证明,广东省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有效地监管了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办学行为,促进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在过去十多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进步明显,办学规模、办学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但在理性的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办学水平存在差距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各城市间校外学习中心(点)规模及各校外学习中心(点)之间办学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截止2011年12月,广东省共有校外学习中心(点)258个,分别分布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其中58.5%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仅占41.5%,由此可见,校外学习中心(点)规模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办学理念方面,大部分校外学习中心对远程教育有深刻的认识、正确的定位,取得良好的办学效应,但少数校外学习中心(点)未能深刻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特点、相关政策要求理解不到位,对学习中心的定位不准确,不能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队伍专业水平低,不能与依托单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总体而言,各城市及各校外学习中心(点)之间办学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二)专业结构有待完善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在专业设置上尚存有待完善之处。校外学习中心(点)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趋同倾向,较多关注当前市场需求,缺少长期综合预测与规划。所设专业多为一般高校常设专业如“工商管理”、“会计学”、“计算机应用”、“法学”等,没有突出试点高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与学习中心依托单位或行业办学的目标、任务及面对的行业特点结合亦不够紧密,对社会需求和受教育群体的需要反映不够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外学习中心(点)定位不准确、办学思路不清晰,对社会及受教育群体需求了解不够,这将不利于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发展,并影响远程教育功能的实现。

(三)管理规范尚需加强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招生管理与考试管理方面。个别校外学习中心在招生宣传上有误导的现象,甚至存在违规不合格生源的情况。其次,个别试点院校违反教育部相关规定,将办学权转移给校外学习中心(点),由校外学习中心(点)自主组织招生、授课,自主命题考试和自主阅卷等等。再次,部分校外学习中心(点)趋于经济利益,为了提高毕业率以打造良好声誉、吸引生源,在考试过程中无视学生作弊行为,不批评、不制止,对作弊的处理不严格,考试管理不作为严重,影响校外学习中心(点)的风气以及试点高校乃至现代远程教育的社会信誉。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学习中心(点)和试点高校的办学质量,阻碍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对策分析

总结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经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兼顾,推进远程教育协调发展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应追求量与质的协调发展。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经济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的局面,应该展开调研,了解影响校外学习中心(点)地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如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学习需求,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当地远程教育发展,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充分供给。在远程教育质量方面,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各校外学习中心(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办学水平差距,从教育行政部门到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多方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办学水平落后的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为全省学生提供优质的远程教育。

(二)完善结构,实现专业设置合理化

合理的专业结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试点高校与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加强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一方面要研究分析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结构,以增强远程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使专业设置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提高远程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育质量。总而言之,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专业结构应当做到兼顾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体现远程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

(三)规范管理,提高远程教育办学质量

应当加强管理力度以解决当前校外学习中心(点)存在的管理不规范问题。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加快完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管理制度,使远程教育办学与管理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完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手段,通过行政管理、评估等手段规范校外学习中心(点)办学行为;从试点高校而言,在遵守相关远程教育规章制度的同时,要主动指导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工作,把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纳入到学校远程教育管理中来,掌控主导权,从源头上杜绝管理不规范现象;校外学习中心(点)应自知自觉,遵守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认真严肃对待年检工作,加强与试点高校沟通,积极主动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提高办学质量。

(四)协同创新,开创远程教育新局面

办学模式多样化、技术手段现代化、资源共享国际化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总体而言,广东省远程教育是传统模式的远程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远程教育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从办学模式、技术手段、资源共享模式等方面都较为单一。所以,我们应当大胆借鉴国际经验,在办学模式上,实现单一模式、双重模式、联合办学模式和私营公司模式等多种模式并存,在技术手段上实现以计算机学与其他移动电子设备多种技术手段共同支持的模式,在资源共享模式上实现与国内高校、国际高校合作共享的模式,多方合作,协同创新,实现广东省远程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开创远程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