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09:03: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市场监管普法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重在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
区政协领导始终高度重视依法治区各项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在政协常委工作的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今年来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政协领导更是以身作则,多次带头参与法律宣传,入户访视等活动。主动按照挂钩联系点制度要求,多次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健全组织,完善机构。根据《*市2008—2012年依法治区实施方案,为保证新一轮依法治区目标的全面、有效实施,按照政协的特点、职能,及时调整充实,完善政协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黄胜富副主席任组长,办公室主任郑碧辉、社会和法制委主任庄瑞文为副组长,各专委会主任、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使依法治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在政协二届会议上,还相应成立了社会法制委普法小组,各镇(街道)政协联络组也相应成立,形成政协各方参与、运作有序的依法治理工作机制,为依法治理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部署。按照区依法治区普法实施方案,政协及时传达学习分析普法成员单位落实工作目标情况,及时制定普法工作方案。在政协会议上领导亲自部署,结合工作情况提出要求并通过镇联络组现场会,各种活动中具体体现。政协领导,办公室、社会法制委积极参加依法治区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
(三)开展学习培训,落实考试考核制度。我们认真按照要求每年集中安排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40学时,对执法人员不少于5天的更新知识培训,政协连主席,二位副主席亲自为本系统人员上法制课,最近政协及时组织委员学习新的8部法,提高委员法律水平,为履好职典定基础。
(四)落实依法治理经费保障:政协始终把依法治理普法经费列入政协经费开支的预算,并建议区按照每人每年不少于0.5元拨给提高到每人每年1元拨给,得到了落实。
二、重在法律宣传,营造创安氛围
政协社会法制委认真地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与区有关部门一道,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新的载体对社会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创安氛围。一是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法律宣讲团宣讲活动。二是牵头组织公检法司及欣港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对各镇、学校、企业进行了法律宣传教育,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三是开创政协法律讲堂,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举办“平安和谐进渔村”、进厂区专题宣讲活动,营造氛围。四是与司法局等单位举办了一场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并通过泉港电视台法律栏目转播,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五是开展法律故事会活动,采取以法释案的方式,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三、重在法律援助,促进社会和谐
按照政协三大职能,充分发挥优势,推进和谐社会,坚持把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作为促进和谐的切入点,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与法院、司法局、欣港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举行了法律援助,对弱势群体,重点困难户进行了法律的援助。二是参与开展系列义诊活动,通过义诊援助活动,发放法律宣传手册600多份,进行了法律宣传援助。三是协助局帮助做好息访工作,对人民来信和对象做好解释工作,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法律渠道。
四、重在履行职责,发挥特点优势。
政协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规律,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
(一)开展政协委员视察活动。六月份认真开展司法服务中心的视察活动,组织五十多名政协委员视察后龙镇峰前村“普法维稳服务站”为服务中心为载体,以“三种调解”以手段,全面进行普法。二是为了加强经济法治建设,不断规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第二季度政协组织委员对市场超市供应、食品卫生情况的视察。第一季度组织经济届委员视察区排污管道、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视察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投资市场监管。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1、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一直以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并从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我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机关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行业管理科(法制科),并指定专人负责法治建设日常工作。通过健全工作机构,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落实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确保了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完善责任考核,明确工作职责。根据要求,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我局201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了今年法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做到法治建设有计划、有督查、有小结、有考核。
二、加强教育,强化管理
1、加强学习教育。在日常工作中,我局严格按照“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法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认真查找法治建设、普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思想认识、制度保障、方法措施等方面予以整改。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普法教育,首先是局领导带头学好法、用好法;其次是组织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法四次,再次是加强了对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和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培训,坚持和完善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更新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强化法纪意识,积极做好防范。二是,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密切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三是制定出台有关条例和规章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教育,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治自觉性,为推动我局法治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大制度执行和督查力度。在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方面,我局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了督查工作,全面实行法治建设工作效能督查制,确保上级和本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机制,创新方式
1、根据职能依法行政。坚持每年组织一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会议,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在做重大行政决策时遵守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的程序,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
2、健全完善的行政审批和信息公开制度。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完善了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没有因审批行为引发的重大负面影响事件。落实建设系统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了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3、组织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为深入推进依法为民办实事工作,提升法治建设实效,让群众感受法治建设的成果,我局今年开展了“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依法集中力量开展关乎民生的七大系列活动,分别是推进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加强酒类流通市场监管、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活动的开展将更好地改善民生、维护民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合法权益。
四、做深服务,提升形象
1、做好项目的审批和服务工作,今年1—10月份,共审核、审批新项目87个,增资项目54个,减资、转股等各类变更事项近250个,审批进口设备530余项,企业自动进口许可证432次。
2、牵头做好外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工作。从3月至6月,会同工商、外汇、财政、税务、统计等部门认真做好201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参与全市外资企业业务培训,并定期集中办公,对参检企业上报材料认真细致地进行审核,使企业顺利参加网上联合年检。同时,创新工作方法,设立年检咨询热线,为企业及时解答相关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
五、履行职能,规范管理
1、加强了对各定点屠宰场的监管。为确保进入定点屠宰场上线屠宰的生猪100%合格,出场肉品100%合格,病害猪、病害猪产品100%进行无害化处理,我们加大了对各定点屠宰现场检查的力度,在加强生猪肉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强化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并运用专项整治联合执法等手段规范肉品市场,确保了1-10月份上线屠宰的53.89万头生猪全部合格,729头病害猪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为放心肉工程严把了质量关。
2、加强了酒类商品流通监管,确保了酒类商品质量安全。在酒类流通市场监管中,加大力度完善酒类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深入推进《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实施,今年以来,强力推进备案登记工作进度,完成备案登记近65家,总数达到了近1496家,发放随附单近11300份,在节庆、节日期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大型商场、超市实行酒类管理窗口指导,不断规范了酒类经营市场秩序,强化了职能部门的社会服务功能。
3、加强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我们共出动了62人次,对再生资源经营企业(户)进行了执法检查,要求各经营企业(户)认真落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办理备案登记,并对经营企业(户)的疑惑进行讲解宣传,并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rodgersli”为你整理了这篇教育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市教育局在清远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根据《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方案》(清府办〔2019〕22号)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行教育“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有效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由局教育督导室(行政执法科)牵头,对全局工作进行监督,并及时协调解决其他部门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每年年初,局领导会议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结合年度法治建设,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年度实施方案。
2.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清远市教育局2020年度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明确了监管事项名称、法律依据、检查范围、责任科室等,并在局网站进行公示。结合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市教育局统筹各责任科室对照实施工作计划进行随机执法检查,检查结果按要求及时予以公开。
3.统一规范使用“省级监管平台”。通过“广东省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搭建好我市教育监管领域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科室的组织架构,完善检查对象库、检查人员库和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双随机抽查的各项机制流程,推动各部门运用该监管平台功能,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程电子化监管。
4.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一是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局各科室依据职能,对各抽查事项年度内不少于一次开展随机执法检查工作。二是实施跨部门联合抽查。局办公室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联合检查事项,对市直学校饭堂卫生、食品安全工作于9月开展联合检查工作。三是及时公示“抽查结果,对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情况均通过部门门户网站或其他平台进行公示。
二、存在的不足
结合教育实际,各类检查工作主要是以调研、专项检查为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工作在认识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际检查工作中,对“双随机”检查的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对“省级监管平台”使用不够规范,部分信息还有待完善,对接省级监管平台数据工作有待完善。
三、努力方向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各项要求,把监管工作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统筹,结合行政执法工作,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一项长期性重点工作来抓。三是牵头部门落实好监督、协调作用,及时督促局有关科室落实责任,依法开展随机执法工作。
2.进一步理顺随机执法清单及有关执法事项。结合教育实际,进一步厘清教育随机执法事项清单、执法依据、抽查方式(部门单独或联合开展)等内容,进一步明确随机执法主体和责任,完善执法设备及执法文书,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
3.加强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结合普法教育工作,年度内要对各级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实际执法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加强随机执法的实际操作能力。
附:2020年度双随机抽查结果汇总表
清远市教育局
2020年11月4日
附件
2020年度双随机抽查结果汇总表
序号
抽查单位名称
抽查事项
检查有关情况
检查结果
1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清远校区
饭堂食品安全管理
饭堂食品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
未发现违法行文
2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
饭堂食品安全管理
一、工作成效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集中处理不合格产品,对于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查生产与市场相结合、查农产品与农业投入品相结合,突出以蔬菜、畜禽、水产品、果品等食用农产品和认证农产品为重点产品,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领域,实施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查处农业投入品违规使用为重点环节,通过对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规范农业生产用药、规范农产品经营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了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较好地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任务。
(一)农业投入品使用逐步规范。结合春、秋季农业生产投入品集中执法行动,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拉网式的摸底调查、监督抽查,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农业执法大队对农药质量和农资商品标签进行抽查,抽查农资商品标签40个,其中种子标签16个,农药标签24个,查出无登记产品0个,标签不合格产品0个,收缴高毒农药100%销毁,并作出相应的处罚。苗种生产单位持证生产率达到100%,100%建立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产销监管率达到100%。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以“瘦肉精”为重点,开展兽药、饲料专项市场检查,“瘦肉精”检测4600头份,均为阴性。县农技中心土肥站对肥料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抽样22个,合格率达99%以上,禁止不合格肥料产品销售,并作处罚。目前,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下降近10个百分点,杜绝了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现象。
(二)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化。以省、市级优质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和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检点,监管农产品生产记录情况,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落实。县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积极宣传《动物防疫法》、《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生产者、消费者对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意识。县农业执法大队印发《如何识别、购买放心农资》等宣传资料5000多份,张贴禁止使用农药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宣传画300多张,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同时,针对农资经营人员、企业、基地生产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和农药知识业务培训;县、乡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基地按照统一技术规程,开展生产记录管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三)农产品生产基地向标准化方向迈进。重点对全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检查,对种植、养殖环节使用限用农药、“瘦肉精”等行为进行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执法大队与委相关业务股站配合,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开展科技下乡与“放心农资”使用宣传活动,向农民发放识别“放心农资”技术资料,现场解答农民疑难问题,推介优质农药、种子,深受农民的欢迎。同时,加强农资市场巡查,保障农产品投入品使用安全。出动执法检查车辆150辆次,参加执法人员75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356个,对违法经营行为实施处罚,既打击了不法经营,又教育了农民,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网络化。县农林委积极协调资金、编制,组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定期蔬菜为重点产品的农残快速检测。同时,抽调相关人员,对县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监督检查,重点是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以及对以果品、蔬菜为重点产品的农残检测工作开展情况。目前,该市场确定一位领导专门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有一名质量监管工作联系人,专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和农产品定时、定期检测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报送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网络。
(五)认证农产品生产经营合法化。县农林委产销办牵头,对认证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检查,尤其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标志使用与管理规范,生产记录完备、真实,农业投入品使用符合相关准则要求。同时,对3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年检,确保认证农产品生产、经营合法,逐步建立起认证农产品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资经营户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建立农产品生产、农资经营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的实现。县中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定期开展抽检。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耳标管理,严查无耳标和无检疫证明的生猪,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县农林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责任,制定集中整治方案,落实措施,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制度,逐步构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障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体系。县农林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副主任张平任组长,委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设立专门办公室,有专人办公,负责协调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工作。同时,委属各单位也成立相应组织,抽专人分工负责,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保障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各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
(二)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县农林委根据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省、市、县关于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意见,制定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农产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与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产品例行检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全程追溯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五项制度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及时查找、纠正;同时与工商、质监、卫生等有关部门配合,开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联合督查,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参与,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中。
(三)强化宣传,加强培训。与“科技下乡”、“江淮普法行”等活动有机结合,认真宣传贯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在乡镇集市、街头、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人群集中处,或通过执法检查向经营户、广大群众宣传有关假劣农资、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消费等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工作会议等大型活动,传达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今年上半年,共出动普法宣传车15台次,悬挂横幅30幅,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制作展版12块,接受咨询8500余人次。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农业执法人员、经营户和广大农民的培训,2012年来共组织执法人员、经营户及对农民的相关知识培训12期次,参培人数1500人次,结合国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协检员培训项目,计划今年组织8000人进行培训,上半年已完成培训5000人次。通过宣传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经营户和农民的科学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以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社会化。
(四)搞好农产品源头治理,保障安全消费
1、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活动和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根据县农业生产特点,制定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方案,确定治理目标、治理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经营户,采取一般抽查和突击治理相结合措施,建立生产档案,对农产品进行抽检督查,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另外,十家蔬菜生产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并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技术推广指导制度,生产环境管理制度,示范带动全县农产品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同时,选择厚望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企业,实施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对种植、养殖实行全程监管,保障上市产品质量安全。
2、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以实施国家蔬菜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等工程项目活动为契机,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做好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日常监督管理。为推进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县农委牵头,百善镇、铁佛镇政府积极组织落实,建立30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奠定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地,积极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实施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项目,落实面积2万亩,百善镇、韩村镇核心示范区面积5000亩,以黄瓜、番茄、辣椒为主要品种,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开展种植业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活动,全县落实100万亩;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完成36万亩,以及小麦良种补贴项目55万亩;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和禽流感,保障了疫区不扩散、疫病不蔓延,促进了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粮食、瓜菜、畜禽养殖、水产品养殖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应用覆盖率达到85%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植物病虫发生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6%以上。
3、搞好流通领域检测监管。县农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主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检测服务。半年来共抽检12个批次的1200个样品,合格率达98%,同时,县中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县喜耕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备检测仪器,在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的支持下,开展自检工作,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强化农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管,县农林委配合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对面粉、豆制品、芝麻油、酱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不法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予以限期整改或取缔,做到了整治有方案、打击有措施,行动强有力,效果显著好转。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合格率达92%以上,无瘦肉精检出现象,上市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2%以上,生猪实现定点屠宰,定点屠宰率达到90%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各类食品生产企业获证率达到100%。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际标准、消费者的要求等多方面目标还存在着差距,主要问题表现为:
1、农产品生产者,尤其是农民朋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追求产量和效益还是其主要目标。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落后,社会阻力较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不健全,检测监管范围有限。
3、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推行有一定难度,消费者质量安全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4、执法经费投入不足,各项工作开展均受到限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力量弱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不够健全。
为巩固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结合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下一步需进一步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强化执法手段,提高监管效果,为保障安全生产和健康消费作出更大的贡献。
1、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从生产源头入手,在流通环节上强化管理,保障消费者安全健康消费。
2、强化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把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管理纳入统一执法管理范畴,改善监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3、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让安全消费意识深入民心,创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一、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创建。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去年4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区政府成立工作督查组,区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创建工作视察和专项检查。区创建办公室建立工作例会制、信息通报制、联动协作制、综合督查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工作例会、分析会、专题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创建。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及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责任。区政府和各街道、镇进一步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和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创建迎检。
三是强化营造氛围抓创建。通过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和介质宣传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创建意义和目标。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和墙体广告,制作创建专题片、画册、图板,区创建办编发创建工作简报32期,动态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多次被省政府《专报》、《信息》、《参阅》等刊物刊发交流。
二、阵地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设施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市唯一的试点区,《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于去年5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准。专项规划提出了近期到今年、远期到202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阵地网络不断优化。区文化中心、网球场、体育场分别于去年2月、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区级已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三馆、两中心、两广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区、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综合体。至去年底,全区8个街道、镇已有6个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全区4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8个街道、镇创建为“东海文化明珠”。
三是基层文体设施全面覆盖。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区新建、改造健身苑(点)等设施36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室)31个。目前,全区共有全民健身苑(点)33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8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社区(村)健身苑(点)的建设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以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一证通”工程100%全覆盖,是全省首家实现“一证通”工程全覆盖的区(县、市)。
三、群众活动彰显特色
一是“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服饰风情节、红歌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区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月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主办、承办浙江省青少年游泳达标赛、市钱塘武术功力大赛、市五人制笼式足球赛、区机关系列健身活动等20余项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目前,全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98场,放映电影138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馆举办了舞蹈、声乐、摄影培训和社区文艺骨干等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区554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作用,区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团队创作表演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30余项。钱江影会会员作品在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充分发挥区体育指导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全年完成单项国民体质监测人数3000余人,完成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专项监测500人。
三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组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28个项目、成年部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是32枚、总分103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金牌数第9位和总分第7名。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省、州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品牌培育取得突破
一是启动筹办广场民间文化市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区广场跳蚤市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市场管理运行方案,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市场定位,制定入市条件,开展摊位设计与制作,制定《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及交易人员、交易品准入(试行)管理办法》、《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管理运行(暂行)管理办法》,抓紧抓实市场启动筹备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广告宣传、海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织造技艺”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通过举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去年,获得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力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形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皋亭山文化,出版民间文学作品《皋亭山传说》。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一条街建设,举办年会、“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旧居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积极培育“一街一社一品”,全区8个街道(镇)的115个社区(村)明确了“一社一品”培育方向、目标和举措。积极打造“欢乐文化周”、“文化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
五、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一是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契机,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展普法培训5期,培训文化市场从业人员550余人。坚持日常监管、重点稽查、专项整治相互协调,组建街道(镇)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全区文化市场巡查覆盖率达100%,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文化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无证照电子游戏机、赌博机专项整治和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街道”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400余人次,检查文化体育市场2250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点87个,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大、要案3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6万余张,非法出版物近300张,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8件,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57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
六、管理创新不断推进
一是依法行政理念进一步强化。健全完善了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了重大决策事项的范围、决策程序规则,健全了科学民主规范的行政决策机制。同时,建立行政执法内部评查制度,规范执法文书。按上级业务部门规定和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社会效益。
一、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创建。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去年4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区政府成立工作督查组,区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创建工作视察和专项检查。区创建办公室建立工作例会制、信息通报制、联动协作制、综合督查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工作例会、分析会、专题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创建。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及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责任。区政府和各街道、镇进一步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和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创建迎检。
三是强化营造氛围抓创建。通过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和介质宣传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创建意义和目标。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和墙体广告,制作创建专题片、画册、图板,区创建办编发创建工作简报32期,动态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多次被省政府《专报》、《信息》、《参阅》等刊物刊发交流。
二、阵地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设施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市唯一的试点区,《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于去年5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准。专项规划提出了近期到今年、远期到202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阵地网络不断优化。区文化中心、网球场、体育场分别于去年2月、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区级已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三馆、两中心、两广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区、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综合体。至去年底,全区8个街道、镇已有6个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全区4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8个街道、镇创建为“东海文化明珠”。
三是基层文体设施全面覆盖。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区新建、改造健身苑(点)等设施36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室)31个。目前,全区共有全民健身苑(点)33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8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社区(村)健身苑(点)的建设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以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一证通”工程100%全覆盖,是全省首家实现“一证通”工程全覆盖的区(县、市)。
三、群众活动彰显特色
一是“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服饰风情节、红歌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区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月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主办、承办浙江省青少年游泳达标赛、市钱塘武术功力大赛、市五人制笼式足球赛、区机关系列健身活动等20余项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目前,全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98场,放映电影138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馆举办了舞蹈、声乐、摄影培训和社区文艺骨干等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区554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作用,区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团队创作表演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30余项。钱江影会会员作品在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充分发挥区体育指导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全年完成单项国民体质监测人数3000余人,完成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专项监测500人。
三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组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28个项目、成年部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是32枚、总分103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金牌数第9位和总分第7名。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省、州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品牌培育取得突破
一是启动筹办广场民间文化市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区广场跳蚤市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市场管理运行方案,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市场定位,制定入市条件,开展摊位设计与制作,制定《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及交易人员、交易品准入(试行)管理办法》、《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管理运行(暂行)管理办法》,抓紧抓实市场启动筹备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广告宣传、海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织造技艺”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通过举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去年,获得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力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形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皋亭山文化,出版民间文学作品《皋亭山传说》。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一条街建设,举办年会、“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旧居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积极培育“一街一社一品”,全区8个街道(镇)的115个社区(村)明确了“一社一品”培育方向、目标和举措。积极打造“欢乐文化周”、“文化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
五、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一是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契机,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展普法培训5期,培训文化市场从业人员550余人。坚持日常监管、重点稽查、专项整治相互协调,组建街道(镇)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全区文化市场巡查覆盖率达100%,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文化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无证照电子游戏机、赌博机专项整治和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街道”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400余人次,检查文化体育市场2250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点87个,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大、要案3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6万余张,非法出版物近300张,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8件,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57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
六、管理创新不断推进
一是依法行政理念进一步强化。健全完善了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了重大决策事项的范围、决策程序规则,健全了科学民主规范的行政决策机制。同时,建立行政执法内部评查制度,规范执法文书。按上级业务部门规定和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社会效益。
一、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行业
1、开展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以为城市发展创造优良法制环境为目的,制定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明确了以“全面落实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不断提高燃气立法质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等六项法制工作任务,通过分解任务、检查落实,实现大力推进法制工作的目的。工作中我们依据市建委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制定出我办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和检查工作方案,同时制作了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检查考评表,对执法科室的执法工作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确保行政执法工作合法、有效。
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要求。我们对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年度内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作为检验执法工作的主要依据。工作中我们依据《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市政府、市建委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市燃气管理办公室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市燃气管理办公室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方案》,建立了《执法科室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档案》和《行政执法人员评议考核档案》,将我办承担的行政执法责任分解到办内各行政执法科室,并由执法科室落实到每个行政执法岗位,执法人员和执法科室对执法工作情况进行半年总结和年度总结。
通过总结,查找出了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达整改通知单后,没有整改复查意见书或其他文字说明、个别案件处理时间过长、行政许可案卷许可类文书不完整等问题。我们将问题及时反映给办领导班子,同时调整执法监督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考核和服务工作,注重对日常行政处罚案卷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归类、统计,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更加具体、有效。
二、完善制度建设,确保依法实施行政执法工作
1、建立健全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行政许可工作流程》、《行政处罚工作流程》,在办公场所公示执法人员的照片、姓名、岗位职责等,在市建委网站公示我办承担的燃气经营许可等审批事项,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按照《行政许可工作流程》、《行政处罚工作流程》要求履行承担的执法工作,从而保证了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人员资格合法,符合法定权限,执法案卷质量符合要求,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和越权执法情况。
2、使用OA网上办公系统实现许可、处罚案卷网上审批。将办内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及日常执法检查工作情况通过我办OA网上办公系统审批、流转,流转过程用流转单进行记录。
3、完善了各项制约制度。相继建立了《市燃气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燃气办行政许可监督制度》、《市燃气办投诉举报制度》、《市燃气办罚款收缴与罚款分离制度》等,在制度上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约束。
三、严格把好行政执法案卷初审关,确保行政执法有效性
执法人员在日常行政执法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很辛苦,为确保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效实施,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
1、行政执法依据要充分。执法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市条例及国家有关燃气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按照省、市条例规定,我办现实行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有四项: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项目审批、燃气设施改动审批、城市新建燃气企业(含瓶装液化石油气分销站点)审批、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审批,备案项目有三项: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安全运输合同备案、液化石油气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燃气器具销售备案。办理的条件和标准、办理过程中需提供的材料、审批过程和办理时限等均已在建设网公示,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和备案。依据省、市条例实施行政处罚,《市建设委员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出台后,使我们的行政执法依据更加详细、具体。《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后,我们按照方案要求,相继建立了《典型案例类比制度》、《裁量标准与典型案例公示制度》、《行使自由裁量权说明理由制度》、《特殊情况备案制度》,强化了对执法人员适用自由裁量权标准的约束,消除了行政处罚畸轻畸重、同案不同罚、执法随意性大、处罚偏重、人为因素过大以及“人情案”等问题,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
2、实施行政处罚违法事实确凿。在违法事实的确认上要求执法人员除具备现场记实、询问笔录外,还要取得现场影视资料,有非法物品或违法事实证据的还要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询问笔录不仅要有当事人的,还要对违法单位负责人或法人进行询问,这样多个证据相互印证,使违法事实更加确凿,违法行为人无法翻供。
3、实施行政处罚程序合法。实施行政处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否则行政执法无效。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执法人员认真执行法定程序,对日常检查,我们规定了每次检查都要填写《市燃气管理办公室现场检查记录》,对存在问题的下达《整改通知单》,整改期满后要进行现场复查,并下达《整改复查意见书》,包括执法中要求执法人员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在法定期限内送达执法文书等细节问题。
4、案卷制作质量符合案卷评查标准要求。一是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市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熟知相关要求。二是注重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把关,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对案卷进行初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汇总,总结出共性问题,在行政执法研讨会上反馈给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给予指导。三是结合落实上级年度案卷评查工作要求,在办内开展案卷评查工作,采取互评的方式,执法人员都是评判员,同时每名执法人员又都被评判,通过评判,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四是进行案卷制作实战练习,提出案例,由执法人员判断违法行为,并完成由立案到案卷调查直至制作出完整的处罚案卷全过程。通过实战练习,锻炼了执法人员判断能力、动手能力,案卷制作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为进一步吸取事故教训,确保全乡社会面火灾形势稳定,结合全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部署,决定自即日起至3月底在全乡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刻吸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按照市委、市政府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什么隐患严重就整治什么隐患”的原则,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三个必须”监管责任和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坚持精准治理、依法管理、社会共治,全面排查整治重大火灾风险隐患,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较大火灾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高风险领域隐患排查治理
1.加大城市商业综合体综合治理力度。各部门要督促属地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内设经营场所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巩固强化“七个一”活动成效,集中开展联合检查、综合执法。针对前阶段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排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各地要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落实“一家一策”,督促照单整改、照单销账,形成工作闭环。
2.加大生命通道治理力度。各部门要组织开展消防车通道划线管理工作“回头看”,及时修复因车辆碾轧导致模糊、无法辨别的消防车通道划线、标名等,确保标识清晰、车道畅通。对2020年尚未完成标识化管理的老旧小区,应在2021年1月底前进行挂牌督办整改。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方案。要发动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一次消防通道清理行动,指导制定落实日常巡查机制,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集中开展消防车通道障碍物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
3.加大高层建筑综合整治力度。要严格落实高层建筑整治“四项要求”,健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履职承诺制度,推动管理使用单位全面排查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落实维护保养制度;推动全面自查建筑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等问题;指导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小区建立一支微型消防站队伍。各部门要适时组织对前期发现的高层建筑隐患问题整改情况开展抽查复核,重点督办一批久拖未改的高层建筑严重问题。
4.强化燃气、施工安全防范工作。各部门要组织村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管道燃气和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发动单位和群众开展燃气安全自查,开展燃气使用场所、瓶装液化气经营场所、燃气供应单位及调压站场等燃气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严禁在高层建筑内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地下或半地下室使用液化石油气。村建等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督促开展易燃可燃施工装修材料、火源管理、临时水源、应急预案等方面自查自纠,督促单位严格执行电焊等明火作业审批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动火作业处于应急处置力量全程进场监护中。
5.深化突出隐患综合治理。各部门要结合属地实际,对工业集中区、物流集散地、易燃可燃夹芯板材、易燃易爆危险品、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开展消防安全综合治理,重点整治违章搭建、违规操作、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违规使用易燃可燃装饰装修材料、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突出问题。对存在严重隐患问题的,依法依规采取行政处罚、停产停业、停止使用、临时查封等措施。对久拖不改的场所,综合采取集中约谈、联合执法、挂牌督办、点名曝光、信用惩戒等方式,形成整治震慑。
(二)严格落实重点时段安全防范措施
春节、元宵以及各级“两会”前后,要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节庆活动、仓储物流、旅游景区、民俗活动场所、商场集市、民宿客栈等人流物流集中场所以及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场所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紧盯烟花焰火燃放、临时设施搭建、电气线路敷设等环节,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要分时段集中开展检查,加强值班值守,在重点场所和部位前置力量开展流动巡防和蹲点驻守,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准备。
(三)全力打牢基层一线火灾防控基础
各村要进一步强化村级消防工作组织建设,依托社会综治管理网络,组织公安派出所、综治办、安监站、市监所、村居微型消防站等基层力量,针对分布在乡镇及城乡结合部的“三合一”、小微企业、家庭作坊、沿街店面等小场所、小单位,进行分块立体网格化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要全面开展乡镇消防委托执法,充分整合现有执法资源,实现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履行消防监督执法和宣传教育等消防工作职责。消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通过监督员挂点、文员派驻、集中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乡镇消防执法水平。“百日攻坚行动”期间,乡镇每月完成不少于2起消防行政处罚,各地消防委托执法开展情况将纳入冬春火灾防控内容进行考评。
(四)全面做好灭火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本系统行业高风险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指导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消防部门要紧盯季节交替,充分预判可能发生的灾情,加强火灾风险高危单位熟悉和灭火救援演练、配齐配强装备器材、强化值班值守和指挥调度,切实做好灭大火、抢大险的准备。要加强与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联勤联训,加强巡逻检查,开展经常性拉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完善与微型站联勤联动、调度指挥、联合处置等机制,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够灭早灭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集中开展针对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各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系统要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工作,将消防知识纳入国民、普法、科普、职业技能以及行业自律重要内容。宣传办要将冬春消防安全宣传纳入当前宣传工作重点,组织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强消防知识普及宣传,加大火灾警示宣传和隐患曝光工作。学校要开展1次寒假消防安全教育,重点普及火灾危险辨别和火场逃生知识。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留守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要摸清本地区孤寡、留守以及行动不便老人的情况底数,于春节前组织村委会上门开展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清理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一人一册”,落实消防安全看护措施,督促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消防、市场监管、项目办、文明办等部门要督促社会单位落实“四个能力”建设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要分类组织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控室操作人员以及员工开展“两节”前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各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物业服务单位等基层力量要深入社区、农村、沿街店铺、出租屋等开展提醒式宣传教育,重点普及冬季取暖、燃气使用、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常识和“小火快跑、浓烟关门”等火灾逃生知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抓住“两节”返乡重点节点,利用车站等交通枢纽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宣传,营造浓厚消防安全氛围。
三、职责分工
各村各部门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结合《XX县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XX市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关于建立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机制的通知》、《XX县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县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分工安排,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四、阶段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月10日)。
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拟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节点,广泛动员部署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月11日至3月20日)。
结合《XX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乡《关于加强全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岁末年初消防工作特点,聚焦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春节、元宵和各级“两会”期间消防安全形势平稳。
(三)督查验收阶段(3月21日至3月31日)。
乡政府组织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做法,固化工作成效,完善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长效机制。乡政府将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实地核查任务完成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依托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成立全乡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应急管理办,承担日常协调、指导、督促工作职能。各地、各部门也要逐级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牵头负责人员,加强调度指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延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做法持续建立隐患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责任清单“四个清单”,做到隐患问题要查清,整改措施要明确,责任到人要落实,切实整治消除一批火灾隐患。
(二)强化监管协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强化条线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执法等机制,形成火灾防控工作合力。要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消防安全执法上下协作、联动响应,织密联合执法链条。
(三)强化督导问责。
一、首要工作和获得的成效
(一)粮油生产抗灾夺丰盈
本年粮油生产在遭遇继续大旱的不利影响下,仍取得好收成。粮食生产显示为面积减、单产增,总产增。全县粮食播面22.84万亩,比上年削减0.16万亩,减0.7%,其中水稻播面11.39万亩,比上年削减0.33万亩,减2.9%。粮食总产量99440吨,比上年添加1409吨,增1.4%,其中水稻总产量62246吨,比上一年添加88吨,增0.1%。
油料生产显示为面积增、单产减,总产减。全县油料播面10.53万亩,比上年增0.07万亩,增0.7%,其中油菜籽播面10.09万亩,比上年添加0.11万亩,增1.1%。油料总产量12644吨,比上年削减805吨,减6%,其中油菜籽产量12002吨,比上年削减778吨,减6.1%。
(二)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以“三大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具体推进我县主导产业健康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微弱。扎实创立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并成功授牌,成为湖北省第一家“出口食用菌安全示范区”;加速建设“1+4”喷鼻菇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指导全县新发展食用菌1.24亿袋,比上年添加1480万袋,增13.6%,其中越夏喷鼻菇9974.84万袋,增12.2%,反季喷鼻菇2404.3万袋,增12.3%。果茶发展迈出新措施。结合低丘岗地革新项目建设,高规范、高质量建园、定植和治理,大力推行绿色防控、间作套种等形式,新发展柑桔8000多亩,生果产量估计11400吨,比上年添加2106吨,增22.7%,其中柑桔产量估计9822吨,增27.6%;围绕茶叶示范园建设,大力推行无性系穴盘育苗移栽形式,繁育优质穴盘苗50万株,新发展茶园5000亩,估计茶叶产量672吨,比上年添加93吨,增17.2%。养殖产业稳健发展。全县水产物产量估计2446吨,比上年添加66吨,增2.8%;以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和生猪品改工程为重点,全县出栏生猪32.32万头,比上年添加2.24万头,增7.4%。
(三)农业产业化运营纵深推进
大力发展农产物加工业,积极培养龙头企业,履行“保姆式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县拥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家,其中本年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远野风食物、瓦仓大米协作社);规划以上农产物加工企业到达15家,其中新增2家(瓦仓大米专业协作社、鸣凤米业公司),估计全年规划以上农产物加工产值到达16.1亿元,同比增进54.8%,农产物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到达0.82:1。深化开展对接活动,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农商农超对接会、优质农产物推介会、第八届武汉农博会等活动;采取“订单农业”方法,指导企农对接,签署无公害糯稻、优质大米、高山反季蔬菜、柑桔等订单生产基地5万余亩。加大品牌培养力度,远野风冲菜、“楚园春”白酒、“楚派”黄酒等7类产物取得绿色食物证书,瓦仓大米取得国家农产物地舆标记证书,森源“别之味”牌喷鼻菇精取得第八届武汉农博会金奖农产物。
(四)农业科技推行成效分明
疏通农业信息渠道,经过播送、电视、简报、农业信息网、农信通等多条渠道,提高农业科技适用技能普及率,本年共编发《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植保》等简报55期,发送手机短信60条4万人次,发放技能材料5万余份。增强技能指导培训,采取集中办班、约请省市专家讲课、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等服务方式,认真开展柑桔第四期主干培训班、测土配方施肥、粮油高产栽培、大实蝇防控、喷鼻菇覆沙栽培、抗旱技能等培训现场会,组织农技人员深化田间地头增强指导,培训指导农民120余场次3万余人次。开展“三新”样板示范,在全县落实马铃薯新种类繁育、“两杂”新种类展现、水稻高产创立、糯稻示范、水稻稻曲病抗性实行、“一池三改”等“三新”实验示范14处,加快了农业先进科技的使用。
(五)农业生产安全监管不断增强
增强农资市场监管,与多部分结合法律,开展农资、禁限农药等专治活动6次,累计出动法律人员437人次,共抽取首要农作物种子样品447个,触及种类115个,查验及格率达100%,现场改正违规行为5起,立案查处6起,化解农天资量纠纷8起。增强农产物质量监测,重点增强对蔬菜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等运营单位的抽样检查,累计抽取各类农产物样品1882个,其中市监测抽样67个,样品及格率达98.5%;送市检测样品6个,样品及格率达100%;自检样品1809个,样品及格率达98.8%。增强农机安全监管,加大迁延机年度检审验和黑车非驾、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行为整治力度,共查验迁延机274台,督办车牌54副,新培训考据40人,迁延机、结合收割机千台事故灭亡率节制在0.5‰以下,全县农机总动力到达20.93万千瓦,增进6.8%。增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坚持联防示范片,以点带面推进柑桔大实蝇防控,增强农作物病虫猜测预告,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告精确率达95%以上,保证了全县农作物生产安全。
(六)农业项目建设获得新打破
积极对上争夺项目,认真编制乡村户用沼气池、农机置办补助、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申报书,争夺部、省级农业项目,共争夺项目到位资金1138万元,其中乡村沼气池项目资金520万元,农机置办补助资金410万元,农业救灾资金4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资金30万元,阳光培训资金36万元等。普遍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喷鼻菇、柑桔、大米等农产物深加工项目开展招商洽商,本年签约农业项目7个,签约资金达8.2亿元。认真施行在建项目,新建乡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一池三改”2035户;农机置办补助项目补助农机具1733台套;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土样0.6万个,获得分析化验数据3万个,全县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4万亩。
(七)农民收入继续添加
估计全县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到达7912元,人平添加1032元,增15%。
(八)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年来,我局以“讲负责、比奉献、看结果”为主题,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优”、“五型机关”创立和“三万”等活动为契机,从抓学习教育和准则建设动手,增强实践思想武装,认真落实“五个基本”,深化推进“十个全掩盖”,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分明改变,农业部分“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清廉高效、贡献提高”的新形象进一步获得展示。本年我局先后取得全市精神文明创立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三万”活动先进单位、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帮扶单位、全县“五五”普法依法管治先进集体、全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曹必荣、谭思俊、杨守生等23名同志取得县级以上声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快。本年水稻种子价钱上涨25-33%,农药如尿素、复合肥、过磷酸钙、碳胺辨别上涨41%、30%、25%、33%,柴油上涨25.6%。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影响了农民耕田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产业化运营程度不高。龙头企业遍及规划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物精湛加工少,农产物加工程度远远低于全市均匀程度;农企联合机制不够健全,带动才能和市场拓展才能较弱。
(三)农产物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施行市场准入准则后,对农产物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且农产物安全监管触及面广,任务深重、责任严重,当前的技能力量、检测设备及经费保证还不适应工作要求。
(四)农业基本设备单薄。近年来,我县虽逐渐加大了对农业和乡村的投入,但因为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持不足,农业基本设备系统不够齐备,生态情况软弱,抗御天然灾祸和市场风险才能不足,农业弱质产业的位置还没有基本改动。
三、2012年农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化同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同步推进)的工作目的,着力改变农业发展方法,突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运营、科技推行运用、农业项目建设、农产物质量安全等重点,创新行动,不断提高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程度,为“建设全省山区经济第一县,在宜昌领先完成具体小康”目的做出新的更大奉献。
(一)工作目的
1、农大家均纯收入增进15%以上。
2、新发展果茶1万亩、食用菌1.3亿袋,粮食总产到达9.8万吨、油料总产到达1.2万吨。
3、农产物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到达1:1。
4、新引进培养1家科技含量高、产物附加值高的农产物加工企业。
5、积极向上争夺到位项目资金700万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及办法
1、以高产创立活动为重点,着力攫取粮油再丰盈。依照“五统一”的要求,在沮河沿岸集中连片开展万亩优质水稻、优质油菜高产示范片创立活动,全县不变发展水稻11.7万亩,油菜10万亩以上,努力攫取2012年粮食、油料生产增单产、稳总量。
2、以农业示范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特征产业层次。继续加速喷鼻菇产业园、柑橘示范园和精品茶园建设,提高农业示范园建设规范和带动效应,推进农业特征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沮东菌、沮西茶、沮中果三大产业板块。
3、以农产物加工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扶优壮强龙头企业,力争2012年规划以上农产物加工企业加工产值添加30%以上。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优化招商行动,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农业招商工作完成新打破。积极拓展农产物市场,大力推介我县优质农产物。
4、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精心挑选和包装项目,加大对上争夺力度,努力完成项目争夺新打破。认真施行在建项目,保证高规范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充分发扬项目标发扬最大效益。
5、以科技入户工程为重点,着力增强农业科技支持。增强农业科技推行服务公益性本能机能,大力开展农技人员常识更新、乡村适用人才等培训,提高服务农业的才能。大力推行农业“三新”技能,办妥“三新”样板示范,培养科技示范户和带头人,提高农业科技程度。积极培养机耕机收服务队、植保机防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规划化和产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