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7 04:52: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留白”设计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设计的解读

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逐渐转变教学职能,增强教学内外需,利用教学实践以及经验总结,让教师能够尽可能地规划整个教学过程各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交流时空,大大缩减了教学上的主导与组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笔者认为,正是留白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独自体验、自我陶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巧妙的留白可以发展学生自觉体验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可以丰厚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留白”设计给予学生学习、思考并理解语文中的识字、内涵以及运用,既能体现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学语言,激发与引导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形成、提出、思考以及解决,又能构建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时空去联想、思考与探究学习,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与运用,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简述小学语文课堂“留白”设计

本文以人教版第五册《放弃射门》教学为例,其教学内容本身亦存在精妙的质疑,即作者对富勒竞技场上两次主动放弃射门的解读,可提出以下质疑,如:“同学们,如果您是球队教练、队友、看台球迷或正在关注比赛的某人,你的反应、感受以及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如此质疑,给予学生留白,对于其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审视,直接地传达了学生在课堂中情感的流露以及学习的交流。之后教师再次提出质疑:“到底该不该放弃射门呢?”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去思考,从中领悟一个美好的词语,那就是——人性美,让学生不仅去欣赏文章中的文笔、作者的热情以及竞技中的可贵“放弃”行为。因此,通过2次质疑与“留白”设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探究无限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2篇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第3篇

中国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与教改相关的科学理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子。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力具备,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坚持。笔者将近几年语文教改经验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笔者认为,小学生有八个方面的习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1.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3.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4.说话规范的习惯;5.爱惜书本的习惯;6.勤于发问的习惯;7.互助合作的习惯;8.写字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有培养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写好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过于迁就学生,写字只有苦练才能出成果。就这个方面来说,如果一味地迁就学生快乐教学,好习惯就存在养不成的危险。

二、学习热情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要有学习热情。现在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但是有时候恰恰因为过于开放、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笔者赞同某位教育专家所说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这从深层次点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

三、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有些学校进行语文教改只重视教师教的改革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不承认学生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们学的过程。只进行教的改革.而忽视学的改革,无疑割裂了教学过程,强行把这个紧密的结合体分开。教学改革就不可能全面整体地进行,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家们认为,只讲教师如何教而不谈学生如何学,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双层面上的弱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教师教得“活”;善于创设学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即学生学得“活”,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能得到开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创设情境提问、课前演讲等,但我们要坚持的一个遵旨就是要使学生大胆地“亮出自己”,从而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四、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读死书,但是新课程改革如果走了极端就会导致学生不会读书。到底哪些是读书的基本技能呢?首先,学生要懂得读书要有感情,能够动情地去读书;其次,学生会默读,能够不动声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第三,能具备快速阅读和略读的技能;第四,读书的同时能够思考,能概括能质疑。课程标准专门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如果教师能让学生确实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那么学生一定会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语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新课程改革而言,如果学生并没有完成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课上也没有很好地去进行语文阅读,那么语感的培养就很难形成,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学好语文。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国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语感的培养最主要就是读,学生必须下工夫来完成阅读量。但是教师也要给予引导,此时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重点段落分析,抓关键词等。

五、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第4篇

一、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满堂灌”,其基本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是传统的讲读型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全国各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相对于我市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来说,各地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必须从我市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求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定的基础。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建国六十年来培养大批建设人才的经验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也符合人们学习新知识的客观规律。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力求让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是字、词、句、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识字,然后用字组词、用词造句,再用句子组成文章,即作文。教会学生识字,首先要教学生学好汉语拼音,学会查字典,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通过查阅字典,用拼音学会读音识字,并阅读字典上的词与句,巩固学习过的知识。

二、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我市农村小学还比较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按语言规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达到认识教材和教材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目的。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去,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这就为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革过去那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从教育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入手,充分运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来讲授教材,使学生能深刻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教材时,应讲在关键处,讲在重点上、难点上,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要注意发展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还要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长大后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做好各项工作,都具有重大作用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所要担负的重要任务。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小学生谈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时过早,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从小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围绕课题、抓住重点、运用比较的方法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来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门路,围绕课题提问,能揭示课题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的心理,引起学习的兴趣。

第5篇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指导方式。它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从而解决实际中的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扩展思维的重要角色,因此,就需要用有效的教学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指导。本文笔者在分析新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实践 指导作用

所谓教学理论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深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体系的理论基础。初中语文理论也是一样,它也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对初中语文理论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理论设计去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其着重于如何利用各种有效方式促进学习。

一、对现代初中教学理论分析

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而不断变化的。它是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上对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注重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积累、运用。整体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中,首先是要求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在要求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属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段时间,就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教学理论就分析了如何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途径进行知识积累。

课内的知识积累主要是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它更要求从课本上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需求而精心编著的,其上面精选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内容、题材上也是具有新颖的特质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好预习与复习功课。做好课前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一堂课学习质量的好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应该熟悉新课文的内容,对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勾画,与此同时,做好记录,有效的对知识进行积累,从而这样就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找到着重点,从而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复习要求在保证良好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做好及时巩固工作,并做好纠错记录,尤其是在考试前,把积累的错误知识点进行温习,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很好学习效果,进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是覆盖面最广的科学,是一切学科的综合,并包罗万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魅力的感悟,全心感受语文的心灵,从让学生能够在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怀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集合。它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通过语言,能够使人与人的沟通更加有效,通过文字,通过进行精神的传承。初中语文学习是对语文魅力感悟的一小步,但,仅仅是这一小步,就能够使初中学生更加贴近语文;通过这一小步,能够带动学生向文学踏入更进一步,能够让学生感受文学的丝丝关怀,能够让初中学生在一点一滴的累积之中,感受语文的温馨情怀,畅古游今。

3.明确学习任务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任务型语文学习理论就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接受。任务型的学习就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教学的效益,提升学习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能够独立思考,使思维更加富有逻辑性。

任务型教学就要做到三点,首先,教师少干预。在学生对教师布置任务进行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少的错误产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少的对错误进行提示,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及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其次,最大化效益学习。不少学生完成作业总是没效率,不用心,家长担心,就会为学生请家教,上辅导班等,这样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浪费金钱,所以,应该有效率的进行任务型教学。

二、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由于语文教学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语文理论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所以,社会意识对社会活动有一种反作用。下面就谈论一下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1.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观念

初中语文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由于语文理论对语文教学实践观念有指导作用,因此,随着初中语文理论的多元化,教学实践观念也更加多样性。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观念转变为学生学习主体观念,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要对象,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式

正因为意识具有反作用,所以,语文理论也对教学实践方式起着引导。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运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更加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讲课中,添加了游戏型教学模式,通过游戏,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最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加平等,教师放低姿态,站在学生朋友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更加优质。

3.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

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得好,还要求会能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初中语文理论指导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在实践运用中,首先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管理环节,也就是要对各个学习效果、学习任务、学习质量进行考察。其次,总结了许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高。最后,进行知识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坚持知识的学校效果,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打下初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理论是语文学习经验、知识的总结,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长期对语文探索的结晶。在悠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的初中语文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语文在未来发展的历程中徜徉自然之乐。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能发生差错。其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进而还要深层次地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是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包括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理论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是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口语化语文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达情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字语指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教师的综合性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第7篇

2011版新课标中提出了各学段既相辅相成又富有梯度的识字要求,在学习动机上更强调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倘若教师能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入手,通过“组块”开展识字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总体特征和构形规律,从而完成由学习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类字的点及面的过渡,以达到省时高效,激发兴趣,学生主动、独立的识字目的。

[关键词]

“组块”识字教学;省时高效;规律入手;主动识字

一、缘起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独立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五”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薛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和标志。这个概念在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经验总结中出现频繁,但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尚属首创。这一概念的提出曾在全国小语界引起过轰动。

(一)关于“组块”

“组块”来源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本是指记忆单位。在相似论里,“组块”就是“相似块”。其实,“组块”这个概念在阅读心理学中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而我们将它移植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起源上说,“组块”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名词术语,可以看成是一个记忆单位、信息单位。著名心理学家福多就提出著名的“心理模块理论”。在语文学科研究中,它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含义,具有更为广阔深远的教学论价值。

薛法根老师说:“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 (chunking)。”可见,“组块”是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一个包括认知、情绪和情感以及意志这三个不同方面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学习者而言,“组块”是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很多零散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块”状单位记忆下来的过程。也就是说,“组块”是一个把一堆散乱的知识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体来学习掌握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中的组织、整合策略和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在背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古诗时,是把诗中的七个字看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也就是在记忆时把这七个字当成一个“块”,所以容易记住。如果把这句诗打乱(课件)――“尽蚕死春到方丝”或是“蚕死春到方尽丝”,同样七个字,却是七个独立的意思,我们在记忆时只能当它们是七个汉字而分别记忆。这样记忆前面七个字相比于后面同样的七个字要容易得多。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组块”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用好这个学习心理过程,可以让学习的内容成倍增加,这样,就达到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功效。

(二)何谓“组块识字教学”

什么是“组块教学”?薛老师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一文中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而后又在《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中这样写道:“‘组块教学’,从教学形式上看,是将线形的教学转变成块状的教学,即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多个教学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率。从教学内容上看,是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板块,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从上述的定义来看,薛老师的关于“组块”和“组块教学”的理论更多的是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让笔者敏感地想到了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一学段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进一步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这样的目标要求重视“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如此要求,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享受汉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因此,要做到费时较少、效率较高,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在识字过程中形成的。于是一种想法就此产生――倘若我们能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入手开展识字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总体特征和构形规律,从而完成由学习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类字的由点及面的过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最初的想法。

二、定义

在中国知网中,以“组块识字教学”为关键词检索的结果为零。以“组块”为关键词检索表明:从学段来看,以初中的教学居多;从学科来看,以英语居多。与小学语文“组块”有关的只有与薛法根老师的以阅读教学为主的组块教学相关的经验总结了。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本课题研究是一个崭新的、极少人涉及的研究,就如同游戏研发者很难对游戏下一个定义一样,我们很难对“组块识字教学”做一个精确的定义。

最开始,笔者试图对“组块识字教学”下这样的定义: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以“认知组块思想”为指导,从汉字本身规律、儿童的认知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入手,提出小学“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构想,进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识字效率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现在看来,这更像是“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目的或仅仅是个实践构想。

如果再次给”组块识字教学”下一个定义的话,笔者会这样下: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零散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汉字(或笔画、偏旁)有意识地整合成一个个便于记忆的“块”状单位进行教学的过程。

三、践行

(一)寻求“组块识字教学”的足迹

1.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组块”识字因素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人教版教材中识字的编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三是编排了单独的识字课。其中单独的识字课编排得新颖独特,很有意思。首先,呈现在课本中的位置别出心裁,8篇单独的识字课分别设置在8个主题单元的最前面,用识字统领一个主题;其次,识字课的形式翻陈出新,分别运用了对对子、三字经、谚语、儿歌、词组串、谜语等,使古老的语言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次,识字课的内容意蕴深远,一组词就是一幅图,一句话就是一首诗。这种新的富含张力和活力的识字编排方式,隐藏着一种新的识字教学方式,预示着一种识字教学的新趋势。

2.学习名师课堂中的“组块”识字策略

斯霞老师是当代初等教育的专家。上世纪50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在这里,词和句都可以看成是识字教学的“块”。

再来看看薛法根老师在教“鹬”字时是怎么教的?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

生:yù。

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念什么?

生:yù。

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ù。

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住保,这个字又念什么?

生:(齐)jiǒng。

生:看过一部电影《泰住罚里面就有这个字。

师:处处留心皆语文,看电影也能识汉字。(擦去“住弊郑詹诺摹梆帧弊只辜堑寐穑

(生书写“鹬”)

师:不管笔画多么复杂的汉字,掌握了构造规律,识记就很简单了!

……

我们可以看到薛老师的识字教学经历由拆到合的过程,在拆的过程中,学生对“鹬”的各个部件都已经熟记于心,因此,当所有部件擦去时,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已有的较小的信息单元再次整合成一个更大的信息单元(即我们所说的“块”),成功地记住了一个字。

(二)尝试“组块识字教学”的方法

薛老师提出:“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思想相似块等,而‘组块’则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它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和‘组块’的心理活动。”从汉字的结构上、意义上、读音上看,也都存在着其“相似块”。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这一特性来进行组块教学的设计。

1.巧用字族规律进行“组块”教学

字族:同从一个声符的字,有的只起表音作用,有的不仅表音,还兼表义。表音兼表义的归纳在一起,称为字族,“族”是族类的意思。如:①工、功、攻(有攻治义);②空、腔、控、拢ㄓ兄锌找澹;③非、扉、排、W、辈(有排列和分列义);④绯、翡、痱(有红色义)。

我们教到“准”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有“隹”的其他字族。将其形成一个可以作对比、辨别的“块”,或是请学生组词,或是编个儿歌。比如:有土小土堆,用手来推推,两点来准备,又遇困难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识字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而且扩大了识字的面;不仅加深学生对新字的印象,还能巩固熟字。

2.集中相同部首进行“组块”教学

在新华字典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为方便读者检索,将同部首的字集中在一起。找到了一个部首,就可以找到包含这个部首的其他字。在语文书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称赞》这一课的“我会写”中有“板、椅、但、傍、清、消”这些生字,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属于“木”字旁的“板、椅”,同是单立人的“但、傍”,以及同是三点水的“清、消”各当成一个“块”呈现出来,请学生找出共同的外形特点和共同的书写特点,然后同时教学,这样使写字教学的时间省去了不少。

3.对比音近(音同)进行“组块”教学

音近字、同音字的识记和运用,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最容易混淆,区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做――作”“座――坐”“那――哪”等词的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们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寻找异同,可以简化识记组块,提高识字效率。再如,教《我们成功了》一课中的“洋”“扬”时,我们可以同时出示两个字,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的“块”,对比其字形上的异同,再通过组词或者选字填空的形式来加深对两个字意义的理解。

4.分析结构特点进行“组块”教学

汉字中的合体字的构成就如同搭积木一般,形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不同进行组块教学。比如,《雷雨》一课中会写的生字有垂、乱、沉、压、逃、越、阵、彩虹、蝉、蜘蛛等,如果我们孤立地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读准读音、分析字形、背诵笔顺、练习书写的话,势必造成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因此,从字的结构特点入手进行组块教学,效果会有所不同。将所有生字分两个课时来教的话,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时先重点指导独体结构的字“垂“,然后教”压、逃、越”3个半包围的字,最后请孩子们自己说说“乱”“沉”这两个字怎么写。第二课时则教4个“虫”字旁的字和两个半包围的字。

5.根据功能不同进行“组块”教学

反义词、近义词的出现频率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还是比较高的,把它们集中教学,让学生以对对子的方法学习、吟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还可以缩短记忆所需的时间,增大识字量。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表示颜色的、表示方位的、表示数量的生字加以组块进行教学,一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词句紧密结合进行“组块”教学

词句组块教学的灵感最早来自于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思想,指的是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并不是将生字逐一出示,而是将含有生字的词或句直接出示,然后再进行教学。周淑珍老师执教的《清澈的湖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从单个的汉字来看,其意义远不比在具体的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来得明确。以《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为例,要认的字包含“幕、临、烁、辉、煌、夺、幢、伟、犹、焕、府、绚、繁、扮、宫“这15个字,取其中一个字“繁”,将这个字放在“繁华“一词中,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个字的读音。

四、感想

“组块”识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的研究还只是处在研究、探索的阶段,它实用而高效但还有待更深入地发现和实践。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种万能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识字的教学环节,也不认为它可以取代任何一种识字方法,而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识字方法。它和其他识字方法如形象记忆法、猜谜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等一样同属于语文课堂,在需要的时候才用它,在合适的环节才用它,在适当的课例中才用它。

[参 考 文 献]

[1]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上)[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1).

[2]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2).

[3]顾丽芬.组块识字教学法的有益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第8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地方,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探究。教师应该明确现有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找出答案,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能在高效课堂上学到促进自己将来学习生活的东西,而教师也能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小学语文也不例外。课程改革的成果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有效性是教师通过一段时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方方面面取得明显进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学的第一指标。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两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不明确真正的教学目标

一些教师可能并不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将培养学生的记诵能力当做教学目标,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地教学生读书识字,而是通过读书识字这个过程让学生掌握语言,增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培养正确、高尚、积极的人文精神。教师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则进行再多的教学也是枉费。

1.2教师不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存在懒惰的现象,有的教师十年如一日地使用一样的教学方法,而有的教师采用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不是纸上谈兵,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看两本书、听几节好课就能获得的。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好的课堂一定是要为学生度身量造的,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等。教师做不到这些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不能创新教学方法。

1.3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的资源不仅仅是书本,课本外的一切都可以当做教学资源。一些教师出于不同的原因,没有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单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变得单调。其实,教师可以放慢脚步,看看周围,身边有许多教育资源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就必定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多彩的语文课堂。

2.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课堂角色,如果教师能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者,努力为学生服务,这样的课堂就能真正回归。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长。以下,我就结合一些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几点方法。

2.1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上文中提到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积极的人文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勤奋学习,明白家长的苦心,最终实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2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离不开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们交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可以是辩论赛、演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让学生拥有自主、轻松的心境,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前期准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上课后留出一段时间供学生演讲,则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中会自主地思考和探索文章中的内容。如此,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学有效性随之得到了提升。

2.3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深度指的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再停留在回答问题的层面上,学生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课文,让不同的思想发光发亮,为每一个人所知,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的广度是指教室中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上课提问选择人回答的时候都是以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为主,这样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共同进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分组的形式探讨问题,再由成绩处于劣势的学生回答,这样有利于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深远影响。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正确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莉.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因素[J].文学教育(上),2012,06:124-125.

[2]杨绍玲.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21-122.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 创新 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的全面普及,已经很明确的表明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针对小学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状况采取最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才能根本性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都是围绕学会母语这一主题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束缚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失去主动性,最终导致整体的教学水平无法提高。传统教学内容只注重课本上所给出的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于所需要知识的学习兴趣,而枯燥的课堂很难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学习课本知识上,并且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限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整个教育结果令所有人担忧。从教师方面来说,各个地区的师资力量水平也是高低不平,以及对于新课标的重视程度都不一样,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语文是一门能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发展的学科,我国文学教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更是有着一批对于古今文学界有着重要影响的文人,他们在文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我国教学质量的落后与低效,很多小学的教育理念也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落实“以人为主”的思想。语文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最基本的工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修养为目标,努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要做到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德育素养的培养相结合。通过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我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文教学体系。虽然随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化大趋势,英语及其他课程的出现对于语文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但是我们自身要认清语文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刚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语文一定要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2语文教育的改革创新

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先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在文化精神的传播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文学的传承在写意的创作手法方面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创作优势,这对于启蒙阶段学生思维的培养构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有许多的诗词已经融入到小学课本中,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更加的便捷。运用通俗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积累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的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以展现,仅仅单一的传授知识,很难提起W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教学的效果有重大的影响。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保守的教学方式只会使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的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打造一个全新高效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往的教育中都是老师制定教学方式,各个方面都是提前安排好的,照着模式一直重复教,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无论教学环境好与坏,教师的教学水平认识程度都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对于语文的学习,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的教育需要有良好专业基础以及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学生来说,需要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在日常学习中给予学生更温暖的关怀照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上好每一堂课。

3未来的发展趋势

语文教师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各个学校在对于教师的选择上面一定要认真进行,语文老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还要有超出常人的耐心,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种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是突破传统教育理念限制之后,整个教育体系建立的基础,当代语文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才能在教学中有卓越的表现。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原有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的主流,借助投影仪等先进设备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更好的开发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新的科技产物,人工智能工具凭借其本身的独特优势为我国教育体制增添了新的色彩。人工智能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应用,又将是真个教育体制的一次新的改革,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结语

面对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努力的跟紧前进的脚步,不断地对原有的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还要为我国整个教育体制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永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