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08:34: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相关知识: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小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建立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均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虽然有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小学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力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显示,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却天性好玩,对做游戏、听故事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保持相对较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1.游戏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前期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龄期的这一变化,教师利用游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可以借用小学生都较为熟知的“找朋友”游戏来教学。首先让参加游戏的小学生头戴数字卡,随后学生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边相互找朋友,当教师发出“分”或者“合”其中任意一种口令(或某一数字)后,学生需按照口令要求找到与自己头饰上的数能合成或者分成教师口令中的数的另一人,组合正确就是一对好朋友。
2.儿歌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尚未发育,记忆知识与其喜好、兴趣有较大联系。如果教师能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则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3.故事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因此借用故事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用白雪公主的故事来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几种情境:首先是白雪公主被巫婆带走了,要想救出白雪公主,需数出巫婆魔盒里装有几种图形以及每种图形的个数;其次是白雪公主虽被救出,但巫婆在其回家的路上设计了陷阱,需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才能安全回家;最后白雪公主安全到家了,很多动物前来祝贺,需数出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二、知识生活化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是难以理解的。殊不知数学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时,尽可能地将其生活化,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的感知,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固有的认知,让其体验学习数学的轻松愉快。如在教“认识时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7点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共用了20分钟,然后和妈妈一起出门,请问出门时是几点”等类似的问题。
三、借助工具,辅助教学
1.借助实物、教具
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学习用具或者玩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不同的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对同类物品进行归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罗列出不同图形的事物。
2.借助多媒体
现阶段农村小学还不能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设施不完备,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待加强。但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方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声音融为一体,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这一点也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尝试并总结经验,以期能使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桂秀,杨勇.故事中的数学更有趣――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4,35(32).
[2]张钢涛.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7).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插图应用的方法
1.通过插图应用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人类信息的获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视觉观察实现的。观察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对空间的认知,对色彩的认知,对形象的认知等等。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插图中不同物品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通过进行颜色匹配进行色彩认知训练。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常见此类问题,请比较图中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谁最多谁最少。这样的设问,需学生对不同图形特点进行区别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数量判断。很明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的应用,使学生通过视觉进行观察能力培养。
2.通过插图应用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视觉接触世界,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这一阶段也是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审美意识不仅仅包括对于图画的审美,艺术的审美,当然也包括对于社会的审美。在插图应用中,注入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的方法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是对学生情感教育、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插图应用时选择画风优美,内容积极向上,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仅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更有利于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审美创造。比如在讲解加减法的问题时,可以这样设置插图情景。孔融一家吃水果,孔融是个懂事的小朋友,给爸爸吃一个大的梨,给妈妈吃一个大的梨,还有一个大的梨留给弟弟,自己吃一个小梨,问一共用多少个梨。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加法知识,也让学生学习了审美,明确什么是善良懂事,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的应用,既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也使学生提高了明辨美丑的能力。
3.通过插图应用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很多阶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象形思维阶段,他们通过视觉的感知进行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插图的应用,是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认知形状、色彩、空间的基础上将这些部分联系起来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在利用插图解决问题时,学生在了解插图内容的基础上,对插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排除干扰信息,正确找到有用信息,将有用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就是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插图应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插图选择的方法
1.重视背景对插图整体的影响
很多研究人员在研究插图应用效果时多从插图的色彩应用,材质选择,画面优美等方面考虑,往往忽略插图背景对于插图应用的整体影响。有背景的插图应用效果明显高于无背景的插图。在考虑插图背景对于凸显主体方面的作用的同时不能忽略背景对于插图整体的影响。背景复杂的插图,能够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情景设置,易于理解问题的内容,但是由于内容复杂,不利于学生进行信息的分析和筛选。在解答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应选择较为复杂背景的插图,以使学生获得更多通向正确答案的信息。背景简单的插图,虽然缺少趣味性,但是主体明确,信息清晰,适合应用于简单问题。插图背景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设问场景,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以及知识积累,自主解决问题。
2.根据问题难易程度选择插图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像是迷宫游戏,学生通过提供的信息,找到通向正确答案的道路。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多用从原因到结果的正向思维模式。问题简单,得出正确答案需要的信息相对较少,学生容易集中注意力。这时候,在选择插图时,应该选择简单明确,主体清晰的插图。如果插图背景过于丰富,色彩过于艳丽,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插图应用的效果。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则与之相反,学生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满足问题解答需要。解决复杂问题时,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得出正确答案相对比较困难。遇到这样的问题,情景设置完整的插图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题信息。
那么,如何穿插游戏才能增加课堂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把琅琅上口的三字经设为预备铃,全班同学有意识地跟着念,让刚刚进入教室还处于兴奋阶段的孩子们心收拢了一半。此时,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大部分的同学也未能完全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我会运用简单的小游戏吸引孩子们,使他们从课间玩耍的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知识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堂。特别是紧扣课堂新知的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对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车》时,学生念完三字经后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公交车每到一站就有人下车,有人上车,通过上下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有关加法和减法以及加减法混合的数学知识。
游戏导入课堂,可以让孩子们很快地安静下来,而且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课中适当穿插游戏,悟理益智
一年级孩子的学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状态,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为探索新知、创新思维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授《上下》这一课时,在探索新知时我设计小游戏―给喜洋洋贴鼻子。一位学生上台朦住眼睛,其余同学给予提示,台上的同学根据提示正确地找到位置,这样,整节课显得生动有趣,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讲授6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在用纸做的帽子上分别写上数字0-6,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快速地找到和自己相加和是6的另一位朋友。孩子们在紧张而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6的组成和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在巩固练习中穿插游戏活动,加强记忆
一年级孩子对所学的知识遗忘较快,需要及时巩固。枯燥的数学练习题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如果在练习中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时,我利用班上的图书角设计了“逛书店”的游戏,利用现有资源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的情景,同学们的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争活动,例如夺红旗、对口令、、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智力闯关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另外,对于教材课后练习的数学故事题,数学游戏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通过孩子们编数学故事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教材课后的数学游戏活动进一步深化巩固了新知,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穿插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穿插的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一致性,教师运用游戏的内容如果与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教学游戏便成了一般的娱乐游戏,其结果只是给孩子们带来一阵欢笑。
其次,游戏形式坚持创新性、思维性。运用游戏教学,可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然而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受。
再次,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问题;对策
刚送走了毕业同学,又接收了新的一届一年级新生,面对一个个稚气又天真的孩童,如何搞好数学启蒙,这是摆在一年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1 一年级数学启蒙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刚入一年级的45位新生接受学前数学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一个家长问卷调查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测试。
问卷调查内容有:
是否接受学前教育?
接受了几年的学前教育?
会数1-100吗?大约多少时间?
会计算10内加减法吗?
会计算20内加减法吗?
会计算100内加减法吗?
能分清左右、长短、高矮,大小、前后吗?
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吗?
检测内容基本是根据问卷内容设置的。
结果发现学生学前教育情况参差不齐,这给一年级数学启蒙带来诸多问题。
(1)学生已经接受的数学知识参差不齐。没有一点数学基础的3人,能计算10内加减法的42人,能流利数100的25人,能计算20内加减法的22人, 能计算100内加减法的12人;能区分左右、前后和识别简单图形的8人。
(2)掌握知识的方式各不相同。计算有的学生心算强,速度快;有的学生靠数手指,摆小棒才能计算简单加减;有的学生能认钱,也有的学生能用钱;有的学生能识别简单图形,有的学生却不能识别。
(3)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佳。学前的孩子,是以活动为主,听课持续时间较短,注意力普遍容易分散,自制力差,上课的基本规则尚未建立。加之独生子女,隔代管理,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较多,行为习惯普遍较差。
(4)数学课堂教学组织难。学生已经接受的知识状况差异较大,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启蒙教育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教学往往照顾了未学学生(暂定为“后学”学生),那些自己认为已会的学生(暂定为“已学”学生)就无兴趣,照顾了“已学”学生,“后学”学生又无法跟上。存在“已学”学生“吃饱了”,“后学”学生“难消化”;满足了“后学”学生,“已学”学生又没有兴趣,这样一个二难境地。
2 一年级数学启蒙的对策
2.1 分析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策略:学生入学前,或开学一周左右,教师就要迅速通过入校前测查,与家长交流,与学生简单的对话,游戏等方式了解学生进入小学前已经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家庭状况,习惯情况、性格状况。将学习状况又分为如已知10以内加减,20以内加减,100以内加减若干情况,便于教师教学时能采取适合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根据学生现状确定两个层面的教学策略——知识层面和习惯层面的教学策略。
知识层面教学策略:学前未学的,采取“学习未知知识——巩固已知知识——拓展已知知识——运用知识”这样一个路径来组织学习。
学前教育已经学过的,采取“夯实已知知识——拓展已知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这样一个路径来组织学习。
习惯层面教学策略:“激励引导——榜样示范——规范训练——个别矫正——整体优化”这样一个路径来组织教学。
2.2 进行系统训练,培养良好习惯:刚进入一年级的新生,犹如一张白纸,或一张涂鸦了几下的白纸,各项都是陌生或较为陌生的。应从一点一点的知识入手,一个一个的细节如手,进行知识的启蒙和习惯的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更是要把看似简单的1、2、3的启蒙和一举手,一发言,一翻书习惯做好。
具体来说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应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识数、用数学语言表述、动手操作、口算、心算的能力
习惯培养重点训练;集中注意、专心听讲,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迅速翻书、动手操作等习惯。
2.3 组织课堂活动,满足不同需求: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好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1)化“静”为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通过生动的视屏图画、实物摆放等将书本上静态的内容作动态的处理。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让引起儿童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继而获得知识。
(2)化“虚”为实,让儿童鲜明地理解知识。如教学认数1,通过单个物体的呈现,让学生明确1可以表示单个物体,通过1组、1群物体的呈现,让较好的学生能概括出1还可以表示一群物体。
(3)化抽象为具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利用比较直观的教具或学具,促进儿童从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
总之,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善于从生动、具体、直观的事物入手,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不同层次的儿童都将得到收获。
2.4 沟通家校联系,落实帮扶措施: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作用结果,学校应发挥好指导作用。对于一年级学生家长更应多给予指导与培训,让孩子数学学习迈好步。
(1)摸清孩子的基本情况。掌握孩子行为习惯情况和数学学习准备情况。
这学期我是第二遍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请把四条腿的动物圈出来。(共6分)
二、把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圈出来。(5分)
三、给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12分)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8分)
五、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把它圈起来。(8分)
六、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10分)
七、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8分)
八、把下面的树叶分在3个盘子里,用线连一连。(12分)
九、将下面的物品分分类。(9分)
十、看一看,填一填。(8分)
()在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左边,
在 ()的右边,
十一、想一想,连一连。(6分)
在的( )面。左
在的( )面。 上
在的( )面。右
十二、想一想,画一画。(8分)
关键词:激发兴趣;习惯;培养;倾听;应用数学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第一册中的“6和7的认识”教学时,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然后问:“5比4多几? ”学生回答说:“5比4多1。”于是我趁机说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我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并大声地读出来,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所以,学生齐声答道:“6。”于是我又顺势拨了一个珠子,问道: “6的后面是几呢?”学生一起回答: “7”,此时点明课题,并板书“6和7”。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我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欢的气球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进教室之前先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气球,然后等到上课时就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讲加减混合,今天如果谁表现的好就把气球奖励给谁”,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于是我先在左手里拿着5个粉色气球,然后在右手里又拿上3个绿色气球,然后我把两只手顺势合起来问:“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同学们争抢回答后,我板书“8”,接着我把手里粉色气球放下了2个,又问道:“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学生们回答过后,我板书了算式,又讲了计算顺序,而且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每次提问孩子们对这节课都记忆很深。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依据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中,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拨动钟表让孩子自己感知整时,知道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会听并且认真听的好习惯。在习惯训练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并大胆表达想法
例如在讲授新课“8”的写法时,我通过板书演示,让孩子看清楚笔顺和该字
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并且引导他们:“我们在学习7的写法时,需要横线和日字格平,数线稍微倾斜,那么大家看一下8需要注意什么呢?”于是我又让孩子看我写8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口述,在日字格里写数字8需要注意哪些,并及时掌握。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性复述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明明说:“我家在5 楼”,小红说: “我家在小明家楼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 个十,6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这个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三)在鼓励中坚持加强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并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9加几》一课,我出示了“9+9=?”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一、 算一算。(24分)
8-3= 2+5= 3-1= 5-5= 7+1=
6-5= 8-6= 3+2= 9-2= 4+4=
1+4= 9-0= 4+5= 6+2= 4-3=
0+4= 9-8= 6-3= 3-2= 5+3=
4+( )=8 6-( )=1 ( )-2=7 3+5<( )
二、 填一填。(22分,4+6+4+3+2+3)
1、 按顺序填数。
( ) 1 ( ) 3 ( )5 ( )( )
( )8 ( ) 6 ( )
2、
一共有( )个图形,其中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体有( )个。球的左边有( )个图形,球的右边有( )个图形。
3、
商店 肉店 菜场 鞋店 书店
从左边数起,鞋店是第( )家。从右边数起,商店是第( )家。菜场在肉店的( )边,在鞋店的( )边。
4、把2、8、0、6、3、5、9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一写。
( )( )( )( )( )( )
5、
图中正方形有( )个,三角形有( )个。
6、数数下列图形各有多少个小方块?
( )个 ( )个 ( )个
三、 比一比。(8分)
1、 在长的后面画“√”。
( )
( )
2、在矮的下面画“ √ ”
( ) ( )
3、装水最多的画“√”,装水最少的画“×”。
( ) ( ) ( )
四、在 里填数,使两边的得数相等。(8分)
五、 分一分,把同类的连起来。(6分)
六、 找一找。(8分)
长方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有( )个。
七、 看图列式计算。(12分)
1、
( )___( ) = ( )
2、
( )___( ) = ( )
3、
( )___( ) = ( )
4、
( )___( ) = ( )
八、 解决问题。(12分)
1、
6可以怎么分?(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