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12:30: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信息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以积极应对现代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多采用信息技术课程来予以落实,而信息技术教师又十分重要。因此,对其工作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十分必要。
1、研究设计及过程
(1)研究对象:选取广州市某小学极具代表性的3名信息技术教师,3名教师均具备成熟的教学经验;
(2)研究工具:从3名研究对象的个人介绍、工作环境与内容三方面来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分析框架的构建;
(3)资料收集:通过纸、笔、照相机、录音笔、录像机及电脑等对3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时间、地点、互动对象、工作感受、工作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观察、访谈、分析及整理,并收集学校各类日常通知、文件、教师撰写的文档及教案等;
(4)资料分析:对每次访谈、观察及实物进行分析。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任务较繁多
主要体现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去信息技术教学之外,还需完成学校电教工作、管理机房、宣传工作等[1]。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为:①大部分学校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副课,导致校领导误以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少;②信息技术教师其信息技术能力优于其他教师,完成上述工作更加容易;③部分学校教师编制较少,师资相对缺乏,因而信息技术教书所需完成工作便更多。
2.2、小学信息教师当前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要求不相符合
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不被重视,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①该课程教学硬件欠缺,尚无适用教材,国家尚未对课程标准进行统一规定;②极易被其他主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借课”,导致该课程课时减少。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为: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环境要求较高;②信息技术由于更新较快,因而不易形成稳定的教材与课程标准;③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尚未纳入升学考试中,使得教师重视不足。
2.3、该课程教师地位不高,职称评定难度较大
出现该现象主要原因为:①信息技术尚未纳入小学升学考试,校长、教师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均相对缺乏;②小学教师职称名额相对较少,而信息技术教书地位相对不高,因而为自身利益争取的机会就更少。
2.4、该课程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职业认同感较为缺乏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当前高等院校尚无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因而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较为缺乏;②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选自其他学科教师,具有专业科班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则相对较少。
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高工作绩效相关建议
3.1、制定相关规章来对教师工作量加以考核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是信息技术教师所重视的问题,该课程很多教师均反映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很多学校尚未将教师所完成的其他工作纳入其工作量中。主要是由于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相关计算标准[2]。当前,个别地区已提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如深圳罗湖区教研中心便于2004年出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龙江牡丹江市提出,因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环境多为电子辐射环境,故教育部门与学校应予以适当补助、奖励。
3.2、教学应有据可依
较之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定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方面尚不明确。原因之一便是国家已出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应标准则仍未出台。若中小学信息技术出台有相关课程标准,则各地可根据本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体情况来进行适用于本地的信息技术教学教材的开发,进而有效结束当前全国各地信息技术教材的混乱现象。而且,一旦课程标准出台,该课程教师便可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有据可依。
3.3、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①加强对教师进行职前培养的力度,师范院校应不断提升相关专业教育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一线教师能力素质需求对所开设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尤其应注重对师范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实践,教育见习,加大教育实习比例,使师范生能够及早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解,并及早进行相应能力的储备;
②完善教师职后培训,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及学校应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与学习机会,对信息技术教师实施定期培训,促进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根据教师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培训,可通过面对面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从而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4、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某小学3位极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对当前国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现状有所了解,但本研究所得出结果主要基于文中的3个案例,并不具备普适性,但具有一定代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安院校;英语教学;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近几年来在我国召开国际会议以及商务活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样高密度的国际交流除了加强我国的对外交流,也很有可能会让跨国犯罪甚至恐怖活动趁虚而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警务工作对于公安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公安院校,应该要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探寻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英语教学的创新,同时要思考如何使英语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适应时展。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校的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基础的获取知识的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英语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英语能力将成为新时期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公安院校对英语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将成为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须条件。
一、公安院校英语教学内容的创新
1.英语与公安专业用语的结合
公安院校的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偏重于基础英语内容的教学,而公安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社会倡导公安院校培养公安部门所需的实际型工作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要适当结合与公安实际工作相关的英语表达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训练并掌握其英语表达,以便其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进行英语实际应用。
2.英语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结合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因其历史环境、教育体系、等因素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比如,在中国人们会认为“龙”是民族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代表,而西方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dragon”是一种凶残而可怕的怪物,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文化差异是进行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也是国际交际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英语的教学内容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常见的表现主要有:打招呼、称呼、节日、隐私等等。因此,公安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要充分重视文化教育,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作为公安院校的学员,不仅要学习其专业知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知识扩展,学习各地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民间习俗或相关的背景文化,增加其自身的内涵,拓展自己英语运用的能力,使学员能够有足够的实力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使其精神上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发展。
二、公安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1.自主探究教学
在高校的教学中,通常都是以老师教学生学,来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高效的教学,因此并不适合当前社会大环境对公安人员的素质要求。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适量地引导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利用自己在本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摆脱依赖感,建立起积极探索的信心。
2.快乐教学
就目前公安院校招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的兴趣普遍偏低,很多学生都有厌学和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帮助学生去克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适当的安排课堂演讲,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可以通过一些轻松有趣的课外活动,如英文歌曲大赛,英语广播员选拔的等活动来增加学生接触及使用英语的机会。
3.情景教学
公安院校要求英语老师不但具有良好的英语教学能力,还能了解公安工作和发展方面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将英语和公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学习与公安工作相关的英语知识,首先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素养和公安专业知识都要有良好的基础。这就对公安院校努力培养贴近公安实战的英语教学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创设与公安实战相似的情景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再根据相关教学内容模拟涉外情景对学生进行教学。
4.体验式教学
公安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性较强,所做工作也比较明确,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真正的公安工作,让学生实地感受英语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例如,老师可以在周末时间组织交警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公路上维持斑马线行人秩序;组织法律相关专业的学生去法院现场观看法律审判;组织治安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参加城管治安管理行动等。让学生改变原有的“公安与英语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明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英语已经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日后工作在哪里,学好英语都是作为一名公安人员的必备技能。
三、公安院校教学评价的创新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评价主要是用英语成绩的高低来进行衡量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养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习惯,非常不利于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对教学评价的创新主要是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表现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评价,以此来形成信息反馈,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以及学生学习的进步。
1.学生互相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教学进程,定期组织英语互动节目,例如公安类英语小品比赛,课前十分钟安排学生进行英语演讲等等,表演的内容可以是公安相关的英语故事、英语歌曲甚至可以是即兴的英语表演。表演完之后班级中其他的学生可以对其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演讲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展示英语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
2.教师评价
合理而准确的教师评价对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制订好一套具体的评价方案,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或各类英语实践活动中的亮点或可取之处,并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发展,来华外国人的人数也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涉外案件甚至是跨国犯罪也在日益增加,我国与各国的警务交流及执法合作越来越紧密,这就给公安人员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公安院校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应不断创新。为了实现公安院校教学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当前已知的信息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的活动,对于学生毕业参加工作适应当前社会对其英语水平的更高要求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327
[2]蒋安杰,肖黎明.《迈向国际化法制化警察科学》[N].法制日报,2002
[3]单小晶,《浅谈公安院校英语教学》,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3,(1)
[4]王丽,邓孟杰.浅谈警务人员英语沟通与交流水平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13)
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劣分析
首先,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便利档案业务工作,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如果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那么教师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和下载资料,非常便捷。在纸质档案管理时期,教师要查询某个学生的注册信息或者基本信息,教师要去档案室查找该学生的信息,如果档案尚未来得及归档,教师还要去学籍管理科去查找学生的注册信息,这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档案信息化之后,教师想要查找一个学生的信息,只需要在网上输入其姓名和学号即可。信息化档案建设之后,学校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每一学期教师的任课情况、多媒体教室的占用情况、每一个班级的课程安排、每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可以在网上通过网络档案查询得到。信息化档案建设还具备数据导出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将数据打印出来并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去查询自己的授课任务和课程安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号了解到自己以往考试的成绩以及学分。学生在毕业之后,网络可以自动形成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档案。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档案建设不仅仅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还简化了教学流程,减轻了教学强度,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变得大为轻松。
其次,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档案建设可以突破纸质教学档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纸质档案查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职监督,并且教师只能到档案管理室进行查阅。而信息化档案建设则意味着只要在授权的范围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查阅使用档案,只要教师和学生有需要,就可以随时进行档案查询,这大大地方便了教职工,将档案管理工作推进了新的发展时期。
另外,在信息化档案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各高职院校小信息化档案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性。教学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受到网络的冲击,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威胁,学校要在人力和物力上进行必要的投入,建立其监控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建立安全保密的制度。高职院校可以招聘和吸纳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在网络安全保障和机器设备上增加投入。高职院校应该对病毒和黑客进行严密的防范,做好档案备份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信息化档案建设如何实现安全管理一直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档案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高职院校应该在分析信息化档案建设的优劣之后,探讨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对策和方法。
二、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增强对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培训,丰富教学档案的内容
建立教学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规范教学档案的分类范围标准,规定信息数据采集填报人员的身份、权限,以确保教学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规定数据填报的程序要求,规定教学数据来源的责任部门及人员,规范填报数据的标准,将教学数据的采集报送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制定高职院校教学数据采集员的培训制度,规定教学数据采集员即是教学管理人员又是各院部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数据平台要求制订工作流程,落实检查和考核制度,使教学档案信息化采集管理形成固定模式。
(二)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
高职院校信息化档案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标准化的教学归档工作。因高职院校大部分是原来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部分和各系的分散分级管理,从领导到员工,档案意识淡薄。教学档案如何高效的归档一直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档案建设的一个难点,档案管理人员对此头疼不已,因为教学档案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信息内容复杂,没有对信息归档的统一标准,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很短的周期内完成工作量很大的信息归档工作。档案管理软件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平台,实现对教学的辅助管理,教学软件和数据库的应用可以使得电子数据和材料变得标准化,为标准化的信息化档案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彻底地实现信息化档案建设,就必须重视对教学管理软件的提升,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从文档管理真正提升到档案管理层面。这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转变思想,意识到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落后性,将观念转变到档案信息化的要求上来,教学管理人员要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前期的努力是为了后期的便利。当学校和教师习惯了网络排课之后,他们便不再习惯于也不再乐意手工排课,这就是信息化档案建设的优势。高职院校在日常的工作要注重档案信息标准化平台的搭建,将没一项工作都形成标准的数据库。
(三)高职院校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集成化管理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素养;配套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74-02
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承载,信息技术课程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当前最新的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看,许多地方的编写过程把握得非常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出适当的修改。本文以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入手,提出自己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基础依托:以《纲要》为参考依据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纲要》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1]。同时,《纲要》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和课时安排、教学评价和内容设置原则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版《纲要》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存在很多与当下环境不相适应的地方,教材的内容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大环境进行修改。例如: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添加了新的章节用来介绍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还有WIFI、电子杂志、微博等知识点,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教材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例如:Office办公软件的版本问题,课本上介绍的仍然是较低的2003版本,涉及到的操作系统是XP系统,而在2014年4月8日微软公司停止了对XP系统的更新。因此,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仍然需要以《纲要》作为理论依托,不能完全抛开《纲要》,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不断地优化教材。
二、内容安排: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准绳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即皮亚杰所指的具体运算阶段。教材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编写,以单元形式展开教学,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1.知识重复,满足教学
布鲁纳认为,对于一门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反复学习,因此,提出了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编排。螺旋式编排是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内容分成不同层次、不同顺序来编排呈现,让一些知识点出现逐层深入的重现,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效果[2]。相对于直线式编排不同的是,螺旋式编排必须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编写教材时,每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一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单元又划分为不同的课时,课时之间主要属于以知识点的螺旋上升,例如:在《书香班级照片秀》单元中,主要通过调整图片――修改图片――照片封面设置循序渐进的方式展现。而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内容板块的螺旋编排上升,例如:第七册第3单元《用网站信息》中主要学习网站的规划和创建,而在第八册第2单元《网上毕业留念》是构建班级网站,是对前面所学网站相关知识的重复和综合应用。
2.学科交叉,促进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依靠教师来推动,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则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纵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学习基本上都是关于软件的知识,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很少。针对于语文学科的交叉,可以先从语文基础――拼音入手,在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对软件操作步骤介绍中,主要通过文字的描述展开,然而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汉字掌握量有限,可能难以认全课本中的文字,整段阅读可能会存在困难。可以考虑将教材本身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对学生尚未学过的关键字词加入拼音标注,方便学生理解含义,同时,也能达到汉字学习的目的。
3.技术人文,贯穿教学
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传输、分析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目标所在,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融合到教材中,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3]。因此,教材更应该注重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以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教材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之后,更像是一本软件操作说明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所限制。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操作之后,虽然能得到满意的作品,但是一旦离开课本,却无法独立完成软件的操作。这完全不符合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还有人文层面的培养。人文层面的培养需要教材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和道德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意识和对网络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理解。只有两种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
三、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为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材每一课都以任务形式展开,在每一课学习之前,都会先创设情境,然后将知识点(即任务)提出。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提出任务,让学生解决任务这么简单,更注重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和协作学习来完成,将各个任务分配给个人[5]。在这方面,教材略显不足,按照教材的栏目安排,通过“学一学”(详细步骤罗列)、“做一做”(案例练习)、“评一评”(自我评价)来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更趋向于学生独自完成任务,这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不利的。
四、教学评价:以多样化评价为宗旨
教材栏目设置中有一项是“评一评”,它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形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改变教材中评价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安徽省教材只有自我评价,过于单一,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添加协作评价等评价方式。
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给自己打分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自我评价的方式是否全面;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够成熟,还不能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教材中的自我评价只涉及到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使得评价内容不足。同时,教材的自我评价中涉及到的评价标准有些模糊。比如:第六册第1课“熟练、一般、不会”,第二课“熟练、掌握、基本掌握”,一方面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不能清晰判断其中含义,另一方面词语本身含义存在重复,例如“熟练”的意思包含熟知并做来顺手,“掌握”的含义包含熟知并能运用。
五、配套资源:以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
每套教材都会有配套的光盘资源,其本意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但是实际使用该教材的光盘时发现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光盘内容略显陈旧,例如:光盘中关于Word的相关知识仍然是2000版;二是光盘内容重复很多,不同光盘中涉及到的电子书籍和参考网站内容一样,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光盘内容多为摆设,例如:光盘提供了模拟练习,为学生提供各单元的练习,但点击进去之后发现模拟练习中无任何内容显示。而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现其实光盘的利用率并不高,对学生而言更多是一种摆设。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资源时效性问题,同时,平台相对于光盘而言,资源更加丰富。这种方式提高了光盘的扩展能力。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材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其编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使其教材编写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当然本文对教材的分析仅仅从五个方面展开,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优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然需要经历不断优化的过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贾贺.成功编辑策划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八个关键点[J].中国信
息技术教育,2013,(3):38-39.
[2] 慈黎利,郭芳.对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调查分析和启示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33-36.
[3] 赵凯.对优化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
化教育,2007,(01):86-88.
[4] 周燕萍.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
教学论坛,2014,(21):74-75.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教师口头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进行。而传统方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弊病越来越突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讲课中条理性清晰度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模式呆板等诸多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题。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以其速度快、清晰度展示等优势,有效地解决了语文传统教学多年来的弊病。多媒体技术本身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参与热情的特点,也更有效地克服了语文教学枯燥的缺点,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宠。
1 信息化教学优势分析
1.1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燃起兴趣是语文教学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信息化在当今社会虽不算新概念,但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许多信息设备如手机、电脑的普及也使人们对信息化时代产生依赖并深深融入其中。小学生对于多媒体信息化设备本身就存在浓厚的兴趣,对于信息化教学自然乐意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另外,与传统模式教学相对比,信息化教学方便且高效。教师教课的课件可通过PPT等形式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省去教师写板书准备教具的大部分精力,节约教师准备教学内容耽误的课堂时间。只需将所讲内容以信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即可。
信息化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地将知识要点罗列出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语文学习热情。简单明了的教课程序也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对文字图片感兴趣的同时,对知识记忆会加深,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改传统课堂古板沉重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有益的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轻松的话题[1]。
1.2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潜能
多媒体教学是集图、文、声为一体的全方位描述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能够以动态化、人性化方式进行诠释。而非传统教学中单纯的部分文字教学、部分教师口头传述进行传授,在多重信息的作用下,使学生真正了解教学内涵及知识要领,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并能够方便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另外,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下,更能激起学生互动热情,回答问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在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化,由枯燥艰涩的文本叙述转换为学生易接受的图形图像或声音,在加强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理解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对于课堂内容产生其他的见解或疑问。
2 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融入现状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广泛的应用背后,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对于新技术引入教学环境中,一部分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还不太适应,另一部分造成多媒体教学应用缺陷的就是教师对其应用不合理,本身应用顺序的混乱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在信息化教学中加入过多的教学内容,造成盲目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现象,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方面也不予理睬,均以多媒体设备全盘托出,对学生应掌握的问题没有给予其时间进行思考,完全是问题及讲解一气呵成。另外,在教学内容诠释过程中对于内容过于具象表达,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局限,将内容定格到所表现的课件上而不给学生想象空间。
3 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因教师本身引发的问题占绝大多数,因而若想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有效地发挥出来,首要一点就是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必要性、重要性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教学如无根之水。教师应对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力、想象力的优点加以发扬,准确地掌握好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涉及的尺度。利用幻灯片、影音等效果加强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对内容提出问题,令学生自主思考,对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以信息化教学方式加以简化,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信息化教学优势要令其得到发挥,同时又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信息化教学方式,使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发挥最大效益[2]。
5 总结
教学方式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如何使信息化教学更加完善才是最重要的。新技术对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然会对教学方式产生新的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化劣势为优势,才是教育工作者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将各方面因素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档案 信息化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给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高等学校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特点和功能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经过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载体材料。它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以下特点:(1)事实的客观性与归档的主观性。(2)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各个环节。(3)社会科学性与自然科学性相结合。体育教学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计划与规划、文件材料和会议记录等资料既有社会科学性又有自然科学性。(4)排他的差异性和规范性结合的特点。体育教学档案能够正确地总结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从而为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有利于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高校体育工作。使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校体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规划,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体育素质。(2)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体育教学档案本身就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将教师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学识。(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4)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评估。在国家对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使评估结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需要查看被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纪录,体育教学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
2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以体育教学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体育教学档案数字化及现行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集中统一于管理校园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确保全校重要电子文件及数据库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并以校园网为基础,加快体育教学档案全文和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并采取实时动态管理办法,确保现行电子文件和数字化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化。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2.1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档案应该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发展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教学档案重视不够。由于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限制了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2校园网与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不够完善。高校档案工作高性能的软件设计还较弱,网站建设还只停留在宣传档案的法律、法规,扩大档案信息交流的初步阶段上,而体育教学的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则更落后。
2.3缺乏专业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相当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教学秘书代管,各类档案分散管理,有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这样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必要的档案保护设施,对档案的安全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非常不利的。
2.4归档材料的及时性与全面性不够。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是否健全,将全面、直接地反映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与高等学校教学档案工作规范的收集范围相差甚远。其原因有档案室没有足够重视院系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有些资料散落在部门或个人手中,没有及时移交档案室。高等学校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指出:“归档的重点是本校在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实践各个环节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3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3.1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是体育教学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以及档案员对体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时移交给学院档案部门作进一步的整理,保证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领导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费投入。
3.2加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人才。目前,高等学校档案界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档案人员多方面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现代化技术技能的运用,通过培训来增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技术、实施的保障。
3.3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和文件材料的动态规律。教学档案管理者,应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及时收集,随时归档,不能消极等待。学校规定在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季度,向档案室移交上一年的档案材料。坚决杜绝那些上交不完整、不系统的文件材料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的体育教学档案的流失。
3.4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实现信息化。首先,建立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将每份体育教学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其次,建立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应具有借阅、预约、查找、统计等功能。第三,建立计算机统计系统,对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以及量化的管理。第四,体育教学档案缩微化。缩微化已成为档案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而且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工作中,能不断扩大信息存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楠.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建设[J].学校档案,2003,(1):43-44.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所谓高校教学档案,主要是记载教学活动的材料,形成于教学管理中,客观反映了教学状况,属于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伴随着高校管理全过程。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教学档案管理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让工作人员快捷方便的处理和查找数据,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校教学档案包含的有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计划等等,是教学过程中所有材料的统称。根据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规律,可以看出教学档案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学科的专业性
对于高校教学档案来说,其资料来源相对比较分散,包含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资料、科研成果、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状况等都属于教学档案的范畴,都具备很强的保存价值。伴随着高校各项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加上教学体制在不断创新,各类高校都在位社会发展输送着专业人才,在市场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中,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导致教学档案多种学科的专业性越来越明显。
(二)档案载体的多样性
纵观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的载体,可以看出除了纸质档案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档案记录材料。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像电子化的文档、图像、录音、视频等等。这些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的时候,基本是按照学年或者学期等周期进行归档,这些都是教学档案独特之处。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实施。就当前情况来看,各大高校都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让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档案更好的为高校发展服务。只有不断加快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才能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
(二)有利于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具备很强的数据存储功能,在计算机中建立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档案教学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保证数据的安全,让规范化管理成为可能。在利用教学档案的时候,只要具备使用权限,直接进行系统就可以查看相关内容,从而实现信息检索、查找,这给档案使用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满足了不同人员对于教学档案的需求。
(三)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毕竟这些数据是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结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保证快捷、方便的处理教学档案信息。事实上,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档案的利用,这点就要对比传统教学档案,传统档案在利用上很不方便,纸质档案储存条件苛刻,查找也比较费力。而信息化档案就解决了这些难题,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瓶颈已经突破,如前文所述,用户通过权限设置就能进行检索利用,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三、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人员查阅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占据库存空间,管理的成本比较高。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积极完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把信息呈现在学校网站上,还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展示出来,通过信息展示为学校师生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定时收集广大教师、学生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理解与反馈,提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这些公开化的档案信息更加方便管理。对所有的学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权限交给特定人员,定期检查、整合平台信息。
(二)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建设
高校教学档案可以分为教学管理类的档案、教师队伍建设类的档案、教学文档类的档案等等。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争取更加方便、快捷的为师生提供服务。比如,在每年九月份大一新生去学校报到的时候,每个学院都会对学生的住宿问题进行统一的安排,把学生的资料录取到数字化档案库,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住宿状况进行分配和登记,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给学生办理一卡通。把学生入校的信息、学生证信息都用计算机记录下来,减少其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再比如,学生可以进行学校的信息化档案库进行选修课的挑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自主录入信息并对服务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三)加大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力量投入
纵观当前各个院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待提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设力量投入有限。作为高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要性。比如,给档案室配备专门的计算机设备,优化网络设置,积极组建局域网来保障信息的更新完善;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行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购买一些先进的系统软件。下拨专用资金聘请专家来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软件或者系统的应用培训。此外,还要给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计算机配备专门的杀毒软件,防止由于病毒入侵导致的数据信息丢失。
(四)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都属于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兼职,还有的院校甚至是其他部门竞聘不合格的人员负责,专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的地方比较少,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的现象突出,这些会影响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来说,要加大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重视度,采取积极措施来稳定人员,创造条件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比如,专门招聘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扩充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会吸引更好专业人才的加盟;再比如,对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条件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模式,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举行相应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创新思维,结合院校实际去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源库,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生比较多,传统教学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层层传达的信息容易丧失其时效性,并且效率也不高。实施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档案的不足,实现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在新时期,高校要加大在教学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加大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从而为高校的有序化管理提供保障。(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金来.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中学生信息科技知识与能力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信息科技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习得了哪些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即学到的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涉及面,也就是广度;第二,学生对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如何,即对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也就是深度。此外,既然是初中的必修课程,初中信息科技学业考试的成绩也是衡量案例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在进行信息科技案例教学时,我们是可以有效地将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融合到案例活动中去的。而有了知识点的支撑,学生在信息科技案例活动中,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怎么样呢?
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掌握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深度研究
1.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收集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在因特网上收集信息的这个技能。而在案例教学中,不涉及具体讲解技能,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收集相关信息。在信息收集的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查找到资料,探索出了许多笔者都没有预料到的方法。笔者总结了一下,学生使用到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制定计划。学生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教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会安排多少课时给他们收集资料。大多数的兴趣小组为了后面的资料收集更加有效,会制定一份信息收集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成员分工负责的信息收集板块,每一个板块的信息收集需要的时间。而在以前的传统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是不会想到制定一个收集资料的计划,因为以前学习搜索只是为了搜索,只需要用教师提供的关键字搜索到指定页面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计划。
(2)选择资源。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为了满足后面案例活动的需要,学生收集的资料必须很全面,因而在资源上,学生也开辟了一番新天地。不仅在网络上收集资料,还会实地考察。
(3)变换关键字。学生在案例活动中查找资料,有时候会查不到相关的资料。这时候我看到有些学生会想尽办法变换关键字以企图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如在“百年灾难”案例中,教师要求找到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数据资料,就有学生查不到资料。我曾经看到一个主题为“雪灾”的学生查找资料时,是这样变换关键字的,首先是“雪灾”,没有查找到数据资料,然后是“雪灾数据”还是没有数据资料,然后思考了一会儿,用“08年春节雪灾”,于是找到了2008年我国各地区雪灾受灾情况的数据资料。这些,在以前的课堂是根本见不到的。
2.信息存储。在传统教学和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对文件进行本地保存的工作。但是,由于案例教学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因而小组内必须资源共享,这样,在案例活动中,学生还学会了使用网上邻居保存资料,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保存和传递资料,使用网络上的邮箱、网络硬盘等工具保存资料。因而,在信息存储这个技术上,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深刻。
3.信息处理。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完成案例活动,要反复不断地使用信息处理的技能。
三、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其他学科知识的培养
其实在一般学科教学中,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和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更能够体现这一点。
在“真我风采”案例中,学生要进行电子小报的排版,需要使用到美术知识。而有些学生,甚至用英文介绍自己,又锻炼了他们的英文。
在“百年灾难”案例中,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更多了。由于灾难的纷繁复杂,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就更多了。地质、气候、环境类灾难涉及到地理和自然等学科;科技、交通和生产安全类灾难涉及到社会和物理等学科;战争类灾难涉及历史等学科;而疾病类灾难涉及到了生命科学等学科。虽然有些学科学生在进行“百年灾难”案例时还没有学习到,但却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提前接触到了。在这三个案例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更是得到了锻炼。在其他科目上,这种锻炼机会是很少的,而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交流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实,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过程中,接触和使用其他学科知识也是必然的。因为案例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主要是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要完成一个任务,单靠信息科技这一门学科的知识肯定是不够的。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案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已经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未来我们不论是工作或学习,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入门阶段,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我们需要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便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案。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是要求老师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探索出一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的教学应对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培养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现状
1.学校领导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阶段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而伴随高考而生的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应对考试方面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虽然近年来我们的教育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高中学校的领导为了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往往在高考这个特殊阶段,仍然采用应试教育进行教学,他们认为应试教育相应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成效更为明显。所以仍然采用应试教育培养学生,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大多是高分定能的学生,对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极其缺乏,这样的学生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能够赢得了高考,但却输掉了一生。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高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学校为了提升高考升学率。高中教学一切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学校老师们对于教学的研究,仅仅限于提升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而不是研究怎样让学生们活动知识运用的能力,不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大多数高校所谓的优秀教师,也就是能够迅速提升学生们成绩的老师。这些老师有着一套完善的提升学生们成绩的方法,而在让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面就比较欠缺了。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大于理论的学科,因此,高考信息技术教学更需要一套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3.高中信息技术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
高中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高考,因此,所以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都首先为高考服务。而信息技术在高校一般被认作是杂科,信息教学成绩的好坏与高考关系不大,因此,高校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和考核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从而也不能激励学生们去努力学习。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案
1.加强学校领导和老师对高中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高考虽然是学生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高考而让学生们放弃一切。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高中信息技术是学生们人生中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不能盲目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加强学生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学校领导才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方面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领导才能更加重视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研究,老师们才能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建立一支优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和有效地课堂教学方案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中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老师为主,这是不利于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便学校能够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建立一支强大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从而让他们能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案。此外,对于那些在职的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的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地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建立和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评价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加有效地让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机制。以便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及时的给予学生们正确的评价。学生们都有争强好胜之心,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正是为了利用学生们这个心理,让他们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这也是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它却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对高中信息技术进行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案。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解月光.对“经历信息技术过程”的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